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

2018-01-07 24页 doc 48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 第一章 科教片有关科教片的基本知识(定义、作用、任务、现状、发展趋势) 1、什么是科教片 2、科教片的作用与任务——讨论与讲解 3、科教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目前科教片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科教片的创作步骤 6、科教片的创作难点与对策 7、科教片编导的素质要求——讨论与讲解 8、思考问题及参考资料 第一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 学习科教片的偏导与制作,首先就要认识科教片,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科教片,(?从整体...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 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 第一章 科教片有关科教片的基本知识(定义、作用、任务、现状、发展趋势) 1、什么是科教片 2、科教片的作用与任务——讨论与讲解 3、科教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目前科教片创作存在的问及发展趋势 5、科教片的创作步骤 6、科教片的创作难点与对策 7、科教片编导的素质要求——讨论与讲解 8、思考问题及参考资料 第一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 学习科教片的偏导与制作,首先就要认识科教片,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科教片,(?从整体上认识科教片。) ?科教片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学习科教片的创作的意义) ?科教片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习科教片编导有没有前途,) ?科教片的创作经历哪些基本步骤,(?了解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科教片和创作。) 一、什么是科教片, 科教片是科学教育片的简称,指以电影和电视作为手段传播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形象反映,也是普及科技成果,促进“第一生产力”向社会转化的有力武器。科教片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利用电影,电视这种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和快速广泛的传播方式。 ——定义非常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深入探讨 问题与讨论: (1)(内容)传播历史、社会知识的电视节目是不是科教片,——如某些文献、历史纪录片 (2)(形式)以电视剧、小品、游戏、动画片等形式传播知识,算不算科教片, (3)(案例)Discovery是科教片、纪录片还是娱乐片,——详见章后参考资料 本人思考: (1)科教片是一个历史产物,它本身在不断发展,其内在涵义应与时俱进 内容:自然与社会知识、简单知识与复杂知识、普通知识与高新知识„„„„ 形式:教学片、专题片、纪录片、小品、游戏、动画„„„„ 1 表现手段:直录——画面加解说加资料——用画画、解说、音乐表现知识——音响、音乐、特技、特殊摄像、动画等综合运用——不同风格的科教片„„„„ 能否将这些节目统称为知识类电视节目, 科教片编导应该怎么办,——用更新的手段去表现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手段:《迁徙的鸟》中的特殊摄像,辽宁电视台用小品科普——更新的内容:探索频道所表现的自然、社会、天文、地理知识,微观世界 (2)不拘泥于形式,不断创新,是科教片编导永远的追求——不要为形式教条所束缚。 二、科教片的作用与任务 ?科教片创作的必要性 ——社会迫切需要?国家重视?人们需要(生存和发展),时代需要) ?科教片的作用 ——服务于生活(健康、娱乐、吃、住、行) ——服务于生产(工业、农业) ——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科教片的任务、传播内容 ——普及科学知识 ——推广科技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方法(思想) ——宣传科技政策 (一)科教片创作的必要性 为会么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创作科教片,它的必要性是什么,本人以为,它主要来自于社会,时代和民众对科学技术的强烈而迫切的需求。 1、首先是来自社会发展的强烈需要。 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重要资源。在手工作坊生产的时代,资本家可以靠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办法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现代社会,再也不能靠这种老方法来提高生产力了,它的唯一法宝就是靠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来达到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目的。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当代生产力的提高有近90%要归功于新科学技术的功劳。因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所以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才制定了“科教兴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要发展科学技术,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科学研究,另一个就是科技教育与传播。科教片是科技教育与传播中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科教片的创作。至今为止。科教片是很少能够从政府和CCTV获得大量资助的节目形式之一。 2、发展科教片的创作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各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层出不穷,迅速更新换代。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谁先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迅速地改造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处于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善于运用科学技术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次机遇。