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

2020-05-18 4页 doc 492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精品资料网(http://www.cnshu.cn)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GJB773A-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Generalspecificationoffluoropolymerinsulatedwiresandcablesforaerospacecraft1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以下简称电线电缆)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产品研制、生产、订货和验收。含氟聚...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
精品资料网(http://www.cnshu.cn)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GJB773A-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Generalspecificationoffluoropolymerinsulatedwiresandcablesforaerospacecraft1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以下简称电线电缆)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产品研制、生产、订货和验收。含氟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或其他含氟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材料组合使用。1.3分类1.3.1产品代号1.3.1.1系列代号F1.3.1.2绝缘代号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绝缘F4加有耐磨填料的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绝缘F41聚全氟乙丙烯(FEP)挤制绝缘F46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制绝缘F40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挤制绝缘F40J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挤制绝缘F30聚四氟乙烯薄膜(车削薄膜)绕包绝缘F42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绕包绝缘F43聚四氟乙烯带/玻璃丝涂聚四氟乙烯乳液/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F44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组合绝缘F45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PTFE/PI/PTFE)复合带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F471.3.1.3缆芯类型代号绞型(包括双绞)省略平行B1.3.1.4屏蔽代号镀锡铜线屏蔽镀锡圆铜线编织屏蔽P11镀锡扁铜线编织屏蔽P12镀锡圆铜线绕包屏蔽P13镀锡扁铜线绕包屏蔽P14镀银铜线屏蔽镀银圆铜线编织屏蔽P21镀银扁铜线编织屏蔽P22镀银圆铜线绕包屏蔽P23镀银扁铜线绕包屏蔽P24镀镍铜线屏蔽镀镍圆铜线编织屏蔽P31镀镍扁铜线编织屏蔽P32镀镍圆铜线绕包屏蔽P33镀镍扁铜线绕包屏蔽P34镀银铜合金线屏蔽镀银圆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41镀银扁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42镀银圆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43镀银扁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44镀镍铜合金线屏蔽镀镍圆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61镀镍扁铜合金线编织屏蔽P62镀镍圆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63镀镍扁铜合金线绕包屏蔽P641.3.1.5护层代号聚全氟乙丙烯(FEP)挤制护套H3聚四氟乙烯(PTFE)挤制护套H4聚四氟乙烯(PTFE)生料带绕包护层H5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PI/FEP)复合带绕包护层H6玻璃丝编织涂覆聚四氟乙烯乳液护层H7聚偏氟乙烯(PVDF)挤制护套H8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挤制护套H9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制护套H10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挤制护套H11聚全氟乙丙烯/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FEP/PI/FEP)复合带和H12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绕包护层交联聚偏氟乙烯(XPVDF)挤制护套H131.3.1.6导体代号镀锡铜导体(JX型)-1镀银铜导体(JY型)-2镀镍铜导体(JN型)-3镀锡铜合金导体(JHX型)-6镀银铜合金导体(JHY型)-7镀镍铜合金导体(JHN型)-8铝导休(JL型)-111.3.1.7重量类型代号轻型Q普通型省略重型Z1.3.2产品表示方法1.3.2.1产品用型号、规格及详细规范编号表示。1.3.2.2电线绝缘的颜色,若需要时,应在规格后注明;未注明者一律为本色。1.3.2.3举例a.镀镍铜芯耐磨PTFE绝缘电线,单芯,1.5mm2,灰色,表示为:FF41-31×1.5灰GJB773A/14A–2000b.镀锡铜芯FEP绝缘镀锡圆铜线纺织屏蔽电缆,3芯,0.3mm2,本色,表示为:FF46P11-13×0.3GJB773A/A10–2000c.