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铜元的清洁与保养

铜元的清洁与保养

2019-08-30 21页 doc 11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菠菜哥

暂无简介

举报
铜元的清洁与保养铜元的清洁与保养收藏是一种喜悦,但是不能把铜元买回来就算了。给予适当的清洁与保养,珍爱您的收藏品是必须的。铜元与银币的品相,由于材质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一样,银币是以『闪度』为品相的评定标准之一,铜元则以『润泽』为上。因此银币与铜币的清洗方法,有相当大的不同,笔者以多年的经验,提出铜币的清洗心得,与网友共享,希望使您的收藏,不只提升了品相,而且维护良好,傲视同侪。工具:(缺一不可,否则会造成终身遗憾。)1.--软毛儿童牙刷2.家庭用洗碗精3.洗面皂或婴儿润肤乳皂4.软木垫片或鼠标垫5.纯猪鬃的鞋刷,鬃长至少二公分以上。绝对不可...
铜元的清洁与保养
铜元的清洁与保养收藏是一种喜悦,但是不能把铜元买回来就算了。给予适当的清洁与保养,珍爱您的收藏品是必须的。铜元与银币的品相,由于材质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一样,银币是以『闪度』为品相的评定标准之一,铜元则以『润泽』为上。因此银币与铜币的清洗方法,有相当大的不同,笔者以多年的经验,提出铜币的清洗心得,与网友共享,希望使您的收藏,不只提升了品相,而且维护良好,傲视同侪。工具:(缺一不可,否则会造成终身遗憾。)1.--软毛儿童牙刷2.家庭用洗碗精3.洗面皂或婴儿润肤乳皂4.软木垫片或鼠标垫5.纯猪鬃的鞋刷,鬃长至少二公分以上。绝对不可以用尼龙刷代替。程序:1.--先把铜币放入滚烫的开水中,浸泡约十分钟,中间可能要换水一至二次,以保持高温。因为铜币的面,多少都会沾上油脂、手汗或污垢,滚水浸泡是为了软化脂垢。2.--把铜币放在软木垫上,用牙刷沾几滴洗碗精,以绕圈圈的方式,轻轻刷洗铜币,大约一至二分钟即可。(如果已经是XF级以上的品相,这个步骤可以省略。)3.--用水冲掉洗碗精的泡沫,再用牙刷沾上洗面皂,重复刷洗铜币一遍。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主要是去除残留的洗碗精。因为洗碗精毕竟是一种强碱,如果没有再用肥皂清洗这一遍,洗碗精的碱性残余,仍会侵蚀铜币的表面。4.--冲掉泡沫以后,用纸巾擦干或晾干钱币。此时可以用猪鬃刷,给予刷亮,猪鬃具有天然的油脂,而且不伤铜币表面。这时整个铜币,会立刻出现润泽的光芒。(这个过程,不适合银币。)铜币清洗的禁忌:1.--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包括醋酸。2.--XF级以上的铜币,可以不要使用牙刷为工具。只用手指沾点肥皂,像洗手一样,轻轻搓揉即可。3.--这种方法不能去除绿锈或深层的油黑,但是一百年的铜币,沾有些许绿锈与油黑,古意盎然,有何不可?铜币的保养:铜币是最容易保养的文物。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钱币收藏夹是塑料制品,长期下来,仍会有化学变化,甚至与铜币沾粘。因此每隔五年左右,仍要更新收藏夹。对于铜元上很硬的绿锈,一般的手段很难除去,这时可以用小钳子夹住放在小火上烘烤,但要掌握火侯,待铜元上出现绿光时立即提起,略微停顿一下后置于凉水中,待冷却后用铜刷子轻巧一刷,绿锈尽除,铜元红光依旧。数年前有泉友得了一批“鄂”二文,因为不得清洗之法,用硫酸浸泡,致使该批铜元面目全非,想来十分痛惜,故提醒同好避免以上失误,切切。清代机制铜元收藏入门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故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最大乐事,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面对版式各异的近代铜圆,则往往不知该如何着手收藏。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故本文所列铜圆收藏方法,仅就当十铜圆而言。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圆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丑(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现存于世的清代当十铜圆,其币背龙图有多种,形状差别较大,即使是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亦能明显区别。但是,必须注意,以币背龙图不同为区别收藏当十铜圆,应当是在同一铸地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所具有的不同背龙图案,进行收藏。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鄂”铭“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与“湖北大清龙”之分;“湘”铭“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活动,当进入到按背龙图案收藏当十铜圆时,最好手里有一本铜圆类收藏图谱。在对版式繁多的清代当十铜圆,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仍然是必须的。