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_王智秋

2014-02-26 6页 pdf 845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8255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_王智秋 2007 年第 5 期 (总第 328 期) EDU CATIONAL � RESEARCH No. 5, 2007 Genera l, No . 328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王智秋 � � [摘 � 要] �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 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 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 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 思维 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_王智秋
2007 年第 5 期 (总第 328 期) EDU CATIONAL � RESEARCH No. 5, 2007 Genera l, No . 328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王智秋 � � [摘 � 要] �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 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 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 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 思维 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可凝练为: 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关键词] � 教师教育; 小学教师; 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 王智秋,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 (北京 � 100037) � �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 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对于高等 教育体系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尝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目前尚处在积累经验阶段。因 此,如何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构建适应我 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 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 体系的历史必然性 � � 以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分为三级:小学教师 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 初中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 培养,高中教师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到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 渡。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向一级师 范过渡的研究与实践。1997年, 教育部师范教育 司成立了�面向 21世纪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专 业建设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一批对高学历小学教 师培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1998年以来, 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进入了实施阶段,南京、北 京、上海、天津、杭州、吉林等地陆续成立了培养本 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学院 � � � 初等教育学院(系)或 在教科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师教育开始 实质性纳入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从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基础教育 师资的学历程度逐步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迟早 要纳入高等教育的体系,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 展的现实。在美国, 20 世纪 30、40 年代, 在经济 发展的推动下,提出小学教师亦应具备大学的学 历水平,教师的工资不以其所任教的学校加以评 定,而一律按教育程度(学位)评定。此后,中等师 范学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被有资格授予各级学 位的师范学院和高等院校所取代。在日本, 自 1872年日本师范教育发端至�二战�结束前的 70 多年里, 小学师资都由各种师范类学校培养。 1943年,《师范教育令》修改颁布后, 师范学校陆 续提升到五年制专科层次。到 20世纪中叶,日本 的小学教师教育已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1949 �25�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专业建设 整体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 DIA010302)的研究成果。 年,日本制定《教育职员许可证》,大学毕业生 修完规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历, 才可取得小学和中 学教师许可证。到 20世纪 60年代, 培养小学教 师的学校全部改为四年制的教育大学、教育学 部。①在英国,从 1975年继续教育法规出台后,小 学师资的培养主要在大学进行,分为两类:一类是 四年制师资培养课程,有教职教育、教育实习和学 科的专业教育; 另一类是一年制的教职专业课程, 接受各种专业的第一学位(三年制, 相当于学士) 取得者,进行教职教育和教育实习。在法国, 设立 了教师教育大学中心( IU FM )实施一元化的师资 培养,开设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二年制师资培 养课程。在德国, 各州在 20世纪 70年代基本上 实现了小学师资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 各级学校 的教师都要接受高等教育,小学教师最少需在大 学里完成六个学期的规定课程, 在校生必须学习 两门以上的执教学科。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关注 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 � �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 特质是对行为的一 种概括和抽象的描述, 是一组有内在相关或内在 联系的行为, �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特有的相对稳 定的行为方式�②。特质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结 构层次性和相对性等性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 究,国内外学者曾做过一系列描述性的论述, 多从 小学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或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谈及。有学者指出, 小学教师的培养由中师提升 到本科层次,首先要全面提升职前教师的文化底 蕴,其次是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没有好 的教育理念不能培养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③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教师通过各类课程和 活动引导儿童向真、善、美和谐的方向发展,故小 学教师应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且对其性格、气 质、敏感及应对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很高。④ 日本学者皇至道在所著的《人类的教师与国民的 教师》一书中对小学教师特质概括为:教育信念, 热爱儿童,教育技能和实践反思。⑤国内有学者提 出,小学教师的特质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格特征 中更富有爱心、耐心和热情; 学科知识是整合的; 认知特征更具有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 和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 思维的条理性、系统 性、合理性和流畅性;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能 力。