铝芯PTFE/玻璃丝组合绝缘电线,单芯,70mm2,本色,表示为:FF44-111×70GJB773A/18A–20002引用文件GB484–1993车用汽油GB1788–19792号喷气燃料GB2900.10–1984电工名词术语电线电缆GB/T295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3048–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4074.15–1983漆包线试验方法往复刮漆试验GB4909–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GB6537–19943号喷气燃料GB6995–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11019–1989镀镍圆铜线GB17–84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GJB135–864109号合成航空润滑油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GJB179A–96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JB1640–93航空航天用电线电缆导体品种及截面系列HG3-1167–1978异丙醇JB/T8135.2–1997绕组线包装圆柱形交货线盘基本尺寸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SHO358–9510号航空液压油HB6386–90飞机电路功能代号与电线颜色JC/T169–94无碱玻璃纤维纱MIL-H–5606石油基航空液压油MIL-P–7254推进剂硝酸MIL-L–23699合成航空润滑油MIL-P–26536推进剂肼MIL-P–27402推进剂50%肼+50%偏二甲基肼MIL-A–83306磷酸酯基耐火航空液压油3要求3.1详细规范电线电缆产品的个性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要求。若本规范的要求与详细规范的要求相抵触时,应以详细规范为准。3.2合格鉴定按本规范提交的电线电缆应是经鉴定合格的产品。3.3材料3.3.1导体和屏蔽材料构成导体和屏蔽的各种单线应符合GJB1640第4.3条的规定。3.3.2绝缘和护套材料a.聚四氟乙烯树脂应符合表1的规定;b.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应符合表2的规定;c.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应符合表3的规定;d.PVDF、ETFE和PFA树脂应符合表4的规定;e.聚四氟乙烯薄膜应符合表5的规定;f.聚四氟乙烯乳液应符合表6的规定;g.无碱玻璃纤维纱应符合JC/T169的规定;h.XETFE和XPVDF交联材料应符合表7的规定;i.PI/FEP和PTFE/PI/PTFE复合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1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PTFE树脂技术要求 1 抗张强底(23℃) Mpa ≥24 2 断裂伸长率 % ≥2001) 3 熔点(DSC法) ℃ 320~335 4 介电常数(1MHz) 1.8~2.2 5 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 ≤2.5×10-4 6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7 7 热老化(313±3℃,120h)k1 ≥0.5 8 压缩比 ≥500注:1)无机填料增强的耐磨PTFE最小平均伸长率不小于100%.表2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PTFE生料带技术要求 1 厚度公差 % ≤±10% 2 抗张强度 Mpa 纵向 ≥10 横向 ≥1 3 断裂伸长率 % 纵向 ≥80 横向 ≥350 4 介电强度 kV/mm ≥30 5 比挥发度 % ≤0.5表3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FEP树脂技术要求 FEP460 FEP461 1 熔体流动速率 g/min 0.41~1.0 0.21~0.40 2 抗张强度(23℃) Mpa ≥21 ≥25 3 断裂伸长率 % ≥300 ≥300 4 熔点(DSC法) ℃ 255~266 255~266 5 介电常数(1MHz) 2.0~2.2 2.0~2.2 6 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 ≤7×10-4 ≤7×10-4 7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6 ≥1×1016 8 比挥发度 % ≤0.1 ≤0.1 9 耐应力开裂(弯条法) -– 10根试样全不开裂表4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PVDF树脂 ETFE树脂 PFA树脂 1 熔体流动速率 g/min – 0.2~1.0 0.2~1.3 2 抗张强度(23℃) Mpa ≥35 ≥35 ≥25 3 断裂伸长率 % ≥250 ≥300 ≥300 4 熔点(DSC法) ℃ 160~190 245~275 302~310 5 介电常数(1MHz) ≤7 2.3~2.7 2.0~2.2 6 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 ≤0.17 ≤7×10-4 ≤5×10-4 7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6 ≥1×1016 ≥1×1016表5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PTFE薄膜技术要求 1 厚度公差 % ≤±100.2~1.00.2~1.3 2 抗张强度(23℃) Mpa ≥28≥35≥25 3 断裂伸长率 % ≥200≥300≥300 4 介电常数(1MHz) ℃ 1.8~2.2245~275302~310 5 介质损耗角正切(1MHz) ≤2.5×10-42.3~2.72.0~2.2 6 介电强度 kV/mm ≥60≤7×10-4≤5×10-4 7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6≥1×1016≥1×1016表6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PTFE乳液技术要求 Ⅰ型 Ⅱ型 1 外观与机械杂质 颜色为乳白色,乳 颜色为乳白色,乳 液中应无机械杂质 液中应无机械杂质 2 粘度(23℃) mPa·s 7~15 5~10 3 固体含量 % ≥60 ≥25 4 分散剂含量 % ≤3 0 5 比重(23℃) 1.51~1.53 6 PH值 9~10 3~6 7 抗张强度 MPa ≥25.5 ≥25.5 8 伸长率 % ≥300- ≥300 9 初级粒子平均粒径 μm ≤0.2 ≤0.2 10 体积电阻率先(23℃) Ω·cm ≥1×1017 ≥1×1017 11 介电强度 kV/mm ≥80 ≥80表7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交联材料技术指标 XETFE XPVDF 1 抗张强底(23℃) Mpa ≥35 ≥28 2 断裂伸长率 % ≥50 ≥200 3 介电常数(1kHz) 2.5~2.7 ≤7 4 介质损耗角正切(1kHz) ≤1×10-3 ≤3×10-1 5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5 ≥1×1013表8 序号 性能项目 单位 PTFE薄膜技术要求 PI/FEP PTFE/PI/PTFE 1 厚度公差 % ≤±100.2~1.0 ≤±10 2 抗张强度(23℃) Mpa ≥90≥35 ≥80 3 断裂伸长率 % ≥40≥300 ≥40 4 介电常数(1kHz) 2~3245~275 2~3 5 介质损耗角正切(1kHz) ≤1×10-32.3~2.7 ≤1×10-3 6 介电强度 kV/mm ≥120≤7×10-4 ≥120 7 体积电阻率(23℃) Ω·cm ≥1×1015≥1×1016 ≥1×10153.4导体3.4.1概要除另有规定,导体的结构和要求应符合GJB1640的规定。