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2017-12-27 33页 doc 62KB 1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学校代码10530 学 号 201008020896 分 类 号I057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神圣与世俗?? 临 湘市 聂 市 镇 “夜 歌”研究 学 位 申 请 人方白玲指 导 教 师漆凌 云 副教授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新闻学 院学 科 专 业文艺学研 究 方 向 民间 文艺学二?一三 年 六 月 十 日 Sacred and Secular :Study the “YeGe ” of Nieshi town, ...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 学校代码10530 学 号 201008020896 分 类 号I057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神圣与世俗?? 临 湘市 聂 市 镇 “夜 歌”研究 学 位 申 请 人方白玲指 导 教 师漆凌 云 副教授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新闻学 院学 科 专 业文艺学研 究 方 向 民间 文艺学二?一三 年 六 月 十 日 Sacred and Secular :Study the “YeGe ” of Nieshi town, Linxiang City Candidate Fang Bailing SupervisorProf.Qi Lingyun Colleg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 Program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SpecializationFolk Art DegreeMaster of Arts University Xiangtan University Date June 10 th,2013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 交的论文是本 人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 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 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 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 经发表或撰写 的成果 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 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 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 了解学校有关 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 许 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湘潭大学可以 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可以采用影 印、 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 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 月 日摘 要 “夜歌”又名 “ 夜歌 子 ” ,主要流 行在荆楚地 区,是指在停殡守灵 时段里所 唱的一种以锣鼓伴奏、 走唱形式的丧葬歌, 是一种集神圣礼仪性质和世俗 娱乐内 容的礼俗歌。 关于丧葬歌的论文, 我国很多学者主要从音乐学和文学的角度进 行 研究, 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丧葬歌的研究 不多 。 论文运用 田野调查方法尝试从夜歌 展演和文本角度对临湘市聂市镇唱 “夜歌” 习俗中神圣与世俗的融通关系进行开 创性研究。 “夜歌 ” 是集严肃和诙谐, 悲伤与快乐、 神圣与世俗与一体的混合体。 而 “夜 歌” 习俗的这种神圣和世俗性表现在 “夜歌” 中的各方面, 包括歌师、 文本和变 迁。 夜歌歌师既是沟通人与鬼神关系的特殊角色, 又是当地掌握口头文学、 民间 音乐和历史知识的人。 歌师在进行夜歌表演的时候, 展示了这种神圣和世俗的双 重身份。 而在歌师日常的生活中和人际交往活动中, 其神圣与世俗的特质也有体 现。 “夜歌 ”文本基 本上 可以分为两 部分,即 神圣的部分与世俗的 部分。那些带 有仪式性的、 唱给神听的、 敬送亡灵的是神圣的部分, 而那些表演性的、 唱给观 众听的、娱乐听众的 是世俗的部分。 “夜歌” 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也展现出 了它神圣和世俗性。 但是由于时代的 变化, “ 夜歌” 的神圣性在不 断地削弱,而 世俗性在不断地增强。 首先, 唱 “夜歌” 的意义由仪式和娱乐作用逐渐被夜歌所 体现的功利性代替。 其 次, 歌师的身份也有高级知识分子变成了掌握技艺的普通 艺人。最后, 夜歌仪式的细节上也发生了相应了变化。 “夜歌” 是神圣与世俗的矛盾的统一体, 是神圣 与世俗的融 合。 正是因为 “夜 歌” 具有神圣的部分, 才使得 “夜歌” 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功用, 帮助亡者 守灵, 安抚死者和驱逐鬼魂。 同时, 也正因为 “夜歌” 具有世俗的部分, 帮着孝 家尽快的走出悲伤, 娱乐和教育大众, 成为民俗中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 演艺术。 “夜歌”神 圣与世俗的展现 是符合百 姓的信仰和现实利益 的,它能够协 调和平衡百姓的日常 利益和情感寄托 。 “夜歌 ”的神圣的背后的动 机实际上是功 利的, 内容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的。 神圣与世俗的共存才使得 “夜歌” 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富有生命力, 使得它流传至今。 这两者互为补充, 互 为融合, 正 好构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 :夜歌 ;神圣;世俗 ;歌师;文本 IAbstract "YeGe", also known as “YeGeZhi”, is mainly popular in Jingchu areas, singing in the periods of stopping the funeral and keeping vigil beside the coffin , is a form of Funeral songs with percussion accompaniment and roving form ,and a kind of Etiquette song with a set of sacred ceremonial nature and secular entertainment content. About papers of funeral song, many scholars in China study funeral song mainly from the point of musicology and Literary Studies study from the point of folklore is small. Then, there are not many achievements of Hunan areas funeral song custom. The papers try to go on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sacred and secular factoring relationship to YeGe custom in Nieshi town, Linxiang City from the YeGe performances and text angle by using Fieldwork"YeGe" is a kind hybrid of serious and witty, sadness and joy,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This sacred and secular of “YeGe” customs shows in “YeGe” all aspects, including the singer, text and transitions. The singer is not only a special role communicating human and spirits, but also a local master holding oral literature, folk music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The singer shows this dual identity of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when he performances. Then, in dail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activities, its sacred and secular character is also reflected. YeGe text basic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Those with ritual, listened to God, delivering the souls of the King is a sacred part, and those performative, listened to audience, entertaining the audience is part of the secular. "YeGe" demonstrates its sacred and secular i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However, due to the changing times, YeGe sanctity continues to weaken, while secular constantly strengthens. First, the significance of singing YeGe ----the role of ritual and entertainment is gradually reflected utilitarian instead. Secondly, the singer's identity has become a senior intellectuals to master artists. Finally, in the details of the ceremony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 The "YeGe" is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identity of opposites, is the fusion of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Because of YeGe with the divine part, it makes the YeGe with other art irreplaceable function, helping to wake the dead, to appease the dead and the expulsion of