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

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

2018-07-09 33页 doc 61KB 2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生活的本质作文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生活的本质 昨晚和朋友聊天重新学会了一个词-生活的本质,因为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究竟是什么,所以听到后觉得有些陌生,有些茫然。早上到公司我问同事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她告诉我说是自己开心快乐,同时也能带给周围的人快乐。这个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让我们随处即摸,复杂的让我们无从下手。 当许多人喝同一口井水时,只是有的人喝水的器具不同,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贫贱了许多,只有那个用...
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
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生活的本质作文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生活的本质 昨晚和朋友聊天重新学会了一个词-生活的本质,因为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究竟是什么,所以听到后觉得有些陌生,有些茫然。早上到公司我问同事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她告诉我说是自己开心快乐,同时也能带给周围的人快乐。这个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让我们随处即摸,复杂的让我们无从下手。 当许多人喝同一口井水时,只是有的人喝水的器具不同,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贫贱了许多,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说一声:“好解渴呀~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诸多的诱 1 惑:金钱、荣誉、物欲、称颂……,然而,这些对于人生来说都是身外之物,对人的幸福、快乐、健康都或多或少的带来影响。 人生应是幸福的。幸福的人生是金钱、名利无法取代的。对我来说幸福就是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人生应是快乐的。享受生活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烦恼,也难免有挫折。酸甜苦辣咸的人生阅历,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养料。 人生应是健康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也是心理的。平和的心态是人生健康的第一要素。即使一生平平淡淡、平静如水,也无须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耿耿于怀。当周围的同事、同学、和其他朋友有所进步时,用平和的心态去赞赏,你就会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这就是一种健康的人生。 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你喝的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 高贵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贵的杯。生活的本质是幸福的、快乐的、健康的人生,更是我们所追求的。 篇二:美是生活的本质 美是生活的本质 2 作者: 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1期 美是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理想中的精神境界。企业家们走进自然和社会,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寻找去发现,展现自然,生活。 这里选登了长宁区工商联企业家沙龙的部分企业家拍摄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记录了自然和生活瞬间,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透过作品也反映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观察意像。 长宁区工商联企业家摄影沙龙是长宁区工商联发起服务企业家的组织,是上海市工商联企业家摄影沙龙的基层组织,企业家通过摄影沙龙学习、交流、掌握摄影技艺,提高摄影欣赏审美水平,促进企业家之间友情联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摄影沙龙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企业家和企业服务。 