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

2017-10-05 3页 doc 14KB 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 范文大全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江西东北部的万年县县城,它正处在皖赣铁路线上,属上饶市管辖,距景德镇约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路程。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距此约12公里,下面我们就驱车前往。 各位游客,仙人洞遗址到了。这里是万年县东部的大源镇小荷山的脚下。放眼望去这里有沃野一片,四面环山,所以这一区域有“大源盆地"之称。前面的这个洞就是远古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是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前左侧约70多米处,有大源河水缓缓向西北流去,洞口面向东南,采光很好。尽管原始社会的...
【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
【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 范文大全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江西东北部的万年县县城,它正处在皖赣铁路线上,属上饶市管辖,距景德镇约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路程。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距此约12公里,下面我们就驱车前往。 各位游客,仙人洞遗址到了。这里是万年县东部的大源镇小荷山的脚下。放眼望去这里有沃野一片,四面环山,所以这一区域有“大源盆地"之称。前面的这个洞就是远古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是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前左侧约70多米处,有大源河水缓缓向西北流去,洞口面向东南,采光很好。尽管原始社会的人无力建造考究的房屋,只能选择天然的洞穴避风躲南,也就是所谓“穴居”,但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安身之所时,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例如朝阳、干燥、采集食物方便筹。让我们进去着一看,这个洞呈半月形,洞前豁然开阔,顶部石灰岩层向前伸展成岩厦状,高达16米,宽约24米。千百年来,这里百姓代代相传,称这里是“仙人之寓”。20世纪90年代,中外考古专家在这里有惊世发现,出土了大量的古物,自然这些古物都已保藏在博物馆里,此处已看不到了,不过下面我将尽我所知,向大家作些介绍。有一点可以肯定,考古发掘,这里是一处远古祖先避风雨、御寒冷的天然栖息之所,是三万至一万年前人类的“伊甸园”。无独有偶,距此仅800米的地方还有一处古人栖息所在,下面我们也去参观一下。 这一处遗址就是吊桶环遗址,它坐落在大源盆地西南面的条形山坡上,海拔约90米,是一个溶蚀性通透式岩棚。因岩棚形似一个木桶的吊环,因而得名。 20世纪90年代,中外专家对这两处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不仅清楚地揭示了两洞穴遗址地层的叠压关系,采集了一批用于植硅石、孢粉和碳十四年代测定的样品,而且出土了大量的人造遗物和自然遗物。据统计,共有石器650件(片)、骨器132件、穿孔蚌器36件、陶片800余片和20多件人骨标本以及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碎片。这些东西是研究华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编年、古环境面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编年、古环境面貌的复原以及陶器和稻作农业的起源等问题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早在1996年,这一考古成果就被评为全国1995年度和“八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又入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绝大部分年代都是“以穴为居”。这两处洞穴遗址的地层堆积就像一本史书,详实地记录了在那遥远的年代,原始先民生产、生活的历程。考古发掘明,它们是华南地区最典型的史前人类栖息的洞穴遗址。 从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地层中所包含的遗物来看,两洞穴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地层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上层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仙人洞下层和吊桶环中层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吊桶环下层当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两处遗址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在华南地区已发现的众多洞穴遗址中比较罕见,为探讨人类如何从1日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革命是在何种环境和状态下发生的世界性大课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人类古文化经历了采集时代、渔猎时代、农业时代。而农业时代无疑是这三大时代中最伟大、最先进的时代。农业时代中,稻作文化又是其中最伟大、最先进的文化,因为稻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途径。万年县这两洞穴所在地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这一结论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植物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称为“孢粉学”,这一学科是研究古今。植物孢子和花粉的形态、解剖、分类、演化及其在地史上和地理上的分布规律。而研究地层中化石孢粉的分支学科称为“古孢粉学”或“孢粉分析”。专家对两洞穴遗址所采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特别是植硅石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这里远古居民由以采集野生稻为主逐渐向依赖于栽培稻这一生存方式的转变过程。在吊桶环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野生稻植硅石,这一早于栽培稻的野生稻遗存,在我国长江流域是第一硅石,这一早于栽培稻 的野生稻遗存,在我国长江流域是第一次发现。而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地层中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可见,今天我们参观的这两处洞穴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起源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栽培稻,也就是驯化水稻的诞生,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食物结构,昭示着农业时代的到来。与过去的采集时代、狩猎时代相比,人类的食物构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变成了以谷物类为主。而谷物类食物是不能像肉、鱼那样吊着烧熟的,而是必须要有器皿,这就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制陶的文化动力。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而且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所以恩格斯指出:“人类从野蛮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是以学会制陶术开始的。”陶器被大量制造,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可见陶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满足人类生活需要而发明的。陶器的使用结束了人类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的游荡生食的生活,而转向定居熟食的生活。非常自然,这两处洞穴遗址也是世界人类最早烧造陶器的地方之一。这里出土的陶器都是夹粗沙、厚胎,具有早期陶器的特点和风格,经测定,其年代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前,也是属于世界制陶最早的一个地方,而且品种丰富,自成系列,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不多见。 各位游客,现代人对史前人类的生活情景知之甚少,有无数的猜测和疑问,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看似平常,但它们的过去是那样神秘,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遐想。万年县至今仍是水稻之乡,这里出产的贡米远近闻名,追溯其历史,原来有一万多年!
/
本文档为【【精品范文】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免费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