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2011-09-12 6页 pdf 319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6253

暂无简介

举报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收稿日期: 2007- 06- 29 作者简介:张齐明( 1972� ) ,男, 汉族,安徽省泗县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时期民间信仰研究。 � �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数术之集大成者,又名堪舆、地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术、青囊术,也称形法等。风水乃后起称谓,在汉代 见于文献记载的名称为图宅术、卜宅、安宅、形法等。虽然本文的研究时段界定为两汉时期,但为了叙述方便,通以风水名之。可参见史箴 !风水典故考略∀ (载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一般认为风水术中关于...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收稿日期: 2007- 06- 29 作者简介:张齐明( 1972� ) ,男, 汉族,安徽省泗县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时期民间信仰研究。 � �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数术之集大成者,又名堪舆、地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术、青囊术,也称形法等。风水乃后起称谓,在汉代 见于文献记载的名称为图宅术、卜宅、安宅、形法等。虽然本文的研究时段界定为两汉时期,但为了叙述方便,通以风水名之。可参见史箴 !风水典故考略∀ (载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一般认为风水术中关于阳宅的选择要远远早于阴宅,而且 在早期风水术中阳宅的宅法与阴宅的葬法有着不同的缘起和相对独立的吉凶推演体系。本文所使用的# 丧葬风水∃的概念是对两汉时期有 关丧葬中风水行为的概括。正式见于文献的有关汉代丧葬风水的名称并不十分明确,如!后汉书%循吏列传∀中记载有王景撰有# 冢宅禁忌∃ 书,王充!论衡∀中提到!葬历∀ ,!太平经∀中有!葬宅诀∀、!地谶∀等,去汉不远的嵇康在!宅无吉凶摄生论∀中提到#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 刑德之忌∃等等。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张 齐明 (清华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4) 摘要:源于战国时期的# 葬先荫后∃风水观念, 在汉代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并成为人们解释命 运吉凶的一种社会心理模式。镇墓文和买地券所投射出# 鬼福及人∃观念,也进一步证实风水信仰已 经成为两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太平经%葬宅诀∀所提出的#魂神还养∃理论,则标志着 风水理论体系在两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将丧葬风水理论的形成时间由魏晋南北朝上溯到了两 汉时期。 关键词:风水;丧葬;汉代 中图分类号: K234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2- 6320( 2007)06- 0010- 06 � � 丧葬风水 是中国古代风水信仰的重要内容, 但 学术界的研究力度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两汉这一丧葬 风水信仰的形成时期,至今未见专题研究论文。本文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爬梳, 并借助考古发现, 试图对汉 代丧葬风水观念和理论体系做粗浅的勾勒。笔者认 为汉代是丧葬风水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丧葬风水的基本信仰, 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得以确 立,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奉。 � � 一、丧葬风水观念的缘起 吕思勉在论及风水时曾经提出中国的风水观念 源于丧葬,并引!吕览%节丧篇∀中择葬原则作为中国 风水的起源。他说: � � 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吕览%节丧∀篇 曰: #故凡藏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 之湿。∃此风水之说之起源也。[ 1] ( P313) 应当说, 单纯从择葬形式来推断丧葬风水的起 源,理由是不充分的。