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2018-04-26 10页 doc 25KB 9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第11卷 V01.1l 第5期 No.5 黄河科技大学 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ITY 2009年9月 Sep.2009 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李龙海 (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陈姓起源于河南淮阳,以国为氏.由于陈国内乱及后被楚所灭,其后裔遂向外流播.历史上陈姓由中原大规模地 徙居福建共有五次,分别是在西晋末年,唐初,唐中期,唐末和北宋末年.明末以降,生活于福...
【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第11卷 V01.1l 第5期 No.5 黄河科技大学 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ITY 2009年9月 Sep.2009 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 李龙海 (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陈姓起源于河南淮阳,以国为氏.由于陈国内乱及后被楚所灭,其后裔遂向外流播.历史上陈姓由中原大规模地 徙居福建共有五次,分别是在西晋末年,唐初,唐中期,唐末和北宋末年.明末以降,生活于福建的陈姓族人又开始播迁至台湾,并 成为台湾第一大姓. 关键词:陈姓;起源;闽台;播迁 中图分类号:K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09)05-0020-03 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约6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5%强.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 最集中的地区,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 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 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 位)?,故闽台地区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虽然目前陈姓 在南方诸省人口最为集中,但从大量的方志及陈氏族谱等史 料我们可以得知,目前生活在南方诸地的陈姓,其祖源却是 在中原地区.他们的先辈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中原相 继迁徙而至的.故而,开展对姓氏源流方面的研究,是研究 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原陈 姓的起源以及陈姓子孙向闽台地区的迁徙作一探讨,以就教 于方家. 一 ,陈姓的起源及先秦至晋以前陈姓的迁徙 陈本为一古老之地名,如《陈州府志》云:"陈州太吴之 墟,古宛丘之地.神农都之,始为陈."由此可知,陈这一名称 始于神农氏在此定都时.西周初兴,大封先王及功臣之后, 因胡公妫满是帝舜的后裔,同时又是周人的陶正阏父(一称 遏父)之子,故被封于陈?,并以国为氏.自妫满封陈至陈闵 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据史料 载: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四支陈国公族后裔先后避居他 乡,均以国为氏姓陈. 其一居颍川者(今河南许昌,长葛一带).这一支是胡公 满十世孙陈完的后裔,也是繁衍昌盛,支系最为清晰的陈姓 支系. 据《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宣公 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春,陈人杀太子御寇.陈公子与颛 孙奔齐."与御寇素来交好怕受连累避难齐国的胡公十世孙 陈完,深受齐人厚待,得官工正,至陈完五代孙桓子于周定王 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改姓田氏.陈完为田姓始祖,死后谥 为敬仲.《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敬仲之如齐,以陈字 为田氏."之所以如此,《索隐》称:"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 相近."陈完的子孙田氏家族在齐国大有发展,历任齐国的大 夫,卿,相,渐渐垄断了齐国的大权,传到第九代田和时,终于 夺得姜姓齐国的王位,史称田齐,田和自立为齐太公.公元 前221年,陈完15代孙齐王田建为秦国所灭. 田齐亡国之后,田建的儿子田轸奔楚为相国,后徙颍川, 被封颍川(今河南长葛一带)侯.田轸又恢复姓陈,成为颍川 陈氏的始祖,繁衍生息,代代相因,播迁甚广,成了现代陈姓 的主干. 其二居陈留者(即今河南开封陈留).这一支出自陈哀 公之子留.公元前6世纪初期,陈国太子偃师有二嬖妾,长 妾生子日留.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4年),公子过杀太子偃 师而立留为太子.楚灵王闻陈国内乱,遣公子弃疾率师,俸 .