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遵信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验

2011-01-17 3页 pdf 144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6588

暂无简介

举报
管遵信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验 3  健脾固肾顺气法治疗“胎动不安” 陈某 , 女 , 27 岁 , 工人。初诊日期 : 1997 年 7 月 9 日。主诉 : 妊娠 4 个月 , 阴道反复少量流血多 次 , 伴少腹胀痛。患者末次月经 1997 年 3 月 2 日 , 停经 40 余天时确诊“早孕”。4 月 16 日开始阴道不 规则流血 , 时多时少 , 色黑或鲜红 , 伴少腹胀痛、 口干、大便干结难解、纳食少。曾住本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保胎治疗无明显效果 , 出院时 B 超提示 : “胎盘低置 , 1/ 6 胎盘早剥 , 宫腔少量积血”。查 : 舌质红夹...
管遵信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验
3  健脾固肾顺气法治疗“胎动不安” 陈某 , 女 , 27 岁 , 工人。初诊日期 : 1997 年 7 月 9 日。主诉 : 妊娠 4 个月 , 阴道反复少量流血多 次 , 伴少腹胀痛。患者末次月经 1997 年 3 月 2 日 , 停经 40 余天时确诊“早孕”。4 月 16 日开始阴道不 规则流血 , 时多时少 , 色黑或鲜红 , 伴少腹胀痛、 口干、大便干结难解、纳食少。曾住本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保胎治疗无明显效果 , 出院时 B 超提示 : “胎盘低置 , 1/ 6 胎盘早剥 , 宫腔少量积血”。查 : 舌质红夹瘀 , 苔薄黄腻 , 脉细滑数。证属 : 脾虚血 瘀郁热。方药 : 导师自拟藿君汤 : 藿梗 12g、苏梗 12g、太子参 15g、白术 12g、茯苓 15g、砂仁 10g (后下) 、炒芩 12g、云连 6g、杜仲 15g、川断 15g、 苎麻根 15g、甘草 10g。1 日 1 剂 , 服 5 剂。患者一 直服上方加减中药治疗 , 9 月 24 日复查 B 超提示 : “宫内孕活胎、头位、胎儿大小正常 , 孕 29W , 胎 盘下缘距宫口约 516cm”。患者于 1997 年 12 月 12 日足月正常分娩一健康女婴 , 体重 4kg , 母子平安。 按 : 导师认为该患者阴道流血近 3 个月 , 伴少 腹胀痛 , 结合舌脉的现 , 有瘀血郁热之征象 , 气 机受阻也不容忽视。治疗单纯的补脾肾、固冲任显 然无效。藿君汤中藿梗芳香行气醒脾 ; 苏梗宽中行 气 ; 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升阳 ; 炒芩、云 连、砂仁清热安胎 ; 杜仲、川断固肾安胎 ; 苎麻根 清热祛瘀止血 ; 全方既健脾补肾又佐以顺气及凉血 祛瘀止血之剂 , “有故无殒”皆不致伤胎 , 故收效 显著。 体会 : 古代医家最早提出用“顺气”法治疗妊 娠病的 , 是元代的朱震亨。据《丹溪新法产前九十 一篇》记载 :“有孕八九个月 , 必顺气 , 须用枳壳、 紫苏梗。”明确提出妊娠八九个月的时候 , 必须用 枳壳、苏梗、厚朴之类的顺气药物 , 才能顺应妊娠 晚期的生理变化 , 使气机调畅 , 胎气安和 , 有益于 顺产。临床上除本文所举的 3 例验案外 , 导师治疗 了多种妊娠疾病 , 均提倡妊娠早期 , 特别是 3 个月 以内宜健脾胃、清热安胎 , 佐以顺气之法 , 认为过 早的滋补肝肾容易妨碍脾胃的功能 , 助热躁动胎 气。而导师常配伍应用的藿梗、苏梗以及砂仁、荷 顶、厚朴等一类芳香行气、醒脾和胃、宽中行气、 升清降浊的药物 , 即是“顺气”之法的具体体现。 当然导师治妊娠病仍强调以辨证为主 , 有是证用是 药 ,“有故无殒”皆不致伤胎 , 相反有利于胎儿的 正常发育。 (收稿日期 : 1998 —03 —20。