风水术的核心是关于人们命运 吉凶的预测和趋避方法, 阳宅如此,阴宅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人类早期丧葬中的自发择地行为从结果上 看确实与后世丧葬中的风水行为具有某些共性, 但却 不能就此断定这种行为就是后世的风水术。关于人 类早期丧葬行为,唐人吕才在!叙葬书∀中指出: � � !易∀曰: #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丧 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盖取诸!大过∀。 !礼∀云: # 葬者,藏也, 欲使人不得见之。∃然!孝 经∀云: #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以其顾复事毕, 长 为感慕之所; 窀穸礼终,永作魂神之宅。朝市迁 变,不得豫测于将来,泉石交侵, 不可先知于地 下。是以谋及龟筮,庶无后艰,斯乃备于慎终之 礼,曾无吉凶之义。[ 2] (!吕才传∀ ) 吕才的论述, 揭示了人类早期丧葬行为的本质, 确无# 吉凶之意∃。 人类有意识的埋葬观念和行为, 到底出现于何 时,由于目前文献和考古手段的局限,很难明确地加 以界定。根据目前的考古推测,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已 经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当然在不同时期和种族中会 有不同的丧葬手段和仪式。作为一种自发的行为,早 期的墓地选择可能更多地考虑死者的安放,并没有赋 予它以吉凶的意义。考古发现也证明,在这个时期内 墓地的选择更多表现为随意性。 将安葬与生者吉凶相联系是很晚才出现的。!吕 氏春秋%节丧∀针对古人丧葬行为追溯道: # 古之人有 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 非珠玉国宝之谓也, 藏不可不 藏也。藏浅则狐狸 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藏必于 高陵之上, 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也就是说作者 认为古人丧葬并没有吉凶意识, 既然这里是追溯古 人,据此就可以推知到了战国时期人们的丧葬行为就 肯定不同于# 古之人∃了。 文献资料显示,到了战国时期,对安葬之地的选 择有了明确的要求。如!礼记%杂记∀中就已经明确地 提出# 大夫卜宅与葬日∃,孔颖达疏说: #宅谓葬地。大 夫尊,故得卜宅与葬日。∃可见, 选择葬地已经成了丧 礼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必须指出, 我们不能把 #大夫卜宅与葬日∃的行为与阴宅风水术做简单的比 附,至少在战国时期,还没有确定无疑的文献材料来 证明它就是阴宅风水术。但其透露出的一种观念确 值得我们重视, 那就是死者的墓室被视同活人的住 宅,而这恰是阴宅风水术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基础。 战国时期,丧葬和模式出现了许多重要变 化,其中坟丘的兴起对风水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响。一般认为, #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不封不树∃ , 西汉时刘向也曾指出: #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 毕,秦穆公葬于雍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 无丘陇之处。∃[ 3] (!楚元王传∀ )从考古发现来看,也证明刘 向的说法是正确的。有关学者研究,坟丘式墓产生于 春秋晚期,到了战国时期就已经相当普遍。甚至当时 的一些礼法条文还对坟丘规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 !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相关的记载。我们知道阴 宅风水术中的吉凶模式和判断原则是建立在坟丘与 周围环境的关系上的,可以说坟丘是阴宅风水中吉凶 模式的基点。因此,战国后期坟丘的普及是阴宅风水 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 翻检相关史料,可以发现至少在战国后期,墓地 和吉凶祸福相关联的观念就已经出现。据!史记%樗 里子传∀记载: � � 昭王七年, 樗里子卒, 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曰: #后百岁, 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 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 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 库正直其墓。[ 4] (!樗里子传∀ ) 在这里,不对其预测做出评判,我们感兴趣的是 它所反映的一个基本推理逻辑,那就是墓地可以预测 百年之后的吉凶。或许正因为如此,后代的风水家在 谱系构建和追溯时,总是忘不了樗里子。 如果说上面有关樗里子的史实,似乎仅仅是一种 预测,与本人或后人的吉凶并无直接关系, 那么再看 看以下几个例子。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二世与赵高、李斯谋夺 帝位后,派特使赐蒙恬自裁。