加快科学技术研究和传播的步伐,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促进整个国家经济持续、快捷、健康地发展。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最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有充分的条件利用电影电视这种快速、广泛而有效的传播方式为科学技术的教育和传播服务,我们就必须利用好这一工具。 3、民众对科教片的强烈需要 生产需要科技。农民致富需要科技。科技从哪里来,科教片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渠道。《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冬枣种值》、《蝎子养殖》等种植、养殖新技术让许许多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加强科教片的创作有利于更好的地为农民、为生产服务。当然,不仅仅是为农民服务,民 众的生活也需要科教片来传播科学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科学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的饮食应该如何烹调、搭配,住房应该如何设计、装修、体育煅炼应该如何进行,人们的各项活动应该如何安排等等,怎样才能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有科学的指导。科教片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难题,过上更好的生活。 民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发挥科教片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重大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科学技术普创作概论》中指出:“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有关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用以提高学识,增长才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方明和精神文明。” 民众科技素养的高低,是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一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三个方面的3 科技成果产生的起因在于人类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经过研究得出的科学性成果一定会对人类认识未知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时,将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要成为第一生产力;首先必须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存在一个转换应用的过程。科技成果的传播推广是科技转化应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没有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推广,科技进步就会很难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作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具备比较完善的科技传播和推广网络,其科技转化率一般比较高(50%~60%),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有80%~90%的科技成果并没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般是经过鉴定后就被束之高阁了。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传播推广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通过农业推广组织系统(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全国各地的各级农技站和农技人员进行传播,速度一般比较慢,另一种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科教片是大众传媒中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3、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是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而科学的核心在于它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人就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是否具备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民众是否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标志之一。 对科学的宣扬主要通过对科技人物的报道。科技人物片(传记片)也是科教片的一个重要门类。报人不同于报事,报人重在宣扬人物的事迹与精神,而报事重在讲述事情的经过与结果。对科技人物精神的挖掘与升华,始终是科技人物片追求根本目标。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每一个在科技研究中取得进展的人都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他们这种执着的钻研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甚至可以影响整整一代人。 对科技人物精神的突出是科技人物片创作的灵魂,报道将不可避免地散漫化,没有这个灵魂,报道也就必然变得肤浅。报道科技人人物要注意人物内在的独特魅力。 4、传播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对国家科技活动进行管理,发展的规范性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强制性以及一定的法律交力,其作用表现在科技活动的社会运行机制上。 