留逃往郑国避居,其所居地谓之 偃师之子吴伐陈,并灭陈 陈留. 其三居阳武者,出自陈闵公之长子陈衍."周敬王四十 一 年(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闵公,灭陈国."陈国灭 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 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一说在河南原阳县东 收稿日期12009一O3—1O 作者简介:李龙海(1973一),男,河南太康人,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法制史,民族史与中原文化的研究. ?袁义迭先生依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统计,详见袁着《中国姓氏一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统计数据不包括少数民族. ?历史上还有陈姓的其他起源,但都比陈国后裔以陈为氏晚,且影响小.如隋初有白永责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刘 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此为广陵之陈;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如《史记.陈杞世家》栽:"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祀舜,是为胡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 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先秦时期,姓,氏泾渭分明.秦汉以降,各家族的氏名也成为了姓,姓,氏趋于合一. 李龙海: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21 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 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 其四居固始者,出自陈闵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陈亡 后,全温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内),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侯 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 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实为嗣.陈实裔孙陈志皋遂遣其 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蔡卅I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 基业. 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在晋以前陈姓的迁徙分布地域主 要集中于长江以北的河南,山东与山西等地. 二,晋以降陈姓向福建地区的播迁 西晋末年,中原先有"八王之乱",继而又有"永嘉之 乱",一时间黄河南北的广袤地区成了战场.战乱导致中原 士家大族及平民百姓被迫离开中原故土远徙他乡,其中大多 数人到了江南?.根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当时中原地区的人 口多流向了临近的安徽与湖北,也有不少中原人口流向了更 远的福建等地.史料记载中原陈姓入闽成规模的有五次. 第一次是在西晋末年.已有一批中原人迁至今福建省, 其中即有陈氏.正如《闽》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 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西晋末建兴年间(公元3ll 一 3l6年),又有太尉陈伯畛渡江,落居曲阿新丰湖,后迁居 浙江,为陈武帝霸先的先祖,其后散居福建.福建《莆田榄巷 文峰陈氏族谱》也载:"陈氏之先,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 也,远祖日梅洋三郎当时困于兵乱,人不自保,惟恨所居之 不远,遂入[闽中j深山穷谷,以为营生安业之地,若武陵桃源 之避秦者." 第二次大规模入闽是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 率军入闽.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闽南少数民族发 生动乱,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前往 讨伐.然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 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 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陈 敏之母魏氏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 )死于军中,由他的儿子 霄县.