ghosts. Meanwhile, because of YeGe with the secular part, it helps family out of the sadness as soon as possible, entertains and educates the public, becoming a folk loved performing arts. The YeGe’s sacred and secular show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eliefs of the people and the real interests of coordination, then IIbalances people's day-to-day interests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The motives behind the YeGe’s sacred actually is utilitarian, the conten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ves. Sacred and secular co-existence makes this ancient folk art full of vitality, and spreads so far. Both complement each other , inter-fusion, and just constitute a whole Key words: YeGe; Sacred; Secular; Singer; Text III目录 绪 论1 0.1 国内研究现状. 1 0.2 关于神圣与世俗的界定. 5 0.3 选意义与创新 6 0.4 本课题研究内容 7 第 1 章 聂市镇 概况与夜歌概述. 8 1.1 村镇空间 8 1.2 历史沿革 8 1.3 风俗概况 9 1.4 夜歌概述. 12 第 2 章 聂市镇夜歌 歌师的神圣 与 世俗15 2.1 夜歌活动中的歌师身份15 2.2 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歌师19 2.3 小结23 第 3 章 聂市镇 夜歌文本的神圣与世俗25 3.1 敬神 ??夜歌文本中的神圣. 25 3.2 娱人 ??夜歌文本中的世俗 34 3.3 小结39 第 4 章 聂市镇 夜歌习俗的变迁41 4.1 唱夜歌意义的变迁 41 4.2 歌师身份的转变. 43 4.3 夜歌习俗细节的变迁 44 4.4 小结46 结 语48 参考文献51 致 谢53 附 录5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1 IV绪 论 “夜歌 ”又名“ 夜歌 子 ” ,是丧葬 歌的一种, 主要流行在 荆楚 地区 , 是一种 ? 以锣鼓伴奏 ,走唱形 式的 丧葬歌 。 而丧葬歌是 指在停殡守灵时段里 所唱的, 作 为仪式歌的一种类型, 它主要用在丧 葬场合上, 用来寄托哀思 具有一定神圣礼仪 ? 性质和世俗娱乐内容 的礼俗歌。 丧葬歌起源于 楚汉地区,与当地的 巫风有着密 切的关系, 随着民族的迁徙和文 化的传播, 以 及丧歌表达 思想的公共性, 广泛流 行于 我国各个地区, 其中湖南省大部、 湖北和 汉江流域、 贵州东北部、 重庆的三 峡等地区为丧葬歌的主要集中分布地, 而与此区域接壤的邻近地区, 如桂北地区、 滇东北、 陕甘边界等地也存在演唱丧葬歌习俗 , 各地区因其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 对丧葬歌不同的称呼,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如跳丧、打丧鼓、唱丧歌、夜歌子、 ? 唱孝歌等等。 而夜歌就是其中一种特别的表演形式。 由于演唱形式的不同, 丧 葬歌大体可以分为跳丧、唱丧两种形式,跳丧是一种“且唱且舞”的表演形 式, 而唱丧的最大特征是 “只唱不跳” 。 湖南的夜歌子属于 “只唱不跳” 的唱丧形式。 它是湖南各地哭丧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0.1 国内 研究现 状 关于丧葬歌的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把它放在丧葬民俗中研究, 作为丧葬过程 中的一部分做过 一些简单的描述, 并没有进行 过多深入的研究 , 可能由于笔者阅 读范围有限, 也并 没有 找到关于 丧葬歌的专著 。 而关于丧葬歌的论文, 我国很多 学者 主要从音乐学和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丧葬歌的研究不 多 。 而丧葬 歌的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对丧葬歌的历史渊源, 基本内容、 功能和文 化价值等几方面, 从传承和表演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少。 对于该研究方向的 ? 学术史探究,我们可以参考熊祖鹏的《 弹歌 研究综论》 、王璐璐的《我国 ? 近年来土家族跳丧研 究综述》 和青岛大学宋亚 莉的硕士论文《汉魏 六朝 挽歌研 ? 究》 。 对丧葬 歌的历史源流和概念的研究是丧歌的研究中成果较 多的。 如谭思健的 《 中 国 古代 挽 歌 考 》 认 为 挽 歌最 迟 在 春 秋 晚 期 已 经 出 现, 挽 歌 的 极 盛 期 是 在唐 ? 袁铁 坚. 试探 湖南 夜歌 子与 楚文 化的 渊源 关系[J]. 湘 潭大 学学 报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1986 S2:175? 姜南. 桂 北地 区孝 歌习 俗变 迁研 究??以 歌师 活 动为 视阈[D], 广西 师范 大学,2008:1? 姜南. 桂 北地 区孝 歌习 俗变 迁研 究??以 歌师 活 动为 视阈[D], 广西 师范 大学,2008:2? 熊祖 鹏. 《弹 歌》 研究 综论[J]. 音 乐探 索 ,200503? 王璐 璐. 我国 近年 来土 家族 跳丧 研究 综述[J] . 湖北 民族 学院 学 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200604? 