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2017-12-13 10页 doc 26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大理学院 JOURNAIOFDALIUNIVERSITY 第1O卷第1期2011年1月 Vo1.10No.1Jan201】 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张俊丽.欧丽丽 (广西大学文学院,南宁530004) [摘要]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 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 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 分析两个朝代...
【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 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大理学院 JOURNAIOFDALIUNIVERSITY 第1O卷第1期2011年1月 Vo1.10No.1Jan201】 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张俊丽.欧丽丽 (广西大学文学院,南宁530004) [摘要]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 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 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 分析两个朝代《采莲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约 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采莲曲》;南朝;唐朝;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1—0057—04 ComparativeAnalysisofG疵he娃 ngLotusSeedsintheSouthernDynastiesandTangDynasty ZHANGJunli,OULili (CollegeofLiterature,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Lotus— gatheringisaconstantthemeinChinesepoetry,andliteratiinboththeSoutherndynastiesandT angdynastyhad createdplentyofGatheringLotusSeeds.Becauseofthedifferentsubjectsandbackgroundsof creation,theGatheringLotusSee&in TangDynastyinheritedanddevelopedthatintheSouthernDynasties.Basedontheanalysisof collectedmaterials,thepaper compare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GatheringLotusSeedsinthetwodynastiesandbri eflyexploresthereasons. [Keywords]GatheringLotusSee&;theSouthernDynasty;TangDynasty;comparison 采莲是江南常见的农事劳动,在采莲过程中吟 唱的采莲歌曲多为民歌性质,"采莲"第一次较为完 整地出现是在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 何田田."(?自南朝梁武帝作《采莲曲》以来,采莲由 民歌走进文人创作的视野;继梁武帝之后,梁简文 帝等许多文人都作过《采莲曲》;到了唐朝,《采莲 曲》的数量多达30余首(以《采莲曲》或《采莲子》等 为题)].《采莲曲》以其浓郁的劳动气息,鲜活的采 莲女形象,清新的格调得到许多读者的喜欢. 南朝《采莲曲》是文人创作的开端,唐朝的《采 莲曲》是对南朝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同中寓有不 同.本文简要论述其相同之处,重点在于唐朝的《采 莲曲》及其发展. 一 ,相同之处 (一)文人独立创作 正如俞香顺《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中 提到的,自南朝开始,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唐代 《采莲曲》的创作主体扩大4],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民 歌乐府《西洲曲》等,南朝梁武帝之后,采莲曲皆是 文人独立创作.与南朝时期仍旧风靡一时的民歌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以及"遣信欢不来,自 往复不出.金铜做芙蓉,莲子何能实?"等直接艳俗 的格调不同,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采莲曲》呈现雅 化.