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2020-09-12 7页 doc 54KB 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云淡风轻

暂无简介

举报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DBJ/T14-081-2011J11953-2011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DocumentationStandardForBuildingSlopeandFoundationExcavations2011—12—07日发布2012—02—01日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DocumentationStandardForBuildingSlopeandFoundatio...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山东省工程建设DBDBJ/T14-081-2011J11953-2011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DocumentationStandardForBuildingSlopeandFoundationExcavations2011—12—07日发布2012—02—01日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DocumentationStandardForBuildingSlopeandFoundationExcavationsDBJ/T14-081-20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953-2011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行日期:2012年2月1日2011济南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的鲁建标字[2011]29号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各有关单位:由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主编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DBJ/T14-081-2011,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一年十二月七日前言为确保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鲁建发[2006]27号)的有关规定,推进我省岩土工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的要求,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组织编写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本标准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案设计、设计说明书、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设计、支护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监测等。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负责。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将意见反馈到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本标准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名单如下: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主要起草人:王龙军闫兴利张洪刚安英杰乔社胡道传付英浩曹存先主要审查人:顾发全顾宝和严伯铎杨斌刘俊岩叶枝顺盛根来樊祜传孙建平王殿斌目次1总则1.0.1为贯彻落实山东省的有关技术政策,实现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满足设计、施工、监测及审查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内建筑(含市政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文件的编制。1.0.3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做到内容完整正确,文字简明扼要,图件清晰准确,比例协调,形式统一,文图相符。设计文件的文字、标点、术语、代号、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均应符合有关标准。1.0.4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满足国家及我省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术语2.0.1建筑基坑BuildingFoundationpit为进行建筑(含市政工程)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2.0.2建筑边坡BuildingSlope在建筑(含市政工程)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筑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筑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2.0.3方案设计SchematicDesign在对可行性方案充分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并进行结构设计和工程概算,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附图以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2.0.4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对方案设计所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明确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和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编制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3基本规定3.0.1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安全等级的划分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执行。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安全等级为二级但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应划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并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条件简单的可简化为一个设计阶段,但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3.0.2超出现行相关标准适用范围的特大型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应进行特殊设计、专门论证、专门审查。3.0.3永久性建筑边坡或基坑围护结构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时,应满足永久工程设计要求。3.0.4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必须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方可用于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施工图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3.0.5对国家重点工程及重大、复杂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宜在方案设计前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对专家论证意见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择优确定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方案。3.0.6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特点、边坡高度或基坑深度、施工条件、工期造价等诸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严格监控、保护环境。3.0.7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封面应加盖单位技术资质专用章,责任表中应有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签章。设计人或审核人应在所有施工图设计图纸上加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注册证章。3.0.8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变更等。3.0.9设计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3周边已有建筑及市政设施等环境条件;4设计依据及设计目标;5设计方案;6原材料质量检验及检测;7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要求;8土方开挖技术要求;9工程监测技术要求;10工程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3.0.10设计图纸宜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周边环境现状平面图;3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4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平面布置图;5工程监测点平面布置图;6各单元立面图和剖面图;7节点细部构造详图;8其他必要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应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各种平面图比例尺宜为1:100~1:500,立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尺宜为1:50~1:200,节点构造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20。3.0.11设计计算书内容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并应验算最不利工况条件下设计的安全稳定性。