篇三:社会生活的本质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 Term 1 2012-2013Academic Year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从实践角度分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内容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 3 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 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从实践出发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它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 4 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则是在利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而成为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则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马克思主义确认了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既要求我们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空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进步。而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则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2012-2013学年 第1学期 Term 1 2012-2013Academic Year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想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就要知道实践是使物 6 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篇四:生活的本质 7 活着。这是最接近生活本原的两个字,是不夹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对生活最平淡的精准叙述。活着,简洁的生存表述; 享受。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抛开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享受生活这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仅就理论意义上的享受生活,起码应该做到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自身得有超凡的修养、卓越的见识与资深的学识;而物质方面的享受,应该具备或持有超量资本储备或获取并运用权力的本事或驾驭事物进程的本领。在精神与物质上两者兼顾的人本来就很少,而其中能心境淡定地一分一厘、一花一草、一春一秋、一得一失之间睿智并缓慢地掰开来揉碎去,把方的圆的、长的短的、粗俗的精细的、高端的低档的、好的坏的、获得的放弃的、启用的淘汰的、喜欢的厌恶的、亲近的疏远的、长期的短暂的等等极端状态混沌而为一,不喜不悲、不恼不怒统统接纳、梳理而成享乐的一部分,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意中都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恰如曾国藩《冰鉴》一书所述人才之神俊、精睿、筋劲、骨植、声清、色泽、仪正、容直、言平等“九证”,并定性兼德之人为:“德性纯粹,器识宏深,是德才兼备的完人,集中了‘九证’的全部优点,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更多意义是为评判各等人而定的高高在上的”一样,应当把享受生活做为一个标准,去界定幸福生活指数; 8 品味。能够用心去品味生活,是高层次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生姿态,要求人们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不为生活的琐屑事务而羁绊、不为烦恼而焦躁、不为突然降临的意外而扰乱、不为窘境所迫、不为金钱所诱惑,宛如老增入定,摈弃一切干扰,安心于自然而然; 追求。有所追求,是人们提倡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要忘记了一句古话:“有所图谋,必有所烦恼;有所贪欲,必有所惩戒;有所得,必有所失。”有了追求,自然就有了希冀;有了希冀,就平添了些许烦恼; 解读。充满智慧的人生,是有见识、有学识的有志之士所首选的生活方式。这类人群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分析、总结,用知识、智慧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并力析之,从而赋予生活本身更多的内涵,使其变得更绚丽多姿起来; 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自信心极强,富有挑战精神。