南朝和唐代的《采莲曲》都以清新为基本格调. (二)《采莲曲》的内容以劳动和爱情为主 正如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劳动和爱情作为主 题,南朝和唐代的《采莲曲》也以劳动和爱情为主要 内容.采莲曲或者写采莲女的劳动情景,或者写天 真烂漫的采莲女对爱情的追求,不管是南朝时期的 "还船不畏满",还是唐代的"试牵绿茎下寻藕";无 论梁元帝的"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还是唐朝徐 彦伯的"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南朝时期和唐 代《采莲曲》的主要内容都是劳动和爱情. (三)秀丽如画的劳动环境 采莲是富有江南特色的劳动,江南水乡风光旖 旎,景色宜人,采莲更是充满了诗意的浪漫,《采莲 曲》中对环境的描写,景物的刻画使其别具一种引 57 总第85期社会科学大理学院 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南朝梁刘孝威的《采莲曲》中用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等语句刻画了一幅秀美 的画面:采莲女在荡漾着清新荷香的江面划着金桨 木兰船,风荷摇曳,荷叶上的露珠沾湿了玉钏,莲茎 轻拂着采莲女头上的翠钿.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 飚风"j崔国辅的"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等都渲 染了采莲碧波荡漾,风荷摇曳,梦幻般的劳动环境. (四)美丽动人的采莲女形象 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白喻,"制芰荷以为衣 兮,集芙蓉以为裳",采莲可能从那时就与美人有了 关联,一提起采莲,似乎就看见了美丽动人的采莲 女.南朝时期和唐代的《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如 出水清莲,鲜活动人.吴均诗中的采莲女"锦带罗 衣,额前还贴有动人的花钿",戎昱诗中的采莲女是 涔阳女儿,头上插满鲜艳的荷花.王昌龄化用梁武 帝"江花玉面两相似"及元帝的"莲花乱脸色,荷叶 杂衣香",将其改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 边开".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 映,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呈现在读者面前.王 勃的《采莲曲》也没有直接说采莲女有多么美丽动 人,"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有着如荷花般羞红 的脸颊,比叶还翠的蛾眉的采莲女子到底有多美 呢,却引起读者的无限想象和猜测. 二,不同之处 《采莲曲》前后因袭之外,其不同之处更值得我 们关注,这些变化往往现出文学创作的发展进 步. (一)艺术手法的演进 1.描写的视角 南朝的《采莲曲》都是以第一人称,站在采莲女 的角度来写采莲,故诗中有大量的"为君","妾随 君","荐君子"以及"问子今何去""湖里人无限,何 日满船时",诗人以采莲女的身份,抒发对男子的依 恋和思念. 唐朝许多《采莲曲》开始以旁观者客观叙述的 角度,全知视角来刻画采莲女,不同于南朝时期的 主观抒情,唐朝的《采莲曲》许多重心在于人物形象 的塑造.如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 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戎昱"涔 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春风日暮南湖里, 争唱菱歌不肯休."诗人都以旁观者的角度,全面刻 画采莲女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白居易的"逢郎欲语 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和皇甫松的"船动湖光 滟滟秋,贪看少年信船游.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 知半日羞."除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叙述描画采莲 的环境,以及采莲女贪看少年信船游,抛莲子的动 作外,还以全知的视角来叙述采莲女欲说还羞的心 理. 2.描写的手法多样,情节起伏 南朝的《采莲曲》多用的是白描和平铺直叙,没 有情节的起伏.而唐朝的《采莲曲》中,主人公出场 前先用环境衬托,适当引入情节,但是正如上文提 到的白居易《采莲曲》中的欲语又羞,低头笑,不料 簪子叮咚一声落入水中,看似没有悬念,仔细品味, 短短四句诗却令采莲女生动的形象和心理,一波三 折的情节跃然纸上,妙趣横生. 又如王勃的《采莲曲》"不惜南津交佩解"化用 郑交甫江边遇神女赠玉佩的典故,表明采莲女对其 真挚爱情之坚贞,"还羞北海雁书迟"借用"苏武牧 羊"的典故透露了因夫君久无音讯而生的胆怯和疑 惑.调子忽而轻松,忽而滞重,忽而明快,忽而忧伤. 李白的《采莲曲》则采用反衬手法.用"日照新 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的盛装反衬"见此踟 蹰空断肠"内心的悲苦.