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脉修法

中脉修法

2011-02-15 12页 doc 70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605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脉修法中脉修法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中脉之重要,是因为它是重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行...
中脉修法
中脉修法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中脉之重要,是因为它是重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磐已无差别,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气不入中脉者,妄想证菩提,如若手捻沙,欲得酥油者。”。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脉呢?现在我将中脉开通之后的一些现象介绍出来,让大家自己去检查是否开通了中脉。 1.​ 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力大无穷 二。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可飞行腾空,自在遨游。 三。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具备五眼六神通。 四。中脉开通以后,行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罩体。 五。中脉开通之后,行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六。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七。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八。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九。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 空间之限制。 十。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具无漏神通。 十一。中脉开通之后,行者远离一切境相,定中清净无染著。 十二。 中脉开通之后,行者应于光明大定相续不断 十三。 中脉开通之后 ,行者应成就一切佛智,烦恼菩提二无差别。 十四。 中脉开通之后 ,行者应成就阿达尔玛金刚王佛圆满妙智,   轮回生死即涅磐。           1.不要用本功法治病。当然,修行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也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更应该视为正常。          〖原理:人类的绝大多数疾病是心病。心病既除,大多数人的身体疾病往往逐渐自愈。既然斩草须除根,不必枝叶动刀,那么,就不必针对一个又一个的疾病去费心地修练了。不过,本功法是在潜意识层次修行,是“灵魂深处闹革命”,修行成果反映到身体层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不要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疗效。〗      2.修行中有什么身体感受,不要在意。尤其是千万不可追求时下正时髦的各种身体觉受,也不要顺应身体或心理的需求享受或厌弃某些觉受。          〖原理:有没有所谓觉受并不表明修行境界的高低,相反,注意任何觉受都会使修行仅仅停留在身体阶段,耽误了更深层次的探求。〗                   3.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步,哪怕某些步骤看起来没有意义。并且在本阶段,不要随着自己的意愿修改修行步骤,否则,可能还得从头再来。          〖原理:一年级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你不必选来选去。另外,如果你不定下心来学完哪怕最次的一年级,你恐怕将一直停留在一年级水平。〗 4.如果修行中途被打扰,没关系,立即起身去处理一下,找机会再来。没有什么惊功之说,也不要责备各种干扰因素。          〖原理:修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出家人,我们更不提倡脱离生活的纯粹修行,因为那不现实。因此,修行不该是一种压力,不该成为生活的对立面。只有修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才会长久。事实上,哪怕你只修了一步,也已有了这一步的成就了。〗          5.本功法重在修心,因此,各步骤中所推荐的姿势、气路、意念等都不是死套路,应注意体会其中所暗示的人生意蕴。出于同样的原因,本功法尽管看起来是一种专修的坐禅法,最好的修法却是在日常生活中不修而修──悟即是修。当然,拿出一定的时间专修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在初期。          〖原理:佛教的基本世界观讲“万法唯识”,是说万事万物只是一种心识通过修练本功法可以证到这一点。这是后话。不过,本功法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彻悟人生的真谛,这也要求修行者不要在技巧之桥上作过多的停留。〗   第一步 准备          1.暂时封闭,确信在静坐期间无人打扰。          2.声响熟悉,确信不会突然传来怪声,确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声音会吸引你的注意力。          3.通风良好,确定周围的气息已经可以习惯并能逐渐漠视。 4.杂事已了,确实没有必须在静坐期间去做的事情。          