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2018-03-30 13页 doc 30KB 1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第3O卷第3期 2009年6月 闽江学院 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 V01.3ONo.3 Jun.2009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刘敬 (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孙绍振幽默理论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建构.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国内外幽默研究的常规思路,提 出"二重错位复合"幽默理论,为中国幽默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其学术意义不可磨灭.但孙绍振在进行本质主义 的理论构建时,未能对幽默产生的心理依据和文化背景进行...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第3O卷第3期 2009年6月 闽江学院 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 V01.3ONo.3 Jun.2009 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 刘敬 (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孙绍振幽默理论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建构.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国内外幽默研究的常规思路,提 出"二重错位复合"幽默理论,为中国幽默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其学术意义不可磨灭.但孙绍振在进行本质主义 的理论构建时,未能对幽默产生的心理依据和文化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关键词:孙绍振;幽默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821(2oo9)o3—0061—05 幽默是一个古老而又难解的研究课题.从亚里 斯多德时代起,包括康德,弗洛伊德,拉斯金在内的 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曾试图解开这 个谜,提出了近两百多种理论,但是,迄今为止,还 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合理地解决这个难题.而在中 国,从古代的儒家文化,现代的文化人,如鲁迅,林语 堂,朱光潜,到当代的陈孝英,孙绍振等人,一方面从 民族文化背景出发,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外与幽默相 关的理论成果,都对幽默理论作出了有深度和有意 义的探索.本文主要是针对孙绍振的当代幽默理论 作一番述评. "错位"范畴研究是孙绍振逻辑理论研究的核 心,并由此引申到喜剧,幽默散文等的形式规范以及 幽默理论的研究,其理论的自觉性与创新性在中国 学术界都为罕见.目前,孙绍振已经出版《幽默学全 书》,《你会幽默吗》,《幽默答辩五十法》,《幽默逻辑 探秘》等幽默理论专着,并且,在幽默理论的启发下, 出版幽默散文集《灵魂的喜剧》,《美女威胁论》等, 可以说他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自觉结合的学者,这 也形成了他的理论既有宏观的建构和引导,又有微 观的分析与探索,二者相得益彰,合情合理,实现了 理论的可操作性建设. 迄今为止,孙绍振的幽默理论仍是中国学术界 的一束奇葩,开创了幽默理论探索和研究的新路. 笔者从美学的角度评介孙绍振的幽默理论.当然, 与众多学者一样,孙绍振的幽默理论是建立在前人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内外有 关幽默理论的研究概况发展脉络. 先看看国外的幽默理论研究.目前,学术界比 较认可的是与幽默理论相关的三大传统理论,【1以 及认知角度的幽默语言学理论.【2 1.优越/蔑视论 优越/蔑视论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修辞 学理论,主要包括那些基于怨恨,敌视,嘲笑,攻击, 蔑视和优越的幽默理论.柏拉图提出,幽默是人们 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而亚里士多德则认 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后来霍布斯 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 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 他阐释说,人们总是处于相互竞争中,并且在不断寻 找别人的缺点,笑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时 的表现.简言之,尽管幽默的优越理论内部存在着 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其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笑 者借嘲笑别人或事物的不幸,或通过蔑视别人或事 物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2.