3.4.2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和拉断力应符合GJB1640第4.8.1条的规定。3.4.3可焊性镀锡和镀银铜导体应具有可焊性。3.4.4连续性导体应具有连续性。3.5绝缘3.5.1结构绝缘的类型和组合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5.1.1厚度绝缘厚度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5.1.2同心度挤制绝缘的同心度应不小于70%。3.5.1.3薄膜绕包绝缘a.绕包搭盖率:PTFE车削薄膜应不小于30%,不大于50%;PTFE生料带应不小于60%。相邻层绕包方向应相反;b.薄膜带允许接续,接续处的长度应不超过26mm。绝缘线芯上两接续处的距离应不小于35m。接续处外径超出最大外径的值应不大于薄膜标称厚度的5倍;相邻层间的接续处应不重叠;c.绕包绝缘应经高温熔封。3.5.1.4PTFE/玻璃丝组合绝缘a.PTFE可采用挤包或绕包结构。若采用绕包结构,外层薄膜必须用PTFE生料带。绕包工艺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3.5.1.3条规定;b.编织玻璃丝工艺控制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8%;c.浸涂PTFE乳液,并整体烧结熔封,玻璃丝编织层PTFE含量应不小于15%;d.标称截面8mm2以上的电线,在PTFE乳液涂覆的编织层外再绕包一层PTFE生料带,搭盖率应不小于60%;e.聚四氟乙烯/玻璃丝涂聚四氟乙烯乳液/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组合绝缘中的PTFE含量应不小于50%。3.5.2绝缘线芯识别标志3.5.2.1绝缘线芯的识别标志应符合GB6995规定。3.5.2.2绝缘线芯应采用着色绝缘分色,根据协议也可以采用其他易于辨别的方法识别。3.5.2.3电线的基本颜色为:白(或本色)、蓝、橙、绿、红、黑、黄、紫、灰、棕。3.5.2.4电缆绝缘线芯色序推荐采用表9的规定。表9 电缆绝缘线芯数目 电缆绝缘线芯色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本色 (或白色) 2 白1) 蓝 3 白1) 蓝 橙 4 白1) 蓝 橙 绿 5 白1) 蓝 橙 绿 红 6 白1) 蓝 橙 绿 红 黑 7 白1) 蓝 橙 绿 红 黑 黄 8 白1) 蓝 橙 绿 红 黑 黄 紫 9 白1) 蓝 橙 绿 红 黑 黄 紫 灰 10 白1) 蓝 橙 绿 红 黑 黄 紫 灰 棕注:1)除电线绝缘颜色的优先色不是白色外。3.5.2.5按电线规格着色的绝缘颜色和中性线芯颜色应符合HB6386规定,需要绝缘线芯按规格着色或需要中性线芯的电线电缆应在订货时说明。3.5.3绝缘表面质量挤包绝缘的绝缘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耐磨PTFE绝缘电线表面不应有填料露出。3.5.4绝缘可剥性剥除绝缘时,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导体。3.6缆芯3.6.1缆芯组成多芯电缆的缆芯应采用结构尺寸和性能要求符合详细规范规定的绝缘线芯(即相应型号的单芯绝缘电线)组成。3.6.2成缆3.6.2.1两芯以上的圆形电缆,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绞向为右向,成缆节距不小于6倍,不大于16倍缆芯计算外径。3.6.2.2除详细规范另有规定,成缆时应不使用填充。根据工艺需要,允许绕包一层PTFE带。3.6.2.3成缆时如果使用填充,则填充物应不粘附绝缘线芯和易于剥离,耐霉菌性应符合GJB150.10的要求,耐温等级应与电缆耐温等级相当。3.7屏蔽3.7.1结构3.7.1.1屏蔽用单线类型屏蔽用单线包括镀锡、镀银或镀镍圆铜线及镀锡、镀银或镀镍扁铜线。3.7.1.2屏蔽结构方式屏蔽结构采用编织或绕包的方式。3.7.1.3屏蔽用单线的尺寸3.7.1.3.1编织屏蔽用圆铜线直径应按表10的规定选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绝缘电缆缆芯、辐照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绝缘电缆缆芯、额定电压600V的聚四氟乙烯(F4)挤制绝缘电缆缆芯和额定电压600V的聚四氟乙烯(F4)挤制绝缘外涂覆聚酰亚胺(PI)绝缘电缆缆芯的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直径应按表10中B组规定。除另有规定,其它绝缘电缆缆芯的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直径应按表10中的A组规定。表10mm 编织屏蔽前的缆芯计算外径1) 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或圆铜合金单线标称直径 A组 B组 ≤1.52 ≤6.40 0.10 1.53~7.89 6.41~10.1 0.12续表10mm 编织屏蔽前的缆芯计算外径1) 编织屏蔽用圆铜单线或圆铜合金单线标称直径 A组 B组 7.90~19.0 10.2~25.3 0.16 ≥19.1 ≥25.4注:1)缆芯计算外径=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几何系数G(见表A1);使用填充的缆芯计算外径=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几何系数A(见表A1)。3.7.1.3.2屏蔽用扁铜线的厚度为0.040mm±0.010mm,宽度应按详细规范的规定选用。3.7.1.4屏蔽编织密度和编织角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或者不小于90%。除缆芯外径大于7.9mm,编织角应不小于50°,不大于72°。3.7.2表观编织铜线接头处应修剪整齐。3.7.3连续性屏蔽层应具有连续性。3.8护层3.8.1结构缆芯护层和屏蔽护层根据产品要求可在下列规定的结构中选用,但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8.1.1挤制FEP护套或PVDF护套或ETFE护套(H3或H8或H10)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1.2PTFE生料带绕包护层(H5)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25%,包覆后经高温烧结。3.8.1.3挤制PTFE护套(H4)或PFA护套(H9)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1.4玻璃丝编织浸涂PTFE乳液的组合护层(H7)。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8%。缆芯外径6mm以下的浸涂PTFE乳液,6mm及以上绕包1~2层PTFE生料带或挤包PFA。浸涂PTFE乳液或绕包PTFE生料带后应经高温烧结。