5.安全舒适,确信静坐期间不必担惊受怕或因衣、食等问题而有不适感。          〖原理:这样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这样营造外部环境,其实是在调整心理状态,倒不是一定要作出什么严格的准备才可以正式开始修练。所以,不可忽视这一步,也不可太认真。我们的人生太紧张,生活环境给我们的压力也太大。能够这样地准备,不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吗?当修行者这样准备时,他已从对外物的依恋中解脱出来,开始进行生命内求了。是的,让我们从纸醉金迷、五光十彩的歌舞厅、社交场,从美酒佳人、好马名车的陶醉中暂时走出来,进入一个仅仅属于你自己的封闭世界中,体验一下生命本身吧!〗          第二步 入座       1.把光线调整到自感最舒适的状态。         2.找一个自感最舒适的方向。 3.用一种自感最舒适的姿势在垫子上坐稳。          4.自我确定一段可以保证坐到底的时间。          5.最后确定一下第一步是不是已做好。          〖原理:这已经是开始修练了。试想,我们曾有过多少次机会允许自己这样舒服?即便夜晚,若非已是万分疲惫,我们往往难以停下忙碌的身体。然而当你把疲惫的身体扔到床上时,你又把这份疲惫带到了梦中。让我们主动地给自己一段放松的时间,留出一个没有外界感官刺激的时刻,去生命的自身寻找一份舒服的感受吧。〗      第三步 调身          1.晃一晃身体,把每个部位都调整到较舒服的状态。          2.把坐一会儿可能会不适的部位多活动一下,以保证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动。          3.确信可以保持不动时,告诉自己正式开始坐禅。          4.整个坐禅期间如果身体再次感到不舒服,可以重复这一调身过程。          〖原理:人类的习惯性趋向是极其顽固的。坐得久了会累这种潜在意识是静坐的最大敌人。其实这是心理暗示的恶果。经验曾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意,人常常可以坐很久。所谓修行,最根本的就是改变、调整这种与生俱来的思维趋向。这一步的目的是提前实现某些习惯性趋向并暗示自己可以坐很久。〗          第四步 调息           1.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变化。           2.更深一层地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细微变化。          3.感受呼吸的具体部位。 4.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了胸部。           5.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了腹部。          6.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全身后又从全身呼出。           7.注意全身通透的感觉。          〖原理:呼吸是人类最主要、最永恒的事业之一。呼吸是生存的基础。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不可停止的第一事务。然而,呼吸是可以减缓乃至在感觉中消失的。这是一个事实。修练一段时间之后即可得到亲身体会。那时,因为这人生第一事务都已平缓乃至无觉了,其它事情也就渐渐地不再令人烦乱了。你将获得一份平和、宁静的人生。这也是一种事实。另外,作为人体第一生理现象的呼吸,对它进行的调整,也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尤其是内脏的调整。因此,本功法从呼吸入手进行修练。更进一步来说,这一步是让你的思维集中起来去观察身体的变化,因此,这种修练也是思维训练的前期准备阶段。下面将会谈到,思维训练是修行的根本功法。〗        第五步 观脉           1.感受身体内部通透空洞的状态。这种感受可以认为是一种观察内观。          2.凝神注意,开始进入生命内观阶段。           3.观察身体内部空洞透明的样子,乌蒙蒙、白茫茫,朦朦胧胧、混混沌沌.          4.在中空的身体中观察中脉。这是一条似有似无的亮线,从小腹开始往上通往头顶百会穴(头顶中央部位),大约有麦桔那样粗细。它最初只是一种想象,观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真的看得见,就象梦中看见光线一样清楚地看见。          5.集中精力观察这条中脉。          〖原理:这一步正式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思维是人类的又一根本特征。如果说呼吸是人类生理的根本基础,那么,思维就是人类心理的根本功能。从整体上讲,人生是一种感觉。因为有感觉,我们知道自己还活着;因为有感觉, 我们分出了自己和世界。世界是感觉中的世界,自己是感觉中的自己。世界和我们自己只是一份感觉对象而已。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存在,   世界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从生理上讲,人生是一系列感觉的集合。那么,是什么在进行这种感觉呢?是我们的认识。一切感觉都是认识的手段,是认识的触角与信息源。认识才是人生的根本属性。认识是什么?认识, 具体表现为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出发点与归宿。大脑的思维以 一定的认识论(世界观)为,支配并处理着人类的感觉过程,然后,形成新的认识从而形成各种情绪、表现各种行为。这就是人生的整个过程。   由此可见,思维过程是人生的本质过程。因此,本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思维为目标进行修练。这也就是佛教中的念力修行。当你内观自身时,其实不是在看,是在想,在进行特定的思维。佛教强调万法唯识、世事无常。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只是一种认识,一个幻觉,是人戴着有色眼镜所看见的色彩,本质上并没有客观存在的不变的实物。