当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已经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类龙型图案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细地区分同一省局铸造,同一类型龙图当十铜圆的较小版式。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以最普通,最常见的版式为基础,通过比较,拣选出与其不同的版式入藏。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进行收藏。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细小版式的拣选收藏,最好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收藏当十铜圆的大小版式,多看多比较是必须的。收藏铜圆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搜寻自己所没有的版式。有兴趣收藏铜圆的初入门的爱好者,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去刻意收集较稀少的错版,合背,合面等等,而是从普通版式开始收藏。这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收藏的角度来看,都是可取的。铜元辨伪浅谈目前市场上铜元伪品不少,从高档铜元到中档铜元甚至一些中低档铜元都有伪品的踪影,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且手段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精,让人防不胜防,稍不留意就会使你上当受骗。吃亏的次数多了,也稍稍悟出了一些铜元辩伪的经验,虽然不一定成熟,还是在此写出,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处。铜元辩伪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它涉及铜元的方方面面。要较好地掌握铜元辩伪,不花时间、下功夫是不行的。首先要熟悉铜元。要熟悉铜元的制造、铜元的包浆、铜元的自然流通痕迹、铜元图案的细微差别等等。这些需要在平时日积月累,深刻领会。简便又可行的方法就是从普通铜元入手,因普通铜元基本没有伪品,通过多接触、多研究普通铜元,可以增加对铜元的感性认识,加深对铜元各方面的理解,对铜元的辩伪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了解铜元造假的常用手段。造假者的常用手段有:翻沙法、机器冲压法、合一为一法、改造法等。翻沙法:多用真铜元为模,用翻沙工艺制造而成。此种方法伪造的铜元在币面上会留有沙眼,就算技术再精,又经打磨抛光,能骗得过肉眼,也难逃高倍放大镜的法眼。机器冲压法:采用电脑扫描方式雕制新模,再经机器冲压而成。此方法比翻沙法更具欺骗性,其鉴别主要是看包浆和币边。它的主要破绽一是包浆难过关,一般都是包浆浅薄,缺少年代感;二是币面无流通的自然磨痕,币边锋利如新,有割手的感觉。目前据说有人利用原来流通过的铜元光坯伪造高档铜元,这种伪品包浆与正常铜元完全相同,极具欺骗性,只是币边经过打磨修复,大家要小心了。合二为一法:将两枚普通铜元磨薄,用胶水粘合,伪造成合面、合背币。侧面有较明显的细缝,或上一层厚锈掩盖;听声音即可辨知,一般声音暗哑、沉闷。此种方法的伪品,只要留心不难识别。改造法:将普通铜元的局部经过修改,伪造成相似的稀少版别。如将普通的湖南光绪背梅花星改制成五角星版、福建官局铜元CASH后面添加ES伪造成英文复数币等等。此类方法改造的铜元在动过手脚之处总会留下痕迹,并且不同版别铜元的图案细微差别是改变不了的。如上面说的湖南五角星版和福建英文复数版与普通版铜元的判别并不只是花星和英文字母的不同,其龙图也有明显的差异。铜元辩伪的主要方法。1、看包浆。铜元的包浆是铜元辩伪的重要一环。铜元经过近百年的时间,表面上形成了一层氧化层,俗称包浆。真品铜元的包浆一般细密均匀、颜色柔和,且大都有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磨痕。伪品铜元的人为包浆则颜色不正、深浅不一,给人一种刺目感,尤其是币边处,因面积少,附着力差,包浆更难伪造,因而大都与币面包浆差别明显。看包浆是铜元辩伪的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好的,平时要多看、多练,逐步提高。2、看制作工艺。铜元属机制币,是雕模后经机器冲压而成。因而图文清晰,线条精细流畅,技术含量较高,较难伪造。一些伪造者条件有限,就采用翻沙法伪造。翻沙法与机制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翻沙工艺会产生细小的沙眼,虽经打磨抛光,但在放大镜下还是会露出马脚。据说有些辩伪高手光听铜元敲击发出的声音就能识别是翻沙还是机制。像我等不具备这种水平的人,还是老老实实随身携带一把好的放大镜吧。3、看铜元是否人为动过手脚。要特别注意一些近似普通版别的稀见铜元,它们与普通铜元只是“一点”之差。这类铜元经常被造假者动手术改造。一般改造过的地方有下列迹象:打磨痕迹、铜质不同、包浆不同、与邻近字高低不同等。只要细心,这类情况不难辩别。其它的方法还有看铜元的形制、大小、轻重、文字、图案、铜质等等。总之,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实用的辩伪方法。