编辑 : 洪秀明) 管遵信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验 云南省中医医院 (650011) 姜云武 云南中医中药研究所 (650223) 汤晓云  导师 : 管遵信 关键词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针灸治疗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以下简称格林征) 又名急 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 病变主要在脊神经根和脊 神经 , 常累及颅神经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对 称性、驰缓性肢体瘫痪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 病情严 重者可使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 据症状体征易作 出诊断。其病因可能与感染及变态反应有关 , 西医 以激素、神经滋养剂为主治疗 , 疗效不甚理想。管 遵信老师用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 兹将老师治 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祛邪宜用刺血 本病初起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的麻木、 疼痛及蚁行感。老师认为是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嗜食 酒酪辛热肥厚之品 , 损伤脾胃 , 酿生湿热 , 湿热之 邪浸淫于四肢 , 痹阻经络气血而致 , 属中医痹证范 畴 , 以清热利湿疏经通痹为治 , 宜用三棱针点刺放 血法 , 取穴为耳尖、结节及十二井穴 , 每次取一侧 耳尖 (或结节) 及 1~2 个井穴 (双侧) , 每日 1 次 , 放血量宜足 , 以“血变而止”为度 , 即当血色 由暗红粘稠状变为浅淡清稀时止血。 在跟师中我观察到刺血法有快捷祛逐实邪之 功 , 早期格林征患者表现的四肢末端灼痛、麻木、 口苦口粘 , 舌红苔黄腻 , 脉滑数等湿热征常在刺血 3~5 次后得到改善。近年来对刺血的实验研究较 多 , 如河北武桂英等人的家兔耳后静脉放血实验证 实 : 家兔适度超量放血 , 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 与 免疫增强剂具有相类似作用 , 并且具有增强抗应激 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1999 年第 20 卷第 4 期 和抗疲劳能力的作用〔1〕。成都中医药大学最新实验 研究显示 : 井穴刺血能降低发热家兔体温 , 使白细 胞总数升高 , 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2〕。井穴 刺血法治疗热证、提高免疫力有其科学依据。 2  治痿非独取阳明 《素问·痿论》指出 :“治痿独取阳明”, 历代医 家一直沿用。而吾师认为治格林征之痿非独取阳 明。本病中后期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驰缓型 的瘫痪及麻木蚁行感。因期肢体痿软无力 , 运动功 能障碍甚至丧失 , 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 , 是因湿热 交结 , 稽留肢体 , 羁绊经隧而致 , 其中湿邪粘滞重 浊 , 易阻遏气机 , 痹阻经脉气血 , 使肢体经筋失养 而致痿 , 病变多实 ; 而热为阳邪 , 最易迫津外泄 , 消灼阴液 , 阴液耗损 , 不能柔濡经筋而致痿 , 病变 多虚 , 故格林征之痿多属虚实挟杂 , 然而据邪正盛 衰的不同 , 又有偏虚偏实之分。故治痿应调其虚 实、和其逆顺、祛邪扶正同用 , 在沿用前述刺血清 热利湿通经的同时 , 采用管氏循经取穴法 , 即一日 取手足阳明经 , 主要穴位为髀关、伏兔、阴市、足 三里、条口、解溪、肩 、曲池、合谷 ; 二日取手 足少阳经 , 主要穴位为环跳、风市、阳陵泉、绝 骨、丘墟、肩 、 会、天井、四渎、支沟、阳 池 ; 三日复取手足阳明经 ; 四日取手厥阴经及足太 阴经 , 主要穴位为天泉、曲泽、郄门、内关、大 陵、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 ; 五日及其后取 穴重复上述规律 , 同时注意 : 如实邪较甚 , 每次取 穴 8~12 个 , 留针 20min , 如正气较虚者每次取穴 4 ~6 个 , 留针 15min。12 次为 1 疗程 , 疗程间休息 1 周。 此循经取穴法系已故针灸名医管正斋治中风偏 瘫的经验 , 吾师在禀承家传的基础上 , 将此取穴法 用于治疗格林征之痿取得较好疗效。 