蒙临终前喟然叹曰: # 我 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 #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 城 万余里, 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 哉? 此乃恬之罪也。∃ [ 4] (!蒙恬列传∀ ) 于是吞药自杀。蒙 恬把非命之原因解释为破坏了地脉,足以说明地脉与 人的吉凶是密切相关的。与后世的风水之术,特别重 视所谓龙脉如出一辙。 司马迁在解释韩信命运时,把他的命运与其母亲 之葬地相联系。#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 淮阴人为余 言,韩信虽为布衣时, 其志与众异。其母死, 贫无以 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 良然。∃ [ 4] (!淮阴侯列传∀) 它说明先人墓地的好坏可以影响 甚至决定生者的吉凶福祸,这正是后世风水术的基本 原则。从司马迁的记述还可以看出,风水之观念在其 时已经深入人心,一个贫穷无法葬母的布衣之士尚且 #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那么那些达官贵族 之士就更不必说了, 这足以说明当时人们的风水 观念。 考古发现和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历史时期 丧葬风水行为的实例。有学者研究,秦东陵修建在骊 山西麓、灞水之边,地势高敞,确实符合风水原则 。 根据以上论述,不难看出随着丧葬制度的变化, 在战国时期,人们在丧葬行为中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风 水意识,到了秦汉时期#葬先荫后∃的观念已经成为人 们选择葬地行为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人们解释命运吉 凶的理论依据,可见丧葬风水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 中一个重要内容。 � � 二、汉代丧葬风水观念和吉凶推演模式 不论丧葬风水观念的最初源头可以上溯到哪一 历史时期,到了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已经正式确 立,其吉凶推演和理论都已经相当成熟。但有关汉代 丧葬风水的文献材料甚少,很难对汉代丧葬风水观念 和吉凶模式做出一个全面地评判。只能借助一些零 散的材料,一窥端倪。 首先来看!后汉书∀提供的两段非常重要的史料。 !后汉书%袁安传∀记载: � � 初,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 问安何之,安为言其故,生乃指一处,云# 葬此地, 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 安异之。于是遂葬其 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 5] (!袁安传∀ ) 又!后汉书%郭镇传∀: � � 顺帝时,庭尉河南吴雄季高,以明法律,断狱 平,起自孤宦, 致位司徒。雄少时家贫, 丧母, 营 人所不封土者,择葬其中。丧事趣辨,不问时日, 巫皆言当族灭,而雄不顾。及子诉、孙恭, 三世廷 尉,为法名家。[ 5] (卷46!郭躬传附弟子镇传∀ ) 袁安在汉明帝时官拜#楚郡太守∃,章帝时又为司 徒,后来虽遇窦太后兄妹专擅朝政, 但其政治地位并 未受到影响,而且子孙#累世隆盛∃。而这一切, 在时 人看来却是因为他父亲墓地选择得好。与袁氏相反, 另一段史料中的吴雄在汉顺帝时官至# 司徒∃ , # 少时 家贫∃ ,葬母不择地, #不问时日∃,巫言其当族灭,然而 %11%� 2007年第 6期 � � � � � � � � � � � � � � 张齐明: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 � � � � � � � � � � � � � � � � � � 参见韩养民,韩小晶:!风水与西汉陵∀ ,三秦出版社, 2003年版。 吴家却# 三世廷尉∃。 上面这两段史料,虽然一正一反,但都说明了风 水术在当时社会中的风行程度和在人们观念系统中 的重要地位。仔细分析这两段材料,以下几点必须引 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讲求葬地吉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上引 材料中,袁安父亲死后,其母命其为父访求葬地, 这说 明当时人死后,寻求吉地而葬,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与 风水大行的后世几乎没什么区别。吴雄少时家贫,从 其社会地位看,应当处于社会下层,因为葬母不择地, 而被巫者预言当# 族灭∃。可见当时讲求葬地吉凶之 风非常盛行, #鬼福及人∃的风水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 各阶层。 第二,风水吉凶的观念已经成为人们预测和改变 命运的普遍的社会心理模式。我们知道,风水术从本 质上讲,就是人们预测和改变命运的一种手段。从上 引史料可以看出, 在汉代人们不仅讲求葬地,而且认 为葬地的吉凶直接决定子孙的祸福。不论是袁家的 # 葬此地,当世为上公∃,还是吴雄的当#族灭∃,无一不 说明了葬地与子孙命运的决定性关系。