看透了这些,就是看破了红尘。因此,佛法中关于念力(即思维)的修行部分最为详细、精采。其中,尤以藏密功法最为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及实效性都非常强。          本节中的中脉修法是其筑基法要,很值得精修。需要再次强调,这里的观,是想。所说的各种景象,是一种想象、一种幻觉。不过,从机理上讲,平日里在我们眼前所显现的各种视觉景象,最终也只不过是大脑思维在大脑皮层的一种演化而已,也是一种幻觉。只不过这种景象的形成,在平日是受到外界的光线刺激,修行时是通过想象而产生。因此,修练时所看见的脉象、光斑等幻象,也是可以象平日所见一样的清楚的。当然,这需要相当的功夫才能达到。这种功夫就是定力。〗       第六步 数息          1.现在,边观脉边呼吸。方法如下:吸气时从中脉的下面往上看,呼气时再从上往下看。均匀呼吸,均匀观察。开始进入中脉呼吸阶段。          2.持续进行中脉呼吸并开始查呼吸次数。一吸一呼算一次。          3.持续数息,出现错误从头再查,直到可以没有错误地查到一千数以上。数息过程中会出现纷乱的思绪或各种感觉,不要管它,一直数息。          4.此时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微弱、越来越缓慢,甚至达 到无息状态,即可不必再查,逐渐进入下一步修练。   〖原理:这一步开始练定力。所谓定力,是指心念可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心境的能力,即思维对某一过程的专注程度。这是人生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看,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专心致志的结果。从情绪上来看,当思绪可以集中于一境时,我们处于心平气和的愉悦状态之中,反之,波动、混乱、游移不定的思绪则表现出烦乱、懊恼的心情。另外,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念力即意志力,定力则具体指意志力的坚强程度。因此,定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人的自控能力的高低。    所谓定力的修练,就是对于生命自控能力的修练。这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事情,因为,人类的自控能力正在逐渐减弱。情绪失控、行为错乱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正在成为欲望与情绪的奴隶,社会时尚已深深地操纵了我们。盲从、妄动,放纵、任性,人类正在可怕地丧失自主性。在这个繁杂混乱的时代,为了生命的快乐与自在,我们急需一份定力。   幸运的是定力的修练并不困难。本功法提供了一个详细可行的方案。主要思路可以概括如下: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让你从大千世界的烦乱无定中缩回来,专心于一份小小的修行环境。第二步、第三步入座调身,你的注意力又从环境的营造缩小到感受身体。第四步把泛泛的身体感受集中于呼吸的体察。第五步有了飞跃,意念从生理的感觉升华到思维的想象。然后,到了第六步,感觉与想象更抽象为一些一千以下的数字。至此,在尘世上飘游不定的你的生命(思绪、意志),可以通过数字的牵引获得一份暂时的平稳与宁静了。          然后,继续修练到第七步,不通过数字、呼吸等外助你也可以定下心来,感受生命本身了。那时,获得定力的你,就可以一点点地反省那一缕在定力下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思绪,从而认清自我并逐渐走向自我把握、自主自控的自在人生。〗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 若地拘我,踏碎那地;          我生来自由,谁敢高高在上?          第七步 入定          1.停止数息之后,随着呼吸的逐渐减缓,感觉恍恍惚惚、平平静静,似已进入深层睡眠,但又较为清楚明白,这已是初步入定了。          2.肯定下这种状态并体味它、延长它,最后逐渐漠视它。           3.不久,当最初确定的时间到了,觉得该收功了,便可以收功。          4.睁开眼,轻轻活动一下身体就算收功了。如果想美容,就用手轻擦一下脸,如果有其它好愿望,就想一下它即将实现。          5.如果时间允许,只要可以在入定状态中保持五分钟以上,就请直接进入中级功法的修行吧。   〖原理:这里谈了初步入定的一些觉受。但这并不是标准。其实不必去计较什么是入定。只要能够做到系心于一境并能用较长的时间保持在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之中,定力的修行已经获得成功了。          这样的入定是一种零态,仿佛让你回到了婴儿状态,生命可以从头开始了。在这种状态之中,你的身体得以放松,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它把你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让你忙碌的人生得到休整。这是一个补充生命能量的过程。这更是一个反思自我、调整心态的过程。通过入定,你将发现生命还有某种未曾体味过的内在的愉悦。这将让你不再过于依赖金钱、酒色、娱乐、社交等外在的生存手段,让你明白可以用一种非常便宜的生命内求的方式实现快乐人生。   另外,入定的状态,是真正的静心状态。这样的时刻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欲求与愿望,给你机会令你理清思路,找到苦恼的根源及其趋向,并在意识的深处进行悄悄地自我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最有效的催眠术、最有力的心理分析,是真正的自由联想治疗法、最彻底的印痕清新技术。心理学的归宿或许就在这里。          关于内在生命调控的具体技术及其原理,将在中、高级功法中进行详细探讨。第七步中有一个小步骤大体点出了这种技术的基本思路:“如果想美容,就用手轻擦一下脸,如果有其它好愿望,就想一下它即将实现。”