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

2018-09-18 31页 doc 14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 D14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测试1. 阶段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回答:正确 A.制度的健全 B.员工的努力 C.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 D.领导层的重视 2.下列哪种表述不正确: 回答:错误 A.一个会带动其他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 B.爱管人的人经常会既费神费力又不值得 C.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D.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理人 3. 哪一个不符合中国的...
[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
[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 D14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测试1. 阶段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回答:正确 A.的健全 B.员工的努力 C.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 D.领导层的重视 2.下列哪种表述不正确: 回答:错误 A.一个会带动其他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 B.爱管人的人经常会既费神费力又不值得 C.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D.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理人 3. 哪一个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回答:错误 A.成功时与大家分享 B.协同一致力 C.合理的不公平 D.对人是先从相信开始的 4.管理的软件指的是: 回答:正确 A.沟通 B.领导 C.激励 D.以上都包括 5.哪一个最符合西方人的沟通方式: 回答:正确 A.沟通时不讲话 B.先通情,后达理 C.直接讲道理 1. 哪一个不符合中国人的管理方式: 回答:正确 1. A 激励方式上追求合理的不公平 2. B 沟通时以情入理 3. C 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 4. D 公平合理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2.为了真正发展人员,领导需要做的是: 回答:错误 1. A 员工第一次做错的时候绝不批评 2. B 给员工独立做事的机会 3. C 学会检讨自己,不要总说员工有问题 4.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3.中国人衡量人的价值好坏基础是: 回答:正确 1. A 修养 2. B 才华 3. C 能力 4. D 职位高低 4.把人当作资源进行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回答:正确 1. A 员工士气提高 2. B 人员流动频繁 3. C 员工缺乏竞争力 4. D 工作效率普遍提高 5.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是: 回答:正确 1. A 管人 2. B 理人 3. C 安人 4. D 以上都不正确 6.哪一个最符合西方人的沟通方式: 回答:正确 1. A 沟通时不讲话 2. B 先通情,后达理 3. C 直接讲道理 4.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人员发展需要遵循: 回答:正确 1. A 民族性 2. B 统一性 3. C 间断性 4. D 多样性 8. 开发中国人的潜力,必须从哪里着手: 回答:正确 1. A 心理 2. B 知识素养 3. C 价值观念 4. D 薪酬体系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组织人员发展的策略必须重视阶段性调整 2. B 人员发展不需要遵循民族性 3. C 阶段性调整成功了,公司就可以持续发展 4. D 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是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 10.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意识的观念是: 回答:正确 1. A 只有有利用价值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2. B 人可以被当作机器、工具或者物料 3. C 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 4. D 人不应该被视为资源 11.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是: 回答:正确 1. A 机器 2. B 工具 3. C 人 4. D 物料 12. 哪一个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回答:正确 1. A 成功时与大家分享 2. B 协同一致力 3. C 合理的不公平 4. D 对人是先从相信开始的 13.在管理过程中,哪一项具有民族性: 回答:正确 1. A 沟通 2. B 领导 3. C 激励 4. D 以上都包括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中国人的和谐是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 2. B 中国人所说的在安定中求进步,其实就是在进步中求安定 3. C 企业文化即制度和产品 4. D 感觉得出来,但是说不清楚,然而能令员工变成坚强的力量,就叫协同一致 力 15.哪一项反映了西方的人力资源观念: 回答:正确 1. A 人是有情绪的主体,是不受摆布、事事都要自我决定的主体 2. B 人是顶天立地的万灵之物 3. C 人应当作为人力资源去利用、去处理 4. D 以上都不正确 第1讲 人力不应视为资源 【本讲重点】 人不是资源 视人为物 违反人性 人基本不能纳入管理 人不是资源 人非资源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 人不应该被视为资源,人根本就不是资源,这是东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差异。被利用的对象才是资源,而人不能被当作机器、工具或者物料,所以人不是资源。