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2019-01-13 3页 doc 1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南川西路中学李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南川西路中学李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手段。 一、直接讲解 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例如,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这就是‘修禊’。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流觞,也称‘流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这样,学生一方面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遗韵。 二、结合文本 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陈情》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招致杀身大祸。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再结合文本看,李密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 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教学中,择机演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教学《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写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由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盾,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 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得形神兼备。 四、归纳比较 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1 . 饮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音乐作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折柳相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设帐饯行。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古诗文中蕴涵着深邃的道德观、伦理观,包含着礼仪之邦的精髓。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古诗文中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个性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传统礼仪的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染炎黄子孙的儒雅之风、彬彬之仪,并将它内化为“诚实、谦让、大方、得体”的文明素养,外化为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宽容态度和文明举止。这样,历经千年的传统文明礼仪,就能在我们的轻唱吟咏中被淘洗,在我们的与时俱进中被打磨,并最终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中被塑造成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礼仪”。
/
本文档为【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