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2017-12-24 12页 doc 3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墨岂鐾磬匿圈2011年第7期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肖志伟李永春 1921年,一百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为抢占中法里昂大学,被法国政府武力遣送回国.他们从上海到北 京,广州甚至回各本省呼吁救助,请求南北政府,各本省当局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维持目前生活,解决继续 求学问题,归还行李,质问法政府强行遣归理由.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尽力给予同情与救济,对愿在京沪求 学的学生发给津贴,对愿回籍的发放川资,基本上满足...
【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墨岂鐾磬匿圈2011年第7期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肖志伟李永春 1921年,一百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为抢占中法里昂大学,被法国政府武力遣送回国.他们从上海到北 京,广州甚至回各本省呼吁救助,请求南北政府,各本省当局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维持目前生活,解决继续 求学问题,归还行李,质问法政府强行遣归理由.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尽力给予同情与救济,对愿在京沪求 学的学生发给津贴,对愿回籍的发放川资,基本上满足了学生提出的救助要求. [关键词]留法勤工俭学;中法里昂大学;归国留学生;近代社会救助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7—0121—05 肖志伟(1970一),男,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李永 春(1968一),男,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湖南湘潭 411105)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6A045)的阶段性成果. 一 ,问题缘起 从1920年冬起,大多数留法勤工俭学生已陷入"工 无可勤,学何以俭"的境地.适逢里昂中法大学(简称里 大)于1921年夏建成,他们认为这是解决目前生活与求 学困难的"唯一的出路",于是多次向驻法使馆及负责为 他们找工作和学法语的华法教育会要求无条件地收容 勤工俭学生,并发起了争取开放里大的运动.在即将开 学之际,里大从国内新招一批"贵族学生",而在法学生 入校名额却非常有限且还需要考试,于是争取开放里大 运动演变为强占里大的斗争.留法勤工俭学生们组织了 一 支125人的先发队,于9月21日进占里大.法国警察 将他们拘之兵营,1O月13日将其中104人押上车船,强 行遣送回国. 被遣归国学生仓卒登舟,无行李,无衣物,海上漂泊 将达四十余日,生活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所以在船上就 开始筹划救助事宜,自发组织了"被迫归国留法勤工俭 学生团"(以下简称学生团),确定其宗旨为陈述被迫归 国真相及图求学生活问题之解决,其"任务大要"为:在 航行中,主要是接洽沿途侨胞;调查同学履历志愿;作 《被迫回国勤工俭学生一百零四人通启》(以下简称《通 启》),报告此次在法求学运动之经过;电告上海商会及 学生联合会,抵沪时来船招待.抵沪后向各方面接洽,详 告此次运动经过并请求援助;电请有关勤工俭学各要人 设法救助;希望各界对尚在法同学有所主张,俾不致再 遣送归国;更希望各界对于他们被外人押送之耻辱有所 主张,据理质问.