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

2018-09-22 16页 doc 7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 虞《韶》美而仪凤兮 ——《山海经》舜《韶》踪迹考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盖青 邮编:528300 【摘要】刘秀《上山海经表》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古史学家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即帝舜。《韶》乐传说与帝舜史迹交织~见于《山海经》帝舜记述。其所记史事与《左传》《国语》等互通互证。考之《山海经》~《韶》乐为有虞氏代代积累所创~具有虞氏族人特定之精神品质与艺术形式。经《尚书》、《论语》述《韶》~《韶》获得了全新意义~成为华夏民族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舜帝 《韶》乐 ...
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
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 虞《韶》美而仪凤兮 ——《山海经》舜《韶》踪迹考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盖青 邮编:528300 【摘要】刘秀《上山海经》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古史学家考证《山海经》中的帝俊即帝舜。《韶》乐传说与帝舜史迹交织~见于《山海经》帝舜记述。其所记史事与《左传》《国语》等互通互证。考之《山海经》~《韶》乐为有虞氏代代积累所创~具有虞氏族人特定之精神品质与艺术形式。经《尚书》、《论语》述《韶》~《韶》获得了全新意义~成为华夏民族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舜帝 《韶》乐 《山海经》 后世论《韶》乐,首本《尚书》。孔安国《尚书序》云:“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 ?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即孔子断开纷纭史籍传说,以《尧典》、《舜典》始。二典述《韶》,不仅为孔子所熟悉,而且当为孔子所整理,置《箫韶》一节于二典内。 概指舜时所创、舜帝所用、以及后世所《尚书》以后,解释《韶》乐皆谓“舜乐也”, 理解的体现着“舜帝”精神的乐舞表征,例如: ?1,许慎:“韶,虞舜乐也。《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2,《礼记?乐记》:“《韶》,继也。” ?3,《史记》:“《韶》,继也。” ?4,郑玄:“《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 ?5,班固:“舜乐曰《箫韶》。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 ?6,董仲舒:“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业也,故《韶》,韶者,昭也。” ?7,应劭:“舜作《韶》。《韶》,继尧也。” 8,王符:“虞舜,„作乐《九韶》。”“白虎通云:‘舜乐曰《箫韶》。’《吕氏春秋?古 ?乐篇》云:‘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招’与‘韶’同。” ?9,蔡邕《独断》解《韶》:“舜曰《大韶》,一曰《大招》。” ? 孔安国《尚书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9页 ? 《说文?音部》 ? 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995页 ?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197页 ? 《史记》,第1199页 ?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白虎通义》卷上,《白虎通义?礼乐》第22-23页。 ?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第20页 ?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267页 ? 王符著,汪继培笺:《潜夫论笺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391-392页 ? 蔡邕:《独断》,四部丛刊三编子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第35页 1 ?10,朱熹:“韶,舜乐。舜,绍尧致治。” ?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上海:世界书局印行,民国26年,第19页 2 舜帝实为《韶》流传后世的依凭。作为传说及历史人物的舜帝,有独立的“历史言说”;但《韶》却从未能脱离舜的种种史迹而独存。 一、殷卜辞“高祖夋”即帝舜 帝舜史跡考辨前贤研究积累甚厚,其代表意见如此: 殷卜辞有高祖名者。卜辞例: “于,六牛。”(《殷虚书契前编》,卷六,第十八页)(,古燎字)。 “于牛六”(罗振玉藏拓本) ?“贞:求年于,九牛”(罗本) ?王国维、郭沫若、吴其昌、丁山、杨宽等皆考为夋。 吴其昌考为“夋”字,“‘夋’又音转为‘舜’”。吴释帝夋、帝俊、帝喾三者实 ?为一身。 ?丁山释为夋,而夋即舜。 郭沫若考辨字,认为卜辞中的“高祖”为“高祖夔”,音变而为喾,形误而为夋(至此与王国维皆同),由夋音变而为俊,转变而为舜。结论为“帝俊、帝舜、帝喾、高祖 ?,即舜。 夔,实是一人” 郭沫若:“殷周人之祖先为《山海经》中之帝俊,殷卜辞中的高祖。” 