这一社会心 理模式,是丧葬风水术出现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通过上引史料, 大致还可以了解当时丧葬 风水术中的吉凶推演模式。首先,从吴雄葬母行为中 可以看出,择葬时要避开#不封土者∃。所谓# 不封土 者∃就是后世风水术所说的#不可葬之地∃。如!葬书∀ 中就提出#不可葬者五∃, !青乌葬经∀中也有所谓# 不 蓄之穴∃, 大约与之相类。其次, 吉凶模式中还包括 #时日之忌∃。关于丧葬中的#时日之忌∃ ,王充在!论 衡∀中提供了更加详实的文献材料,王充提到当时人 们在丧葬行为中已经按照书籍!葬历∀来选择时间。 # !葬历∀曰: &葬避就空,地 ,及日之刚柔,月之奇耦。 日吉无害, 刚柔相得, 奇耦相应, 乃为吉良。不合此 历,转为凶恶。∋ ∃# 雨不克葬, 庚寅日中乃葬。∃[ 6] ( P998) 据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丧葬中的时日禁 忌。时日之忌仍然是后世风水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葬书∀中就将 #岁时之乖∃列为# 六凶∃之一, 提出所 谓, #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7] ( P4)。 第四,从上引材料,可以看出从墓地的选择到葬 日的选定都有一套完整明确的吉凶原则,说明风水术 已经出现了知识化、专职化趋势。吴雄营建坟墓于 # 人所不封土者∃,而巫者以为当#族灭∃。这个巫者可 能就是后世通常所说的# 阴阳先生∃之类的风水术专 职人员。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基于有众多的材料可以 说明当时确实有专职的#卜工∃、#工伎∃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汉代丧葬风水观念和吉凶 模式有了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分析汉代丧葬风水吉 凶推演模式打下了基础。 风水观念固然表现为对葬地的选择,但在实质上 它是一种祸福的评判和表达人生祈愿的行为模式。 但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已无法对当 时的阴宅风水理论模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根 据已有的材料,似乎可以看出其与后世风水观念应该 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上文材料中的所谓# 行营高 敞地∃、# 地脉∃等观念与后世风水术中寻龙脉、重形势 是相同的。从一些史料中,大致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在 墓地选择中的吉凶原则。 先看!后汉书%冯衍传∀中一段史料,冯衍在述其 先祖之墓地时,提道: � � 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 营之以为园。 于是以新丰之东, 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 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 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周秦之丘,客观之墟,通 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 5] (!冯衍传∀ ) 按照冯衍的叙述,可以看出# 先将军∃的墓地# 定 茔∃的原则: 一是要# 地势高敞,四通广达∃。结合上文韩信为 母选择葬地时# 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的记 述,可以知道, #高敞地∃是当时的风水吉凶推演模式 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正如!葬书∀所言: #土高水深,郁 草茂林。贵如千乘,富如万金。∃[ 7] ( P4) 二是观形势,要求# 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 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周秦之丘,客观之墟∃。 从这些要求看,定茔中特别强调所谓山水走势, 这与 后世风水术中的# 寻龙捉脉∃如出一辙。 汉代的考古研究也可佐证上述的吉凶推演原则。 根据学者研究,总体上看西汉陵墓选择偏重山岗台 地,注重山川河流走向。如汉代的帝王选择陵墓营造 地点都很重视周围山川和河流的走向,除了文帝的霸 陵依山建筑外,其他诸陵都选择在渭水北岸一线排 列,营造在面临河川的高原台地[ 8] ( P127)。 再看张衡的!冢赋∀中为我们所展现的墓地景观, 可能使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出当时人们在墓地选择中 所遵循的原则。他在!冢赋∀中写道: � � 载舆载步,地势是观。隆此平土,陟彼景山。 一升一降,乃心斯安。尔乃隳巍山,平险陆,刊丛 林,凿盘石,起峻垄, 构大椁。高冈冠其南,平原 承其北,列石限其坛,罗竹藩其域。系以修 ,洽 以沟渎。曲折相连, 迤靡相属。乃树灵木,灵木 戎戎((宅兆之形,规矩之制,希而望之方以丽, 践而行之巧以广。幽墓既美,鬼神既宁, 降之以 福,于以之平。