这样做一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过,要想真正有效,恐怕需要相当程度的念力修行功底。 为了你生命的自在,请不懈地修行吧。〗   中级功法:观心           第一步 准备 1.必须通过初级功法的修练,至少可以保证五分钟的入定。          2.暂时放下争斗的心,修行期间不再怨恨或厌烦什么人、什么事。          3..暂时放下算计的心,只当进行了必要的一小段睡眠,不要指望通过修行能获得什么。          4..暂时放下追求的心,只当无所事事地玩了一会儿,原本不指望成就什么。      第二步 入座           1.盘坐。随着修行时间的增加,逐渐由自然盘发展到单盘、双盘。不必硬坐,只待水到渠成。  2.调身。坐直,放松,手结定印,双目垂帘,舌尖微顶上颚,下颌微微内收。          3.调息。参照初级功法,逐渐达到微息乃至无息。          4.入定。逐渐入定,达到身不动(想动也动不了)、气息稳(想快也快不了)、思绪平缓明晰(思而不乱)。   第三步 理心          1.入定并不是昏沉、迷糊。初步入定之后,思绪依然存在,甚至还会更加心潮如涌。不过,此时的思绪尽管也是如此潮涌而来,却变得明晰条理。不要控制,静心旁观。           2.之后,逐渐理清这些思绪的脉络,看清楚你在想些什么,想了多少。          3.追朔这些思绪的来源,看它们是在何时、从何处产生出来的。          4.在思绪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发现它们,然后一直跟踪观察,直到它被新的念头所代替。          5.就这样理清思绪的来龙去脉,看一个又一个念头象肥皂泡一样地产生、消逝,最后又被另外的念头所代替。       第四步 通感           1.当静静地观察思绪的生灭时,各种感觉会悄悄地象最初的念头一样潮涌而来。          2.还会在眼前出现各种光斑。           3.还会出现各种极其微弱的声音。           4.或者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香气。          5.象第三步一样理清它们的来龙去脉,看它们一个又一个象肥皂泡一样地产生、消逝,最后又被下一个所代替。          6.如此渐渐明白各种感觉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其实也只是一种思绪而已。   第五步 一念          1.用足够的耐心旁观各种思绪与感觉,不控制也不强化,渐渐地它们变得越来越少。          2.渐渐地只剩一缕若有若无的思绪,它可能是一种感觉、一个光斑或一种声音、一种气味等等。 3.渐渐地这一缕思绪也会消逝,仿佛进入一片空白的状态。这时,应该明白,这种空白也是一种思绪。          4.就这样保持在一种有相或无相的专一思绪之中。          第六步 随波          1.当生命在静坐中成为一缕最后的思绪时,这思绪不仅若有若无,而且还是忽来忽去的。          2.观察这种若有若无、忽来忽去的秩序,会发现那是一个奇妙的旋律,仿佛夜湖上荡漾着的漪漪微波。          3.感受这个旋律并跟踪它、追随它。     第七步 和谐          1.继续静静地感受、追随生命深处的那缕旋律,从细微之处注意自身的意愿与它的不同之处。          2.逐渐地发现自身的意愿正在靠近那缕旋律。           3.自己的意愿正在符合自然的旋律。 4.自己成为那旋律本身。          5.极其细微地感受这个时刻。          6.如果有信心,试着探求这是怎样一个时刻,自己和那旋律背后还有什么。寻找时空背后的时空,观察观察背后的观察。如是进入高级功法的修行之中。或者当时间已到,慢慢出定。   高级功法:归真 :          1.本功法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很明显地得到体验。因此,如果前一步没有很肯定地证验到,不可接下去修练下一步。          2.如果修练本功法出现特异功能,不可暴露,更不可炫耀或妄用。           3.本功法不拘泥于姿势及场合,也不必计较修行时机与方式。          4.本功法的归宿是返回普通生活中去,以大出世的心大入世。一步一步的修练步骤就是这样安排的。          5.本功法的证研、体会及修行中所得出的独特结论,不可与平常人谈。          6.本功法修成后自己自然会明白,那时可以去找得道者求证,然而,这里预先提醒,最终认定你的是你自己。          7.以第一步所列出的标准反复反思、追问、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才可以进入高级功法的修行。做不到时不可妄练,以免走火入魔。      第一步 准备          1.以接纳一切的心态,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进入深层生命的探求之中。出现任何现象、得出任何结论都泰然处之。          2.以大无畏的勇气进行生命探险,敢于面对新感受、新境界。          3.高度的自信、彻底的自立。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好修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决不向任何神灵仙怪求助,也不过多地听人说三道四。          4.彻底放松、完全自然,释放生命深层的力量。准备倾听并追随内在生命的固有旋律。          5.博大的胸怀、融合无碍的心。准备同化一切外在的对立、消弭所有内在的矛盾。在修练中已没有敌人、没有业障、没有心魔。          6.淡泊平静的心态,不贪恋良性的境界,也不拒绝自然而来的不良感受。            第二步 入坐          1.七支坐。 2.调身。 3.调息。 4.入定。 5.观心。     第三步 洞察          1.当再次经历了中级功法的全过程之后,渐渐进入那个和谐的时刻,自己成为自然的旋律本身,两者了无区别。          2.观察这种了无区别:自己的思绪融合在自然的旋律之中,随着那旋律在宇宙时空中缓缓地荡漾;自然的旋律在时空中波洄洋溢,仿佛是自己的思绪在宇宙中忽隐忽现。          3.由体察那个旋律(即自己的思绪)慢慢地转向体察旋律背后的背景。