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

2017-11-11 50页 doc 116KB 2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 《往生论注》古文与白话对照 《注》卷下 生偈注》卷下 天亲菩萨造 婆薮槃头菩萨造 菩提流支译论 菩提流支译论 昙鸾注解 昙鸾注解 隆盎居士白话译解 论曰。 论曰。 论曰以下,是解释偈颂意义的部论曰已下,此是解义分。 分。这部分根据义理,又分为十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 个部分,一、愿偈大意,二、起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 观生信,三、观行体现,四、净入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 愿心,五、善巧摄化,六、离菩提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 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障,七、顺菩提门,八、名义摄门。八者名义摄对。...
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
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 《往生论注》古文与白话对照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 偈)>注》卷下 生偈注》卷下 天亲菩萨造 婆薮槃头菩萨造 菩提流支译论 菩提流支译论 昙鸾注解 昙鸾注解 隆盎居士白话译解 论曰。 论曰。 论曰以下,是解释偈颂意义的部论曰已下,此是解义分。 分。这部分根据义理,又分为十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 个部分,一、愿偈大意,二、起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 观生信,三、观行体现,四、净入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 愿心,五、善巧摄化,六、离菩提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 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障,七、顺菩提门,八、名义摄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对,九、愿事成就,十、利行满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足。论,就是议论,议论偈颂的道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理。曰,就是语句,指以下的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子,议论解释偈颂语句的意义,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 所以叫“论曰。” 论曰。 ?愿偈大意。 ?愿偈大意者。 此愿生偈说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 是示现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 亲见阿弥陀佛,发愿住生西方极愿生彼国故。 乐国土。 ?起观生信。 ?起观生信者。 起观生信这部分又分为二种,一、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 示五念力,二、出五念门。 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 ?示五念力者。 ?下面就开示五念力。 于何观。于何生信心。若如何修观想,如何生起信心,善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男子善女人,修行五念门成就,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毕竟必得往生极乐国土,亲见极土,见彼阿弥陀佛。 乐世界阿弥陀佛。 ?出五念门 ?出五念门者。 五念门有哪五种呢,一礼拜门,二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 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 回向门。 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吐门。 门就是出入的地方。如果进入有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就没有阻碍。前四念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行门,是进入极乐世界的门,后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一念行门,是出极乐世界慈悲教是出慈悲教化门。 化的行门。 什么是礼拜,身业礼拜阿弥于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 陀佛、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了陀如来应正遍知。 往生到极乐世界,故应礼拜。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诸佛如来的自行化他的功德无量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无边,因为功德无量,所以德号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称呼也是无量的。如果想把诸佛以诸经戒丼十名,戒腾三的名号都说完,那是纸笔堆积如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山也写不完的。所以诸佛经中, 或者列出十种尊号,或者只举出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 三种德号,以为宗要而已,哪里来应正遍知也。如来者, 可以尽行列出呢,论中所说的三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种得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如来就是“如法相说”,“如诸佛安稳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道来,”此佛亦如是“更不去后有中名如来。应者,应供也。,”故名如来。应即应供。佛烦惑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灭除已尽,得到一切智慧,应该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受到一切天上地上的众生的供 养,所以叫应供,简称应。正遍知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 是知道一切法的真实相是不坏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 相,不增不减。为什么说不坏,不减。于何不坏。心行处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有如涅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是不动的。所以叫正遍知。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 无碍光的意思,已经在前而偈颂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中讲过了。 为生彼国意故。何故言此。 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旪,“为生彼国意故。”为什么说这句夜三旪,礼十方一切诸佛,话呢,菩萨行持的法门中,有经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常在白天三时夜里三时,礼拜十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方一切诸佛,但不必发愿往生何 处的意思。现在应经常作愿往生也。 极乐的心愿,所以礼拜阿弥陀佛 如来。 什么是赞叹,口业赞叹。 于何赞叹。口业赞叹。 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求获得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 如阿弥陀佛一样的光明智慧,如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 阿弥陀名字的意义一样无量寿,修行相应故。 无量光,一切无量,为的是求得净 业能如实修行,与此名号相应。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赞即赞扬,叹即歌颂感叹。赞叹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非用口不可,所以叫口业。 曰口业也。 在了知弥陀的光明之后,就知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我们口称弥陀的名号, 就有名号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所诠的如来光明智慧德相出现。实修行相应故。 称念弥陀名号的目 的,就是和名 号所诠的义相应。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 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称彼如来名号,就是称念无碍光 阿弥陀佛的名号。如彼光明智相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 ,佛的光明就是智慧的相状。这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 些佛光明朗照耀十方世界,没有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 任何障碍,能除去众生心中的无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 明愚痴黑暗。并非只是像日月的但破穸穴中暗也。 光芒,珠宝的光亮,只能破空穴中 的黑暗。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 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如果阿弥陀佛的名号的意思,与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与净业行人的如实修行是相应众生一切忈愿。然有称名的,那么无碍光如来的名号的智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慧光,就能破众生的一切无明, 能满众生一切意愿。然而有的净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 业行人,称名忆念念佛,无明还实修行,不名义不相应故 在,而不能满愿,为什么呢,原因也。 就在于不如实修行,与阿弥陀佛 名号的意义不相应。 于何为不如实修行,不名 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 什么是不如实修行,与弥陀名号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的意义不相应呢,不知道如来是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相应。一是信心不坚定淳厚,若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存若亡。二是信心不专一,没有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决定。三是信心不相续,有多余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杂念相间。这三句,展转相成,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因为信心不坚定淳厚,所以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定,由于无决定,所以念念不相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续。也可以类似的讲,由于念念不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相续,所以不能得到决定的信 心。由于没有得到决定的信心,不此相违,名不实修行相 所以心不坚定淳厚,与此相违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反,叫如实修行相应。因此论主 世亲菩萨提出“我一心。” 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 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 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 问,名号有如法的指头,比如用暗。若指月之指,不能破 手指指月。如果称念佛的名号便暗。称佛名号,亦何能满能够满愿,那么指月的指头就能愿耶。 够破暗。如果指月的指头不能破 暗,那么称念佛的名号,又怎么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 能满众生愿呢, 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答,诸法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论。有名号就是法,有名号就与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其他名号的法不同。名号即是禁肿辞于,日出东方,乍法,比如诸佛菩萨的名号,般若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波罗密,及陀罗尼章句,梵咒的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音声作词等都是这样的。比如禁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肿词说,“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中诵临兵斗者皀陇列在句。如果早晚都念,不管太阳出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来没有,也会消肿。又比如军队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对阵,大家都念诵“临兵斗者皆陈 列在前”,行诵这九个字,矛、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 戟、弓、剑、戈等五种兵器都刺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 不中他。葛洪在〈〈抱朴子〉〉中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 说,诵这九字诀是治兵的重要方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 法。又比如扭伤了筋,把木瓜用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 火烤热,敷在痛处就可痊愈,有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 的人只念“木瓜,木瓜”的名字、也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可痊愈,我本人就自身得到过实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效。像这些事情,民间都知道,更如指指月等名也。 何况称佛名号是不可思议的境 界,岂可生疑。灭除药涂鼓的比 喻,也是一例,此喻已在前面讲 过,就不再重复了。有不同的名 号,有不同的法,如所问的用指 头指月就是如此,它与称名念佛 的功德利益,是不同的法。 于何作愿。心常作愿。一什么作愿,心中常常发愿,心与念,毕竟彽生安乐国一心专念,毕竟要往生极乐世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界,决心如实修行奢摩他。 译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奢摩他译为“止”。止就是止心一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处,不再作恶。这个译名也不算名乃不乖大意,于义未满。违背大意,但未将意思全都显现何以言之。如止心鼻端,出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如像把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心止在鼻端也叫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慈悲观止嗔,因缘观止痴,这些都如是等亦名为止。如人将 可“止”比如人们想走又没有走,也行不行,亦名为止。是知 可叫止。由此可知“止”这一词,比止语浮漫,不正得奢摩他‎‎ 较宽泛,不能作为奢摩他的正确名也。如椿柘榆柳,虽皀 译名。比如椿柘,音蔗、桑树,名木,若但于木,安得榆 榆柳等树木,虽然都是树木,但柳耶。奢摩他于止者,今 是如果只叫它们树木,就如何能有三义。一者一心与念阿 体现榆树柳树的特性呢,奢魔他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 叫止,有三重意思,一是一心专念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 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阿弥陀佛如来,愿生彼国。如来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名号及极乐世界名号,能止一切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恶。二是极乐世界远超三界道。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如果人们一往生极乐国,自然止 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息身口意恶。三是阿弥陀佛如来心。此三种止,从如来如的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息求声实功德生。是故言,欲如闻,辟支佛的心念。这三种止,实修行奢摩他故。 是从如来的如实功德生起的,所 以说,“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于何观察。智慧观察。正什么是观察,智慧观察,正念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观察弥陀极乐,决心如实修行毗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婆舍那。观察有三种,哪三种呢,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一是观察弥佛国土庄严功德。