传播科技政策可以使公众和科技人员明确而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部署,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国家的科技计划,掌握科技活动运行的机制,使全国人民能够万众一心,朝着既定的方向,更好地贯彻科技政策,促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科教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王宏 P9-11页) (一)发展历程 我国科教影视起步并不晚,早在1918年,商务印书馆即拍摄了《养蚕》等科教电景片,但数量少,影响也很小。建国后,科教影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电影和电视两种不同的传播手段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87年—1994年,1995年以后。 1、以电影为主的发展为的发展阶段(49年—86年) 主要创作队伍:上科影,北科影、农影 主要题材:农业影视是科教片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数量多,题材范围大,应用面广,在各种获奖影片中所占比例也最大 主要作品:电影:《昆虫世界——身体构造与动能》、《灰喜鹊》、《广开节能之路》、《细胞重建》,电视:CCTV 1960年的《科学常识》和《医学顾问》专栏,1983年11月, 4 农业部与中央电视台会办《农业科技知识》系列节目 主要传播渠道:电影:国家出钱,放电影前加播一个科教片;电视:覆盖面极其有限 从1949年起,先后成立了三支创作,生产科教电影短片的专业队伍:上科影,北科影、农影(农业影视是科教片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数量多,题材范围大,应用面广,在各种获奖影片中所占比例也最大)。这一阶段各种教电影厂密切结合实际,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共创作了2876部科教片,深受观众欢迎。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科教片,有167部在国内各种评比中获奖,如《昆虫世界——身体构造与动能》、《灰喜鹊》、《广开节能之路》、《细胞重建》等等。我国的科教片,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声誉。从56年到86年共有55部科教影片在不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这一时期的科教电视片主要是电视台的科教节目。1960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之初,就设置了《科学常识》和《医学顾问》专栏,1983年11月,农业部与中央电视台会办《农业科技知识》系列节目,但总体上我国电视事业还处于初创阶段,覆盖面极其有限,科教电视片因客观条件限制发挥作用不大。 2、影视并举发展阶段(87年—94年) 创作趋势:这一阶段的前期(87年—92年),科教电影依然呈繁荣的态势,后期(93—94年),科教电影系统逐渐转变体制,走向影视合流;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教电视迅速发展起来。 创作成绩:(87年—94年),我国共生产了1297部科教片,有43部获中国电影“政府奖”,9部获“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41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这一阶段科教影片的成就还是很显著的。 创作队伍:但由于电视的迅速崛起,电影的市场普遍缩小,一些有识之士在80年代后期就将目光转向了电视。这一时期的电视发展很快,科教电视片的创作相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电视台都设立了科教部,负责科教专栏, 主要作品:中央1台的《动物世界》,中央2台的《农村教育与科技》、广东电视台的《摇钱树》、胡南电视台的《科教天地》、黑龙江电视台的《科技纵横》、安徽、江西电视台的《卫生与健康》等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科教电视节目凭借自身的优势赢得了亿万观众。 3、以电视为主的发展阶段(95年之后) 历史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5年,科教电影发行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计划了经济体制的“定产包销”转为市场经济的“自产自销”。但科教电影是一种属于教育范畴的社会公益事业,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把它完全推广市场是难以走通的,科教电影开始探索生存发展的新道路。同时,由于科教电视的年轻与创作经验的不足,也急需经验丰富的科教电影导演们助一臂之力,“影视一体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北科影、上科影、农影分别对自己的主业做了相应调整,向科教电视转轨。北科影归属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 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农影承办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上科影归为上海东方电视台,负责科教节目。 创作特点:这一时期的科技电视因为注入了新的活动,进入一个空前高速发展的阶段。首先,科教片题材更加广泛,视野更开阔,内容也随之充盈。这些节目以生物,生命领域为主体,涵盖了农业、工业、军事、医学尖端科学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其次,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不仅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相继办起了一批新的科教栏目,各大中专院校电教中心,各级教育电视台,各级影视中心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再次,科教片运用的电视语言逐渐丰富。最初的电视教片承续着科教电影的路子,以画面、解说,音乐为主要表现元素,但是,尽管电影电视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创作流程、创作方式的相似以及创作元素的相似,但终究是两门艺术,它们的形式和观念有本质区别,不能以科教电影的模式去理解和塑造电视。科教电影走向电视不 5 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保留科教电影的优良传统,如严谨的科学性,精致的画面„„,又要形成现代电视的创作观念,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精密的新设备出现,科教片的语言方式逐渐多样化,画面语言多层次,声音语言中同期声越来越重要,主持人、采访、对话等现代电视语言也开始进入科教片领域,在与观众的亲切交流中普及科学知识。第四、节目形式发生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使科技电视逐渐向新闻化、信息化、杂志化靠拢,栏目分类也更明确。