郭进一步证之曰:“帝俊之为帝舜者,以帝俊妻娥皇及羲和与常羲”,“尧‘釐降二女于沩汭,嫔于虞。’《列女传》云:‘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大戴礼?五帝德》云:‘依于倪皇。’又《帝系》云:‘帝舜娶于帝尧之子谓之女匽氏。’《世本》作女罃,《古今人表》做女罃。„娥皇、倪皇即帝俊所妻之娥皇、羲和;女匽即女英。是则帝俊与帝 ?舜当为一人。” 《国语?鲁语》:“商人禘舜而祖契”,《礼记?祭法》:“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郭沫若认为此证帝喾实为帝舜。 ?《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袁珂释此为帝喾即帝舜之证。 ?郭璞注“帝俊生中容”曰:“俊亦舜字假借音也”,“有水四方,名曰俊坛”,郭璞注: ?“‘俊坛’作‘舜坛’”,以帝俊为帝舜。 章太炎考:“舜”可读如俊、夋,见于《白虎通》等一系列文献。又云:“帝俊妻娥 ? 引自: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P31-33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 等编著:《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2-139 ? 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燕京学报》第十四期,民国22年12月出版,P1-10 ? 转引自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顾颉刚:《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5 ? 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P326-327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P223 ? 徐坚:《初学记》卷九。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2:第268页。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345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P371 3 ?皇,则虞舜也”。 ?袁珂校注《山海经》,考辨帝俊即帝舜,引徵复杂,巨细无靡,所据凿凿。 上述诸家释“高祖夋”大致相同,惟夋为一人而多名,或一人而分化为二(帝喾与帝舜)意见有别。占三从二,本文从多数研究者结论,即“高祖夋”乃帝俊,也即帝舜。 二、舜帝传说积淀《韶》乐内涵 刘秀《上山海经表》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今考《山海经》多处记虞舜事,《表》所断言当有据。关于作者,刘谓“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 ?“类草木,别水土,纪绝域之国,殊类之人,„著《山海经》”。《列子》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王充《论衡?别通篇》谓:“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 ?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这是传统看法,存之可也。 《山海经》以见闻、传说记载史地权舆、纷纭族类,历史记忆往往与想象混杂。但人类并不能想象出某种与真实完全无干的事物,想象只能来自历史与现实的材料;更无从摆脱记述者的特定主观世界。故这部古老的著作仍以特殊的方式保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山海经》舜帝传说的主体形象 (一)“《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是 凤鸟是《韶》乐舞声容的主体形象。凤鸟实为有虞氏的象征和符号,见于《明堂位》:“鸾车,有虞氏之路也”。《山海经》舜帝叙事以凤鸟及其歌舞相伴,《韶》乐“凤凰来仪”非凭空想象的舞容,而与虞舜传说密切关联,反映着东夷民族的信仰和习俗。 “有五采之鸟,相鄉(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月鸾鸟,一曰凤凰。” “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儛之风。” “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舜左右凤鸟啾鸣、百谷生长、歌舞氤氲,在《山海经》诸神人中唯舜独有。是否神话特为渲染这位显赫先祖的神奇灵异,而以想象出来的凤鸟环绕之,从考古发现来看,凤鸟不是古人空想出来的图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掘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20余支骨笛, ? 章太炎《检论》卷二:《尊史》,浙江图书馆校刊本,1919年:第533页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参见第344、345、362、367、371、414、468、469页。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77 ? 王充:《论衡》,卷十三,第二册。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P94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355、372、392、396、401、419、468页 4 乃8000年前的制作。令人惊奇骨笛制作材料全取自丹顶鹤的尺骨,对比欧洲考古发现的骨 ?笛材料多取熊骨、鹿骨、山羊骨等,贾湖的丹顶鹤骨笛表现了鲜明的文化偏好和选。