…根据西方社会史学关于"集体行动" 的理论,被遣归国学生吁请政府当局与社会各界实行救 助,成为一次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集体行动. 二,在上海期间的呼吁与救助 1921年11月23日,归国学生77人(沿途陆续下船 27人)抵达上海黄埔码头,分头自找旅馆安顿后,即推举 代表到各家报馆分送《通启》,介绍被迫归国情形.次日 起,学生团代表分赴各方面进行交涉,但各方面均显冷 淡.上海县交涉署答称对于学生归国情形一无所闻,对 121 江西社会科学201】.7 于实际经过一无所知.还说:"你们若是灾民,应向县署 请求.若是学生,应向教育会请求."几经交涉后,仅允电 询北洋政府之解决办法.【2到28I:1,学生团已无力应付 所积欠各旅馆的伙食房金,不得不派代表向县交涉署提 出严重交涉,始得允愿回家者,酌发川资与五日的伙食 房金;经再三交涉,乃得延长三日(至12月3日止).上海 《民国日报》评沦说:"抵沪后八日之经过,各方面目击同 人(学)之痛苦与冤抑,表同情者甚多,实力援助者甚 少."[312月3日,县交涉署,知事署以维持期满,到各旅 馆催促并限令学生次日到县知事署报名回家.学生团代 表不得不于5El再往交涉署请愿,陈述不能即刻回家的 理由.上海政界各团体在交涉使署开会,均以求学问题 需费既大,急谋职业亦非一时所能办到,最好劝令回 籍.9日,交涉署和护军使署会衔召集各团体会议,确定 维持办法:"一,愿回籍者,算清栈账,给予旅费;二,不愿 回籍者,由上海县署在华界内另觅旅馆,为公众膳宿之 所,以两星期为限;三,欲求学或谋职业者,须在两星期 内开一履历表,详述籍贯,年岁及所有程度,以便通函介 绍各学校,各公司,各工厂考核,未能录用者,仍给与旅 费回籍,必欲留沪者,不再担任膳宿各费;四,函请蜀湘 各同乡会维持办法等."可以说,学生团经过十余日的 奔走呼号,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同情与"实力救助". 综观被遣回国学生在上海的活动,他们通过发表宣 言与通启,召开茶话会等形式,向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 提出他们的救助要求:(一)解决他们目前生活困难.28 日,学生团代表向各机关团体和私人接洽,请承认积欠 的馆账,再找一个公共场所作栖宿之地,从长计议善后 办法.30I:I茶话会上,他们提请各界募集款项,维持短 期生活,直得具体解决为止.第二次宣言又要求各界组 织具体的救济机关,承担他们目前生活费用,以便在此 等待行李,再回籍或在沪地求学.(二)交涉归还行李.学 生团代表特向交涉署呈文:"天寒衣缺,恳请设法归还行 李以救生命事."所举理由,一是各人行李少则值二百 元,多则五六百元,他们不能受此意外之损失.二是驻马 赛领事已答应次舟寄行李到上海,并嘱学生在此等候. 三是目前需用尤切,"沪上天气已近隆冬,寒气逼人,朔 风刺骨,晚寝则乏被褥,出门而无外衣,兀坐床头,瘅摇 成疾,弱者已病卧莫起,强者亦何能再事支持."缘此恳 求交涉署速设法早日归还行李.(三)解决继续求学问 题.回国学生极希望继续学业,在第三次宣言中提出了 根本解决求学问题的:一是希望各界组织"被迫归 122 国勤工俭学救援会"作为具体机关;二是向各校交涉,即 时入校并免收学宿费;三是希望各界维持住校短期膳费 (以数月为限);四是希望旅沪各省同乡会代向各本省催 促省县津贴.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要求先插入中法通 惠工商学校,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或南洋学校等校学 习.学生团代表前往各校接洽的同时,特请求交涉署会 商驻京法国领事,同意通惠工商学校收容归国学生并免 学宿费;另请交涉署致函北京政府代转学生团的意见, 从每年津贴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十万元内提取相当数目 来接济归国学生,解决部分求学费用.此外,学生团还 要求开设留法预备班,经费来源于北洋政府为在法勤工 俭学生筹措的常年费之一部分,各省或地方津贴,华侨 及各界之捐助;办法是上海及各地方之有力者组织具体 机关,拟借上海校舍有余之学校,以节省经费.目的是预 备将来进入法国的学校.[81(四)代申被法国武力押归之 冤屈.