释放论 释放论具有明确的生理学含义,这种看法将笑 看成是社会约束所产生的紧张和压抑心理的一种释 放.弗洛伊德是释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观 收稿日期:2009—03—2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7188S) 作者简介:刘敬(1977一),女,四川宜宾人,闽江学院中文系讲师,华东师大传播学院 博士生. 62闽江学院第30卷 点收录在他的专着《笑话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中. 弗洛伊德将笑话区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有意 的笑话包含攻击性的或关于性的内容,并能诱发大 笑或者狂笑,而无意的笑话则很少具有情绪情感方 面的影响,仅仅能诱发微笑或吃吃的笑.弗洛伊德 的着作并不是论述幽默感知的结构,而是幽默感知 对人类情绪或情感生活的影响,及其与弗氏心理构 造理论的关系.换言之,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 并不关注什么是幽默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释为 什么我们会觉得幽默好笑,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作 是关于笑的理论. 3.乖讹论 在当代幽默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乖讹论,是对 幽默和笑的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理论.乖讹论 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乖讹这一概念大概可以追溯 到古希腊时代,最起码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 康德和叔本华也曾从乖讹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 论.18世纪的康德被认为是第一个从乖讹的角度 为幽默下了完整定义的人.他指出,幽默来自于"从 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叔本华在给笑的定 义中则明确地提到了乖不和谐:在每一个事例 中,笑的原因不过是突然感觉到一个概念和借助这 一 概念表现的现实事物之间的不和谐,而笑本身正 是这一不和谐的表现.乖讹论都涉及到了幽默产生 过程中的内在的不和谐与不一致,这开拓了幽默理 论认知视角的研究方向. 4.认知角度的幽默语言学理论 一 部分学者从修辞学人手认为幽默效果的产生 源自致笑句中音素与词素位置的组合变异或词义别 解,譬如通过谐音,仿词,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 荒谬与合理集为一体传达出滑稽效果.但这一对幽 默的把握显然流于表现形式,偏重于解释语符表层 上的人为操作,难以圆满揭示言语致笑的深层机制. 另一部分学者则从语用学角度,利用Grice合作原 则,Austin&Searl的言语行为理论,前提和语境,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Verschuenren的语言 顺应理论及元语用意识来研究幽默言语.尽管合作 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前提和语境是构成语用学理论 的四大基石,但语用学研究本身尚处幼年时期,其解 释力有限,既难以涵盖众多类型的幽默形式,更无法 探究致笑的心理机制,甚至因语用准则在一定程度 上相互交叠及其所代表的语用因素之间紧密的 连带关系使得对幽默文本的类型划分出现了严重的 重叠现象.后来的关联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上 述理论的局限,较好地解释了幽默效果发生的语义 跃迁机制.Verschuerrren的语言顺应理论所强调的 认知,社会,文化整体角度对语言的综观以及语言使 用者顺应性地选择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 亦对幽默现象具备一定的解释力,但二论的共同缺 陷是:无法揭示幽默文本的构成要素及致笑的心理 发生流程,对幽默领会时的心理过程刻画得仍嫌粗 糙. 其次,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幽默理论研究概 况.【] 1.古代:社会功能视角下的幽滑稽理论 在中国的古典文化系统当中,对生活中的滑稽 现象给予了较多关注的是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的 影响下,中国古代对滑稽的阐释首先强调的是滑稽 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其观点大致可以为以 下三点:其一,滑稽本身是一种不够庄重严肃的东 西,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也不是没有积极意义, 所以一定要运用得当;其二,运用滑稽时应当符合中 庸之道;其三,滑稽应当追求一种社会伦理意义. 2.现代:从社会功能论到实践论的转向 在现代美学当中,林语堂的幽默理论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他认为,幽默的审美特点就在于它的含 蓄性,同情性,包容性.此外,鲁迅,朱光潜等人也开 始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解释喜剧,也提出了一 些很好的解释喜剧性的观点.鲁迅指出:"喜剧将那 无价值的撕碎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 一 支."