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2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08-01 46页 ppt 87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5139

暂无简介

举报
第2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null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null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null 一、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 1、实物经济运行与金融经济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2、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的国家化相伴而行。 3、各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干预程度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宏观协调已经提上重要的日程。 null 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
第2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null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null第一节 现代经济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null 一、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 1、实物经济运行与金融经济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2、经济全球化与金融的国家化相伴而行。 3、各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干预程度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宏观协调已经提上重要的日程。 null 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2、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对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3、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null第二节 中央银行职能的拓展和主要null 由于中央银行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职能也开始发生变化。 (1)早期的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主要职责是保持货币的稳定。而在现代,随政府增强对经济的调控,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不仅要维持货币的稳定,还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职责,保证货币的供应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环境成为决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公布货币供应量各层次的数据已经成为中央银行的义务,并且也同时成为政府和企业经营者最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null (2)存款准备金作为银行支付保证的意义已经淡化,主要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作为最后手段的中央银行贷款也已成为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的手段并且经常使用。清算体系已经变得极其复杂,成为现代经济体系运转的重要条件。 (3)随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业务量大幅增加。不仅在战时,即使在平时,帮助政府筹划资金的融通,代理政府债券发行、直接和间接买卖政府债券也已成为中央银行的经常性业务。尤其是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成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和经常性手段。随金融深化,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代表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产生了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协调越来越频繁,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表参加协调的职能也越来越突出。 null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督职能的分离。 首先,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强,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越来越成为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使得中央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和管理者以及金融监管目标和政策目标的矛盾增加;例如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期,作为政策目标应该采取紧缩政策。而作为监管目标,又要求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紧缩政策必然造成一部分金融机构经营困难。 其次,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加,而这些市场的监管方式与传统的存贷款市场有所不同;例如传统存贷款市场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监管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方法、各种资产负债的比例方法以及单笔贷款的限额方法等。而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不仅存在信用风险,更常见的是价格风险,控制价格风险最有效方法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出衍生金融市场,要求监管当局具有更高的专业化手段,而不仅仅是一些规定。 最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制已经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也需要专门的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避免金融盲点的产生。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各方面的关系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各方面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什么叫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中央银行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一部分。那么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是指独立于国家的权力。前面几章已经谈到中央银行不管是从那条途径产生的,最终都是通过立法确定为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权限也都是由法律赋予的。因此,所谓的独立性不可能是独立于立法和司法,中央银行的活动必须在法律授予的范围内进行。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什么叫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中央银行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一部分。那么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是指独立于国家的权力。前面几章已经谈到中央银行不管是从那条途径产生的,最终都是通过立法确定为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权限也都是由法律赋予的。因此,所谓的独立性不可能是独立于立法和司法,中央银行的活动必须在法律授予的范围内进行。 那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否就是指独立于行政或政府呢?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无论是作为总统致的政府还是作为内阁制的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其次,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和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代理人,必然要体现和实现政府的某些意图,在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接受政府的一定控制。从英格兰银行向中央银行演变的历史来看,也是与英国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央银行在很多国家是作为政府机构存在的。在有些国家虽然不是作为政府机构,也是通过专门立法作为特殊法人或机构成立的。因此,要完全独立于行政或政府也是不可能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那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否就是指独立于行政或政府呢?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无论是作为总统致的政府还是作为内阁制的政府都对议会负责。 其次,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和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代理人,必然要体现和实现政府的某些意图,在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接受政府的一定控制。从英格兰银行向中央银行演变的历史来看,也是与英国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央银行在很多国家是作为政府机构存在的。在有些国家虽然不是作为政府机构,也是通过专门立法作为特殊法人或机构成立的。因此,要完全独立于行政或政府也是不可能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那么相对独立性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成为经济学界和银行界争论的问题的呢?