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在市场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捡漏心理而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我们很多时候买到伪品并不是缺少辩伪的能力,而是被贪便宜捡漏的心理所蒙蔽,常常未及细看就匆忙成交,过后细细端详时,才发现不对,但已悔之晚矣。许多造假者正是利用我们贪便宜捡漏的心理来达到他售“假”的目的。因此,当我们在市场上遇到远低于正常价格的东西时,或是很“珍贵”的东西在那儿而无人问津时,更要小心谨慎,多长几个心眼,多从几个方面研究鉴别。要记信住检漏的事不会常有,而伪品却是无处不在。铜元辩伪并不神秘,也并不是深不可测无法掌握的学问。事实上,只要方法对路,经过努力,铜元的辩伪是可以学会的,也是我们收藏者必须学会的。在平时我们要坚持多看、多听、多想,在大量接触实物的同时,经常查阅有关着录,认真对照,思考,就一定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鉴定思路和鉴定方法。银锭(银元宝)的鉴别银锭是指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一种块状物,就形制而言,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银饼。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所以习惯上将银铤、银饼和银锭统称为银锭。银锭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它是一种财富。银锭看上去只是用白银铸成的普通块状物,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觉它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透过外形、文字以及具体使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形制变化、职官、历史地理、历史人物,更可知道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藏银锭,实际上也是收藏一种有待发掘的文化。尤其是当人们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到它时收藏,更能增添它的收藏价值。随着银锭收藏的普及,它的收藏价值不断提高,伪(仿)品就出现了,银锭的鉴别就显的十分重要。我们除了要了解各个时期银锭形制特点和铭文特征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银锭的真伪。一、观色银锭的颜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色。古代银锭的成色一般都在95%以上,含银量95%以下的银锭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宋元时期的银锭,铭文上都记载着行人、库子、秤验银库、监铸官之类的职务,这些职务就是为了检验银锭成色而设置的。并且,将工匠等姓名錾刻在银锭铭文之中,就是为了防止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金代的银锭铸造对成色、重量更有复验的程序。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银锭的成色都是符合官方的,成色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由于成色高,当它全新时,具有一种特有的亮丽的光泽,浑身带有“珠光宝气”。相反,伪品的成色往往达不到95%,一般含银量都在90%以下,不可能像真的银锭那样光亮,色泽较暗。有的伪品的光泽甚至出现泛红的现象,这是由于白银中搀入的铜过多而引起的,在我国古代就有在白银中搀铜做假的情况存在。由于古代银锭距今天久远,况且铸造出来的银锭大多是用来流通使用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氧化的作用和人们的触摸,在银锭之外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层反而起到保护作用的外衣,即银锈和包浆,呈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作假的银锭由于时间间隔短,不可能会像古代银锭那样,生成天然的包浆,所以,它的色泽让人看上去就像刚刚出炉,火气很大。二、验重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重的银锭。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样是重五十两的银锭,重量上也有差异,因为唐代的一两合42克,宋代的一两合39克,金代的一两合39.8克,元代的一两合36.6克,明代一两合37克左右。但是,即使这样,如果我们将古代每两重放在合36.6克到42克的区间中,得出的结论就是,古代五十两重约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间。由于白银在化学元素中,比重达10.8克,所以,五十两的银锭放在手心里,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而作假的银锭却不尽然。在过去,为了降低成本,作假者要么在白银中搀杂铜、铁、铅等金属,这样,使银锭成色降低,或者为了蒙骗过关,在铜铁或铅块的外面用白银裹住,并做成银锭形状。这种里面藏铜、铁等金属的伪银锭虽然重量也在1800克以上,但没有真银锭那样的沉重感。里面包藏铅金属的伪银锭,尽管重量达到了真银锭的重量,但由于在化学元素中,铅的比重高达20.7,差不多是银的一倍,当这种假银锭拿在手里时,就比真银锭还要沉重。