玻璃丝编织层中PTFE含量应不小于15%。3.8.1.5PI/FEP复合带绕包护层(H6)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30%,包覆后外涂FEP乳液或PI清漆并经高温熔封。3.8.2厚度3.8.2.1护套厚度应按表11的要求,并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8.2.1.1玻璃丝编织涂覆聚四氟乙烯乳液护层(H7)厚度应不小于0.25mm。3.8.2.1.2结构为“屏蔽+护套+屏蔽+护套”的双层屏蔽和双层护套电缆的内护套厚度应是表11中最小厚度值的1.5倍,外护套厚度应是表11中最小厚度值的2倍。3.8.2.2护套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的下限值。3.8.3同心度挤制护套的同心度应不小于70%。3.8.4表面质量护套应连续、表面平整、无裂缝或其它缺陷。3.8.5护套可剥性剥除护套时,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缆芯绝缘或屏蔽层。表11mm 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 护套厚度范围 PTFE(H4) PFA(H9) FEP(H3) XETFE(H11) PTFE带(H5) ETFE(H10)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3.80 0.38 0.25 0.38 0.18 0.25 0.13 3.81~5.05 0.38 0.25 0.51 0.25 0.28 0.15 5.06~6.35 0.38 0.25 0.51 0.25 0.30 0.18 6.36~7.60 0.38 0.25 0.51 0.25 0.33 0.18 7.61~10.15 0.64 0.38 0.51 0.33 0.36 0.20 10.16~12.70 0.64 0.38 0.51 0.33 0.43 0.23 12.71~15.20 0.76 0.51 0.76 0.51 0.46 0.25 15.21~17.75 0.76 0.51 0.76 0.51 0.55 0.30 17.76~19.05 0.76 0.51 0.76 0.51 0.61 0.36 19.06~20.30 0.76 0.51 0.89 0.51 0.61 0.36 20.31~25.40 0.76 0.51 0.89 0.51 0.76 0.41 ≥25.41 0.76 0.51 0.89 0.51 1.02 0.51注:1)缆芯最大外径按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式扣除护套厚度使外径增加项求得。续表11mm 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 护套厚度范围 PVDF(H8) PI/FEP复合带(H6) PI/FEP复合带(H6) XPVDF(H12) 外涂PI 外涂FEP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3.80 0.25 0.13 0.14 0.08 0.14 0.09 3.81~5.05 0.30 0.15 0.14 0.08 0.14 0.09 5.06~6.35 0.36 0.18 0.14 0.08 0.14 0.09 6.36~7.60 0.36 0.18 0.14 0.08 0.14 0.09续表11mm 挤制护套前的缆芯最大外径1) 护套厚度范围 PVDF(H8) PI/FEP复合带(H6) PI/FEP复合带(H6)外涂FEP XPVDF(H12) 外涂PI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7.61~10.15 0.36 0.18 0.19 0.12 0.23 0.15 10.16~12.70 - - 0.19 0.12 0.23 0.15 12.71~15.20 - - 0.28 0.18 0.34 0.24 15.21~17.75 - - 0.28 0.18 0.34 0.24 17.76~19.05 - - 0.28 0.18 0.36 0.24 19.06~20.30 - - 0.28 0.18 0.36 0.24 20.31~25.40 - - 0.28 0.18 0.36 0.24 ≥25.41 - - - - - -注:1)缆芯最大外径按本规范附录A规定的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式扣除护套厚度使外径增加项求得。3.9识别标志3.9.1导体标称截面0.4/0.3mm2及以上的电线电缆表面应印有承制方名称(或代号)和型号的识别标志。3.9.2电缆也可采用放置于电缆中的耐温等级与电缆额定温度相当且无静电吸附性、宽度不小于1.6mm的白色薄膜标志带(聚酰亚胺标志带为本色)作为识别标志。标志带上应印有承制方名称(或代号)和型号;两个完整标志间的距离应不大于76mm。3.9.3标称外径1.3mm及以下者,标志字符的垂直轴线顺电线电缆长度方向排列;标称外径大于1.3mm者,印刷字符的垂直轴线可以与电线电缆轴线交叉,也可以顺电线电缆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完整标志间的距离为150~1500mm。3.9.4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辩认;标志牢度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9.5除或订单另有规定,电缆护套的颜色应是白色或本色。3.9.6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印刷字符的颜色:a.电线和绝缘线芯表面的字符应是绿色或白色;b.电缆护套表面的字符应是黑色或白色。3.10成品电线电缆的电性能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电性能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11成品电线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成品电线电缆的所有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12产品交货长度3.12.1同一交货批的产品交货长度要求和数量符合A类(表12)或B类(表13)规定,应由详细规范规定。表12 标称截面mm2 成品电线交货长度A类 成品电缆交货长度A类 90m及以上 30m及以上 15m及以上 8m及以上 50m及以上 25m及以上 15m及以上 8m及以上 0.06~0.6 ≥50% ≥80% 100% - ≥50% - ≥80% 100% 0.75~2 ≥30% ≥80% 100% - ≥30% ≥50% ≥80% 100% 2.5~6 - ≥50% ≥80% 100% - ≥50% ≥80% 100% 8~20 - ≥20% ≥50% 100% - - - - 25~40 - - ≥50% 100% - - - - 50~95 - - ≥30% 100% - - - -表13 标称截面mm2 成品电线交货长度B类 成品电缆交货长度B类 150m及以上 75m及以上 30m及以上 15m及以上 8m及以上 100m及以上 50m及以上 15m及以上 8m及以上 0.06~0.6 ≥85% - 100% - - ≥50% - ≥80% 100% 0.75~1.5 ≥85% - 100% - - - ≥80% ≥80% 100% 2~6 ≥85%- - 100% - - - ≥50% ≥80% 100% 8~13 ≥85% - 100% - - - - - - 16~35 - ≥85% - 100% - - - - - 40~95 - - ≥85% - 100% - - - -3.12.2根据订购方与承制方的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度的电线电缆交货。