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2019-06-11 50页 doc 97KB 1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8835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习题 (一) 一、选择题 1.“你可都改了罢!”黛玉的话的含义是() A.劝宝玉改邪归正 B.要宝玉不要结交戏子 C.劝宝玉听从贾政 D.言不由衷的哀叹 2.宝玉挨打的实质,是() A.父子之间矛盾的爆发,贾政怒其不争的激化 B.贾政与忠顺王爷矛盾的转化,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化 C.贾府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是家庭矛盾的升级 D.封建阶级与其叛逆者矛盾的总爆发,是封建阶级对叛逆者的一次残酷镇压 3.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
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 一、选择题 1.“你可都改了罢!”黛玉的话的含义是() A.劝宝玉改邪归正 B.要宝玉不要结交戏子 C.劝宝玉听从贾政 D.言不由衷的哀叹 2.宝玉挨打的实质,是() A.父子之间矛盾的爆发,贾政怒其不争的激化 B.贾政与忠顺王爷矛盾的转化,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化 C.贾府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是家庭矛盾的升级 D.封建阶级与其叛逆者矛盾的总爆发,是封建阶级对叛逆者的一次残酷镇压 3.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4.曹雪芹是() A.宋代文学家 B.明代文学家 C.清代文学家 D.元代现实主义作家 5.《红楼梦》的体裁是()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文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现实主义小说 6.《红楼梦》全书总共包括多少回() A.60 B.80 C.200 D.120 二、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_________》。 2.曹雪芹是我国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红楼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为背景,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为主要线索。 4.《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定,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_________续成。 5.《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_________和第_________回。 6.宝玉挨打的实质,是封建势力对_________的一次残酷的镇压。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 2.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 1 3.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 4.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 5.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 6.“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 7.“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 8.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 9.袭人因说出薛蟠来,听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 四、简答题 1.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 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贾政为什么要痛打宝玉甚至要亲手勒死宝玉? 4.王夫人一面哭宝玉,一面又想起死去的贾珠,这说明了什么? 5.本文刻划人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6.概括本文中贾政的形象。 7.概括说明本文中钗、黛性格的差异。 五、分析题 1.阅读下面贾政说的两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1)贾政为什么要毒打宝玉? (2)贾政下狠心要置宝玉于死地,这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2.阅读下面王夫人说的两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依靠。”说毕,抱住宝玉,放声大哭起来。 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1)王夫人为什么抱着宝玉,哭的却是贾珠? (2)既然如此,王夫人为什么还要拼命地保护宝玉? (3)这说明王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1)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2)宝钗的话表达了哪两层含义? (3)这说明薛宝钗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下列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吧!”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1)袋玉的话表明了她怎样的心理? (2)宝玉的回答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一、1.D2.D3.C4.C5.A6.D 二、 1.石头记 2.淆 3.贾、史、王、薛;宝玉、黛玉 4.高鹗 5.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6.判逆者 三、 1.惊慌害怕的样子。 2.独自;到 3.告诉我,吩咐我。 4.交往。 5.生杀予夺之权,灭绝。 6.帽子和束带(官服的代称),家业或家产。 7.潭府:对他人深宅大院的尊称。 8.平白无故(俗语)。 9.轻率、鲁莽。 四、1.宝玉挨打的直接导火线有三:(1)没有热情地应酬虚伪的贾雨村,不重视仕途经济;(2)在家荒疏学业,在外与戏子交往,无视尊卑等级;(3)被诬告为“淫辱母婢”,逼死人命。 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重视仕途经济,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贾政要求宝玉走封建正统道路、光宗耀祖,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父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的实质是封建阶级对叛逆者的一次残酷的镇压。 3.贾政惟恐宝玉在离经叛道的路上愈走愈远,酿到弑父弑君的地步,坏了他官场上的大事、毁了贾府的前程,所以为了家族的利益要打死宝玉以根绝后患。 4.说明王夫人既有对宝玉这个命根子的疼爱的一面,又有对其叛逆行为的痛恨的一面。她希望宝玉能像死去的长子贾珠那样“入于正路”,即“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仕途”。 5.本文刻划人物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划人物;二是在同一事件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6.