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2017-10-27 13页 doc 32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大理学院 JOURNALOFDALIUNIVERSITY 第9卷第7期2010年7月 Vo1.9No.7Ju1.20l0 当代云南白族民问文学研究概述 邓家鲜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民间文学是地方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体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研究着述颇丰,并 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对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作综述,旨在为民间文学研究 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当代;白族;民间文...
【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大理学院 JOURNALOFDALIUNIVERSITY 第9卷第7期2010年7月 Vo1.9No.7Ju1.20l0 当代云南白族民问文学研究概述 邓家鲜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民间文学是地方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体裁种类繁多,特点鲜明,研究着述颇丰,并 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对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作综述,旨在为民间文学研究 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当代;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0)07,0027,05 StudyonContemporaryBaiFolkLiteratureinYunnan DENGJiaxian (CollegeofLinguisitics&Literature,DaliUniversity,Dali,Yunnan671003,China) [Abstract]FolkLiteratureistheprimarycontextofthelocalethnicculture.Withalonghistory,Baifolkliteraturecontainsa varietyofcontentsandforms,outstandingcharacteristics,plentyofresearchingworkandformsafavorabledevelopmenttrend.The articlemainlysummarizestheeurrentsituationoftheresearchontheBaifolkliteratureinYunnan,providingnecessaryreferencefor f0lkliterature. [Keywords]contemporaryera;Baiethnic;folkliterature;currentsituationofresearch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其 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而丰富的民间文学,有神话 传说,故事,叙事诗,民歌,童谣以及大本曲和吹吹 腔等各类体裁,尤以本主,龙的神话传说和叙事长 诗最为独特.当代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之进行过广泛 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其研究的状况及 其特点作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 必要的借鉴,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如果从史学角度对建国以来的白族民间文学 研究历程作概括的话,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七年的理论初建期;八十年代的发展期;九十年代 的成熟期. 1十七年时期:的整理和研究理论的初 建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 查及民族识别工作的展开,民族文学受到了应有的 重视.资料整理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础,在"全 面收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十六字 方针"指引下,全国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学的收集,整 理,研究工作.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其规模之 大,地域之广,参加人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为此, 依靠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下来并不断充实的白族文 化事业获得了新生,白族民间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历史时期. 1956年,成立了大理县民间文学研究小组,开 始对白族民间文学作系统调查搜集整理.其问李中 迪,杨美清,周百里,徐嘉瑞,李缵绪,张旭,欧小牧 等发表或出版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学成 果.陆续整理出版了创造史诗《创世纪》,《开天辟 地》,故事,叙事长诗集《望夫云》,《蛇骨塔》,《杜朝 选》,《上关花》,《骑牛配亲》,《段赤诚》《鸟吊山》, 《蝴蝶泉》等.同年秋天,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 次深入白族地区进行调查和采风,李星华将部分民 间故事整理出版,杨亮才,陶阳也出版了《白族民歌 集》等.1958年,云南省委组织了民族民间文学大理 调查队一行6人(张文勋任队长),再次深入大理地 区.