那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在那里,仿佛悬挂着茫茫的宇宙太空,又仿佛可看见浩渺的历史进程。          4.悄悄地、小心地、仔细地洞察这个黑洞。   第四步 层叠          1.然后,悄悄地、小心地、慢慢地去看黑洞的背后。          2.黑洞的背景还是一个黑洞。          3.继续探究,发现这是一个层叠的世界,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直达无底的深处。          4.那么,是什么在进行这种观察、探究呢?当自己在这样进行观察、探究时,再问:是什么在观察、探究这种观察、探究呢?          5.如是发现,观察的背后还有观察、探究的背后还有探究。继续内省这些所谓的观察、背景、黑洞、探究等。一层层地下去,进入最深层的生命内省之中。   第五步 心物          1.进一步地内省就会发现,所谓的观察、探究是在那黑洞中进行的。思绪在一个黑洞般的背景中运行。黑洞一样的时空背景是思绪存在的依据,又是它运行的坐标。          2.同样又会发现,那黑洞的状态及其限度是由观察它的那缕思绪决定的。思绪仿佛投向太空的目光,它看多远,宇宙 就有多大。因此,游丝一般飘渺的思绪,反过来又是那黑洞一样的时空背景的依据与坐标。          3.深深地体察自心的思绪与物化的时空之间这种互为依据、互为坐标的关系。          4.再进一步,当这样观察游移的思绪与作为背景的时空时,发现这种观察是一种超观察,它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绪是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运行的。如此可以一直层叠地探究下去。然而,无论探究得多深,思绪和时空之间一直是互为依据、互为坐标的。          5.于是相信在自心之外确有一个时空背景在那里客观存在着,不过,这种客观存在是一种观察中的存在。有什么样的观察,就有什么样的存在。   第六步 幻变          1.通过对思绪及其时空背景的省察,终于醒悟到从认识的角度上讲,生命本身及作为生命背景的宇宙都只是一种观察,是思绪运行的一种轨迹。这缕思绪可以采取其它的运行方式,那时,自心所面对的世界将是另外的样子。 2.开始尝试改变思绪的运行方式:闭目内观体内的空灵、透彻,然后,再次观想中脉。这次,中脉已变得更加清晰、明亮。          3.进一步在中脉两侧观想左右两脉。然后,观出中脉各轮。如是长时间地观想三脉七轮,越细越清楚越好。(脉轮图样见附件)          4.当本功法所推荐的观想图样已修练到位,得到了肯定的证验之后,自己选择一个未曾见过的观想目标(如佛像、神灵或一朵花、一缕香气等),以上述方法观想出来并且达到活灵活现、伸手可及的程度。          5.当如此虔敬地修持到底达到功德圆满,观想中的一切大都可以心想事成或哪怕其中的某一项已得证验之时,就可以证明生命及宇宙果真只是一种观察方式而已。          6.如是进一步悄悄地进行幻化实验,获得更多的神通变化。   第七步 任运          1.在尝试从思绪中幻变一切之时,注意在实际生活之中观察、探究身边的万事万物是如何从与生俱来的思绪中演变、幻化而成的。          2.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秩序,从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幻之中看出一种人力不及的天意。          3.在生活的背后,从生命的深处寻找那缕神秘的秩序,看清那里存在着的同样一种天意。          4.这天意其实是一种自然秩序。看自己的思绪如何观察、追踪这种秩序,然后再次明白这秩序与思绪互为依据、互为背景。          5.体会自己的思绪与自然、社会秩序的和谐、同一的关系。          6.坐禅时在想象中感受自身与宇宙的和谐统一,生活中用现实证验这种关系。                   7.于是获得自在。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 若地拘我,踏碎那地; 我生来自由,谁敢高高在上? 高层中脉开通后的十二种境象(师传) 高层中脉开          通后的十二种境象           1 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坚定有力,目光象能够穿透人体、物体一样.道家所谓" 碧眼方瞳是神仙",指的就是这种修炼者中脉打通后百脉皆通时出现的境象. 2 体内产生所谓的"三味真火"如同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温暖四肢百骸.正是"苦尽甘来,其乐无穷".          3 深层潜能被开发,元神显现,可真正"沟通宇宙信息,能量与体内真气交融, 从而自然转化自成为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感应元气、元光、元音".          4 身安神安,对事物反应异常灵敏,心灵精神进入空明清醒境界, 进入心如明镜,纤尘不染的境界.  5 心灵深处自然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内在吸引力,使心不外弛,神气内敛, 身心自然离相离欲,虚空静定,无为而为,妙用无穷.           6 静坐时,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无形绳索将身体向上牵引),自发地将头顶、身体拉直、调正,自发无为地调整身心境界.          7 腹腔自动向脊背收缩,出现"前腔紧贴后背"现象,玄关自发产生一种聚散开合的虚灵神性.          8 内在气机绵绵,自运不息,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强健,排泄系统异常通畅.放屁极大,小便无一点臊臭味.群阴消尽,通体纯阳.          9 能够舍弃"我执","法执",进入自然无为,灵感境界.终日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体内散发着清幽淡雅的芳香.          10 气质超凡脱俗,光彩照人,出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          11 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愈.