贾政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忠实的维护者。他同叛逆者贾宝玉的矛盾对立是不可调和的。他要求宝玉读书科举,走仕途经济之路,以此光宗耀祖。而宝玉不重视仕途经济,无视尊卑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叛逆性。为了消除叛逆者对封建制度的威胁,贾政借故毒打宝玉,甚至要亲手勒死宝玉,表现了他作为封建卫道者的狠毒面目,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了“光宗耀祖”,他连起码的父子之情都不顾了。贾政的凶残,不过是他对叛逆者感到恐惧和束手无策的表现。在毒打宝玉之后,他并未制服宝玉,反而促使宝玉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贾母出场后,他“躬身陪笑”,“苦苦叩头认罪”,甚至“灰心自己不该下毒手”,这又表现出他的软弱无力,同时表现了他既要忠,又要孝的封建卫道者的本质。 7.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伤送药。她的出场是“手里托着一丸药”,进门之后先关照用药的方法,再询问伤情,表现出她的端庄稳重、落落大方、周到得体;在劝慰宝玉时,她有意识地流露出对宝玉的感情,但话说了半句又吞了回去,这既表现了她的端庄稳定,又说明她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很深;她对宝玉虽同情心疼,但更多的是埋怨宝玉不听人劝、不在外头大事上下功夫,表明她本质上是维护封建正统,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当袭人无意中说起薛蟠与宝玉挨打有内在的干系时,她一番堂皇正大的话,既开脱了自己的哥哥,也给袭人下了台阶,同时还进一步获得了宝玉的好感,表现了她处事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宝玉挨打后,黛玉也来探伤,她的出场是在人散尽、太阳落山之后,表现出她性格的孤僻;她上来的 动作就是“推”,表现出她的情不自禁;她上来就哭,而且是从头到尾的哭,表现出她的多愁善感和对宝玉的一片真情;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说“你可都改了罢”,是出于对宝玉挨打心疼至极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鸣;她的退场是慌忙从后门逃走,不愿受人取笑,表现了她的敏感、孤僻和清高。 五、1.(1)因为怨恨宝玉叛逆,生怕宝玉发展到“弑父弑君”的地步,为了绝“将来之患”,所以要将宝玉置于死地。 (2)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叛逆者的畏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忠诚。 2.(1)这说明王夫人真正喜欢的是贾珠这样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她同样怨恨宝玉的叛逆。 (2)王夫人虽然怨恨宝玉的叛逆,但又爱子如命,因为“母以子贵”,如果没了宝玉,她在贾府的实权必然受到动摇,因此,为了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利益,她也要拼命地保护宝玉。 (3)王夫人既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所以她怨恨宝玉叛逆),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男权思想的受害者(所以她要靠宝玉来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实权)。 3.(1)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 (2)一方面向宝玉暗示了爱慕之心,另一方面又借机对宝玉进行规劝。 (3)这说明她是一个真心爱慕宝玉,但又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 4.(1)黛玉并非真心劝宝玉改悔,她同情和理解宝玉的处境,但又迫于封建正统势力的压力,这句话表现了她的无奈,也表现了她与宝玉叛逆心理的相通。 (2)宝玉没有因为遭受毒打而有丝毫的改悔之意,他的回答表明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 1.下列加粗字读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粮晌(xiǎng)纳粟(sù)在庠(xiáng)谄笑(chǎn) B.囊箧(qia)钟馗(kuí)孤拐(guǎi)落藉(jí) C.告罄(qìng)亵渎(xia)絮褥(rù)瑶簪(zān) D.仓猝(cù)贫窭(jù)攒眉(cuán)名姝(zhū) 2.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下处也没有了,今日就无处投宿了。下处:寓所。 B.勿为贾竖子所欺。贾:做买卖。 C.江南子弟,最工轻薄。工:善于。 D.囊箧萧条,曾无约束。萧条:没有生机。 3.下列句中加粗词均属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①梁欲以千金聘汝②一双空手,羞见芳卿 ③为郎君画此计者,真乃大英雄 ④贱室不足虑⑤尊宠必有妙策 ⑥正赖高明指教⑦须得丽人妆台为信[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⑦ D.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值十娘梳洗方毕,揭起舟旁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看见,果是亭亭玉立。 B.李甲原是没主意的人,本心惧怕老子,被孙富一席话说透胸中之疑,起身作揖道:“闻兄大教,顿开茅塞。……” C.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选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 D.遇春慌忙答礼道:“十娘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 5.从句式的角度审视,下列各句画线部分不同于例句的一项是 例句:为郎君画此计者,大英雄也[ ] A.值杜十娘梳洗方毕……果是国色天香 B.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 C.十娘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D.刘备天下枭雄 6.下面横线上应填的诗句,其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浑身雅艳,遍体娇香,________.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①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 ②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③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家,他编印的“三言”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 B.话本原指“话说(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有些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警世通言》、《水浒传》等。 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同《金瓶梅》一样,也是文人独立创作的。 D.中国古典小说既与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也从说唱文学的传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参考 1.C(A项“晌”应为“饷”;B项“藉”应为“籍”;D项“zh&”应读“sh&”。) 2.D(萧条意为空虚。) 3.B(③⑦为名词) 4.A(“亭亭玉立”应改为“国色天香”。) 