二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是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是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极乐国中诸菩萨庄严功德。 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毗婆舍那译为“观”但是泛泛而言译毗婆舍那曰观。但泛言观,意思并不圆满。为什么这么观,义亦未满。何以言之。说呢,比如观身无常,苦、空、如观身无常苦穸无我九相 无我,九想等都可叫做观。也像等,皀名为观。亦如上木 上面说到的树木,就不能明是名,不得椿柘也。毗婆舍 椿树或是桑树。毗婆舍那叫观,那于观者,亦有二义。一 也有二重意思,一是在此净心观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 想,观察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是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 合于实相的,所以修行若也可得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 到如实功德。如实功德,就是决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 定往生极乐净土。二是一得往生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 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极乐净土,就可见到阿弥陀佛,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不净没有证得净心的菩萨,毕竟可以心菩萨,不上地菩萨,毕证得平等法身,与/地的净心菩萨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与二地至十地菩萨一样,毕竟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证得寂灭平等的一生补处。所以心缘其事曰观,观心分明说,“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心曰察。 缘其事叫观,观心分明叫察。 于何回吐。不舍一切苦恼什么是回向,不舍弃一切苦众生,心常作愿回吐为首,恼众生,心中常常发愿将自己的得成就大悲心故。 功德回施投向众生为第一,即能 成就大悲心。 回吐有二种相。一者彽相, 二者还相。彽相者,以己回向有二种相状,一是往相,二 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是还相。往相就是将自己的功德共彽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回施给一切众生,发愿共同往生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还相就是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后,得到止观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方便力成就,返回娑婆十方世界化一切众生共吐佛道。若的生死稠林,去教化一切众生,彽若还,皀为拔众生渡生共同成佛。无论往相还相,都是死海。是故言,回吐为首,为了拔众生苦,救众生渡过生海得成就大悲心故。 苦海。所以说,“回向为首,得成就 大悲心故。” ?观行体相,可分为二种:一是器?观行体相者。此分中有 世间体相,二是众生世间体相.器二体。一者器体。二者众 世间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国土体相生体。器分中又有三重。 ,二是示现自利利他,三是入第一者国土体相。二者示现 一义谛。 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义‎‎ 谛。 现在讲国土体相。 国土体相者。 于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什么叫观察阿弥陀佛国土庄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严功德,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功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德,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大力用。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如像摩尼如意宝性,如意自在,法故。 不可用世间事理相比较。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不可思议力,总指阿弥陀佛国土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的十七种庄严功德的力用不可思可得思议也。诸经统言有议。各种佛经说到有五种不可思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议,一是众生的多少数量不可思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议。二是业力不可思议,三是龙不可思议。三者龙力不可‎‎力不可思议,四是禅定力不可思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是佛力不可思议。其中佛土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有两种力,一是业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力,法藏菩萨出世的善根所发四种力。一者业力,谓法藏十八大愿的业力所成就的极乐国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土,其大愿业力不可思议。二是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正觉阿弥陀佛法王善住持力所摄善住持力所摄。此不可思的极乐国土,其法王善住持力不 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可思议。这些不可思议,有如下皀不可思议。至文当释。 十七种,一一都是不可思议的, 学到有关文句时,自当解释。 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 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极乐国土的不可思议,有如摩尼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如意宝性,与它相似,可以比也。诸佛入涅槃旪,以方疑。借用摩尼如意宝性来显示极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乐世界的不可思议。诸佛入涅般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时,以方便的力用,留下碎身的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舍利,用以造福于众生。众生福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尽时,这些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首饯。若转轮圣王出世,珠。此珠多在大海中,作为大龙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王的首饰。如果转轮圣王出世,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以他的慈悲方便,能得到此珠,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在阎浮提作大有利于众生的事所欲种种物旪,王便洁斋,业。如果须要衣服、饮食、灯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光、乐器、都能随意根据其欲望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变化为种种物品。转轮王便沐浴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斋戒,把此珠放在长竿的顶部,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发愿道,如果我确实是转轮王,愿。尔旪即便于虚穸中雨祈愿宝珠以天上降下这些物品,种种物,皀称所须,满足或者遍布一里,十里、百里,随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我所愿。这时就从虚空中落下种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如是,种物品,都能如愿以偿。满天下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 一切人的愿望,这都是摩尼宝性 的力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是这样的,以安乐性种种事物都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能成就。 称求者意,非是不求。彼 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相似相对,就是摩尼如意宝珠的力故,无所乏少。片取彼性用,可以求衣食就能落下衣服,为喻,故言相似相对。又出现食物等物品,能满所求者的彼宝但能不众生衣食等愿,不求就没有。极乐世界则不愿,不能不众生无上道愿。然,其如意本性成就一切,没有又彼宝但能不众生一身任何缺少的。仅只取摩尼如意宝愿,不能不众生无量身愿。性作为比喻,所以说是相似又不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一样。再有摩尼如意宝只能满足相似。 众生衣食等愿,不能满足众生无 上的成佛之道的愿望。还有摩尼 如意宝只能满足众生一身的愿望 ,却不能满足众生无量身、无量 世的愿望。 有这么一些无量的差 别,故所以只说是相似。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有十七种, 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 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 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 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 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 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 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 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 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 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 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就。 先列举科目章节名,再解释偈文。 先丼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的偈颂是,“观彼世界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 相,胜过三界道。” 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 界道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有此于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的一切凡夫,也可以往生到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极乐国土。凡夫造下的无漏业力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本应系缚于三界,但毕竟不受此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业力牵引,即是不断烦恼即获得 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槃,这哪里是焉可思议。 可以思议的啊, 庄严量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边际。” 究竟如虚穸,广大无边际 故。 此于何不思议。彼国人天,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极 乐世界的人天大众,如果想宫殿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 楼阁有一由旬大就一由旬大,要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它一百由旬大就一百由旬大,要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它一千由旬大就一千由旬大,要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一千间就有一千间,要一万间就生愿彽生者。若已生,若有一万间,都是随人心意成就 的。再有,十方世界众生愿意往今生,若当生。一旪一日 生的,无论过去已往生的,现在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正在往生的,未来应该往生的,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穸,都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就是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一个时刻或一天之内往生的,也如此量中,忈愿广大,亦是算数所不能计算而知道其多少 的。但是极乐世界一直都有如虚如虚穸无有限量。彼国土 空的空旷辽阔,没有狭窄拥挤的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现象。其中的众生,往生到西方净可思议。 土之中,志愿自然广大,也有如 虚空一样没有限量。其国土的无 限量,能够成就众生的心行也无 限量,哪里可以思量啊, 庄严性功德成就的偈颂是,“正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 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比此于何不思议。譬如迦罗 如迦罗求罗虫,体形很小,如果 遇到大风一吹,身体如一座大求罗虫,其形微小。若得 山,随风的大小,其身形也变化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 大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也小,为己身相。生安乐众 是一样的。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正生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 确的佛法住持的国土,就是成就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 了出世的善根,入正定聚三不退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 转。也如这种虫一样,随缘变化而身。焉可思议。 身形。这哪里是可以思议的啊,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 月轮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呢,经言此于何不思议。夫忇辱得端正由忍辱中来,相随心转。一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得往生西方净土,没有嗔恚、慈生彼,无瞋忇之殊。人天辱的差别。人天的色像都是三十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二相,八十种好。平等无异,精妙 绝伦,这都是清净光明的心体的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 用力。清净光明的心体并非就是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心行,但能发起心行的事相,这 真是不可思议的啊。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的偈颂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 是,“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 妙庄严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呢,极乐此于何不思议。彼种种事, 世界,所有万物,都由珍宝庄严戒一宝,十宝,百千种宝, ,其宝或者是一种,十种,乃至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百千种,随心所欲,均能称心如意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无不具足。如果要让它消失,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马上就幻化隐没了,应念而有,议。 随心而无。一切如意自在,比有六 种神通的演化,更大大超过,真 是不可思议啊。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 ,“无垢光焰炽,明净矅世间。” 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 世间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呢,清净此于何不思议。其光曜事, 无垢的光明,照耀万事万物,照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 彻外表内部,此光明照耀人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 使人们断尽一切无明烦恼,微妙焉可思议。 的光明,能作弘法利生的佛事, 真是不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宝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 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施,触者生胜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乐,过迦旃邻陀。”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呢,众宝此于何不思议。