治愈率非常高,能够标本同治, 治愈后不易复发,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 震撼病痛者的心灵,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病痛者不知不觉中,心思豁然开朗,疾病顿然消失.          12 出现胎、止息、气住、脉住的特异呼吸生理现象. 修福修慧的重要性及如何观察己有的福慧? 在佛教中,经常强调修福及修慧的重要性。但一般人学佛后,常常感觉到智慧提升了,可是生活上并没有改善,不知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又有些人学佛后,修行一段时间后,觉得开悟了,觉得解脱了,可是在人事上,在工作上,好像也没有很顺利,又为什么?又有些人,学佛后,认真的布施修福,慈悲助人,可是有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又为什么?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出在于没有“福慧等持”。也就是没有福慧齐修,所造成的不圆满。     现在先说个比喻: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指有慧无福。什么也做不成的。又如:三岁孩童私自初煮饭。虽有米、水、锅子等,那是属有福,但慧不足所以很难煮成功的。但总不会饿死的。因此,从以上两个比喻来看,有慧无福,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福无慧,做事难圆满。因此,修福修慧都很重要,而其中修福更重要。因为福是慧的资粮。现在举经典的例子来证明:昔有二人同修行。一人专修福。一人专修慧。经数世后。专修福者因受福而作恶堕于象中。以有余福。人乘之以战。有胜敌之功。国王赐以璎珞。其专修慧者得阿罗汉果。以不曾修福故。为僧而乞食。多不得之。故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也许有人会问:师父,您举的经证,是证明修慧比修福重要呀!您为什么说修福比修慧重要呢?那是因为您们被一个故事的阿罗汉跟大象的样子,给障碍住了观察。所以才会误解佛陀的意思。为什么呢?您们再看看另一个经证。《生经卷·第三》 云:“福德为第一,所在得自然,富乐无有极,生生为福田,福为天帝释,梵天转轮王,亦得成佛道,具足道法王。”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有智慧、或有工巧明、或长得端正,或有精进力,都是从福德门来的,一旦遇到有福德的人,这四类人都成为有福德的人的臣仆。因此,我们就应该知道有福慧的重要性了。而这个故事,请大家去看原来的经文,很精彩的,但很长,所以不说了。当大家有意识到修福修慧的重要性后。也知道了福是慧的资粮,慧是福的圆满后,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福慧。     第一、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一切物质、人手,都凑不起来,总是少这个,缺那个的,那表示我们的福不足,那就要修福。     第二、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一切物质,人手,都具足了,再接著做下去后,才发觉这个事先没注意,那个事先没考虑,所以事办不成,或不圆满,那都表示我们的慧不足,所以需要修慧。     第三、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没有想清楚,但是做了后运气很好,成功了,那是福具足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慧所造成的,所以如果这时不懂得继续修福修慧,则总有一天福不足时,失败就会来了。     第四、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有想清楚,搜集了很多人的建议,也学了该学的知识及技能,人也找齐了,也事先准备好了,可是事到临头时,这个人说没办法帮,那个人说东西无法给,这也是属于福不足所造成的。     第五、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人事物具足时,做了也有问题;想到自认为的好方法时,人事物总是凑不起来,则表示这个人的福慧都不足。     第六、 如果有人在做事时,人事物不足时,总会想出方法来解决;人事物具足时,总有方法可以让事情办得更好,则表示这个人福慧具足,那么,这个人更要懂得继续修未来福,及修更深的智慧。     第七、 福慧是修来的,不是天生的。有福,不懂得继续修的人,福是用得光的。     第八、 有慧,而不懂得继续修的人,原来会的,是忘记的好了!     现在就是说明如何修福。修福,就是学习“种福田”。     第一、 众生及我们自己,都是我们的福田地。我们要学习好好的种福田,才会有好的收成。     第二、 如果我们认为不用种,就会自己长,那么我们将会一无所成,徒自苦恼的。     第三、 一切众生的心念及我们自己的心念,就是我们种福田的种子。我们要好好护念众生的心念种子,及我们自己心念的种子。这就是选好的种子。     也许有人会问:我不太明白,请举例说明。     例如:当我们曾帮助某一个人后,这个人,心中很想要帮助我们,只是没有说出来。这就表示,我们第一次的种植成功,好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如果下次再遇到时,当他很感恩的谢谢我们时,如果我们说:您客气了,这也没什么,我相信换成是您,我相信您也会同样帮我的。这时他的心会更起增上心,那就表示我们又种对了,适时的给了水及料。但是,如果本来他想将来帮我们,可是当他再谢谢我们时,我们就自以为了不起的说:是呀!您是要谢谢我的,如果没有我,则您今天也不知会死得多难看了!这时因为我们的自傲,他助我们的心可能就减弱了,那表示我们把种子给弄死了或换成不好的种子了。因此,我才说:“护念众生心,让众生的心念会往好的、解脱的、成佛的方向发展,就是种福田。”好了!如何种福田,说明完毕。 空性的体悟   学佛精进的人常会念及生命的短暂,因为我们从不知未来将如何,或何时我们会过去。禅观死亡的种种以及何时它将到来,会让我们学习了解生命的无常,进而生起出离心,并藉此减少对尘俗一切的执著。   