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皇帝与皇权

2017-12-19 4页 doc 16KB 1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皇帝与皇权皇帝与皇权 《皇帝与皇权》读书报告 自近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不知为何,在众人看来:皇帝和与之同生的皇权就成了抑制近代民主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诟病与症结所在,人人恨不得将其杀之而后快,似乎一旦中国的历史脱离了皇帝与皇权的控制就能重就一页华丽的篇章,就能阻止近代初期的落后与挨打。我想即使是一个不怎么熟知历史的人,“皇帝统治下的专制社会”这几个字也一定深深烙在了他那模糊的历史印象之中,这其中则有一部分原因可归功于:近年来在媒体闹哄哄的一部又一部的帝王剧,但似乎这样的剧集正在把我们拉远离那个真实而神秘的年代,而《皇帝与皇权》这本书...
皇帝与皇权
皇帝与皇权 《皇帝与皇权》读书 自近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不知为何,在众人看来:皇帝和与之同生的皇权就成了抑制近代民主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诟病与症结所在,人人恨不得将其杀之而后快,似乎一旦中国的历史脱离了皇帝与皇权的控制就能重就一页华丽的篇章,就能阻止近代初期的落后与挨打。我想即使是一个不怎么熟知历史的人,“皇帝统治下的专制社会”这几个字也一定深深烙在了他那模糊的历史印象之中,这其中则有一部分原因可归功于:近年来在媒体闹哄哄的一部又一部的帝王剧,但似乎这样的剧集正在把我们拉远离那个真实而神秘的年代,而《皇帝与皇权》这本书就是从这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从起源与以至至今的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的讲述与评析,全书略带批判性色彩,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皇帝与皇权思想的弊病。 《皇帝与皇权》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题为:皇帝;下编题为:皇权。上编主要从:皇帝的由来与其存在的合法性、政治活动的地点(都城与宫殿)、权力运作(临朝亲政、道与术)、生活(仪卫服饰、内宫制度、继位与分封、内宫财政、丧葬陵寝)以及第十一章节对皇帝类型的来详细阐述;下编主要从: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基础以及特点来阐述作者自己对于皇权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观点,并且在第十五章推出了他本人对于相对于全书的一个结论,即——一个封闭的循环圈。 首先来看上编,1)全书从皇帝称呼的由来——秦始皇的命名入手,阐述了皇帝的纪年号、称号、尊号等关于皇帝的种种,并在第二章:神道设教——他是天帝的元子,解释了皇帝能在古代长期存在的理论合法性,并且指出这种对百姓的思想灌输是影响深远的,即使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大思想家顾炎武仍然相信人事足以感天;2)其后则介绍了都城与宫殿:通过书本的介绍,我发现,皇宫的建筑无不透着一种与天共生的优越性、严谨性与奢侈感,书中有一个例子:张良在为刘备比较洛阳与长安两地建都的优劣时说:洛阳虽“东有成皋,西有殽渑,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然其腹地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也。可见即使有再优越的地理优势,但如若缺少一个庞大官僚集团与戍军队伍的 )最后则介绍了皇帝的权利运作与生活制度:通过经济承受力,也是不够首选的条件的;3 文章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古代皇帝的权利运作的现好坏被认为取决于其本人的道德优劣,其中道德包括:礼、乐、孝道,勤政,爱民。作者看来,这样的帝王之道,完全是缘饰儒家学说与信条而成的肥皂泡,政治在这里就变成了道德伦理的附庸。但实际操作却又并非如此,在书中写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傻掉了兄弟建成、元吉,夺得继承皇位的权利”“武则天亲手掐死襁褓中的女儿,以求爬上女皇帝的高位”,因此作者认为即使中国封建的政治家竭力用道德来掩饰这一列他曾有过的残忍行径,但却又适得其反得表现了他本身的欺骗性和虚伪性,还不如像西方的哲学家马基雅维利那样大胆地去承认“政治无道德”,因为这在特权社会里,这是无可否认的真理。而关于皇帝生活制度的描写,我发现有一个思想似乎贯穿于始终,至少在这本书的描述中是这样的,那即是——等级制度。无论是从皇帝的仪卫服饰,还是内宫的制度,甚至是继位与分封,都体现了等级制度在当时社会的盛行,在不一样地位的人物可以拥有比常人多的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源,并且这一切从外表的着装,所用的器物就能直观地体现,当时聪明的大臣与皇帝还赋予了这种在今天看来近乎奢侈的生活一定的理论合法性,把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书中写道:“官民服式,俱有定制。今有织绣蟒龙、飞鱼、斗牛、违禁花样者,工匠处斩,家口发边卫充军。