如春之卉,如日之升。[ 9] 关于!冢赋∀,元人赵氵方曾经敏锐地指出: � � 余尝读张平子!冢赋∀,见其自述上下岗陇之 状,大略如今葬师寻龙捉脉之为者,岂东汉之末, 其说已行于士大夫间? [ 10] (!古今图书集成∀卷680 ) 赵氵方所言是正确的, !冢赋∀中所描写的就是一种墓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都学坛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第 6期 � !后汉书∀、!论衡∀、!潜夫论∀等文献中多次提到有关宅墓吉凶的#卜工∃、# 巫者∃、# 工伎∃。 冢吉凶推演模式。如强调#地势是观∃,选择升降起伏 的高山等,这些与后世风水术并无不同。 作为一种推断吉凶数术的系统,风水术是一个完 全开放的系统,其方法和理论是非常丰富的。在两汉 时期除了上述这种#地势是观∃的风水吉凶模式外,毫 无疑问还有许多趋吉避凶手段和方法。比如墓门解 除术,也是汉代丧葬风水术的重要内容。此外,根据 一些记载可知,周易占断的方法可能也用于墓地的选 择。比如!上虞县古冢砖文∀就载有: # 居在本土厥姓 黄,卜葬于此大富强, !易∀卦吉,龟卦凶。∃[ 9] � � 三、解注瓶与买地券的风水意义 北周时佛教徒释道安在攻击道士时,指出他们沿 用东汉张鲁等人的方术, 列出# 三张鬼法∃十一事, 其 一就是#左道余气,墓门解除∃。那么什么是# 墓门解 除∃呢? 汉代的 #墓门解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态? 近代以来,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用于解除巫术 的铭刻材料,如镇墓陶瓶、铅券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准确的答案。据统计,在出土材料中, 仅书写有解除 文、道符等文字的陶器, 就有 100 件以上。这些陶器, 以前多被称做镇墓陶瓶, 自吴荣曾在!镇墓文中所见 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中提出上面的文字是用于解 除以后,研究者亦将类似铭刻称为#解除文∃ 。比较 典型的有洛阳邝山出土的东汉延光元年朱书陶罐、陕 西户县出土的东汉阳嘉二年曹氏陶瓶、陕西宝鸡铲车 厂出土的朱书陶瓶、陕西长安县南李王村出土的朱书 陶瓶,及见于!古明器图录∀、!贞松堂集古遗文∀、!居 贞草堂汉晋石影∀等著录的传世器物铭刻。 #墓门解除∃的观念和行为是源于汉代人们的鬼 神观。两汉时期人们普遍相信, 在人类生活的世界 外,另有#鬼神世界∃。从当时遍布各地的各种祭祀场 所,如祀祖先之祀堂、祀社神的#社∃,祀山川、人鬼、物 怪的#祠∃、#庙∃等, 可知当时人们大多相信有鬼神的 存在。从汉代所遗留至今的各种物具,如铜镜、画像 石、帛画等诸物所刻画的种种图像中, 也可清楚地看 到当时人们的鬼神观念。汉代人认为人死后的世界, 有天上与地下之分。而两者皆是人世生活的另一种 延续。再者,汉代人承继了商、周的观念,都认为鬼神 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能支配生人的吉凶祸福。生人为 求福避祸, 因而就出现了所谓 # 墓门解除∃的种种 行为。 先来看一段初平四年王氏朱书陶瓶解除文: � � 初平四年十二月己卯朔十八日申直危。天 帝使者谨为王氏之家后死黄母当归旧阅,慈告丘 丞、墓柏、地下两千石、蒿里君、墓黄、墓主、墓故 夫人、诀曹、尚书令、王氏冢中先人。无惊无恐, 安稳如故。令后增益财口, 千秋万岁无有殃咎。 谨奉黄金千两,用镇冢门。地下死籍削除。(( 转要道中人。和以五石之精。安冢墓, 利子孙。 故以神瓶镇郭门。如律令。[ 11] 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 东汉墓中随葬的# 镇墓 瓶∃与瓶上的#朱书镇墓文∃,其意在于使生人的家宅 安宁,使死者的冢墓稳定, 以# 天帝使者∃之类名义为 生人解罪,为死者求福,安慰并约束亡灵,使其认识生 死有别,不要为祸生者。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随葬# 镇 墓瓶∃的使用在汉代相当普遍, 即使是官僚中极有名 望的士大夫亦不能免俗,渔关吊桥弘农杨氏墓中所出 的# 镇墓瓶∃便是有力证明。 在这一时期, 除了上述的镇墓解除文以外,还大 量盛行所谓的# 买地券∃。!贞松堂集古遗文∀卷 15收 录了汉代延熹四年的!买地券∀一篇,其文如下: � � 延熹四年九月丙辰朔,卅日乙酉直闭。黄帝 告丘丞、墓伯、地下两千石、墓左、墓右、主墓狱 吏、墓门亭长,莫不皆在。今平阳偃人乡苌富里 钟仲游妻薄命蚤死。今来下葬, 自买万世冢田。 贾直九万九千。钱即日毕((自今以后, 不得干 扰生人。有天地教。如律令。[ 12] ( 卷15) 关于镇墓文和买地券很多学者已经做了较为充 分的研究,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镇墓文和买地券所反映 的汉代巫道观念和信仰,在这里不必画蛇添足。我们 主要想讨论的是它们所投射的汉代人们对死者坟墓 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人们的丧葬风水观念和行为 模式中又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首先,无论是镇墓文还是买地券, 它们都强调和 确认了这么一种观念:死者是可以影响和决定生者祸 福的。诚如很多镇墓文所一再强调的要# 安冢墓, 利 子孙∃。这样死者的安顿就和他们的子孙祸福相关 联,建立了因果关系。