在大量搜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二年编 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初稿o1958年,在国家文 化部召开的西南民族文化工作现场会上,大理县的 白族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工作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 夏衍的表扬….1959年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和大理 市人民委员会还合编内部石印册子《跃进歌声震山 总第79期社会科学大理学院 河》共4辑等. 这时的理论工作者,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 基础,尤其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进行研究,但更多 是倾向于收集和整理,未形成研究的理论体系.在 "文革"期间,由于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研 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期 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随着新形势的到来,加之前期一系列白族民间 作品的整理面世,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 资料.1982年9月大理州第一个公开发行的白族文 化的综合性期刊《大理文化》创刊;1984年《大理文 艺》创刊.这些刊物立足于本地,贯彻"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把繁荣和发展大理民族文化当作己 任,改变了研究者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的状况.在此 基础上依托《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 学》,《思想战线》,《云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 学院》等学术刊物,悄然形成了由张文勋,李东 红,杨亮才,赵橹,周祜,杨永新,杨延福,马曜,张 旭,李一夫,何立义,张锡禄,段伶,吴棠,施立卓等 组成的研究群体,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稳步发展起 来,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对白族民问文学的研究不再停留在收集整理 和介绍解读的层面上,而是与白族历史文化,宗教 信仰等相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论文有《悲壮而 崇高的诗篇——论(望夫云)神话之魅力》(赵橹,民 族文学研究,1985/02),《白族打歌(创世纪)源流初 探》(杨秉礼,民族文学研究,1987/07),《白族民间童 话简论(上,下)》(张祖渠,大理文化,1989/03,04)等 都是很有分量的论文,尤其是张祖渠对白族民间童 话的论述是最为系统的.作者从白族童话的民族精 神,文化的蕴涵人手,阐述了白族童话的分类(风 物,伦理,抗争,动物,哲理,知识等童话)及特征,并 从艺术构思,语言,地区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归纳和 论述其特点.这是迄今为止系统评述白族童话的文 章,学理性强.此外,《试论白族本主的源和流》(赵 寅松,云南民族学院,1985/05),《试论白族本主 神的三种发展类型》(杨政业,云南民族学院, 1989/09)对白族本主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特点有关 注.《"打歌"琐谈》(赵寅松,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6/04),《白族的原始图腾虎与鸡》(张旭,大 理文化,1979/04)等对打歌习俗,白族图腾等结合具 体作品做了分析阐述.《民族文化》杂志上也有多篇 28 论文:1980年1,2期合订本刊有杨应康的《白族的反 歌》,吴棠的《邓川情歌的思想艺术》,吴崇仁的《白 族调》,马曜的《王懋程先生(白族史诗)》等文章,对 白族的民歌作了探讨.1983年白族文化介绍专辑中 有张汉举《白族民歌概略》和乐夫的《本主和本主神 话》等文,后来还有黄永亮,杨玉春的《浅谈白剧的 风格》(1984/05),吴棠的《(白国因由)浅说》(1986/ 04),董建中的《白族本主李密考》(1987/04)等,探讨 了白族的戏剧和本主文化.乐夫的《独具特色的民 问文学》(1987/05)系统地对白族民间故事的类型及 其特点做了合理的阐释.《白族本主研究断想》(杨 新旗,大理文化,1998/01)则对研究工作做出最早反 思.认为当前白族本主研究虽有进展,但方法单一, 视野还较狭窄,本主研究中关于名称的问题,本主 信仰的影响,本主与汉族民间神者关系等都需澄 清.这对研究工作有警醒作用.总之,此阶段的白族 民问文学研究相对同期的白族作家文学研究,是大 大滞后的,热情略显不够. 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会联合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大 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民委和市文化局参与组成 了市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依靠 文化站和民间艺人,对400多个村庄进行普查.产生 了一系列籍.如大理州文化局主编的《白族神话 集成》,《龙神话传说》,《白族本主神话》;由大理师 范张东向主编的《白族谚语》,《白族谜语歇后语》, 《白族民间童谣》;李赞褚主编的《白族神话传说集 ,施立卓编的《神 成》,《云南白族民歌选》;杨美清 笛》;陆家瑞等选译的《石宝山白族情歌百首》等.共 收集各种民问故事800多篇,谚语1900多条,谜语 700多条,歇后语1300多条,民间童谣300首[?.出 现了一批专着. 涌现出白族学者的专着.如张文勋主编的《白 族文学史》(修订本)[2],李缵绪的《白族文学史略》 和赵橹的《论白族神话与密教》等.