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最初提出并引起广泛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20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金本位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不能脱离所持黄金的数量,因此,金融秩序比较稳定,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干预程度也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大量发行赤字国债并要求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为了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顺利为政府筹集战争费用,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干预和控制。并给与中央银行脱离所持黄金数量进行货币信用发行的机动权。 那么相对独立性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成为经济学界和银行界争论的问题的呢?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最初提出并引起广泛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20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金本位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不能脱离所持黄金的数量,因此,金融秩序比较稳定,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干预程度也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大量发行赤字国债并要求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为了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顺利为政府筹集战争费用,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干预和控制。并给与中央银行脱离所持黄金数量进行货币信用发行的机动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继续沿用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过来,又冲击货币和金融制度的稳定,加剧经济的困难。 因此,在布鲁塞尔会议上,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虽然该主张受到重视,并有不少国家在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地位。 但是,30年代不期而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历史上最严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继续沿用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过来,又冲击货币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稳定,加剧经济的困难。 因此,在布鲁塞尔会议上,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虽然该主张受到重视,并有不少国家在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地位。 但是,30年代不期而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历史上最严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而中央银行在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也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认识,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的干预和控制。其中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顺利发展以后,相继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状况。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维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的热门话题。 而中央银行在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也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认识,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的干预和控制。其中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战后经济的顺利发展以后,相继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状况。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维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的热门话题。 由上可见,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由上可见,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垄断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必须建立符合国家实际经济状况的货币发行制度,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第一,中央银行必须垄断货币发行权,不能搞多头发行。第二,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多寡、发行货币的时间和发行方式应该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经济发展和货币信用规律,自行决定而不能受政府或其他利益团体的干扰。第三,中央银行应按经济原则发行货币,不能搞财政发行,不能在国债发行市场上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也不能代行应由财政行使的职能。 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垄断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必须建立符合国家实际经济状况的货币发行制度,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第一,中央银行必须垄断货币发行权,不能搞多头发行。第二,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多寡、发行货币的时间和发行方式应该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经济发展和货币信用规律,自行决定而不能受政府或其他利益团体的干扰。第三,中央银行应按经济原则发行货币,不能搞财政发行,不能在国债发行市场上直接购买长期国债。也不能代行应由财政行使的职能。 (2)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必须遵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目标。在决定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尽可能保持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万一发生分歧,中央银行与政府必须本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充分的沟通,防止双方目标不一致造成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败。有不少国家在中央银行立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就比较受到限制。但也不是没有选择余地,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维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 (2)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必须遵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目标。在决定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尽可能保持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万一发生分歧,中央银行与政府必须本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充分的沟通,防止双方目标不一致造成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失败。有不少国家在中央银行立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就比较受到限制。但也不是没有选择余地,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维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独立决定货币政策。 (3)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完全依靠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手段。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决定以后,中央银行独立选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操作权必须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同时各级政府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必须配合中央银行运用好货币政策操作手段,而不应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抵消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3)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完全依靠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手段。