5.B(从例句的“……者……也”标志及句意看,它肯定是判断句。A、C二句中画线部分与D句,从意思推定,也都是判断句;而B带有“为……所”,它是被动句,可见本题答案为B无疑。) 6.B(句①写“脸”,句③写“唇”,且二句均用了比喻,可见③紧承接①,只有B项与此特点吻合,于是可认定B为本题惟一正确答案。) 7.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话本小说。) (三) 1.对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庠(yáng)薄赆(jìn)谄笑(chǎn)主簿(bù) B.莲萼(a)名姝(shū)宝珥(ěr)萧瑟(sa) C.钟馗(kuí)贾竖子(gǔ)隐讳(huì)相偎(wēi) D.贫窭(jù)亵渎(xia)教坊(fāng)顷刻(qǐng) 解析:A项中“庠”应读“xiáng”。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纳栗入监权作浮居屏去左右素性方严 B.教坊落籍山水之废观者如堵惑于浮议 C.凑聚将来剪江而渡鸾鸣凤奏萍水相逢 D.仓猝难范说得入港疏不间亲命之不辰 解析:A项中“纳栗入监”应为“纳粟入监”;B项中“山水之废”应为“山水之费”;D项中“仓猝难范”应为“仓卒难犯”。 答案:C 3.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因在京坐监(坐监牢)可怜一片无瑕玉(玉上的斑点) B.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任意挥霍)郎君游资虽罄(旅费) C.连下处也没有了(寓所)落得一场亵渎(污辱) 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乞求借贷)倘得玉成,决不有负(好意成全) 解析:A项中的“坐监”意为“在国子监读书”。 答案:A 4.对原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十娘虽为名妓,但不甘作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 B.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但忠于爱情的纨绔子弟。 C.作者将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运用细节、言行等描写,并与李甲对比,使塑造的形象个性鲜明。 D.作品除了反映杜十娘对真正爱情和人性尊严的渴望外,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丑恶。 解析: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的纨绔子弟不错,但他并不忠于爱情,而是一个见利忘情、伪情薄倖之徒,所以B项不正确。 答案:B 5.下列句中表现杜十娘心思细密、处心积虑的一句是() A.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 B.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姐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 C.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D.我与李郎备尝艰辛,不是容易到此。 解析:A项表达了对孙富的痛恨,C项表达了对错认李甲的悔恨,D项表达了对往事不堪回首的回顾。B项才是表达了杜十娘心思细密、处心积虑。 答案:B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 却说杜十娘在舟中,摆设酒果,欲与公子小酌,竟日未回,挑灯以待。公子下船,十娘起迎。见公子颜色匆匆,似有不乐之意,乃满斟热酒劝之。公子摇首不饮,一言不发,竟自床上睡了。十娘心中 a ,乃收拾杯盘,为公子解衣就枕,问道:“今日有何见闻,而怀抱郁郁如此?”公子叹息而已,终不启口。问了三四次,公子已睡去了。十娘委决不下,坐于床头而不能________(mai)。到夜半,公子醒来,又叹一口气。十娘道:“郎君有何难言之事,频频叹息?”公子拥被而起,欲言不语者几次,扑_______(sùsù)掉下泪来。十娘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公子再四被逼不过,只得含泪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恐添嗔怒,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为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十娘 b 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思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耳。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泪如雨下。 十娘放开两手, c 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__________,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 了他,不可挫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________(diàn)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装束方完,天色已晓。 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孙富一见,魂不附体。十娘启朱唇,开皓齿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可检还之也。”……又对李甲道:“……妾椟中有玉,恨郎__________。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_________(b?xìng)。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 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竟日()(2)颜色() (3)渠()(4)聘() (5)爽()(6)发() 7.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扑_________(sùsù)(2)不能_________(mai) (3)花_________(diàn)绣袄(4)_________(b?xìng) 8.在a、b、c处填入相应的词语。 A.冷笑 B.大惊 C.不悦 9.“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中“四鼓”相当于() A.四鼓即丑时,相当于凌晨1时至3时。 B.四鼓即寅时,相当于凌晨3时至5时。 C.四鼓即子时,相当于23时至次日1时。 D.四鼓即卯时,相当于凌晨5时至7时。 10.根据上句,运用对偶的知识,试着写出下句。 (1)发乎情,_____________。 (2)妾椟中有玉,恨郎_____________。 (3)恩深似海恩无底,_____________。 (4)声飞霄汉云皆驻,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选自《醒世恒言》,它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B.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子。她追求纯洁、自由、幸福的生活。不但爱憎分明、坚强不屈,而且老练谨慎、机智精明。如鸨母晓得李甲囊无一文意欲用计赶走李甲时,杜十娘将计就计,这反映了她的机智;她痛骂孙富、怒斥李甲后抱匣跳江表现了她不愿向卑污的社会势力妥协的精神。 C.李甲为杜十娘赎身,甘受别人的冷眼;因借不到银子而痛苦地“流下泪来”。但他始终没有摆脱掉封建社会“父子天伦”关系的束缚,卑怯、自私的李甲最终背叛了杜十娘纯真的爱情。显然,杜十娘悲剧的发生和李甲没有多大的关系。 D.小说艺术技巧纯熟,语言丰富老练真实而富于个性化;杜十娘的英勇斗争、坚强不屈与李 甲的庸懦自私、可耻可恨形成鲜明对比;杜十娘投江后,作者多次用侧面描写表现群众的惋惜愤慨,以此表现了对杜十娘的同情和对李甲、孙富的憎恨。 6.