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科教短片,是一个新的发展潮流,它传播及时,简洁凝炼,信息浓缩,使科教片的电视化水平大大提高。 四、目前科教片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存在问题 总体状况:尽管近年来科教片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总体创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同国外科教片创作有巨大差距——“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等已经发展成为一巨大产业,形成“大投入”、“大产出”良性循环模式,而我国科技音像仍处于政府扶持下的小作坊作业形式,陷入恶性循环。 原因:(1)科技音像管理体制不能适合科教片的更长远发展;(2)由于创作人员的“出身”较杂,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由于电视传媒的特点,使科教电影的优良传统丢弃了不少;(3)由于观念、资金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要是观念),我们的科技电视节目无论是科国内其它片种相比,还是同国外的科教片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收视率较低,远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主要表现:总的说来,科教片的创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与艺术类和一般纪录性节目相比,科教片创作观念较陈旧,创作手法单一;缺少对当代城乡观众接受心理的准确分析和研究。 很多科教片只说重科学性,将科学知识简单地按书本顺序排列成知识一览表,以至于在许多观众印象里,将科教片与枯燥划等号,呆板,乏味,不仅不能“引人入胜”,反而“引人入睡”。 (2)节目冗长,不精炼。有些科教片长达半小时以上,内容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视角陈旧。 一般说来,片子太长往往影响节目质量,制作粗糙,结构松散、节奏慢,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即使开始能抓住观众,时间长了也容易使观众疲劳。此类分目,仅仅适合于录像带发行。 (3)节目内容艰深,专来术语过多,解说词繁琐拗口。 如:“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在符合国际准的直流车间超净区内生成的。”这完全是书面语言,做电视解说就缺乏形象感。科教片的观众并不限于特定的对象,很多观众对片中的 内容事先一无所知,不易理解,自然也就不感兴趣。 (4)镜头表现力严重滞后于节目的内容,这是当前最主要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98年3月,中央电视台节目总编室《荧屏内外》邀请赵立魁专家评析的五部科教片中,赵先生全部提到 “要学会用画面说事”的问题,如《肉用犬养殖》一片中,“养犬基地的狗镜头很笼统,泛泛而过,没有选择性,许多画面只是重复一个内容„„在这部片子中,关掉养殖专家谈话和解说的声音,只剩下一些狗在基地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这样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农业影视》98.1-2) 电视是视听艺术,但应以视觉为主。解说是创作的最后环节,它依附画面,对画面进行补充,概括和深化,而目前很多科教片的画面苍白无力,起不到突出表现内容的作用,反而成了图解语言的符号,观众看电视和听广播没有多大区别。上述观点有点偏激, 6 但不无道理。实际应该是声音和画面相互配合共同创造一种意境,完美地表现内容,它们之间的应无主次之分。 (二)现代科教片的发展趋势 电视技术与观众欣赏水平提高——节目质量要求提高——更多地满足观众需要——短篇幅、大信息、杂志化——科教短片 随着电视事业和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观众对科教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科教片编导要想在令观众目不暇接的屏幕上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付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必须认真研究观众审美心里,提炼现代科教片新的创作要素,使科教片结构更严谨,审美趣味更高,以迅速提高收视率,扩大科技成果和现代化教育知识的传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适应现代电视短篇幅、大信息、杂志化的主潮流,科教短片应运而生。 ?现代科教短片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深受观众欢迎的一种创作方式,“短”是最主要的特点,它融电视教育于简洁之中,片长仅10分钟左右,甚至几分钟。其它特点也由此产生。——适合观众快节奏、大信息量需求的心理——近年也有变长的趋势——更加完整丰富地表现内容,不断突出品牌。 ?主题单纯,一事一析——简洁但内容丰富深刻——创作难度更大 几分钟的片子不可能全面深入透彻地表现多方面的内容,只能选择题材中最具表现力、最代表事物本质特点或最令观念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这也是电视这种“一遍过”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当然,单纯不等于简单、单调,把有限的镜头全部用在表现、渲染、强调、突出一个单一的主题上,反而有充裕的回旋余地,使之得丰富细致的表现。化单为一丰富,体现了编导提炼主题的硬功夫。 ?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凤头猪肚虎尾——开头迅速切入主题,主体充分表现,结尾干净利落 节目开头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主体部分注意寻找引发兴趣的钥匙,发掘科学本身最动人、最有魅力的东西做文章,重点内容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表现,用细节打动观众,而对非关键内容一掠而过,或者干脆舍弃;结尾干净利落,或首尾呼应,或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通俗易懂。 准确把握科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并遵循观众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地演绎知识。解说精炼,口语化,升华群众中鲜活泼的生活语言,采用精彩的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段,讲究动词的运用,避免虚化的形容,力求语言优美,生动,讲容歆律,琅琅上口。 ?运用的电视语言更加丰富。 