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汉语动相补语_来_去_的形成过程

汉语动相补语_来_去_的形成过程

2010-11-04 9页 pdf 487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9891

暂无简介

举报
汉语动相补语_来_去_的形成过程 语言科学 ISSN 1671- 9484 CN 32- 1687/ G 2005 年 11 月 第 4卷 第 6 期(总第 19期) 27- 35 [收稿日期] 2005 年 2 月 8日 [定稿日期] 2005 年 9月 10日 *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 汉语动相补语/来0、/去0的形成过程* 梁银峰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提要 动相补语/来0、/去0位于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
汉语动相补语_来_去_的形成过程
语言科学 ISSN 1671- 9484 CN 32- 1687/ G 2005 年 11 月 第 4卷 第 6 期(总第 19期) 27- 35 [收稿日期] 2005 年 2 月 8日 [定稿日期] 2005 年 9月 10日 *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 汉语动相补语/来0、/去0的形成过程* 梁银峰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提要 动相补语/来0、/去0位于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 ( i) /来0和/去0引申出/以来、以后0的意思, 这种意义的/来/去0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 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 V 来/去 VP20; ( ii)在/ V 来/去 VP20的基础上,有些/ V 来/去0不需 要后一分句也能打住,可以表示为/ V来/去# 0,这时/ V 来/去0的主要作用不是指明后面的谓词短语( VP2 )所 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而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 从而发展为动相补语。 关键词 动相补语 来 去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484( 2005)06- 0027- 09 1 引言 phase complement是赵元任( 1968)提出来的,吕叔湘( 1979)译为/动相补语0,丁邦新( 1980)译为/状态 补语0,国外有些学者称为/趋向轻动词0( direct ional light verb,参M. But t &B. Scott 2002), 本文暂且沿用 吕叔湘的翻译,称作/动相补语0。其功能是给所表述的事件增加一种终结( telic)的意义, 跟表示完成或实 现的体标记相比,它们其实是/准体标记0( quasi2aspectual marker)。在近代汉语里,动相补语/来0、/去0使 用很普遍,从历史上看,这两个语法成分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 而是由其实词用法虚化而来的。本文的目 的就是探讨这两个语法成分是怎么虚化而来的,它们的语法化途径是怎样的。 2 动相补语/来0的形成过程 2. 1 以往的研究 传统认为, /来0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是动态助词,中晚唐时已相当普遍。关于它的来源和虚 化过程,江蓝生( 1995)、曹广顺( 1995)、蒋冀骋、吴福祥( 1997)等均有涉及,不过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江蓝生( 1995)、蒋冀骋、吴福祥( 1997)认为动态助词/来0与趋向补语/来0有关,或者认为来源于趋向补 语/来0。江蓝生并没有直接说动态助词/来0是由趋向补语/来0虚化而来的,她说: /动词-来. 本指到达说 话人所在之处,当抵达说话人所在之处时,这一动作也就完成了。-来. 的这一意义就为它虚化为完成态助 词提供了语义上的可能性。在用法上, 当-来. 用在动词后面时,有时虽然保存一些实义, 但跟-来去. 的 27 -来. 已有距离,其意义核心为得到或完成。0如: ( 1)村酒沽来浊,溪鱼钓得肥。(杜荀鹤5山中喜与故交宿话6, 5全唐诗67947页。/沽来0义犹沽 到, /钓得0义为钓到。) (2)赋来诗句无闲语,老去官班未在朝。(张籍5赠王秘书6,同上 4334页。