3.12.3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1%。4质量保证规定4.1检验责任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承制方应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规范所述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合格责任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本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受有缺陷的产品。4.2检验分类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a.鉴定检验;b.质量一致性检验。4.3环境条件除详细规范另有规定,所有检验应在相应检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4.4鉴定检验本规范规定的鉴定检验由表14、表15和表18中有关检查和试验组成,具体的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相应详细规范的规定。表14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镀银导体可焊性 3.4.3 4.6.5 镀镍导体镍层附着性 3.11 4.6.6 表面电阻 3.10 4.6.10 浸液 3.11 4.6.14 粘连 3.11 4.6.16 潮湿 3.11 4.6.19 电线燃烧 3.11 4.6.22 冒烟 3.11 4.6.24 玻璃丝编织层中PTFE含量 3.11 4.6.27 耐推进剂1) 3.11 4.6.15 耐酸 3.11 4.6.26 电线老化 3.11 4.6.12注:1)仅在使用推进剂的条件下考核。表15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A组 脉冲电压 3.10 4.6.11.2 浸水电压 3.10 4.6.11.1 工频电压 3.10 4.6.11.3 电线绝缘工频火花电压 3.10 4.6.11.4 电缆护套工频火花电压 3.10 4.6.11.4 绝缘线芯颜色识别标志 3.5.2 4.6.3.1 成品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3.9 4.6.3.2 交货长度 3.12 4.6.29 B1组 导体结构 3.4.1 4.6.2.1 导体外径 3.4.1 4.6.2.1 绝缘结构 3.5.1 4.6.2.2续表15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屏蔽结构 3.7.1 4.6.2.6 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 3.7.1.4 4.6.2.6 编织屏蔽层的编织角度 3.7.1.4 4.6.2.6 护套结构 3.8.1 4.6.2.7 护套最薄处厚度 3.8.2 4.6.2.3 成品电线电缆外径 3.11 4.6.2.5 导体电阻 3.10 4.6.8 绝缘电阻 3.10 4.6.9 导体机械性能 3.4.2 4.6.4 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11 4.6.7 绝缘可剥性 3.5.4 4.6.28 护套可剥性 3.8.5 4.6.28 标志牢度 3.11 4.6.3.3 电线电缆外观 3.8.4 4.6.1 成品电线电缆重量 3.11 4.6.32 B2组 镀锡导体可悍性 3.4.3 4.6.5 绝缘同心度 3.5.1.2 4.6.2.4 绝缘最薄处厚度 3.5.1 4.6.2.2 护套同心度 3.8.3 4.6.2.4 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11 4.6.7 绝缘收缩 3.11 4.6.17.1 绝缘应力开裂 3.11 4.6.23 耐热冲击 3.11 4.6.18 高温卷绕 3.11 4.6.20 浸吸性 3.11 4.6.25 低温卷绕 3.11 4.6.21 交联程度验证 3.11 4.6.13 电缆粘连 3.11 4.6.16 电缆燃烧 3.11 4.6.22 电缆老化 3.11 4.6.124.4.1鉴定检验用样品鉴定检验用样品长度按表16规定;样品规格可以是表列相应规格范围中的任何一种。并同时提供制造该检验样品的有镀层铜(或铜合金)单线5m和各种绝缘带15m。表16 标称截面mm2 样品长度 m 电线 电缆 0.014 ~0.08 60 8 0.14~0.6/0.5 60 8 0.75~2 60 8 2.5~6 30 8 8~20 30 - 25~95 30 -4.4.2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为了保持鉴定合格的资格,承制方应在取得合格资格后每隔24个月向合格鉴定单位提交检验资料。在每24个月周期结束后的30天内未提交报告者,可能会导致失去鉴定合格资格。除按周期提交检验数据外,在24个月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里,当检验数据表明已鉴定合格的产品不能满足本规范的要求时,承制方应立即通知鉴定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即使在报告周期内未生产,也应提交一份报告,以证明承制方仍然具有生产这种产品所必需的能力和设施。如果在三个相继的报告周期内没有生产,则可以根据鉴定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裁决,要求承制方提供每种型号有代表性的电线电缆,按规定检验要求进行检验。4.5质量一致性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成品检验及工艺过程控制检验。4.5.1成品检验4.5.1.1检验项目及分组成品检验由A组、B1组及B2组检验组成,各组检验项目按表15组成,具体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详细规范规定。4.5.1.2A组检验A组检验应逐件检验,单件判别。4.5.1.3B1及B2组检验B1及B2组检验为抽样检验,提供抽样检验的批应由经A组检验合格的单位产品组成。4.5.1.4抽样a.采用GJB179A规定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抽样方案如表17规定。b.样本单位应从提供检查的同一标准中的多种型号单位产品(圈或盘)中抽取。c.除绝缘电阻应按本规范第4.5.1.4条d.规定取样,其它检验的试样均应从样本单位任意截取,长度应满足规定试验和检查需要;除另有规定,B1组试样长度为6m,B2组试样长度为7.5m;每组试验的试样为一个,从一个样本单位上截取。