宋亚 莉. 汉 魏六 朝挽 歌研 究[D]. 青 岛大 学,20091? 宋。 王志毅的《先秦“丧葬歌曲”考》 通过先 秦时期 的文献,认为丧歌在 ? 先秦时期就已 存在。 对于丧葬歌概念的研究, 刘国正利用字源学的方法对 “葬” 、 “吊” 、 “弹” 等字进行了, 揭示了它们的最原始意义, 从而证明弹歌最早是 作 为 丧 葬歌 曲 产 生。 祝 红梅 和 费庆 华 的 《古 歌 薤露 的 历史 探 秘》 从 对“ 客 ” ? 和“薤”两字意义的 分析,得出最初 的薤歌是 作为田歌产生的。 这些研究主要 通过翻阅文献记录和文字学的解读对丧葬歌的历史源流和概念进行了探讨, 给我 们认识和理解丧葬歌奠定了基础。 对丧葬 歌内涵的解读, 学者主要从丧歌内容 、 功能 和价值, 丧歌的艺术和音 乐特色, 丧歌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丧歌的功能 有娱乐、 教 育和发泄感情 等, 主要 表现为悼念死者、 教育生者, 驱赶邪祟、 安抚死者和驱逐 鬼魂, 护佑生者等几个方面。 孔美艳的 《试论丧葬歌、 舞、 戏及其民俗文化功能》 ? 从 歌、 舞、 戏发展的关系对丧歌功能进行分析。 陆栋梁的 《灌阳县丧葬仪式中 ? 大歌 的功能性解析》 从大歌在丧葬仪式中的作用和对歌词内容进行了分析。 刘 昌安和温勤能的 《汉水上游孝歌的文化价值探析》 从孝歌的整个仪 式中体现中文 ? 化的传承、情感的宣 泄,文化心理需 求的满足 和文化的教育等价值 和功能。 其 中, 潘世东和龚玉华的 《论汉水流域丧歌的多 文化向度价值》 在整体上对该地区 的丧歌的产生演变、 内容形式进 行了分类, 对 丧歌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 是从民 ? 俗文化角度对唱孝歌 风俗研究的 一篇 较全面的 文章。 大部分的研究 主要从丧葬 歌的歌词和内容入手,从仪式的过程展开的论文较少。 同时, 一部分学者从音乐学的角度对丧歌的具体表演形式和歌词的旋律进行 研究, 对丧歌的 艺术和音乐特色进行了分析, 但 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的调查较少, 且 没 有 形成 具 体的 研 究方 法 。 巫东 攀 的《 薤露 考 》 从《 薤露 》歌 的 句法 、 ? 演唱方式和音调上对 该歌谣的艺术特 色进行了 分析。 田级会和谭必 友的《武陵 山腹地廪嘎人当代薤露歌艺术性略论》 对当代 薤露歌即兴创作和演唱中的艺术性 进行了研究 , 该论文把丧歌置于一个动态的演唱过程, 考察歌师在即兴表演的过 ? 程中创造的艺术性,是从民俗学角度分析艺术特色的 较有特色的一篇论文。 对丧歌文化内涵分析 的研究 成果也较丰厚 。 很多论文主要集中在对丧歌中体 现的精神内涵和特定地区丧歌 所体现的地区文化意义进行分析。 丧歌中体现的精 ? 谭思 健. 中国 古代 挽歌 考[J]. 江两 教育 学院 学报,199101? 王志 毅. 先秦 “丧 葬歌 曲” 考[J]. 艺术 研究,201004? 祝红 梅, 费庆 华.古歌 薤露 的历 史探 秘[J]. 湖 北师 范学 院学 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201004? 孔美 艳. 试论 丧葬 歌、 舞、 戏及 其民 俗文 化功 能[J]. 中华 戏曲,200802? 陆栋 梁. 灌阳 县丧 葬仪 式中 “大 歌” 的功 能性 解 析[J]. 歌海,201103? 刘昌 安, 温勤 能. 汉 水上 游孝 歌的 文化 价值 探析[J]. 陕西 理工 学 院学 报 社会 科学 版,201101? 潘世 东. 论汉 水流 域丧 歌的 多文 化向 度价 值[J]. 贵州 文史 丛刊,200701? 巫东 攀. 《薤 露》 考[J]. 交响- 西 安音 乐学 院学 报,200302? 田级 会, 谭必 友. 武 陵山 腹地 廪嘎 人当 代薤 露歌 艺术 性略 论[J]. 中央 民族 大学 学报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2011 022神内涵一般为灵魂不灭观念、 亲祖崇拜、 佛教和道教的禁忌等。 如江飞 《郧阳歌 的文化意蕴》 通过有关例证材料探寻郧阳丧歌的文化意蕴: 神和亲祖崇拜、 佛教 ? 的“生死轮回 ”和道 教的禁忌观,进 而分析 其 积极或消极 影响。 张建军的《简 论陕南孝歌》 认为陕南孝歌的 产 生 是 陕南 民 间文 化 与 外 来 移 民 文 化 相 整 合 的 结 果, 它反映了当地人民 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 也体现当地人民 对佛道思想的信仰和对儒家孝道的坚守, 并就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进一步 ?的说明。 对丧歌 所体现的地区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产生的文化的讨论和隐含 在丧歌背后的民俗和社会关系的解读。吴昌的《民歌与民俗 ?? 鄂西北“丧歌” 初探》 探讨民歌与民俗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 丧歌与民间丧俗的血缘关系 , 并对 ?鄂西北“丧歌”中“击鼓而歌”丧歌的演唱形式进行了分析。 其中, 对土家族 “跳丧” 活动的研究较多, 而研究视角主要集 中在对土家族 “跳丧” 活动所体现的土家民俗文化的解读。 白晓萍的 《土家 “跳丧” 文化本源 探微》 一文论述了土家 “跳丧” 与巴楚文化、 土家的宗教信仰 以及土家族先祖巴 ? 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 舞的关系。 杨宗红的《论 土家丧葬歌的终极关 怀》一文分 析了土家族丧葬歌 “ 慎终”的孝亲观 、 “追远 ”的感恩观、重视现 世生活的生命 ? 观 。 覃娟的 《撒叶尔嗬: 大悲之日的欢歌 ? 论鄂西土家 “丧鼓歌” 》 一文中揭 示了 “撒叶尔嗬” 自由性、 集体性、 狂欢性的特性, 同时揭示了土家人独特的生 ? 命现、 生死观。 龚芳敏的 《土家歌谣与土家族的形象建 构》 从土家歌谣的丧歌、 情歌 、 盘歌等主要歌谣中理解土家民族的形象。 