尤其是张文勋的 《白族文学史》,全面系统总结了白族民间文学和作 家文学.该书涉及到白族民间文学的方方面面,如 古老的白族神话传说,白族史诗,历史故事,龙的故 事,本主的故事,佛教的故事,机智人物,民歌小调, 白族长诗以及大本曲,吹吹腔,绕三灵,白族童话寓 言儿歌,歌手和艺人等做了梳理.分析精到,概括合 理,系统而又科学.这是白族文学史编写上的重大 第79期邓家鲜当代云南白族民问文学研究概述第9卷 突破,也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实的白族文学史,它的 问世大大推进了白族文化的研究工作,在学术上很 有价值和意义. 320世纪90年代的成熟期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化研究的兴起,寻 根热潮的出现,边缘学科的发展,比较文学的盛行, 跨学科研究方法凸显等的影响,给白族民间文学的 研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加之90年代提出的文化大 省,大州建设思路的出台,在老一辈学者的影响下, 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薪火相传,研究的队伍不再局 限于大理州,研究人员的水平层次也有提高,出现 了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或综合多种研究方 法来研究白族民间文学,产生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 研究成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白族民问文 学研究逐渐成熟起来,进入了深入发展期. 3.1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不少的学术团 体1990年4月,大理州白族学会成立,办有《白 族研究》学刊.并在大理设总部,在白族聚居的县 市和昆明,北京,贵州,湖南等地设分会,有会员100 余人[3].2001年2月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成立,该 所以白族历史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大理民族 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方面作了大量卓 有成效的工作.2003年成立了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 究所,以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研究为核心,兼有科研 组织,协调和交流等功能.2007年5月大理学院又成 功申办了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 究基地,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研 究对象.此外,还有南诏史研究学会等群众性学术 团体,其主办的《南诏史论丛》以内部刊物的形式,刊 登了大量学术性文章.这些学术团体的成立振奋了 民族精神,大大促进了白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 3.2大批综合多种研究方法的高质量优秀论文涌 现对白族本主的论述文章在数量和质量上最为 凸显.《大理文化》上刊载了许多文章,如杨政业《白 族本族崇拜的三个基本特点》(1990/01),从对众多 本主故事传说的细读中总结出白族本主崇拜的特 点:多神并立,多教揉合,重视今生现世的宗教观 等.文章思路清晰,观点切中实际.何燕霞《浅谈白 族本主崇拜——从白族本主崇拜看白族文化的兼 容性和开放性》(2007/02)从白族本族崇拜产生的缘 由出发,阐述了白族本主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 具体体现.论述深刻,有独到见地,说理透彻.吴棠 《白族"本主"文化的变异/(2006/04)阐发了佛教,道 教,儒学等对白族"本主"崇拜的渗透和影响.进而 论述其变异特点,即本主神祗的易位和易容;本主 庙由祭祀和民俗场所变为白族村落的群众文化中 心;趋向市井化,平庸化,以及大众参与的简单化和 粗糙化的趋势等,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该文敏锐 地捕捉到本主崇拜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思维敏锐, 富于建设性.杨运恒《本主崇拜与白族的生存哲学》 (1996/02),杨学文《关于白族本主文化的哲学思考》 (2001/02),如题目所昭示的,从白族本族崇拜来探 讨白族人的生存哲学,文化哲学.于然《也谈败军之 将何以成为一方神灵》(2O01,05)提出了把唐败将李 密成为本主归因于白族文化的宽容度,开放性的不 同观点.他从白族的战争观,英雄观和对汉文化的 好感,论述了身为将军和作为汉文化代表的李密成 为本主的必然性.文章自圆其说,观点新颖.《民族 艺术研究》上刊载了郑筱筠《试论云南大理白族本 主神祗的特点及其成因》(2003/03),考察了云南白 族本主崇拜,总结出:白族本主神祗构成复杂性,流 动性和不稳定性,人性化,人形化乃至世俗化等特 点并分析成因.文章材料详实,学理性强,分析透 彻.此外,杨仕《试论白族本主崇拜性质》(中南民族 学院,1994/01),施立卓《白族本主神号述略》 (云南民族学院,1991/02),何永福的《白族本主 崇拜辨正》(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7/02), 《九隆神话与图腾受孕机制》(民族艺术研究,2003/ 03),《从白族本主神祗分类看本主崇拜的发生》(楚 雄师范学院,2003/05)等论文也颇为严谨,有很 强的史料价值.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研究白族民间文学的论文 也不少,如发表在《民族文学研究》上刘红的《白族 民间文学与民众的道教信仰/(2006/02),赵橹的《白 族大本曲与佛教文化》(1992/03)值得关注.此外,张 锡禄《佛教对大理白族民俗的影响》(大理,2003年 冬之卷)论述了密宗对白族命名制的影响,以及佛教 对白族节日盛会,丧葬习俗,白族日常生活习俗等 的影响.文章结合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做具体说 明,材料详实,说理浅显明了.张旭《白族的原始宗 教信仰——天鬼》也值得一读. 