就像我们由一个地区搬到另一个地区一样,聪明的人心里先有个谱,娴熟的在心里计划著,事先把琐碎杂务的事做好。这样子,新房子一切准备妥当后,便只等搬入;人一旦到达,就能马上全心安顿下来,且也不必再去操心刚搬离的旧房子。   同样的,了解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可以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精神在修行上,而这是一件比耽於物质享乐更具大利的工作,因为一件财富都带不走的大限随时会到;的确,我们连自己的一缕头发都带不走的时刻一定会来的。   我们的朋友也许现在都很乐意帮助我们,但当死亡来临时他们、或者任何东西、财富便都一点都使不上力了。我们是佛法的修行者,这样的角度是很稀有难得的,因为很多有名有钱的人不见得就拥有像我们这样的机缘。由于我们的生命非常有限,因此,应把佛法和精神导师视为非常、非常珍贵的。   精神导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述说清楚完整的。过去的诸佛菩萨,开始时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但唯有在经过了正确的指导,完全吸收了教法后始得证悟成佛,他们获得了永不变异的遍知能力以及永恒的喜乐。此等发心以及利他的能力唯有在与上师维持纯净的关系后始能产生。以虔诚和真心来敬待上师是最基本的,因为他引导我们对修行体悟上正确的认知。修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圆满,我们不可能在一、二天内,甚或几年内就希望有所结果。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点来说明: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及现象的本体(法性)。觉受、心灵的投射以及现象就是我们的心组成的要素。没有心,我们便毫无感受,也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之所以能看到各种东西的形状,甚至梦魔,也都由于有这颗心;若没有了心,一切便都没有了形体。盲眼的人看不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时,才能感受到颜色;我们以此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贴上标笺。但以究竟实相来论,颜色与我们的心,或者我们为颜色所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同样的,声音并非与听到它的这个心是独立分开的二个个体;耳识反映出心、声一体的特质。同理,五根的特质也由五识具体的显现了出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在究竟实相上,感觉与经由它所名的东西事实上是一体不分的,但我们未能接受这个概念,以至把我们所感受以及被感觉的归类为两种不同的东西。   假设我们能体认到没有心,便无法感受到任何东西的话,便会了解一切现象都是依於心而运作的。被感觉的标的物(包括人)本身并非独立存在,也没有恒常不变的特质,而被贴上的标示与名字,也只不过是我们想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或觉受的一个参考站,譬如,好坏、悲喜、长短、冷热等的标笺都是由心所造,其本身并无一丝具体的真实性。由于一切都是心的运作结果,因此,万法(现象)并非事物本身,而是即心即是,还有,就是心对它的反应。   体认万法只不过是心灵的投射让我们产生更大的出离心,因为事实上并没有道理要对一个表面上看似如此,其实并非的情况产生执著。更进一步说,我们可以实际看入自己的心,并且检视它。它是无法捉摸的,我们知道有一个能知的东西,但却无法指出它在哪里,或给个名称说明它的特性。我们的神识无法为它找出一个固定的形状或颜色,因为心性本身即是虚幻无实的。那个能指认、可以反应投射并替种种事物贴上标笺或名称的东西本身,并不具一个固定的实体。这个渐进的方法——检视觉受者与被觉受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悟万法与生命虚幻不实的特性,以此,我们始能朝揭开一切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空性的里程走去。   空性并非一种真空或虚无的状态。的确,证悟的瑜珈的士与我们同样看著一样东西,但由于他们接受一切皆幻无实和变易的特性,因此,了解我们心的觉受和投射并不会伤害自身并造成问题。但在另一方面的我们,却错把自己的心理投射当成是真实的,相信这些就是支撑我们的东西。我们认为它们是真的,的确,对我们而言,这此全都是真实的。我们盯住自己所感受到认为是真的东西,并对它起攀执,这就是我们如何陷入了自己的心灵投射。   如能超越知性上的理解,进入任运无整的空性体验,便能了悟自心即是法身,它的化现遍满虚空。当行者的心溶入了法身后,他继续如前一样生活,但同时他也了悟万法是无常的。在这点上,他知道心是虚幻无实、非任何物质所组成的。   我们用来透视万法、感受而不执著的心态称为“大乐之心”。此时虽然我们不去作意分别,或把注意专注在任何固定的事上,但看到的一切却又都十分了然分明的出现在意识中,不相互错乱,此等东西即称为“明性”。倘若我们看得够清楚,便能毫不费力的把心维持在一个喜悦的状态中。在我们的传承,这称为“大手印证悟的升起”。当此明觉初现时,心的特质本身会显示出它是无生、非有实体的。   倘若我们继续执持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并把万法认为是与我们分开的一个存在实体,便会给自己造成迷惑。由于这样做,我们无可避免的会渴望某些事,而拒绝其他的,而这就是迷惑。因此,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区别,不在於所见的东西(因为悟者与凡夫看的是同样的东西),而是所见的方式。由一个证悟之心的观点来看,一切都是佛性、一切都是空性、也一切都是虚幻无实的。要了悟这点,与放开有关。舍离、放下即是觉醒。我们这些陷於迷惑的人,便是死握著一个分别对立的观念,而把自己拘限了起来。   例如,当大人看到天空出现彩虹时,他们知道那是什么,也了解它是虚幻无实的。但当小孩第一次看到彩虹时,便想抓住它,占为己有。