/赋来0即赋得,赋成, 表示完成。) 以上这种表示动作完成的/来0进一步虚化,就成为完成态助词,略与/了0相当,如: ( 3)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白居易5送萧处士游黔南6。/抛来0与/忘却0对言, /来0 义同/却0,表示动作的完结,跟/来去0的/来0意义相去甚远。) ( 4)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得无转机。(元稹5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6。/祝来0犹言/祝 了0。/来0与/得0对举,都表示动作的完成。) 不过表完成态的/来0只有/ V 来0式,没有/ V来 O0式。又如: ( 5)遇干戈,被鞭拷,地下深藏与他道。一一君亲眼见来,由不悟无常抛暗号。(5无常经讲经文6, 5敦煌变文集6669页) 蒋冀骋、吴福祥( 1997: 531, 543)的看法与江蓝生的看法大致相当,认为动态助词/来0表示动作状态的 实现或完成,它是由趋向补语进一步虚化而来的。汉魏六朝时, /来0由连动式的后一动词变成谓语动词的 趋向补语,如: ( 6)而敕之言: /好甜美者,汝当买来。0(5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6) 唐代, /来0在表示动作位移方向的基础上虚化成表示动作实现并有结果,如: ( 7)已疑素手能妆出, 又似金钱未染来。(罗绍威5白菊6, 5全唐诗6 8385页。/染来0即染成义, /来0也表完成)1 1 2 /来0由表示动作位移的方向变成表示动作实现并有结果,词义开始虚化。大约在中晚唐, /来0由表示 动作实现并有结果最终虚化成表示动作实现或完成的动态助词。如: ( 8)赋来诗句无闲语,老去官班未在朝。(张籍5赠王秘书6,5全唐诗64334页) ( 9)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白居易5送肖处士游黔南6,同上 4921页) ( 10)如此而论,读来一百遍, 不如亲见颜色, 随问而对之易了。(韩愈5与大颠书6, 5全唐文6卷 554)1 2 2 吴福祥认为充当动态助词的/来0既可用于/动+ 助0式,如例( 9), 又可用于/动+ 助+ 宾0式, 如例( 8)、 例( 10)。 曹广顺( 1995)认为/来0表示完成或实现与它的引申义(/以来0、/以后0的意思)有关。需要说明的是, 曹广顺( 1995: 105)并没有提及/来0的动态助词用法,不过他的有关论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认为, 如 果/来0以动作开始为起点,结束为终点,产生表示/完成0的用法,这种/完成0侧重表达一种结果,通常都带 结果补语,用法、语义都接近于/得0,这种/来0应是传统所谓的结构助词用法。如: ( 11)教来鹦鹉语初成,久闭金笼惯认名。(王涯5宫词三十首6,5全唐诗63878页) ( 12)野外狐狸搜得尽,天边鸿雁射来稀。(姚合5腊日猎6,同上 5712页) /来0也可以过去为起点,以现在为终点,产生出/以来0的意思,如例( 13) ;以动作、事件的完成为终点, 28 语言科学 2005 年 11 月 1 1 2 1 2 2 笔者按, / 来0似不表完成,诗人以/金钱0来比喻/ 白菊0 , /来0更接近于表曾经,大约相当于/ 过0。 江蓝生、曹广顺主编5唐五代语言词典6/来0字条也收此例, 释为/ 表示动态的完成0。 这时,词义就变成了/以后0的意思,如例( 14 ) 16)。表示/以来、以后0的/来0,其所表达的事件显然是已经 发生的,如: ( 13)我得仙来,已三万岁。(5广异记6,5太平广记6卷 450) ( 14)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刘禹锡5送别君素上人6, 5全唐诗64014页) ( 15)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伤。(温庭筠5秘书省有贺临知章草题6,同上 6726页) ( 16)爪牙众后民随减,溪壑深来骨已多。(5王氏闻见录6, 5太平广记6卷 241) 2. 2 动相补语/来0的产生时代及其句法特征 表动作状态完成或实现的/来0是何时出现的呢? 江蓝生( 1995)和蒋冀骋、吴福祥( 1997)举的最早例 证是中唐时期的张籍诗和白居易诗,其实,这种/来0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萌芽。例如: ( 17)诸母人闻经欢喜,前白佛言: /山民贪害, 以肉为食,欲设微供, 愿当纳受。0佛告诸母人: /诸佛 之法,不以肉食,吾已食来,不须复办。0(西晋法炬共法立译5法句譬喻经6, 5大正藏64/ 581b) (18)又彼喜乐多言语者,复有大过,种种言语,先已闻来,心乐谓乐。(元魏般若流支译5正法念处 经6,5大正藏617/ 285a) /食来0、/闻来0之前均有表示已然态的时间副词/已0,证明/来0已经失去趋向意义,在功能上只表动作的 完成。 