这种观念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是中国人自身特性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个人只要修养好且不伤害他人,这个人就有价值,所以,我们才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也不接受类似“赚了钱的人就了不起,就有价值,而没有赚到钱就没有价值”的观点。 西方人则认为只有有利用价值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辞退一个人,而在西方社会辞退员工是轻而易举的事。 中国人以修养的好坏来衡量人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修养不好,就算身居要位、才华横溢,大家也不会将他作为自己的典范和榜样。再者,就算这个人很善于赚钱,他依然不被我们所看重;反之,只要这个人从不危害他人,他就有价值。 但是,现在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许多西方的观念,不再以道德衡量他人,而是“一切向钱看”,致使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倾斜和扭曲。如果我们还提倡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会助长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人是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 人是能够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而本身并非资源。有人说组织是以物料为本的,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再多的物料也需要人去整理、去分析、去制造。把人当作资源就是把人当作物品、工具,物品和工具是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而没有哪个人愿意被他人摆布。 人富有创造和自主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人是运用资源的主体,而绝非资源。 视人为物 违反人性 不能把人当作资源利用、处理 在西方的人力资源观念中,把人当作人力资源去利用、去处理,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种观念视人为物,这无疑严重地违反人性。 人是有情绪的主体,是不受摆布、事事都要自我决定的主体,将利用和处理加诸在人的身上,就会引发他们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是顶天立地的万物之灵 在中国人最基本的观念中,存在天、地、人三项。正所谓天大、地大、人亦大。中国人重天,因为天赐给人类雨水,有了水才有了生命;中国人也重视地,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所在;中国人更看中的是“人”,因为人是由天地孕育而成的灵物,没有人,这个世界就失去了色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明确地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天、地之中有很多生物存在着,其中人最重要。只有人才具有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由此,中国人才提倡以人为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价值。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有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以,如果把人作为资源,就是视人为物、违反人性。 人基本不能纳入管理 管理的对象是物不是人 谈管理是需要一定背景的,管理不是管人,管理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把人纳入管理,相当于把人当作了物。外国人是根据钱来管人的—你给我钱我就听你的;而中国人是“你给我钱,我拿了,我还是不听你的”。中国人讲求的是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明确了,他就会遵守。 而且,人基本上不应该被管。比如你把你的小孩管的太多了,他就不能独立,他将来出去后始终会很依赖你,你就要对他操心一辈子,一旦你不在了,他就会孤苦伶仃。过度管理会伤害所有的人,什么都要管是不对的,人是不能管、也不必要去管的。 敬人者人恒敬 人性和动物性是很不同的,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于人性需要受到尊重。看到一个乞丐,如果你把钱丢给他,他心里就会很不高兴,他会暗暗说:“你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吗,希望你过街的时候被车子轧死。”对猫或狗你可以没有敬意,可是人是需要被尊敬的。你不尊敬他,他就不愿理睬你。所谓“敬人者人恒敬”,敬其实就是看得起、给面子。你对他人不敬,他人就不会替你尽力。讲人力资源,也就是把人贬为资源,也就表示了看不起人,这是一种大不敬。敬就是让对方感觉到他受尊重,而人力资源无法显示对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建议把人力资源改成人员发展,因为组织是由人员组成的,它不是物料组成的,而且人们都需要发展,不管他在哪个位置。 【本讲小结】 人不应该被视为资源,人根本就不是资源,这是东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差异。人是运用各种资源的主体,所以人本身不是资源。 中国人提倡以人为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价值。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才有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以,如果把人作为资源,就是视人为物、违 反人性。而且,人不是物,应该受尊重,基本上不能够纳入管理。 第2讲 管人?理人?安人 【本讲重点】 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 学会理人 学会安人 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不能管,难道对其完全放任吗,”或者“组织是个团体,非管不可。”但是,无论怎样,对人进行管理不会有好的效果。既然人不能被管理,那么一个组织必然有新的方式来凝聚员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就是“理人”以及境界更高的“安人”。 人之所以不能管,是因为管人有三大祸害,下面就先从这三大祸害说起。 