【](帅'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也提出:"笑 是一种社会的活动,讽刺讥嘲的用意大半都是以游 戏的口吻进行的警告."[4】(晰但是这种阐释未能深 人下去,特别是未能将滑稽与幽默作为两种喜剧性 形态进行深入探讨. 3.当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幽滑稽理论 这个时期,美学对滑稽,幽默特征的阐释主要有 两种视角,一种是从内在的逻辑形式的角度来解释 滑稽与幽默,认为在滑稽中存在着逻辑上的不一致, 而在幽默中存在着从不合逻辑到合乎逻辑的转换. 这种类型的滑稽,幽默理论以陈孝英,孙绍振等人的 观点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从外在的人类社会实践的 角度阐释滑稽,幽默理论.朱光潜,蔡仪,蒋孔阳等 人虽没有这方面的明确的理论观点,但他们强调了 社会实践与喜剧性的密切关系;而另有一些学者明 确地以实践论的观点来解释滑稽或者幽默,例如李 泽厚等,他们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对这两个范畴 进行阐释,虽然不失偏颇,但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 第3期刘敬: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研究述评63 践为基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道路. 可见,孙绍振的幽默理论是以国内的社会实践 视角为出发点,与国外的"乖讹论"相接轨,在此基 础上,对幽默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扬.现 在,我们来看看孙绍振如何批判地继承西方相关学 者在幽默理论上的成果. 先来了解一下在西方一些持"乖讹论"观点的 重要学者有关幽默的理论.其一,康德的"期待的落 空"论.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指出:"在一切引 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 西存在着(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任何愉 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 感情.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 在一瞬间极欢跃地引起欢快之感."[5"康德的这 一 着名定义带着西方古典美学的心理学色彩,其核 心是由于期待落空而突然产生意外的惊奇.其二, 与康德不同,柏格森从个性心灵被歪曲这个角度得 出结论说:"笑产生于'镶在活的东西上的机械的东 西'."也就是在活生生的社会,活生生的人的言语, 动作中看到"造作的东西,刻板的东西",表现出某 种"僵硬,它和内在生命不相调和",就有"潜在的滑 稽的因素"[]?'.;N--,叔本华的"不一致"理论. 叔本华认为滑稽的笑只是突然意会到外在的不协 调,包括我们已经充分强调了的语义错位而形成的 不一致.不协调的形式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事 实与概念的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情不自 禁地笑起来了. 在《幽默逻辑探秘》中,孙绍振对这三种观点分 别作了评价.他认为,康德的"期待落空"理论有它 的深刻之处,但并没有分清游戏性的笑与非游戏性 的笑.并不是所有"期待落空"的事或物都让人觉 得好笑,例如一个人正在走路,突然被车撞死了,这 也属于"期待落空",却会给人带来悲伤.对柏格森 的"期待落实"理论,孙绍振认为这同样具有很明显 的缺陷.例如我们在看一部电影,猜到里面的一个 人物要死了,结果他果然死了,这是一种期待的落 实,但并不好笑,更不幽默.对叔本华的"不一致" 理论,孙绍振则认为只是概念和事物的不一致并不 能完全产生幽默,而只有在这种不一致最后又落实 后才可能产生一种心领神会的"笑".最后,孙绍振 指出,从康德到柏格森,再到叔本华,他们理论的缺 陷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都以西方强大的"一元" 逻辑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论是"期待落实"还是"期 待落空",以及"不一致"理论,都是认为"一元"逻辑 的断层所致.但事实上,幽默逻辑的不同之处在于, 原先单一逻辑断层之后,又产生与另一逻辑的重合 与落实,因此,孙绍振提出,幽默逻辑理论不能基于 单一逻辑基础,而应该是"二重逻辑",二者之间有 明显的断层,又有很巧妙的契合与衔接,因此,又是 "二重逻辑错位". "二重逻辑错位"是孙绍振幽默理论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孙绍振区分了雄辩,诡辩和幽默的差 别,指出雄辩与诡辩皆是出于"一元"逻辑,而幽默 则出于"二元逻辑".诡辩在自我构建的逻辑中能 够自圆其说;雄辩则不仅满足于自圆其说,还要说服 对方也能自圆其说.对于讽刺,滑稽与幽默之间的 关系,孙绍振认为三者都是属于"二重逻辑错位", 但滑稽是缺乏语义深长的错位,讽刺则带有很强的 进攻性,一般来讲,讽刺与幽默感成反比关系,讽刺 性越强,幽默性越弱;讽刺性越弱,幽默性越强. 尽管有"二重逻辑错位"的理论创新,但是孙绍 振发现,单纯的逻辑断层并不能完全产生幽默,在经 过细致的研究后,得出幽默是一种逻辑的错位和意 向的"复位".这种"复位"可以认为是对立双方在 幽默的逻辑断层中会合,是一种共享或顿悟,也是一 种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有断层,必有会合.并且, 在会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概念内涵的转移,亦即概念 意义的潜在转化,这既实现了一条逻辑向另一逻辑 的转化,完成了双重逻辑的衔接;又实现了概念内涵 和意义的自然过渡,使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心理感应. 