大部分论文对丧歌体现的伦理观 念和文化内涵分析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但对丧歌的具体演唱程式、 传承 的研究 ?还 有待加强。 研究丧歌传承和记忆是一个取向, 但 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其中最具代表 性 的就是 2008 年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姜南的硕士论文《桂北地区孝歌习俗变迁研 究 ??以歌师活动为 视阈》 ,该论文 是丧歌研 究 一个明显的转折点 ,它开始注意 丧歌演唱中 “人” 的功能, 而不同于 以往仅仅对于文本的研究, 对象从文本转向 了民俗的传承主体, 同时研究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化意义、 价值等的 解读 , 更加注 重把 丧歌作为民俗事项中的一部分进行 动态的研究 , 并对我国 丧歌的传承 ?和保护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 江飞. 郧 阳丧 歌的 文化 意蕴. 郧阳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199204? 张建 军. 简论 陕南 孝歌[J]. 商 洛学 院学 报,200804? 吴昌. 民 歌与 民俗 ?? 鄂西 北“ 丧歌 ”初 探[J]. 江汉 大学 学报 社会 科学 版,198602 ? 白晓 萍. 土家 “跳 丧” 文化 本源 探微[J]三峡 大学 学报 人 文社 会科 学版,200104? 杨宗 红. 论土 家丧 葬歌 的终 极关 怀[J]. 黑龙 江民 族丛 刊,200704 ? 覃娟. 撒 叶尔 嗬 :大 悲之 日的 欢 歌 ? 论鄂 西土 家“ 丧 鼓歌 ”[J]. 语 文学 刊,200915 ? 龚芳 敏. 土家 歌谣 与土 家族 的形 象建 构[J]. 淮北 师范 大学 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1003? 姜南, 桂 北地 区孝 歌习 俗变 迁研 究??以 歌师 活 动为 视阈[D]. 广西 师范 大学,20083丧葬歌的整体研究从丧歌的起源、 内容、 表演和传承、 艺术特色、 文化和价 值解读进行全面的梳 理。在该方面 的研究不多 , 其中,2008 年,广西 师范大学 李婷婷的硕士论文 《全州孝歌研究》 从对全州孝歌 的生成环境、 内容和特点、 文 化内涵以及歌师的传承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是一篇关于丧歌的整体研究 较好的文 ? 章,对我们研究丧歌 具有较强 的启发 性。 中南民族大学 李艳的硕士 论文《土家 族跳丧歌舞的生存现状与问题探究 ??以石桥坪村跳丧歌舞为例》 也通过实 地的 调查, 对跳丧歌舞的传承、 唱词、 舞蹈套法、 演变情况以及跳丧歌舞的价值功能 进行了 较全面的分析, 并对跳丧歌舞的抢救和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义 。 该论文 介绍了跳丧在当地的传承 现状, 不仅就丧歌的整体进行了研究, 而且 进一步 连接 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个主题, 为丧歌在整个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宝贵 ?的建议。 而关于 湖南丧葬歌的研究不多, 主要也集中在对湖南丧葬歌的文化解读、 艺 术特色等几个方面。 如 1986 年袁铁坚的 《试探 湖南夜歌子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 和 1991 年巫瑞书的《南方丧葬风俗、歌谣与楚文化》都考察了南方丧歌与楚文 ?, ?化的 关系。 彭继宽的 《湖南石门跳丧舞》 和吴正纲的 《 巴 人 乐 舞 小 考 》 研 究 ?,?了跳丧舞的艺术特色。 朱艳林的 《湖南丧歌论析》 和陈珲的 《略论梅山 丧 歌 》 ?,?对 丧葬歌体现的灵魂不灭观念、巫风特色进行了 分析 。 而 2010 年刘铁峰的 《南楚上梅山区域内葬俗中的丧歌演唱习俗》 一文对傩歌演唱的全过程和其内容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 并从中研究了梅山民俗中浓烈的宗教色彩。 该 文对丧歌的演 唱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 从邀请歌师到辞丧指路, 把丧歌的演唱置于一个动态的 ?民俗事件中,是一篇从民俗学视角对 湖南丧歌进行研究的 佳作。 我国丧葬歌的研究主要 呈现以下特点:首先,研究方法以历史文献法为主, 主要集中在通过文本的分析探究丧葬歌的起源和内容, 并通过分析歌词, 研究丧 葬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 通过实践的田野作业法进行整体仪式分析的研究 较少, 至少不够仔细和全面。 其次, 研究内容以静态的文本为主, 从作为主体的 “人” 的研究和动态的表演方面研究较少。 同 时, 对于少数民族的丧葬歌研究较 多, 特别是对土家族 “跳丧” 舞的研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形成了比较独特的 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于汉族丧葬歌的研究不多, 特别是作为丧歌起源的楚汉地区 ? 李婷 婷. 全州 孝歌 研究[D]. 广西 师范 大学,2008? 李艳. 土 家族 跳丧 歌舞 的生 存现 状与 问题 探究??以 石桥 坪村 跳丧 歌舞 为例[D]. 中 南民 族大 学,2009? 袁铁 坚. 试探 湖南 夜歌 子与 楚文 化的 渊源 关系[J]. 湘 潭大 学学 报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1986S2? 巫瑞 书. 南方 丧葬 风俗 、歌 谣与 楚文 化[J]. 湖南 师范 大学 社会 科 学学 报,199102? 彭继 宽. 湖南 石门 跳丧 舞[J]. 中南 民族 大学 学报 人 文社 会科 学 版,199203? 吴正 纲. 