服用之人,重罪不宥。” 可见当时严明的等级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的,而皇帝无疑是这条等级链的最高端,享受着无限的荣耀与特权,这种从生活中的至高无上性,可以想见其权力的威信与专制,甚至有时显出了一种为所欲为的感觉,由此,作者在下编的阐述内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引出。 在下编,作者主要从:皇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1)前两章分别讲述了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和基础。总体上来看,唐宋以前,由于由相权对皇权的约束,有三省一定意义上的 分权制衡,有谏诤、封驳制度的监督,封建皇权实质上是“有限”的,是受到一定制约的。只是到了明代,到了朱元璋做皇帝以后,相权遭封杀,三省被肢解,谏诤、封驳之权有其名而无其实。封建皇帝集一切大权于一身,真正成了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独裁者。而皇权的基础由来源于:一、政治和经济,由于皇权是一种上层建筑,所以他的产生一定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二、理论基础:由先秦的法家奠定,并经过汉儒的缘饰而形成的。三、个人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从来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封建专制主义皇权确立与发展通常是建立在皇帝个人雄才大略、功业隆重这一事实之上的,因此个人的特质就必然有力的作用于专制至于皇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2)其次作者就从搜集到的资料出发,阐述了他眼中的专制主义的皇权特点:大一统、高度中央集权、奴隶制的家长式统治、牢固的人身控制与对工商业的排挤、文化的全面专制。而通过对通篇的阅读之后,我发现,其中儒家、儒学与儒士在其中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这一点和金观涛先生在《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的观点有相似之处,金观涛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大一统”是由于由“士”这个阶层所使社会达到的“一体化”形式,“一体化”是指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的一体化:统一的信仰和穷家学说是意识形态结构中的组织力量,而官僚机构是政治结构中的组织力量,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通过儒生来组成官僚机构的,这便使政治和文化两种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体化的结构。本文的作者周良霄先生则也是认为如此,虽说,治国之时君主和大臣所推崇的儒学已经是经过后代加工处理过的经世之学的理论,因为孔子最初的儒学本没有一种太过实质的内容,只是一种理论的框架,并且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但是这种思想上的无形灌输确实是皇权统治特点表现的最初来源与存在基础。 作者在最后也推出了一个自己全文的观点,即中国的政治就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圈,他仿佛永远陷于一个没有出路的封闭循环圈,鬼打墙似地基本上在原地徘徊、踟蹰。这点就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不难发现,作者对皇帝以及的皇权的看法是负面的,虽然在文中也肯定了其积极意义与早起产生的优越性,但相比对后世直至今日的思想上的毒害,作者更强调了他的弊病,并批判了儒学在思想上的戕害,但其实在我看来,或许这点会和作者的观点有所不符:皇帝和皇权下所灌输的儒家等一系列甚至现今看来都近似愚民的思想却仍旧有其可取之处,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批判一切过去的封建社会的东西,甚至连孔子等先贤的思想都弃之如糟粕,这致使如今的人们都没有了信仰,似乎没有信仰则可以打破禁锢,达到一种思想上的自由,但事实呢,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畏惧,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半点的敬畏之心都没有的话,我当然相信他会是勇猛的,但他更是孤独的,是冷漠的,而这样的社会又怎能众志成城地共同友好发展,况且儒家的教条本非人们所想象地那样死板,在我眼中,他更像是一种柔顺剂,为的只是人和人,人和社会…..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与和谐,其实他适用于任何社会的价值理论与体系,只是不幸在当时被用于了专制皇权的理论建设,才似乎显得他只符合老一套的东西。因此,我更愿意怀着一种调和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代的皇帝与皇权。
/
本文档为【皇帝与皇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