关于/来0的句法特征,江蓝生与蒋冀骋、吴福祥的不同之处是:江蓝生认为表完成态的/来0只有/ V 来0式,没有/ V 来O0式;而蒋冀骋、吴福祥则认为两种格式都有(如前所述)。我们认为江蓝生的结论更接 近于事实。蒋冀骋、吴福祥所举的/动+ 助+ 宾0式的两个例证都有问题, 其中例( 8) /赋来诗句无闲语0一 句,江蓝生和蒋冀骋、吴福祥都认为/赋来0即赋得,赋成之义, /来0表示完成, /诗句0是它的宾语,我们觉得 这种理解值得商榷:诗中/赋来诗句0与/老去官班0相对, 若将/赋来诗句0理解为/赋了诗句0, /老去官班0 也应理解为/老了官班0,实际上/诗句0、/官班0均应属后读, /赋来诗句无闲语, 老去官班未在朝0应理解为 /赋来(后) ,诗句无闲语;老去,官班未在朝0, /赋来0仍是/ V来0式, /诗句0并不是它的宾语。陈泽平( 1992) 认为表完成或实现的/去0是从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虚化而来的,主要用在不及物动词(包括性质形容词)之 后,构成/动(形) + 去0的格式,后面不能再带宾语。 太田辰夫( 1987: 209)举了一个/ V去 O0式的例子,可能是例外: ( 19)钱芸士好读5离骚6,手不暇揭,忘去肉味,半月如斋。(冯贽5云仙杂记6) 至于例( 10)/读来一百遍0也不是典型的/ V来 O0式,因为动量成分/一百遍0不是动词/读0的典型受 事,而类似于补充成分,这样的例子在唐宋时期不少,例如: ( 20)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於我,今笑我无钱。(5寒山诗636) ( 21)闻天子崩来数月,诸道州县举哀著孝讫。(5大唐求法巡礼行记6卷 4) ( 22)这童子养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5五灯会元6卷 6) ( 23)酿来千日酒初尝,过却重阳秋更好。(吴文英5玉楼春 #为故人母寿6词) 这四例/ V 来0后面的时量宾语都是说明某种动作状态结束或实现以后所产生的状态持续的时间, 不是受 事宾语(下文还要讨论这种句子中的/来0还有一定的实义)。另外,俞光中、植田均( 1999) ,张小艳( 2000)等 在提到完成态助词/来0时,都只举出了/ V 来0式,没有/ V 来O0式。笔者对唐宋时期的很多白话文献进行 了详细的考察,也只发现了两例/ V来 O0式: ( 24)把得闲书坐水滨,读来前事亦酸辛。(罗隐5王夷甫6, 5全唐诗67609页) 29 梁银峰 汉语动相补语/ 来0、/去0的形成过程 ( 25)田父占来好岁,星翁说道宜官。(葛立方5锦堂春#正旦作6词) 在例( 24)中, /得0与/来0相对, /读来前事0应为/ V来 O0式,但此式在文献中极为罕见。 完成体标记是指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的,判断一个实词是否已经发展为纯粹体标记的重要标志 之一,就是看它的后面能否带宾语, 如学术界在讨论完成体标记/了0的产生时,普遍认为/动+ 了+ 宾0格 式的出现是/了0由完成动词向完成体标记转化的必要条件(参刘坚等合著1992,蒋绍愚1994,李讷、石毓智 1997等)。1 32 与完成体标记/了0不同的是,表动作、状态完成或实现的/来0的后面基本上不能带受事宾 语,这说明/来0没有彻底完成语法化的全部过程,所以我们权且把它称为动相补语。 这个论断的另一证据是,我们发现有些/ V来0的后面还可再带/了0,尽管这种例子文献中很少见: ( 26) a.等得潜龙觉来,两手度与。(5刘知远诸宫调6) ( 26) b.嫂嫂,俺哥哥觉来了也。(5杀狗劝夫# 第二折6(正末云) ) ( 27)天色又晚来了,逢着个独木桥,偌深的一个阔涧,怎生过得去? (关汉卿5邯郸道省悟黄梁梦6 第四折)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来0已纯粹表示某种状态的实现,为何在/来0后又出现一个/了0? 可见/来0与/了0 的语法功能仍有差别(位于句末的/了(也)0一般认为是表肯定、确认新情况出现的句末助词)。 现在我们对/来0的/动态助词说0、/完成态助词说0发表不同的看法, 不仅仅是为了争论一个名称, 因 为给/来0取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毕竟是次要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的 /来0与典型的完成体标记/了0在语义和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 2. 3 动相补语/来0的形成过程 上文所述江蓝生、曹广顺、蒋冀骋等的研究,已经对动相补语/来0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有所涉及,那么, 动相补语/来0主要是从趋向补语/来0进一步虚化而来的呢? 还是从它的引申义(/以来0、/以后0的意思) 进一步虚化而来的呢? 