随着摄录设备、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独特视角的运动头镜头、微观、定时、高速、低速和模型拍摄已简便易行,计算机动画画面更加精细,使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声音语 言中同期声录制受到高度重视。运用这些新鲜生动的电视语言表现主题,整体电视形象才会丰富鲜活。 ?表现领域不断扩大。 技术的进步,认识的提高,使科教短片的题材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学、军事、尖端科学和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 ?表现手法不断创新——纪实风格的引入、讲故事的技巧、小品形式的采用 随着创作人员对电视传播指点的深入了解,一些短片开台借助其他片种的表现手法,如纪录片和新闻性节目的经实风格,来开拓短片的新天地,进一步丰富了科教短片的表现力。 ?更加重视信息反馈 由于现代科教短片具有了上述特点,它的信息反馈十分强烈,较之传统的科教员有更高的收视率。 7 以中央电视台的科教短片中栏目《科技博览》为例,每期一部5-10分钟的片子,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总之,以受众心理分析为依据的现代科教短片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播媒介的一系列新特点,大大加强了科学、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各个产业的转移,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虽然科教短片的体系还不完备,但这一个体系的基本形成标志着科教电视正逐渐走向成熟。 五、科教片的创作过程 1、选题; 2、前期采访准备; 3、拍摄创作; 4、编辑创作; 5、解说问的写作 6、后期配音 六、科教片的创作难点与对策 1、难点: 科学知识抽象深奥,难于表现——节目枯燥、难懂,不能把问题说明白 2、对策: (1)选题:贴近观众,贴近生活 (2)视角:从具体现象出发,找到科学与人的结合点,以此来选择视角 (3)表现手段:将知识电视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细节化——还原知识的丰富性 (4)深入科学,发现知识的内在魅力 移情:拟人、比喻,将知识感情化; 人对科学的感情:科学家的追求、情感与魅力 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 讲故事:表现精彩的过程 七、科教片编导的素质要求 科教片的创作以编导为中心。科教编导要把抽象的、文字阐述的科学知识变成可见的、活生生的直观形象,特定的表现对象决定了创作上的特殊性,许多影视上的表现手法无法运用。因此,科教片编导除了一般导演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求许多特殊的素质。 1、严谨科学态度和丰富的艺术修养的完美结合。 科教片编导是“两栖动物”,既要研究科学的内容,又离不开艺术的表现形式,二者必须高度统一。一方面,要严格把握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严格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为了追求节目的艺术效果,任意发挥、信口开河,损害科学性;另一方面,还要善于“想入非非”也就是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一切以“形象”为中心,用恰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科学概念、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这需要编导熟悉各种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摄影、文学、美学等专业学科的原理和规律。科教片故事情节少,内容严谨,编导要比其它片种的导演更注重电视语言的锤炼,运用水平也应 8 该更高。不仅是编导,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这是科教短片的功底所在。 2、要有科学工作者的钻研精神,学习科学,熟悉与之相关的科技内容和方针政策。 科教片表现的科学知识门类繁多、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分子结构,从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到人类的生产劳动、科研成果以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任何一个编导都不是万能博士,所以选题确定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对自己所要表现的科学内容和规律,不仅要弄懂吃透,逻辑思维清晰,还要有兴趣、有感情。如果自己都钻不进去,感到枯燥无味,或知道得很肤浅,大而化之地了解一点就相写稿本,分镜头,盲目拍摄,决不会抓住内容的关键和科学本身具有的魅力,节目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科教片著名导演张清说:“你要表现一就得知道十。”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科教片编导具有决心和毅力,刻苦钻研,巧妙地选择表现、表现方法、更好地把握整体、将科学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当然,编导要在短期内概括、了解一门科学,要速成还要高水平,是相当不容易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生活,将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3、专业上要有深入浅出、提炼精华的本领。 现科教片的创作大都是导演、撰稿一人兼(编导合一),编导在吃透科学知识之后,根据专家提供的大量相关资料,将涉及面很广的题材进行浓缩、概括,这就要求编导有悟性,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所在,不仅知道应该表现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应该去掉什么,从复杂的科学体系中砍掉枝蔓,提炼出观众易于接受的内容。同时,编导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夫,把抽象的书面语言“”成形象通俗的电视解说,深入浅出地将科学知识讲明白,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 4、有较高的镜头处理水平。 科教片的表现对象决定了必须运用更精细的拍摄方法,更多地动用特殊的拍摄手段。为了给抽象的科学创造新的视觉形象,还要运用许多新技术手段,如显微拍摄、水下拍摄、气球航拍、无人驾驶飞机拍摄、电子动画、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等,编导只有对这些非常规拍摄手段及制作方式有较深入的了解,指挥创作时才会潇洒自如,游刃有余。 