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 第一大祸害 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这是管人会带来的第一大祸害。这与我们的民族性密切相关。 比如,当你和外国员工谈论权利义务的时候,他会与你讨论,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会直接说出“这个我不能接受”或者“你这个要求太过分了”等话语;而中国人不会,因为中国人认为在求职的时候与卖方讨价还价很容易丧失机会,中国人相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理念。所以,即使你提出类似“早晨四点上班”或者“不能睡午觉”等的苛刻要求,他也会一一答应下来。 但是,口头上的应允并不表示他从内心接受了你的要求,他只是为了马上抓住这次机会而做出的暂时性让步。一旦得到了这份工作,他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尽办法与当初刁难自己的人为难。他是四点钟来的,但是一来就开始打瞌睡,被你看到了他会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等你一走,他会马上继续打瞌睡。 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固然可恨,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管人的人造成的。具体来说,是管人之人的无理的、过分的要求造成的,因为这个管理者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最终造成了这种局面。 第二大祸害 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所谓公事公办,就是管理者一切照规定处理。凡是公事公办的人,心中必然只有事而没有人。因为规定是死的,而情况是变动的,这样就会抓不住人心。以饭店为例,国内有许多饭店有绝好的硬件,但是饭店的服务员却会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清理房间。这样低水平的服务就是来源于忠实的公事公办,完全不替客人着想。而且当你向饭店服务员打听附近哪里有中国银行等简单问题时,他们却往往无言以对。这样的服务人员根本没有心,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服务,他们只会嘴巴服务。 第三大祸害 管人带来的第三大祸害是大家维持不被开除的水平,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 任何人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都对其充满了希冀,没有人愿意得罪上司、赶走顾客,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是他们一进到被人管的公司后,就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没有自信,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祸害。缺乏竞争力就是把人当作资源进行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 学会理人 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 中国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下面的话语:“你凭什么管我,”、“谁让你管,你管谁啊,”、“你干吗管我,不要你管。”中国人还常说这样一句更妙的、独一无二的话—“凭他那种德行,还想来管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视德行,他们认为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这种话在中国人是言之成理、顺理成章的。 只能“理”,不能“管” 管理包含“管”和“理”两个字,中国人习惯说:“你为什么不理我,来了半天都没人理。”中国人对于无人理睬很在意,由此而知,中国人只能理,不能管。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看得起你,这叫做敬人者人恒敬,所以人人都愿意讲理;而管就是看不起,所以我管你就是表示我比你大,你就要听我的,那你就很没有面子,即使你挣再多的钱也没有面子。中国人最喜欢听的话语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你办事我放心”,这样的话语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如果你对下属使用了“理人话语”,就是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再加上你的以身作则,你就会真正得到下属的支持。所以,我们常听到努力奋进的员工这样说:“我们老板看得起我,给我很大的面子,我只好争气呀,做给他看~” 总之,想要员工尊敬你,想要你的员工对客户好,你就要对你的员工好。只要你对员工不好,他们就不会对你的顾客好。你要你的员工对顾客讲话客气,你就要对你的员工讲话客气。这是中国人很明显的一个个性。 学会安人 安人才是最高境界 “理”人其实还是不够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安人”。达到“安人”的境界,你即使不理睬员工,他自己也会很安心,也会表现得非常好。可是很少有人能一下到达“安人”的境界,一般来说,都要经历从“理人”到“安人”的过程。 从管人提升到安人 人是不能管的,而事情是要管的,要学会以管事来带动人心,让员工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他们自然能与你积极配合,从而把工作做好。但是,你一定要尊重并信任他,如果你一开口就说:“我看你也做不好”,那他就真的会做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鼓励别人:“你放心吧,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帮你忙;你好好去做,一定没问题。”这是一种激励他人的好方法,这种激励和西方的激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会带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所以我们说“动心你就跟他走”。安人,是最高的一个境界,中国人喜欢随遇而安,随时随地都要安,这是一种整体的安,而不是个人的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安,随时随地都要安,一时不安就不行。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安顿好,人一安顿好就没事了,人没有安顿好,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带动他的心。但是我们不能一下要求那么高,我们要先抛弃管人,不要再讲人力资源管理,然后将其变成理人,也就是人员发展。