如果认为动相补语/来0主要是从趋向补语进一步虚化而来的,那么在文献中应该 能够找到一些可以双重的用例,但实际上很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由于无法建立/来0由趋向补语到动相 补语的历史联系,那么动相补语/来0主要是从趋向补语进一步虚化而来的这一看法就难以令人信服。我 们认为动相补语/来0的产生与它的引申义/以来0、/以后0密切相关。 我们对唐宋时期口语文献里的/ V来0考察以后,发现有两组现象值得注意。第一组,大多数/ V 来0不 能独立成句,需要再加一个分句才能打住。例如: ( 28)吟罢回头索杯酒,醉来屈指数亲知。(白居易5对镜吟6, 5全唐诗64979页) ( 29)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曹邺5田家效陶6,同上6880页) ( 30)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李咸用5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6,同上 7415页) ( 31)恰似炉中餬饼,吃来满口馨香。还同坐上真经,闻了心中灭罪。(5敦煌变文# 妙法莲华经讲 经文(四)6) 孤立地看,上述例句中的/来0与/罢、却、了、得0等相对,好像/来0已是表完成的体标记,但/ V 来0在语义上 都不是自足的,如果单说,好像话还没有说完,需要再说点什么才行。 第二组,一部分/ V来0可以独自成句,单独说可以打住。例如: 30 语言科学 2005 年 11 月 1 3 2 当然, 最初/动+ 了+ 宾0格式里的有些/了0还可看作补语,后来/了0继续虚化,才变成体标记, 对此本文不拟作 深入讨论。 ( 32)今日方知身死来,双双傍树长悲泣。(5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6) ( 33)皇情未晓志公说,大士金刚已讲来。(5祖堂集6卷 13,福先招庆和尚) 这些/ V来0都是自由的,后面不需要再有后续分句承接。/ # 0表示后面可以就此打住。例( 32)/ V 来0之 后虽有后续分句,但如果去掉这个分句,前面的分句也是自足的,仍然与 A组不同。 下面分析两组的区别。 先说第一组。现代汉语里, /以来0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说话时(或特指的某一时间)为止的一段时间, 可以看作表时间的方位词(吕叔湘 1980: 542)。汉魏六朝时期, /以来0前面用以标明时间参照点的词语可 以是谓词性词语,且常与/自0、/从0等介词配合使用,可表示为/自/从+ VP+ 以来0, 其含义是某个事件产 生以后持续到说话时所经历的时间,这种格式不能独立成句,后面通常带有一个表达时段概念的数量词、 数量短语或句子。汉代以后,前面也可以不用/自0、/从0等介词,于是这种格式就变为/ VP 以来0。例如: ( 34) a.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5史记#太史公自序6) ( 34) b.获麟以来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5三国志 #魏书#文帝纪6裴松之注) ( 35) a.从天地开辟以来,未尝有天书神文,使真人传之为真道记也。(5太平经6卷 96) ( 35) b.天地开辟以来,更相承负,其后者尤剧,积众多相聚为大害。(5太平经6卷 67) ( 36)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5汉书#师丹传6卒,通/猝0) 例( 34)、(35)中 a、b两句尤为明显,可见/ VP以来0就是/自/从 VP 以来0省略/自/从0形成的。 东汉以后, /以来0还可进一步省用为/来0,即/ VP 以来0变为/ VP来0。试比较以下两例: ( 37)惟天地开辟以来积久,邪气大众多,更相承负。(5太平经6卷72) ( 38)王复自念: /此人在此学来积久。0(5出曜经6, 5大正藏64/ 731b) 很明显,例( 38)/学来积久0是/学以来积久0省略/以0形成的。这类例句在汉魏六朝时期极普遍,又如: ( 39)空中白言: /彼二人者,亡来七日。0(5中本起经6, 5大正藏64/ 147c) (40) 诸道士,一名为阿蘭,二名为迦蘭, 学来积年, 四禅具足,获致五通。(5修行本起经6, 5大正 藏63/ 469b) ( 41)遂行推问,乃于数里外得其家,云: /失来十余年。0(5搜神记6卷 14) 隋唐以后,这种格式仍很常见: ( 42)青提夫人亡来已经三载。(5敦煌变文#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6) ( 43)某曰: /白起死来已千余载,那得复新遇害。0(戴孚5河南府史6) 以上的/ V来0中的/来0是以现在(即说话时间)为终点,以/ V0发生时所在的时间位置为参照点, /来0是/以 来0的意思,显然还有一定的实义。