而这种观念正是丧葬风水术的 基本理论依据。正如上文在讨论两汉时期丧葬风水 观念时所提出的, # 鬼福及人∃是风水理论的核心。而 镇墓文和买地券所投射出的观念其实质也就是# 鬼福 及人∃。 其次,无论是镇墓文还是买地券都强调,在死者 和子孙祸福之间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中,坟墓本身具有 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丧葬风水术强调#鬼福及人∃, 而其实现的中介就是死者的坟墓是否符合一定的吉 凶判断和推演原则。也就是说坟墓是# 鬼福∃能否及 人的关键因素。镇墓文和买地券其实质也是如此,它 们都强调坟墓是实现安顿和约束亡魂、保佑和降福生 者的重要手段。 最后,镇墓文和买地券也反映了人们试图摆脱死 者控制和对亡灵的恐惧之情,曲折地投射了当时人们 的某种宗教情感。还必须看到,镇墓文、买地券和后 %13%� 2007年第 6期 � � � � � � � � � � � � � � 张齐明: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 � � � � � � � � � � � � � � � � � � 可参看吴荣曾:!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 , !文物∀ , 1981年第 3期, 第 56~ 63页;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 ,!考古学报∀ 1991年第 1期,第 45~ 56页。 世风水术中符镇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中大致可以 看出符镇法的缘起和流变过程。 � � 四、丧葬风水理论的形成 !太平经∀卷 50所载的!葬宅诀∀是汉代丧葬风水 术的重要文献材料,为研究汉代风水理论提供了许多 重要的历史信息,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 !葬宅诀∀在开篇就提出了# 魂神还养∃的丧葬风 水理论,这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关于丧葬风水理 论的系统论述。一般研究者都认为,阴宅风水理论出 现于六朝时期,以托名郭璞的!葬书∀作为阴宅风水理 论的开端。当然从系统和完整性来讲, !葬书∀的确是 风水理论的奠基和集大成者, 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但成书于东汉后期的!太平经∀中所载的!葬宅诀∀却 将丧葬风水理论的开端向上延伸到了汉代,也就是说 在汉代丧葬风水理论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这个判断具 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理论意义。 在死者墓地和生者的祸福之间建立起吉凶感应 的关系,是风水术必须解决的首要的理论问题。!葬 宅诀∀在开篇就对此展开了论述: � � 葬者, 本先人之丘陵居处也,名为初置根种 宅地也。魂神复当得还养其子孙,善地则魂神还 养也,恶地则魂神还为害也。五祖气终, 复反为 人,天道法气,周复反其始也。[ 13] ( P182)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葬宅诀∀的作者认为墓地 是#先人∃的#根种宅地∃ ,是亡魂生活和居住的场所。 认为人死后虽然埋葬地下,但仍将影响生者的生活和 命运。而这种影响,则将根据死者之埋葬地或善或恶 的性质,而相应地对生者及后世子孙的生活与命运产 生截然不同的或利或害的作用。从风水术中宅法角 度看,住宅是生者沟通天地的基本手段,必然决定居 住者的吉凶祸福。同样的,死者的安置也是如此, 只 不过这种吉凶祸福不是对死者的, 而移置于死者的 后代。 !葬宅诀∀一再强调# 魂神还养∃。所谓# 魂神还 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祖灵崇拜。远在殷商时期, 祖灵崇拜的观念就极为兴盛。通过一套严格的祭祀、 祈愿仪式,赋予死者以超自然的力量。到了春秋战国 时期,亡者为鬼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他们把祖 先和亲人的亡魂视做鬼,而且在特定的情况下会作 祟,危及生者。比如!日书∀中就多次出现相关文辞: #甲乙有疾,父母为祟∃; #丙丁有疾,王父为祟∃等。人 们坚信亡魂不灭, 而且能祸福生者,因而对之充满了 敬畏。到了两汉时期,传统的灵魂不灭的观念有了较 大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因素,阴阳五行、谶纬、神 仙方术等观念深深地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使得汉代各 个阶层的人们均倾心于鬼神之事。汉代人普遍持有 #人死则为神鬼而有知∃的观念, # 谓死如生。闵死独 葬,孤魂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匮, 故作偶人以待尸 柩,多藏食物,以歆精魂∃。墓地不仅是安顿死者尸首 的场所,而且也是死者开始另一种生活的世界, 人们 按照现实社会去构想着他们在另一世界的生活。不 论是出于对死者的崇敬还是恐惧,他们都认为死者是 可以影响和决定生者祸福。正如汉代很多镇墓文所 一再强调的# 安冢墓,利子孙∃。这样死者的安顿, 就 通过#魂神还养∃和他们的子孙祸福之间建立了因果 关系。 