殷择 ?为舜后,“商人禘舜而祖契”,“舜„东夷之人也”,《说文》释“夷”曰:“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钱穆补释为:从人从弓,乃狩猎之人。有虞氏游牧迁徙甚广,“殷人„ ?南抵商邱,东抵邹鲁”,舞阳在殷人迁徙游牧范围。贾湖距周初武王封舜后人的陈地仅百 ?余里,陈亦属东夷。虽然骨笛年代比西周早得多,但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们对音声的爱好,千百年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及其表现符号,是难于泯灭的。《左传》庄22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资证东夷人悠久的“吉祥凤凰”观在春秋时仍活泼泼为人们习用。“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此楚人以凤比孔子。帝俊(舜)所在,凤鸟徜徉(丹顶鹤舞步轻飏),“鹤鸣九皋,声闻于野”,古来被视为祥瑞之象。后世传说,“舜父母憎舜, ?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帝舜与凤鸟相伴随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帝舜谱系载于史册人物皆以善乐传世 《韶》既源远流长,当非一时一人之作,而出自集体创作。舜帝谱系重要人物皆以善乐彰显: 国语?鲁语上》云:“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是幕为虞舜远祖。幕善《 乐,《郑语》史伯曰:“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 《尚书》谓舜为“瞽子”,瞽为舜父。瞽亦善乐,且为定律者,《周语下》伶州鸠曰:“古 ?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夏書》曰:“瞽奏鼓”。是舜父瞽乃远古善乐非凡之人。瞽作为官职当与舜父瞽善乐有关。《周语上》邵公曰:“瞽献曲”;虢文公曰: ?“瞽告有协风至,„瞽帅音官以风土”;“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周礼?大司乐》:“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諷誦詩,世奠系,鼓琴瑟。”本文认为《周礼》瞽矇一职所掌正是《舜典》所记《韶》乐配器,应源于对习俗的遵从,即瞽掌《韶》乐。 司马迁谓“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 ?乐好之”;应劭解“箫”:“谨按:《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其形参差,像 ?凤之翼,十管,长一尺。”司马迁、应劭认为舜作乐、作乐器。 幕、瞽、舜的世代关系,除《尚书》、《国语》所言,亦见《左传》。昭8年史赵云:“自 ? 宋爽:探析贾湖骨笛承载的社会信息,《东南文化》,2006,第4期 ? 《孟子?离娄下》 ? 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P38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一,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第17-18页 ? 《论语?微子》 ? 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762页。 ? 《左传》昭17年。 ? 《左传》襄14年 ? 司马迁:《史记?乐书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1197页 ?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310-311页 5 ?幕至于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遂:后,指舜后人)。是幕为远祖,瞽在其后,舜为瞽后。《山海经》云“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言虞舜后代善为歌舞。乐在舜远祖、父、子数代中传承不辍。舜子巧倕,更是其制乐群贤中的杰出者。《山海经》云: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羲均,羲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此谓巧倕即百巧。羲均。 《路史?后纪》云:“女罃生羲钧。羲钧封于商,是为商均。” 《舜典》:“帝(舜)曰:‘俞~咨垂(倕),女共工’”,舜命倕掌百工。 故知倕乃舜子商均,又为舜之臣,管理百工以制器。倕多所创制,为古代杰出工艺之祖: ?《世本》:“倕作钟。倕作规矩准绳。倕作铫。倕作耒耜。倕作耨。” 《墨子?非儒下》:“倕作舟”。 《荀子?解蔽》:“倕作弓”。 倕能百巧,是称“巧倕”;晚世《淮南子?本经篇》记:“周鼎著倕,使衔其指,以明大 ?巧之不可为也。”证倕为舜子巧倕也。 舜与其子倕之死,在《山海经》里有动人记述:“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 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赤水之东入于海。 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久、鹰贾、委维、熊、罴、象、 ?虎、豹狼、视肉。”郭璞注:“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父子死之乡,飞鸟遮蔽天空原野,覆其葬地,百兽徘徊于其侧。 (三)《韶》源于蜡祭、成于帝舜、修于历代 《韶》乐形式及内涵与舜帝传说不可剥离。本文认为《韶》起源于古老蜡祭,经历代完善,在舜帝时大成,后世相传。 