5、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科教片的拍摄常常不在摄影棚里,它的拍摄地点可能在偏远的农村、山区,可能在海洋、森林里,可能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也可能在专业户的鸡舍、牛棚里„„不但拍摄条件差,还会遇到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怕困难,一丝不苟。 6、要有创新意识,不拘一格,不断探讨新的创作思路,丰富科教片的电视语言。 总之,作为科教片编导,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97年科蕾奖颁奖会上,张清同志说:“我们要一只手伸向科学知识,一只手伸向美学,在影视艺术创作以及生活积累上丰富起来,在科学上弄懂弄通,只要工夫下够了,是可以做到的,但要取材得当,深入浅出,立意鲜明,在表现手法上娴熟生动,则是没有止境的学习、积累、探索、追求的过程。” 八、思考问题与结束语 1、思考问题: ?有了先进技术为什么不能致富, ?有了先进技术人们并不想学, ?为什么有很多先进技术人们学不到, 2、结束语 9 江泽民:“要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10 interest),从而实现Discovery最高的宗旨:鼓励对知识的追求和欣赏(Encourage appreciation of knowledge)。而对知识的追求则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努力的目标,其持久力勿容置疑。 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塑造 Discovery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精致的画面,原因来自其雄厚的资金支撑,而雄厚的资金则来自于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市场。它的节目除了在美国市场赚取利润以外,同样的资源还可以到其他的市场进行重复销售,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全球化的市场让Discovery在与各个国家电视节目的竞争中,占尽优势。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则来自于探索频道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塑造手段。 罗先生在中说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品牌形象塑造方式主要有6种:频道上宣传(DSC on,air promotions)、跨频道宣传(Cross channel promotions)、网上宣传(On,line promotions)、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s)、推广活动(On ground activities)、播送公共服务广告(Public service ads)。其中播送公共服务广告是Discovery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罗先生为现场播放的公益公告中既包括粱朝伟、杨紫琼、梁咏棋等香港明星,同时也包括大陆等地方的一些科学家,还有一些热爱自然的普通的老百姓。在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温情宣传中,树立起了Discovery的良好品牌形象。这些手段对于即将面对全球市场竞争的中国电视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整个演讲历时1个多小时,参加的人数和来源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来自清华、北大、北师大、北京广播学院、央视等的近200人将只有100个座位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那些站在门口坚持听完的同学更是让我们这些论坛的组织者感到不安。只能在下次的演讲中更换大的场地了。虽然事后有同学批评罗先生的演讲中含有自我广告的成分,但是这依然无法冲淡他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全新理念。 2、要关注大学生的兴趣——《中国高等教育》第,,期 (中国农业大学 孙洪仁/汪矛)因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课题--"中国科学家对未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期望"之调研工作,有幸拜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曾士迈教授。当谈及大学素质教育时,曾先生认为,兴趣对人才的成长非常重要,应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看到一部有趣的小说时,有时连饭都不想吃,觉也不想睡,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这就是兴趣的魔力~ 曾先生说,兴趣是一个人在无内、外界压力条件下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感兴趣往往伴随着对该事物或活动的热爱、迷恋、专注以至热烈地追求等态度和情感,而且这些态度和情感是自然的、发自本心的。反之,要一个人去从事他不感兴趣的活动,往往要给予某种刺激作为动力,比如奖励或惩罚,活动本身不能 成为动力。所以兴趣是活动的最好动力。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感兴趣,那么在与该事物或活动有关的活动中,精力高度专注,能自觉地排除干扰,而且遇到困难好象不需付出太多的意志努力就能克服,因此感兴趣的事情往往让人感觉轻松和快乐。一个人甚至自愿地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付出辛苦的劳动以至献身。 人才学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一专业乃至将要从事的某种职业是否有深厚的兴趣 ,对于他的学习活动和职业生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他对这个专业、这种职业产生了深厚兴趣的时候,即使在常人看来它很枯燥、很单调,他也会感到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如果一个人对某中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起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倦。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都是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取得学业和事业成功的。比如,达尔文小时侯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孩子",甚至因为数学、医学、神学等课程成绩不佳,曾被降到"慢班"学习,但他对打猎、采集标本等却兴趣盎然,后来竟因之而成为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生物学家。 