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周洁 地理本1002班)

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周洁 地理本1002班)

2019-04-01 7页 doc 21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周洁 地理本1002班)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 策措施 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具体来讲: 一、是总量比较丰富。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比较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二、是人均...
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周洁  地理本1002班)
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 策措施 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具体来讲: 一、是总量比较丰富。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比较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二、是人均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生物质能源开发也受到制约。 三、是赋存分布不均。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四、是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 五、能源结构不佳,能源利用率低下。从能源构成来看,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能源利用率也较低,尤其是民用煤的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这也是引起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煤炭的灰分和硫分较高,原煤入洗率较低,大部分原煤未经洗选就直接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因而,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我国能源生产和使用面临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重压力,能源短缺和浪费同时存在。 概括起来,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如下: ①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水平低于世界水平。 ②煤炭与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理想,利用时应该同时发展能源输送系统,以完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渠道。 ③生产与消费结构都以煤为主,严重地污染环境,今后除应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外,还应考虑发展洁净煤技术。 ④利用国外能源资源,适当加大油气的进口量以及高载能商品的进口。 ⑤中国水电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效益高,应该加大开发力度。 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生产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初,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态势是,能源需求量大,利用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增大,安全形势严峻。 一、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能源总量生产居世界第三位,消费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如煤炭的总储量为14380 亿吨,探明的可采储量3250亿吨,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可采储量13000亿立方米,地质储量巨大,前景良好。石油资源储量估计为300亿~600亿吨,已探明的可采储量有40亿吨。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天然气人均93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2;液化石油气人均仅29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0;煤炭的储量、产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能源的缺乏使全国将近1亿人未用上电,许多地区用电、用能受限制,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我国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68%,石油22%,天然气3%,一次电力7%,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17.8%,石油40.1%,天然气22.9%,水电核电19.2%)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如果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变,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无论从境内的资源、资金、运输方面还是从环境方面来看,都将无法承受。 二、能源需求总量大于供给总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从1990年起,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保持7%以上的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开始接近生产总量,能源进口量大幅上升,到1992年能源生产总量已略低于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总量;200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缺口迅速拉大,从1914万吨扩大到19000万吨。 仅以石油为例,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已从1990年的1.15亿吨增加到2002年得2.393亿吨,年均增长6.7%。2003年,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我国的原油产量却仅从1990年的1.38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675亿吨,年均增长1.62%。为弥补缺口,我国从1993年开始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从1993年得998万吨增加到2002年得7000多万吨,年均增长近25%,对外依存度也从6.4%上升到30%。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只能保持缓慢增长,我国石油领域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石油供应风险也将随之增大。 三、清洁能源需求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迅速扩大的原因在于其内部结构性矛 盾日益突出。目前,在我国使用量最大的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常规能源中,产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清洁高效能源品种,尤其是石油品种生产的增长不能满足迅速扩大的国内需求。1981年~2000年,原煤始终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也是中国能源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从1980年到2000年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原煤、天然气、水电供需比重大体平衡,但煤炭在能源供需总量中的比重均略有下降。在清洁能源中:天然气生产比重增长了0.4%,水电生产消费比重增长幅度分别为4.2%和2.9%,二者均供略大于求。原油生产和消费比重严重失衡:从1980年到2000年,石油生产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从23.8%下降到21.4%,而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20.7%上升到23.6%,前者下降了2.3%,后者则上升了2.9%.供 需矛盾突出。尽管近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有很大的提高,从1980年的10594.6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6300万吨,但从1994年起石油生产开始不能满足石油消费的需求,1993年起进口量开始大于出口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按年均9.7%的速度增长,原油消费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进口量逐年增大,尤其是"九五"期间,石油净进口量从1996年的1348.5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2858万吨,2000年净进口量超过6000万吨位。未来15年内,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左右的速度发展,原油需求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只有2%左右,低于原油需求增长速度,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预计2005年原油需求2.45亿吨左右。届时,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 四、能源品质差,环保压力大 我国能源总量虽然基本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水电、天然气、石油等绿色能源所占比重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资源丰富,但限于技术水平,利用甚少;常规能源如煤炭一直占主导地位。燃煤和煤炭加工开采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大量的动力煤未经洗选,灰分和硫含量较高。同时,煤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不仅对人体和生物造成直接伤害,而且还是形成酸雨,导致土地、湖泊酸化的主要原因,并直接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五、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低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只有32%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个百分点,差距很大。 六、能源外交和保护手段严重不足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由80年代的总量平衡的矛盾转化为主要是由环保和需求压力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尽管其他能源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类矛盾,但在石油,特别是优质石油缺口持续扩大和国家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持续提高的同时,我国对海外石油的利益外交和保护手段严重不足。这也是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和基本特点之一。 面对当前的能源形势,采取持续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转变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能源结构的优质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气体和液体燃料的需求必然不断扩大。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使直接燃煤,特别是在众多的中小型锅炉和窑炉中直接烧煤难以为继。 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发展方兴未艾。天然气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能源效率最高的技术。我国的天然气基础比较薄弱,在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五”期间正在实施的西气东送意义重大。天然气基础管网一旦建成,将带动天然气开发的进程,可望使天然气的实际成本明显降低。 二、实施煤炭清洁利用 要解决煤炭的清洁利用问题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看到中国今后几十年内燃煤发电以及其他的燃煤利用将仍然是煤炭的主要用途,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围绕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目前煤炭供应过程和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动而且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有明显实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筛选和洗选,更加合理的煤质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水煤浆利用等等都大有潜力。 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有可能作为远期技术储备,如果考虑以煤为原料提供液体或气体燃料的话,则必须全面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还要考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能源系统的总体效率。与石油及天然气相比煤炭的气化和液化的能源系统效率要远很多。另一方面,越来越迫近的全球气候变化的限制因素,将使煤炭的使用逐渐受到碳排放的严重制约,这些因素在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和未来应用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 三、水电、核电要实施长期发展计划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人口而言十分有限。在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的比例将不断扩大。因此对发电能源结构要有长期的规划,避免临时和缺乏系统规划的选择。 首先要尽量利用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很低,发展潜力巨大。水电项目可以很好的和防洪、抗旱、农业灌溉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与煤炭生产、运输、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比较起来,水电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小得多的清洁能源。如果把水电的巨大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发展水电的优越性就更加突出。“十五”规划提出的西电东送,为开发水电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应当加紧实施。 核电是一种可靠的清洁的能源,核电的安全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核废料的处理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和燃煤电厂实际带来的环境和人身安全问题相比,核电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发展核电符合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方向。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确定核电发展的技术方向,实施长期和稳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和国产化,使核电产业尽快达到经济规模,使核电的成本降下来。以实现核电发展的长期目标。 四、推动能源战略的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中既要考虑到如何在能源的开发转换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还要考虑在能源结构和效率方面如何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环保本身也是推动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由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特点,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内部化不会自然发生,需要在各个层次达成共识,形成法律、技术、执行监督的完整体系。在这方面进行各种政策干预和公众教育推动的余地很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本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
本文档为【我国能源状况、特征和安全问题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周洁 地理本1002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