之所以魂神可以还养子孙,!葬宅诀∀的作者认为 是因为#五祖气终,复反为人, 天道法气,周复反其始 也∃。也就是说五祖和子孙同属一气,相互感应、周而 复始。如果说感应思维模式为丧葬风水提供了观念 的基础,那么气论就为丧葬风水提供了吉凶感应观念 的方法论。# 气∃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就 已经广泛使用。但到了汉代, #气∃的概念进一步地得 到了升华,将气作为一种本质的存在成为一种普遍的 共识。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中国古代, # 气∃的 概念具有哲学和数术的两重性 。在两汉时期的思 想观念中, # 气∃不仅是构成世界的一种物质形式, 而 且还充当着天人、人神之间遥相感应的媒介。!葬宅 诀∀就是运用这种观念和知识来解决#魂神还养子孙∃ 的方法论问题。 如果把上述!葬宅诀∀中的有关理论和!葬书∀中 的风水理论做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葬宅 诀∀中# 魂神还养∃理论的重要意义。正如上文所强调 的,在死者墓地和生者的祸福之间建立起吉凶感应关 系是丧葬风水理论的基石,是风水术无法回避的一个 核心问题。托名晋代郭璞所作的!葬书∀是这么阐 述的: � � 葬者, 乘生气也。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 万物。人受体于父母, 本骸得气, 遗体受荫。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7] ( P89) 这段论述是!葬书∀的总纲。按照!葬书∀理论,虽 然生死殊途,但却情气相感,父母与子孙同为一气,气 同则相感, 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即所谓# 气感而应, 鬼福及人∃。如果我们不抱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 把 !葬书∀和!葬宅诀∀做一比较,我们不得不说无论是内 容上还是论述逻辑上,二者都是高度一致的。当然无 庸讳言在理论上、形态上,!葬宅诀∀无疑还略显稚嫩。 这种比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葬宅诀∀的理论 实质,而且有助于认识!葬宅决∀的重要文献价值。它 不仅将风水理形成延伸到了汉代, 而且为我们考察 !葬书∀成书年代和文献源流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材料。 在此,必须强调# 魂神还养∃理论, 并非!葬宅诀∀ 所独有。# 魂神还养∃观念在汉代应该相当盛行,我们 可以从上引张衡!冢赋∀中找到一种更为文学化的表 述。!冢赋∀结尾说: #幽墓既美,鬼神既宁,降之以福,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都学坛 � � � � � � � � � � � � � � � � � 2007年第 6期 � 参见[日]小野泽精一、福光永司、山井涌等编著!气的思想 � � � 中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于以之平。如春之卉, 如日之升。∃在文采斐然的背 后,其实质也就是# 善地则魂神还养∃的# 鬼福及人∃ 观念。 !葬宅诀∀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丧葬风水的理论,而 且还提出了一种葬地吉凶的判断原则和方法。它说: � � 欲知地效,投小微贱种于地,而后生日兴大 善者,大生地也;置大善种于地,而后生日恶者, 是逆地也;日衰少者,是消地也。((本根重事, 效生人处也,不可苟易;而已成事, ) ) 邪文为害 也,令使灾变数起, 众贤人民苦之甚甚。故大人 小人,欲知子孙相传者, 审知其丘陵当正, 明其 故,以占来事, 置五五二十五丘陵, 以为本文, 案 成事而考之。录过以效今, 去事之证以为来事。 真师宜详,惟念书上下, 以解醉迷, 名为占阴覆 文, 以知 祖先, 利后 子孙, 万 世相传, 慎 无 闭焉。[ 13] ( P182) 风水术固然需要一种理论形态,但就其本质来说 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吉凶推演原则和趋吉避凶的方法。 !葬宅诀∀的吉凶推演原则非常特殊也非常简单, 就是 投种于地,然后根据其生长情况,判断其地是属于# 生 地∃、# 逆地∃还是# 消地∃。仅就吉凶推演方法而言, !葬宅诀∀与!葬书∀中复杂而又众多的吉凶原则相比 显得非常单一和稚嫩,准确地反映了在丧葬风水术早 期方法论不足的状况。但# 投种于地∃以判吉凶的方 法,是完全符合丧葬风水吉凶判定的基本原则的。我 们知道丧葬之地的选择就是要寻求所谓的生气之地。 而所谓生气之地, 目不可见,只能依循某些手段来判 断,生气聚于地, 气壮则地肥, 土地肥沃则草木茂盛, 所以!葬宅诀∀认为#投小微贱种于地, 而后生日兴大 善者,大生地也∃。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葬宅诀∀ 中所提到的# 投种于地∃以判吉凶是一种直接而又有 效的寻求# 生气∃之地的方法。其实这一原则,在后世 风水术中一直得到了坚持, 如!葬书∀中就提出#童山 不葬∃、#茂草乔木, 开府建国∃[ 7] ( P104) 。!青乌葬经∀中 也强调# 草木郁茂,吉气相随∃[ 14] ( P12)。 以上探讨了丧葬风水观念的缘起,重点考察了汉 代丧葬风水的吉凶模式和理论演进。