对一切事物既怀疑又排斥,只想通过自身的检验来认证生命、生活的真实含义,从而实现自身的升华; 学习。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吸纳新鲜事物,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苦涩。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品尝的都是生活的苦涩。这是常说的灰暗、消极的人生,是我们不乐意、不希望看到的。但现实社会中不乏持此态度而生活的人群。或因意外打击或因贫穷或因不如意等原因,致使一些人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9 被动地活着; 艰难。心理晦暗,阴影重重,像个苦行憎,不希望被阳光照射,与煦煦背道而驰,生命里没有阳光、没有朝气,死水一滩。 意中以为,生活的本质粗略地可以划分为积极、消极、平淡三个形态,恰似映射释道儒三家学说。佛教主张来世,本着今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人生必须经受磨难的思想而面对生命的,属于消极的人生态度;道家主张遁世,远离世俗,从容淡定,平淡地对待人世间的一切;而儒家持积极的入世生活态度,以天下之任为己任,济世为民,忠君报国。这种释道儒学说与积极、消极、平淡三种生活态度的对比、分析,其本身就让人很难把握,更不用说取舍了。惟因信念不同,所希冀不同而选择不同罢了。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生活,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因每个人对幸福生活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所以幸福生活的含义也会随着生活的渐进而悄然发生着变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第一次具有10元人民币的支配权,当你用它给自己买了一块巧克力或者一个面包时,你肯定会有幸福生活的感觉;第二天你仍然拥有这个支配权,你又买了巧克力和面包,你仍然有幸福感,但已经没有第一次来得那么强烈了;如果从此以后你始终掌握10元的支配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仅不再有幸福感,而且你会感到不满足。 10 这是人之常情,不用指责,也不值得指责,这都是追求生活变化的动力。 幸福、生活、本质,因人而异、因事而不同、因结果而改变。 篇五:梦想与生活的本质 前两天采访了张洪量,阔别歌坛15年的他携新专辑《爱情神曲》做客《小资有约》,对于他的新专辑和这一首两千余字歌词的歌,我充满着好奇去聆听,这是一首讲述了他自己八段情感经历和人生经历的感悟。我安静地听着,说不出是感动还是别的,至少这首歌是我惟一认真看歌词的一首。 见到张洪量的时候,他似乎还是那样,不改的发型,不变的语速,和他聊天只需要很安静地听他讲,而不要试图去打断他,别以为《广岛之恋》和《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就是张洪量的标签或者流行乐的代表,当你听他讲述从小的梦想和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你就会明白,在音乐的道路上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虽然他也曾经遭遇过不成功的发片,而当《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和《广岛之恋》传唱大街小巷的时候,人们以为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他反而有些迷失或者混沌。这真的就是所谓的流行音乐吗,对他来 11 说,他想要做的音乐不止是这种流行音乐,他的期望是将民族音乐带向国际――一个听上去很大很空甚至有些教条主义的理想。 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了很久,他说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梦想,曾经忘掉了老父亲在他89年关掉诊所后的落寞;为了自己对电影与生俱来的独特情感,他放弃了音乐,去追逐电影梦。然而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电影路上他遭遇了很多的无疾而终。15年前,在他四十不惑的年岁,他忽然理解了父亲的落寞,那一刻他选择了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的音乐事业,他说“当牙医是家人的期望,做音乐是为了自己,而拍电影则是为了梦想。”那一刻他重新回到了诊所,有时候父母希望的我们和我们希望的自己是有很大差异的,成为一名专职的牙医,只是为了替父亲完成那个做牙医的梦想。有人不解,有人怀疑,甚至有人以为他在做秀,坚持了若干年后,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经的歌坛怪咖,把他当成一名专业的牙医。他说牙医生涯也让他对当医师有新的体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排斥。这十五年就像一种沉淀,而在这个时候,他体内的音乐梦又在悄然生长,但对他来说,他不会一辈当牙医,因为唱歌还是他的最爱,所以未来他要当一个“牙医歌手”。 也许正是因为那个对于唱歌的梦想,当我问他怎么会忽然在十五年后再选择复出,他忽然哽咽了。