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小艾_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_小艾_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2011-06-24 2页 pdf 64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8309

暂无简介

举报
_小艾_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年增刊 (总第 99 期) 《小艾》: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沙 媛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张爱玲中篇小说《小艾》所呈现出的艺术创新: 具有否定旧家族制度、旧 上海社会和真诚描写新生活的全新艺术视角; 刻画了准确表达意象的全新人物形象。 沙 媛, 女, 1963 年生, 中南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 邮编 430074。   张爱玲在总结自己的中篇小说《小艾》时说, 这是一部构 思多时、深思熟虑后的小说①。成熟思考的直接成果是,《小 艾》较张爱玲的前期作品出现了新的...
_小艾_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年增刊 (总第 99 期) 《小艾》: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 沙 媛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张爱玲中篇小说《小艾》所呈现出的艺术创新: 具有否定旧家族、旧 上海社会和真诚描写新生活的全新艺术视角; 刻画了准确表达意象的全新人物形象。 沙 媛, 女, 1963 年生, 中南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 邮编 430074。   张爱玲在总结自己的中篇小说《小艾》时说, 这是一部构 思多时、深思熟虑后的小说①。成熟思考的直接成果是,《小 艾》较张爱玲的前期作品出现了新的特点, 本文拟从艺术视 角和形象两个方面对这一作品进行研究。 一、全新的艺术视角 《小艾》以小艾半生坎坷命运的故事为线索, 描绘了一幅 20 年代中期到 50 年代初期上海的社会风俗画, 它呈现给读 者的整体意象是: 作为宗法制残余形式的旧家族, 一方面在 历史的潮流中不可挽回地继续走向没落的深渊; 另一方面却 又顽固地用旧道德来维持其内部的统治秩序。旧上海是冒险 家、投机者们的乐园, 又是穷苦人悲惨命运的苦难渊薮。新社 会的出现虽还短暂, 但她已经使穷苦人有了平等感, 树立了 自尊心; 社会底层的劳动女性对追求自由独立人格由茫然无 知而逐步觉醒, 由最初的痛苦挣扎达到在新社会里通过劳动 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了最终的新生。 1. 以明确否定的态度描绘旧家族、旧上海的社会风俗 画。 小艾长期帮佣的席家是一个典型的正趋于没落的旧家 庭。家庭里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个老太太, 在辛经历了亥革命 等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后, 老太太依然在家庭内部实行着早 晚请安、大权独揽的旧规矩, 维护着旧道德维系之下的宗法 秩序。男主人公席五老爷是一个失去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 封建遗少。太太、姨太太们既是旧礼教和旧婚姻制度可怜的 牺牲品, 又充当着维护旧秩序的工具。仆佣之间因为经济利 益的关系而存在着分化, 有的狗仗人势, 奴性十足, 有的则饱 受折磨和凌辱, 反抗无门。这样一个浓缩了社会矛盾的旧家 族, 是逃脱不了灭亡命运的普遍规律。随着象征族权的老太 太的一命呜呼, 行使统治权的老爷太太们没顶于进步的历史 潮流, 席家也就必然由分崩离析而最终荡然无存了。 《小艾》对涉及旧上海社会许多层面的描写构成了一幅 全景式的旧上海风俗画。小说在城市和乡村广阔的背景下, 描写了旧家族、买办家庭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如小艾与金槐 一家, 小艾短暂帮佣的吴家, 金槐的老家乡下, 都有着十分深 刻的典型性。小艾的家庭是旧上海千千万万劳动家庭的代 表, 它阴暗拥挤, 飘摇在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的乱世里。金槐 的老家乡下同样民不聊生, 青年农民们为逃抽丁四处躲藏, 保甲长们则在抓丁之外还要残酷敲诈。混世冒险的陶妈之子 陶有根和勾结日寇的吴家, 却偏偏在乱世之中大发国难之 财。