笔者认为无论 是在观念领域还是在理论构建上,汉代的丧葬风水都 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形态。但从总体上讲,由于材 料的缺乏,关于汉代丧葬风水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 有些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的文献支持。 [参 � 考 � 文 � 献] [ 1]吕思勉� 中国制度史[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 2]刘 � 旧唐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 3]班固� 汉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 4]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 5]范晔� 后汉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 6]黄晖� 论衡校释[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 7]丛书集成初编� 葬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 8]黄晓芬�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M] � 长沙: 岳麓书社, 2003� [ 9]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 [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 10]赵氵方� 葬书问对[ A]� 古今图书集成[ C] .台北:鼎文书 局, 1977� [ 11]唐金裕 � 汉初平四年王氏朱书陶瓶 [ J] � 文物, 1980, ( 1)� [ 12]罗振玉� 贞松堂集古遗文[ 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 2003� [ 13]王明� 太平经合校[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 14]从书集成初编� 青乌葬经[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Ten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Belief on Funeral Feng�Shui in the Han Dynasty ZHANG Qi�ming (History Department, Q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Originated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feng�shui view of # burying the ancestors, blessing the descen� dants∃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various strata in theHan Dynasty, and it also became one kind of sociopsychological mode to explain one∋ s fate� The view of # the dead∋ s happiness extends to the living∃ projected from burying inscript ion in the tomb and buying the land deal ha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belief of feng�shui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life in the Han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ory of # ghost and god can come back to life∃ advocated in Tai Ping Jing Scripture meant that the theoret ical system of feng�shui had come into being� As a result, the theory of funeral feng�shui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Han Dynasty from the Wei�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Key words: feng�shui; funeral; the Han Dynasty [责任编辑:刘太祥] %15%� 2007年第 6期 � � � � � � � � � � � � � � 张齐明: 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档为【两汉时期丧葬风水信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