所以,检验银锭的重量,我们不光要称重,还要看拿在手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把握,需要长年的多接触、细品味和不断地经验。三、看铸造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一样的丝纹,这种丝纹由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丝纹和微凹,是当熔化的银水倾入金属范时,在没有冷凝前用钳子轻敲金属范侧面产生震荡后形成的。其实,更科学地说,银水成色在90%以上的情况下,因氧的作用,一旦由很高的温度急剧冷却,随着氧的释出,就会急剧收缩,冷却总是由外围向中心,这便形成了丝纹和锭面微凹的现象。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是形成不了丝纹的。当然,锭面是否微凹与有没有丝纹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控制的方法是:(1)不使银水在成型时急剧冷却收缩,而使它的冷却收缩速度放慢变缓;(2)吹气或不吹气。对于这种技术的掌握,恐怕是在清代晚期至民国时候了。所以,对明及明以前的银锭,看看锭面是否微凹和有无丝纹,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如何了。除了看有无丝纹和微凹,很重要的就是看银锭底面的气孔,或称蜂窝。由于各种银锭成型时氧的释放,当浇铸银水时,所产生的气体逸出,就在银锭侧面或底部产生了气孔。虽然有气孔,对银锭来说,使得它不太美观,但是,正是这种气孔,成了我们鉴定真伪银锭的重要依据。气孔较深,孔内圆润光亮、有神,说明成色高;反之,则成色较低。铸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气孔,一般都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而伪造的银锭的气孔,口大洞小,深浅均匀,一般较浅。另外,从孔的大小上,也能鉴定出银锭的铸造年代。大体上说,宋元时期的气孔要比明清时期的大。这点也是作伪者常常想不到与忽视的地方。有时在观察银锭侧面时,不仅会看见气孔,还会发现真的银锭有层层叠加的感觉。所以,侧面具有这层次感的银锭,肯定是真的。有的作伪者不会注意到这么细微的程度,将银锭侧面做得相当光滑,反而露出了马脚。四、审造型不同时代的银锭,有着它那个时代的形制特征,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说,同样是五十两的银锭,唐代的船形银锭就要比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的银锭长。宋元时期的银锭两端呈弧形,并且,虽然周边也起棱,但不上翘,锭面微凹,且有由外及里的丝纹,一般锭面要比底面大些,束腰较宽。明代银锭比起宋元时期来,显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当厚。束腰处的弧度缩小,两端双翅上翘,弧线增长。明代的圆形银锭发现很少,形制与清代民国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银锭的形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使如此,大致也可分为元宝形、方形、圆形、腰形、牌坊形等几种。需要搞清楚的是,各地使用哪一种或哪几种,在形制上又有什么变化。比方说,牌坊银锭是云南地区的特产,如果出现标明其它地方铸造的牌坊形银锭,就要考虑它的真伪性了。五、视铭文视铭文,不仅要看铭文的内容,还要看铭文的形成以及采用的方式等其他一些因素。鉴别真伪,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格式特征,包括哪些内容。比如说,唐代的银锭中,没有出现过检验成色的“行人”之类的职位,直到宋金时期的铭文才出现。就是宋金时期,也各有特点,如往往具有“京销铤银”和“出门税”等字样的银锭,肯定是南宋时期的;而出现“盐判”、“店户”、“使司”等字样的银锭,大体上是属于金代的。唐代的银锭铭文与时代的金银器上的文字一样,尽管是錾刻的,但好象是手书上去的。宋代银锭有錾刻和戳记两种。金代则以錾刻为主。元代早期为戳记,排列无规,背面常铸阴文;晚期则以錾刻为主。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杂乱。清代以前的银锭铭文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件上海博物所藏嘉靖三十一年圆锭外,基本上都是阴文。清代及时性国的银锭都是阳文,或许是在银锭成型、还未完全冷凝时砸刻上去的,文字一般没有变化,内容丰富,因地而异。总之,对银锭的真伪辨识,就是要多接触。要仔细观察,认真琢磨,掌握时代特点,善于总结。碰到伪品时,也需要细细品味,找出可疑之处,归纳作假的方式和采用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熟能生巧,辨别清楚,无往不胜。铜元清洗方法介绍我洗铜元,一般是:1,看不清,有可能是“漏”的就洗(嘿嘿,利益驱动机制);看不清,有可能是小小版别的就洗(牛角尖精神)。2,看着不舒服,虽然一目了然这是啥东西,但总觉得脏,而且内心嘀咕:洗了也许更好看!于是洗!(因为不拿到市场出售,所以洗的时候少了一层担心,有没有人要不放在心上,这样就放得开手脚,不过我还是提醒以交易为主的泉友,不要洗!不管多脏,基本看得清就行!要洗也是买家的事。当然,承大家捧场,我洗的钱,有一些也被懒得动手的朋友看中拿去的:)。3,做试验,因为全国各地气候不一样,各种保存环境不一样,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锈,每种我没有洗过的我都要洗一洗(手痒)。