答案:(1)整天(2)脸上的表情(3)他(4)娶(5)差错(6)还 7.答案:(1)簌簌(2)寐(3)钿(4)薄倖 8.解析:a处应填“不悦”,因为自己空等一天,李甲一整天在外饮酒,回来竟然脸上不高兴,所以十娘不悦;b处应填“大惊”,因为从李甲口气中听到似乎大事不好,所以大惊;c处应填“冷笑”,因为当十娘听清李甲的真正用意后,极度伤心和恼怒,故而冷笑,借以表达强烈的愤怒。 答案:CBA 9.解析:古时一更约2小时,常说的三更半夜,是现在半夜12时,故可以推测,四更相当于凌晨1时至3时。 答案:A 10.答案:(1)止乎礼 (2)眼内无珠 (3)义重如山义更高 (4)响入深泉鱼出游 11.解析:李甲是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悲剧的社会根源在于封建制度本身。 答案:C (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B 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 C 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bùgān gà)鬼鬼祟祟,不正派 D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 měi)恳求,请托。 2.填空 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_____、______直至______的过程。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______,主人公是___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3.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4.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 6、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赔话,救了他…… ②自从得了恩人救济,赍发小人…… ③“大姐,这两人来得不尴尬。” ④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⑤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⑥只要提防他便了。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第①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本文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第③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8、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得过且过 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9、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 ②话不絮烦。 ③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 A、这些话都表现了作者对他深爱的主人公的关注。 B、这些话都反映古代白话小说是从说书人的话本或拟话本脱胎而来的事实。 C、这些话都体现作者驾驭故事情节发展的努力。 D、这些话都反映出作者把握文章结构、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本领。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 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10、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 B、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11、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12、林冲夜宿山神庙,听得门外有三人在说话,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陆虞候的随从),试指出下面这段文字中①——⑨分别是谁。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一个(③)道:“林冲这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参考答案 1、B 2、《水浒》诞生发展失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 3、D 4、ABC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加点词都是宋元时期的口语,辨析词义时要结合语境去理解。A项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讲,应当理解为“设计制造事端”或“找麻烦”;B项中曲“下饭”在句子中作“菜肴”讲,而“就着菜把饭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项中的“讲了礼”应该理解为“互相致礼”。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是D项 6、D 7、C 8、①B ②F ③D9、B10、C11、B 12、①差拨②陆虞候③富安④陆虞候⑤差拨⑥富安⑦差拨⑧富安⑨陆虞候 (五)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________ 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 (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 B.舞台动作提示 C.舞台人物介绍 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 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答:____________ 8.下面对《滚绣球》一段文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A.第一句是说人的生死全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如日、月分明。 B.第二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颜渊,第三句用对比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四句指出这种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五、六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9.《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10.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嗟(jiē)怨罪愆(yún)衔(xián)冤 B.亢(kàng)旱刽(guì)子手提(dī)防 C.湛湛(zhàn)阡陌(m?)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苌(cháng)弘盗跖(zhí) 11.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12.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13.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3.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15.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答: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6.