上文中提到刘禹锡的《采莲 行》也同样用到反衬手法,以采莲少女的欢快反衬 自己的贬谪之悲,比起南朝时期,艺术手法更加多 样,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3.人物形象的丰满 首先,采莲女形象由脂粉气转为自然气息,描 写重点由首饰脂粉转向外貌服饰.除了上文提到的 "江花玉面两相似"等外,南朝时期《采莲曲》中的采 莲女,相对较多"香","艳"以及妆饰,多脂粉气.如: "荷叶杂衣香","艳色前后发","看妆碍荷影","衣 香随岸远","汗粉无庸拭","心忙无假薰","相催暗 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露 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 香".唐朝《采莲曲》相对较多自然气息.在外貌服饰 描写上,更加具体,如"白练束腰袖半卷","夏衫短 袖交斜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涔阳女儿花满头"等. 其次,正如《古今乐录》里《采莲曲》云:"采莲 张俊丽,欧丽丽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 者,窈窕舞佳人",南朝时期的采莲女在"舞",唐朝 时的采莲女在"歌". 南朝《采莲曲》中对采莲女的描绘多是从嗅觉 和视觉的角度去描写,除了"香艳",侧重于游戏,采 莲女的动作优美,仿佛采莲不是劳动,而是一曲舞 蹈.划着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游戏五湖采莲 归",以及在晚霞的映照下,荡着小舟,衣裙随风摆 动,左手牵一个长柄的莲蓬,调转木楫避开稀疏的 莲花,"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露花时湿钏,风 茎乍拂钿","摘除莲上叶,拖出藕中丝".这哪里是 在劳动,分明就是一群美丽的女子在缓缓地表演舞 蹈. 唐朝《采莲曲》比起南朝时期的作品,主要从听 觉和视觉的角度去刻画采莲女,更多"笑语"和"歌 声"."笑隔荷花共人语","逢郎欲语低头笑","浩唱 发容与","争唱菱歌不肯休","荆歌艳楚腰","闻歌 始觉有人来","春歌弄明月","艳歌笑斗新芙蓉", "采莲女儿凭船歌","薄暮敛容歌一曲","采莲歌有 节". 再次,南朝《采莲曲》中所描绘的采莲女比较平 面,唐朝《采莲曲》中采莲女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可感. 用上文引用《古今乐录》话概括:南朝时期的 《采莲曲》刻画的采莲女,其特点就是"窈窕舞佳 人",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给读者展现的采莲女大 同小异,多外貌服饰,少人物性格.对采莲女的心理 活动描写比较简单,如:沈君攸"还船不畏满,归路 讵嫌赊",殊超"湖里人无限,何日满船时",较为复 杂的就是简文帝的"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 不留铤,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以 及吴均的"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唐朝的《采莲曲》中,人物性格迥异,心理描写 相对较多.有的活泼欢快,头戴鲜花"争唱菱歌不肯 休";有的含羞带笑,"逢郎欲语低头笑";有的俏皮 可爱,与花儿争容:"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 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有的集坦率纯真和娇俏害羞 于一体,"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有的 忽而欢快,忽而忧伤,思念在远方的夫君,"共问寒 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见此踟蹰空断肠"; 有的勤劳善良"借问谁家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 自弄芙蓉还荡桨","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 畏风". 正如诸葛忆兵的《采莲杂考——兼谈采莲类题 材唐宋诗词的阅读理解》中提到的南朝武帝作曲, 重在声与色的享受,采莲不是真正的劳动场面,而 是变成一种宫廷娱乐的歌舞表演形式.所以南朝 的采莲女是一个个香艳动人的美人,各个作品中采 莲女形象的不同多在装扮不同.唐朝的采莲女是一 个个活色生香,性格各异的荷花精灵,不同的是性 格和内心[.南朝时期的采莲女如美女壁画,唐朝 的采莲女是电视中活灵活现的动感美人. (二)表达的思想深度 1.爱情观的演绎 刘航在《论(采莲)类乐府诗艳情色彩之成因》 中提到,由于《采莲曲》原本是水嬉的产物,所以具 有浓郁的艳情色彩【7].正如上文提到的不管唐朝还 是南朝,都以劳动和爱情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但 是两个朝代的《采莲曲》中对爱情观的演绎各有侧 重. 南朝《采莲曲》中所表现的爱情都是女子对男 子的依傍和思念,如梁武帝笔下的采莲女"为君依 歌世所希";元帝笔下的碧玉小家女想的是"来嫁汝 南王","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简文帝"千春谁 与乐,唯有妾随君";吴均"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 鲜",给人感觉女子仿佛是男子的附属,对男子只有 依附,迷恋. 