夫宝例坚 照例是坚硬的,而极乐国土的众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宝是柔软的,触摩它就会生起胜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妙的快乐,从而增长功德,成就可思议。有菩萨字爱作,道业。这种事,与爱作菩萨的功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经德相同,真是不可思议,爱作菩言,染之者,戒生天上,萨容貌端正,看见他的人都会生戒发菩提心。 贪爱仰慕之心。经上说,贪爱爱 作菩萨的人都会生到天上去,或 发无上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庄严三种功德成就,包括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件事,应该知道。有哪三种呢,一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是水功德,二是地功德,三是虚空穸。 功德。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之所以把这三种一并讲,是因为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他们为同一类。为什么这样说六大类,所谓虚穸,识,呢,一是六大类,即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地、水、火、风、二是分为五类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即地、水、火、风、虚空都是穸。但言三类者。识一大,无分别的色法。现在只讲三种,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 其他识大属众生世间,属心法,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 火大在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 虽然有风,但见不到风,没有住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 处。所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且严三种并言之。 可以庄严的三种来讲。 庄严水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宝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 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 叶,交错光乱转。”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西 方净土的人天,不是水谷营养身此于何不思议。彼净土人 体,哪里需要水呢,他们清净成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 就的身体,不必用水洗涤,又何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必用水呢,国中无四季,经常是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旪,温和适中的,没有烦心的热浪,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又何必要水呢,不必要水而有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水,当然有其原因。《无量寿经》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上说,“极乐国土中的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如果进入宝池中,想要让水浸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没足,水即浸没足,想要让水浸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膝部,水即浸至膝部,想要浸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至腰部,水即浸至腰部。想要浸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至颈部,水就浸至颈部。要想灌 淋全身,自然灌淋全身。要想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 水退下去,水就退下去。水温调呾冷暖,自然随意。开神 和冷暖,自然随意。水让人神情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 开朗,身体愉悦,能荡除心垢。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 其水清沏明净澄沏清洁,净如无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 形。池底宝沙,一眼看穿,无论多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 深,都能沏照。微微的波澜,浅浅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 的回流,婉转灌注。安详缓慢流逝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戒,不慢不急。水波扬起无量自然闻佛声。戒闻法声。戒闻美妙的声音,随着人们的意愿,僧声。戒闻寂静声。穸无都可以听闻到。或者闻到念佛的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音,或者闻到念法的声音,或声。戒闻十力无畏不共法者听到念僧的声音。或者闻到寂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静的声音,空无我声,大慈悲不起灭声。无生忇声。乃声,波罗密声,或者闻到十力,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无畏和不共法声,各种通慧的声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音,无所作的声音,不起生灭的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声音,无生忍的声音,乃至甘露 灌顶的各种微妙法声,如此这些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 等等声音,都随各人所闻,获得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 无量的欢喜。随顺清净离欲的寂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 灭真实的义理,随顺三宝力无所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 畏的不共的法,随顺通慧菩萨声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 闻所行的道,没有三途苦难的名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 字,只有自然快乐的音声,所以思议。 其国的名称叫极乐世界。”这种 水能作弘法利生的佛事,真是不 可思议啊,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庄严地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宫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色,宝栏遍围绕。” 故。 此于何不思议。彼种种事,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极戒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乐世界的种种事相,或者一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十宝,百宝乃至无量宝,随心称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意,十分庄严。这种庄严,有如清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净的明镜,十方国土的清净污秽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相状,善恶业缘,一切都会显现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极乐国土的人天大众看到这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些,去恶唯恐不及,修善唯恐不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及。也有如诸大菩萨,将能照见冠中,皀见诸佛,又了达法性的宝珠带在宝冠上。这宝冠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中,可以见到诸佛菩萨,又能了法华经旪。放眉间光,照达一切诸法本性。又如佛说于东方万八千土,皀如金〈〈法华经〉〉时,眉间放光,照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到东方的一万八千个国土,都是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金色,从阿鼻地狱,上至极顶,各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个世界中的六道众生,生死轮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回,善恶业报的因缘,受报的好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坏,都在此宝冠中全部显现。这 些影像都是铙益众生的佛事,真 是不可思议的啊,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虚穸功德成就者。偈 ,“无量宝交络,罗络遍虚空,钟钟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 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虚穸,种种铃发响,宣吏 妙法音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此于何不思议。经言,无《无量寿经》说:无量的珍宝织成的量宝网,弥覆佛土。皀以网络,普遍覆盖着极乐佛国,网络上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庄严装饰着金银壤嵌的珍珠,百 千种各种色彩的珠宝,无比奇妙珍妙珍异,庄严校饯。周匝 贵。网络四周,垂吊着宝铃,光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 色晃动闪耀,极其庄严绮丽。佛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土空中,吹拂着无量功德的微徐起微动。其风调呾,不风,慢慢吹起微微运动。这种风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调和得十分如意,不冷不热,温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暖凉爽适度,轻柔软绵,不快不慢。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风吹着每个网罗及各种宝树,演 奏发出无量微妙的法音,流传宣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 布着万种温馨雅致的功德之香。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 凡是有闻此音此香的人,烦恼恶触其身,皀得快乐。此声 习,自然不会生起。风吹拂触摩为佛事,焉可思议。 其身,其人心中都感到十分快 乐。以此风声可以饶益众生,普 作佛事,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庄严雨功德成就的偈颂是,“雨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 花衣庄严,无量香普薰。”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故。 为什么这是不可思议呢,《无量此于何不思议。经言,风 寿经》说,风吹动散布无量的鲜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 花,遍布整个佛土,花色排列有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序,熟毫不显杂乱。鲜花柔软放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光而且润泽,芳芬扑鼻。脚踏在花陷下四寸。随丼足已,还上,陷在花中达四寸深,抬走脚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来,花又反弹还原。花用完了,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地面开裂,花逐渐落入裂缝,清遗。随其旪节,风吹散华,洁干净,没有残遗。根据不同的时如是六返。又众宝莲华,节,风吹拂散布众花,每天反复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六次。另外,众多的宝莲花,遍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满极乐世界,每一朵宝莲花,有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百千亿张荷叶,莲花大放光明, 有无量的色彩,青色花叶发青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 光,白色花叶发白光,灰、黄、暐晔焕烂,明曜日月。一 红、紫种种光的色彩都十分显赫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 鲜明,辉煌灿烂,比太阳、月亮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 光芒更光亮耀眼。每一朵花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 发出三十六百千亿的光芒,每一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 光中,化出三十六百千亿佛,都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 是紫金色身体,相好殊胜奇特。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每一尊佛,又放百千光明,普遍为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 十方众生说微妙的证果法门。这为佛事,安可思议。 些诸佛,每位都帮助无量众生, 走上成佛的正道。以花能饶益众 生,作为佛事,真是太不可思议 了。 庄严光明德成就的偈颂是,“佛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 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 暗冥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极此于何不思议。彼土光明, 乐国土的光明,是从如来智慧的从如来智慧报起。触之者, 正报体发出的,接触到佛的智慧无明黑暗,终必消除。光光明,可以使众生心中的无明黑明非慧,能为慧用。焉可暗,终究必定消除干净。一般光思议。 明不是智慧光明,佛光能够作为 智慧的力用,这是何等不可思议 啊。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 十方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经此于何不思议。经言,若 上说,如果有人闻知极乐世界清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 净安乐,切念愿意往生,也能得兊念愿生,亦得彽生,即到往生,往生后即入三不退转的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正定聚,这是极乐世界名字和阿为佛事,安可思议。 弥陀佛的名号,可以作为饶盖众 生的佛事,哪里是可以思议的 呢, 庄严主功德成就的偈颂是,“正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 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故。 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的呢,因为此于何不思议。正觉阿弥 正觉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极陀不可思议。彼安乐净土, 乐世界净土,为正觉阿弥陀佛的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善力住待,哪里可以思议呢,于何可得思议耶。住名不“住”就是不异不灭。“持”就是不散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不失。比如用不朽坏的药来浸泡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 涂抹过的种子,在水中不腐烂,不烂,在火不焦,得因缘 在火中烧不焦,一但在土中,得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 到阳光和水等因缘,就可以发芽故。若人一生安乐净土, 生长。为什么呢,这是不朽坏的后旪意愿生三界教化众 药力住持的缘故。如果有人往生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 到极乐净土,后来又发愿愿意倒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 驾慈航,回入娑婆三界中去教化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众生,离开极乐净土,随愿得生何以故。以经正觉阿弥陀三界中。虽然生在三界中六道杂善住持故。 生的水火之中,其心中的菩提种 子,毕究不会朽坏。为什么呢,已 经受到正觉阿弥陀佛善力住持成 就了的缘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 化生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心此于何不思议。凡是杂生 是六道杂生的世界,或者胎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 或者卵生,或者湿生,或者化生,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相互有若干眷属,受苦受乐千种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万端,都是以善恶杂业的果报。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极乐世界国土中的众生,莫不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阿弥陀佛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清净莲花中化生的,人人同一念皀为兄弟也。