在一个深夜, 12 他曾经以为早已熄灭的音乐梦想,忽然间像一颗小火苗,再次燃烧,照亮了他。他终于再度复出,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一个痛快的决定,对于这次复出,他也表示全然无压力,因为如今的他,做事既不为名也不求利,而只是希望把中国的音乐带到全世界。他就像一个追梦人,一旦发动了追梦的能源就绝不终止,一但确立了理想的方位就绝不玩票,也许对他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好奇、单纯、纯洁、无欲无求、无怨无悔、有理想、纯粹的快乐、绝对的幸福感。冲过各种物质生活的牵绊,找到自己最初的快乐。 总策划、总编辑:金雨萍 篇六:“微”是生活的本质 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德‚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无不证实了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3 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中央电视台记者曾采访过很多普通而平凡的市民:你幸福吗,有不少市民回答说很幸福,并表达了幸福的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小人物都幸福了,国家才能说是真正的繁荣富强。微小人物,做好本分的事情,取得合理的报酬,适当的时候助人为乐,也是一种真幸福。 ‚给?比‚拿?快乐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素材点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生活中有无数可以播撒快乐、收获幸福的时候, 贴近生活的、细微的关心让人感动,即使我们是普通人, 14 也可以带给他人真正的幸福感。 佳作欣赏 ‚微?是生活的本质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笑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白岩松微言大义,精练地指出了‚微?是生活的本质。 曾几何时,社会上很多人看不到‚微?,在他们眼中,只有:‚巨?。他们每天关注的,是官员的一言一行。他们喜欢与官员迎来送往。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达贵人;他们喜好与商界大佬交往,称兄道弟,时常好酒好菜招待;一些号称文化行业的巨擘,每日忙得不亦乐乎,拍电影,搞影视剧,剧中主角要不就是帝王将相,要不就是才子佳人……这些人眼里有‚巨?无‚微?,是与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分不开的,他们其实是一帮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为人处世以‚利?字当头,凡事从‚己?出发。 社会不需要自私自利的小人,但社会需要平凡善良有公道之心的‚小人?。这些‚小人?,是十足的平凡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年仅12岁,不幸脑长肿瘤,在死前3个月做出捐两肾一肝的壮举,挽救了几个重症病人的生命;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公交车失控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飞身向前,推开学生,可自己的大腿被碾压粉碎,学生得救了,自己却高位截肢;云南保山地区退休干部杨善洲,扎根大山里, 15 在不毛之地种树,一干就是近30年,他临终前把自己 辛辛苦苦积攒的十几万元钱和5万多亩林场捐献给了国家……这些小人物,在全国的各行各业数不胜数。是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体;是他们,每日辛勤工作,推动着社会的点滴进步。 每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就可汇聚成洪流,他们的平凡善举叠加起来,就是社会的正能量。没有农民兄弟,我们的衣食住行就变得非常艰难;没有在生产流水线上辛勤劳动的工人,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活;没有在祖国边境线吃苦守疆的战士,就没有大后方的和平与安宁……这些微小分子干的事情虽然微小,但一桩桩、一件件合成大事,惠及众人。 国家再大,社会再富足再强盛,也是一个个微小分子组成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每个人‚微幸福?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微小分子,是真正接地气引领未来的英雄。这些道理,还不能引起那些轻视民众、视民如草芥的狂妄人士的深思与重视吗, 篇七:家庭生活教育的本质 103下家庭資源與管理重點整理 104/04/27 期中考範圍:第1章至第5章(p.1-p.184) 期中考題型:是非題30, 選擇題30, 問答題40, 16 此重點整理僅供參考,仍請同學參閱課本。 金門中心面授老師張曼莉 第一章 家庭資源管理的發展 一、家庭生活與管理 P.5 (一)台灣地區家庭生活的面貌 1、家庭型態:目前台灣地區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所佔比例最高,其中包括:一隊夫婦及 其未婚子女所組成之家庭最多占46.43,,尚無子女或子女均以離家之夫婦家庭占10.57 ,,僅由夫(或婦)及未婚子女組成支單親家庭占6.34,。 