这一切情景表明, 穷苦人安居乐业不论在何处都只是一 个梦想。《小艾》对旧社会否定的意象, 是建立在抓住了制度 这一本质的基础上的, 这比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表现得更加明 确。 2. 以朴素真诚的态度描写新生活。 《小艾》描写解放后的文字仅仅 4000 余言, 却仍然沿袭 张爱玲喜欢苍凉、运用“葱绿配桃红”参差对照手法的一贯艺 术风格②, 通过对女主人公在刚刚诞生的新社会里的一段生 活的朴素描写, 呈现出与过去的旧家庭生活、旧上海社会存 在强烈反差的意象: 这是一个人人平等、劳动者可以真正通 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 平等的理想, 实现于经过磨难而诞生的新社会。小艾当 下人的生活遭遇十分凄惨,“人人都把她当作一种低级动物 看待, 无论谁生起气来, 总是拿她当一个出气筒、受气包”, 甚 至遭到主人强奸, 因病求治也备受冷眼。她并不担心劳役过 重, 追求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一愿望在旧上海 只能是一个梦, 但在刚刚诞生的新社会里竟然实现了。解放 后的新生活, 虽然还有些拮据, 需要帮人干活补贴家用, 但能 切身地感受到了物价平衡、生活安定。人与人的平等朴素地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了欺压歧视, 劳动不再是廉价出 卖劳动力, 而是创造新生活, 普遍人治病不再看脸色而是接 受“为人民服务”; 二是劳动人民有了学习的权利, 虽然对新 民主主义和社会发展史之类理论不甚了解, 但这无疑是当家 作主的开始。 穷苦人的新生, 获得于劳动中间。小艾是张爱玲笔下别 具一格的女性劳动者形象, 与《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连环 套》中的霓喜在沪港旧社会利用婚姻谋生都不一样, 她始终 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着。人的存在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 人 的价值是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来实现, 而这 在昔日的沪港是不能实现的。小艾最终能够成为一个不受欺 601 凌、不看脸色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是全新的社会为她创造 了条件。 二、全新的人物形象 形象和意象是互为依存的直接的统一,《小艾》的意象正 是通过人物形象艺术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对旧家族人物, 还 是对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艾》都赋予了他们新的形象意义。 1. 主要人物能够以鲜明的性格撑起小说形象的全体, 完 成表达全新意象的使命。 席家五老爷席景藩是没落的宗法制旧家族的代言人。他 做过清朝的官, 在家族中也拥有权威, 连族权的代表者老太 太对他也格外客气几分, 可他除了因袭宗法制的专横残暴、 荒淫无度外无可称道。他长期不住本宅, 以方便在外面声色 犬马。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一个太太, 打发了三房姬 妾, 续弦以后还养过两个姨太太。他曾经残害少女小艾, 使小 艾受尽了磨难。席景藩作为旧家族的代表人物, 其性格特征 在《小艾》中也有发展, 即没有政治立场, 又缺乏做人的起码 原则。辛亥革命以后, 他并没有为他的阶级守节, 而是“跟日 本人非常接近”,“肩负着一种使命”回到上海。席景藩的结局 是被暗杀, 得到变节者应有的惩罚。 由于旧婚俗的陋习, 五太太在嫁人之初即被冷落, 在席 家的地位“又像弃妇又像寡妇”, 在根本不把她当妻子看待且 挥霍无度的丈夫面前, 甚至在十分醋妒的姨太太面前, 她一 再忍气吞声, 不惜赔钱赔礼以苟且偷生, 同时, 将自己的不幸 转嫁到下人丫头身上。小艾从七八岁起就开始了被她动辄精 神上折磨、肉体上摧残的苦难命运,“只要连叫个一两声没有 立刻来到, 来了就要打了”,“无论什么东西砸碎了, 反正不是 她砸的也是她砸的”,“有时候也罚跪, 罚她不许吃饭”; 小艾 被五老爷残害了, 她的表现是“迎面没头没脸打上去”, 还嫌 “两只胳膊气得酸软了, 打得不够重, 从床前拾起一只红皮底 的绣花鞋, 把那鞋底噼噼啪啪在小艾脸上抽着。”小艾遭到毒 打一病数月, 又是五太太坚决不允医治, 使小艾患疾终生。在 她心中, 猫的地位都远远强似下人。 与张爱玲前期作品中身心不全的男性形象相比, 冯金槐 是一个追求纯洁爱情、具有爱国理想的青年工人, 他也是张 爱玲笔下的一个全新劳动者形象。如果说席家制造了小艾的 半生屈辱和磨难, 那么金槐则用自己的纯洁爱情使小艾燃起 了生活的希望。