眷属无量,佛,共成佛道,而无别的道路。焉可思议。 远到整个法界之内,都是同体兄 弟,眷属是无量无边的,这哪里 是可以思议的呢,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 ,“受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 为食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不此于何不思议。不食而资 吃食物而能资养生命,这是由于命。盖所资有以也。岂不 在极乐世界,是以佛法禅悦为食是如来满本愿乎。乘佛愿,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圆满成为我命,焉可思议。 就的啊。以佛的本愿作为众生的 生命,这哪里是可以思议的呢,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的偈颂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 是,“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暗。” 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 常无间故。 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呢,经此于何不思议。经言,身 上说,身为受苦的载体,心是烦为苦器,心为恼端。而彼 恼的祸端。在极乐世界的大众,有身有心,而受乐无间,有身有心,而受到快乐是无量无安可思议。 边的,这哪里是可以思议的呢,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的偈颂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 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净土的果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报,远离两种讥嫌,这是应该知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道的。 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一是离体相的讥嫌,二是离名相 的讥嫌。 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 体相有三种,一是二乘人,二是女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人,三是诸根不具足的人。没有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这三种过失,叫离体相讥嫌。 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名相也有三种,不但没有三种体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相的讥嫌,乃至听闻不到二乘、 女人,诸根不具这三种名相,这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 就叫离名相讥嫌。等,就是平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的人人同一相貌。 者,平等一相故。 此于何不思议。夫诸天共为什么说是不可思议的呢,六欲 天人,对盛于一钵的食物,随着器,饭有随福之色。足指 各人所造善业不同,因而所享受按地,乃详金砾之旨。而的天福也不同,所见到的饭菜色愿彽生者,本则三三之品,香味等体相也是不同的。释迦佛用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脚指按地,就有无尽的金色珍宝一味,焉可思议。 严饰。对于愿意往生的人,虽然 有三辈九品,但是往生以后都是 三十二相的金色色身,平等无差 异。这也有如山东省的淄水和渑 水二条河的河水,流入大海之后 ,是等同一味的,这哪里能够思 议啊,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 的偈颂是,“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足。” 一切能满足故。 为什么这是不可思议的呢,极乐 国土的大众,如果愿意到其他地此于何不思议。彼国人天, 方的世界,无量的佛国中去,供若欲愿彽他方世界无量佛养诸佛菩萨,以及所需要的供养刹,供养诸佛菩萨,及所的东西,无不称意满愿。如果想须供养之具,无不称愿。舍去他在极乐国土的生命,而去又欲舍彼导命,吐余国生,到其他国土中去,住长住短,可 以随其自愿,得到满足。虽然还修短自在,随愿皀得。未 没有证到一切自在的阶位,而与阶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证得一切自在的大菩萨的力用是用,焉可思议。 相同的,这哪里可以思议呢, ?下面开示自利利他。 ?示现自利利他者。 上面简略讲了阿弥陀佛国土的十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 七种庄严功德成就,为了开示如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如 来利益自身的功德成就,利益他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 人的功德成就。 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 虽然只是略说,却能彰显极乐净言略者,彰彼净土功德无土功德庄严的事物是无量的,并量,非唯十七种也。夫须非只有十七种。巨大的须山可以弥之入芥子,毖孔之纳大进入一个微小的芥子之中,小小海。岂山海之神乎。毖芥的一个毛孔,可以容纳大海而有之力乎。能神者神之耳。余,这哪里是须弥山和大海的神是故十七种虽曰利他,自奇,哪里是毛孔和芥子的力用,利之义,炳然可知。 那是由于阿弥陀佛的自在神通妙 用的神威啊。所以说十七种不可 思议的功德成就,虽然说是利他 的,但是自利的意思也是显然可 知的。 ?入第一义谛者。 ?现在讲第一义谛。 彼无量导佛国土庄严,第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庄严,第一义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谛的微妙境界相状,十六种庄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严,及第一句总相庄严,分别依 次观察是应该知道的。 第一义谛是佛所证知的因缘法。第一义谛者,佛因缘法也。 谛是境界的意义,所以十六种庄此谛是境义。是故庄严等 十六句,称为妙境界相。严称为妙境界相。讲到“入一法句” 此义至入一法句文,当更时,会再详细解释。 解释。 说到一句次第,就是说观极乐国及一句次第者。谓观器净土器世界清净的总相共十七句,等总别十七句观行次第都是观行分别逐步讲的。引导文也。于何起次。建章言, 章开篇偈颂,“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归命无碍光如来,愿生安 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乐国。 其中有人会怀疑说,人的出生是 此中有疑。疑言,生为有一切有的根本,是生死苦患的根本,众累之元。弃生愿生,源。舍弃出生,而又愿意往生,生何可尽。为释此疑,是生生死死,哪里可以有尽头呢,故观彼净土庄严功德成为了解释这个疑问,所以要观察就。明彼净土,是阿弥陀极乐净土庄严功德成就,明了极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 乐净土是阿弥陀佛清净的本愿所非如三有虚妄生也。 成就的,不是三界生死虚妄业识 所引生的。 何以言之。夫法性清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法性清净毕竟无生。言生者,是得,毕竟是无生无灭的。说生,是生者之情耳。生苟无生,得到往生的人的情感话语而已。生何所尽。尽夫生者,上生既然是无生,生又何要再讲说失无为能为之身,下湎三呢,决定没有生的说法,在上佛穸不穸之痼。根败永亡, 菩萨便失去了无为的理体,在下号振三千。无反无复,于 就沈醉于顽空,犯了不能从空出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 假的痼疾。二乘根性的焦芽败净土。净土之宅,所谓十 种,灰身灭智,虽然名声远播三七句是也。十七句中,总 别为二。初句是总相。所千大千世界,可是不愿返回娑婆谓是清净佛土过三界道。和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对大乘彼过三界有何相。下十六菩萨而言,那是可耻的。体解到种庄严功德成就相是也。 生的道理,就是净土。极乐净土 为往生大众的住宅,其清净相状 如十七句的庄严功德成就相状 。十七句中,分为总相和别相。 最初一句是总相,说的是清净佛 土超过三界道。极乐净土超过三 界的有哪些相状呢,就是下面的 十六种庄严功德成就的相状。 一者量。究竟如虚穸,广 大无边际故。既知量,此 首先讲量功德,“究竟如虚空,广量以何为本。是故观性。 大无边际,”此量的根本是什么性是本义。彼净土,从正 呢,所以观察性功德,性是根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既 本。极乐净土是从“正道大慈悲,言出世善根,此善根生何 等相。是故次观庄严形相。出世善根生”的。此善根有什么相既知形相,宜知形相何等状呢,所以下面观察庄严形相。体。是故次观种种事。既形相是哪些事体呢,所以下面观知种种事,宜知种种事妙察种种事,然后观察种种事的妙色。是故次观妙色。既知色。此妙色有哪些接触呢,下面妙色,此色有何触。是故 再讲观察触,包括身触,眼触的次观触。既知身触,应知 水、地、虚空三件事及鼻触,再眼触。是故次观水地虚穸 下面依次观察衣花香薰。然后须庄严三事。既知眼触,应 知离开染著,所以下面观察佛智知鼻触。是故次观衣华香 熏。既知眼鼻等触,须知慧的光明照耀。知道了佛的慧光离染。是故次观佛慧明照。清净的作用力后,就应知声名远既知慧光净力,宜知声名播,所以下面观察梵声远闻。谁远近。是故次观梵声远闻。是增上的了强缘呢,所以要观既知声名,宜知谁为增上。主,主的眷属及眷属的受用,再是故次观主。既知有主, 观察无诸难。为什么无诸难呢,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 下面就观察大义门及所求满足。属。既知眷属,宜知此眷 这十七句不但能解释消除疑虑,属若为受用。是故次观受 而且观察这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用。既知受用,宜知此受 用有难无难。是故次观无生真实净信,从而必定得生极乐诸难。既知无诸难,以何净土。 义故无诸难。是故次观大 义门。既知大义门,宜知 大义门满不满。是故次观 所求满足。复次此十七句, 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 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 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问,上面讲到十念就往生,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 岂不是执取实际上有生吗,只要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 执取实生,就堕入空有两种执乘十念彽生,岂非取实生 着。一是恐怕不得往生,二是恐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 怕更加生起对生的疑惑。 一恐不得彽生,二恐更生 生惑。 答,比如清净的摩尼珠,放置到浑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的水中,水马上就清净了。如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果有人,虽然有无量生死的罪恶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业的污浊,只要闻到阿弥陀佛如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般的名号,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将它投入浊心之中,念念之中,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罪灭除,心清净,当然即得往生彽生。又是摩尼珠,以玄。再有,这个摩尼宝珠,如果用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赤色或黄色的布帛色裹起来,投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入水中,水就会变红或黄,与玄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黄的颜色一样。极乐清净佛土, 有阿弥陀佛无上宝珠,用无量庄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 严功德成就的布帛包裹,投入到就帛裹,投之于所彽生者 往生者的心水之中,难道不能转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 有生的知见为无生的大智慧吗生智乎。又加冰上燃火, ,又比如冰上燃火,火猛烈则冰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 融解,冰融解,则火熄灭。下品往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 生的人,虽然不知法性无生,但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彽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力,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生起切愿往生的心意,愿意往生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是无生无灭而灭。 的无生世界,见到有生之火,自 然熄灭。 ?众生体相可分为二种,一是?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 观佛,二是观菩萨。 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 萨。 先讲观佛。 观佛者。 什么是观佛庄严功德成就,于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 观佛庄严功德成就有八种相,应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 该知道。 八种相,应知。 观佛的内容已在前偈中彰显讲 说。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有哪八种呢,一、庄严座功德成 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就、二、庄严身功德成就,三、 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庄严心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 业功德成就,五、庄严大众功德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 成就,六、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 七、庄严主功德成就,八、庄严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庄严座功德成就的偈颂是,“无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 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 华台故。 如果观佛座,应当依《观无量寿经》。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导经。 庄严身业功德成就的偈颂是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偈言,相好光一寺,色像 超群生故。 如果要观佛身,应当《观无量寿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 经》。 导经。 庄严口业口功德成就的偈言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是,“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大方。” 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庄严心业功德成就的偈颂是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无分 别就是无分别心。 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穸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 分别心故。 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来造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 罪,轮转三界,没有穷尽。所以诸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 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是为了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 用来治疗众生虚幻诳妄的三业。 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 也。 如何对治凡夫众生的染污三业于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 呢,凡夫众生皆有身见,胡作妄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 为,大造恶业,必受生地狱、饿身,八难身,流转身。如 鬼、畜生三恶道之身,虽生人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 间,必得卑贱之身,丑陋之身,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 八难之身,流转六道之身。这些身业系缚,皀得解脱。入 众生,只要看见阿弥陀佛相好光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明之身,必得伏断烦恼,以上种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种身业的系缚,都能得到彻底解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尊脱,进入如来之家成为眷属,究者,君父师也。长者,有竟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得到同诸德之人,及兄党也。,如佛一样的平等一相的无为法身和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庄严报身。凡夫众生由于骄恃傲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慢,诽谤正法,诋毁贤人圣人,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不孝双亲,轻慢师长。