可以说,十年来,大家提到过的种种洗钱方法我都尝试过了。最恐怖的是直接用没有稀释过的硫酸浇到币上,看着它冒恶心的气泡!当然,锈是全部掉了!后果是这枚币变成了麻子金属片(早期试验品基本是滇、云十文)。最可惜的是有一次听一个朋友介绍说用火烧,可以烧干净锈!具体怎么烧就没有细问,正好有一枚带薄锈的“川滇”20文上品,绝对上品,我本来不打算洗,可是觉得铜是金属,一般火烧没有问题。于是放到朋友家煮羊肉的钢碳火上,烧到冒烟拿出来用水洗!干净,一点锈没有,可是整体已经变形,50元也没有人要了!!!不久又得到一枚同样带薄锈的,穿一小孔,在昆明150块买的,有前车之鉴,不敢洗,拿到长沙200块卖给华XX了,经过他修补,还不错,就是后来华光谱铜圆目录第二版第二页里边那枚彩图)后来到武汉,逐渐使用过电解法(TW谱第一页出版者介绍的方法),结果有黑包浆无法处理。后来用醋酸泡,用开水烫,用热水煮(据说山东马大哈常用此法),用加醋的水煮、泡,用汽油泡,用食用油泡,用机油泡,等方法。还有未曾使用过的米泔水泡,稀硫酸泡,酸浆草擦等等!我不想再试验了。最近半年来,我一直使用一个综合方法。下边介绍一下(仅供参考,如有模仿不慎造成损失,可不负责啊,因为每个铜圆都是不一样的!!!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时间、手法等的细微不同,这是一件麻烦又细致的活)。第一步:绿锈厚重的,最好先用美工刻刀把明显成块、片、陀的部分刻掉。然后放入一个塑料杯中。杯中装的是普通食用白醋。高度容量刚好泡过币为好。一次一枚以上,20枚以内为好。泡一天以上2天以下,根据锈的多少来掌握。这个过程中,至少要搅拌三次,以便泡匀。第二步:捞出来,把醋倒掉。放币入盆中,用铜丝刷仔细、全面刷洗干净。个别不干净的可以下一次继续泡,也可以放弃。(继续泡就要冒险了)。刷干净后。第三步:刷干净后的币,再放到刚才的塑料杯中。现在杯里边是水,加了几滴(1滴到5滴,根据币的多少)洗洁精(我用雕牌),搅拌之后放着吧。一天左右即可。第四步:不要捞出来,直接连水带币倒在盆里,再加大半盆清水,温热水为好。再用UNC的铜丝刷均匀、柔和、全面地刷洗。既分解酸,也去掉污水。刷好后,放到清水里。第五步:全部刷好了吧?放在强力水龙头下放水猛冲!尽可能彻底去掉和酸、碱有关的物质。(请节约用水!)第六步:用干净毛巾一个一个擦干净。别忘了把手也擦干净。然后坐下来,抽根烟,到天堂来看看新帖子,灌点儿水。第七步:最好准备一只猪蹄膀,放到高压锅里熬着;把煤气或开到一般文火熬汤的程度,而且把锅靠边一点放,留出煤气灶的一个角落。这时候,就要进行一个重要步骤了:我烤!烤!真的,拿钳子夹住币的一点点边,不要太用力,夹稳即可。放到煤气火上直接烤!根据火的大小不同,烤的时间不同,烤到有点冒烟或者感觉整体烤透,看着也有点变色了即可。注意:要两面翻着烤!(以30—40秒为好)烤好的就放在干净纸板上放着。(熬蹄膀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烧开水。我经常是烧一大壶开水,蹄膀嘛,还是不吃为好,省钱买币。)一直放到肉蹄膀熬透、吃完、酒喝足为止!如果还没有醉,那就开始第八步。如果醉了,就第二天再搞,不要紧的了。总之要币完全、充分冷却。第八步:最好戴上塑胶手套(左手;左撇子则戴右手),用依然是UNC的铜丝刷慢慢、均匀地刷,因火烤产生的五彩色,会变成和整体底版接近的一个颜色!坑凹、麻点、对比不均都可以得到平衡与修饰,而且底版好的,会适当显示出铜的色泽,绝对不会有丑陋的刷痕,这点不用担心。(如果有猪鬃刷的,那么在铜刷之后用猪鬃刷再刷一遍,则极佳。)第九步:累了吗?好了,最后一步了:每一个刷好的币,都要用干净棉布慢慢揉擦一遍,去掉铜屑、灰粉之类(虽然肉眼已经看不见了)。或者用牛皮糙的一面揉擦,直到满意为止。这就可以装纸夹、装册子了!EVER、OK、END、结束、完成!以上所写,每一句都是实话,都是我每周(几乎很少漏)都要做的事情之一,当然不会占用多少时间,往往是写稿子累了的时候就去洗钱。每一步我都要做到。除少数特殊品外,一般不会例外。可以看出,这个工作是要有耐心和细心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发上来的好些币,都是洗出来的。比如洗20个,你要准备有2—4枚可能会等于废物;但有8-10枚会因此而变得人见人爱!就说这么多。这个方法只适合洗价值低、不洗就完全看不见的那种。请大家注意慎重对待和使用这个方法(任何方法都有缺陷和不足!)。仅供参考。虽然这个方法是我三年以来至今也一直综合使用的。实践证明,还有不少比这更好更科学、更可靠有效、简易的方法(只是我不知道步骤及配方,所以无法告诉大家)。End补充:说明:铜丝刷就是一般的刷子,就和家里刷鞋子的那种塑料刷长相一样,只是上边的毛是铜质的。一般在小五金店、汽车修理用品或配件店可以买到。原本是用来刷洗汽车汽缸的。恐怕没有别的替代物(毕竟铜对铜才能不伤)。我是用酒精灯烤币,一般烤一分钟左右,看着有兰色火焰就行了(一定要均匀烤);我觉得烤得时间短一点,铜的色泽就多点。简易两步法:先用火烤2分钟,在放入酸中一击,清水冲洗即可。现在这种方法我不用了,太呛!(此法不提倡!)用不着那么麻烦,50元一罐的洗铜水来洗,省事又亮又不伤币。或者用稀盐酸也可以洗(盐酸常温下不与铜反应的但千万不可用硫酸,硫酸常温下会与铜反应);稀盐酸是很好的清冼济,但要小心,弄不好会把包浆洗掉。铜元清洗后,一般几个月下来上面又有氧化层,看上去不漂亮了。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用布条粘些牙膏擦洗就可以。End[转帖]除锈技术在清除古钱的锈蚀前,我们先应认清所除之锈是否对古钱有害。不少朋友在除锈时,喜欢来个“一锅端”,不会青红皂白,有锈便除,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光洁如新,温润如玉,结果把钱币弄得面目全非,生气全无,这是不中取的。