所以我们认为,蒋冀骋、吴福祥所举的例( 10) /读来一百遍0中的/来0严 格来讲还不是纯粹地表示完成或实现。 曹广顺( 1995: 106)说过, /来0字也可以不以现在为终点,而以动作事件的完成为终点, 这时其词义就 变成了/以后0的意思,两种词义的区别是由于参照点不同造成的。我们对5全唐诗6进行了考察,发现具有 /以后0意义的/来0使用极为普遍,如在下面的例句中, /来0均与/后0相对,其后均无时量成分: ( 44)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白居易5晚起6, 5全唐诗65032页) ( 45)今冬腊后无残日,故国烧来有几家。(司空图5南至四首6其一,同上 7267页) ( 46)家山梦后帆千尺,尘土搔来发一簪。(罗隐5秋夜寄进士顾荣6,同上 7552页) ( 47)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徐铉5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6,同上 8593页) 这些/ V来0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仍然不能独立成句,后面需要再接一个分句才行,这正是上文第一组(V 31 梁银峰 汉语动相补语/ 来0、/去0的形成过程 来VP2 )所具有的特征。这一特征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上不难得到解释:从时间结构上看, / V来0 的主要作用在于点明后面的谓词短语(VP2 )所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或者说, / V来0所表示的动作 或状态完成或实现以后,才发生另一事件(VP2 )。/ V 来 VP20虽然是一个单句形式, 但包含了两个谓词短 语结构,是一个紧缩型的复合句。从信息表达的角度分析, / VP20是主句, / V来0是从句。 我们认为,在/ V 来 VP20格式中,由于/ V来0后仍有后续分句/ VP20,这使/来0的虚化受到一定的句法 限制,还保留了一些实义。蒋绍愚( 1994: 213)、江蓝生( 2002)注¹ 都曾举刘禹锡诗中的一个例子: ( 48)菱花照后容虽改,蓍草占来命已通。(刘禹锡诗) 蒋绍愚认为/后0是作为假设助词使用的,它是后世语气词/啊0的来源;江蓝生认为/后0与/来0对举, 表示两个动作的完成,类似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不过她又指出, /菱花照后0以实义理解为照镜子之 后也通。可见,江蓝生也看出了此类格式中/来0的两解性。 江蓝生( 2002)在谈到/后(後)0的语法化时说过,由于/ VP 后0表示自事情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因此 与/ VP时0有相通之处,下面的/ V来0都可理解为/ V 时0,而不适合看作动相补语,更别说是完成体标记 了: ( 49)闲来每共论古今,闷即堂前话典坟。(5敦煌变文#捉季布传文6) ( 50)必若老来何处避,顾恋荣华也是痴。(同上,5八相变(一)6) 例( 49)/闲来每共论古今0一句, 据黄征、张涌泉校注,丁、庚两卷正作/闲时每唤论稽古0,可证/闲来0确与 /闲时0义近。1 42 从语法化方向来说, /来0虚化为动相补语是在/以来0、/以后0这一词义的环境中发生的。/来0引申为 /以来0、/以后0之后,由于/ V来0在语义上仍是不自足的,后面需接另一分句后意思才完整。 再看第二组。从渊源关系看,显然是从第一组句式发展而来的。在第二组的例子中, / V 来0所表述的 事件具有很强的终结性和语义自足性,没有出现后续分句,这时/ V0成为句子的主要谓词,它失去了作为时 间参照点的功能, /来0独居于句末,具有很强的结句功能,只表示某事件是已经发生或实现的,可以认为它 发展为动相补语了。/来0由表时间的方位词演变为动相补语,是在特殊的语用环境下形成的,这一演变过 程说明,在/来0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位置的改变有时会导致句子内部结构关系的变化,促使/来0由实词 向功能词转变。第二组的/ V来0有两种功能: 1)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或完成; 2)由于/来0位于句末,又可 表示肯定某种新情况的出现。这很类似于位于句末的/了0,既是/了10,又是/了20。 V可以是及物的,又可是不及物的。当 V是及物动词而带受事时,有两种格式: 1)受事位于/ V 来0之 前,形成/ OV来0式; 2)位于/ V0与/来0之间,形成/ VO来0式,如下例: ( 51)富贵须知宿种来,如今必定难回拗。