表17 成品 组别 检查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 电线(绝缘线芯) B1组B2组 S-2S-3 6.51.5 电缆 B1组B2组 S-4S-4 6.50d.B1组绝缘电阻试验用试样长度不小于8m,若能确定电线的长度,试验可用成圈或成盘样本单位进行。4.5.1.5不合格如果样品未通过B1组或B2组检验,则应停止产品的验收和交付。承制方应将不合格情况通知合格鉴定机构。在采取纠正措施后,应根据合格鉴定机构的意见,重新进行全部检验,或只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若检验仍不合格,则应将不合格的情况通知合格鉴定机构。4.5.2工艺过程控制检验4.5.2.1检验项目工艺过程控制检验由表18中有关检查和试验组成,具体检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相应详细规范的规定。4.5.2.2不合格如果样品未通过表19规定的工艺过程控制检验,在故障范围及产生原因确定前,应对现有的和以后生产的产品予以拒收。经调查后,承制方应将纠正措施通知合格鉴定机构;在采取纠正措施后,应重新进行全部的工艺过程控制检验。若在纠正后仍被拒收,承制方则应将重新检验情况和拒收原因详细地通知合格鉴定机构。表18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方法的章条号 导体材料绝缘材料屏蔽材料护套材料导体接头导体连续性绝缘接头内层绝缘工频火花电压1)屏蔽连续性电缆用绝缘线芯 3.3.13.3.23.3.13.3.23.4.13.4.43.5.1.3b3.103.7.33.6.1 4.6.304.6.304.6.304.6.304.6.2.84.6.314.6.2.84.6.11.44.6.31本规范电线电缆适用的全部检验方法注:1)采用双层同时挤出工艺或多层同时绕包工艺时不作考核。4.6试验方法4.6.1外观检查方法用目力检查绝缘、屏蔽及护套的外观或表面质量。4.6.2结构尺寸检查方法4.6.2.1导体结构尺寸按GB4909.2规定检查。4.6.2.2绝缘厚度按GB/T2951.1规定检查。4.6.2.3护套厚度按GB/T2951.1规定检查。4.6.2.4绝缘和护套同心度测量方法根据本规范第4.6.2.2和4.6.2.3条的测量结果,按式(1)计算同心度。C=×100%……………………………………(1)式中:C——同心度,%;δmin——绝缘最小厚度,mm;δmax——绝缘最大最度,mm。4.6.2.5成品电线电缆外形尺寸按GB/T2951.1规定检查。使用千分尺等量具测量无屏蔽无护套的3芯电缆外径时,电缆最大外径值为测量值与系数1.077的乘积;使用千分尺等量具测量其它类型3芯电缆外径时,电缆最大外径值为测量值与其中一根绝缘线芯标称外径值0.15倍的和。4.6.2.6屏蔽结构检查a.屏蔽用单线尺寸按GB4909.2规定检查;b.编织屏蔽层的编织角用角度量具检查;编织屏蔽层的编织密度P根据检查测得的屏蔽用单线尺寸、单线根数、编织节距和编织角度等按式(2)计算。P=(2P1-P1)×100%(2)P1=1-1-……………………………………(3)P1=………………………………………(4)圆形缆芯:α=tg-1………………………………………(5)2芯平行缆芯:α=tg–1……………………………………(6)式中:P——计算编织密度,%;P1——单线单向覆盖率(0~1);H——编织节距,mm;α——编织角度(°);D——编织前缆芯外径,mm;d——编织圆线直径或扁线厚度,mm;n——每绽中铜线根数;a——编织锭数的一半。4.6.2.7绝缘和护套结构检查用目力检查绝缘和护套结构。4.6.2.8导体及绝缘接头检查用目力及有关量具检查导体及绝缘的接头。4.6.3识别标志检查方法4.6.3.1绝缘线芯颜色识别标志用目力检查。4.6.3.2成品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用目力和直尺检查。4.6.3.3标志牢度试验方法a.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4074.15中的刮漆试验仪要求。往复行程10~12mm;往复频率;60±2次/min;钢针直径0.6±0.05mm。b.试样准备取长约200m印有标志的试样各3根。c.试验步骤将试样固定在刮漆试验仪夹具上,使标志向上与钢针接触,按规定加上负荷,计数器置于零位,开动试验机,经过标准中规定的往复刮磨数次后,取下试样用目力检查。d.试验结果任何一根试样的标志表面被钢针磨出一条实线时,则认为不合格。4.6.4导体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导体机械性能试验采用GB4909.4规定的方法。4.6.5导体可焊性试验方法4.6.5.1试验装置a.焊料浴焊料浴容量应足够大,以保证插入试样时,焊料温度均匀,焊料温度保持在270±10℃,焊料浴上面应盖有石棉板之类的覆盖物以尽量减少焊料的暴露面积。b.夹具试样夹具应能夹持多种规格试样,夹具上下移动的线速度约25mm/s,试样浸入焊料的时间应可调。c.松香焊条直径为1.6mm,长约12mm,成分为60/40锡铅合金,焊料芯为松木树脂。4.6.5.2试样准备取适当长度试样一根,一端剥除绝缘25mm以上,用酒精擦净。4.6.5.3加热焊料浴,控制焊料温度为270±10℃,焊料浴表面应保持清洁光亮。夹好试样,松香焊条应投入焊料浴中试样将浸入的部位。焊条熔化后立即浸入试样,浸焊时间为2±0.5s。4.6.5.4试验结果目力观察试样导体表面,应挂上新锡。4.6.6镀镍层的附着性试验方法4.6.6.1试验设备300℃烘箱一台。4.6.6.2试样准备从镀镍单线样品上截取长约150mm的试样两根,一根在其自身外径上紧密地卷绕8圈,第二根试样保持平直状。4.6.6.3试验步骤烘箱预热到250±3℃,准备好的两根试样放入烘箱中4h,以后取出试样并放置在室温中4h,然后再放入烘箱中4h,再取出试样并放置室温4h,如此共进行10次交变循环,当循环结束后,即将平直试样以与第一根试样相同的方式在其自身外径上紧密地绕8圈。然后两根试样再按GB11019规定进行镀层连续性试验。4.6.6.4试验结果经镀层连续性试验后,目力观察试样表面无黑纹或黑斑。4.6.7绝缘和护套机械性能试验方法绝缘和护套机械性能试验采用GB/T2951.1规定的方法。除另有规定,测量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时的拉伸速率为50±5mm/min。4.6.8导体电阻试验方法导体电阻试验采用GB/T3048.4规定的方法。4.6.9绝缘电阻试验方法绝缘电阻试验采用GB/T3048.5或GB/T3048.6规定的方法。4.6.10表面电阻试验方法表面电阻试验采用GJB17.5规定的方法。4.6.11电压试验及工频火花电压试验方法4.6.11.1浸水电压试验采用GJB17.2规定的方法。4.6.11.2脉冲电压试验采用GJB17.4规定的方法。4.6.11.3导体与屏蔽之间或导体之间的电压试验采用GB/T3048.8规定的方法。4.6.11.4绝缘线芯及屏蔽护套工频火花电压试验采用GB/T3048.9规定的方法。4.6.12老化试验方法老化试验采用GJB17.6规定的方法。4.6.13交联程度验证试验方法交联程度验证试验采用GJB17.6规定的方法。4.6.13.1叠层熔封试验方法PI/FEP带护层叠层熔封试验采用GJB17.12规定的方法。4.6.14浸液试验方法除下列规定,其它应按GJB17.8的规定进行。a.试样在浸液中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试样外径的14倍,并不大于试样外径的35倍;b.试验用试剂应符合表19规定。