留法学生被法国武力遣归,遭受华工一般的待遇, 不仅辱及学生人格而且损及国体.因此他们多次请求国 内外同胞代为申诉,向北洋政府和法国政府质问:"系何 理由如此迫归我们回国?"他们在《被迫归国勤工俭学生 团宣言》中详述被迫归国之原因及被迫上船,押归之凌 辱,认为他们因爱国而获罪,以求学而受刑,惨被物囚, 横被遣送,于人格于国格均有所损,"此尤不得不请求各 界向政府质问其究竟,一面求法理之昭彰,一面赔同人 之损失"[91. 被遣归国学生的集体呼吁,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与 关注.首先是舆论界为学生积极呼吁救助.上海《民国13 报》发表《怎样援助回国俭学生》的评论,呼吁对这些进 退两难的学生表示同情,尤其是华法教育会更应该出来 援助他们."天津的朱兆邦对学生被迫归国极表痛愤, 向天津各界分函详述始末情形,吁恳大家为他们提供帮 助.女学生周尚等人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呼吁书:"盼望 热心人士和各团体谋职务,或设法使他们回籍."此类 舆论有力地配合了学生团的呼吁,也表达了社会各界的 同情.其次是政府方面提供了一些实际救助.北洋政府 在11月28日答允维持学生最近三天的生活,并派人赴 各旅馆承认馆账.对于愿意回家者,由官厅发给路费.至 于继续求学的问题,应由各界设法解决,政府无力兼 顾.1]"这些救助虽属有限,但表明了政府的态度,为各地 方当局的救济打下了一定基础.上海方面,护军使,交涉 员,警察厅长,县知事均顾念学生被迫回国,久留沪地, 难免有流落之虞,于是会议救济方法,均以资遣回籍最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为妥善.【12](P638)几经交涉后,县署发给归湘学生每人川资 20元,归川者每人6O元,仅此川资旅费就达数千元.对 于学生暂入通惠工商学校的请求,交涉署和护军使署分 别致函学校,与商收容归国学生事.关于归还行李问题, 交涉署应允致电驻法中国公使,催索行李.并承诺行李 到沪后代为收管,再转递轮船火车可通之处,分别通知 各人领取.?再次是各界各团体设法救济和满足归国学 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提出找寄宿舍的要求,复旦大学答 应在寒假期间暂借宿舍给不能回家的学生居住.对于免 费插入上海各校就读的要求,寰球中国学生会商请通惠 工商学校设法安插.华法教育会专门为留法勤工俭学生 组织的华法学务协会,也与该校的法国校长联络,并与 驻京法国公使疏通.但是免费入学的要求最后被拒绝. 此外,复旦大学应允免费收学生4人,中国公学允收8 名.不过,归国学生多以改学英语为不经济,还是志愿去 特设学校,既有适合学生需要之设置,又不致弃前所学, 两全其美.n1为此,华法学务协会积极筹办专班或专门 学校,以便根本解决他们求学问题;还提议由救济勤工 俭学生委员会在上海发起成立一个留法工学生补习学 校,以补助中途失学者,结业后仍可考入里昂大学.l2此 外,各省同乡会对于各本省学生及时实行救助.宁波旅 沪同乡会议决每年援助四万法郎,由会董共同筹集.n 四川旅沪同乡会提出援助学生的办法,有代电催促政府 补助留在法国的及已归国学生的常年经费;向各程度相 当的学校要求免学费收容归国川生;请维持短期生活, 直得到具体解决为止.[1"显然,各省同乡会对于各本 省学生的及时救助起了重要作用. 由上可见,归国学生在上海期间主要是吁请政府和 社会各界解决他们目前生活与学业两个迫在眉睫的问 题,各方救助也主要围绕着这两问题展开.上海官厅给 予了不少援助,但更希望发放川资使之回籍,从根本上 解决他们长期滞留上海带来的种种问题.社会各界尽力 于经济援助的同时,也不乏尽心帮助他们继续学业的努 力,不过一时收效不明显.因此,对于归国学生实行有效 的救助,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一地,而成为一个几乎有关 各省各方面不得不应付的问题. 三,赴京粤请愿及回各本省呼吁救助 被迫归国同学"住沪十余日,毫无办法,同时受旅债 生活需要的压迫,陷入瞻前顾后无泪可挥的地位",遂决 定派代表赴京,粤接洽,目的之一是国内工读学校之筹 设,二是各省县津贴之代为催促,三是国内各校之免收 学费,四是具体援救机关之筹设.【l2】?",632--633)与此同 时,湖南,四川两省学生亦派代表回各本省请愿,以求实 际解决. 