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醉翁亭记 集体备课

2019-03-28 5页 doc 2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醉翁亭记 集体备课风华中学八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八年级 学 科 语 文 主 备 人 李敬绪 审核人 郑晚慧 课 题 醉翁亭记 日 期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3.体会作者在美景中寄寓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
醉翁亭记 集体备课
风华中学八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 年 级 八年级 学 科 语 文 主 备 人 李敬绪 审核人 郑晚慧 课 题 醉翁亭记 日 期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 3.体会作者在美景中寄寓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正确朗读全文。 3.结合课下注释梳理课文1、2段。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关于作者(详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4岁登进士第,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关于“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音频范读。 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 2.学生自由读。   3.个人读——小组齐读——展示读或朗读比赛(多种形式相结合) 4.谈初读感受 四、疏通文意。 依照课下注释,疏通翻译课文。 1.重点翻译前两段。 2.方式:先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标注不理解之处;再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明确。(PPT展示相关词语及翻译。) 五、当堂检测 1.重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利用整理资料,设置题目。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两段。 2.自主梳理并试背余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 二、继续疏通文意。 形式同第一课时 三、理清结构,把握思路。 1.给文章分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醉翁亭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2)山间朝暮四季景色。第三部分(3、4)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2.各部分层次,领会全文主旨。 第一部分:介绍景点——醉翁亭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⑴分两层:第一层写地理位置: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醉翁→“醉翁之意”(题眼,主线)。⑵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 ⑶根据提示背诵此段。 第二部分:描绘景点——醉翁亭早晚及四季美景。朝暮图:纵向展开,抓住“明”“晦”的特点。四时图:横向铺排。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不同的四幅图景。 第三部分:描绘景点人物活动:官民同游。⑴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所写的几个场景。 明确: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⑵百姓缘何能够如此兴高采烈的出游? 明确: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⑶第4段中的乐有哪几种情境? 明确: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⑷写这些有何作用? 明确: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四、合作探究 1.太守为什么而醉? 明确: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明确:⑴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乐。 ⑵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 3.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想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4.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明确: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5.本文以“乐”为线索,它与“醉”的关系?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和“乐”是相互统一的。“醉”是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与民同乐。 6.作者的这种“与民同乐”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谈) 五、赏析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六、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七、作业布置 1.整理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完成《名师命题》。 3.背诵全文。   教 学 反 思                  
/
本文档为【醉翁亭记 集体备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