人员发展就是把所有人的潜力都开发出来,方法很简单,只要你看得起他,他就会拼命去做。 把管人提升到理人要靠大家转变观念,观念一改变,做法就不一样了。人性、尊严要靠我们来提升,只要人性,没有尊严,这个人就没有精神、没有灵性,就会慢慢像动物一样,打一下才动一下,无法主动配合工作。 人只要没有尊严,就会伤心,所以中国人对这点的要求特别高。中国人一般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不太相信别人的道理。中国人有钱会过得很有尊严,没有钱也过得很有尊严;有钱过得很高兴,没有钱还过得很高兴,我们是没有条件的生活,不像西方人是有条件的生活。我们可以随遇而安,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做得到随遇而安,只有我们做得到。 【本讲小结】 爱管人的人经常会既费神费力又不值得;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大家维持不被开除的水平,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这是管人会带来的三大危害,一定要严格杜绝。 要想杜绝管人的三大危害,就要学会理人,理人就要尊重他人,敬人者人恒敬;理人其实还是不够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叫做安人。达到安人的境界,你即便不理睬员工,他自己也会很安心,也会表现得非常好。 第3讲 组织的人员发展 【本讲重点】 潜力人员不愿发展是组织的最大损失 “三不”大于“不能” 消除“三不”是人员发展的重点 潜力人员不愿发展是组织的最大损失 人员潜力无限却不愿意发展,是组织的最大损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把人力资源改成人员发展,建立人员发展部,它所负责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站在平等的、同步的、彼此尊重的水平线上共同谋求发展。 彼此没有敬意是不行的,想让员工好好工作,就要看得起他,这是最起码的条件。正像孟子所说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愿去做。当一家公司很多有能力的人对公司之事袖手旁观时,这家公司就很难走向成功。 很多时候,中国人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敢做,因为做了可能就要倒霉、挨骂、受人嫉妒,所以,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有人不愿意开发、不愿意表现出来而已。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本来什么都不会的人,突然间变成什么都会;或者一个什么都会的人,突然变成什么都不会。前者是愿意发挥潜力的表现,而后者则是故意隐藏潜力,这就是公司最大的损失。 “三不”大于“不能” 没有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对中国人来说,“不为”远远多于“不能”。“不为”包括三种情况,即不肯做、不敢做和不愿做。也就是不肯做、不敢做、不愿做的比率,远大于不能做。 有能力而不肯做 有能力而不肯做是因为有所顾虑,害怕做错了要自己承担后果。每个人一开始本来都准备多做、多学习、多积累经验,但是渐渐觉得不值得,于是就放 弃了。 有能力而不敢做 不敢做的后果比不肯做的更严重,不敢做是因为“多做多错多挨骂”。这是一个激励问题,谁都不能保证事事都做对,如果上级总是对结果苛求而且标准过多,就会让员工主动放弃努力。 例如,你与你的上司一起去拜访客户,上司发言时列举了一些数字,你一听根本就不对,你会怎么办,其中一种可能是——你心里想:“上司之所以派我出来,就是因为我对他有责任,如果他讲错了,我就要补充、改正。”所以你明确地指出了刚才上司中的错误数字。这种选择很有可能会让你在事后挨骂。老板会说:“我知道那个是错的,我怎么会那么笨,那么笨怎么当老板,你自己也不反省一下。刚才我一看情况不对,故意讲了一些错的数字,你比我高明,还给我改正,你算什么,” 这次之后,你可能会汲取教训,再遇到这种事你就三缄其口,结果,回去之后又被训了几个小时。上司这次的理由是:“我为什么带你去,我带你去就是让你在我有错的时候提醒我、改正我的错误,结果我发现你每次出去,根本没带脑袋出去。”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对和错很难说,是与非有时也难以分明,这种特殊性需要每个人去认真体味。 我们的文化是一种阴阳文化,阴阳是变动的,西方人认为阴阳是两个东西,而中国人却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有时候变阴,有时候变阳。所以,看一件事情既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从那个角度看。所谓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对会变错,错会变对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社会是相对的社会,西方社会经常是绝对的社会。相对的社会带来相对的是非,就因为变化太多,所以一般人很难把握好分寸。 比如你是一个大厨,你的老板今天对你说:“今天要来的这位客人难得一见,中午一定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于是你准备得很丰富,客人吃得也很开心,但是客人一走老板就翻脸了,他对你说:“叫你做丰盛一点,你就真的做得这么丰盛,是谁出钱呀,公司这样会给你吃垮的,你知道不知道, 过了几天老板又向你交代:“这个客人很难得来,中午饭做丰盛一点。”这时你会对自己说:“我会上当吗,我就准备四菜一汤,还是青菜豆腐汤。”结果老板当着客人的面批评你,他说:“你这样请人家,我的面子放到哪里去,这位客人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公司再穷,我自己也能出得起这份钱!” 有能力而不愿做 有能力而不愿意做的员工会说:“我能做,但是我就是不愿做。”很多员工会这样说:“了不起被你炒鱿鱼了,有什么了不起。”或者“算了,我不愿意做,我懒得做,这种公司我懒得表现;用不着我做,能混到什么时候就混到什么时候,混不好我就走。”这种人很多,他们往往白天养精蓄锐,晚上回家做自己的事情,奋发努力、表现良好,然后领两份薪水,他们比谁都聪明。 消除“三不”是人员发展的重点 如何消除不肯、不敢、不愿这“三不”,是人员发展的重点。 营造肯做、敢做和愿做的工作氛围 在中国社会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即员工听上司的话会挨批评,不听话也挨批评,如果直接询问意见会批评得更严厉。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员工敢做、愿做才怪呢~所以,作为上级要为员工创造一种肯做、敢做、愿做的氛围,这样才能让每个员工心里舒畅、积极工作。 员工一旦什么都服从上级的,公司就会很难发展,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把能量施放出来,他们有很大的能力,却不敢表现。而把人力当作一种资源就会造就许多只会服从不会创新的员工,他们只有静态的配合,而不会开发自己的潜力。 