⑥还有学者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特点归纳 成三性,即专业情意的鲜明性(师爱、童心)、专业 知识的综合性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性。⑦另有学者 将小学教师的特质归纳成三化, 即智能结构综合 化、职业技能专长化和敬业精神个性化。⑧还有一 些专家学者从本地区小学教育实际出发,采用实 证手段调查分析了当地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 提 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如一项针对天津市小学教师 的调查中,被认为对教育工作最具有重要作用的 选项依次是: �热爱教育事业 ( 91� 87%) , 热爱学 生、诲人不倦( 90� 04% ) , 其余占 63%以下�。⑨针 对上海市 1 000余所小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 小学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一项有 84� 39%的被 调查者都选择了�文理皆能, 专精一类�。⑩此外, 北京、南京、广东等省市也有过类似的调查研究。 对小学教师的特质问题进行的研究将直接影 响到小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 设置等诸多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结 合学院近八年以来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实 践,对小学教师的特质进行了如下归纳。 1.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 6~ 12岁的儿童,在这一 阶段,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以玩耍、游 戏为主的家庭(或幼儿园)生活进入到了以学习为 主的学校生活。在情感发展方面, 儿童在家庭里 由血缘关系产生的依恋感、归属感是生物性的社 会情感,学校教育应通过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把 上述生物性的社会情感扩展提升为更高级的社会 精神性情感,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小学 教师特别需要用目光、笑容、肤触及各种体态语言 向儿童传递爱的信息, 使小学生建立对学校及老 师的依恋、信任关系。���没有情感, 就不可能有对 真理的追求。儿童的认知活动、道德活动、审美活 动等都维系于情感的驱动。例如, 在认知活动中, 一旦儿童的认知活动能伴随情感, 那他们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深刻,也会更主动。儿童 的道德活动亦复如此。道德情感不仅是品德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儿童意识、道德行为强 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 道德情感为驱动的。�� �26� �教育爱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小学教师 的教育爱之情感不同于母爱, 它是在教育环境、教 学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体现 着人类特有的一种无私、深沉、持久的理智之情、 事业之爱,凝结着教师对教育理想的憧憬、对真善 美的追求、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奉献。现代教师发 展的理论认为, 教师发展不仅是理性的成长, 而且 还包含着情感的丰富与深化。�教师发展并不仅 仅包含技术的维度, 如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主要是 一种道德的和情感的维度。� ��从更深的层面上 讲,对于儿童的爱是基于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对 每个儿童发展可能性的价值认同。 2.在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 小学教育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基础发展关键 期。小学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人格魅力、 文化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 着儿童,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小学教师必 须拥有与特定年龄段的儿童交往互动的心理品质 和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综合 的教学能力,以及班级和少先队组织的管理知识 和能力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素养和相 应研究能力,除此以外,还应广泛了解当代人文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 具有不断进行知 识更新的能力。小学教师不仅要有能力关怀儿童 的认知发展,还要有兴趣和能力关怀儿童的情感、 道德以及其他精神生活。��因此, 小学教师在德、 识、才、学诸方面都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 小学阶段的儿 童其思维尚未细致分化,此时的他们对世界的认 识是整体化、生活化的,所提出的问题来自于生活 世界,而生活世界的背景知识是一个综合的整体。 按照胡塞尔和哈贝马斯的观点, 生活世界是一个 非课题性的、奠基性的、直观的, 人的生命存在的 综合世界。��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性的知 识结构,并能帮助儿童对于生活世界的问题在科 学世界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释; 反之,又可将科学世 界的理论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找到相应的模型与 背景,即具备将儿童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双向 整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儿童的人格不能被分 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 � � 在一个世界里, 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 从事学习; 而在 另一个世界里, 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 得自我满足。���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课程 以综合化为主,学科知识的传递应以儿童的生活 经验为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综 合化的趋势。因此, 接受高等教育的小学教师必 须具有宽厚的文化知识和学科基础, 形成具有综 合性特征的专业知识结构。 3.强调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 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主要指�教�的方 式方法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 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 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关 注知识内容本身, 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育技能,说到底是教师如何将知识的�学术形 态�转化成能使教育对象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 的�教育形态�的能力。这里, 除了学科知识教学 外,还包括了对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全面细致的指 导和管理,日本著名教育学者细谷俊夫认为,小学 教师的教育技能体现于诸多方面, 如学习指导过 程、教学方式、教学媒体及班级管理等。��在当今 的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及多媒体手段进入小学被 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小学教师除传统 的教学基本功外, 还必须掌握运用和开发现代信 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育教学的�艺术化�是指小学教师在创造性 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 技艺。从影响因素来看,教育教学艺术至少包括 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艺术、教育技术的使用艺术 和教育教学态度的表现艺术等三个方面。它除了 具备一般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娱乐性等共性 之外,还特别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在高等教育体 系中培养的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比中师更强的教 学技能,而且还应具有创造性地将教育教学过程 艺术化的能力和水平。 4.养成思维模式的半童性 教育教学是师生双方思维的共同活动, 但教 师的成人思维模式和学生的儿童思维模式具有不 同的特点。��小学儿童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 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习惯于形象、动作式具体的 思维方式,教师本人则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 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把个人的成人化思 维模式倒转回展开性的儿童思维模式, 才能便于 �27� 儿童的接受与理解,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 果。