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疼悬空寺

2011-08-02 5页 doc 44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1932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疼悬空寺心疼悬空寺 孙银军 从悬空寺回来已经整整一年了,每每想起它,我总忍不住一阵阵地心疼。 我是2010年8月初去的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的工巧绝妙之处,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从我的体会来说,我主要还是叹服于它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高悬绝壁。悬空寺距地...
心疼悬空寺
心疼悬空寺 孙银军 从悬空寺回来已经整整一年了,每每想起它,我总忍不住一阵阵地心疼。 我是2010年8月初去的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的工巧绝妙之处,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从我的体会来说,我主要还是叹服于它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高悬绝壁。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据导游说,当年刚建成时距地面有100米,后来由于山脚下的河床淤积,就成了今天的高度。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我有点恐高,拖着沉重、绵软的脚步在悬空寺只有半米宽的走廊上挪移,右手扶着光滑的墙面,左面约一尺高的木栏杆下面就是空空的悬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我不敢将头探出还没有膝盖高的木栏杆向下看,甚至,就是仅仅用左眼的余光向下一瞄,就觉得似乎山脚下的地面迎面扑来,一阵恶心的感觉直涌心头。右手扶着墙再抬头看看前方:这样的路还有很长! 具体而微。悬空寺的建筑面积仅152.5平方米,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 、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它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头上撑伞。悬空寺的头顶是翠屏峰200多米高的悬崖,200米高空坠下的巨石为什么却奈何不得一个小小的寺院呢?从侧面看,翠屏峰的立面是一个凹进去的弧形,悬空寺所在的位置恰好是翠屏峰的最凹处,就像头顶撑了一把伞,不仅可以在雨季时候挡住雨,从山上滚落的岩石也只会从悬空寺的前面直接落在地下,根本砸不到悬空寺。此外,聪明的工匠们还在悬空寺上方的山崖上从高到低依次开凿了三道横沟,这样,即使山顶有石头滚下,也会被这三道横沟直接抛射到地面。 脚下生根。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竖立在山崖上的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我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些木柱在风中摇摆,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构思精巧、奇特、施工大胆:他们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 木梁2/3卡在石洞中,1/3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巧借岩石暗托,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1500年前的工匠是怎样将横梁牢牢地插在石洞中的呢?上个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发现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费尽周折之后,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被作过独特的处理: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的越深,固定的就越紧密,就像生了根、长在石洞中一样! 舒筋活骨。悬空寺所在的浑源县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地震的记载,最近40年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地震,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造成很大损失。悬空寺安然无恙!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空中楼阁没有垮掉呢?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不但悬空的楼阁靠木材支撑在悬崖上,楼阁本身的框架结构也是由木质的梁柱组成,形成一个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就是一根木头凸出的部分插入另一根木头相同尺寸的凹洞里,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你动我也跟着动,你不动我也不动,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这一榫铆结构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防震,它能够吸收震能,这也正是悬空寺在历次地震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主要原因。 这样奇巧壮美的天工之作,自然是历代文人墨客心怡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地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历到此,见到悬空寺,诗性大发,不过当时他竟想不出一首诗能表达他的震撼,于是只能挥笔在岩壁上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也就是说“比壮观还多一点”。明崇祯6年,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到了这个地方,欣然挥笔写下了“天下巨观”,以此来形容古代建筑史上的这一伟大奇迹。至于现代慕名而来的游人,更是如过江之鲫,人气之旺,久盛不衰。 名声太大也招来了让人头疼的问:人流量太大了,总有一天会把它踩塌的!这,也正是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心疼的原因。 我费尽周折也没能查阅到关于悬空寺人流量的数据。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在这仅有152.5平方米的木阁、木廊、木楼梯上,能落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悬空寺毕竟只是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微雕,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穿梭人流,这种巧夺天工的结构又能支撑多久呢?由于气候的变化加上人为的活动,恒山植被在减少,风沙和尘土同样在威胁着悬空寺。 我也知道,多年以来,恒山悬空寺景区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全力以赴接待好游客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在努力探寻一条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相统一的旅游产业新路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但是,我仍不住地心疼: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不要保护,很多时候,保护就意味着破坏!如何才能既不让游人再鱼贯穿行悬空寺,又能领略悬空寺的风采?如何才能既充分保护文物,又充分满足游人的兴趣? 我们那些古代的祖先们,他们没有我们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建筑材料,他们只是简单地利用一些木材、几根绳索,还有就是几把凿子,巧妙地利用了恒山的地形地势,居然就建造出了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的确是很让人佩服。现在,我们这些后人所要做的,就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延长它的寿命,让它能够永远地屹立在恒山! 我心疼悬空寺,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再去踩踏它,但是,我也深感底气不足——因为我也登上了悬空寺!怎么能用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呢?我们常常严格要求别人该怎么样、不该怎样,但轮到自己却松了劲,这,也许就是好多不良现象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吧?
/
本文档为【心疼悬空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