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8-01 13页 doc 245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雉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家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和方面和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财政收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经济影响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又反作用于经济。这几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财政收入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财政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财政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 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综述 本文对财政收入的研究主要利用财政学中学习到的财政收入理论: (一)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一)税收收入(组织财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 二)国有资产收益(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 三)公债收入(凭借国家信用借款) 四)其他收入(规费、罚没、国有资源管理收入等) (三)财政收入与经济规模、价格成正比。 (四)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 指国家财政收入由不同的征集方式形成的结构。主要由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企业上交利润)、债务收入(内债和外债收入)、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等组成。1984年以前,财政收入的主要项目是税收和国 税收逐渐成为营企业上交利润。实行利改税以后,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征税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990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1%以上;企业收入,如将企业亏损补贴合并冲减计算,呈负数;债务收入,包括内债和外债,占11%;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是为加强重点建设和调节分配能力而增设的专项资金收入项目,约占10%。分析财政收入各项目在总体结构中的比例及其变化,有利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集中,有效地调节收入的合理分配。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总税收 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稳定可靠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税收过程就是国家组织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财政收入与总税收成同向变化的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起着基础性的约束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是指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表现在: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所以,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GDP和财政收入是两个最核心的指标。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这两个指标之间从理论上看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从大量数据观察得到,GDP与财政收入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GDP的增长必然带动财政收入的增长,反之则会下降,两者增长速度在总体趋势上有高度的同向一致性。 (三)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增加通常伴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一个地区就业人数越多,所创造的财富就越多, 间接使财政收入增加。 四、模型设定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财政收入的“总税收(用X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用X2表示)”、“ 就业人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 初步建立模型: Y,C,X1,X2,X3,,,,,123 五、数据收集 与以往年份相比,2007年财政收支科目实施了较大改革,特别是财政支出项目口径变化很大,与往年数据不可比。所以,本文收集了财政收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1979-2006年间的数据。 财政收入Y 总税收X1 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X3 年份 X2 1979 1,146.38 537.82 4,062.58 41,024.0 1980 1,159.93 571.70 4,545.62 42,361.0 1981 1,175.79 629.89 4,891.56 43,725.0 1982 1,212.33 700.02 5,323.35 45,295.0 1983 1,366.95 775.59 5,962.65 46,436.0 1984 1,642.86 947.35 7,208.05 48,197.0 1985 2,004.82 2,040.79 9,016.04 49,873.0 1986 2,122.01 2,090.73 10,275.18 51,282.0 1987 2,199.35 2,140.36 12,058.62 52,783.0 1988 2,357.24 2,390.47 15,042.82 54,334.0 1989 2,664.90 2,727.40 16,992.32 55,329.0 1990 2,937.10 2,821.86 18,667.82 64,749.0 1991 3,149.48 2,990.17 21,781.50 65,491.0 1992 3,483.37 3,296.91 26,923.48 66,152.0 1993 4,348.95 4,255.30 35,333.92 66,808.0 1994 5,218.10 5,126.88 48,197.86 67,455.0 1995 6,242.20 6,038.04 60,793.73 68,065.0 1996 7,407.99 6,909.82 71,176.59 68,950.0 1997 8,651.14 8,234.04 78,973.03 69,820.0 1998 9,875.95 9,262.80 84,402.28 70,637.0 1999 11,444.08 10,682.58 89,677.05 71,394.0 2000 13,395.23 12,581.51 99,214.55 72,085.0 2001 16,386.04 15,301.38 109,655.17 72,797.0 2002 18,903.64 17,636.45 120,332.69 73,280.0 2003 21,715.25 20,017.31 135,822.76 73,736.0 2004 26,396.47 24,165.68 159,878.34 74,264.0 2005 31,649.29 28,778.54 184,937.37 74,647.0 2006 38,760.20 34,804.35 216,314.43 74,978.0 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国家数据 就业人数单位为万人,其他数据单位为亿元。 (一)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形式: Y = 2198.632 + 1.103071*X1 + 0.004489*X2 - 0.041709*X3 (0.035132) (0.006133) (0.007743) T = (5.565447)(31.39758) (0.731956) (-5.386571) 2R, R2=0.999581 0.999529 F=19088.75 S.E=641.4608 D.W=1.122498 一)经济意义检验 X1、X2的系数符号为正,符合现实经济意义。X3的系数符号为负,不符合 现实经济意义。 二)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 R2=0.999581 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0.05F检验: F=19088.75,大于临界值3.01, 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说明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国内生产总值X2的t值小于2.064,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Y)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各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064,表明其他各参数对财政收入(Y)有显著影响。 但由于本题中Std. Error过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现对其进行计量经济检验: 三)计量经济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选择的影响因素过多,所以估计模型之前,应先分析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矩阵为: 通过计算表明,各解释变量都与被解释财政收入高度相关,且解释变量之间也是两两高度相关的。先按照逐步回归原理建立回归模型。 (二)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理论分析,总税收应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系数检验表明,财政收入 ,与总税收的相关性最强。所以,以Y=a+bX1+作为基本的模型。 将其余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估计结果列入下表(第二行为t检验值) ,2模型 X1 X2 X3 RR y=f(x1) 1.093297 0.998668 0.998717 142.2604 y=f(x1,x2) 1.217964 -0.019280 0.999001 0.999075 29.96007 -3.108567 y=f(x1,x3) 1.128034 -0.037631 0.999537 0.999572 168.0818 -7.063837 Y=f(x1,x2,1.103071 0.004489 -0.041709 0.999529 0.999581 x3) 31.39758 0.731956 -5.386571 经过以上的逐步引入检验过程,最终确定居民储蓄存款函数为 Y= -26.8900 + 1.093297X1 (93.91125) (0.007685) T = (-0.286334) (142.2604) 2R,R2=0.998717 0.998668 F=20238.02 S.E=369.9316 D.W=0.365552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98717 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0.05F检验:F=20238.02,大于临界值4.23, 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财政收入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总税收的t值大于2.056 ,表明对财政收入(Y)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相关检验: ,对样本数n为28,解释变量个数为1,若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查DW统计表得,dL=1.328,dU=1.476,而0制度
创新。 税收管理的制度创新应当紧紧围绕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税务机关管理效能,降低税收风险即法定税收与实际税收之间差额这一税收管理目标,在税收体系优化设计上求得新突破:(1)要着眼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促使其如实申报纳税,解决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要着眼提高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效能,约束税务人员寻租,对工作业绩进行有效激励,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本文档为【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