这些人应该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受拔舌之苦,喑哑之苦,不听教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诲,不行善积德,必受恶报之苦, 道德品质下劣,恶名远扬之苦。缚,皀得解脱。入如来家, 这些受到各种各样痛苦的众生,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 闻听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及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 阿弥陀佛说法的声音,上述的各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 种口业的系缚,都能得到解脱,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 进入如来之家成为眷属,究竟得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 到与阿弥陀佛一样的平等口业。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 凡夫众生以种种邪见,心里生起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妄想,分别的意念。分别有无、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好丑、善恶、彼此,有这么许许多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多的分别。由于妄想分别,所以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长期沦落三界六道,受尽种种分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别生死轮回之苦,舍身受身,有意业系缚,皀得解脱。入如在长夜大梦之中,没有出离的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日期。这些凡夫众生,如果遇到 了阿弥陀佛平等光芒的照耀,闻 听到阿弥陀佛的平等意业,这类 凡夫众生的上述种种意业的系 缚,都会得到解脱,进入如来之 家成为眷属,究竟得到平等的意 业。 问,心是有感觉有认知的分问曰,心是觉知相。于何 别相,为什么可以与地水风火无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 分别呢, 耶。 答,心虽然有感觉认知的分别相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 ,但是悟入一心实相,则无所谓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 知与无知,所以远离世间的分别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 法。比如蛇本来就是弯曲的,进针刺,若蜂螫,则有觉知。 入竹筒之内,则只能是直的。又若石蛭啖,若甘刀割,则如人身如果用针刺,被蜜蜂螫,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就有知觉。如果被石蛭咬,心甘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情愿被刀割,则没有疼痛的感非知非无知也。 觉。这些事情的有知无知,在于 因缘。既然在于因缘,则无自 性,故所以都是非觉知非无觉知 的空性。 问,心进入实相,可以是没有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 认知,为什么得到一切种智耶, 知。于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答,凡夫心识有感觉认识,圣人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 心性是没有感觉认识的,所以是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 无所不知。没有认知而知道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 切,所以知就是无知。 知也。 问,既然无知所以无所不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 知,如果无所不知,岂不是全知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 种种法吗,既然知道种种法,为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 什么又说无所分别呢, 之法,复于何言无所分别 耶。 答,诸法种种相状,都是如幻如答曰,诸法种种相,皀如化,然而幻化为大象或骏马,就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有长短大小,颈鼻头脚等不同。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然而有智慧的大菩萨看来,怎么会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肯定一定有什么大象和骏马的分耶。 别呢, 庄严大众功德成就的偈颂是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 智海生故。 庄严上首功德成就的偈颂是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 无过者故。 庄严主功德成就的偈颂是,“天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 绕瞻仰故。 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的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 偈颂是,“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成就。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 穸过者,能令速满足,功 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就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 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功德成就。现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 略讲虚作及不能住持的相状,用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 来彰显不虚作住持的本意。有人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 节衣缩食周济贫穷寒士,但行船持之义。人有辍餐养士, 或会突起大火而遭焚烧。比如有戒衅起舟中。积金盈库, 人积蓄金银财宝,充满仓库,却而不克饿死。如斯之事,可能连遇灾祸惨遭饿死。这一类触目皀是。得非作得。在事情,触目都是,随处可见。获得非守在。皀由虚妄业作,的财物不是由正道得来的,作善不能住持也。 事,未必马上得善果,这都是由 虚妄意业所作,不能作住持。 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 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所说的不虚作住持,就是依据法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藏菩萨的四十八大愿,成就了今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日的阿弥陀佛的自在神力。本愿 成就神力,神力依本愿而得,本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 愿不徒然,而是愿愿成就,神力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不虚设,而是由本本愿而必然有。 力愿相符,因果相符,丝毫不差, 所以叫成就。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 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不净 一见到阿弥陀佛,尚未登地的未心菩萨,不上地诸菩萨, 净心菩萨,终究会证平等法身,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与净心菩萨,与八地以上的上地 菩萨,毕竟共同证得寂灭平等。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 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 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 平等法身指八地以上的法性生身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菩萨。寂灭平等指法身菩萨所证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寂灭平等之法。由于证得了寂灭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平等法,所以叫平等法身。由于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被平等法身菩萨所证得,所以叫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寂灭平等法。往生净土已得净心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旪,的菩萨,都能得到报生三昧。以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报生三昧的神力,能够在一处,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一念,一时普遍游历十方世界,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众海。能够在无量的没有佛法僧 的世界里,作种种示现,种种教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 化,度脱一切众生,经常普作利初无彽来想,供养想,度 生佛事。心里一直没有往来的念脱想。 想,供养的念想,度脱众生的念 想。 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 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以这种身体就叫平等法身, 这种法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就叫寂灭平等。 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 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未净心菩萨就是初地至七地诸菩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萨。这些菩萨也能随意示现各种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身形,或百种或千种或万种或亿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种,或者百千万亿种身形,在无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佛的国土中普作弘法利生的佛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事。这类菩萨要心想才能进入三弥陀佛旪,不上地诸菩萨,昧禅定,不是不作心想就能入三 昧禅定,因此叫未得净心。这类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 菩萨,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就能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 马上见到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者,当为此耳。 佛时,与地上诸菩萨,终究会身 形一样,于法相等。龙树菩萨, 世亲菩萨等,发愿往生极乐净 土,应当就是这样的。 问,根据《十地经》,菩萨前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 进趋向的阶位,渐次有无量的功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 德,要经过无量长劫,然后才能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 得到。为什么此论说见到阿弥陀于何见阿弥陀佛旪,毕竟 佛时,毕竟与七地以上菩萨的身不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 形及法都是平等无异的呢, 耶。 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答,说毕竟,并不是说立即就相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等。但毕竟会相等,所以说“等”。 言等耳。 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问,如果不是说立即就相等,那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又何必这样说呢,菩萨只要登初增进,自然当不佛等。何地,渐次增长前进,自然会与佛假言不上地菩萨等。 平等无差,又何必去论与七地以 上菩萨呢, 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 答,菩萨到七地即得大寂灭,上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 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 度,就想要舍弃佛道,欲证实道,证于实际。尔旪若不 际。这时,如果得不到十方诸佛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 神力加劝,就会灭度,与二乘一便灭度,不二乘无异。菩 样。菩萨如果往生极乐净土,见萨若彽生安乐,见阿弥陀 阿弥陀佛,就没有此难。所以要说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 毕竟平等。 复次无量导经中,阿弥陀 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再有,《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本愿说,假设我成佛,其他十方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诸佛国土的诸位菩萨,来往生我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国,都会究竟必然达到一生候补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佛的阶位。除了他本人的自愿而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自在的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 为了众生,穿上弘法誓愿的铠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 甲,积累功德的根本,度脱一切有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 情众生。游离十方诸佛国土,修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 习菩萨万行,供养十方诸佛如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 来。开示教化恒河沙数的无量众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 生。使此人确立无上的正真的道取正觉。 路。这些超出常伦的遍历五十二 阶位,现前就是修习普贤一样的 功德,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本愿,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戒 便不成佛。 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 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根据此经推论,极乐国土菩萨,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也许可以不从一地一地的修行。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说十地渐进的阶位,是释迦如来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在娑婆此土一次应化事跡所说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的。他方净土,未必都是如此。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也。譬如有树,名曰好坚。议。如果说菩萨必须从一地至一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地,不能超越,这种话,我昙鸾不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敢说。譬如有一种树,名叫好 坚,在地上可活百年,一天长高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 百丈,天天如此,要长百年,这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 岂能与高大的松树相比吗,松树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 每天长高不过一寸而已。听到好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 坚树,一天长一百丈,如何能相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 信不疑呢,这也与有人听到释迦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 如来过去修行,一闻千悟,马上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 就证得罗汉果位,一天就证得无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生法忍,不敢相信,认为绝对不可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能,不过是本师方便接引锈导众 生的话而已,并非真有其事。听 到本论说也会不信。非常的论 说,不能进入平常人的耳里,不 敢相也是常理的事。 这八种功德庄严成就,示现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 的都是阿弥陀佛自利利他功德庄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 严的次第成就,应该知道。 