一般来说,古钱上的锈色是很应该尽量保存的,适当的铜锈不但能增加古钱的观赏的价值,给人一种“青莹霞翠”的美感,还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家恐怕还不知道在国外拍卖会上在对钱币的定价时,锈色好坏也是一项重要依据。但是对于那些影响钱币本身质地的或观赏性的锈独那是一定要除去的。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方法:(1)醋泡法。将古钱洗净,置于一小碟中,倒入许少食用醋,直至浸没币身。过24小时后取出,用小刷子刷去残锈,至钱纹清晰后,再用清水洗醋液,擦清阴干即可,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对付各式浮锈,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且不少古钱经过醋后表面会出现黄迹,影响美观。(2)开水浸泡法。有时古钱会被一层浮土所覆盖,但总是洗不掉。其实,这种所谓浮土实际上是一种土锈。(土和铜锈的混合物,属碱性的硬质粘浮物)。对于这种锈,我们可以先将古钱放入一碗中,将温度在80-90度的开水倒入碗中,直至币身被浸没。过5分钟后,将钱取出,用小刷子刷清钱纹及币身,阴干即可。遇到土锈严重的古钱,还可将热加温至沸腾使土锈脱落,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清除土锈是很有效的,而且又具有不损坏币包浆这个大优点。沿质古钱如钱纹模糊不清或锈结成块,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分离。(3)干刷法。遇铜锈或铁锈比较浅浮时,应尽量避免用醋泡等化学手段,而可改用干刷的方法来清晰钱纹。具体方法是:选大号油画笔一支,将笔头上的棕毛剪至离根部仅有0。5-0。7CM时,(务必要使其根部整齐划一)即可使用。先将待刷古钱置于玻璃板上,固定住,如不平可在下面垫一些布块,握住油画笔根部均匀地刷,要注意用力,否则效果不佳,等浮锈被刷后,再用清水洗清即可。(4)加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锈蚀较浅的铁钱而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铁(FEO)的分子结构比较疏松,与铁钱体吸附的牢固程度远不能与铜钱因此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即可使部分铁钱的锈蚀脱离。但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需注意加一个承接器皿(如锅杯等金属容器),此外最好加一些清水。二,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旺火加热三四分钟后,取出用冷湿毛巾捂住,锈便会自然脱落。三,选择用加热法除锈对象,应是铁质尚好且锈蚀比较浮浅的铁钱,绝对不能把锈蚀严重且钱体已非常脆弱的铁钱用加热法除锈,否则本已十分脆弱的钱体会耐不住高温而支离破碎,粉身碎骨。(5)刀刮法。有的硬绿锈板结成块状,把整个钱体都覆盖住,这种锈看似竖硬,实际与钱体附结得并不牢固,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采用刀刮的方法。工具十分简易,一把刻章用的刀,对准锈块底部小心挖铲即可。遇大块锈,一时挖不掉的,可以先把钱放在玻璃平板上,如钱体不平则在下端垫一些布块,把刀直放在锈块上,刀尖向下,上面用重物适力敲击数下,板结锈块便会互解。但使用此法要注意轻重适当,如果不慎,轻则会把钱刮得遍体鳞伤,重则整个钱体损坏,因此诸君如无把握或对名贵古钱还是慎用此法为妙。当我们试用以上几种方法均显无效,或遇到特别坚硬的红绿硬锈,而又不得不除时,那只能借助化学手段了。由于通常所见的这类锈的成分主要是碱或碳酸铜,应用酸性较弱的醋酸来进行中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洗清古钱,将古钱置于醋酸溶液中一小时,醋酸溶液浓度在50%左右即可,然后捞起,将已剥离钱体的锈弄散,最后用刷子轻轻刷洗钱体,直至文字图案清晰,洗净阴干。尽管醋酸酸性比较弱,但还是属于中老师酸类,因此除锈时应尽量以避免手与醋酸直接接触,最好用一定的工具或防护用具如橡皮手套。有的粉状锈比较顽固,即使可借用食用醋也难以清除。具体步骤同上。铁钱也可以用醋酸来除锈。使用醋酸浓度也不宜过高,含量在30%以下为佳。银质钱币一般很少有锈,因为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氧化生锈,但也有例外。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将浓度在8-10%之间的稀硫酸滴于锈蚀处,待锈分解后,再用清水洗净,用吸水纸擦干即可,但千万忌用老师酸,虽然它不会伤及银币本身,可含银量不没的银币,使用老师酸会影响光洁度,在其表面出现麻点,影响外观。[转帖]军政府造“四川铜币”(简介)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正面中心饰一芙蓉花。其上下右左分列“四川铜币”四宇,上沿书“军政府造”,下沿书币值“当制钱×文”字样;币背中心为一篆书“汉”字,与“大汉”、“大汉纪元”方孔制钱一脉相承。“汉”字圈内以直线纹为底,外环18个小圆圈(寓意为全国18个行省)。放川中俗称其为“汉字铜元”。此币开铸之初仅发行十文、二十文两种。当十者与原来的龙纹前清铜元重量相等,当二十文者由原重四钱改为三钱。同年5月,又添铸当五十文一种,重五钱。铸币的铜料来源除向民间调换各种铜器外.又收集到废铜炮五十余尊,废铜四万余斤,又将东川、盐源两处铜局改为商办,并在木坪设局采铜,基本上保障了铸币原料的供给。