表19 序号 试剂名称 技术指标 123456789 2号喷气燃油3号喷气燃油4106号合成航空润滑油4109号合成航空润滑油10号航空液压油12号航空液压油磷酸酯基耐火航空液压油异丙醇200号车用汽油 符合GB1788符合GB6537相当于MIL-L-23699符合GJB135符合SHO358相当于MIL-H-5606相当于MIL-A-83306符合HG3-1167符合GB4844.6.15耐推进剂试验方法除下列规定,其它应按GJB17.8的规定进行。a.试样在试剂中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试样外径的14倍,不大于试样外径的35倍;b.试样两端露出试剂液面的长度应不超过35mm;c.试样取出后,应进行浸水电压试验,电压试验前试样在室温空气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应不超过48h;d.试验用试剂应符合表20规定。表20 序号 试剂名称 技术指标 1234 推进剂肼推进剂四氧化二氮推进剂50%肼+50%偏二甲基肼推进剂硝酸 相当于MIL-P-26536相当于MIL-P-26539相当于MIL-P-27402相当于MIL-P-72544.6.16粘连试验方法粘连试验采用GJB17.10规定的方法。4.6.17收缩试验方法4.6.17.1方法A(烘箱法)方法A采用GJB17.13规定的方法。4.6.17.2方法B(熔融焊料法)a.试验器具焊料缸内含锡合金(60锡/40铅);加热炉和控温装置控温装置应使锡的温度控制在320±10℃。b.试样准备一个检查批中取一个试样,取约150mm长试样,一端去除约12mm绝缘,另一端距端头12mm处弯曲90°。用以弯曲的圆棒直径等于被试电线直径。c.试验步骤加热焊为缸,控制焊料温度为320±10℃;试样弯曲端浸入锡缸约3mm,浸入时间为5s;取出试样,观察试样弯曲部位,测量绝缘收缩长度。d.试验结果应无绝缘偏离导体和弯曲部位绝缘开裂,绝缘收缩长度应不大于详细规范规定。4.6.18耐热冲击试验方法耐热冲击试验采用GJB17.14规定的方法。4.6.19潮湿试验方法潮湿试验方法采用GJB17.15规定的方法。4.6.20高温卷绕试验方法高温卷绕试验采用GJB17.16规定的方法。4.6.21低温卷绕试验方法低温卷绕试验采用GJB17.21规定的方法。4.6.22燃烧试验方法4.6.22.1方法A除下列规定,其它应按GJB17.18进行:a.试样与水平面呈60°角夹持,其下端200mm处应有标记,火焰的最热部分应垂直作用于试样标记处的下侧;b.标称截面0.2mm2及以下的试样,当被烧断时,应按规定时间继续试验。试完将试样放平,断开处互相接触,测量烧焦长度。也可以另取较大规格试样重新试验。4.6.22.2方法B除下列规定,其他应按GJB17.18规定进行:a.若用热电偶高温计测量火焰温度,火焰最热部位的温度应为1010±56℃;b.试样长度约为460mm,试样垂直夹持在燃烧室内,在距下端约100mm处做上标记,火焰与试样呈70°角作用于试样标记处的下侧;c.标称截面0.2mm2及以下的试样,当被烧断时,应按规定时间继续试验。试完将试样放平,断开处互相接触,测量烧坏长度。也可以另取更大规格试样重新试验。4.6.22.3当详细规范中要求进行燃烧后的电压试验时,应将经过燃烧试验的试样夹在两块金属板之间,金属夹板及其支架如图1所示。面向火焰一面的绝缘朝向下金属板,上金属板压在被烧区域的中间部位,并在上金属板上压一个重120g的法码,然后在试样导体和金属板之间施加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试验电压,升压速度按GJB17.2规定,加压时间为1min,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应不出现电压击穿现象。图1燃烧后的电压试验接触夹板4.6.23绝缘应力开裂试验方法4.6.23.1试验设备a.300℃老化烘箱在250℃时,试样所在空间范围内的温度分布偏差为±2℃;b.带有爪形夹具的绕线机。4.6.23.2试样准备取长约600mm试样5根,试样两端剥除绝缘约25mm,浸入室温水中施加2kV工频电压进行耐压检查,通不过检查的试样应补取。4.6.23.3试验步骤a.试样取自由状态放入250±2℃烘箱中处理24h,取出冷却至室温;b.试样一端按表21规定挂重,另一端固定在金属试棒上,转动试棒使整根试样全部绕在金属棒上,匝间接触。然后两端导体相互扭绞固定,抽去试棒。试棒直径为被试电线试样外径;表21 标称截面mm2 挂锤重量kg 0.014~0.20.4/0.3~1.21.5~34~8 0.100.230.451.00c.按本规范第4.6.23.2条b.项绕成的弹簧状试样再挂入250±2℃烘箱中处理24h,取出冷至室温,目力观察有无开裂;d.将目力检查无开裂的试样按GJB17.2规定进行电压试验,试验电压为2000V。4.6.23.4试验结果5根试样应全部通过电压试验。4.6.24冒烟试验方法冒烟试验采用GJB17.17规定的方法。4.6.25浸吸性试验方法浸吸性试验采用GJB17.19规定的方法。4.6.26耐酸试验方法耐酸试验采用GJB17.7规定的方法。4.6.27玻璃丝编织层中PTFE含量规定4.6.27.1设备、器具a.马封炉能加温到700℃以上,并具有可靠的温度控制;b.通风柜;c.蒸发皿;d.分析天平。4.6.27.2试验步骤a.取大小适当的编织护层放入干净的蒸发皿中一起称量,精确至0.1g;b.蒸发皿连同样品放入温度为650~700℃的马封炉中焙烧4h;c.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精确至0.1g。4.6.27.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按(7)式计算     S=   ×100%………………………(7)       式中:S——玻璃丝编织护层中PTFE含量,%;g1——蒸发皿恒重后的重量,g;g2——蒸发皿连同灼烧前编织护层试样的重量,g;g3——蒸发皿连同灼烧后编织护层试样的重量,g。4.6.28绝缘和护套可剥性试验方法绝缘和护套可剥性试验采用常用剥线工具试验。4.6.29交货长度检查方法交货长度用计米器检查。4.6.30材料检查方法应检查导体、绝缘、屏蔽及护套材料有否证据(如质量合格证或者质量保证书),证明其符合相应的标准或规范。4.6.31导体及屏蔽连续性试验方法在电线电缆每一导体和屏蔽的两端施加不大于36V的直流电压,试验电路中应包括合适的指示灯或蜂鸣器,导体及屏蔽可以分别单独试验,也可以串联起来试验。试验电路接通后,指示灯或蜂鸣器应作出指示。4.6.32成品电线电缆重量检查方法成品电线电缆应采用经计量合格的衡器和长度计米器检查。a.用以称量重量的电线电缆试样长度应不小于30m;b.当能确定电线电缆长度和空盘重量时,可采用成盘或成圈的电线电缆样本单位检查重量。5交货准备5.1包装5.1.1产品应成盘或成圈包装。交货盘应符合JB/T8137或JB/T8135.2规定,每盘应妥善包装。简体直径(d2)应符合表22规定。5.1.2每圈产品应至少捆扎两处,用塑料袋封装;成圈内径(d2)应符合表22规定。5.1.3出口产品包装应按有关规定执行。5.2装箱长途运输时,成圈件或包装盘侧板直径(d1)小于315mm的成盘件应集装在结实的木箱、纸箱或集装箱中。表22 标称截面mm2 简体直径或成圈内径d2mm 0.014~22.5~68~4050~95 ≥50D1)≥40D≥30D≥20D注:1)D—电线电缆的标称外径。5.3贮存应贮存在清洁、干燥、无阳光直接照射和通风良好的库房内。5.4标志5.4.1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明下列内容的标签:a.承制方名称;b.型号及规格,mm2;c.额定电压,V;d.总长度和每根长度,m;e.制造日期:年月;f.标准编号。