陈政于仪风二年(公元677年 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 闽南这片沃土,元光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据光绪《漳州府 志》载,陈元光"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 工",其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一支望 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所以,有学者指出:"陈政,陈元 光的率兵入闽,是一次具有移民性质的进军,对汉民在闽南 地区的开发作用甚巨."后当地人尊称陈元光为"北庙"始 祖,"开漳圣王",而将陈元光的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同 时,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 陈圣王庙,据统计福建有i00多座,台湾有55座,南洋诸岛 有20多座 第三次是唐朝中期的大规模迁徙.据史料载,颍川陈实 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 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 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文宗时任宰相,裔孙陈洪进,在闽 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廷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南唐后 主李煜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南唐被北宋攻灭后,陈 洪进向宋主动献出漳,泉二州,被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 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 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 族,人称"太傅派"陈氏,其先祖陈邕也被尊称为"南院"始 祖. 第四次是唐末五代固始三王(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人 闽.据考证,此次人闽有50姓,且多是举族入闽的.其中, 陈氏就有侯官古灵陈檄(福州),南阳陈夔(分派闽县,长 乐),先锋陈师先,陈豹,陈勇.刘球《陈公振行状》就记载到: "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陈檄长子陈令镕,次子陈令图皆居高官,原居福州城内,后迁 侯官古灵村,称"古灵陈氏". 第五次是靖康之变,高宗南渡时期."金人灭亡北宋,中 原百姓纷纷跟随宋高宗南迁,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陈宦的 后裔陈魁等率族迁入福建宁化,上杭.如今,陈姓已是福建 着姓,素有'陈,林,蔡,福建占一半'的谚语." 另外,陈实子孙中有一支陈昌,陈旺,徙江西德安起家 "义门".后北宋时"义门"分庄,陈氏"星罗棋布于七十余州 县,各立门户,支谱日增"_6,"徙居浙,湖,闽,徽,宁,苏,松等 处,约四余派,亦十之一二,未必能尽吾族四海之类众也"__. 由此可得知,这支陈姓由中原先迁徙到江西后,北宋时,部分 "义门"陈姓再迁徙到福建等地. 三,明末以降陈姓向台湾的迁徙 据史料考证,早在明末清初,福建就开始大批向台湾移 民了.如: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人窃居台湾后, 曾招募闽南沿海移民去台湾垦殖;明末郑芝龙设寨于台湾北 港,曾多次招募漳,泉,兴化沿海居民渡海去台湾垦荒;崇祯 元年(公元1628年)统治台湾的郑芝龙归顺明朝,在福建布 政使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沿海几万灾民,每人"给银三两, 每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载运去台垦殖;清朝顺治十八年(公 元1661年)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所带 士兵连同眷属共三万多人都留在台湾开荒种植,这些士兵多 是闽南,闽中人.与此同时,他还到漳,泉,兴化等地招募青 壮年到台湾垦荒.这个时期,漳州,泉州,兴化等地赴台者达 l5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郑成功之 孙郑克填归顺清朝后,漳,泉,兴化沿海赴台又有几十万人之 多,其中从福建等地迁台的人口中就有大量的陈姓.由陈姓 族谱可以看出,当时陈姓移民台湾或因闽粤地狭人众,谋生 ?如光:《资治通鉴'晋纪九》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巾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 江"又《晋书'王导传》载:"洛京倾覆,中州{ 女避难汀左_并卜六七:" 22黄河科技大学 不易,只好向台湾发展;或因兵燹或民变而移居台湾;有 的则是因光绪末年德化陈拱反抗盐税失败遭牵连n,等等. 依据台湾陈姓各支系的族谱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记载,可 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些台湾陈姓族人与福建陈姓及中原陈姓 的源流关系. 如"德聚堂"陈氏源自福建龙海县霞寮村.其人台始祖 即郑成功部将陈泽.