2、家庭子女數:就有配偶及曾有配偶者而言,98.01者認為婚後應生育小孩,七成在乎小孩 性別,認為最好男女各半,其次是男多於女,較不認同女多於男,重男輕女觀念普遍存在。 3、老人居住安排:依聯合國所定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之比例超過7時,則稱為「高 齡化社會」,台灣於民國82年即達此標準。 4、家庭經濟與設備 17 (1) 家庭收支:家庭每戶平均可支配總額為881662元,家庭支出中「食品飲料」、「房租、 水電燃料費」約占24,,「娛樂教育文化」占13.12,。 (2) 家庭住宅:85.1,的家庭擁有自有住宅,租屋者占8.5,。 (3) 家庭設備:99.51,有彩色電視機,76.12,有有線電視頻道。 5、工作與家庭 (1) 雙薪家庭: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已婚婦女從家庭走入工作職場。 (2) 家務工作:家務工作包括清理環境、準備餐點、清洗衣物及照顧家中子女、老人或病 人等。 6、婚姻狀況:91年8月調查顯示:台灣地區20歲以上已婚者認為美滿婚姻應有的條件,以 「互相信任、容忍、體諒」為主者最多占46.13,,「經濟基礎穩固」者次之占25.85,。 (二)家庭是資源 「家庭」與「資源」的概念是緊密相關的。 二、家庭資源管理的過程(程序):(P.15-16)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 步驟五 18 確認家庭的問釐清價值 確認資源 做決策、計評量目標 題需求及目標 畫、實施 的達成 回饋(溝通) 1 三、家庭資源管理的意義(p.16) 家庭資源與管理 19 (why)動機 (how)方法 (what)結果 了解家庭的價值 計劃,組織,執行,控制,評量 達到個人及家庭目標 家庭資源的使用 四、影響管理風格的因素:(p.17) 1. 歷史:個人、家庭及社會所處的歷史情境脈絡。 2. 生理、心理:生理需求、安全、愛與隸屬、自尊、自我實現。 3. 文化:社會規範、倫理。 4. 個性:個人特質、偏好。 5. 科技:技術、工具。 五、家庭資源管理的特性(特點) (p.17-18) 1.目標:家庭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滿足家人需求」、「提升生活品質」、「增進家人福祉」。 2.資源:家庭資源,如:「家人資源」、「環境資源」等。包括人力、物力的資源。 20 3.活動:家庭成員在家庭內的活動是「生活」,包括日常起居、家務工作及休閒等。 4.發展:家庭的發展會改變家庭生活的目標、需求、資源及管理重點。 5.管理者:管理不只是做決策,而是管理過程中所有的行為因此,所有的家人均是管理者。 六、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概念及目標 P.25 家庭資源管理教育概念架構 家資源管理教育的目標 1.人類生態系統 1.有能力控制其生活,並能自由選擇。 2.問題解決 2.以不同方式作決策及解決問題。 3.批判思考 3.思考並面對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問題。 4.能於不同文化背景中運用。 5.瞭解社會中家庭的經濟等功能。 七、家庭資源管理教育的內涵 P.26 1(由「生活技能」觀點出發 生活技能定義為: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知識與能力 2(由家庭生活教育觀點出發 家庭資源管理定義為:個體與家庭在時間、金錢、物質、能 21 源、朋友、鄰居、空間等資源的 運用與決策,以達成目標。 2 第二章 家庭資源管理的原理與原則 一、價值與目標 P.45 (一)價值觀 價值觀的意涵 , 價值觀是行為方向的原理原則 , 價值觀與行為、價值觀與態度之間是存有差距的 價值觀的類型 (1)絕對的與相對的價值觀 絕對的價值觀:是極端而明確的。如:「誠實」。 相對的價值觀:是依情形而定的。如:若「誠實」會造成傷害,則必須 換一種說法,避免因直接回答而造成傷害。 (2)內在的與外在的價值觀 內在的價值觀:是個人原有的、自我的。如:女性外出工作,以獲得自 我的肯定及成就感。 外在的價值觀:是來自他人的、或外界的。如:女性表現良好,得到讚 賞及升遷。 22 (3)傳統、個人及專業的價值觀 傳統的價值觀:陳述著更多所謂的「社會價值」。如:社會的教育的重 視。 個人的價值觀:則是屬於個人特有的一些特質及看法。如:勇敢、體諒 別人。 專業的價值觀:是針對工作或生涯應具有的價值觀。如:敬業、專業、 企圖心。 (4)工具性及理想性的價值觀 工具性的價值觀:強調在一般狀況下的價值觀。如:工作的企圖心、寬 廣的胸襟、競爭能力、愉快、寬恕、誠實、獨立、智慧、責任。 理想性的價值觀:強調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最終不變的價值觀。如: 舒適的生活、世界和平、人權平等、自由、幸福、安全。 價值的形成 價值觀的形成是來自社會成員共同型塑而成,藉代代相傳的過程,將上一代 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 (二)目標 23 1.價值—目標互動性模型 價值觀 確立期望目標形成及目標―取得確立期望 2.目標的類型 的目標 實行 行為 的目標 A.目標的時間:(1)短程目標(2)中程目標(3)長程目標 B.目標的角色:(1)個人目標(2)專業目標(3)社會目標(4)家庭目標 C.目標的優先:(1)主要目標(2)次要目標 3.目標的設定應注意目標的特質:(P.52-53) (1)目標是合理性的(2)目標是明確的(3)目標設定是需要學習的 二、家庭資源的種類與特性 P.53 家庭資源的種類 家庭資源的分類「人力與物質」 1.