赴京代表首先与华法学务协会接洽,筹划在法学生 以及归国学生的求学与经济问题.对于在法学生,协会 已电汇十万元侨民教育费到法国,还拟定如下具体办 法:一是交涉不取偿之学徒工位,以该款为津贴;二是交 涉入实习学校,开特别班;三是自行组织传习所,为科学 语言之肄习.12月20日又开会讨论归国学生的求学问 题,或提议交涉人各高等师范,以解决他们的生活与求 学问题,并决定分头联系各校;或提议开设一个类似于 外国语专修学校的特别学校,既有再去欧西求学之机 会,又有向各方面要求继续援助之余地.但是,归国学生 大多不愿人师范学校,因此赴京代表向华法学务协会提 出请求:一,代向政府要求拨款,解决归国学生继续求学 问题,或从政府津贴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年拨十万元 款项内,酌提一相当数目来救济;二,请向驻京法国公使 交涉,使上海通惠工商学校收纳志愿入校的学生,费用 由第一项所请数内酌给;三,请速筹工学院或开里大预 备班,收纳归国留法勤工俭学生.华法学务协会为此致 函通惠学校校长,请其容许学生之请求.赴京代表还向 李石曾等人请愿,请设法救助归国学生.李石曾就商北 京大学当局,拟借教室为学生团专设一班;又拟在香山 慈幼院内附设工学院,以安置愿作工的同学.I1还拟在 北京西郊温泉学院,创设法文师范班.蔡元培对归国学 生"极表关切之态度,尤注意于将来之处置"."一" 赴粤代表先后与陈炯明,伍廷芳,汪精卫,张继等人 接洽,陈述被迫回国之苦况,要求粤当局设法津贴,以便 在国内各专门学校修业.陈炯明以广东省长无多大力 量,粤省学款只帮助本省学生为由加以拒绝;对于代表 请其以内务总长身份解决求学问题之要求,亦以款项支 绌加以推托.汪精卫一再劝学生回家,并说他作为广东 教育会长不能独助诸君求学,政府亦无力担任诸君数年 的求学费用,只是答应在各本省有津贴时,政府亦当设 法帮助一部分;万一政府不允,他也可以担保设法津贴, 并允拍电湘蜀等省催促一切.l1】("内务部在批示学 生呈文时对其求学精神予以嘉许,而对其津贴学校之要 求表示"实属爱莫能助".u总之,广东政府认为此辈学 生有培植之必要,但又以财政困难为辞,拒绝学生的救 助要求. 回川代表先后向川省军政首脑陈述在法勤工俭学 123 江西社会科学2011.7 的困难以及被迫归国学生的情形,并提出具体的救助要 求:一是希省长维持继续在法留学同学;二是请省长派 人专办此事,并在法国专设留学监督,以便分配经费,考 查成绩;三是请省署裁夺旅京同乡会关于拨路款津贴迫 归学生之电请;四,省署通令以中资捐助留法学生案,请 再饬令各县即日施行.[171(3月5日,代表们起草了《留 法勤工俭学生代表希望办法》,就目前救济与永久解决 办法提出具体建议.目前救济办法为:希望将归国同学 送入法文之学校肄业;通惠工商学校最学之年级, 希望省长将归国同学全体送入并发给学膳费用;中国公 学,复旦大学亦甚便利于归国学生;蔡元培,李石曾在北 京西山创立了专门容纳被迫归国同学的温泉学院,望省 长送四川同学入内,担任学食费每人年250元;请省长允 准旅京沪同乡会及路款代表所请拨路款8500元,作第一 次被迫归国34人之用.永久解决办法为使归国同学能立 返欧西继续求学,具体办法是筹措经费以供在法同学入 里昂中法大学以及在法国设立留学监督.【12]一四川 的救助工作最初颇有头绪.当局派员专门办理救助勤工 俭学生事,各:疗面亦愿群策群力,共筹解决归国及在法 学生困难之办法.省议会还咨省署转会各县对留法勤工 俭学生每年筹500元,省议长随即请饬各县知事就中资 捐供拨留法勤工俭学生.无奈此时刘湘,杨森已自身难 保,各救济办法难以实施."学生代表只得自行救 助.他们起草致学生家属函,建议组织学生家属联合会, 以家庭,社会与政府之合力设法救济为目的,以养成子 弟精勤学业,不感经济困难为宗旨,一则灵通彼此之消 息,二则协助学生代表之进行,三则用团体名义向省县 政府机关,恳其维持于前,期其实施于后.l】"佃 被遣学生以湖南人数最多,回国后又分散粤沪两 地,给救助带来困难.回湘代表提出的要求是:一,请年 给津贴百数十元,以俾归国学生竞其学业,为吾湘造自 治之基;二,对于有志赴法继续求学者,照例给予津贴并 酌给JiI资;三,救济迫归学生的目前生计;四,代申被法 政府遣送之冤屈.[1912月20日,他们呈文省署,请将所 允津贴批示备案,以昭遵守,并从速拨款;又分途至省议 会呈递请愿书,至财政厅呈递公函.