巴入 乐舞 小考[J]. 中 央民 族大 学学 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198801? 朱艳 林. 湖南 丧歌 论析[J] . 星海 音乐 学院 学报 ,199801? 陈珲. 略 论梅 山丧 歌[J] .邵 阳师 专学 报,199612? 刘铁 峰. 南楚 上梅 山区 域内 葬俗 中的 丧歌 演唱 习 俗[J]. 湖 南人 文 科技 学院 学报,2010014?? 湖南。 最后, 多数孝歌习俗研究者是从民 歌音乐 学的 角度进行研究 , 其目的 是为了记录这些民歌的音乐特征 和描述这一歌唱活动的开展形式, 由此旁涉了民 歌中的其它一些民俗内容。 真正民俗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这一领域关注不多, 音 乐描述记录的研究者多,以民俗文化发展传承角度研究者少。 0.2 关于 神圣与 世俗的 界定 自古, 神圣和世俗始终是相对的。 涂尔干在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中对神 ? 圣与世俗作了界定, 认为它们的根本 区别是异 质性,这种异质性是 绝对的。 涂 尔干的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从神圣与宗教 和社会的关系论述神圣, 认为宗教 是一定数量的神圣事物形成的某种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不被其他 同类体系所包 含 , 而宗教信仰不仅表达了神圣事物的性质, 也表达了神圣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 ? 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 之间的关系 。 奥托在《论 神圣》 里指出,神圣 是 一种 超经 验 和超世俗 的存在, 它 是超越了有语言和形象 的无限存在, 是宗教的 核心 , 同时, 奥托指出, “神圣” 即 “神圣者” , 是一个宗教领域特有的解释范畴。 在对神圣定 义时, 奥托剔除了原来神圣观念里的伦理因素和理性因素, 认为神圣是非理性的。 ? 奥托认为神圣具有神 秘感、畏敬感和 神往感。 涂尔干认为神圣具有 模糊性、非 功利性、 非经验性、 不包含知识、 神圣的支持性和鼓动性等几个特点。 伊利亚德 在《 神圣与世俗》中 指出: “对于宗 教徒而言 ,空间并不是均质的 。空间的某些 部分与某些部分彼此之间有着内在品质的不同”, 耶和华对摩西说: “不要近前来, 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 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 , 于是, 就有了神圣的空间, 因此也就有了一个神圣激动人心的、 意义深远的空间; 从而也就区别出了并不为 ? 神圣的其他部分, 这种非神圣的空间没有结构性和一致性, 只是混沌一团。 ” 神 圣意指与神有关的, 包括庙宇、 仪式、 祭品和地点等, 而世俗则指在庙宇 前的空 ? 间。 显然, 他们认为神圣与世俗是截然不同的、 对 立的两个方面 , 神圣事物总是 ? 某种超凡脱俗 的东西 ,凡俗事物不应 该也不能 够与之接触。 神圣是超经验、超 自然的, 无法用理 性和常识去分析, 它是人在 感情中体验到的神秘的力量。 人们 在它的面前, 会产生惊惶、 畏惧等感觉。 而世俗是日常经验的领域。 但后随着语 境的发展, 神圣与世俗渐渐衍生了道德的含义, 神圣是崇高的、 正面的, 意指无 缺陷的、 神性的、 完善的, 而世俗是不完满的 、 有缺陷的。 然后, 神圣与世俗也 ? [ 法] 爱弥儿 ?涂 尔干 ,渠 东等 译. 涂尔 干 文集 第一 卷[M]. 上 海: 上海 人民 出版 社,1999 :45? [ 法] 爱弥儿 ?涂 尔干 ,渠 东等 译. 涂尔 干文 集第 一卷[M]. 上 海: 上海 人民 出版 社,1999 :47? 李小 艳. 宗教 的神 圣与 世俗[J]. 东 北大 学学 报,201207:12? 米尔 恰? 伊利 亚德 ,王 建光 译. 神圣 与世 俗[M]. 北京 :华 夏出 版社 ,2003 :1? 庄惠 兰. 广西 盘瑶 还大 愿仪 式中 的神 圣与 世俗[D]. 厦门 :厦 门 大 学 ,2001 :2? [ 法] 爱弥儿 ?涂 尔干 ,渠 东等 译. 涂尔 干 文集 第一 卷[M]. 上海 :上 海人 民出 版社 ,1999 :465隐藏了一个动态的概念 ??神圣化和世俗化。 相对于世俗, 神圣具有不可改变性, 同时神圣受到禁忌的保护。 然而神圣与世俗又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圣要显现出来,必须通过中介物质, 这就神圣的 自我表征。 这个中介物被伊利亚德叫做显神物。 这个中介物质是世俗 的, 但它直指神圣与无限的终极, 从信仰者的 角度来看, 它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存 在成为神圣者,是神圣的一种象征。这样的中介物一般有语言文字、行为动作、 器形形态。 它们是沟通人神的桥梁, 是人用来体验神圣的现实手段。 同时, 神圣 事物和凡俗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和程度上也是可以转化的, 神圣事物是不能轻易 接近的, 神圣世界与凡俗世界进行接触必求助于仪式 , 凡俗事物必抛弃自己的特 ? 征,借助某种方式,或某种程度上成为神圣的东西。 神圣与世俗是辩证的关系, 是矛盾的统一体。 神圣与世俗是 截然不同的两个 领域, 然而, 世俗的幻想与愿望产生了神圣, 神 圣又必须通过世俗来表 证。 同时, 世俗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神圣事物, 具有神圣事物的特点。 笔者在研究 夜歌的神圣时不是研究的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神圣, 而主要从神圣的显神物 (歌师、 仪式、文本)和神圣给人的感受入手。 