5.4.2装箱时,箱体外壳上应标明:a.承制方名称;b.产品型号规格;c.箱体外形尺寸及毛重(kg);d.防潮防扔标志。6说明事项6.1预定用途本规范所包括的电线电缆预定用于其特性能够满足要求的任何场所。电线在其有关特性的极限内适于安装在航空航天电气系统中,电缆因其具有多适用性和保护功能,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地面系统。6.2订货文件内容合同或订单中应载明下列内容:a.本规范的名称和编号;b.有关详细规范的名称和编号;c.型号和规格(见有关详细规范第1.3.1条和第3.2条);d.颜色(见本规范第3.5.2条和第3.9.5条);e.屏蔽编织密度(见本规范第3.7.1.4条);f.数量;g.包装和装箱级别(见本规范第5.1条和第5.2条)。6.3定义6.3.1本规范的名词术语采用GB2900.10的解释。6.3.2电线电缆额定温度电线电缆额定温度是指导体的最高允许连续工作温度。最高环境温度应是导体最高额定温度减去电线或绝缘线芯的工作温升。附录A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补充件)A1无屏蔽、无护套;无屏蔽、有护套;有屏蔽、无护套和有屏蔽、有护套的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公式:Dmax=ADW+4.45d+4t……………………………(A1)A2具有双层屏蔽和单层护套的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公式:Dmax=ADW+9.90d+4t……………………………(A2)A3具有双层屏蔽和双层护套的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公式:Dmax=ADW+9.90d+7t……………………………(A3)上述诸公式中:Dmax——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mm;DW——绝缘线芯(成品电线)外径最大值,mm;d——编织屏蔽用圆线标称直径或标称扁线标称厚度,mm(见本规范第3.7.1.3条表11或第3.7.1.3.2条);t——护套厚度最小值,mm(见本规范第3.8条表12);A——缆芯结构(绝缘线芯排列方式)的几何系数(见本规范表A1)。表A1 绝缘线芯排列图号 用于计算电缆外径的几何系数A 用于计算电缆重量的几何系数B 用于计算缆芯等值外径的几何系数G 12345678910 1.002.002.162.733.003.003.003.724.054.08 1.01.82.12.42.73.03.03.43.63.8 1.001.641.962.272.592.872.913.383.563.69注:1)系数A是指绝缘线芯外径为1个单位长度时的缆芯恰好穿过最小圆孔孔径,用于电缆最大外径计算。2)系数B是介于系数A与系数G之间的平均值或估算值,用于电缆最大重量计算。3)系数G是指绝缘线芯外径为1个单位长度时的缆芯恰好被包扎住的最小周长所对应的等值圆直径,用于确定不使用用填充时编织密度的缆芯外径计算。附录B成品电缆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补充件)B1无屏蔽、无护套;无屏蔽、有护套;有屏蔽、无护套和有屏蔽、有护套的电缆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不适用于结构为“护套+屏蔽”的电缆):Wmax=ZλWW+2.23πS1P2d×(2.23d+BDW)+2πS2t×(4.45d+2t+BDW)………………………………………………….(B1)B2具有双层屏蔽和单层护套的电缆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适用于结构为“屏蔽+屏蔽+护套”的电缆):Wmax=ZλWW+2.23πS1P2d×(2.23d+BDW)+2.23πS1P2d×(6.68d+BDW)+2πS2t×(8.90d+2t+BDw)………(B2)B3具有双层屏蔽和双层护套的电缆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适用于结构为“屏蔽+护套+屏蔽+护套”的电缆):WW=ZλWW+2.23πS1P2d×(8.90d+BDW)+3.5πS2t×(7d+3.5t+BDW)…………………………(B3)上述诸公式中:Wmax——成品电缆重量最大值,kg/km;WW——绝缘线芯(成品电线)重量最大值,kg/km;Z——绝缘线芯根数,1~10;λ——绝缘线芯成缆的绞入系数,Z=1时,λ=1;Z=2~10时,λ=1.02;DW——绝缘线芯(成品电线)外径最大值,mm;d——编织圆线标称直径或扁线标称厚度,mm;无屏蔽层时为0(见本规范第3.7.1.3条表11或第3.7.1.3.2条);S1——编织用铜线密度,8.90g/cm3;B——缆芯结构(绝缘线芯排列方式)的几何系数(见本规范表A1和图A1);P2——编织屏蔽系数,当最低编织密度为85%时,P2=0.472;当最低编织密度为90%时,P2=0.539;t——护套厚度最小值,mm(见本规范第3.8条表12);无护套层时,t=0;S2——护套材料密度,g/cm3,(见本规范表B1)。表B1 护套材料 密度g/cm3 PTFE(H4),PTFE带(H5)玻璃丝编织涂覆PTFE(H7)PFA(H9),FEP(H3)PVDF(H8),XPVDF(H13)ETFE(H10),XETFE(H11)PI/FEP复合带(H6)外涂FEPPI/FEP复合带(H6)外涂PI 2.22.22.21.81.71.61.4B4具有填充的成品电缆的重量最大值为按式B1或式B2或式B3得出的计算结果与系数1.07的乘积。附录C成品绕包屏蔽含氟聚合物护套电缆外径和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参考件)C1绕包屏蔽含氟聚合物护套电缆外径最大值计算公式:Dmax=ADW+2.23d+4t……………………………(C1)C2绕包屏蔽含氟聚合物护套电缆重量最大值计算公式:Wmax=ZλWW+0.25π2S1d×(1.11d+BDW)+2πS2t×(2.23d+2t+BDW)………………………………………(C2)上述诸公式中:Dmax——成品电缆外径最大值,mm;Dw——绝缘线芯(成品电线)外径最大值,mm;A——缆芯结构(绝缘线芯排列方式)的几何系数(见本规范表A1);d——绕包屏蔽用圆线标称直径,mm;t——护套厚度最小值,mm;Wmax——成品电缆重量最大值,kg/km;WW——绝缘线芯(成品电线)重量最大值,kg/km;Z——绝缘线芯根数,1~4;λ——绝缘线芯成缆的绞入系数,Z=1时,λ=1;Z=2~4时,λ=1.02;B——缆芯结构(绝缘线芯排列方式)的几何系数(见本规范表A1和图A1);S1——绕包用铜线密度,8.90g/cm3;S2——护套材料密度,g/cm3,(见本规范表B1)。附加说明: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提出。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礼德、高嘉林。项目代号:7JJ06。GJB773A-2000代替GJB773.1-89δminδmax2P100%g2–g3g2–g1α·n·dhcosαhπ(D+2d)h2D+π(D+2d)h精品资料网(http://www.cnshu.cn)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PAGE1
/
本文档为【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