要激发员工潜力,作为上级可以这样做:员工第一次做错的时候绝不批评。一次做错就批评,他就不敢做了。这里指的是只要是无心的过失都不能批评,除非他存心贪污、存心犯法。 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 “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是所有管理者要树立的新观念。当你谈论问题员工有什么问题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些员工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当初甄选这些员工的时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问题你才会聘用他们,如果他们有问题就不可能进入你的公司。一个不呆的人,到你公司来,两三年就变呆了,这是你的责任。 所以,员工会有问题,但是没有问题员工。员工会有问题,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别人的工资比他高会令其不安,领导不给任何安慰也会使他不安,这些是员工问题,而不是问题员工。一个管理者要学会检讨自己,不要总说员工有问题。 要想真正发展人员,领导一定要做到——员工要做的事情,你绝对不能 做。要给员工独立做事的机会,否则他永远不会做。还是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如果你带一个员工出去拜访客户,应该事先告诉他:“你跟我去,你要注意听,我如果讲错话,你一定要提醒我,但是要不要改是我的事,你不可以‘嘭’一下说出来,你只能提醒我,因为你永远搞不清楚,我是故意这样做,还是真的忘记了。你只带耳朵去,我有什么错误,你就写在一张纸上给我看。”这样做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每个人不仅要自留余地,也要替他人留下余地,这是人力发展最好的方法。这样大家可进可退,随时进行不同的调整。因为人是活的,不是棋子,不可随意摆布,但是制度是死的。从事人力发展的人一定要注意,只让人去配合制度是不行的,制度一定要有弹性,一定要有例外。 【本讲小结】 人员潜力无限却不愿意发展,是组织的最大损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把人力资源改成人员发展,建立人员发展部,它所负责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站在平等的、同步的、彼此尊重的水平线上共同谋求发展。 没有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对中国人来说,“不为”远远多于“不能”。“不为”包括不肯做、不敢做和不愿做。 第4讲 沟通、领导、激励并重 【本讲重点】 管理的软件具有民族性 重视沟通技巧 领导要合乎人性 合理的不公平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管理的软件具有民族性 全世界管理硬件都一样,而管理的软件—沟通、领导、激励都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美国公司,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赶快回去工作”这句话,美国人一般都能接受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但是,这种沟通方式却不适用于中国。中国往往口头上说“很好很好”,其实却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特点令许多美国人迷惑不已。由此可见,中国人是多么善变和复杂。 领导在中外也非常不一样,中国人很不喜欢高高在上,这和西方人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在西方的管理构架图中,CEO站在最高的位置上,而中国则不然,因为中国人知道站在那里最倒霉,迟早会被干掉。一个人站在高处,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目标。 就激励而言,中国人实施的传统奖励经常没有效果,也就是说得到奖励的人不感谢你,没有得到的人却愤愤不平。而西方的激励是有制度的,中国人对凡是按照规定应该得到的激励完全不会心存感谢。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制度化,只有激励最好不要制度化。 图4,1 管理的三大软件 重视沟通技巧 重视沟通技巧,通过沟通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那种能力一旦激发出来,一个人可以胜过十个人,甚至可以胜过一百个人。 简单的动作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最好的沟通是不讲话。善于沟通的人,经常用简单的动作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比如拍拍下属的肩膀就表示了对下属极大的激励,这种简单的方式往往比花很多钱买很多礼物有效得多。沟通要重视技巧,这套技巧的宗旨是沟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讲道理。 先通情,而后达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国家,但是与中国人讲道理却是最难的,因为用“讲”这种方式很难被人接受,会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潜在的能力要靠通情才会达理,说理是说不通的。你讲的越有道理,听的人就越没有面子。所以,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对时,聪明的他会选择婉转地向上司表达,而不是直接说,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凡是得理不饶人的人,最后必然会因招来妒嫉而没有好的下场。 “通”不是直接通理,而是要先通情,而后达理。西方人是你讲道理我也讲道理,我们直接就理谈理,而中国人不是。中国人要由情才可以入理,没有这个情,就无法谈得通。单刀直入会让对方无法接受,而你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领导要合乎人性 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 中国人真的比较复杂,他们大方的时候非常大方,小气的时候非常小气,计较的时候比谁都计较,不计较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千万不要把中国人看成是死板而一成不变的。中国人虽然如此善变,但是一旦他们的意愿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就会一点都不计较,而当他们感觉被迫的时候,就变得斤斤计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所以,一个善于领导的人,会把中国人带到很自发的境地,同时自己也会很轻松。当你不管他们的时候,就是他们会自觉行动的时候,这种时候只要你 一管他,他就会马上变得被动。