孙绍振还指出幽默逻辑结构的两种类型:错位 和平行.错位的逻辑结构如前所述,反映出一种较 为明显,积极的幽默风格;而平行则是二重逻辑的平 行反衬,缺乏或回避戏剧性对转,幽默风格更温和, 更含蓄.至此,孙绍振的幽默逻辑理论已经相当清 晰.从对前人幽默理论的批判性的继承,到自我的 创新;从对相类似概念的相互比较来确定幽默概念 的独特性,到对幽默理论内部深层次逻辑的独特挖 掘和理论发现;从高高在上的理论层面的理性概括, 到经验层面的感性映证等等,孙绍振完成了幽默理 论自身较为完善的理论建构,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 理论系统,为中国的幽默理论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从理论自身的系统性来看,孙绍振显然是一个 自觉的本质主义者.他一直想从形而上的层面进行 理论对象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完成一种本质主义的 建构,这既体现一个学者自身的学术倾向,也体现出 学者本人的哲学态度.此外,孙绍振在幽默理论的 闽江学院第30卷 创新成果,可以说填补了国内与国外的理论空白,是 对人类智慧的一大贡献.而且,孙绍振还具有强大 的微观分析能力,例如在分析一个为什么幽默 时.孙绍振写到:"这个故事为什么挺幽默?因为马 克?吐温的判断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正理,假眼里不 可能有任何慈悲,所以他的因果判断是站不住脚的, 因而是歪理.但是他的这个歪理表面看来,并没有 以情感的交流和共享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种类似 知性的武断形式出现:百万富翁都是绝对没有慈悲 之心的,因而活人的眼睛还不如人造的假眼有人情 味.这种智慧以其极端化,绝对化为特点,而极端 化,绝对化并不是知性和理性的特点,而是情感的特 点.因而这里的知性,又带上了马克?吐温的强烈 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很幽默,但有很强的知性 的诡辩色彩."[7】(喇这种严密的逻辑思辩语言在孙 绍振的论文里比比皆是,他是一个擅长微观分析和 逻辑论证的学者,其思维的严密性和可靠性,不是一 般学者能够企及的. = 问题恰恰就出在本质主义的建构与追求上.孙 绍振用本质主义的理论思维来寻求幽默逻辑的普适 的一面,在实际情况下,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状况.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 更何况一种理论的存在;而本质主义的迫寻则体现 了与辩证法相矛盾的思维方式.孙绍振在探求幽默 理论恒定的特征时,忽略了幽默效果产生并感应的 具体的历史语境及接受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忽 视了文化和接受者对幽默产生的重要作用,这在后 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下,体现出了本质主义者的脆 弱和缺陷. 问题出在孙绍振的"二重错位"之后的"复位" 上.从对理论的接受过程可以看出,孙绍振的"二重 错位"逻辑直接受叔本华的"不一致"理论影响,不 同的在于,孙绍振突破原来"一元逻辑"的强大思维 惯性,提出了"二重复合逻辑"思维,并提出"错位" 的内部生成情况.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也只是对 前人理论的修复和解释,并无创新意义,了不起的在 于,孙绍振提出了"复位"原理,认为逻辑错位之后 并非构成一种平行的关系,而是形成对接.那么,这 种对接是如何形成的呢?"提炼严密的错位模式": 把两条思路压缩在接近的甚至相同的词语中,幽默 的意味就越是深长,最好是那种几乎是合二为一的. 既然如此,必然涉及到如下三个方面的探讨. 1.概念 幽默产生的过程中,概念显然要进行偷换,一是 同音异义,一是同语异义.概念是衔接两条逻辑的 关键点,少了概念,就少了连接点,那么,幽默就不可 能产生.那么,在概念于具体语境中被默默转化的 时候,使用者与接受者双方对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应该是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应具备熟练应用的能 力. 2.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的转化 "幽默之妙,就妙在这两条思路一齐共处在同一 个词语或同样一个事物之中.不过在叙述的开始, 作者强调了一条思路,尽可能地吸引听者或读者的 注意力,同时又尽可能地隐蔽另一条思路,让它不引 起注意,甚至让它成为第一条思路的背景材料,或者 是看来可有可无的道具,而最后让那被淡化的思路 突然冒出来,使全部情节得到一种新的解释,而原来 那占据注意中心的思路倒很自然地被推向注意力边 缘,成为不起作用的背景材料."t'7](P155-1~)这里说的 "第一条思路"就是"显性逻辑","第二条思路"就是 "隐性逻辑".从孙绍振的叙述中我们发现,两条逻 辑的会合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接受者的注意程度, 而并非是逻辑本身的自我推动过程.如果接受者的 智商与发出者的智商不一般,情趣也不一般,那么, 这种逻辑的转化就显得比较困难. 3.两层逻辑转化的自觉性(非强迫性) 两层逻辑的转化必须是自觉的,自由的,应该给 人天衣无缝的感觉,而非强词夺理.这种转化的润 滑性主要掌握在幽默的发生者那里,而并非结构本 身的本能驱动.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孙绍振的幽默 理论在承认幽默的本质属性以外,还是离不开发生 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意识互动,这就有一种心理主义 和文化主义的倾向.