《尚书》言《箫韶》,琴瑟以咏、歌舞欢乐,非以象征捕杀百兽,而是凤皇来仪、百兽率舞,人与禽鸟走兽皆大欢喜。唯蜡祭合聚万物以饗时才有如此热烈情景。子貢曾观于 ?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其欢乐情景可见。《礼记》 ?云“伊耆氏始為蠟”。伊耆氏原始,但已有乐:“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所谓“索饗”,郑注谓“求索而尽饗之也”,是初民古老的报本反始观念以祭祀形式的表达。先民自觉生存所用物多,故“合聚萬物”以饗,百谷百兽、山石水土,皆要报答。此为“仁之至,义之尽”,既索之、必报之,乃远古人民对生养自己的自然万物虔敬与报恩之心。是否有比伊耆氏更早的蜡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1305页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68、469 ? 宋衷:《世本》(作篇),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68页 ? 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第572页 ?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61、364 ? 《礼记?杂记》 ? 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851页。 6 祭不可考。但其观念既已具形,其起源必然在此之先。蜡祭报恩于动物,《郊特牲》曰: ?“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郑注曰:“迎,迎其神” 也”,即祭祀时迎其尸。然“猫虎非可以为尸,盖使人蒙其皮以象之”(孙希旦)。苏轼谓此 ?“三代之戏礼也”,意其以人扮之,表演性强。不止有人饰鸟兽而舞,并有祝颂之辞,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又《周礼?春官》:“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即乐、舞、歌、颂辞皆备。古老蜡祭已具《韶》基本内涵与形式。 有虞氏代有修乐人才。《吕氏春秋》:“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帝喾乃令 ?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此节解释的正是《韶》乐。因舜、喾在远古史为同一人,乃卜辞中帝(舜)。或说后来分‎‎ ?化为二人,无论哪种意见,在神话/史系中二者同源,为学界共识。故可理解为帝舜始命咸黑歌《九招》。帝喾命倕作器,与《舜典》舜命倕“汝共工”、负责作器一事为重复的说法,实则仅倕一人,舜子也。又《箫韶》“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管、鼗、鼓、柷、敔、笙、镛,为竹、木、石、金、革材料的乐器,皆见于巧倕所制。这是巧倕为制《韶》重要人物的证据。凤鸟、天翟之舞,以及鸟兽跄跄、百兽率舞,当为舞者所扮,见 又称“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于蜡祭。《舜典》云舜命夔为乐正;《吕氏春秋》 ?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是帝舜又命延、质修乐。唐虞之世遥远,传说包含矛盾反而比逻辑整齐合理。《吕氏》所言不出帝喾、帝舜,其实为一。清理文献基本陈述:帝舜命人作声、器、舞,任命乐官,令人修乐,且自作歌于《箫韶》。故有充分理据断定:《韶》成于舜。其后代有修编,已见于诸说。 (四)帝舜史说在不同史籍间相通互证 《山海经》所记帝舜基本事实与《尚书》、《左传》、《国语》等史籍互为参证。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 这几条证于《尚书》、《大戴礼?五帝德》等籍,考辨已见前引郭沫若文。 ?又《世本》曰:“帝舜,姚姓。舜姓姚氏。” ? 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第694-696页 ? 苏轼:《东坡志林》卷二,“祭祀”。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第64页 ? 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重庆:巴蜀书社,2002:第555-558页 ? 如杨宽意见。见杨著:《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辨》第七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P135 ?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重庆:巴蜀书社,2002:第561页 ? 二十五史别史(1)《世本》,氏姓篇,济南:齐鲁书社出版,1999:第32页 7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大荒之中,„„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使四鸟:豹、虎、熊、罴。” 49“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釐。帝俊生季釐。” 《左传》文十八年:“高阳氏有八才子”内有仲容,即此中容;“高辛氏才子八人,”中有季貍。狸、釐同音,即此季釐。《左传》云诸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这是春秋时期关于帝舜后继者的传说。 然舜子商均既为制作工艺之杰出先祖并为人民所爱戴,何以后世有“尧有丹朱,舜有商 5051均,„(皆为)奸子”,“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之讥,此证《山海经》与周族史记出自不同系统。