以请客为例,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请客,你对他说:“晚上你请客好不好,”对方一定要问你:“为什么要我请,”可是,当这个人自己要请你吃饭的时候,你根本跑也跑不掉。如果你说没有时间,他会请你随时找一个时间,反正你不能一年到头都没有时间。如果几个人一起去吃饭,快吃完时,一定会有人自动站起来去付款,其他人如果说:“不要不要,我们去付。”这个人一定会坚持去付款;但是,如果有人说:“今天该你付款。”这个人一定不会去付款。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很被动,其实不然。中国人非常看重荣誉,不会领导的人才会把所有的人都领导成被动,而且使自己非常辛苦;会领导的人不仅能让大家都自动,而且自己也会因为无为而轻松愉快。 合理的不公平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有效的激励方式其实就是合理的不公平,大家在合理的不公平的氛围中,不会怨天也不尤人。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不公平。追求公平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我们追求的这种不公平是合理的不公平。所谓合理的不公平就是我们所讲的伦理,伦理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以称谓为例,在美国儿子可以直接叫爸爸的名字,因为他们是平等的;而在中国,如果儿子直呼其父的名字,恐怕会遭到责备。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后来改名叫观音菩萨,就是因为李世民这个名字中有一 个“世”字,所以即使是神仙也不能与皇帝共用一个字。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管理在软件方面跟西方人有很大不同,在具体行事中要特别小心。 【本讲小结】 管理的硬件全世界都一样,而管理的软件—沟通、领导、激励却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人重视沟通技巧,认为沟通可以通彼此之情,激发潜在能力。那种能量一旦激发起来,一个人可以胜过十个人,甚至可以胜过一百个人;对中国人来说,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另外他们认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存在于合理的不公平中。 第5讲 人员发展三大主轴 【本讲重点】 人员发展的内容 人员发展的八大项目要兼顾并重 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共识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人员发展的内容 人员发展进程简单到用八个字就可以涵盖——进退、奖惩、教养和老死。这八个字包括了四大内容,涵盖了人员发展的所有内容。 1.进退 甄选、试用、派任都是“进”,而下岗就是“退”。总之,人员的升迁、调任,不是进就是退,领导要用进退来激发员工的能力, 2.奖惩 奖惩包含奖励和惩戒。奖惩是一把刀,既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伤害人,一定要慎用。很多人认为奖惩很容易,其实奖惩是最难的。奖励错误,会制造很大的问题,惩戒错误又制造很多的冤枉。 3. 教养 教养也是人员发展必需的内容,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学习、补充新的养料,这样才能使其长久地富有创造力。否则企业会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 4.老死 人都会老也都会死,所以“老死”强调的是企业要照顾那些已经年老和去世的员工。当员工退休后,应该发给他们退休津贴,当他们离开人世时,也要体现出公司对他们的关照。 总之,四大内容包含了进、退、奖、惩、教、养、老、死八个项目,只有使这八个项目合理,才能使企业人员获得真正的发展。 人员发展的八大项目要兼顾并重 进退奖惩教养老死这八大项目必须全面兼顾并重。 做好人员发展的进退工作 从事人员发展工作的人,往往会觉得工作很困难,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抱怨。 1.做好人员甄选工作 就甄选人员来说,很多管理者都发现,自己当初觉得满意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却屡屡出现问题,这点非常令他们头疼。其实,这与这些管理者当初采取的甄选方法密切相关。用问卷调查或者简单的口试往往看不出真正的问题,很容易让应选者用题库猜对问题,而且也容易因个人偏好而做出错误判断。 你可以通知应选者某月某日来参加测试,之前故意将测试现场安排得非常混乱,然后静观其变。如果应选者只会抱怨,他会主动离开;即使不离开,如果只是等待他人收拾环境,这种人也可以直接放弃;那些直接动手、主动改善环境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你所需要的人。上面所举的只是一种甄选方法。实际上,甄选一定要把握出其不意的原则,要让对方无从防备,迫使其流露本性,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2.做好人员的辞退工作 如果一位领导想辞退一名员工,他不会直截了当下命令叫他走,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你把他当物品处理了。 高明的领导会找一位干部进行一次交谈,他会问:“你觉得某某员工怎么样,”因为不了解虚实,这名干部一定会回答:“他还不错。”领导接下来板着脸说:“这种人你也觉得还好,”领导随后列举了他的众多问题。这名干部此时会说:“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你既然知道他不好,为什么不叫他走呢,”这时领导会告诉这名干部其中的缘由,并且暗示要这名干部代办辞退问题员工的事情。当然,领导一定要将道理分析清楚,充分显示出公平和公正,也要表明自己的无奈。这样很容易达到目的,否则只会引发新的问题。 3.做好人员发展的奖惩工作 奖惩是难度较高的一项工作。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公司的干部这样抱怨:“我们公司每次都是董事长亲自颁奖,而且董事长的眼睛每次都看着照相机,从来就不看我们。”所以,在这些公司每回颁奖都只是走个过场。而且,其他领导每次也只是坐在台下作陪衬,久而久之,参加的人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见,颁奖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好。 处罚员工也要注意,千万要私底下去处罚,尽量不要公开处罚。其实,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处罚,都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只是不同的处罚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4.