兼具并交替使用成人思维模式和半儿童式思 维模式,是小学教师专业特有的思维特点,体现着 小学教师思维运行的对象化和儿童化。 5.具有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 小学教师应具有教育研究与反思能力, 这是 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的小学教师区别于中等师范 培养的小学教师的重要特征, 也是小学教师职业 能否达到专业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 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 福的道路上来。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研 究,它是基于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研究,具有以下特 点。 首先,小学教师的研究是基于实践教师群体 中开展的真情境性研究,这不同于大学教师及一 般科研工作者的理论性研究。小学教师的研究活 动不仅是人境互动的过程,更是人与人协作、对话 的过程。正如布鲁纳所言,现实经由一种符号构 成而再现,而这种符号构成又是由一个文化社群 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 他们必须透过这种符号构 成来组织和构想他们的技术 � 社会生活。教师需 要用一种超越于自身经验的概念术语与外在的学 术平台沟道,并吸收接纳多种理念、技术的指导自 身的教育行为, 怎样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完成这种 沟道呢? 那就是叙述法、协作以及社会结构。这 强调了教师群体对教师研究活动的重要价值, 在 实践中, 小学教师的自由式集体备课、说课评课、 案例交流、研讨等活动就是其具体形式。 其次,小学教师的研究是基于理论与实践对 接的研究。理论往往是独立于教师个体的、抽象 化的。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需要将抽象的理论 具体化,即用自身的经验来解释理论,赋予抽象理 论的具体内涵; 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研究还可以 通过对个体经验行为的理论诠释来内化理论, 不 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种通过理论和实 践的不断对接, 使教师不断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 的教师。 再次,小学教师的研究是过程反思性的研究, 一般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往往只指向研究内容, 而 小学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自身研究行为的反 思。一般而言,他们对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 内容上,而有可能内化为支配教师教育行为的教 育信念与行为。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与归纳为 确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 依据。 三、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近八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探索, 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为 16个 字: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综合培养�, 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本 科程度的综合体现。它首先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 的全面发展,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知识向能力的 转化,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而对其 从教所需各门学科水平要求方面, 则强调是在本 科程度上的综合, 是通识类课程和教育专修课程 和以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学科基础课程 的有机综合。�发展专长�,是在综合培养的基础 上,每个学生确定 1~ 2个学科领域作为自己的课 程发展领域,为将来在小学成为某一方面的学科 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为了实现�综合培养、发展专长�的目标,首都 师范大学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并有自己特色 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程三个层次构成。除了大学本科必修 的通识课程外,还为学生设计了涉及科学与技术、 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四大领域的 60余 门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既包括学科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也包 括跨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既 包含教师教育类的专业课程, 也包含专业方向课 程。课程结构不仅体现了综合性, 突出了教师教 育类课程的小学教育特征,也为学生的个性和特 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可用一个四棱锥来表 示。借助这一结构图, 试图将学生的经验建构过 程描述为一个不断分化并逐渐走向专业化的过 程。构成专业结构的四个立面:人文与社会、科学 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 轴心是教育。小学教 育的特征应该是由隐性而显性, 由理论到实践再 到理论,一以贯之,不断强化的过程。(见下图) �28�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图 �� � �注重研究�, 是指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的培 养应注重基于教育现场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 这是本科层次区别于以往中师层次和大专层次小 学教师的重要内容, 而研究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 于�科研实践�。学生在四年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必 须亲身经历一项课题研究从选题、开题、收集资 料、做课题、整理统计分析, 最后结题这样一 个完整过程,从中受到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 为将 来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全程实践�, 是指学生进行 4年不间断的教 育教学实践系列活动, 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教师 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能力为指向, 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 校内校外相结合, 学生个 体、团体和学校组织相结合,大学与小学合作等多 种形式,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广度而 言,是指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 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 的实践教育体系;就深度而言,更强调人在实践过 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个体的独有才能和 心理差异,也强调了情感体验乃至无意识潜能对 于理智认识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的实践如同 医生的临床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批判和决策, 使自 己获得专业成长, 从而能够在今后漫长的职业生 涯中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因此, 实践教育 必须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 才, 必须面向基础教育一线的实践需要来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受 到了比较好的养成教育,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好 评。2005年,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教育 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1.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 小学教育专业首先是大学的一个专业, 必须 将其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对于其他专业,这 是不容置疑的,但基于这个专业绝大多数办学实 体是由中师转型而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强调坚 持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 坚持大学文化、大学精 神,大学的三个功能 � � �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 会服务缺一不可。 