我认为管氏循经取穴法有疏经及柔筋的双重作 用 , 因数针同刺某一经 , 对该经的刺激效专力宏 , 易疏通该经脉气 , 有通经治痿之功 ; 同时此法在 4 天一个小周期的取穴中 , 2 天均重复取手足阳明 经 , 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 《素问·痿论篇》言 : “阳明者 , 五脏六腑之海 , 主润宗筋”, 故重取阳明 有益气血而润宗筋之功 , 可谓柔筋治痿。因该取穴 法既疏通经脉 , 又柔润经筋 , 故特别适用于虚实挟 杂的格林征之痿。此循经取穴治痿法目前尚未见文 献报道 , 其治痿的更深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取穴整体与局部并重 师治格林征一病取穴常整体与局部并重 , 取耳 穴 : 上、下肢、肝、脾、肾、交感、肾上腺、皮质 下、心、腰骶椎 (热穴) , 用耳穴压丸法 , 隔日一 换 , 双耳交替 , 其中上、下肢为相应四肢患部取 穴 , 肝主筋 , 脾主肌肉四肢 , 故取肝、脾二穴配合 上下肢穴 , 疏调患部经气 , 振肌起痿 ; 肾为强壮 穴 , 肾上腺有类似激素样的治疗作用 , 皮质下镇静 消炎 , 三穴相合 , 强健机体 , 抗御病邪 ; 腰骶椎及 心穴扩张血管 , 加强患部血液循环 , 有助于瘫痪肢 体功能恢复 ; 肾穴益精 , 交感滋阴 , 二穴相配益阴 以滋经筋 , 诸耳穴合用 , 扶正祛邪 , 重在整体调 衡。同时取病变肢体局部穴位如八邪、八风等穴直 接疏调患部经脉气血。 老师认为耳穴有较好的整体调衡作用 , 因耳是 人体的缩影 , 几乎包含了人体的全部信息 , 耳郭较 小 , 耳穴比较集中 , 在耳郭上同时刺激与疾病有关 的耳穴 , 通过神经、体液等多途径对疾病进行整体 调衡 , 加之耳穴压丸法对耳穴的刺激作用连续不 断 , 其调衡作用明显 , 因而耳穴压丸法贯穿治疗始 终。 本病四肢远端运动、感觉障碍的症状明显 , 故 取穴应兼顾患病局部 , 因为腧穴所在 , 主治所在 , 故就近选取八邪、八风等穴直接刺激患部 , 调整患 部经脉之气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4  治神需调情志 针刺治病中治神很重要。治神要求在针刺时 , 医者全神贯注 , 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 , 体会针下的 感应 , 达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的专注境界 , 同时要求患者聚精会神 , 用心体会针感的有无及是 否传导等针刺反应。《灵枢·九针十二原》谓“粗守 形、上守神”, 说明高明的针灸医生重视针刺治神。 格林征因病情复杂 , 病程较长 , 患肢的运动、 感觉障碍非短时针刺可收功 , 加之病情严重时会出 现呼吸肌麻痹的危象 , 故患者情绪紧张 , 烦躁易 怒 , 治病信心不足 , 对治疗持怀疑态度 , 针刺时难 以聚精会神的配合医生体会针感 , 如此则明显影响 疗效 , 必须疏调其情志 , 使患者从根本上克服不良 的情志因素 , 自觉地进入治神状态 , 使针刺发挥最 佳效果。 医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应有全 面认识 , 对针刺疗效要有客观 , 要使治疗循序 渐进 , 避免治疗急于求成等急躁情绪 , 使医生首先 进入治神状态 , 以便尽快地诱导病人亦进入治神状 态 , 如此才能达到针刺的最高境界 , 充分发挥针刺 的治疗作用。 51999 年第 20 卷第 4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参考文献 1  武桂英 , 等·超量放血对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中 国针灸杂志 , 1998 , 18 (6) : 3542  郑良希 , 等 1 井穴刺血对发热家兔体温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中国针灸杂志 , 1998 , 18 (2) : 91 (收稿日期 : 1998 —09 —20。编辑 : 洪秀明) 月经不调三联证证治探讨 云南省中医医院 (650021) 彭江云  导师 : 吴生元 关键词  月经不调三联证  中医药疗法   我的导师吴生元教授 , 从事医学教育与临床三 十八载 , 在内科杂病治疗方面 ,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 特点。自跟师学习以来 , 对导师治疗“月经不调三 联证”颇有体会 , 现介绍如下。 