而在现实生活中, 中国传统对神圣和世俗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老百姓的 认识中,神圣是与神有关的人、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是彼岸的, 神秘的、 高高在上的, 不可亵渎的。 百姓在神圣面前表现为一种尊敬、 崇拜、 虔 诚, 甚至是敬畏。 而世俗是 人类日常事务 发生的 领域, 是现世的、 功利的、 庸俗 的, 甚至是鄙视的。 在现代, 世俗更多的表现为世俗化的过程, 与人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0.3 选题 意义与 创新 唱夜歌在 笔者家乡比较流行, 据当地歌师讲夜歌习俗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是儒家文化的一个产物。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唱夜歌被当做 “四旧” 之一, 被禁 止过, 但是由于其顽强的生命力, 之后, 又在丧礼中出现, 并继续活跃在丧葬礼 仪中, 对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从小对这种习俗的耳濡目染和 笔者自 己 经历的几次印象比较深刻的丧葬仪式, 笔者对这种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希望 通过自己的一些调 查和研究对 这种 经久不衰的民俗现象 进行探讨, 以 呈现夜歌的 本质和流变,并进一步 挖掘它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存在的 意义。 湖南省是 丧葬歌习俗分布最广泛的, 也是最集中的地区, 是丧歌习俗文化的 ? 中心地区之一。 同时,由于各地风俗 的不同, 湖南各地区的 丧歌也 呈现出不同 ? [ 法] 爱弥儿 ?涂 尔干 ,渠 东等 译. 涂尔 干 文集 第一 卷[M]. 上海: 上海 人民 出版 社,1999:47? 姜南. 桂 北地 区孝 歌习 俗变 迁研 究??以 歌师 活 动为 视阈[D]. 广西 师范 大学,2008:16的地区色彩。 而笔者主要研究的是湘北地区夜歌风俗。 夜歌顾名思义是在晚上演 唱的, 夜歌在晚上演唱是为了把亲朋好友留下来为亡者守灵。 同时, 夜晚是鬼神 出没的时间, 夜歌在这个时间段演唱才可以达到与鬼神交流的目的。 湖南作为丧 歌习俗发源地和最集中的地方, 学者们对于它的研究也不多, 特别是对于湘北地 区的夜歌习俗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同时, 湘 潭大学的学者前辈们, 如袁铁坚和 高讯 先生也对湖南夜歌子进行过 研究。 而 岳 州文 化 在 湘 北 文化 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 其夜歌风俗与湘北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虽然不能尽述湘北地区夜歌的方方 面面, 但是作为一个个案研究也能窥见湘北地区的夜歌习俗一般情况。 所以, 在 继承前辈学者的研究 的前提下, 笔者 尝试对 家乡的夜歌习俗进行研究 , 对湘北的 夜歌习俗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通过田野调查 , 笔者发现夜歌是集严肃和诙谐, 悲伤与快乐、 神圣与世俗与 一体的混合体。 这让笔者对夜歌的神秘性十分感兴趣。 而夜歌 习俗的这种神圣和 世俗性表现在夜歌中各方面, 包括歌师和文本等。 如夜歌师傅在日常的生活中是 世俗的, 然后当他参与到丧葬仪式中, 充当夜 歌师傅的角色时, 他在一定的程度 上成为神圣的东西, 是神圣的显圣物, 具备沟通人和神鬼的能力。 笔者选取 “ 神 圣与世俗 ?? 临湘市聂市镇 ‘夜歌 ’ 研究” 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 以分 析夜歌习俗 中神圣与世俗是怎样呈现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第一, 本论文从民俗学的角度, 从夜歌习俗的主体、 客体和变迁三个方面较全面的对夜歌习俗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 补充了 对生活在其 中的人们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他们的视角看问题和回答问 题, 这样可以更好的发 掘夜歌存在的合理意义和内涵。 第二, 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 辅之以文献, 对夜 歌的核心即神圣与世俗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求解释夜歌经久不息的原因。第三, 本文是将夜歌 习俗置于一个动态 和变化的研究过程考察, 可以更合理地挖掘出了 夜歌的神圣和世俗特征,以及为夜歌习俗的保护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0.4 本课 题研究 内容 论文的第一部分 阐述了聂市镇的 地理人文环境, 这是夜歌产生的土壤。 论文 的第二部分阐述夜歌歌师的神圣与世俗, 这是从 演唱主体方面进行的探讨。 论文 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夜歌文本的神圣与世俗, 这是从客体方面进行 的探讨。 论文的 第四部分阐述了夜歌神圣与世俗的变化与发展, 这是从传承方面进行的探讨。 论 文的最后一部分则进一步阐述夜歌神圣与世俗的相互关系,夜歌的作用及其启 示。 7第1 章 聂市 镇 概况 与夜歌 概述 1.1 村镇 空间 临湘市地处湘北边 陲,是湖南的 北大门,是 岳 阳市 下一个县级市 。 现辖 13 个镇、5 个乡、2 个办事处, 土地面积 1754 平 方公里, 总人口 50.21 万人。 临湘 市与湖北的赤壁等九个县市接壤。 京广铁路、107 国道、 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临湘与周边县市公路也相继拉通, 临湘至赤壁、 临湘至通城等客运线路也接连开 ? 通,有着得天独厚 的交通条件和区域优势。 