2.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高水平的小学教育专业需要强有力的学科支 撑。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 其专业建 设的水平主要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 学科建设主 要承担的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学科建设以创造知 识为己任。有时某个学科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 某个专业又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学科以专业为 基础,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因此,学科是�源�,而专 业是�流�。显然, 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一 个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学、史学、健康 医学、音乐、美术等。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多学科 支撑一个专业的特点决定其需要以一个综合性、 多学科背景的大学作为依托, 而中师并入师范大 学培养小学教师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客观条件。 至于能否做强,还有待于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学 科建设,特别应将初等教育学及小学各学科课程 与教学论作为重点建设的学科, 依托师范大学现 有一级学科学位点的优势加快建立相应的学位 点,做大做强, 否则, 将失去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3.加强队伍建设 应当承认,在我国长期形成的三级师范教育 体制中,中师积累了几十年培养小学教师的成功 经验,同时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中师并 入大学后,如何使这支队伍迅速适应高等教育的 需要,是师范大学能否成功地将一所中师提升为 大学层次的关键。首都师范大学从中师一并入开 始,就狠抓队伍建设,坚持�以培养提升为主,引进 �29� 与培养结合, 政策性淘汰为辅�的原则。同时,坚 持开放的办学精神, 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 种学术活动,使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逐步达到 高等教育师资水平。 4.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改革的整合 以小学为基地, 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通过 社会服务锻炼队伍, 使教师、学生获得来自教育现 场鲜活的实践感悟, 促进教师、学生的专业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已经与北京市各区县 的 60多所小学建立了合作共建的伙伴关系, 它们 既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 又是未来的小学 教师与在职小学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同时也是首 都师范大学为首都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基地。 注释: ①饶从满,等.当代日本小学教育 [ M ]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 社, 1999. 6. ②梁宁建.基础心理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③顾明远.在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高等师范 院校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专业建设整体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结 题会上的讲话[ Z] . 2006�7�24. ④����朱小蔓.中国教师新百科 (小学教育卷) [ Z] .北京: 中 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1- 6、374、212- 213. ⑤皇至道.人类的教师与国民教师[ M ] . 东京:玉川大学出版 部, 1975. ⑥阮成武.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国际动向[ J] . 师范教育, 2002, ( 10) . ⑦关文信.小学教师专业特点及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思路研究 [ 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⑧陈威.教师专业化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 [ J] .哈尔滨 学院学报, 2005, ( 1) . ⑨吴艳茹,等.天津市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调查 [ J ] . 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 ( 12) . ⑩惠中.教师教育新视野 � � � 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 探[ M ]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3. 17- 18.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85. ��M anen, M . V. , & Li . S. Y. T he pathic principle of p eda� gogical langu age[ M ] . T eaching and Teacher E ducation 19, 215- 224.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 .北京: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8; H aberm as . J, T he T heory of Communi� cat ive Act ion[ J ] . Vol, one. 198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 � � 教 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2. ��细谷俊夫.教育方法[ M ]东京:岩波书店, 1991. 4.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s for Primary Education Wang Zhiqiu Abstract: It is a necessary choice fo r the teachers ' pr 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 em po rar y era to br ing the teachers'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int o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 he teachers'education o f pr imary schoo l should focus on the r esear ch o f the par ticular ity o f primary school teacher s. The cultiv ation o f pr 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empha� size on being more affect ive and humanized in per sonality , being prom inent comprehensiv e in know ledge structure, attac� hing more impor tance to the skill, art and semi�children o f the thinking mode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nd basically fo rm� ing the abilit y of r esear ch and reflection based on educational scene. The cultiv ation model of primary schoo l teacher s can be summarized as integ rative cultiv ation, developing the specialty , focusing on r esear ch and full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s' education, pr imary school teachers,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primary education profession, model of talent cultivat ion Author: Wang Zhiqiu, pr ofesso r and President at Colleg e of Elementar y Education of Capital Normal Univ ersity ( Beijing 100037) [责任编辑:杨雅文] �30�
/
本文档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_王智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