今台南忠义路七巷尚有其居台旧府,称 "德聚堂",亦称"颍川家庙".至今,德聚堂中仍供奉有陈泽 及其弟陈丑,陈辛,陈红等,并保存有当年陈泽等复台及其宗 亲繁衍的具体资料.据《霞寮村陈氏世系渊源》载:陈屠龙子 于明宪宗初年由龙溪县南乡庵兜迁居海澄霞寮,是为开基 祖.霞寮村位于九龙江西南,北三溪汇合处,今属龙海县浮 宫乡.陈泽四兄弟是陈屠龙七代孙,泽为郑成功部将,位居 统领,随后三个弟弟因此也跟着到台湾定居,是为霞寮村陈 氏居台的开基祖,300多年来繁衍子孙甚众,共建"德聚堂" 纪念祖先. 台湾林投巷陈氏源自福建东山留田村.留田村位于福 建东山县海滨.莆田县东庙龙坡社人陈苟住,时为兴化府衙 役,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调防来铜山(今东山)水 寨,守因墩山烽火台,定居开基繁衍子孙,分别留田南屿,东 坑各地."留田"意为留下来垦田开基.随后又有后裔到台 湾谋生,聚居屏东县林投巷,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100多户. 惠安侯卿陈氏祖地为福建惠安县辋川镇后坑村近人(因 方言谐音又称坑为卿).陈姓早于明代由莆田阔口迁来,属 玉湖陈衍派,清末民初已分居各地19个村落,遂有19陈之 誉.侯卿陈氏现多集居在台北市,与大陆陈姓联系密切. 台北大龙峒陈氏祖籍福建同安官山.福建同安县官山 陈氏开基祖陈忠与子邕同为唐开元官员,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父子被贬,谪居漳州南驿路南厢山.陈邕有四子,长子陈 夷及其子陈俦居厦门陈寮开基,传到22代陈国辅,由厦门称 居同安官山,为"官山陈氏"始祖.先后有际廷,际畦和际令, 运奉,运市和运三等移居台北淡水一带,还有何厝陈严,陈 由,后溪陈殿也陆续渡海去台.台北大龙峒原是高山族中平 埔族居住的,名"大浪泵",位于淡水河和基隆河汇合处.早 年同安人陈逊言随父辈来此垦殖,建设成片住宅,打下发展 基础,谐音名"大隆同".至乾隆年间,大批同安人迁居到此. 台湾霞宅陈氏是由福建南安市诗山镇霞宅村迁居的.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福建霞宅陈姓人物陈宗赏渡 台,繁衍子孙散居台中,台北,基隆,新竹,统称"霞宅陈氏", 尊陈宗赏为开台始祖,聚居地方称霞宅街.霞宅人以纺织棕 蓑闻名,所以霞宅街也称"棕蓑街". 台湾和平村陈氏源自福建南靖龙山埔顶村.清雍正年 间,南靖永丰宝斗村11代孙"天"字辈陈天义迁居埔顶村为 开基祖,沿用宝斗村昭穆,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埔顶村 6代孙即"茂"字辈陈丁,从厦门渡台,定居新竹县桃源区大 园乡和平村为开基祖. 台湾银江陈氏源于福建石狮市永宁镇银江村.据华侨 大学李天赐教授对《银江陈氏三房家乘》剖析:谱有"吾宗自 元光公开闽以来,族姓蕃昌,凡闽有陈,皆遥尊为始祖,夫因 知本之意也".又云:"方山公仁元,官奉训大夫,政绩载郡 志,享春秋."方山子宝盖约于元末明初由象泽分居银江,故 谱序日:"银江陈氏一族系陈氏一族系吾祖方山公所出", "宝盖公为开基祖."谱载统计当时已有子孙94人移居台湾, 其中7O人有生卒年月,康熙年间27人,雍正,乾隆年间分别 有13和30人;在台有地点22人. 另在台北市宁夏路有一座"德星堂",是全台陈氏宗祠, 大殿内有一副对联:"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 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对联中的"箕裘", 出自《礼记?学记》,比喻继续祖先事业;"袍笏文孙",指陈 实裔孙,尚书令陈宠,陈国公陈弼等,都是官至极品,袍笏上 朝;"南国",指陈霸先在江南建立的陈朝;"东宫衣钵",指陈 后主陈叔宝的后裔;"虎拜龙庭",指陈元光为大将军.这正 说明了台湾陈氏与大陆陈氏一脉相承的关系. 黄典诚先生在2O世纪80年代初曾就豫闽台的关系作 过一个评价,他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 疑是河南."_l现仅以陈姓的播迁就可看出黄氏可谓一语中 的. [参考文献] [1]周口地区史志编纂办公室.周口地区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 社.1993:14. [2]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M]//谭其骧.长水集(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1. [3]徐晓望.论河洛文化南传与闽文化的崛起[M]//河南省社会科 学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洛油与河图洛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484. [4]林国平,等.福建移民史[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31. [5]任崇岳.障娃[M]//Z大良.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陈程胡韩.北 京:气象出版社,1999:72. [6]陈氏兆祥宗谱?原谱牒?序[M]. [7]陈氏兆祥宗谱?原谱牒?序[M]. [8]南安蓝园陈氏族谱[M]. [9]龙浔鹏都陈氏族谱[M]. [10】丁溪陈氏族谱[M]. [11]郑金洪.闽台陈姓源流[J].寻根,2003(3):133—135. [12]黄典成.寻根母语到中原[N].河南日报,1981一o4—22. [责任编辑陶谦]
/
本文档为【【doc】陈姓的起源及其向闽台地区的播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