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17.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18.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二个字来概括①②③④⑤⑥⑦ 19.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罪愆倾刻披枷戴锁 B、分辩诀别造蘖望帝啼鹃 C、时辰昭障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枷纽白练负屈衔冤 20.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磨(摇)旗只合(应该)错勘(判断)定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则(只)被亢(极)旱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天道(规律)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哥哥行(行走)着做公的(语助词) 2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外末)②端下好③云④正宫⑤滚绣球⑥一煞⑦唱 ⑧正旦⑨科(介)⑩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⒀鲍老儿⒁卜儿 ⒂快活三⒃净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22.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23. 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24.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25.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26. 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 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7.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 __ 答案: 1.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末旦净 3.曲词说白科介 4.D 5.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6.(1)科介称角色动作宾白交代情节曲词抒发感情(2)①那②不要③有什么要紧(3) A 7.《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8. 答案B B项第二句应是用反问句指斥天地为什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C项应结合剧情理解第五、六句。第五、六句虽然否定了“天地”,但后面天地又使窦娥实现三大誓愿。这说明窦娥的冤情实在太大,把天地鬼神都感动了,原剧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其道理恐怕也就在这里吧。 9. 答案A 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2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10.B(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ng”。) 11.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12.A(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13.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苌弘杜宇邹衍孝妇 14.D(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15.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16、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17. (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18. (答案: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19.C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27、(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六)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弃掷斜晖挺身举案齐眉 B、揩拭青霄狼藉蝇头微利 C、暮蔼蜗角胸臆萧瑟凄冷 D、厮守把盏扶持喁喁私语 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忳忳(行动迟缓的样子)破题儿(开始,起头)弃掷(遗弃)靥儿(笑脸) B、揾做(用手指按)煞强如(远胜过)谂知(深切体会,深知)口占一绝(即兴作诗) C、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赓续(继续)玉醅(美酒)泠泠(清淡 D、栖迟(留恋)只索(只好)余荫(多余的荫凉)推壶(假装整理) 3、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4、红娘问莺莺:“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无心打扮的原因是() A、“你哪知我的心里啊!”—你不懂我的心。 B、“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同人不熬熬煎煎的气。”—眼前车马忙碌,分明离别在即,别情沉重。 C、“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素昏昏沉沉的睡。”—被老夫人如此逼迫,弄得头昏脑胀。 D、“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想到离别后惟一可作慰藉的只能是鱼雁传书,就心痛欲碎。 5、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6、[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个是错误的()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7、《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 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 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的催促不满。 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婚姻。 8、“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中的“一鞭”指的是() A、夕阳一抹。 B、远看,四围之山成一线。 C、张生于烟霭残照中扬鞭远去 D、残照中的一条古道。 9、下面的句子,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的一项是()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10、下列对课文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莺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主要表现在她珍视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但她在离别时痛苦和怨恨之情,却主要限于“儿女情长”。