人力資源:意指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色及內在特質,在形式上是較抽 象的,多半很難以客觀具體的方法來衡量。如:知識、態度等。 2.物質資源:個人及家庭所擁有的有形資產,是供個人及家庭使用, 24 3 形式上較具體且可碰觸,包括了個人、家庭及社會三類的資源。如: 個人收入、股票、家具等。 家庭資源的分類「經濟與非經濟」 1.經濟資源:指一些具有「生產」或「服務」目的的資源。如:土地、 勞工、資本、資金等。 2.非經濟資源:指一些沒有具體形式,不直接具「生產」或「服務」 目的的相關無形資源,如:個人能力、態度、價值觀等。 ※「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之間最主要的不同在於「資源」的 使用是以「生產」或「消 費」的觀點來看。 家庭資源的特質 1.家庭資源是可以協助家庭達成目標的能力 (p.55-56) 2.家庭資源是「有限」的 3.家庭資源是「可補」的 資源使用的方式 交換、保護、生產、儲蓄/投資、消耗、轉移。 (P.57-58) 25 三、決策的意涵及延展性特質 P.59 決策的意涵 1.「決策」是指對某個課題或事件的結論或判斷。 一個好的「決策概念」的主要條件:(1)品質 (2)接受度 (3)彈性 (4)明確 (p.59) 2.決策的角色有三種(p.59-60) (1)評估的角色 (2)確立目標的角色 (3)管理的角色 決策的六個主要步1.確認決策 驟(過程) 2.評估所需資源 (p.61-63) 3.考慮各種可能性的 4.預測可行方案的結果 5.發展行動計畫及執行 6.評估整個決策 決策的延展性特質 「決策的延展性特質」是指生活中的決策往往不是獨立的,一個決策 可能受到上一個決策的影響,也會影響到下一個決策。 ※常見的「延展決策」: 1.連鎖決策,指的是一連串相關的決策,這些決策是成一條直線的關係,即第一個決策影響第二個 決策,而第二個決策影響第三個決策。 26 2.中心?衛星決策:也強調一個決策影響另一個決策,但不同的是由第一個決策所導引的相關決策, 彼此之間是不相關的。 3.決策樹:此觀點是決策的關性是成樹枝狀,每一決策都有「做」與「不做」兩個層面。 四、計畫的內涵與類型 P.67 計畫的內涵 1.設立標準:針對目標的「質」與「量」來設定。 「質」是指對目標的品質及預定期望設定標準。 「量」是指推估或確立數量以符合最終的目的。 2.建立順序:有效率的達到目標 次序的建立(1)單一任務次序(2)重疊任務次序 計畫的類型從四個指標來分析 1.一般性 a.普遍性計畫:通常是屬於較長遠的計畫,是一種以目 4 標為取向的計畫。 b.特殊性計畫:針對特別時機所設計的,較重視細節上 的安排。 2.時間 27 a.長程計畫:需要較多的時間累積家中資源才能完成, 有些則可能永遠無法完成。如:購屋。 b.短程計畫:屬於優先執行且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多半 是可從現有資源的分配中即可完成,故較易達成。 如:買腳踏車。 3.範圍 a.擴展性計劃:通常會影響到其他許多的計畫,影響範 圍較大。 b.限制性計畫:影響範圍較小,目標比較明確。 4.重覆性 a.重覆性計畫:是建購在過去類似的情景、目標、需求 而產生。 b.單一性計畫:只使用一次的計畫。如:做壽。 五、計畫實施的過程 (P.71-P.73) 1. 控制行動:「控制行動」強調的是確實執行計畫的標準及次序。 2. 檢查進度:「檢查進度」是對執行行動做考核。 3. 調整計畫:「調整計畫」指改變原有計畫的標準及次序,以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 28 六、影響計畫實施的因素:任務本身、個人、因素、環境相 關等四個因素 七、評估的功能 (P.75) 1. 未來計畫參考的資源 2. 管理技巧的增進 3. 個人及家庭價值觀的修正 第三章 時間資源管理 一、時間資源的特性(特質)(P.83-84) 1. 供給無彈性 2. 無法儲存 3. 無法尋求替代 4. 不可回溯 二、時間管理的意義 29 1.時間管理是「自我管理」 2.時間管理是「一種有系統、循序漸進的訓練」 3.時間管理是「配合自然的時空變化,尋求合理的時間運用」。 5 三、時間利用之測量 P.85 時間使用情形之分類 1.必要時間:指人類生存所必需要有之時間。如:吃飯、睡覺之時 間 2.約束時間:指個人因其經濟身分之不同,而在生活中所必須花費 之時間。如:通學交通時間等。 3.自由時間:指人們除日常生活作息之必要與約束時間外,可自由 支配運用之剩餘時間。如休息、旅遊等。 時間使用情形之計算 1.總平均(除以參與及未參與該項作息活動之人數) 2.參與活動者平均(除以參與該項作息活動之人數) 四、時間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P.88 (一)時間管理的理論 30 時間管理系統 心理時間管理系統包括三個層次: (1)目標管理:包括四個部分:設定目標、排定目標優先順序、條 列個目標項下之次目標、依據彈性與可能限制等 考量排定次目標優先順序。 (2)計畫任務:排列活動的優先順序,哪些任務為優先的選擇。 (3)安排時間表:(1)列出每日的工作表。(2)是選擇表中所列的 事情,依據優先順序、最後期限、所需時間、打 岔事務、所需資源等項目,選擇當天要完成的工 作。 時間管理的過程模式 (1)時間管理訓練,增加時間管理行為:Macan發現時間管理有三 個重要行為;設定目標與優先順序、時間管理的 技巧、傾向組織化。 (2)時間管理行為,提昇控制時間的知覺。 (3)知覺控制時間,以降低緊張壓力、提高工作滿意表現。 (二)時間管理的方法(第一代到第四代時間管理的方法)(P.90-91) 1.第一代方法:主要是以紙條或備忘錄來進行時間管理。 2.第二代方法:此法之特色是運用行事曆與工作表,進行時 31 間規劃。 3.第三代方法:第三代方法強調:「規劃、訂定優先順序及控制」。 4.第四代方法: (1)強調人類的四種天賦能力:自覺、良知、獨立意志、創造力。 (2)完成人生四大需求:生活、愛、學習與發揮影響力。 (三)時間管理的具體做法(P.91-98) 目標設定原理 (1)目標設定的原則?SMART A. Specific(S) ? 目標要清晰明確切合實際 B. Measurable(M) ? 目標可以衡量 C. Attainable(A) ? 目標要具挑戰性且可達成 D. Relevant(R) ? 目標要在組織目標與各目標間相互調和 E. Time-Table(T) ? 目標要有時限 (2)目標設定的三個重點:何者、何時、何種程度。 (3)目標的類型:人生、階段性、多層次目標。 計劃原則 (1)計劃的重要性 (2)計劃的意義與進行方法:確定基本目標、擬定達成目標所需的策略計 6 畫、擬定詳細的作業計畫 ?甘特圖:甘特所創的甘特圖,是以專案工作項目為縱座標, 32 時間為橫 座標所繪製的圖。 (3)計劃的內容 (4)計畫的程序:訂定目標、策略計畫、每月計畫、每週計畫、每日計畫 重點管理原則 (1)考量「重要性」與「緊急性」,安排工作優先順序 (2)80/20原則 就是「重要少數與瑣碎多數的原理」,即在一堆事務中,重要的事只佔 20%,在做事時如能掌握那些重要的事,則能獲得80%的效益。 能力曲線原能力曲線」或稱「黃金曲線」,指每個人每天在體力、能力、精力、精神、則—或稱為黃意志、等身心最旺盛的時段,稱之為「黃金時段」將重要的事安排在這時段金時段原理 來進行,做事最有效率。 五、疲勞的因應策略(P.101) 1. 覺察個人的睡眠及疲勞狀態以作為時間及體力配置之依據 2. 當有疲勞的初步感受即適時休息 3. 規律生活睡前規避刺激性食物飲料保持睡眠品質 33 第四章 家務分工 一、家務時間與精力的意涵 P.116 (一)家務時間的意涵 家庭時間顯性及隱性意涵 , 家庭時間的顯性意涵:是指我們可見的家庭各項活動及發(P.117-119) 展的時間,如家人共同用餐時間,旅遊活動,過年的團圓 等等。 , 家庭時間的隱性意涵:是指不同於外顯的時間意涵,而是 許多隱藏在其中,甚至是歷史軌跡中的時間意義,如文化 中的時間觀點,中國人的勤有意,戲無功觀點,工作努力 是時間使用的最佳應用,遊戲與休閒是浪費光陰,但隱性 意涵並非一成不變,是會隨著時空而改變,家庭時間的觀 念是個人從小到大,透過不斷的學習及創造中,來自對同 一時代活動規則,象徵等需求所形成的時間觀念,因此它 不是固定不變,而是會因社會價值,個人成長及家庭教育 而有所差異。 家庭時間的顯性意涵可從, 家庭時間的分配: 那幾個時間點出發分析 此觀點是從家庭時間的安排了解家庭成員參與的家庭活動(p.118) 的內容,也可從家人參與 34 家務、照顧孩子、外出工作及休 閒的時間,來了解個人及家庭對時間的安排及觀念 , 家庭生活週期的階段: 可了解個人及家人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及不同家庭發展的 過程與需求。並有助於我們了解個人及家庭在時間的運用 上為何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有很大的差異性。 , 家庭歷史的演變: 此觀點則從人類家庭歷史時間序列中,了解過去與現代家 7 庭的改變,包括家庭中人口結構的改變,家人互動及生活 方式的變遷等。在了解過去及現代家庭後,更能推測未來 的家庭趨勢。 家務時間研究的客觀與主, 家務時間的客觀性:主要是了解夫妻或其他家人在不同的觀意涵 家務工作中參與的狀況。 , 家務時間的主觀意涵:可從兩方面來了解對家務工作的看 法 (1)對家務工作的看法 (2)執行家務工作的感受:個人層面、家庭層面、社會層 面 (二)家務精力的意涵 35 精力的內涵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精力與體力 「精力」是一種存在的能量,可感受卻不能接觸,可使用卻不能察覺。 精力會隨個體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而有所差異。同時一個人也會 因為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心情等心理的因素而影響其一天或一段時 間的精力使用。 精力與時間的異同 相同點 相異點 1.有限性 1.精力-個人差異而有不同 2.循環性 2.時間-固定 3.不可或缺資源 家務的精力 家務的精力除了家務項目執行時在體力上的卡洛里消耗外,還包括了 執行家務項目時精神上的付出,而精神上的付出將受到個人主觀因素 的影響。 二、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務分工 P.128 (一)家庭發展理論(家庭生命週期階段論) Duvall(1977)所提出的八階段論 第一階段:新婚期是夫妻 36 結婚至第一個孩子初生 第二階段:從第一個孩子出生到第一個孩子兩歲半 第三階段:第一個孩子兩歲半至六歲 第四階段:家中第一個孩子為學齡中孩子 第五階段:家中第一個孩子為青年階段 第六階段:離家期,即第一個孩子因工作或念書而離 家 第七階段:夫妻的中年時期,家庭由空潮期進入夫妻 有一人退修 第八階段:到了老年階段,由退修至夫妻的死亡 Mattessich 和Hill(1987)將家第一階段建立期:指的是從結婚到第一個孩子出生前庭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的階段。 第二階段擴展期:為孩子出生到第一個孩子離家。 第三階段收縮期:第一個孩子離家開始,家庭則由擴 展期進入收縮期 (二)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務工作 , 兩性在不同的家庭生命週期的「工作時間」及「個人休閒時間」大致上是呈現u字型的 分配 , 孩子的出生對家事參與有重要的影響,故女性減少工作 37 的時間而增加家事的時間是預期 8 的。(p.130) , 對,性而言,在家庭生命週期中的哪一個階段家務的時間最長,--子女為學齡前階段 (P.130圖4-2) , 家庭生命週期並不是影響兩性個人休閒時間的主要原因。 