唐朝《采莲曲》所体现的爱情不仅仅是女子对 男子的思念,更多的是少女纯真的喜悦而娇羞的情 怀8,"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活现出青年男 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 之情."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逢郎欲语低头 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愿学秋胡妇,真心比古松", "贪看少年信船游","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 日羞",少了对男子的依靠,多了追求真心相爱,两 情相悦的意味. 2.寄托的深刻 南朝时期的《采莲曲》中描写劳动和爱情,以游 玩为主题,多"戏"字,很少包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内 容多显单薄.多是"游戏五湖采莲归","戏采江南 莲","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低荷乱翠影,采 袖新莲香"等等,很少包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多 显单薄. 总第85期社会科学大理学院 唐朝时期《采莲曲》也有以玩乐为主的作品,但 是一些诗人的《采莲曲》在描写劳动的欢快场面, 刻画采莲女诗意的采莲生活之外,还多有其他寄 托[n.唐朝王勃《采莲曲》中采莲女采莲归来,与 一 群美丽女子相逢,不问采莲成果,"共问寒江千里 外,征客关山更几重",一个共问,强调了征夫闺妇 之怨,概括了广阔的社会内容,既有劳动气息,又有 闺怨的特点. ,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 张潮"朝出沙头Et正红 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狂风来临,幸遇相 识的邻女,两舟并靠,化险为夷,突现采莲女的美好 品质.储光羲的"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采采乘 日暮,不思贤与愚."流露出隐士情怀.刘禹锡在《采 莲行》里以采莲少女的欢快反衬自己的贬谪之悲, 储光羲与刘禹锡都是由采莲女写及自己,诗歌表现 的内容更为广阔. 综上所述,南朝时期梁武帝等开创了文人独立 创作《采莲曲》的先河,使得"采莲"这一题材在文人 笔下焕发出异样的光彩.唐朝诗人继承并发展了南 朝时期的《采莲曲》.由于创作主体的不同,所处的 时代环境不同,唐朝《采莲曲》表现出更多的文学的 创新与进步陛.南朝《采莲曲》多是统治者及宫廷文 人所创作.进入南朝以来,除了思想意识方面新变 之风,社会上还流行着重色之风,所以不管是梁武 帝,梁元帝,简文帝还是刘孝威,沈君攸等,他们的 作品始终都弥漫着宫廷的歌舞声色气息,多关注女 性的形貌.唐朝的诗歌受其影响,虽然也不脱男女 恋情,但王勃,李白,王昌龄以及白居易等吸取汉乐 府的营养,继承南朝《采莲曲》的同时有所发展和突 破.《采莲曲》开始逐渐由脂粉气转为自然气息,具 有了丰富的内涵,在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表现出 文学创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清]彭定求.全唐诗~M]-tL京:中华书局,1960. [3]朱大银,张艮.乐府歌辞《采莲曲》文学审美意蕴脞说[J]. 宁夏社会科学,2008(3):171—174. [4]俞香顺.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文 学院,2002(4):7-16. [5]诸葛忆兵.采莲杂考:兼谈采莲类题材唐宋诗词的阅读理 解[J].文学遗产,2003(5):62—71. [6]王金玉.生命麦田里恬静的哀歌者:论晏殊词中的采莲女 子形象(J3.黑龙江史,2009(16):74—75. [7]刘航.论《采莲》类乐府诗艳情色彩之成因[J].北京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67—71. [8]林作主.采莲题材的变化与美学探寻EJ}.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08,23(8):26—29. [9]王兰秀.几首采莲曲赏析[J].中学语文园地,2005(9):16. [10]许松.欧阳修采莲词与采莲曲的相通[J].内蒙古农业大 学:社会科学版,2008,10(5):361—362. [11]朱庆和.爱莲说:品王昌龄,杨万里,周邦彦的"荷花"[J]. 语文月刊,2008(10):22—22. [12]黄纾曲.萧绎《采莲赋》中的抒情手法浅论[J1.中国电子 商务,2010(7):308—309. [13]曾文杰.遗落在人间的"水上仙子":略论唐诗中的采莲 女形象[J].文艺生活,2010(6):9-10. [14]陈洪茂.漫话唐人采莲诗EJ}.中学语文:学生版,2008 (8):95—95. [收稿日期]2010—10—22 [作者简介]张俊丽,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 学研究. (责任编辑党红梅)
/
本文档为【【doc】南朝《采莲曲》与唐朝《采莲曲》比较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