这便是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已悟的众生看任何事时,了解这些都是心理的投射,对它既不讨厌,也不生喜;而凡夫认为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真实永恒的,任其感受泛滥,忍不住想占有此而拒绝彼,而无明就是如此堆积起来的。在最高的体验中,有一个即是了悟实相并非永恒不变的。   梦也是如此。悟者的梦与我们的非常类似,但在我们自己习气的框框内,有些梦使我们害怕,有些则让我们高兴。不过,对于瑜珈行者来说,梦的体验是不同的。他可以认出是梦境上来了,也知道一切都是虚幻无实的。他可以抓住梦,跟它玩几手,随便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像我们,他们能认出梦并没有一个具体不变的特性,因此,能体验到一种自在、流动的开放和宽阔、不会生惧或激动。   日日的生活就像一场梦。循著同样的习气,我们每日醒来的经验就像梦醒时一样,一切事情看起来都是那么完整又真实,有些让我们喜,有些又让我们忧。不过,悟者已放开了一切,认为万法皆属虚幻无实,因此,没人会受伤害,不会有事引人狂喜,也没有什么原因会让人生惧。   中阴的体验也是一样的。通常,在中阴阶段时,我们无法看得很清楚,因为我们的习气积弊已深,而心灵的投射似乎是如此具体实存。我们玩一个分别对立的游戏,包括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因此,我们也跟中阴的经验过意不去,使得事情让我们畏惧,也使我们迷惘。但对於一个已澈视万法空性的悟者,甚在中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也能享有空阔、开放以及自在。   空性的体验是开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发心——菩提心的根本智清明与不清明的分别在於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万法之空性的本质。心性清明的人会对不清明的人的痛苦感到同情,他会这般想:“我希望他会变得更好”;如此,菩提心也同时跟着生长了。同样的,悟者看到仍未认知空性的人紧抓著一些死念头不放,知道这样无可避免的将带来痛苦,因此都希望能尽己所能 来协助这些人。了悟空性的人知道空性的体验所带给他们的意义,也知道它同样对别人意义重大。   只要了悟了空性便能利益他人,因为海阔天空之感无时不在。我们不再局限只做这么一点或那么一点,因为一切都是无可限量的,而能力与发心可以是那么的大。当我们的真实本性没有了坚实的障碍物时,空性的体验便变得非常纯净无暇。如果没有一丁点初步的空怀体验,要谈真正的慈悲是不可能的,我们只会在所钟爱的人有麻烦时,才会真正的去关心他,而这只是一种占有的慈悲。它是一种有限和有分别的,而非菩萨的慈悲。   菩萨所生出的菩提心是平等的去对待一切众生,只有以此无分的发心,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利益他人。由于已超越了一个固定的实全状态,克服了一切阻碍,因此,大力,或者说是善巧的触角,便能无处不到。不论何种状况,不论什么人,我们都有能力去帮忙。   学习慈悲是很重要的,但是真正的去实修才能让我们了解法教的奥妙,并将它溶入生活中。我们不是在谈几个月、或几年的修行,而是不断的、持续的修行直到获致大的了悟为止。这点很重要,因为空性的体悟愈大,一切便愈能自然而发。   在我们了悟空性后,修行就会变得容易多了。天空多云时,太阳就会被遮蔽;但当云层移开时,阳光便又会出现,并且照耀得更为灿烂。同样的,我们抛开“我执”愈多,在环境中创造的空间也就愈大。有人相信证入空性的人都是超凡绝俗的,这并非全是真实,因为有了空性的体悟,我们反更能亲近、尊敬他人,并且热心帮忙他们。由于希望每一位都能开悟的此等发心在增长,因此我们感觉更接近他们。空性的体验越深刻,对一切众生的关爱也越大。   大瑜珈行者卓越不凡的特质是超出我们的信念之外的。在西藏,有次,一位伟大的瑜珈行者正在修一个大法时,一个强盗手拿刀子,爬到他的背后。趁瑜珈士正在摇手鼓和其他法器时,一刀割掉了他的头,头颅滚到了地上。瑜珈士毫不在乎的把他的头捡起来,装回去,并且继续修法。强盗一语不发的瞪著他看,直到瑜珈士把法修完,然后说:“哎,我真想杀掉你,我真的很想干掉你!”瑜珈士答道:“我死会让你称快吗?如果是,我马上就死在这里,而我唯一的愿望是,会有这么一天,我能砍掉你那个“我执”的颈。”就这样,他马上倒地而亡。这是一个完全放下的例子。   当然,我们不是真的想倒地而毙,重点在於那位瑜珈士的一举一动都那么毫不造作、自然而发,而且也为他自己和强盗之间的将来结了一个缘。在后来的有一世中,强盗成了他的弟子,而藉著这个因缘,以及强盗自己的祈求,他帮强盗走向了解脱之路。   我们大部份人都曾在梦中有不自觉的举动。举例来说,当我们梦到火,我们跳进去才了解到这只是一个梦,我们并未被烧伤。或者,也许是一只大兽正冲向我们来,结果什么也没发生。悟者就像这样,被攻击的事只像是做了一场梦。同样的,你或许会梦到发现一样宝物,而第一个直觉是:哇!我得到了一件珠宝!但继之一想,就知道那只是你的梦境罢了,你拿在手中把玩一下,便把它放掉了。精进用功的修行者便能像这样。   学习认知空性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一切感受、觉受都与自心相对的,而被取名贴上标笺的东西的本体、万法的本性(或在实相上,一切事物之本性)都是虚幻无实的。我们无法说出心要往这个方向走、或它从那边来,或者它有任何什么特定的颜色或形体等等。了解到这点,我们便能除掉自己的迷惑,证悟佛果。   佛之所以有佛行事业是因为他人也可以了悟空性,因此也愿他们都成佛,证入空性的人以自然升起的慈悲来为正在受苦的众生的解脱而努力。   建房子时,我们首先要清掉地上物,而非把整座完整的建物就搁放在地上。挖地基是建筑程序的一部份;同样的,清净烦恼障是开悟过程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在达到究竟的空性了悟上所必需的。要帮助你认知自己的自心本性,老师并不是要把一个新的心放进你里面,而是去帮你认出它的本来面目。   这是噶举(白教)传承的一个深奥的教法。它是一条无间断的法道,因为这也是过去成就的大师门所遵循的同一道路。我没有把这个教法以精巧包装、夸张虚饰的方式来介绍给你们;而同时,单单来听讲是不够的。像观想本尊、持咒等等的修法提供了清净累劫烦恼障的技巧,它们可以产生功德以斩除业障。佛法的修行是我们要冲破业障并了悟空性的工具。
/
本文档为【中脉修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