对白族的各种民俗信仰的探讨也是学者所关 注的,如《大理文化>>(2007/02)上刊载顾霞的《云南 福星"阿嵯耶观音"》一文,对"云南福星"的南诏大 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的文化蕴含作了阐述,分析 人理,深刻.张丽娟的《白族火崇拜初探》(2002/03) 总第79期社会科学大理学院 和李根灿的《白族的火把节文化~(2003/02),从不同 的角度,阐述了白族火把节的起因,形式及仪式,意 蕴,有史料,有现场,生动有趣.张明曾的《白族 的太阳崇拜》(2007/l05)对白族乡村的莲池会,洞经 会举办"太阳诞"祭祀活动人手,分析了白族在太阳 崇拜中的心理蕴含和文化蕴含.杨玉莲的《从"阿央 白"祈嗣活动看儒家孝道思想对白族传统继嗣观念 的影响~(2007106),从白族的"阿央白"祈嗣活动,分 析阐述了当地白族的传统生育信仰和继嗣观中的 思想根源. 白族有丰富的叙事长诗,如《黄氏女》,《大雁传 书》,《望夫云》等,因此,对白族叙事长诗研究的文 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民族文学研究》上刊 载章虹宇的《白族地区有关(格萨尔王传)传说及其 民俗活动的调查(1990/3);刘守华和刘晓春《白族民 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1993/2);王建华的 《谈白族民间长诗对白族妇女美丽心灵的折射》 (2006/3)等.此外,王建华的《白族民间长诗(青姑 娘)的社会学解读》(大理学院,2007/11),朱耕 耘《从白族情歌看白族的家庭婚姻观》(大理文化, 2002/03)等都很有学术价值. 白族有着独特的民族精神文化,如和谐理念, 开放性和包容性等.对白族的民族精神,心理性格作发掘的文章也不少,如赵怀仁发表在《民族文学 研究》上的《白族民间文学中形象的美学意义》 (1997,2),《白族民问文学与中华文化凝聚力的边地 民间表达研究》(2008/03);另有张锡梅《白族民问歌 谣所体现的白族文学精神——以(鱼调)为例》(大 理学院,2007/09),《从白族崇拜文化看白族民 族精神》(西南师范大学,2003/01);廖德广《大 理古代优秀德化精神及其国际意义》(大理文化, 2002/06)也值得一读. 综合学科研究初露锋芒,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研究白族 民间文学,挖掘其中的文化,美学等内涵和价值. 在更广阔的空间对白族民问文学进行考察,在 各种比较中凸现白族民问文学的特质.可以说这些 成果在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及其所运用的新方 法,新视角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数量与质量上 都超越了之前,开启了白族文学研究纵向深入,横 向比较,多学科综合化的发展道路.如见于《民族文 学研究》上董秀团的《白族民间文学中人与自然关 系的解读》(2008/4),从生态学角度作关照;苑利的 《韩民族与中国白族鸡龙神话比较》(民族文学研 究,1998/3),董秀团的《汉族和白族目莲救母故事的 异同比较》(民族文学研究,2004/2)和刘红的《论白 族<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楚雄师范学 院,2006/4),段炳昌的《日本氏神崇拜与中国白 族本主崇拜的比较》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做研究.还 有从绘画,建筑等文化的角度探讨的,如杨国才和 孙雅丽的《本主庙:白族文化的博物馆》(中央民族 大学,2001/4),张旭收入《云南文史丛林刊》中 的《剑川对联艺苑中的一枝奇葩》(1992/04);张文 《剑川石钟山石窟与白族本主崇拜新探》(大理文 化,2001/04);侯冲《大黑天神与白姐圣妃新资料研 究》(大理文化,1994/02)等角度很新颖.此外,海星 《承先之深层开拓启后的良好开端——读杨政业的 (白族本主文化)》则以读书杂感的方式,阐述了杨 政业的《白族本主文化》一书独到之处是"不继旧 辙,不从俗套"[.表面看是一篇读后感,实质上是 对该书的一个理论总结,对广大读者很有启发.何 永福的《神话传说与文化积淀》(大理学院, 2005/02),《试论大理白族"攒榜惹"习俗形成及其文 化含义》(民间文化论坛,2009/03)等,也可见研究者 的角度开阔和敏思睿智. 在全球性的背景下,民间文学的处境,如何保 护等是值得关注和警觉的问题.这方面的论文有: 《大理文化》上的张红丽《试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 护~(2006/01),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世界 化的趋势中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途径.文章高屋建 瓴,角度新颖.杨育新和张锡禄《侨乡喜洲白族商帮 的形成及其文化遗产保护》(大理文化,2006/03),对 喜洲白族商帮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做了系统的梳理, 并提出保护的价值,意义和途径.表现出学者们敏 锐的目光,深深的呼唤和忧虑,体现出学者的社会 责任感. 3_3系列研究专着问世20世纪90年代后白族民 间文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出现了大批个人专着. 杨政业的《白族本主文化》,段炳昌的《南诏大理国 的流风遗韵——穿越白族民俗长廊》,李东红,杨利 美阳的《苍洱五百年》.白族学者张锡禄的《南诏与 白族文化》收入他研究民间文学的多篇论文,阐述 了他多年潜心研究,思考的结果,这些论文皆结合 具体作品作分析,阐述,材料具体而详实. 出现了系列丛书.如由杨恒灿主编的《白族文 化研究丛书》,李正清的《大理喜洲文化史考》,段伶 第79期邓家鲜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第9卷 的《白族曲词格律通论》,侯冲的《白族心史——<白 古通记)研究》,段金录的《大理历代名碑》,杨恒灿 的《南诏史稿》,李东红的《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 派研究》,杨延福的《南诏大理白族史论集》等.2001 年,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重新启动了着名白族学 者张子斋,马曜,杨明,王云等人倡导的《大理丛书》 编辑工程,出版有《白族研究百年》,《中国民间故事 全书?大理州12县市卷》,《白族民间歌谣集成》,《中 国云南剑川石宝山情歌对唱》等书籍.