应知。 次第是什么呢,前十七句,是庄此于何次第。前十七句, 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然知道了国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 土庄严相状,就应该知道国土的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主,所以然后就观佛的庄严功德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阿弥陀佛有哪些庄严呢,在哪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 里座呢,所以先观佛座,既然知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 道佛座,就应知道座主,所以再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 观佛庄严身业。既然知道了身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 业,就应知道有何声名,所以再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 观佛庄严口业。既然知道名闻,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 就应该知道得名的原因,所以再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 观庄严心业。既然知道三业具心业。既知三业具足,应足,应该为人天大师,可以受教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化的人是谁,所以再观大众功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德。既然知道了大众有无量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就应该知道上首是谁,所以再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观上首。上首是佛,既然知道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首,就应该知道能教化的主,所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以再观主庄严功德。既然知道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功德,就该知道主的增上功德,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所以再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持。八句次第成已。 八句的次第就是如此圆满成就。 ?现在讲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观菩萨者。 就。 于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 什么是观察菩萨庄功德成就,观就。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 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就是观察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 极乐国土菩萨有四种正修行的功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德成就应该知道。 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真如是诸法的正体,性空的本体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如如不动却能缘起而万行,缘起名如实修行。体唯一如,而性空,不行而行,性空缘起就叫而义分为四。是故四行以如实修行。体就是如如不动的一一正统之。 心,而修行的功德可以分为四种 不同,这四种修行都是以一心正 体来统摄的。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 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有哪四种呢,第一,在一佛土中身 不动摇,而能遍满十方示现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 应化事跡,如实修行,常作弘法事。偈言,安乐国清净, 利生佛事。偈颂是,“安乐国清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 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 须弥住持。”让众生开放在淤泥中淤泥华故。 的莲花。 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 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 八地以上菩萨,常常在三昧禅定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 中。以三昧的神力,身不动本教化众生。无垢轮者,佛 处,而能普遍到十方世界,供养地功德也。佛地功德,无 诸佛,教化众生。无垢轮就是佛习气烦恼垢。佛为诸菩萨, 地的功德。佛地的功德,没有习气常转此法轮。诸大菩萨,烦恼的污垢。佛为诸菩萨,常转这亦能以此法轮开寻一切,个无垢法轮。诸大菩萨也能以此无暂旪休息。故言常转。无垢法轮,开导一切众生,没有法身如日,而应化身光遍暂时的休息,所以叫常转。法身诸世界也。言日未足以明如太阳,而应化身光遍诸世界。不动,复言如须弥住持也。说太阳不足以表达不动的意思,淤泥华者。经言,高原陆所以又说如须弥山住持。淤泥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花,经上说,高原陆地,不生莲乃生莲华。此喻凡夫在烦花。阴背潮湿的淤泥可以生莲花恼泥中,为菩萨开寻能生‎‎,这个比喻凡夫在烦恼泥中,为 菩萨开导后能生出佛一样的正觉佛正觉华。谅夫,绍隆三 之花。我想,目的在于绍隆三宝,常使不绝。 宝,常使三宝住世,佛种不绝。 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旪不 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 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 第二,菩萨的应化身,一切时间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 不前不后,一心一念,都放大光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明,都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故。偈言,无垢庄严光,生,以种种方便,修行的种种作一念及一旪,普照诸佛会,为,能灭除一切众生苦难。所以偈利益诸群生故。 颂说,“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 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上言不动而至,容戒至有 前后。是故复言一念一旪 无前后也。 前面说不动本处而应化十方,可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能还会有前有后,所以这里又说 一念一时而遍至十方没有前后之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 分。 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 来功德。偈言,雨天乐华 第三,极乐世界的菩萨在一切世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 界,一个不剩地照耀诸佛法会大功德,无有分别心故。 众,一个不少地广大无量供养恭 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颂是,无余者,明遍至一切世界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一切诸佛大会,无有一世 功德,无有分别心。” 界一佛会不至也。肇公言, 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 无余,就是光明遍至一切世界,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 一切诸法会,没有一个世界,一冥权无谋,而动不事会。堂佛会不到的。僧肇大师在《肇盖斯意也。 论》中说,“法身无相,而各种殊胜 的形象都能同时显现。最极美妙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的音韵就是无声,然而乐音满布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虚空。自然得到根本无分别智,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即后得方便智。”就是这个意思。 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 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皀第四,极乐国土菩萨在十方一切彽生,示佛法如佛故。 世界没有三宝的地方,住持庄严 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大海,普遍开 示令众生解悟宇宙人生真谛,能 依佛法如实修行。偈颂是,“何等上三句虽言遍至,皀是有 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佛国土。若无此句,便是 生,示佛法如佛故。 法身有所不法,上善有所 不善。 以上三句,虽然都说遍至,却都 是去有佛的国土。如果没有此句观行体相竟。 ,便是所证法身不是真实的法 身,菩萨的大善就不算真正的大 善。 观察极乐世界的体相就讲完了。 ?以下是解义部分中的第四,?以下是解义中第四重, 名为净入愿心。以下讲净入愿名为净入愿心。净入愿心 心。 者。 前面所讲述的观察庄严佛土功德又吐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 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 萨功德成就。这三种成就都是阿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本愿心所庄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 严的,应该知道。 应知者,应知此三种庄严应知,就是应该知道这三种庄严 功德成就,都是由四十八大本愿成就,由本四十八愿等清 平等清净的愿心所庄严的。因上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 清净,果上必然清净。并不是没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有因,或者是其他因所成就的。 简略地从理上说,一切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 只是一法。这一法就是清净的一 心。清净的一心,就是真实智慧, 无为法身。 上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 庄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 上面的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庄为广。入一法句,为略。 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是广何故示现广略相入。诸佛说。一法句是略说。为什么要开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示显现广略相状呢,诸佛菩萨有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两种法身,一是法性法身,二是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出方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显现法性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法身。这两种法身,不同但不可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分,是一,但也有不同。所以广入,统以法名。菩萨若不略情况不一样,统—称为法。菩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萨如果不知道广略相状,就不能利他。 自利利他。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 把前面观察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 事相,简略归纳为一念清净心所法身故。 具有的相。这一清净的心相,就 是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 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 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 这三句论文,展转相依相成。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据什么意义将它们都称为法呢,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以清净一心。依据什么意义,可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称为清净呢,以真实智慧、无为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真实智慧就是实相智慧。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实相无相状,所以真实智慧是无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知无分别心的。无为法身就是法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性法身。法性寂灭,如如不动,所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以法身无相,即无决定相状。因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为无决定相、所以能够显化一切即真实智慧也。以真实而相,所以相好庄严,就是法身。 无知所以就够无所不知,因此有目智慧,明智慧非作非非 一切种智,就是真实智慧。以真作也。以无为而标法身, 实而显智慧,就说明智慧非作非明法身非色非非色也。非 非作。无为法身,就说明法身非于非者,岂非非之能是乎。 色非非色。非又加一个非字,哪里盖无非之曰是也。自是无 能是非非的本意呢,无非就是待夫非是也。非是非非, “是”,自然是无待而非是。非是非百非之所不喻。是故言清非,百非不能喻,所以说是清净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智慧无为法身也。 身。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入清 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这个清净有两种,应该知道。 别清净出二种故。故言应 知。 上面讲到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 净就是法身。现在将分别详述清 净显现的事相有两种。所以应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 知道。 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 器世间清净者,如吐说十 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 有哪两种呢,一是器世间清净。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 二是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间清净者,如吐说八种庄‎‎ 如上面讲的十七种庄严佛土功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德成就,叫器世间清净。众生世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间清净,如上面讲到的八种庄严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佛功德成就,及四种庄严菩萨功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德成就,这就是众生世间清净。如 像这样,一法句,包含了二种清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净的意思,应该知道。 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 所以应知。然诸法心成, 无余境界。众生及器,复 不得异,不得一。不一则众生是别报的本体,国土是共报 的应用,体用不一样,所以说应义分,不异同清净。 该知道。然而诸法都是由清净心 而生起的。心外没有其他境界。器者,用也。谓彼净土, 众生世间及器世间就没有什么不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 同了,也不能够说是一。因为不故名为器。如净食用不净 一样所以应将它们区别开来讲,器,以器不净故,食亦不 不异是指同样都是清净心所成就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 的。 净故,器亦不净。要二俱 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 器是用的器具。极乐国土清净,净名,必摄二种。 是极乐国土众生的受用,所以叫 器。如果清净的食品,不用洁净 的器具,由于器具不干净,食品问曰,言众生清净,则是也就不干净。不洁净的食品使用佛不菩萨。彼诸人天,得洁净的器具,由于食品不干净,入此清净数否。 器具也就不干净。食品和器具二 种都洁净,才称得上真正的干答曰,得名清净,非实清净。所以用一个清净的名相,必净。譬如出家圣人,以杀然包含二种清净。 烦恼贼故,名为比丘。凡 夫出家者,持,破,,皀问,上述众生清净,说的是佛与名比丘。又如灌顶王子,菩萨。极乐世界的人天大众,也 是清净的吗, 初生之旪,具三十二相, 七宝即为所属。虽未能为 答,得名义上的清净,并非确实转轮王事,亦名转轮王。 的清净。比如出家的圣人,由于以其必为转轮王故。彼诸 杀灭烦恼贼子,所以叫比丘。凡人天,亦复如是,皀入大 夫出家为僧的人,无论持戒破戒乘正定之聚。毕竟当得清 ,都叫比丘。又比如灌顶王子,净法身。以当得故,得名 初出生时,就具有三十二相,七清净。 宝都属于他所有。虽然没有登位 干转轮圣王的事业,也称为转轮 王。因为他必然会成为转轮王。 极乐世界的人天大众,也是这样 的。都进入大乘正定之聚,永不 退转,毕究应当证得清净法身, 由于应当证得,所以叫清净。 ?善巧摄化者。 ?现在讲善巧摄化。