这一点,孙绍振也已经有所警 惕,在论文《关于幽默逻辑学建构的对话》唧中 就已经有这样的置疑,"你的说法很不错,但是弄到 最后你自己不是又回到幽默的心理机制上来了吗?" 孙绍振是这样解释的,"是的,我的主要是在逻 辑学方面,但是我的主要努力还是幽默的操作学问 上".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掩盖其幽默理论的心理主 义和文化主义倾向.有一个小品,戏中在讨论什么 问题让中国人最揪心,这时主人公就说到:"足球", 她又补充了一下——"中国足球"!台下观众大笑. 其实,这里之所以会引发观众的笑,主要是因为有一 个潜在事实做后盾,即中国足球的水平实在是太低 了.按照"二重逻辑错位"理论,其"显性逻辑"则是 第3期刘敬: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研究述评65 最揪心的人或物,一般观众会认为是某一政治或经 济等比较隆重的事件.让人发笑的是,主人公回答 的却是"中国足球",这里,由"揪心"的事引申到"中 国足球",这是该幽默的"隐性逻辑".固然"中国足 球"让人"揪心",但在这么严肃的场合一般不会提 这样的问题,因此,回答者在此时出其不意地回答 "中国足球",一方面实现了"二重逻辑错位",另一 方面实现了逻辑"复合",给人会心一笑的感觉.但 实际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并不一定能理解这种幽默, 只有你知道中国的足球背景,才能明白个中的幽默 内涵.又如另一个小品《拜年》中高秀敏与赵本山 在出场时的对话.高秀敏告诉赵本山现在流行用语 言与领导进行沟通,赵本山用顺口溜来回答,"你让 我玩鱼塘行,让我玩语言好有一比啊.……你让潘 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观众听到这 里,大笑.但是,外国观众就不一定觉得好笑,因为 他们不一定认识潘长江,自然就不知道潘的外形特 征,也就体会不到潘与郑二者之间的身高差距.但 光是差距也不能产生笑的动机,这里有一个反差,那 就是潘是男的,郑是女的,男的很矮,女的很高,并 且,潘就在现场,这种明显的调侃让观众心领神会: 明白拿一个人的缺点开玩笑,但又不明白说出来,而 是让观众去感悟,颇有中国人所说的"言外之意"的 感觉,语言表现出来的逻辑与领会到的逻辑之间构 成一种平行的反衬,观众领会到意思后,就会觉得好 笑.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文化和心理意识的了解是领会幽默的要素.孙绍振 自然意识到这一点,也在他的相关论着中提及了,但 是他并没有继续探讨下去.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个本质主义者的理论挖 掘,应该是努力探寻对象本身的内在的驱动体系,这 种体系似乎可以独立于时代和接受者的心理水平而 存在,这显然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用这样的标准 来衡量孙绍振的幽默理论建设,自然有些苛刻,但作 为后继者的研究,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认真地指出 其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为我们对人类智慧成果的审 视与宏扬做更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蔡辉,尹星.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5(1):5—8. [2]王天保.从社会功能论到实践论——滑稽,幽默的理论研究在中国美学中的发 展历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社科 版,2006,22(4):75—77. [3]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5]上海青年幽默俱乐部.中外名家论喜剧,幽默与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2. [6](法)柏格森.笑——滑稽的意义[M].徐继曾,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7]孙绍振.幽默逻辑揭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OnSunShaozhen'STheoriesonHumorLogic LIUJing (ChineseDepartmentofMinjiang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 Abstract:SunShaozhen'Stheoryonhumorlogicisaconstructionintermsofessentialism.Sta rtingfromthe establishedresearch,Sunbreaksawayfromtheconventionestablishedhomeandabroad,and blazeshisowntrails wit}lhisoriginaltheoryofhumor:DualMismatchedCompound.Hiscreationissignificantto research.Itisalso pointedhereinthatSun,intheconstructionofhistheories,failstoexplorethepsychologicalm otivationandhistori— calbackgroundofhumor. Keywords:SunShaozhen;humortheory;logic (责任编辑:邹自振)
/
本文档为【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