二人由互相帮助到在感情上互相依赖, 并且 达到最终结合, 这种纯洁健康的爱情, 比之《沉香屑: 第一炉 香》里葛薇龙的自甘堕落的婚姻、霓喜以婚姻为谋生的手段 和白流苏“根本就以婚姻为长期的卖淫”不啻天壤之别。写健 康的爱情, 写贵族以外劳动人民之间的健康的爱情, 这在张 爱玲的作品中是鲜见的。金槐也是张爱玲笔下进步的工人阶 级形象。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过支援“八一三”抗击日寇 侵略的斗争, 盼望直接到内地加入抗战组织,“总是说爱国, 爱国”。解放后, 他热心地学习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史理论, 自豪地宣称新社会“是我们的世界”。比之席景藩和陶有根, 冯金槐的确是一个具有健康人格力量的崭新形象。 小艾是作者着力刻画的最主要的人物形象, 人们关于张 爱玲的某些作品受“当时进步潮流的某种影响, 一面加强了 对旧中国黑暗的揭露, 一面也借人物的命运转捩, 展现了新 生活的曙光”③的评价, 应该说主要是通过小艾的形象传达 出来。小艾是一个饱受折磨摧残的劳动女性, 是纯洁的爱情 和新社会平等的人际关系以及自食其力的劳动, 使她找到了 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获得了新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作者对 小艾这一苦难女性的反抗、觉醒过程的描写是朴素细腻和尊 重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的。小艾初到席家尚只是个孩子, 因此 对非人的虐待只是沉默无声,“因为除此以外她也没有别的 方法可以表示丝毫的反抗”, 结果她竟真的连自己的身世都 忘了; 被强暴和毒打以后, 她对席家人的仇恨达到了顶峰, 但 下人的地位使她仅仅能做到牢记深仇大恨而已,“不知道要 怎样才算报了仇”; 而只有在解放后她才最终通过劳动实现 了自身价值。这是张爱玲作品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重大发展。 2. 次要人物以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成为风俗画的称职陪 衬, 使生活的真实能够贯彻到基础部分 《小艾》中的次要人物忆妃、陶有根和陶妈在风俗画中的 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忆妃只是席景藩的姨太太, 而且出身青 楼, 自然是旧礼教旧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但大户人家妇人的 恶习在她身上并没有丝毫减少。她一方面天生妒性十足, 不 断玩弄手段与五太太争宠; 另一方面又凶残蛮横地对待下 人, 正是她的毒打使小艾流产, 落下终生重疾。陶有根虽然来 自乡下, 是一个下人的儿子, 却善于投机钻营, 最后居然成为 上海滩上的暴发新贵, 与冯金槐的正直本分却穷困潦倒形成 对比。陶妈吃着长斋却干着欺主虐仆的勾当, 她“一贯自在为 王”, 常常要挟主人, 却又善于讨得主子的欢心, 同时又从不 放过欺压比她地位更低的下人的机会, 是一个典型的奴才。 小艾悲剧的形成也有她的份, 除了主子就是她动辄给小艾 “劈脸一个耳刮子”; 席景藩欺凌小艾被她撞见后, 被她一说, “就好像小艾是因为听见她来了, 所以跑了”, 残忍地把小艾 推向备受欺凌的火坑。准确反映生活的真实, 就要做到即使 是次要人物也具有多样复杂的性格, 从而使风俗画具有从宏 观到局部的完整合理性,《小艾》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拥有全新思想内容和形象的《小艾》的出现, 使张爱玲的 创作活动具有了新的意义, 但《小艾》不是张爱玲创作鼎盛时 期的作品, 与代表作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对新生活的 认识和把握的有些犹豫态度, 使《小艾》的意象有明显生硬与 割裂的痕迹。另外像《倾城之恋》、《金锁记》一般成熟的文学 语言很少再现, 从而减弱了精炼而经典的语言风格。就张爱 玲而言,《小艾》这一展现新曙光的作品不久就被她自己所否 定和长久遗忘, 这中间除了政治上的因素以外, 无疑也有艺 术缺陷的原因。 ① 陈子善:《私语张爱玲》,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 年版。 ②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文集》第四卷,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③ 金宏达:《〈张爱玲文集〉编者前言》,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责任编辑 王 平) 701
/
本文档为【_小艾_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