尤其是《白族 研究百年》精选130多篇有代表性论文,全书共包括 白话源流,南诏和大理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考 ,人物春秋 古文物,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献典籍 等部分,既总结了近百年来的白族研究成果,书后 还附有"白族文化论着要目索引"[5],为白族文化研 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也有系列着作出版: 赵怀仁主编的《大理上下四千年》,王达明等着的 《马帮文化》等.此外,《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目 前已出版三辑,收录各类文章200余篇,其中不乏质 量上乘之作. 白族民间文艺对外交流频繁.从20世纪8O年代 的《黄氏女》长诗在日本出版~1190年代的《中国云南 剑川石宝山情歌对唱》一,二集,再~U2006年《云南 省白族歌垣与日本古代文学》出版,在El本引起很 大的反响,担任,推介的赵衍孙,施珍华出了大 力.此外,《白族民问故事选》(大理州文化局编,施 珍华校译)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蝴蝶泉和中国 少数民族故事》(何立义翻译的英文本在英国伦敦 出版),《白族神话传说集成》,《白族民间歌谣集 成》,《白族民间长诗选》,《白族民间小曲》等,都向 国外发行出售.2003年2月出版的《白族民间文艺集 萃》面向国外发行300多册[5=,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研 究的发展. 4当代白族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 综观这几十年来白族民问文学研究,20世纪80 年代后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尤其在90年代的深 入期,文学史专着与研究论文都出现了可喜的势 头,令人欣慰.但是在看到成绩与收获时,其中也存 在问题和不足. 收集整理多而理论研究不足.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的研究基础工作薄弱,很零碎,不成系统,缺乏 一 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许多研究文章还只停留 在就事论事,介绍和记录或者只有特点的归纳上, 而未深入地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和深层的意蕴.在 不少领域还存在着学术空白,如白族民间文学的人 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民族道德精神等对今天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方式有待完善.研究中跨 学科的研究虽有但不够,且纵向研究多,横向比较 不足,其对象几乎只集中在大理州内等.研究中视 野打开不够,思路狭窄,没有做到"研究一个民族的 文学历史文化要把它放在中国,世界的文化格局中 来研究"[6的高层次审视,同时对保存记录整理口 承传统文学重视也不够,当前"脆弱的口头传承受 到冲击,口承能力明显受到文字的排挤",7].因此, 要对白族民间文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就需要积极挖 掘,收集,整理来自于田野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 地缘优势,既要进行纵向的历史演变的研究,也要 作横向比较研究,更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学,社 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成果, 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总之,白族民间文学研究及搜集整理工作,包 括在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都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对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大理地 区乃至云南白族学术文化的建设,繁荣边疆民族地 区的经济与社会文化事业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 推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并为世界文学的发 展繁荣提供了崭新的文学经验,在中国文学史上和 世界文学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何显耀.苍洱五十春艺苑竞风流——大理市文艺事业 发展五十年巡礼[J].大理,1999(3):6-7. [2]张文勋.白族文学史:修订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1-50. [3]钟振川.云南省民族学会白族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J].大 理文化,1990(2):1-2. [4]海星.承先之深层开拓启后的良好开端——读杨政业的 《白族本主文化》[J].大理文化,1996(2):54. [5]赵寅松-白族研究百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17. [6]施珍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大理州民间文艺半个世 纪回望[J].大理文化,2006(6):61. [7]安殿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M]//张 炯.中国"-3代文学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13-31S [收稿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邓家鲜,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地方文 学研究. (责任编辑袁登学) 31
/
本文档为【【doc】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