做好人员发展的教养工作 主管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教导部属。员工把最宝贵的青春交给公司,如果主管把员工完全当作自己工作的目标,那样的主管必然得不到人心。优秀的主管不但要帮助员工成长,还要关注员工方方面面的问题。 所谓养就是要照顾员工的生活,而不只是发薪水而已。所以,主管对特殊的员工都要进行家庭访问,不能只管其上班的部分,而不管其下班的内容。对西方人来说,下班事情主管可以不管,而中国人则需要全面照顾。 5.关注员工的老死问题 人都会老,也都会死,照顾那些老了和死去的人,其实就是安公司目前员工的心。照顾已死的员工,能够感动你的员工,能够向员工传递企业的关心。 这样的行为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能凝聚员工的力量,让还在工作的人愿意主动而努力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进退、奖惩、教养、老死这八大项目,要全面兼顾并重。只要有一个做不好,人员发展就不到位,员工的潜力就发挥不出来。 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共识 和而不同 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共识,在安定中不断求进步。我们的和谐是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中国人向来和而不同。中国人点头不一定表示同意,“我虽然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会同情你的立场,我会勉强自己来配合你、迁就你”,这是中国人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简而言之就是成全。外国人绝对没有这种观念。 和而不同就是我们不要求大家都有一样的想法,如果大家都一样,有可能 是一种专制的体现。对领导来说,如果你的任何意见所有的部属都赞成,你就要小心一点了。要么是因为你太专制致使人人都害怕,所以没有不同的意见;要么就是大家在逃避问题。只有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可是又不会因此爆发出战争,这才叫和气,我们只有在这种安定中才能不断地求进步。 在安定中求进步 中国人所说的在安定中求进步,其实就是在进步中求安定。当中国人说“要”的时候,其实“不要”也包括在里面;当中国人表示赞成的时候,反对也包括在里面。这就是所谓的无可无不可。当然,说中国人这样的时候,就包括中国人不会这样,因为中国人太多了。我们只能求一个平均,而不能涵盖每一个人。 我们所讲的是每一个人,不是任何人,既不是你也不是他,因为你和他都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不讲爱人的原因所在。爱所有的人就等于不爱任何人。所以,中国人要自爱,没有资格爱人。爱人都是嘴上讲的好听,中国人一定要自爱,因为不喜欢人被人管,意见又一大堆,讲话还不负责任。所以,中国人要发展好人缘,只能人人自爱。 满足自主心的唯一道路就是自律,就是把自己管好,而自律惟一的办法就是自爱,所以中国人从自爱到自律然后完成自主。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成员产生坚强的协同一致力。 制度不是企业文化,产品也不是企业文化,凡是看得见的都不是企业文化。感觉得出来,但是说不清楚,然而能令员工变成坚强的力量,就叫协同一致力。 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就是组织的力量。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有组织,但是没有组织力。没有组织力完全是领导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绝对可以团结、绝对可以一致对外、绝对可以和而不同,也绝对可以成全。 在一个单位中,人人都可以说:“我的功劳统统让给你,但这不是盲目的,不是没有条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领到奖金要请客的道理所在。外国人领到奖金就可以独自享用,而中国人不领奖金没有事情,一旦领到奖金就会发现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你,你是无法独吞的。领奖金请客对中国人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请客则是万万不行的。 一定要记住,个人的成功是大家成全的,所以当你成功的时候,就要与大家分享。不懂得分享的中国人就会变成一个孤家寡人。我们很多美德是西方人很难了解的,比如成全、分享、协同一致。西方人将这些都归为没有人权、专制,其实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文化。实际上,中国人是最民主的,如果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人,当然就会出现问题了。 中国人有自己的一把尺子,而这把尺子是西方人到今天还摸索不出来的。比如合理的不公平,西方人怎么也听不懂,而中国人一听就懂。西方人对人是先从相信开始的,中国人对人是从不相信开始—我不相信你,除非你让我相信,而西方人是—我相信你,除非你没有信用。二者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 【本讲小结】 整个的人员发展进程可以用以下八个字就可以涵盖——进退、奖惩、教养和老死。这八个字包括了四大内容,涵盖了人员发展的所有内容。 进退、奖惩、教养、老死这八大项目必须全面兼顾并重;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共识,在安定中不断求进步。我们的和谐是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中国人向来和而不同;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成员产生坚强的协同一致力。 第6讲 做好阶段性调整 【本讲重点】 重视阶段性调整 做好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 人人都发展,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重视阶段性调整 人员发展要遵循民族性 组织人员发展的策略必须重视阶段性调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许多中国人都认为国外的许多东西比中国的好,其实不然。比较中肯的说法应该是各具特色,正所谓一种文化培养一种人,没有什么优秀低劣之分。 以看演出为例,外国人喜欢看歌剧,他们在看歌剧时喜欢安安静静地、精神专注地看;中国人喜欢看戏剧,喜欢和许多朋友一起,谈谈笑笑,边联络感情边看戏。外国人之所以安静,是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歌剧本身;中国人之所以那么热闹,是因为他看重的是交朋友,对他们来说,戏剧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用来促成彼此之间感情的交流。 