(5敦煌变文#解座文汇抄6) ( 52)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尚颜5除夜6, 5全唐诗69602页) 在/ VO来0式中,由于/ V0与/来0被受事成分隔开,而不是紧附于/ V0之后,按照曹广顺( 1995: 84)的意 见,这种/来0可以看作事态助词,在功能上是确认、肯定新情况的出现,约相当于/了20,同时也可以表示动 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 3 动相补语/去0的形成过程 3. 1 V 去(趋向动词) 32 语言科学 2005 年 11 月 1 4 2 5敦煌变文校注# 捉季布传文6注[二五六] ,第 117页, 中华书局, 1997年。 动相补语/去0的产生经过了与/来0相似的语法化过程。/去0的本义是/离开、离去0,最初, 它位于另 一动作动词之后,指从此地到彼地所发生的位移运动,意义很具体实在。如: ( 53)荆轲嘿而逃去。(5史记# 刺客列传6) 此例中的/去0跟在不及物动词/逃0之后, 动作性很强,两个动词都是对主语的陈述, /去0和前面的动词还 是等立性连用, /逃去0指/逃而去0,可看成连动结构。这种结构在5史记6中还有很多,如/驰去、亡去、遁 去、起去0等。由于/去0尚未虚化, / Vi+ 去0之间常见插入其他成分,如/俱罢而去0(5史记#郑世家6) , /遂 辞而去0(曹丕5列异传#鲍宣6)、/右军便起欲去0(5世说新语#轻诋6)等等。 当前面的动词不是具体的运动动词时, /去0有些虚化的趋势。如: ( 54)即得,发乡我身长大, 首足收入皆上偶。不得,发乡我身挫折,中外不相应,首足灭去。(5史 记#龟策列传6) ( 55)久之,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5汉书#郊祀志6) ( 56)见亲死去,乃无复还期,其心不能须臾忘。(5太平经6卷 36) 太田辰夫( 1987: 209)认为,这些/去0已是后助动词,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后助动词没有什么不同0, 我 们觉得这些/去0的虚化程度还很有限,因为这种意义的/去0经常可以单独使用, 如: /死者尽也,精神去矣。 , , 魂灵去矣,身体挺直。0(5修行本起经63/ 467a)/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0(陶潜5杂诗6之三)。因而这 些/去0还不能看作动相补语。 3. 2 V 去(方位词)VP21 52 大约从南北朝起, /去0引申出/后、以后0的意思。例如: ( 57)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5三国志 #吴志#吕岱传6) ( 58)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陶潜5游斜川6诗) 介词短语中的/去0限定一个时点,表示自此时点之后发生另一件事。 在唐代,这种意义的/去0经常跟在某些状态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表示某种状态发生之后,接着 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 V去 VP20。也就是说, / V去0必须接有一个后续分句,这样语义才显得完整。 这种语义关系与处于介词短语中的/去0的情形实质上是一样的。例如: ( 59)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李白5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6其一, 5全唐诗6237页) ( 60)交道贱来见,世情贫去知。(孟郊5病起言怀6,同上 4202页) ( 61)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李商隐5题僧壁6,同上6145页) ( 62)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吴融5秋事6,同上 7851页) ( 63)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李中5春云6,同上 8547页) 在上述例子中,很多/ V去0和/ V来0相对, 如例( 60) /贫去0与/贱来0,例( 61) /大去0和/小来0, , , 等等。 我们知道, /去0和/来0本是一对反义词,但就其引申义(/后、以后0)来说,它们可以算是同义词。 3. 3 V 去(动相补语) # 尽管很多/ V 去0都位于两句诗的头一句,但它们所在的句子在语义上是自足的,不需要后一句也能打 住,可以表示为/ V去# 0。从时间结构上看, / V去0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点明后面的谓词短语(VP2)所表达 33 梁银峰 汉语动相补语/ 来0、/去0的形成过程 1 5 2 / V 去0中的/ V0既指不及物动词也指某些状态形容词。 