聂市镇位于长江三江口之下、 京广铁路中段之北侧, 临湘 市 北部, 全镇地处 丘陵, 南高北低, 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 北部靠近湖区, 土地平坦肥沃, 西南有荆 竹山 ,镇域面积 117 平方公里,辖 20 个村,1 个居委会,总人口 2.52 万, 耕地 总面积 2.7 万亩,茶园 1.1 万亩,山林 12 万亩 ,21 个自然村,由聂市河分成东 西两半 ,源谭河和最江公路(县际公路)穿境而过,聂长公路连通长岭炼油厂 , 北离长江 20 公里, 南距京广铁路、 武广铁路、 京珠高速公路和 107 国道仅 11 公 ?里。 1.2 历史 沿革 临湘唐虞时为 “三苗 ” 之地, 春 秋战国属楚, 秦汉至唐分属长沙郡、 下隽地、 巴陵县 。宋 淳化 五年994 , 建王朝 县, 至道 二 年996 ,改名 临湘 ,此 后隶 属屡 更, 县名未变。 聂市镇是一个千年古镇 , 相传 三国吴主孙权赴今黄盖湖巡视部将 黄盖操练水军, 附近官绅曾于今聂市街接驾, 故 也称 “接驾市” , 后演称聂家市。 从宋代起, 聂市便开始在中国的历史上崭露头角。 据历代 《临湘县志》 、 《张氏族 谱》 载: 聂市古街南端张家门的张尚祖, 系临湘 县的第一名进士, 官天章阁待制、 东京府尹、 节度使、 平章军国事。 其弟张尚阳, 庆历初年被选为驸马, 与 仁宗之 女升平公主结为伉俪; 自张氏兄弟始, 聂 市人文蔚然而兴。 至清代, 聂市有 “五 ? 里三牌坊,两里三进 士,隔河两驸马 ”之说。 据临湘尚存的清代《 何氏族谱》 记载 : 何氏于唐末五代由江西吉安迁湖北通城, 北宋时由湖北通城县灌园迁来临 湘 , 何翔凤、 何翼凤在南宋时兄弟同登进士榜 , 一时传为佳话; 张何两姓建于宋 代的宗祠 , 乃我国最早修建的宗祠之-。 据传, 元末明初, 朱元璋因嫉恨沔阳陈 ? 资料 来源 临湘 政府网 2010 年? 资料 来源 临湘 政府网 2010 年? 临湘 市志 编纂 委员 会. 临湘 市志. 长沙: 湖南出 版社,1996 年 5 月 第一 版, 第 42 页8友谅,曾“血洗湖广 ” ,后来的居民 基本 上是 从江西迁来的,故这 里有“江西填 湖广” 之说,至今尚 称 江西人为“江 西老婊” 。在这里,尚有老人 记得 一首传为 明代流传下来的民谣 为: 元末战乱杀 戮重,流离转徙街市空。 江西移民南来后,聂市始建万寿宫。 聂市镇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同时由于 处于长江沿岸, 水路运输发达, 经济和文化相 对发达和开放。 现在 聂市镇上还遗 留着 西班牙的天主教堂以及美国的福音堂。 当地居民主要以种植稻谷、 茶叶为生。 其产品畅销我国西北各地及蒙古、 俄国等地。 晚清及民国时期, 聂市古街收购茶 叶的店铺达数十家。 据民国抗战前夕编写的 《中国实业志》 之 《湖南省卷》 中茶 庄统计表载: 聂市是晋商来湖南办厂业茶最早、 最多的地方, 也是湖南茶庄最早、 最多地方。 每逢茶市开称, 茶商云集, 购销两旺 , 引得聂市古街其时有 “小汉口” 之称。 民国 27 年 11 月, 入侵日军纵火焚烧聂市半条 街 400 多栋房屋, 使之成为一 片废墟 , 新中国成立之后, 集镇逐渐复苏。 “文 化大革命” 初期的 “破四旧” , 拆 毁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街石牌坊, 毁坏了许多店铺门窗、 枋柱上的雕饰、 绘 画 ,1967 年 5 月,遇特暴雨,淹没老街,冲 垮半数以上房屋 ,为了避免水灾, 聂市镇废老街,建新街,于 70 年代末,沿公路两旁修建新街 ,改革开放后, 最 ? 江公路也相继修通。 这是临湘市最长的一条连通市镇的公路,是路北 6 个乡镇 通往城区的主要通道 。2009 年 2 月 21 日, 聂 市镇被 湖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1.3 风俗 概况 临湘民风淳朴,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当地风俗主要表现为: 崇巫信鬼、 尊古重祖和民歌之乡。 鉴于以上的 几种风俗特点, 唱夜歌的习俗也就 孕育而生,浑然天成。 1.3.1 崇巫信鬼 临湘古时为楚 “三苗” 之地, 历来 崇巫信鬼 , 对 这一点古籍早有记载, 如 《汉 书? 地理志》 里说, “太姬 , 妇人尊贵, 好祭祀 , 用史巫, 故其俗尚巫鬼。 ” 又说, “楚人信巫鬼, 重淫祀。 ” 这种 崇巫信鬼 的风俗一直传承下来 。 《岳阳风土记》 载 道“ 荆湖民 俗,岁时 一会 集或祷 祠,多击 鼓, 令男女踏歌, 谓之歌场 ,疾病不事 ? 临湘 市志 编纂 委员 会. 临湘 市志. 长沙: 湖南出 版社,1996 年 5 月 第一 版, 第 55 页9? 医药, 惟灼龟打瓦或以鸡子占卜, 求祟所在, 使便巫治之, 皆古楚俗也” 。 据史 料来看, 楚人早期的 崇巫信鬼 主要是对自然的崇拜, 因为地区的荒蛮、 文化的落 后, 所以使得人们不能了解自然灾害、 吉凶祸福、 生老病死的缘由, 以为一切都 是冥冥之中有一只巨手在操纵, 于是 崇巫信鬼 便成必然。 随着时代的迁移, 佛教 与道教的 渗透 ,湘北 崇巫信鬼的民俗中便加入了佛道的元素。即以临湘市为例, 据《岳阳市志》和《临湘市志》记载,早 在三国时佛教已 经传入临湘境内。晋、 唐以后, 又经 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佛教 更加 兴盛,县内寺庙林立 。明成化十年, 规模较大的寺庙、 庵堂有 24 座。 民国时期增 至 36 座, 直至抗战时期, 不少寺庙 被日军焚毁。 当地聂市 保存得比较好的寺庙是位于国庆村金盛村的圣水寺。 而道 教于宋代才 传入临湘 境内, 经历宋、 元、 明、清 而不衰。 其后, 又有正一教的传 入, 正一教从事符咒斋醮、 驱鬼降妖、 祈福禳灾。 现存于临湘市的大云 山就是当 地道教传播的圣地。 这些宗教与原先的巫风融汇到一起, 使得这一地区 崇巫信鬼 的风俗更加浓郁。 同时, 当地也流行很多信仰活动, 每逢 节日也 要举行大型的敬祀活动。 如农 历二月二日龙抬头的日子, 就要举行舞龙、 祭 祀龙的活 动; 农历三月三日要祭祀 土地菩萨, 一行人抬着土地菩萨, 敲锣打鼓吹唢呐放鞭炮, 其场面
/
本文档为【神圣与世俗--临湘市聂市镇“夜歌”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