所以,人员的发展一定要按照中国的民族性,使其向正确的、有利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让其变成其他国家的民族性。人无完人,民族也没有尽善尽美的。所以,从事人员发展的人首先不要把人当作纯理性的生物看待,任何人都有情绪,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一定要尊重他,为进行阶段性调整做好准备。 掌握阶段性调整方法 1.组织要进行阶段性调整 世间任何事都是曲线发展,所谓起起伏伏、胜极必衰。对公司来说也是一样,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必然会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业绩就会开始下降,人员士气低落。这时如果公司无法获得发展,它就可能倒闭;为了避免倒闭,就要努力运用策略,想办法东山再起。 阶段性调整成功了,公司就可以持续发展;调整失败了,就要面临倒闭。所以,公司一定要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做好阶段性调整的方法如图6,1所示,即要从管人慢慢提升到理人,再慢慢提升到安人,也就是今天常常讲的与时俱进,即随着时间的演变,要不断地有一些进展,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式发展。 图6,1 阶段性调整方法 2.人员管理要进行阶段性调整 对于公司的新进人员,一定要实施管理。许多公司之所以新进人员流动很大,就是因为他们让新进人员自生自灭,没有对其负责任。明知道新进人员对环境很陌生,还要马上让他们上岗工作,结果很容易致使他们犯错,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许多新人是被老员工吓走的,老员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企业一定要有新人加入,同时留住老员工,这才是正确的发展策略。对一个公司来说,完全没有人员流动是有问题的。建议公司对于新进人员,不要马上为其分配工作,而是要进行职前训练。 所以,组织人员发展时,一定要重视阶段性的调整。比如,有新人进来的时候,是一个阶段;当新人变成老员工的时候,又是一个阶段;老员工慢慢升职以后,就会有惰性,这种时候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总之,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推动其发展。 做好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 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是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是何等重要。 【案例】 某加工厂的老板最近非常烦恼,因为他工厂的新进人员流动性很大。这家工厂是劳动力密集型工厂,每个新人一到厂,就立即开始大负荷的工作,很多人难以忍受,因此很快放弃了这份工作。 老板为此请教了咨询顾问,这位老板按照顾问传授的方法去做,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其实很简单,即提前把工厂的老员工分组,让老员工去照顾新员工。当新员工中午休息的时候,老员工就过去跟他说:“把手伸出来,我看看你手上有没有泡。”对方一定会回答:“有啊。”老员工接着说:“你真有办法,才起了三个泡。我刚到工厂时第一天五个泡,第二天十个泡。但是第三天就好了。”这样等到新员工回家面临家人的询问时,他就会说:“人家起的泡比我还多呢~这种工作怎么不能做,今天起五个,明天起十个,后天就没有了。”于是,他就会安心留下来。 由此可见,针对实际状况进行心理建设,帮助员工了解他未来的发展,就能使其留下。很多事情都要事先防范,否则就会无计可施。所以,不管是管还是理,其实都是心理作用。中国人对心理作用非常“感冒”,员工手上起了一个小小的泡,他自己会觉得很严重,但是一旦有人对此表示了关心,他马上就会表现出无所谓。心理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要想开发中国人的潜力,一定要从心理上着手。抓人一定要先抓心,抓不住他的心,什么策略都没有用。 人人都发展,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重视人员发展 人人都发展,企业的人才才不致断层,企业才能生生不息。培训是使一个人不断发展的惟一道路。世界上公司的平均寿命是七年,天天有公司成立,天天有公司倒闭。现在经营公司比以前困难得多,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新材料不断地出现,新产品随时会把原有产品取代。所以为了企业的生生不息,我们必须努力发展人员的潜能,否则企业就会进入瓶颈期。 人是企业的生命 公司在困难时期能够依靠的不是机器而是人,人是公司的灵魂,而不是资源。资金、机器、技术、能耗是资源,只有人不是资源。人是使用这些资源的 主体。 人是一个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每一个人不管处在哪一个岗位,都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产生影响。人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不在于从事什么行业,而在于讲话有没有人听,在于大家是否都愿意和你在一起,和你互动。 人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给予相当的重视,不能把他当作工具。人员发展的关键在于把员工当作人员并使其发展,如果把员工当作人力资源,员工就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钱把命拼掉,这是天底下最不值得的事。所以,与时俱进就是从我管人,慢慢地我放松到理人,最后这些都不是我的事了,你们自己自爱。这种老板才能长寿百岁,同时还能带动所有人员发展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带出几个人才,而不是赚多少钱,钱是没有定数的,而人才会不停地服务于社会。 【本讲小结】 组织人员的发展必须重视阶段性调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人员的发展一定要按照中国的民族性,使其向正确的、有利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使其变成其他国家的民族性。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是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人人都发展自身潜力,企业的人才才不致断层,企业才能真正生生不息。
/
本文档为【[教学研究]中国式管理系列课程一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讲义考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