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决定以后,中央银行独立选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操作权必须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同时各级政府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必须配合中央银行运用好货币政策操作手段,而不应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抵消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3、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张和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成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较少,中央银行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其主要背景是: 第一,资本主义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中央银行没有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传统的货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面纱,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三,货币制度处于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维护金本位制,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第四,尽管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但是,中央银行仍然是私人银行,除代理国库外,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还非常有限。 3、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几个阶段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张和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成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较少,中央银行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其主要背景是: 第一,资本主义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中央银行没有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传统的货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面纱,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三,货币制度处于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维护金本位制,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 第四,尽管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但是,中央银行仍然是私人银行,除代理国库外,作为政府的银行的职能还非常有限。 (2)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60年代。 中央银行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货币政策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美梦被频繁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打破,尤其是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保证。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取代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日臻完善,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创造了必要条件。 (2)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上世纪60年代。 中央银行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货币政策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美梦被频繁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打破,尤其是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保证。 第二,在经济思想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取代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日臻完善,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之下,货币政策成为筹措战争费用、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需要中央银行服从政府的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复兴之下,欧洲各国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纷纷仿效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为了充分利用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和按政府的意图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德意法等国相继通过立法将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在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之下,货币政策成为筹措战争费用、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需要中央银行服从政府的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复兴计划之下,欧洲各国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纷纷仿效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为了充分利用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职能和按政府的意图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德意法等国相继通过立法将中央银行收归国有。 第四,就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来说,由于金本位制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桎梏,在30年代大危机以后,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开始实行信用货币制度。如何控制货币发行使之符合实体经济需要本身也是中央银行需要研究的新问题。不少国家政府错误地理解为摆脱金本位制的禁锢,可以利用国家信誉随意发行货币,将信用货币制度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第四,就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来说,由于金本位制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桎梏,在30年代大危机以后,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开始实行信用货币制度。如何控制货币发行使之符合实体经济需要本身也是中央银行需要研究的新问题。不少国家政府错误地理解为摆脱金本位制的禁锢,可以利用国家信誉随意发行货币,将信用货币制度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 3) 70年代至今。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再次被提出,引起广泛注意。 第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战后至60年代末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在状况,说明凯恩斯关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可以相互替代的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理论走向尽头。 ( 3) 70年代至今。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再次被提出,引起广泛注意。 第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战后至60年代末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在状况,说明凯恩斯关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可以相互替代的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理论走向尽头。 第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思想重新抬头,并一度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膨胀并存局面的原因是推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结果,发生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提出固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第三,在此阶段,较之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面临的最重要政策目标。要治理通货膨胀,采取适度的货币政策是关键。而要使货币政策适度,就必须保证中央银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货币政策,使货币的供应符合实体经济需要。 第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思想重新抬头,并一度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膨胀并存局面的原因是推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结果,发生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提出固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第三,在此阶段,较之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面临的最重要政策目标。要治理通货膨胀,采取适度的货币政策是关键。而要使货币政策适度,就必须保证中央银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货币政策,使货币的供应符合实体经济需要。 