省政务厅答复说:湖 南财政虽极困难,但各位系被迫归国,具有特别情形,故 已决定每人年津贴一百元,各位即可入指定之学校;代 表返沪旅费亦允拨给.【21922年1月,省长批示为在法 湘生汇寄一万元,为被遣回国各生汇至粤沪共八百元, 未寄之数正在筹发.至于维持被遣回国各生每人年津贴 72 百元以继续求学之办法,已咨请省议会追加预算在案. 候各该生考入指定学校,由学校函报到署后,再行筹 发.『2"对于22名学生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的要求,省 政务厅迅即答复:"湘生22人到校后,如校中开具各生 姓名,履历,函报来署,即当转呈省长照前次核准津贴如 数汇寄,以资接济."[221对于进入上海通惠工商学校就读 的湘生,省署承认给予津贴,并纳入下年度预算.【2对于 在法国的238名湘生,省署给每人年津贴200元. 可以说,学生代表赴京粤请愿及回各本省活动,进 一 步扩大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宣传,争取了更广泛的同情 与援助,共同推动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救助.留在上海 的被遣学生仍在继续呼吁,并静候继续求学之时机,但 是上海官厅从12月23日起与归国学生脱离关系,政府 方面的救助也就基本结束. 同学们带着父老乡亲"鹏程万里","学以救世"的寄 托来到法国,不期为争取进入里大求学被法国政府武力 "学问未成,是我们的初志未 遣送回国.悲伤之余,发出 遂,欲达初志则舍继续求学莫图"的感触,"因为空学问, 我们便不敢回乡,更无颜在社会上作事,以误人误己". "】(无论他们是希望进入中国公学,复旦大学,中 法通惠工商学校,还是企望重返法国学习,在沪求学既 是他们迫归之后无奈的选择,也是争取再度出国求学难 得的机会.如果说等待行李,维持目前生活等都可作为 寻找继续求学机会的借口;那么,归国同学在京沪及回 各省活动就完全变成一场求学运动.事实表明,北京中 法大学,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及其他学校成为被迫归 国学生的主要去向,以湖南,四jiI两地学生尤为突出.所 以说它是一场求学运动并不为过.在法勤工俭学生所获 得的经济救助乃至各省公费留学名额的增加,也可以说 是这次求学行动的直接性和有效性的体现. 在这场集体呼吁救助运动中,北洋政府给予了实力 救助,相对而言,广东政府对学生的支持要少得多.从实 而论,北洋政府恼怒于留法学生的"拒款运动",归国学 生因被遣回国而对政府有怨恨之心,以致在呼吁救助过 程中,仍向社会各界宣布拒秘密借款及被遣回国情形, "内容比各报所载,尤为详尽,其情词沉痛,听者无不气 愤填膺,恨北廷之斩丧士气,玷辱国体",因而激起更多 民众对北洋政府的愤恨,部分归国学生甚至明确表示对 于政府当局"勿为无谓之呼号,致有损吾辈人格,务为彻 底主义,造福将来"._24因此,北洋政府与学生之间体现 出情感与现实利益的矛盾.广东政府也不外此.学生先 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 发队强占里大,实际上是对广东政府的一种反动,因为 该政府先后两次拨付里大的开办费,是该校创办之初的 主要经费来源之一.所以当学生赴粤代表向汪精卫提出 救助要求时,汪批评学生强人里大影响于大学及南方政 府与私人甚大,以致大学几乎不能开办.[12s赴粤代表 解释进占里大经过并请求他帮助入学时,亦被婉拒.陈 炯明以广东学款只救济本省学生为由加以拒绝.从一个 侧面提示了广东政府对归国学生态度不冷不热的原因 所在,也决定了南北政府对于归国学生救助的限度.就 地方当局而言,这种情感与利益的矛盾则没有如此明 显.上海官厅因为学生流落此地,在救助方面出力最 多.在无公款动支的情况下,毅然另行设法,并指定专人 办理遣送事宜;对回籍学生除付栈费饭费外,代买船票, 并视路程远近发给川资.可以说对归国学生已仁至义 尽.1('其他各有关地方当局多将遣归学生作为一 个不得不应付的特殊事件来处理.湘省因为要救济的人 数最多,困难最大,政府当局也颇为尽力.川省的救助实 效虽不明显,反过来又推动了学生自助及社会各界设法 维持,后来省教育会对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生的维持亦 不可忽视.