有虞氏与周族原非一族系,《山海经》所本当为别系古史。刘歆称《山海经》出唐、虞之世,于此略窥。殷汤所封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曾歌于首阳山曰:“神 52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自述为虞氏之后。随着族系融合,共同史逐渐形成。《国语?鲁语上》:“舜勤民事而野死”。《礼记?曲禮上》:“舜葬於蒼梧之野。”《祭法》:“舜勤眾事而野死。”此原为东夷人自述,后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 53周与帝舜关系见载。如:“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西周早 54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逸周书》曰:“穆穆虞舜,明期,祭公谋父云:“ 55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此皆为周王朝对帝舜的追奉与承继。 三,《韶》名释义演变揭示社会文化的变迁 《韶》名释义在流传中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从各家解释来看,最初“韶”应指乐器,其讨论如次: 许慎《说文》解韶字曰:“虞舜乐也。《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鞀,许慎解:“,鞀,遼也。从革,召声(徒刀反)。鞀或从兆(鞉),鞀或从鼓(鼗),从召。()古籀文。从、召。” 王国维:“,《大韶》《九韶》用此字”。 段玉裁云:“经典舜乐字皆作韶,惟此作(指《周礼》用法。——引者案)。考《说文》革部‘鞀或作鞉,或作鼗,籀文作,从,召声’。是则《周礼》为古文假借字也。” 56孙诒让赞同段解,《周礼》即韶。 49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67、368、381、404、405、344、371 50《国语?楚语上》 51 《孟子?万章上》 52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2123页。 53 《礼记?乐记》 54 《国语?周语上》 55 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第405页 56 孙诒让:《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1729页 8 马叙伦:“伦按:‘虞舜乐’必非‘韶’之本义。革部,鞀。籀文写作,从,召 ?声”,其起源在于革质物(乐器)。 综上,许慎、段玉裁、王国维、马序伦等意见相同,认为鞀鞉鼗意同、声同,偏旁不同,从兆、从鼓、或从召,皆为古籀文(),即《大韶》《九韶》的“韶”字。 马叙伦又引《周礼?小师》注:“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仪礼?大射仪》注:鼗如鼓而小,有柄,宾至摇之以奏乐也。据《尔雅》释乐,‘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料遼同音,许以《尔雅》所谓‘小者谓之料’释鞀耳。伦谓尔雅之料即鞀之借 ?字。” 而鞀即,为“韶”。 诸家考释结果:韶即,也就是鞀、鞉,鼓类乐器。《韶》乐,鼓当为其标识性的乐器,以这种器乐演奏的一套乐舞得名为《韶》。 《韶》名释义,对后世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是《尚书》与《论语》。二者都是孔子论《韶》,《论语》不必言,《尚书》为孔子所修订,《箫韶》在《舜典》。孔子以后,汉代经学对《韶》作了继、昭之解,为“继尧”,为光大三代禅让仁德(“昭”)。故对《韶》的解释(见前文)与器乐分离而入经学正统。《韶》释名的变化表明了社会文化的重大演进,古乐《韶》被融入新世代的文化创造中。 》为东夷民族传统乐概言之,帝舜为殷卜辞中的高祖夋,史迹遍及经、史、诸子。《韶 舞,起源于远古氏族蜡祭习俗。传说虞幕成乐、瞽定音律,至舜命人歌《九招》,始创《韶》乐。舜又命人修器及乐、命凤鸟及天翟舞、命倕制器。《韶》乐具有了歌、舞、器的成熟形式。舜子巧倕为《韶》器乐创制之祖。历史叙说中这些主要事件,是《韶》乐演进长河中突出的里程碑。《韶》乐质朴的氛围来自蜡祭天人和谐、仁爱万物、乐生欢愉的原始舞乐,带有古老氏族的宗教情绪,即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虔敬、对生命的礼赞、以及人际的亲密一体。《韶》乐歌舞声容器乐形式在漫长历史中逐渐丰富,其精神内涵随文明的演进而产生新质。《舜典》所记述帝舜“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与诸臣互相鞭策鼓励的政治领袖群像,成为后世理解《韶》乐的基调。这样,古老《韶》乐终于与高度复杂的西周文化相衔接,在孔子数评《韶》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母题之一。班固《幽通赋》 ?云:“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后世君子乐道尧、舜之道者,无不缅怀舜《韶》遗音矣。 ? 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卷3,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99:P140 ? 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卷3,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99:第269页 ? 班固:《汉书》卷100,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4197页 9 10
/
本文档为【盖青长春理工大学学报4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