三、不同家庭類型的家務分工 P.133 不同類型的家庭資源: 1(雙薪家庭:較多金錢資源 2(單薪家庭:較多時間資源 3(單親家庭:金錢與時間資源皆較缺乏 家務參與:單親最多 家庭壓力:單親最高(單親男性:子女教養、單親女性:經濟) 第五章 工作與家庭 38 一、社會變遷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P.147 家庭結構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 (一)初婚年齡提升,家庭建立較晚,反應出因工作 而延遲婚姻現象。 (二)嬰兒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增加,衝擊工作結 構 就業模式改變對工作與家庭的衝擊(一)勞動市場改變,雙收入家庭普遍 (p.149-157) (二)已婚女性就業率漸增,家務工作乏人分擔 (三)工作地點離家遠,兩地家庭增加 (四)輪班制就業型態增加,打亂家庭生活 (五)家庭式、個人工作式等小規模事業增加,工作 與家庭界線模糊 ?兩地家庭:乃指夫妻雙方因就業地點不同,以致無法住在一起,但通常仍在固定或非固定時間重聚, 以維繫彼此婚姻關係的夫妻所組成的家庭。 ?候鳥家庭:近年來由於企業外移,工作地點與家庭分開的情況越來越多。「候鳥家庭」;指家庭中的 夫妻,只有在某些時間或某些季節相聚,其他時間分居兩地,過著候鳥班的生活 39 二、壓力理論 P.158 ABC?X模式(ABC?X model) A因素?指壓力事件:凡會造成工作或家庭系統中界域、結構、目標、角色、過程、價值等的改 變都稱為壓力事件。它包括可預期的壓力事件,如工作升遷、結婚、生命的誕生或死 亡,子女的就學或退修等。不可預期的壓力事件包括,自然的災害、失業、交通事故, 甚至中獎等事件。 B因素?指個人或家庭擁有的資源:個人或家庭資源有下列三種(P.159): (1)個人資源:如個人的財務狀況、經濟能力;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教育背景;健康 狀態,如生理及情緒的健康;心理資源,如自尊。 (2)家庭系統資源:指家庭系統在應付壓力源的內在特質。如家庭的凝聚力、調適及 9 溝通。愈是健康的家庭系統,愈有能力應付壓力。 (3)社會支持體系資源:所謂社會資源指提供家庭或家庭成員a.情緒上的支持 b.自尊 上的支持 c.其他支持網絡。 C因素?指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實驗研究發現,個人如 40 何評估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將會影 響其處理的結果。壓力是一個中立的概念,它不一定是正向也不一定是負向,多半依 賴個人或家庭對此情境的認定和評價。(P.160) ABC-X壓,模型中的對壓,事件界定-C因素指的是,麼, 認知(P.161圖5-5) X因素?指壓力的高低程度或危機:壓力會形成問題,只有在壓力大到工作或家庭系統陷入混 亂、個人感覺不滿或出現身心症狀時。因而壓力的高低程度,全憑個人或家庭對壓力 源事件的定義,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因應。 , 壓力事件是否形成危機,要看前三項因素互動的結果,如果個人或家庭成員對認知到問題確 以嚴重性的威脅到工作或家庭系統成功的運作,那麼壓力是件強到無法因應時危機就會產 生。 三、工作與家庭連結模型 P.161 外溢模型 不將工作與家庭視為分離的模型,採半開放系統,主張工作和家庭的界域, 是可互相摻透的,當工作壓力過大,壓力會外溢到家庭同 41 樣的當家庭壓力過 大壓力就會外意到工作中形成負面影響。 互動模型 相較於外溢模型的主張,互動模型強調工作與家庭相互依存,強調工作與家 庭相互影響不只是工作或家庭中的任何一方影響另外一方而已而是相互影響 而且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四、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P.162 工作對家庭影響的層面 1.婚姻穩定與滿意 (P.163) 2.子女的福祉與社會化 3.子女的家務工作參與:當母親全職工作其子女的家務參與最 多,而母親兼職工作其子女家務參與量最小,母親未工作之子 女家務參與量居間。 家庭對工作影響的層面 1.工作行為 (1)家庭依賴人口照顧責任影響工作行為 (2)夫妻互動影響工作行為 2.工作態度 3.家庭對工作報酬、經濟水準及成就的影響 42 工作與家庭的相互影響 1. 心理福祉:多重角色提供較多心理滿足的機會。 2. 角色壓力、角色緊張: (1)角色壓力:因角色扮演而產生的壓力,扮演的角色愈多, 壓力相對的就愈大。 (2)角色緊張:指角色之間的衝突所產生的緊張狀態。 五、平衡工作與家庭的資源 (P.170-178) 1.個人與家庭資源 (一)時間資源: 1.減少工作時數。 2.減少家務時數,或由他人分擔家務。 (二)心理資源: 10 1.妥善計畫,排定優先順序。 2.重構價值信念。 (三)善用支持系統資源: 1.情緒性支持。2.工具性支持。3.訊息性支持。 2.政府及社會資源 (1)兩性工作平等法:九十一年三月八日實施。 (2)家庭教育法:九十二年二月六日公佈實施。 (3)老人福利法。 幼兒部分:1.日間收托。2.臨時收托。 43 老人部分:1.機構收容。2.居家照顧 3. 企業、機構資源 1. 彈性工時。 (企業與機構對員2.部分工時。 工有那些親善措3.專案責任工作制。 施可以平衡工作4.家庭親善。 與家庭的資源) 5.性別平等對待。 (P.176-178) 11 44
/
本文档为【生活的本质作文(精选7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