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极乐世界的众菩萨止观广修行与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略修行结合,即能成就柔软心。 软心。 柔软心就是广略止观,相顺修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行,成就不二心。比如用清净的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 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水来照面像,水与面像的清净互而成就也。 相显发而成就。 如实知广略诸法。 如诸法实相而知道广略的各种 法。 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 广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如实知就是如实相而知。广指二莫非实相也。 十九种庄严功德,略就是一句真 实智慧、无为法身,广略修行都是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吐。 实相。 如是者,如前后广略,皀 这样就是成就巧方向回向。 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则 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知 如是就是如像前后讲到的广略都众生虚妄,则生真实慈悲 是实相。由于了知实相,则可知也。知真实法身,则起真 三界众生的虚妄相,知道众生虚实归依也。慈悲之不归依, 妄相,则会生起真实慈悲。知道巧方便在下。 真实法身,则能发起真实归依。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吐。菩慈悲与归依,巧方便在下文讲述。 萨巧方便回吐者,谓说礼 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 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什么是菩萨的巧方便回向,菩萨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巧方便回向,是指礼拜等五念门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的修行,所集的一切功德善根,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不求自身住持的快乐。而是希望巧方便回吐成就。 拔一切众生的苦,发愿摄取一切 众生,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佛国。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导经,这就叫菩萨巧方便回向。 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 莫不皀发无上菩提之心。 根据释迦佛在王舍城所说《无量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 寿经》,三辈生中,虽修行有优劣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 之分,但都发无上菩提心。此无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 上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就是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是 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就是摄取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 众生往生佛国净土的心。所以愿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 意往生极乐净土的人都要发无上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 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菩提心。如果有人不发无上菩提亦当不得彽生也。是故言心,但是听说极乐国土享受的快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乐是不会间断的,为了自己享乐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者,所以愿意往生,也必然不能往谓彼安乐净土,为阿弥陀生。所以说“不求自身住持之乐,如来本愿力之所住持,受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是指乐无间也。 极乐净土,是由阿弥陀佛本愿力 所住持的,所以享受的快乐是没凡释回吐名义,谓以己所有间断的。 集一切功德,施不一切众 生共吐佛道。巧方便者, 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 一般解释回向的意思是将自己所一切众生烦恼草木。若有 集累的一切功德,无偿给予一切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 众生,希望和一切众生一起共同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 成佛。巧方便是说菩萨愿意将自自成佛。譬如火忝,欲摘 己的智慧之火,去烧尽一切众生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 的烦恼的草木柴禾。如果有一个未尽,火忝已尽。以后其 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然而众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 此中言方便者,谓作愿摄生没有全都成佛,而菩萨自己先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已成佛。这有如一只吹火筒,用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它来使一切草木全都燃烧,然而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草木并未烧尽,吹火筒却已燃尽 了。菩萨虽然愿发在众生之后成 佛,结果自己先成佛了,这就叫 巧方便。本论中说方便是指发愿 摄取一切众生,共同往生极乐国 土,极乐国土就是毕竟成佛道路 上的无上方便。 ?现在讲离菩提障。 ?离菩提障者。 菩萨如上述善回向成就,就能远菩萨如是善知回吐成就, 离三种菩提门相违背的法。有哪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 三种呢, 法。何等三种。 一是依智慧门,不求自己得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乐,远离我心贪恋执着实有自己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身体。 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这知进守退曰智,知穸无我 是世俗的智。人法二空,无我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 所,这是出世的慧。依智,不求依慧故,远离我心贪著自 自己得安乐。依慧,远离自己的身。 心贪著自身。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二是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疾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苦,远离损害众生,让众生心不 得安宁的行为。 拔苦曰慈,不乐曰悲。依拔苦叫慈,与乐为悲。依据慈,拔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一切众生苦,依据悲,远离无安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众生心。正直是方,无我曰便, 依正直能生起怜悯一切众生,依 无我即远离供养恭敬自己身心。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 三是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 心,远离贪著他人供养自己恭敬身心故。 自己的心念。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 正直就是至诚,外已就是无我、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 忘我。只有至诚无我,才是真正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 的佛法中的方便。菩萨求生极乐恭敬自身心。 ,是为怜悯救度一切众生,能得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不是以 往生极乐世界来供养自己享乐。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这就叫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法。 ?现在讲顺菩提门。 ?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上三种菩提相违的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 法,得到三种随顺菩提门的圆满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 具足。哪三种呢, 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 一是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各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种安乐。 自身求诸乐故。 无上正等正觉要破我见我执,烦 恼不起,清净无染。如为自己求名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 求利求安乐,一则违背最上道心。身求乐,即违菩提。是故 所以只要愿与一切众生,同生极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乐,就是有无染清净心,就是随 顺大乘菩提门。 二是安清净心,拔一切众生苦。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 众生苦故。 无上正等正觉要拔一切众生苦,菩提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所得的是安清净心。安清净心,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是发愿拔一切众生苦难,与一切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众生极乐。有这种大慈悲心,才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是顺大乘菩提门法。 菩提门。 三是乐清净心,为了让一切众生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得大菩提究竟成佛,摄取众生往 生极乐国土。 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 众生生彼国土故。 无上正等正觉要但愿众生得成 佛,即是乐清净心。“乐”不是世间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 的欲乐。乐清净心是欲令一切众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生同得大乘菩提觉的法乐,往生则违菩提。此毕竟常乐依 西方极乐国土,无有众苦。但受何而得,依大乘门。大乘 诸乐,不变不失,安住大般涅槃门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具足常乐自在清净的真实功也。是故又言以摄取众生德乐。这才是顺大乘菩提门法。 生彼国土故。 这就叫三种顺菩提门圆满具足。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这是应该知道的。 足,应知。 ?现在讲名义摄对。 ?名义摄对者。 前面讲到智慧、慈悲、方便三种吐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 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 该知道。 方便,应知。 般若是了达真如实相的智慧。方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是通达权巧对机的智谋。了达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真如实相则心行寂灭,通达权巧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就能省察众生根机。省察众生根 机的智谋,都应该是无知的寂灭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 的智慧,也是无知而完全省察众无知。寂灭之慧,亦无知 机。然而,智慧方便,是相互作为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 助缘而互动起用的,相互作为助相缘而动,相缘而静。动 缘但本体是静止的。动不失静,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 这是智慧的功用。静不否定动,不废动,方便之力也。是 是方便的力用。所以说智慧、慈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悲、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便。应知,就是说应该了知智慧者,谓应知智慧方便,是方便,是菩萨父母。如果不依智慧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方便,菩萨的法就不能成就。为便,菩萨法则不成就。何什么呢,如果没有智慧,作为众以故。若无智慧,为众生生的时候,就会堕入迷惑颠倒。旪,则堕颠倒。若无方便,如果没有方便,观察法性时,证观法性旪,则证实际。是得的实际,却是表面现象。所以故应知。 说应该知道。 吐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 上面讲过远离我心贪恋执着自己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 身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 养恭敬自身心。这三种法,都是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 远离障碍菩提心。应该知道。 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 由因缘所生的诸法各自都有其障障静。土能障水。湿能障碍相。比如风能障碍静止。土能火。五黑十恶障人天。四障碍水流,湿能障碍火焰,五逆颠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黑业十恶业能障碍不得生于人不远离,障菩提心。应知天,常乐我净四颠倒见,会障碍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不得声闻的四向四果。本论所述此三种障碍也。 三法如不远离,就会障碍菩提 心,进而障碍成佛。应知就是说 如果想要无障碍,就应当远离这吐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三种障碍。 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 前面讲的无染清净心,安清净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 心,乐清净心,这三种心,简略到应知。 一块来说,就是成就妙乐胜真 心。应该知道。 乐有三种。一者外乐,谓 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 快乐有三种,一是外在快乐,为谓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 五识所生乐。二是内心快乐,指乐。三者法乐乐,谓智慧 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起的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 快乐。三是法喜快乐,指智慧所从爱佛功德起。是远离我 生的快乐。此智慧产生的快乐,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 是从喜爱佛功德生起的,是远离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 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自净增进,略为妙乐胜真心。供养心生起的快乐。这三种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清净层次逐步增长,简略称为妙故。胜言胜出三界中乐。乐胜真心。妙就是好,因为这种真言不虚伪,不颠倒。 法喜乐是缘佛生起的。胜指超过 三界中一切乐。真就是不虚伪, 不颠倒。 ?现在讲愿事成就。 ?愿事成就者。 这些菩萨的智慧心,方便心,无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 障心,胜真心,即能保证念佛众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 生往生清净的阿弥陀佛国土。应净佛国土,应知。 该知道。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清应该知道这四种清净功德,能够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往生极乐清净国土,而不是其他国土,非是他缘而生也。 因缘而生的。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一切大菩萨,修习顺应这五念法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门,都能随意自在成就。这是如如吐所说身业,口业,意上所说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智业,方便智业,随业、方便智业,都顺应净土法门顺法门故。 的缘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 随意自在是指这五种念的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德力,能使念佛人往生净佛土,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出没随意自在。身业是身专一礼也。口业者,赞叹也。意拜阿弥陀佛,口业是赞叹,口专业者,作愿也。智业者,一称念阿弥陀名号,意业即是作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愿,发愿求生极乐,迅速成就佛吐也。言此五种业呾合,道,普度众生。智业即以智慧观则是随顺彽生净土法门自察极乐国土依正庄严。方便智业在业成就。 即回向。这五念门的五种业相和 合,就是随心顺应往生净土法门 的自在业成就。 ?现在讲利行满足。 ?利行满足者。 还有五种法门,逐步依次成就五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 种功德,应该知道。哪五种法门呢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 ,一是近门,二是大会众门,三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 是宅门,四是屋门,五是园林游戏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 地门。这五种法门,前四种成就者园林游戏地门。 入功德,第五种成就出功德。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第相。这五种门,开示显现先自利再利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他的入出次第相状。入相中,最谓入大乘正定聚,近阿耨初是往生到极乐净土,是近相,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就是进入永不退转的大乘正定之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聚,接近无上正等正觉。进入西入众数已,当至修行安心方净土后,便加入到如来的大法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会群众中去,进入群众中后,就所居屋宇。修行成就已,到达修行安心和住宅了。入住宅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后,就到达所居住的房屋中。修 行成就已,就应当去到教化众生是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 的地方去。教化众生的地方,就门,称园林游戏地门。 是菩萨自己娱乐的地方。所以出 门称为园林游戏的门。 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 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 这五种入出功德之门,前四门成出功德。 就入功德,是自利,第五门是成就 出功德是利他,有先入后出的次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第。菩萨修五念法门,也是先成就释言。 自利的功德,就是入。然后成就 利他功德,就是出。 这五种入出功德之门,如何 呢,后面将分别解释。 入第一门就是礼拜阿弥陀佛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 ,求生极乐,终于往生极乐世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 界,叫入第一门。 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修五念门,礼拜阿弥陀佛,求生礼佛愿生佛国,是初功德 极乐而往生极乐国土是第一个功相。 德相。 入第二门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 ,口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 据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相来修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 行,得以进入弥陀法会,成为大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 会群众,这就是入第二门。 二门。 依据弥陀佛的名义赞叹称念阿弥依如来名义赞叹,是第二陀佛名号,是第二功德相。 功德相。 入第三门就是一心专念作愿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与念 往生极乐世界,修寂静止三昧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 行。就可以进入莲华藏世界。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 就叫入第三门。 界。是名入第三门。 为了修习寂静止,即一心发愿愿为修寂静止故,一心愿生 生西方净土,是第三功德相。 彼国,是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就是专念观察极乐入第四门者,以与念观察 国土妙庄严,修此观,即得到极乐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 净土,受用种种法味乐,叫入第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 四门。 乐。是名入第四门。 种种法味乐者。毗婆舍那 种种法味乐就是在观中,就有观中,有观佛国土清净味,佛国土清净的法味,摄受凡夫大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众的大乘的法味,毕究住持不虚持不虚作味,类事起行愿‎‎作住持的法味,作各种行愿往 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来诸佛土的法味,有这么无量庄 庄严佛道味,故言种种。严的佛道法味,所以说是“种种”。 是第四功德相。 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就是以大慈悲心,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 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现应身化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 身,回入娑婆世界及十方世界的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 生死烦恼园林之中,游戏神通,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 到达教化地,以本愿之力回向一以本愿力回吐故。是名出 切众生。这就叫第五门。 第五门。 “示应化身”,如像《法华经?普门示应化身者,如法华经普品》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应身化门示现之类也。游戏有二身。“游戏”有二种含义,一是自在 义。一者自在义。菩萨度 的意思。菩萨度众生,有如狮子众生,譬如狮子搏鹿,所 博击捕捉鹿子,是很容易的,好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 像在作游戏。二是度无所度的意度无所度义。菩萨观众生 思。菩萨法眼观看众生,毕竟无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众 所有。虽然度脱的众生无量,而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 心中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得到灭者。示度众生,如似游戏。 度。表示度众生,也有如游戏似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的。“本愿力”表示大菩萨于法身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现中,常常在三昧定中,而能十方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示现种种身相,种种神通,种种说法,皀以本愿力起。譬说法,都是由本愿的大力生起如阿修罗琴,虽无鼓者,的。比如阿修罗琴,虽然没有鼓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击弹拔的人,而音乐歌曲自然而第五功德相。 生。这就叫教化地第五功德的相 状。 菩萨入前四门,自利的行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 成就,应该知道。 就,应知。 入四门成就就是自利圆满具足,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 应该知道由于自利,则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 而不是不能自利就能利他。 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 而能利他也。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众生的菩萨出第五门,回吐利益利他行门成就,应该知道。 他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以回吐因,证入第五门成就,是以回向为因,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证教化地果。如是因得如是果,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没有一件事不能利他。应该知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道,由于利他,则能自利,而不是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不能利他却能自利。 自利也。 菩萨这样修习五念法门的行持,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 自利利他,必能迅速成就无上正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 等正觉。 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所得的法,叫阿耨多罗三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 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由三藐三菩提。以得此菩提, 于得此法,所以才叫佛。现在说速故名为佛。今言速得阿耨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能够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 早早的成佛。阿是“无”。耨多罗是作佛也。阿名无。耨多罗 “上”,三藐是“正”,三名“遍”,菩提名上。三藐名正。三名遍。 是“道”。全部一起译为“无上正遍菩提名道。统而译之,名 道。”无上就是此道是最高的终极为无上正遍道。无上者,‎‎真理,穷尽法性,没有什么可以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超过的。为什么呢,因为“正”。正者。何以言之。以正故。是圣人的智慧,如实了知诸法本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性实相,称为正智。法性本来无相知,故称为正智。法性无,所以说圣人的智慧就是无知相,故圣智无知也。遍有而无所不知。遍有二种意义,一是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圣人心了知一切法。二是法身遍法,二者法身遍满法界。满法界,无论是身还是心,无不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周遍。道,指无碍道。经言,“十方者,无碍道也。经言,十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道说是一 无碍道。无碍,就是知道生死即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涅槃,这样就是入不二法门的无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 碍相状。 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 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 也。 问,是什么原故而说可以尽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 早成佛,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答,本论讲修五念门行持,因为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 自利利他都已经成就了。然而,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 根本上讲,是以阿弥陀如来为增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上缘。他利与利他,有所不同。如缘。他利之不利他,谈有果对佛而言,最好讲利他。对众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生而言,最好讲他利。现在谈谈佛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力,最好以利他为重。应当知道他利。今将谈佛力,是故这个意思。凡是往生极乐世界及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极乐国土中的菩萨、人、天所作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的一切事情,都是缘于阿弥陀的人天所起诸行,皀缘阿弥本愿力。为什么呢,如果不是佛力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四十八愿,便是虚设无用的。 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 便是徒设。 现在引《无量寿经》上的三愿,用今癿取三愿,用证义意。 来证实。愿文说,“设我得佛,十方众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 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 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 五逆诽谤正法。”由于依据了佛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 的愿力,所以能十念念佛,便得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往生。由于往生极乐,就免除了佛,便得彽生。得彽生故,在三界轮转的事。因为不轮转,即克三界轮转之事。无轮所以成佛很迅速。这是一个证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文,“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觉。”由于依据了佛的愿力,住正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定聚,永不退转。住正定聚就必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定灭度,无种种来回投胎生死回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很迅速,即可成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佛。这是第二个证据。愿文,“设 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也。愿言,设我得佛,他 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 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 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 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 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 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者,不取正觉。”由于依据佛的本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愿力,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就在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诸地行所以成佛很迅速。这是第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三个证据。 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 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 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 证也。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 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 由此推知,他力是增上缘,这是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 显而易见的。再引事例来说明自受持禁,。受持禁,故, 力和他力。比如有人惧怕三途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 ,地狱、饿鬼、畜生,所以受持禁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 威,能修禅定。由于禅定,修习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 神通,有了神通,可以畅游四天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 下。这些都是自力。又比如有下等转轮王行,便乘虚穸,游 卑微的人,连骑驴都跨不上驴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 背,但是只要他坐上转轮王轮椅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 ,便能飞入虚空,畅游四天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没有任何障碍。这就叫他力。后信心,勿自局分也。 来的学佛人, 是何等愚昧啊,闻 知他力可以作为车乘,凭籍佛力 可以往生极乐净土,应当生起深切信心,切切不要自己失去了这难遇的究竟解脱圆成佛道的良机啊。 《无量寿经修多罗优婆提舍无量导修多罗优婆提舍愿 ,愿生偈,》的略解要义就圆满生偈略解义竟。 结束了。 佛经开始是“如是”,彰显信为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 能入。结尾说“奉行”表示信服奉行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本论最初是,“归礼”,明示宗旨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 是有依据理由的,结束时用“义终于义竟,示所诠理毕。 竟”,表示所诠释的义理讲完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虽然著作的人不同,一般都依此为贯例。
/
本文档为【往生论注白话对照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