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答案: 1、C 2、C 3、C 4、B 5、B 6、B 7、D 8、C 9、A 10、C (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水榭(xia) 窗棂(línɡ) 持刀自刎(wěn) B.粉黛(dài) 鸽翎(línɡ) 自出机杼(zhù) C.丹墀(chí) 渔樵(qiáo) 设置关卡(qiǎ) D.窗寮(láo) 饿莩(piǎo) 鬼蜮伎俩(liǎnɡ) 答案:D 解析:“寮”应读“liáo”。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满嘴胡诌鼓乐笙箫青苔满阶勤能补拙 B.柳树稍头遍地瓦砾攻破堡垒尸位素餐 C.感情真挚锤胸顿足民康物阜授人以柄 D.墙倒屋塌四顾萧条死灰复燃万事享通 答案:A 解析:B“稍”应为“梢”;C“锤”应为“捶”或“槌”;D“享”应为“亨”。 3.对下列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刍牧:放牧牛羊②空壕:空无一人的战壕③饿莩:莩也作“殍”,这里指饿死的人④粉黛:指粉白黛绿的歌妓⑤舆图换稿:地图变了样,意思是江山易主⑥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现定为老人节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②壕:护城河④借指歌妓 4.对明清传奇与元杂剧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中的“折”与明清传奇的“出”意思相同,元杂剧有楔子,而传奇中没有。 B.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C.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致相同,如末、旦,都是分别指男、女主角。 D.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大,曲调更丰富,形式更自由灵活。 答案:C 解析:末:配角 5.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从下面句子中找出类似“闹”的精彩的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鸽瓴蝠粪满堂抛②舞丹墀燕雀常朝 ③剩一树柳弯腰④不过些砖苔砌草 A.抛朝弯砌 B.抛舞弯砌 C.抛舞剩砌 D.抛朝剩砌 答案:C 解析:就以下四句曲词来说,“境界”就是荒凉、凄清的氛围,该项中的四个动词对比最有表现力。 巩固提高 想一想,设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桃花扇?哀江南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口牢 口牢 。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儿是谁家厨灶? 6.【驻马听】【沉醉东风】【折桂令】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破败景物。睹物思情,表达出强烈的______________之痛。 7.对【北新水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曲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概括了金陵城历经战乱后的衰败景象。 B.“残”“废”“瘦”“空”“萧条”均为形容词,直接定性,似有触目惊心之感,表现出屈辱的历史给现实所留下的痕迹。 C.“夕阳”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成为衰亡、凄凉的象征,尤显其历史沧桑和无奈之感。 D.全曲与苏轼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语似有异曲同工之感。 8.《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6.答案:皇陵皇宫秦淮河亡国(或 兴亡) 7.答案:D 解析:本曲极写萧条,苏词主要特点是雄壮,颇不相同。 8.答案:《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涵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拓展应用 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所给曲词,完成9、10题。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年兴亡”是指苏昆生从少年到老年所看到的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一段时期。 B.“残山梦最真”是说残破的山川在梦中最为真切,让人伤感。 C.“尽荠麦青青”是说现在到处只剩下青青的荠麦,已经非常荒凉。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说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战争。 10.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偶、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B.“金陵玉殿莺啼晓”“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与“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都城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衰败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 C.“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唱曲人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了深挚而强烈的亡国之痛。 D.《扬州慢》下片以“空城”为主线展开,虚实相间,将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最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直抒胸臆:“年年知为谁生?” 9.答案:B 解析:“残山梦最真”是说山河已经残破,可是过去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10.答案:A 解析:【离亭宴带歇拍煞】没用拟人。 (八) 一.填空题: 1.《[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散曲家_________,“般涉调”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名,“哨遍”是__________名,与下面七支曲子同属______________。 2.元曲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小令是____________中的一种,套曲也是________中的一种,它少则两曲或三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 3.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乡并赋《大风歌》,其歌辞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差(chāi)夫拽(zhuài)坝揪捽(zu?)供给(gěi) B.糨(qiàng)铮(zhēng)斧钺(yua)銮(luán)舆 C.蹬(dēng)(dang)小觑(xū)耽(dān)酒 D.强秤(chēng)了麻三秤(chang)偷量(liáng)了豆几斛(hú)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銮舆马妆梳挪身 B.施礼耽酒胸脯祥细 C.礼数器仗发迹慷慨 D.贯酒沽酒恢谐揪捽 3.