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因此, /去0不再是/后,以后0的意思了,应该看作动相补语。例如: ( 64)应是一声肠断去,不容啼到第三声。(元稹5哭女樊6, 5全唐诗64513页) ( 65)师云: /我不辞向汝道,恐汝会去。0(5祖堂集6卷 11,保福和尚) ( 66)若便悟去,亦不分外;若便不悟去,亦不分外。(同上卷 11,保福和尚) ( 67)未逾七十秋,冰消瓦解去。(5拾得诗6第 51首) ( 68)噫,佛法已后澹薄去也! (5祖堂集6卷 7,岩头和尚) ( 69)今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5朱子语类6卷 10) 上例中的/去0都表示某种情状的出现(并持续下去)。太田辰夫( 1987: 210)认为例( 67) ) ( 69)中的 /去0跟在/ V0(个别是/ VP0)后,帮助表示随着时间的持续某种情状逐渐加深,其实这种语义是由句中的其 它词语带来的,如例( 69)中/ V去0的前面有情状副词/渐渐0,例(67) ( 68)虽然没有出现这类词语,但/ V 去0 (或/ VP去0)的语义是指向所述名词性成分的全体成员(即/冰消瓦解0中的/冰0、/瓦0和/佛法0) ,而不是 指向某一个体,即包含着量的观念,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单独的/ V 去0的/去0只能表示情状的出现。所以 如果概括某个语法成分的功能,最好排除句子中其他成分的干扰。 由于动相补语/去0同时位于句末,有确认、肯定某种事态出现的语气功能, 因而也可同时看作事态助 词。可以将动相补语/去0的产生过程简单图示如下: V去(离开、离去,趋向动词) y V去 VP2(以来、以后,方位词) y V去# (表情状的出现,动相补语) 4 结语 动相补语/来0、/去0都可位于动词后,表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其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 1)/来0和 /去0引申出/以来、以后0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0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 表示某种情状 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 V来/去 VP20; 2)在/ V 来/去 VP20的基础上,有些/ V来/去0不 需要后一分句也能打住, 可表示为/ V 来/去# 0, 这时/ V 来/去0的主要作用不是指明后面的谓词短语 (VP2 )所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而是表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从而发展为动相补语。 汉语史上,动相补语/却0、/得0、/著0、/将0、/取0等也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但与/来0、/去0的虚化过程 不同。/却0、/得0、/著0、/将0、/取0等最初都是及物动词,它们与前面的另一动词连用共有一个宾语(即所 谓/连动共宾式0) ,后来该动词的语义限制消失了,各种动词都开始与它们结合,它们的语义由指向宾语变 为指向动词本身,从而最终虚化为动相补语。也就是说,在/却0、/得0、/著0、/将0、/取0等由核心动词向动 相补语的虚化过程中,它们始终处在另一动词和宾语之间,句法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前面动词的语义范 围的扩大促使了它们功能的转变;而/来0、/去0自始至终是不及物动词,它们和另一动词连用构成连动式 时最初不能带宾语, 1 62 /来0、/去0由实词变为动相补语不是由于前面动词语义类型的扩大, 而是由于自 身句法位置的改变,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作为动相补语的/来0、/去0一般构成/ V 来/去0式,而很少有/ V 来/去 O0式。 参考文献 曹广顺 1995 5近代汉语助词6, 北京:语文出版社。 34 语言科学 2005 年 11 月 1 6 2 我们曾对六朝时期的大量文献进行过调查,发现该时期带宾语的/ V来/去 O0式极为罕见(/ 来0、/去0用作使动 用法或及物动词的情况除外,即/ 使 , , 来0、/去除0等意义)。 陈泽平 1992 试论完成貌助词/去0, 5中国语文6第 2 期, 143 ) 146 页。 江蓝生 1995 吴语助词/来0/得来0溯源, 5中国语言学报6第 5 期, 12 ) 27页。 江蓝生 2002 时间词/时0与/後0的语法化, 5中国语文6第 4 期, 291 ) 301 页。 