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2019-11-23 38页 ppt 21MB 1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DNSJDS

暂无简介

举报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功能性子宫内膜发生在正常子宫内膜位置以外的任何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至少10%生育年龄妇女患病,多见于30-45岁妇女。良性疾病,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替代疗法或手术。分型及发病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内膜异位的位置分宫内型(interternalendometriosis)和宫外型(externalendometriosis)两种。宫内型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作良性侵入并伴有肌层增生的疾病,又名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功能性子宫内膜发生在正常子宫内膜位置以外的任何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至少10%生育年龄妇女患病,多见于30-45岁妇女。良性疾病,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替代疗法或手术。分型及发病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内膜异位的位置分宫内型(interternalendometriosis)和宫外型(externalendometriosis)两种。宫内型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作良性侵入并伴有肌层增生的疾病,又名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若异位的内膜组织被假包膜包裹,孤立成瘤样肿块则称为腺肌瘤(adenomyoma)。弥漫型子宫腺肌症局限性子宫腺肌症宫外型是指子宫以外的器官有子宫内膜样组织生长,临床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最常见的受累位置是卵巢、其余以此为子宫韧带、道格拉氏窝、子宫的浆膜面、输卵管、直肠乙状结肠和膀胱,远处异位可见于腹壁、脐部、腹股沟、甚至胸膜、肺、纵隔和脑。病因病因至今未明,目前有下列学说: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jb最早提出,经期时经血中所含间质内膜和腺内膜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生殖器官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3.免疫学说目前已知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但仅少数发生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此病亦有遗传倾向,因而推测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免疫力异常有关。a经血逆流b淋巴道播散c血液播散d腹膜转移分化D子宫内膜上皮与腹膜上皮细胞起源相同。结合带(junctionzone,JZ)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连接区由2个亚层组成-子宫内膜基底层和子宫内膜下肌层受体内激素水平、激素环境改变影响50岁前,JZ厚度逐渐增加绝经后,JZ厚度下降JZ厚度的变化在月经周期各个阶段不同,月经8-16天最厚功能:调节滋养细胞植入;子宫特殊收缩功能及调节无粘膜下层-无防止粘膜腺体侵入肌层的作用正常5-6mm;T2WI呈低信号子宫腺肌症的病理基础、JZ卵泡期和排卵期厚度增加,排卵期到黄体期厚度下降子宫腺肌症临床表现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以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为特点。月经失调: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不孕:内膜异位患者不孕率达60%以上,可能与盆腔结构的改变、卵巢激素的变化、自身免疫应有关、较正常妇女不孕率高3倍多。外源性子宫内膜对激素也有反应。雌激素促进腺体生长,黄体酮起抑制作用。病理表现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局部形成内容为经血的白色或红色斑点-大小不等蓝紫色病灶或囊性肿物。病灶大小形态:与浸润深度和病变时间有关;与月经周期有关。镜下主要由内膜腺体、基质组成,含有出血产物、纤维化和炎性物质,与周围组织粘连。无自然引流通路病理表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并结合带增厚、边界不清--结合带增厚大于12mm诊断弥漫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带10-12mm应结合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结合带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T2WI上结合带和肌层内大片边缘不清的低信号区域(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内夹杂散在小斑点状异常高信号(异位内膜、内膜囊肿或出血)。T1WI上肌层内局灶性高信号-出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子宫肌层延长扭曲;子宫内膜轻度受压。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T2WI低信号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高信号为异位腺体组织或腺体囊变。正常结合带为5-6mm。总之,子宫增大,结合带增厚,T1或T2WI上显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域中夹杂斑点状高信号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可靠征象。局限性子宫腺肌症子宫轮廓光滑,不均匀增大,以后壁多见单发多见,可多发肌层内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多围绕内膜生长并引起内膜轻度受压变形。信号强度呈与结合带相近的低信号,内见点状出血边界模糊少数可有假包膜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T2WI低信号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高信号为异位腺体组织或腺体囊变。正常结合带为5-6mm。总之,子宫增大,结合带增厚,T1或T2WI上显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域中夹杂斑点状高信号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可靠征象。女49岁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腺肌症MR0166075女49女39岁痛经内膜下囊肿内膜出血病理: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F38岁(子宫腺肌瘤)送检肌组织中查见多灶宫内膜样腺上皮及间质,符合肌腺瘤AdenomyoticCyst女32岁痛经10年子宫腺肌症来源的腺癌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收缩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表现为一个弥散的,边界不清的病变延伸至子宫内膜深层“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病变中嵌入少量细小点状高信号影,低信号区与结合带信号相同,使结合带变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使子宫肌层延长而不是压缩,由于广泛包含子宫内膜异位灶而扭曲缠绕的肌层表现出一个不规则的轮廓,这种表现从不见于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粘膜下,肌层内或浆膜下肿块,多与子宫相连,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子宫内膜和结合带受压。子宫肌瘤多信号均匀,T1WI与周围子宫肌层相比呈等信号,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比结合带信号低),增强明显均匀强化,低于子宫肌层。部分肌瘤外围见高信号环继发变性者信号不均匀(钙化、玻璃、囊变和红色样变等)子宫肌层受压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弥漫,与结合带分界不清,结合带变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子宫肌瘤总是呈球形,与周围肌层分界清楚,内膜和结合带呈推移性改变多发子宫肌瘤2011-07-19MR0132316子宫肌壁间多发性平滑肌瘤女性55岁子宫收缩30岁健康女性月经周期第一天做,第三天做子宫内膜癌IC期侵犯子宫壁全程及双侧宫角,子宫颈部未受累,无淋巴结转移。育龄期女性,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病史。子宫不均匀增大,结合带增厚(>12mm),与肌层分界不清。T2WI上结合带和肌层内大片边缘不清的低信号区域(增生肥大的平滑肌)内夹杂散在小斑点状异常高信号(异位内膜、内膜囊肿或出血)。T1WI上肌层内局灶性高信号-出血。部分形成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围绕内膜生长并引起内膜轻度受压变形子宫肌层延长扭曲 谢谢!D子宫内膜上皮与腹膜上皮细胞起源相同。子宫腺肌症的病理基础、JZ卵泡期和排卵期厚度增加,排卵期到黄体期厚度下降外源性子宫内膜对激素也有反应。雌激素促进腺体生长,黄体酮起抑制作用。无自然引流通路T2WI低信号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高信号为异位腺体组织或腺体囊变。正常结合带为5-6mm。总之,子宫增大,结合带增厚,T1或T2WI上显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域中夹杂斑点状高信号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可靠征象。T2WI低信号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高信号为异位腺体组织或腺体囊变。正常结合带为5-6mm。总之,子宫增大,结合带增厚,T1或T2WI上显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域中夹杂斑点状高信号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可靠征象。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腺肌症MR0166075女49F38岁女32岁痛经10年子宫腺肌症表现为一个弥散的,边界不清的病变延伸至子宫内膜深层“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病变中嵌入少量细小点状高信号影,低信号区与结合带信号相同,使结合带变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宽,使子宫肌层延长而不是压缩,由于广泛包含子宫内膜异位灶而扭曲缠绕的肌层表现出一个不规则的轮廓,这种表现从不见于子宫平滑肌瘤。2011-07-19MR0132316女性55岁30岁健康女性月经周期第一天做,第三天做IC期侵犯子宫壁全程及双侧宫角,子宫颈部未受累,无淋巴结转移。
/
本文档为【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