对本文构思巧妙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前五支曲子写“我”在高祖还乡时所见,后三支曲子写“我”所想。 B.作品通过一位熟知刘邦底细的乡民来揭刘邦的老底,正表现了这种揭露是真实可信的,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本曲采用漫画化的夸张手法来描绘乡里郑重其事地准备迎驾的景象,高祖还乡的庄严盛大场面和刘邦的倨傲作态,正是为了使这个封建帝王毫无神圣可言。 D.这套曲子中的“我”,是作者实现作品立意和施展讽刺技巧的凭借,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关键。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曲指的是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高祖还乡》即是以“般涉调”为宫调,以“哨遍”为曲牌的套曲。() 2.小令与套曲没有宾白科范(科介),这是与元杂剧的区别,但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完全一样的。() 3.在语言方面,散曲与诗词各具特色:诗词语言典雅,较多使用书面语;散曲语言朴实,较多使用民间口语。() 4.元代仪仗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皇帝出巡时,马鼓队、金鼓队和旗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兵器队,后面才是皇帝的车子;车前是导驾官队伍,车后跟着扈从官,随行的还有嫔妃等,文中的仪仗队伍,就是按元代皇帝出巡的情况写的。() 四.简答题: 1.作者是怎样写汉高祖及乡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的?这样描写一个皇帝的社会里有什么积极意义?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这句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它传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这个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曲对皇帝的讽刺与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哪篇作品相似?它们表现了什么样的共同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好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1.简要概括这几支曲子的大意(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几曲中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有() A.[三]中有两组重要对比:一是乡民们的必恭必敬和刘邦的倨傲无礼而故作姿态;二是乡民们的恭候恭迎和“我”对刘邦的极端轻蔑。 B.在揭刘邦老底时,作者极尽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揭露了刘邦原不过是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 C.[尾]中,“我”转向刘邦索起债来,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这里也通过对比表现了“我”贪图小利的农民意识。 D.[二][一][尾]三支曲子写了“我”之所想,与课文前五支曲子写的“我”之所见形成巨大反差,构成强烈对比,极富讽刺意味。 4.在“我”看来,刘邦改姓更名为“汉高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何荒唐之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本曲中“汉高祖”形象的分析,正确的项有() A.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威严尊贵而倨傲无礼、虚伪作态,如今神圣尊严面“根脚”卑劣无赖的丑恶形象。 B.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贵为天子却不忘乡里,顾念乡亲的好皇帝,他回乡时表现较为傲慢,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仪。 C.本曲中的汉高祖,虽威严尊贵、虚伪作态,但他出身贫寒,和乡亲们关系融和,比其他皇帝更易亲近。 D.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艺术形象,与历史记载中的汉高祖不能相提并论。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出现不同的形象特点,往往在于体裁、立意和写法的不同。 参考答案 一.1.《全元散曲》元睢景臣宫调本套曲中第一支曲子的曲牌般涉调 2.散曲杂剧散曲散曲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1.C2.C3.B 三.1.×2.×3.?4.? (1.元曲应指元杂剧和散曲两大类。2.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无需宾白、科介。而杂剧的组成部分是宾白、唱词、科介。杂剧中的唱词在音乐上采用联套方式,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一折一套。) 四.1.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和乡民们对汉高祖还乡的态度,是极尽嘲讽之能事。在作者所处社会里,能对皇帝这般蔑视,流露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作品在揭露刘邦的根底时,也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2.这句话以民间口语入曲,它传达了“我”瞧不起皇帝的仪仗队,进而也蔑视封建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思想感情。 3.本曲通过一个农民对这件事的观察、解释,刻画出一个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朴直,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 4.与《皇帝的新衣》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毫不留情地撕下了最高统治者高贵的假面具,还他们的丑恶的真面目。 五.1.此四曲写见驾、骂驾,揭露了流氓皇帝的老底。 2.“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还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 。句句逼进,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 3.ABD 4.在“我”看来,刘邦是为了赖账才改姓更名的。尤其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并不是他活着时的称谓。这样写,显得出奇,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使感情抒发达到高潮。 5.AD (九)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1、“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的“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2分)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不能换。因为“掂量”是斟酌“那些话”的分量,而“揣测”是指推测或猜测别人的心思,所以不能换。 2、环境暗示此房的主人刚结婚,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3、美丽、纯朴、善良。
/
本文档为【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