二、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一般分析 首先,中央银行与政府在职能方面存在差异。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很明显,中央银行的职能体现在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方面。而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范围,要广得多,政府不仅要承担经济和社会的责任,还要承担政治、外交和国防的责任。政府的目标也是多元的,不仅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也不仅仅是物价稳定,可能更关注的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 二、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一般分析 首先,中央银行与政府在职能方面存在差异。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很明显,中央银行的职能体现在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方面。而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范围,要广得多,政府不仅要承担经济和社会的责任,还要承担政治、外交和国防的责任。政府的目标也是多元的,不仅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也不仅仅是物价稳定,可能更关注的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 这种差异产生货币政策是否有特殊性的争论。支持独立性的理论和人认为,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其作用是长期过程。不能将其交由缺乏专业知识和短期行为的政治家决定。 反驳者则认为,总统由公众选举产生,对本国经济福利全面负责,却无法控制决定经济运行最重要因素的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是不合理的。将货币政策交给不对任何人负责的人去制定和执行,是不民主和不公平的。外交政策也需要长期目标,但是政治家们处理得很好。是否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也要独立呢? 这种差异产生货币政策是否有特殊性的争论。支持独立性的理论和人认为,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其作用是长期过程。不能将其交由缺乏专业知识和短期行为的政治家决定。 反驳者则认为,总统由公众选举产生,对本国经济福利全面负责,却无法控制决定经济运行最重要因素的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是不合理的。将货币政策交给不对任何人负责的人去制定和执行,是不民主和不公平的。外交政策也需要长期目标,但是政治家们处理得很好。是否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也要独立呢? 其次,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不同。 政府中的政治家们受选民们选票的制约,往往将赢得下一次竞选胜利为最高目标,在该目标驱使下,制定经济政策目标。因此,不太关注需要通过长期调整和努力才能实现的物价稳定目标,而是选取比较容易实现的充分就业等的短期目标。为了实现充分就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要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予以配合,降低利率。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利率下降。但是经过预期调整以后,通货膨胀率加剧,利率上升。中央银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压低利率,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不同。 政府中的政治家们受选民们选票的制约,往往将赢得下一次竞选胜利为最高目标,在该目标驱使下,制定经济政策目标。因此,不太关注需要通过长期调整和努力才能实现的物价稳定目标,而是选取比较容易实现的充分就业等的短期目标。为了实现充分就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要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予以配合,降低利率。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利率下降。但是经过预期调整以后,通货膨胀率加剧,利率上升。中央银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压低利率,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产生长期政策目标和短期政策目标的争论。 支持独立性的论者认为,根据对美国的研究,美国经济的波动存在政治产业周期,即竞选是有周期的,在选举来临之前,实行降低失业率和利率的扩张性政策,选举结束之后,扩张性政策的恶果开始显现,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利率,便采取紧缩性政策。如果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还可能被迫购买财政部债券,进一步加剧波动幅度。只有与政治隔离的中央银行才能做到关注长远目标,成为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的捍卫者。中央银行较之一般公众更加厌恶通货膨胀,因此,将货币政策委托给中央银行有利于币值稳定,可以获得与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相同的经济福利。如果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是重视币值稳定,而不是经济增长。那么,中央银行比社会公众在非预期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小,就更不具备通货膨胀的动机,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就更小。 由此产生长期政策目标和短期政策目标的争论。 支持独立性的论者认为,根据对美国的研究,美国经济的波动存在政治产业周期,即竞选是有周期的,在选举来临之前,实行降低失业率和利率的扩张性政策,选举结束之后,扩张性政策的恶果开始显现,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利率,便采取紧缩性政策。如果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还可能被迫购买财政部债券,进一步加剧波动幅度。只有与政治隔离的中央银行才能做到关注长远目标,成为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的捍卫者。中央银行较之一般公众更加厌恶通货膨胀,因此,将货币政策委托给中央银行有利于币值稳定,可以获得与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相同的经济福利。如果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是重视币值稳定,而不是经济增长。那么,中央银行比社会公众在非预期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小,就更不具备通货膨胀的动机,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就更小。 但是,反对者认为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应该将货币政策置于同样掌握财政政策的政治家手中,才能防止政策冲突,提高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运用它的独立性,大危机就是货币政策失败的后果。战后也可以举出货币政策失败的大量例子。 所谓独立性被用来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失去政府监督压力的中央银行组织的效率如何保证,例如,即使中央银行行长的目的是要维持币值稳定。但是,行员们是否有效地行动。套用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如果没有了政府这些利害关系人的监督,公众和市场的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都是未知数。来自外部的压力减少以后,中央银行组织管理上的效率发生问题,中央银行目标多样化以后,政府的很多问题同样会发生在中央银行。 但是,反对者认为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配合,应该将货币政策置于同样掌握财政政策的政治家手中,才能防止政策冲突,提高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运用它的独立性,大危机就是货币政策失败的后果。战后也可以举出货币政策失败的大量例子。 所谓独立性被用来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失去政府监督压力的中央银行组织的效率如何保证,例如,即使中央银行行长的目的是要维持币值稳定。但是,行员们是否有效地行动。套用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如果没有了政府这些利害关系人的监督,公众和市场的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都是未知数。来自外部的压力减少以后,中央银行组织管理上的效率发生问题,中央银行目标多样化以后,政府的很多问题同样会发生在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宏观政策的关系 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职能的同时,如何协调与宏观政策的关系也是引起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原因之一。 中央银行的职能比较单一,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却存在多元。在很多情况下,中央银行的职能通过货币政策体现,当货币政策目标与其他宏观经济目标一致时,没有问题。 当不一致时,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也就牵涉到政策效果和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从而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宏观政策的关系 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职能的同时,如何协调与宏观政策的关系也是引起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的原因之一。 中央银行的职能比较单一,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却存在多元。在很多情况下,中央银行的职能通过货币政策体现,当货币政策目标与其他宏观经济目标一致时,没有问题。 