1  四诊合参 , 寻找规律 导师临证发现相当数量的青中年妇女 , 以偏侧 头痛 , 或胃脘痛为主诉就医 , 详问病史 , 均伴有痛 经 , 月经先期或后期 , 或先后无定期 , 色黯 , 量少 或量多 , 或夹血块等月经不调诸症 , 舌质淡或夹青 色 , 亦有兼夹瘀斑、瘀点者 , 苔薄白 , 脉沉细而弱 或沉细兼紧 , 其治疗不分头痛 , 胃痛 , 月经不调 , 从病机上统而治之 , 予温经汤加味 , 疗效颇佳 , 故 将此病证取名为“月经不调三联证”。从 1997 年 4 月至 1998 年 3 月 , 导师在门诊治疗“月经不调三 联证”患者 42 例 , 其中头痛、胃痛 , 月经不调同 时出现 20 例 , 头痛伴月经不调 13 例 , 胃痛伴月经 不调 9 例 , 经用温经汤加减治疗 , 总有效率达到 9512 % , 由此感到导师取名“月经不调三联证”是 有其临床基础的。 2  妇人之病 , 经血为先〔1〕 导师认为月经是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 的正常生理现象 ,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 气是运行 血的动力 , 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 其中尤以肝、 脾、肾的作用最为重要 , 冲为血海 , 任主胞胎 , 以 月经之经血的变化 , 可以观察妇人体内气血的变 化 , 从而论五脏之盛衰 , 病证之虚实 , 以温经散 寒 , 养血去瘀之温经汤加减治疗 , 可以调五脏之气 血 , 治五脏之病证。“中焦受气取汁 , 变化而赤 , 是谓血” (《灵枢·决气》篇) 。脾与胃互为表里 , 同 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气健旺则血循常道 , 胃中谷气 盛则血海满盈 , 月事按时而下。脾胃虚弱 , 生血不 足可致血虚 ; 脾阳不足 , 鼓动无力 , 血液运行缓慢 可致血瘀 ; 寒入经脉 , 血液凝涩不行也可导致血 瘀 ;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冲任失养、寒凝血瘀等 可致月经不调 ; 脾胃虚弱 , 生化之源不足 , 不能上 奉于脑可致头痛 ; 脾阳不足胃失温养可致胃痛 ; 寒 凝血瘀者厥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也可致头痛、胃 痛。由此看来 , 月经不调 , 头痛 , 胃痛有其内在的 联系 , 张景岳“女人以血为主 , 血王则经调 , 而子 嗣 , 身体之盛衰 , 无不肇端于此 , 故治人之病 , 当 以经血为先”的观点 , 正是导师应用温经汤治疗 “月经不调三联证”的理论依据之一。 3  气血为病 , 多责于肝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 气血失调是 “月经不调三联证”常见的发病机理 , 五脏主气主 血 , 藏精藏神 , 各司其职 , 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 气 , 又贮藏有形之血 , 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 肝〔2〕。“女子以肝为先天” (清·叶天士《临证指 南》) , 肝藏血 , 肝与冲任两脉有内在联系 , 肝之疏 泄可影响经血的运行 , 若肝失疏泄 , 则可出现月经 不调 , 痛经 , 闭经等诸证。“土得木而达之 (《素问 ·宝命全形论》) 肝有助于脾胃运化水谷化赤为血 , 肝气郁结 , 肝木侮土 , 肝胃不和可致胃痛 , 《沈氏 尊生·胃痛》说 :“胃痛 , 邪干胃脘病也。⋯⋯唯 肝气相乘为尤其 , 以木性性暴 , 且正克也”。寒客 胃中 , 气机受阻 , 也可致胃痛。肝肾同源 , 精血互 相滋生转化 , 若肾精不足 , 肝失濡养 , 肝阳上亢可 致头痛 ; 禀赋不足 , 肾精久亏 , 脑髓空虚也可致头 痛。肝经之脉起于足大趾 , 上行环阴器 , 过少腹 , 挟胃 , 属肝络胆贯膈布协肋循喉咙连目系 , 上巅 顶 , 三阴经中唯厥阴经上头 , 因此 , 在厥阴肝经经 脉气血不得舒展 , 头、胃、冲任之间相互联系 , 相 互影响之下 , 头痛、胃痛、月经不调常同时并见。 现代研究认为 , 肝气的疏泄功能 , 除影响血液 运行 , 妇女月事外 , 还涉及到精神活动 , 物质代 谢 , 神经内分泌等一系列活动 ,〔3、4〕头痛、胃痛、 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1999 年第 20 卷第 4 期
/
本文档为【管遵信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征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