当年计铸十文铜元6055万余枚,二十文铜元1247万余枚,五十文铜元935万余枚。1913年(民国2年),四川成都造币厂除继续铸造十文、二十文、五十文铜元之外,又于同年8月增铸重五钱八分的一百文铜元。1918年(民国7年)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时,曾新铸少量“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其中军政府造五文币面与其他面值四川铜币完全相同,而币背则改为交叉双旗图案。纪年仍镌“民国元年”。四川铜币五文亦有币背为篆书“汉”字加十八圈者存世.数量极少,当为其开铸时之样币,后未批量发行(见图123)。“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于1912年(民国元年)开铸之后,至1925年(民国14年)的十余年间,几乎从未间断其铸造。其币面值计有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种,是当时全国各地铸行铜币中最为完整的系列铜币之一种,具有极典型的特色。“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发行量较大,流通时间较长,现今存世量亦较多。其各种面值中除五文、十文者外,其余三种面额版式繁多。集藏“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其版式的区分,一般从年号、铜质、字体大小、书写笔划及l花星纹饰等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以铸行年号区分各面额版式。尽管“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从1912年至1925年共铸行十余年之久,但从存世实物来看.其年号仅见元年、2年、3年三种纪年。其中五文者仅有元年一种年号;十文者有元年、2年两种年号;二十文者有元年、2年、3年三种年号;五十文者亦有元年、2年、3年三种年号;有图谱刊录有五十文民国7年者,其数量极少(见图163)。民国7年,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时,曾对四川金融紊乱状况进行整治,除兑换收回历年滥发之“军用票券”及“川中券”、“滇中券”、“浚川券”等外,还停铸一百文、二百文大面额铜元,仅铸二十文、五十文面额者,并增铸少量五文面额四川铜币。熊克武主持四川军政时所铸五文、二十文四川铜币,其纪年仍用旧模镌民国元年(其五十文者似不会另镑7年字样。此民国7年五十文四川铜币,今蜀中已不见踪迹,故不敢轻言其真伪.疑其私铸的可能性较大。),一百文者有2年、3年两种年号。(另有民国元年一百文四川铜币,见图164。此币应为民间私铸,当不在此列: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国元年一百文四川铜币为民国7年铸。仿民国7年五文四川铜币例,仍用民国元年年号。民国7年熊克武主政,已完全停铸一百文面额四川铜币。故此说未免牵强。)各种面额四川铜币中,尤以五文背“汉”字者最为罕见。双旗图五文者亦少见。其次为民国3年各面额四川铜币,存世量皆不多。民国3年各面额四川铜币,一百文者数量最少,今已极不易得。其次,以铜质区分其版式。四川铜币除五文仅有红铜质一种外,其余面额皆有红、黄铜质两种。十文者黄铜质多见,红铜质极少,尤其民国2年红铜质十文者更是稀若晨星。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四川铜币红、黄铜皆多见。民国3年纪元者,红铜质较少。第三,以字体大小区分其版式。四川铜币二十文、五十文者,其正面上沿“军政府造”四字,有大、中、小三种字体。中字、小字“军政府造”二十文、五十文四川铜币多见,而大字“军政府造”二十文、五十文四川铜币则稍少。另有一种民国2年大字“军政府造”十文四川铜币面配民国3年五十文四川铜币背,存世极少,极为难得(见图162)。第四,以字体书写笔画差异区分版式。四川铜币的铸造期约在15年左右,铸造量颇大,在铸造期间模具损坏较多,更换较为频繁,故以字体书写笔画区分版式较多。若按细微差异区分,其版式当在百种之上。无论是从铜元研究的角度,还是铜元集藏的角度来看,过于细致地区分版式.实无多大意义。所以一般只注重于较明显的字体书写笔画差异的版式区分。四川铜币正面字体书写差别较明显之处,在“四川铜币”四字中的“四”、“铜”、“币”三字上。其“四”字按上下角是否封口而分为“开口四”与“闭口四”两种大版式。其“币”字则按“巾”字部中竖一笔是否出头而分为“出头巾”与“平头巾”两大版式。其“铜”字则视“金”旁的书写笔画而分版式,“金”旁写为四横笔者,俗称“横笔金”;“金”旁写为三横两点者,俗称“点金”。“点金”版四川铜币十文及一百文者较少.二十文、五十文比较多见。据传点金版为重庆铜元局造。四川铜币背面字体书写差别较明显之处,则在其上沿“中华民国×年”的“民”字及篆书“汉”字上。按“民”字区分,主要是视其是否有点而分为“有点民”与“无点民”,两大版式。按篆书“汉”字区分,则版式较多。篆书繁体“汉”字左边水旁写为五笔者,俗称“五笔水”,极多;写为六笔者,俗称“六笔水”,极少,仅民国2年二十文四川铜币中有此版式(见图142),其余面额及年号之四川铜币中皆无。篆书“汉”字右边上部“廿”字头为方折写法者,俗称“方头汉”;为圆弧写法者,俗称“圆头汉”。这也是按篆书“汉”字书写方法区分版式之一种。其他如图149-152四款五十文四川铜币之篆书“汉”字书写流畅、笔意洒脱者,迥异其余各版式之五十文,亦可作区分四川铜元版式之着眼处。第五,以花星纹饰区分版式。四川铜币正面中心为一朵芙蓉花饰,按其大小可分多种版式。四川铜币背左右边沿分列有两粒空心十字花星。