当不一致时,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也就牵涉到政策效果和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从而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例如,一般来说,政府的宏观政策偏向于扩张性的,当社会需要扩张性政策的时候,过分强调中央银行独立性,将可能出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并存,一方面将降低财政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将造成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对政策可能会改变的预期,降低政策效率。反之,如果经济已经过热,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存,无异于火上加油。 例如,一般来说,政府的宏观政策偏向于扩张性的,当社会需要扩张性政策的时候,过分强调中央银行独立性,将可能出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并存,一方面将降低财政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将造成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对政策可能会改变的预期,降低政策效率。反之,如果经济已经过热,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存,无异于火上加油。 在国际政策协调方面,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也经常发生利害冲突。为了防止货币升值造成通货紧缩,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如果将汇率政策的权限交给中央银行,将会造成国际协调困难。同时也意味着要求中央银行持有抑制通货膨胀(币值稳定)以外的目标,如维持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当出现投机猖獗,无法控制汇率的局面,中央银行也就丧失了市场的信任,后果不堪设想。 在国际政策协调方面,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也经常发生利害冲突。为了防止货币升值造成通货紧缩,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如果将汇率政策的权限交给中央银行,将会造成国际协调困难。同时也意味着要求中央银行持有抑制通货膨胀(币值稳定)以外的目标,如维持货币对外价值的稳定,当出现投机猖獗,无法控制汇率的局面,中央银行也就丧失了市场的信任,后果不堪设想。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对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通常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相对独立性范围较宽的看法,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自由选择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情况下,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既避免政府的干预,同时也剥夺了中央银行的选择余地。即中央银行失去了选择最终目标的独立性。 第二种看法将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限定在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只能自由选择中间目标、操作目标和操作手段。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对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通常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相对独立性范围较宽的看法,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自由选择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情况下,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既避免政府的干预,同时也剥夺了中央银行的选择余地。即中央银行失去了选择最终目标的独立性。 第二种看法将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限定在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最终目标只能自由选择中间目标、操作目标和操作手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必要的。 第一,货币政策的特殊性。与其他公共政策不同,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及其效果都依赖于市场机制。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需要具备高超的金融市场专业知识、与金融机构广泛的业务联系,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配合。 所以,货币政策是否有效首先依赖于市场参与者对政策的信用。如果人们认为货币政策不会成功,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导致政策失败。政策信用主要来自于经验,包括历史上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正确与否、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政策效果以及中央银行制定政策是否规范和具有连续性。如果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独立判断,就比较能够保证政策目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客观和正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对政策后果承担责任,容易获得政策信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必要的。 第一,货币政策的特殊性。与其他公共政策不同,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及其效果都依赖于市场机制。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需要具备高超的金融市场专业知识、与金融机构广泛的业务联系,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配合。 所以,货币政策是否有效首先依赖于市场参与者对政策的信用。如果人们认为货币政策不会成功,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导致政策失败。政策信用主要来自于经验,包括历史上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正确与否、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政策效果以及中央银行制定政策是否规范和具有连续性。如果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独立判断,就比较能够保证政策目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客观和正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对政策后果承担责任,容易获得政策信用。 第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地位、目标、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不同。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也不仅仅是物价稳定,更关注的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时,在议会民主制度下,议员的选举比较频繁, 因此,国会和政府往往比较关注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对长期效果不感兴趣。当发生经济萧条、失业增加、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依靠增发货币,图一时痛快。 第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地位、目标、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不同。 在现代社会,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经济目标,更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也不仅仅是物价稳定,更关注的是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时,在议会民主制度下,议员的选举比较频繁, 因此,国会和政府往往比较关注经济政策的短期效果,对长期效果不感兴趣。当发生经济萧条、失业增加、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依靠增发货币,图一时痛快。 第三,虽然国会是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应该由国会承担公共政策的责任。 但是,现代民主主要依靠选举和少数服从多数实现的。如公共选择理论表明的那样,在政策决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因此最终政策并不一定按照选民的偏好顺序进行排列。特别是从长远的观点判断利息、货币量、物价等指标,专门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有独立于政府和国会的中立机构进行。 第三,虽然国会是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应该由国会承担公共政策的责任。 但是,现代民主主要依靠选举和少数服从多数实现的。如公共选择理论表明的那样,在政策决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因此最终政策并不一定按照选民的偏好顺序进行排列。特别是从长远的观点判断利息、货币量、物价等指标,专门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有独立于政府和国会的中立机构进行。 第四,虽然金融和货币政策有其特殊性。 但是,金融仅仅是社会经济宏观体系中的一部分,金融必须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货币政策也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必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并且目标的实现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中央银行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第四,虽然金融和货币政策有其特殊性。 但是,金融仅仅是社会经济宏观体系中的一部分,金融必须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货币政策也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必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并且目标的实现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中央银行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对中央银行的行动进行某些监督。 