11 稍加分析,我们将发现兴趣的功能很多,作用很大。 首先,由于兴趣是一种在无内、外因外界压力条件下,自然的发自本心的活动动机,因此它是活动的最佳动力。 其次,兴趣对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较大影响。"好之"、"乐之",就会情绪高涨,充满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迷恋不舍的地步,在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和满足感。反之,被迫去做没有兴趣的事情,就会感觉很苦,甚至是受罪。 第三,兴趣对一个人的意志、毅力影响很大。兴趣是一个人 自身精神力量的发动机,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克服主客观困难、刻苦钻研、勇于公关的强的动力。有兴趣,毅力会得到强化。兴趣出勤奋,勤奋出人才。 第四,兴趣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注意是知识的窗口,不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兴趣是发生注意的基础,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伽利略正是无意中在教堂看到 被风吹动的吊灯摆来摆去,从中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兴趣能使人感知敏锐,记忆迅速而牢固。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且使人思维更加敏捷。兴趣能使人想象活跃、丰富,有了兴趣就如同为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第五,兴趣与一个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兴趣能引发人的灵感,可使人的创造力提高,许许多多发明家的成果,都是源于他们的兴趣。 兴趣这样重要,然而在现今的大学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却很少给予关注。不仅如此,我们的一些做法甚至还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激发兴趣的产生,反而抑制了兴趣的形成。例如,实践是兴趣的源泉,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兴趣才能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起来,但我们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情感、思想、方法、应用等内容,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获得启迪、思想开窍、产生灵感,或学会某种技能,掌握真本领,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却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名词、定义一大堆儿,死扣书本,死记硬背,使本来很有趣儿的事儿变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兴趣与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对引发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但我们对教师在教法方面的培训却不够。兴趣与情感相互影响,紧密关联,教师个人情感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科情感的流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部分教师却流露消极情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除了对兴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还与以下两点关于兴趣的错误认知有关。一是认为兴趣对大学生没有多大意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兴趣对理智尚不 成熟,兴趣、情绪左右行为的小孩子们影响较大,而对与属于成人的大学生则无关紧要。兴趣的确对小孩子们影响较大,但其对成人同样发挥作用,而且作用很大。兴趣与人终身相伴,影响人的一生。理智可以调节人的行为,但并不会因为它的成熟而导致消亡,兴趣的功能亦非它所能取代。二是认为大学生不存在兴趣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学生入学前专业兴趣即已形成,所读专业亦是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专业。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入学前对自己所选专业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趣"为"乐趣"直至"志趣",还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培养。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兴趣这把启动智慧的金钥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3、电视批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画面语言 ——《电视批判》第十四次论坛——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03日 09:28) 央视国际消息(记者张文娟北京报道)2002年10月2日晚7:30,解放军画报社大校、高级编辑骆飞,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邹亚丁做客央视国际网络《电视批判》论坛,与网友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画面语言"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12 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也有人因此担心读图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简单化。的确,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这个时代更多的信息量蕴涵于图片、图像之中。两位嘉宾,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知名编导,他们对这样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见解,在图片、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电视画面语言呢,让我们共同关注他们的谈话。 