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四川铜币除币背左右分列十字花星之“双星版”外,还有一种其币背下沿多列一十字花星的版式,俗称“三垦版”。民国2年一百支“三星版”多为“点金”,数额颇少。今已不多见。[转帖]网上购买鉴别和铜元的经验之谈我对铜元辩别方法很笨,在网上购高档币第一要看卖方的诚信度,第二从四个方面对币的观察分析:一.包浆要到代自然(洗过另说),有锈的话要看是否是硬锈和浅锈,如果是浮锈的话就得留意了;二.流通币要看流通痕迹,无论任何一枚经过流通领域的铜币,只要有磨捐,在币面上都留下大小不同的微小伤痕(超美品的另说),如果一面有的流通伤痕另一面一点都没有,那么就得留意了,对这样的币我一般不敢碰(注意:现在一些膺品也搞“流通痕迹”,但很粗糙、生硬勉强,没有自然感);第三.看边的磨损,一般流通过的边较为圆滑,流通痕迹明显(如果有锉痕,那怕是很微细的锉痕,这样的币最好不要近);第四.对币的特征多对照比较。当然能看实物的话前三条方法就足够了。现在的高仿品虽然水平很高,但还是留下不少蛛丝马迹,鉴定辩别机制币方法很多,相信泉友会有很多好经验,借此机会交流交流。人无完人,漏眼和失手也不足为奇,愿大家都买到好币,共同繁荣网站。中国铜元研究的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铜元研究的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沈水之阳目前铜元研究的现状1、盛世收藏,为铜元研究与收藏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力昌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而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收藏。近几年,明显感觉收藏的人越来越多,铜元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所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2、收藏与研究的组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各地钱币学会积极参于组织和领导,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钱币网站的开通,也为钱币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切磋、交流的平台,极大的推动了铜元研究事业的发展。3、研究的风气浓,成果突出。近几年铜元收藏与研究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知识结构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相当多的高学历、高级知识分子的加入,对铜元研究的层次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因而,近几年铜元研究的成果非常明显,也非常突出。如广西钱币学会出版的《中国十文铜元版式研究》、钱屿、钱律编译的《中国当十铜元》、段洪刚出版的《中国铜元分类》和《中国铜元谱》、台湾郑仁杰编着《中国铜元鉴赏》(未在大陆发行)、李晓萍编着的《中国铜元图典》、戴晓波编着的《中国铜元大集》等,都是知识性、学术性很强的。这样密集的、高质量的学术专着的出版,在中国铜元界、乃至中国钱币界都是不多见的。铜元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铜元研究以正版为主线是一条正确的途径,从中国各地设厂先后顺序、设厂规模、所铸铜元的种类及大版别的区分等,都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深度与广度都有一定的突破,并经常有重大发现。但还有些问题需要重视:1、应重视机制方孔钱的研究。机制方孔钱包括机制小平钱和机制当十大钱。我认为在中国钱币收藏与研究中,机制方孔钱被边缘化了。收藏与研究古钱币的人,经常是从先秦至民国的方孔钱全收,大多数人是只收翻砂铸造的,不收机制的,他们认为机制方孔钱应归机制铜币类,况且机制方孔较难收集,一般都放弃了。而收藏与研究中国铜元的人,许多人认为机制方孔钱应为方孔钱的范畴,一般都不收藏和研究,所以多年来机制方孔钱未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其实,中国机制方孔钱,是中国钱币由翻砂铸造向机制铜元过度时期的产物,由于铸造时间短,普遍存世稀少,其中不乏珍惜品种。2、应重视铜元中所谓的“私铸币”的研究。在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私铸币”?要给私铸币下一个定义。我认为铜元中的私铸币是:未经当时政府审批,由当时的军阀或外国势力支持的工厂,采用非正规的模具铸造的铜元,形制重量基本符合要求,并直接参与当时货币流通,而且得到商民认可的铜元。私铸铜元非“局私”,主要是由军阀工厂或外国人设在中国的工厂铸造的。私铸铜元不同与臆造品和赝品,更不同于假纸币,其目的就是参与流通,从中牟利。因此散落在民间的私铸铜元有一定的量,私铸铜元的铜质除一部分是红铜质外,大多数为杂铜或黄铜,图案大多数粗糙拙劣,但也有一些铸的非常精美。我认为只要具备上述“私铸币”的条件,应该纳入到铜元研究中来。私铸铜元是中国铜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正版铜元一样承担着当时的货币职能,见证了那一段历史,因此我们不能无缘无辜的忽略它。3、应重
/
本文档为【铜元的清洁与保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