第一,为了防止中央银行陷入独善其身的误区,需要让中央银行承担政策责任。中央银行需要随时将其对宏观经济走向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对策向国会和民众进行解释,并接受询问,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政策必须透明,接受民众的审查。同时还要对政策后果承担责任。这样,政策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产生对政策的信心,也就能取得预期效果。 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对中央银行的行动进行某些监督。 第一,为了防止中央银行陷入独善其身的误区,需要让中央银行承担政策责任。中央银行需要随时将其对宏观经济走向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对策向国会和民众进行解释,并接受询问,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政策必须透明,接受民众的审查。同时还要对政策后果承担责任。这样,政策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配合,产生对政策的信心,也就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为了加强对中央银行组织效率的监督,需要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化和中央银行财务状况的公开化,优秀的中央银行行长可以连任。提高中央银行内部纪律、明确内部的责、权。 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最激烈的美国,在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要求中央银行对其行动增加说明义务。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33号众院共同决议》要求联储公布其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目标,在《1978年充分就业和均衡增长法》中要求联储解释货币量增长率目标同美国总统经济计划的协调情况。 第二,为了加强对中央银行组织效率的监督,需要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化和中央银行财务状况的公开化,优秀的中央银行行长可以连任。提高中央银行内部纪律、明确内部的责、权。 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最激烈的美国,在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要求中央银行对其行动增加说明义务。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33号众院共同决议》要求联储公布其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目标,在《1978年充分就业和均衡增长法》中要求联储解释货币量增长率目标同美国总统经济计划的协调情况。 在其他国家,普遍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政府有关机构派员参加货币这个委员会,增加了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其他国家,普遍建立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政府有关机构派员参加货币这个委员会,增加了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四)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决定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一些: 1、法律地位; 这是决定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最根本因素。有些国家,例如德国鉴于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教训,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职责是保持币值稳定,不受政府干涉。德意志联邦银行在保持币值稳定的目标下,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成为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之一。 (四)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决定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一些: 1、法律地位; 这是决定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最根本因素。有些国家,例如德国鉴于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教训,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职责是保持币值稳定,不受政府干涉。德意志联邦银行在保持币值稳定的目标下,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成为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之一。 2、隶属关系; 这里的隶属关系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谁负责,通常有两种,对国会负责制和对内阁负责制。一般来说,对国会负责制的中央银行相对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对政府内阁负责制的中央银行则较易受政府的日常干预。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 与2一样,国会制通常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同时又受任期长短、连任的限制以及中央银行职员身份的影响。 4、决策机构的组成;主要决定于政府官员是否参与决策,以及决议的投票采用简单多数还是全体一致的方式。 2、隶属关系; 这里的隶属关系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谁负责,通常有两种,对国会负责制和对内阁负责制。一般来说,对国会负责制的中央银行相对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对政府内阁负责制的中央银行则较易受政府的日常干预。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 与2一样,国会制通常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同时又受任期长短、连任的限制以及中央银行职员身份的影响。 4、决策机构的组成;主要决定于政府官员是否参与决策,以及决议的投票采用简单多数还是全体一致的方式。 5、对中央银行的检查; 中央银行本身也有业务活动是否合乎规范的问题。因此,也需要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那么接受谁的检查、检查的内容都会对独立性产生影响。 6、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其财务状况有密切关系,通常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可以获得丰富的发行收入,一部分用作开支以外,其余部分上缴财政部。 5、对中央银行的检查; 中央银行本身也有业务活动是否合乎规范的问题。因此,也需要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那么接受谁的检查、检查的内容都会对独立性产生影响。 6、收入来源及其支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其财务状况有密切关系,通常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可以获得丰富的发行收入,一部分用作开支以外,其余部分上缴财政部。 美联储的自用开支预算享受不需国会批准的特权,也成为争论的内容之一。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论者认为,私营机构有股东大会和出资人的监督,公营机构和政府的预算有国会监督,而美联储既没有股东大会监督,又不受国会监督太不应该。也是造成美联储胡乱使用发行收益的重要原因,应该取消美联储的特权,美联储应该向国会预算使用。支持中央银行独立的论者则认为,美联储的预算不需国会批准是保持美联储相对独立性的财政基础,否则,美联储就可能为了获得国会批准,而讨好国会,成为国会的附庸。进而丧失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 美联储的自用开支预算享受不需国会批准的特权,也成为争论的内容之一。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论者认为,私营机构有股东大会和出资人的监督,公营机构和政府的预算有国会监督,而美联储既没有股东大会监督,又不受国会监督太不应该。也是造成美联储胡乱使用发行收益的重要原因,应该取消美联储的特权,美联储应该向国会报告预算使用方案。支持中央银行独立的论者则认为,美联储的预算不需国会批准是保持美联储相对独立性的财政基础,否则,美联储就可能为了获得国会批准,而讨好国会,成为国会的附庸。进而丧失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 另外,相对独立性的选择和程度还要看各国历史、经济发展阶段、国民对通货膨胀的看法和偏好、政治不稳定的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 另外,相对独立性的选择和程度还要看各国历史、经济发展阶段、国民对通货膨胀的看法和偏好、政治不稳定的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 null(五)从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强弱来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有三种类型: 1、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其特点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中央银行运行在较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例如,联邦德国、美国和瑞典。 2、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其特点是中央银行隶属政府,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履行其职责时,都比较多地服从政府或财政部的指令。例如,意大利。 3、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其特点是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在名义上独立性较弱,但在实际上中央银行拥有较大的决策与管理权和独立性。
/
本文档为【第2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