【邹亚丁】各位网友,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就电视节目进行交流~ 我从83年到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做电视工作,至今做了快20年了。做电视做的时间长了,可以说是越做越困惑。电视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快得让人意想不到,以至于搞电视的人鱼目混珠,有许多非电视专业的人到了这个行业,他们有很好的思维和观念,但是,对电视语言缺基本功。我收到过很多观众给我们编导组的来信,许多观众对电视的粗制滥造,镜头语言的模糊不清很有意见。由于现在国外的一些影片、好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引入到我们的家庭里来,所以现在的电视观众水平很高,对画面语言的接受能力很强。流畅的影片、好的画面,观众很快就能喜欢,这类优秀的影片和电视节目看多了,自然对那些粗糙的东西接受不了。应该承认,目前我们的电视界有许多节目是拼凑出来的,甚至一些好的编导也要做一些拼凑的电视节目,原因很简单,因为,电视每天都要播,电视的创作已经成为生长化的行为,完全是按模式来生产。今天能够到这里来做客,和各位网友交流,是我的荣幸。下面我想就电视语言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骆飞】大家好~我是骆飞,在解放军画报社工作。非常高兴,在《电视批判》里同大家一起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这样一个既严肃又轻松的话题。 先完成规定动作,说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画面语言",有人说,21世纪是读图时代,也有说是图像时代。这说明大家对图像文化的重视。我以为,图像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准确地说,我们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图文时代"。自从一个半世纪前, 狄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伴随着科技发展而获得崭新翅膀的图像文化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摄影、电影、电视迅速崛起,成为时代的宠儿。电视和摄影一样,也许因为生长期短,问题还不少。要健康发展,要迎接新的挑战,必须扬长避短。电视和其它传媒的不同之处,换句话说,它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通过声像对位的画面语言吸引观众的。它所传递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果的喜怒哀乐,都是靠视觉语言,靠画面情节,靠形象说话的。无论是什么电视节目,也不管你在前头冠以什么天花乱坠的栏目名称,只要你的画面语言不过关,你的电视语言不新颖、不生动、不深刻,你的视觉冲击力不强,观众就会在几分钟甚至在几秒钟调换频道。干嘛要在电视机前冒着损伤视力的危险去听节目而不去找一个舒服的地方躺下来听收音机呢,我想,大家都不傻,都会选择。电视节目的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能看、好看。要能够通过画面语言流畅地记录社会、生活、人物、事件,传达原材料、原场 13 面、原元素的精神风貌神韵。具体地说,要新颖、生动、深刻。老一套的面孔大家会烦,新的表达才能引人入胜。而生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有兴奋点,要抓人。至于深刻,那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深刻的电视画面语言,而是这样的画面语言提炼太不容易。不知道你们看过"凤凰卫视中文台"关于"9.11"的电视报道没有,其中就有不少准确、深刻的画面语言,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对话摄影家骆飞先生 【主持人】骆老师, 您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骆飞】怎样才能做个优秀的摄影师,这个问题很大。 要做一个基本称职的摄影者已经很不容易,若要做得优秀, 更是难上加难。同样是拿相机,优秀不优秀的区别在哪里, 我想,区别至少有这么几点:一是感觉。没感觉的人是不能搞摄影的。这包括思想上的敏锐感觉和艺术上的独特感觉;二是人品人格。干什么都要讲这一点,搞摄影尤其要强调这一点。你是拿着相机直面人生,直面事物,直面一切。你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就是你的品格修养,你的内心,你的情致。如果你没有宽容博大的胸怀,没有善良友爱之心,没有对万事万物的情意,你就不可能干好摄影;三是严格的专业技巧。摄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创造的一项体脑结合的行为,是技术和艺术高度结合的过程。面对复杂情况,满足特殊要求,实现个性创造,过硬的专业技术,不可或缺。关键时刻,拿不下画面来,一切都是白搭。四是文化素质、文化修养。这是根基、基础。如果这个根基不好,你就是有很好的技术技艺,也不会有上乘之作。你或许只能是精通摄影技术能玩相机的工匠、摄影匠。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只是靠技术生产出来的。它需要综合素质的锤打、文化炉火的冶炼、艺术修养的灌注。 艺术永远是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你举起相机,就得选择拍摄对象,决定了拍什么,还要考虑角度、光线、色彩、影调等等,这里面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唐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是用色彩创造了意境。摄影同样要用色彩说话。再比如,音乐讲究韵律、节奏,而摄影的画面语言也同样有韵律和节奏。无论什么艺术,包括电视和摄影,都必须构筑在一个坚实的根基上,这不是什么别的,就是雄厚的文化基础。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必须自觉进行审美结构,将自身的价值、理想贯彻于一个庞大系统之中,这就要求自身的素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否则,就难免捉襟见肘,甚至会闹出笑话,玩出问题,别说"举重若轻"就连"举重若重"都达不到。艺术本身如果失去坚实的文化基础而变成狭隘的个性化操作,而缺乏人文精神,就无法妥善地处理从艺术内部到艺术外部的各种矛盾,就无法使作品达到具有深度的时代性与历史 性的统一。由时代、环境、个人素质与艺术个性的综合而成的对历史、生活、自然与人类的 深层把握,是摄影艺术不可或缺的灵魂。如果没有它,作品恐怕要大打折扣。 14
/
本文档为【第01章 科教片创作基本知识201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