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2018-01-09 7页 doc 2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Theory Research 学论理 作者简介:高建新(1 971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教学部教师,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高建新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教学部,陕西西安71 004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 容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络,从而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 通过分析目前网络对大学生 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进...
【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Theory Research 学论理 作者简介:高建新(1 971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教学部教师,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高建新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教学部,陕西西安71 004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 容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络,从而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 通过目前网络对大学生 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对策。 关键词:迷恋网络;负面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 (2009) 29—0206—02 一、目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因特网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 与思维方式。众所周知,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 我们应当重视它对目前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的正 负面的影响。尤其,要深刻认识它的特点和负面影响。 网络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 隐匿 性:网络社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是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其现形式。(2)开放性:网 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共享,使时间和空间失去了意义。人 们之间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 生活方式等等的冲突与融合变得可能。(3)自由性:“网络社 会”分散式的网络结构,使其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 下级关系,与现实社会中人的交往相比,“网络社会”具有 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传统的监督和控制方式已无法适应 它的发展。(4)异化性:“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主要是以人机 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它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 非社会化,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这些特点导 致了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素 质教育理论与方法已不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1]。 目前,大学生中迷恋网络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 简称IAD),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上网后精神 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 网上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上网时间每 次都超过预定;不上网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 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 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和能力 下降、思维迟缓、社会 活动减少行为等。一些国家调查报 告 显示,20—35 岁的青年群体是易感多发人群。目前,在大学 生中大约有6.4%网络成瘾者,而且,这一趋势还在迅速蔓 延[2]。 一般让大学生成瘾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网 上聊天,这些主要集中于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际交往困难、 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与人交流的大学生群体;二是网上游 戏;三是浏览色情网站[3]。 大学生迷恋网络,必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 负面影响。 1.学习精力投入减少,学业成绩急剧下降。目前很多退 学和留级学生,主要原因是迷恋网络而使成绩下降。 2.严重影响和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产生社会隔离感和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导致人际 关系疏远。 4.导致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缺失,伦理道德观念淡 漠。大量淫秽、色情、暴力、丑恶的内容在网上广为传播,而 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就容易导致他们是非观念模糊,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 弱化;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使得西 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学生容易形成西化的思想倾向,从而 导致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的淡化,造成学生的道德尺 度不高,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增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受到挑战[4]。 更为普遍的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表现出间 接、自由、虚幻和平等等特点,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则表现出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并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系 列新的问题[5]。206 Ke Xu e F a Z h a n g ? 科学发展? 而且,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庞杂,对大学生 的思想冲击非常巨大,为大学生筛选有益信息造成了一定 困难,特别是网上的一些关于巫术的信仰、西方敌对势力 的言论散播等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6]。 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其心理造成了许多危害,影响了大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强迫 心理,引发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偏差与道德 失范[7]。 二、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迷恋网络、网络成瘾原因的研究很多,主 要是从大学生自身需求、特点和外部的家庭、社会环境的 影响出发解释。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 原因,即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征、大学生在此阶段特殊的 心理需求;外部原因,即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网络自身的特 点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它和大学生的 人格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譬如社会环境、 网络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可以这样说,网络成瘾是大 学 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共 同影响的结果[8]。 也有研究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出发,提出一些大 学生迷恋网络进而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在网络世界里,他 们的生理、安全、交往等需要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便利的方 式获得,尊重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络世界的价值承认而得 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虚拟获得[9]。 对于大学生网瘾现象,有的研究则结合国外相关研究 理论模型,提出儿童期的负面经验以及自身人格特制缺陷 作为先前的线索,同伴和家庭负面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的巨 大压力作为后续的强化源,大学生网瘾最终形成并保持强 大的惯性[10]。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对策 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高校,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 的原因,应制定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 确对待网络。 1. 必须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首先要让成瘾者承认并正视这个问题,认清成瘾行为的危 害,从而主动寻找帮助。可适当对所有同学进行案例教育, 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沉迷网吧的严重后果,把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2.以疏导为主,加强引导。在承认网络的重要和正面作 用的同时,对解决学生迷恋网络问题,不简单地采取“堵” 的办法,而应该是“疏导”,要结合高校育人的目标与大学 生自身发展规划,指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大学阶段的奋斗目 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 活动,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根据学生的 不同兴趣成立多种兴趣小组。也可将喜好上网的同学组成 一个小组,由专人负责指导,发挥他们兴趣和特长,通过这 些活动可以把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逐渐使迷恋 网络者从“瘾”中解脱出来。 3.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营造合适的情感交流 环境。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 社交技巧,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上网聊天,所以,大学应该 创造条件,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三点一线”单调化,尽量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机会,例如发展同乡会,联 谊宿舍,举办交谊舞会等易于使普通大学生感兴趣和参与 交流的活动,才可能减少大学生迷恋网络的机会。 4.高校应积极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互 联网的正面作用,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方向。可 以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学生品味的教育、娱乐性 网站,为学生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5.发挥学校、家庭、集体的“综合治理”作用,促使网络 成瘾患者摆脱“毒瘾”。事 实证明,已经成瘾者仅凭自 身的 力量是难以摆脱成瘾行为的,而且传统的教化式的引导教 育对那些已经对网络中毒很深的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患者 来说,已不能起到有效的纠正作用。要真正克服还需要专 业人员的指导,同时需要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在帮助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尽可能与成瘾 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交流沟通;鼓励老师、家人、同学通 过倾听成瘾者的感受,学校和家人要给予有效的督促和及 时的鼓励与鞭策。例如对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同学, 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谈话,关注、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等具体 情况,做到重点防范,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以“一 对一”的形式,进行帮带,如陪上自习等,在学生中尽量营 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以情动人。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 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齐抓共管,最大 限度地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6.健全,加强管理。除加强正面教育、思想引导外, 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 设,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限制学生迷恋网络行为。对沉迷 网络已经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不 能一味地宽容,该淘汰的就要果断地淘汰。形成明确的、严 格的管理约束机制,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对迷恋网络的大学生起到警示、震慑作用,防患于未 然。 参考文献: [1 ]魏爱棠郭锦星.“网络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 及其教育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0,(3). [2]张明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5). [3]李娟.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分析及引导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4]孙晓华.大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成因及其引导对策[J].教 育科学,中国教育报,2004,(20)4. [5]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 学刊,2009,1(2). [6]孙颖.开放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邮电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3. [7]刘欣.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心理的危害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5). [8]李佩玲,李林,吴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求 实,2009,(1). [9]郝其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 基于马斯洛需要理 论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1 0]任向东.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生成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学生版),2007,(1). (责任编辑/ 彭巍) S iXia n g Zh e n g Zh iJ ia oYu ? 思想 政治教育207
/
本文档为【【最新编排】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