安徽,浙江,湖北等省救助情况各有等差.因 为遣归学生的人数及其救助要求不同,各地方当局的救 助有明显差别,而且这种实际救助是与其所处的地位及 其与归国学生的关系相适应的. 因为南北政府的态度以及地方当局救助程度的不 一 ,社会各界各团体及名流人士的维持就显得至关重 要.其中华法教育会及华法学务协会因为与留法勤工俭 学生的特殊关系,在帮助遣归学生解决求学问题方面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 实际推动政府及地方当局发起,组织,联合社会各界实 行救助,以及实际给予在法学生和归国学生津贴,部分 地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与求学问题.这样,在充分发挥各 方面共同救助学生过程中,充当了政府与个人,社会各 界的纽带.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勤工俭学生团之昨讯[N】.申报1921—11—29(14). 【2]留法俭学团之昨讯[N].申报,1922一叭一04(14). [3】俭学生抵沪后之经过【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2—4(10). 【4]归国俭学生团消息【N】.申抿1921—12—10(14). [5】归国俭学生之窘迫[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1—28(10). [6】归国勤工俭学生团消息[N】.申报,1921—12— 04(14). [7]俭学生求学仍未解决【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2—19(10). 【8]回国俭学生求学目的[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2—20(10). 【9】被迫归国湘生之消息【N].(长沙)大公报, 1921—02—28(6). 【10】湘君.怎样援助回国俭学生[N].(上海)民国 日报,1921—11—25(11). 【11]官厅对俭学生办法【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1—29(10). [12]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赴法勤工俭学运 动史料:第2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3]归国留法学生团之昨讯[N].申报,1921—12— 16(14). 【l4】甬人接济留法俭学生[N】.(上海)民国日报, 1921—12—14(10). 【15]回国留法学生团消息[N】.申报,1921—12—24 (14). [16]归国留法俭学生乞援粤州当局之结果[N].晨 报,1922一O1—17(8). 【17]刘树发.陈毅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l8]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四川留法勤工 俭学运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19]被迫归国湘生之消息【N].(长沙)大公报, 1921—12—28(6). 【20】归国留法生津贴已有着落[N】.(长沙)大公报, 1921—12—22(7). [21]省长维持留法湘生[N].(长沙)大公报,1922一 O1—19(6). 【22】归国留法湘生之着落[N].(长沙)大公报, 1922—02—04(6). 【23】就函请给予湘生津贴一事省公署复函上海中 法通惠工商学校(1922年2月5日)[z].湖南省档案馆 藏档案.22—01—826(63). 【24】湖北同志会欢迎鄂籍俭学生【N].申报,1921一 I1—28(14). 【责任编辑:俞晖】
/
本文档为【【doc】1921年被遣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救助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