江蓝生 曹广顺 1997 5唐五代语言词典6,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蒋冀骋 吴福祥 1997 5近代汉语纲要6,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蒋绍愚 1994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 讷 石毓智 1997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 5中国语文6第 2 期, 82 ) 96页。 刘 坚等 1992 5近代汉语虚词研究6,北京:语文出版社。 吕叔湘 1980 5现代汉语八百词6,北京:商务印书馆。 太田辰夫 1987 5中国语历史文法6(蒋绍愚、徐昌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俞光中 植田均 1999 5近代汉语语法研究6, 上海:学林出版社。 张小艳 2000 杨万里诗助词/来0的用法研究, 5湖州师范学院学报6第 1期, 20 ) 25 页。 赵元任 1968 AGrammer of Spoken Chinese. 5汉语口语语法6(吕叔湘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5中国话的文法6(丁 邦新译)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0。 Miriam Butt and Biljana Scott 2002 Chinese Directionals. Talk given as part of the Workshop:Complex P redicates, Par ticles and Subevents, Konstanz, September. http: / / ling. uni- konstanz. de/ pages/ home/ butt 作者简介 梁银峰,男, 1972 年 8月生,河南濮阳人。2001年 6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 院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2003年 6 月出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已在5中国语文6、5语言研 究6、5古汉语研究6、5古文字研究6等刊物上发表学术多篇。 The Evolution of Phase Complement / Lai0 and / Qu0 in Chinese Liang Yinfeng Chinese depar tment , Fudan Univer sity ,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e phase complement lai and qu behind the main verb express that acts or stat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T here are likelihoods during their evolution: ( i) The verb lai and qu have the extended mean2 ings yilai and yihou( later) can follow another main verb or stative adjective, indicating that an act or state will happen after the other happen immediately( i. e. , the pattern/ V来/去VP20) ; ( ii) In some context , it is not necessary that the pat tern / V来/去0 will be followed by another clause( i. e. , the pattern/ V来/去# 0) in these context. lai or qu do not expres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ime with respect to the verbal phase(VP2 ) , but express that acts or stat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and then the phase complement lai and qu came into be2 ing. Keywords phase complement lai qu 35 梁银峰 汉语动相补语/ 来0、/去0的形成过程
/
本文档为【汉语动相补语_来_去_的形成过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