设计计算书应明确所选用的计算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步骤以及计算结果等。设计计算书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用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应符合实际,依据充分;2当采用计算机商业软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时,应注明计算机商业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等,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宜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未经鉴定的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宜直接用于工程设计;3当采用计算机商业软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时,应将计算模式、原始输入数据、计算成果等整理齐全并打印成册,计算结果不得修改;3.0.12设计变更应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等,并提供相应的计算书。较大的变更应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4方案设计4.0.1应综合分析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的特征,预测拟建工程与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的相互影响。初步确定建筑边坡的坡形、坡度、支挡结构或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位置等。明确需要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等。4.0.2应综合分析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特征,预测建筑边坡或或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要加以保护的邻近建筑、地下管线、道路等,确定具体的保护等级及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等。4.0.3应分析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等特征,特别是特殊地质构造、软弱结构面及特殊性岩土等。应正确划分边坡或基坑类型,分析边坡或基坑可能的破坏模式和变形特点,评价其稳定性,明确需要重点加固和支护的地段,并提出加固和支护方案。4.0.4应分析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征,明确主要的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预测工程降排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4.0.5应结合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依据现行相关标准原则进行相应的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应包括建筑边坡排水设计、开挖设计、坡面加固与支挡设计;建筑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基坑支护设计、变形控制设计等。4.0.6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整体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验算规定荷载组合条件和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稳定性。5设计说明书5.1一般规定5.1.1设计说明中的技术要求应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5.1.2设计说明的编制宜综合考虑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不同设计阶段的实际情况,做到内容齐全,重点突出。5.2设计基本资料5.2.1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明确工程概况、周边环境条件、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设计依据及设计目标等设计基本资料。5.2.2工程概况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的总体规模,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2明确拟建工程建筑边坡或基坑的关系,拟建工程的基础型式、基础轮廓线尺寸;工程桩桩型、桩径、桩位布置、顶底端标高及承台、连梁及垫层的尺寸;3明确地下工程结构的特殊施工要求,如后浇带的位置及施工时间,底板与承台及连梁之间留置的施工缝的允许形式等。4明确建筑设计±0.00标高、自然地面标高、边坡坡底或基坑坑底标高及其相互关系;5基础及地下结构工程平面图应标注底板底标高;当底板顶标高在不同区域有差异时应分别标注;对基坑周边开挖深度有变化的区段应有剖面图,并应标注剖面位置及剖面号;6基础及地下结构物剖面图除按结构制图方法绘制外,尚应重点标注自然地面、承台、底板、连梁、电梯井等的标高。7基坑工程平面图应标明拟建建筑地下结构外边线、建筑用地红线、基坑支护边线以及降水井布置、支护单元的划分等;8建筑边坡工程平面图应包括场地地形、工程用地红线、建筑平面布置等,应注明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系统的具体位置及相互关系;9建筑边坡坡体结构剖面图应注明各分级边坡坡形、坡度、坡底地面整平标高,坡顶各单元地面标高,各级道路标高以及相应位置等,尚应注明邻近的建(构)筑物位置等。5.2.3周边环境条件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已有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结构型式、层数、基础型式、基础埋深、目前结构完好情况,必要时尚应明确设计荷载、建设及竣工时间、沉降变形情况等;2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各种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区间道、街巷道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别与等级、交通负载量、道路结构特征、目前完好情况;3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各种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类型、埋置深度、目前完好情况,必要时尚应明确管线的等级、结构特征等;4环境平面图应重点标注建筑边坡或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建筑、管线等与建筑边坡或基坑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简单时环境平面图可与地下结构平面图合并,条件复杂时则应单独绘制;5环境剖面图应重点标注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建(构)筑物基础埋深、管线等的用途、埋设标高,必要时应标注管型、管材、规格等。5.2.4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确场区自然地理条件,自然气候、水文气象特征,地形、地貌特征;2明确场地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质构造等级、序次、力学特征,地应力特征,结构面产状、相互关系、充填情况等;3明确场地地震情况,设计地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4明确地层岩性,包括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土名称、风化程度、工程性质以及地层产状结构、厚度、分布状况等;对特殊岩土层如砂土层、软土层、填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性岩土层等还应重点描述其特殊工程性质;5明确对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表水体、地表径流及地表排水等情况;6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含水层的类型和性质,含水层的厚度及顶、底板标高,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等;7应绘制沿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边线的代表性纵向地层剖面图,并按不同的分析计算单元绘制横剖面图。地层简单且分布稳定时,可以只绘制一个代表性剖面;8明确各有关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重点是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等。5.2.5设计依据及设计目标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文件和招投标文件,明确工程技术要求以及所应遵循的相关标准;2根据合同文件和招投标文件,与建设单位、主体结构施工单位及土石方开挖施工单位等协商沟通,确定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前提条件,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交付使用条件;3根据工程概况、周边环境条件、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依据现行有关标准规定,详细划分、综合确定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明确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目标,提出具体的设计控制指标;4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周边环境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差异较大者,若各区段安全等级不同时,应分段分区提供所采用的边坡加固、支护方案,同一分段若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的组合形式时,应说明其相互的协调性和整体稳定性;5明确需要验算的特殊工况等。5.3基本设计要素5.3.1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明确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法要点、土石方开挖原则、质量控制标准、工程监测要求及安全应急措施等基本设计要素。5.3.2设计方案部分应明确工程各区段设计的地表水控制方案、地表排水体系,地下水控制方案,边坡结构设计方案或支护结构设计等主要设计参数。5.3.3原材料质量检验及检测部分应明确本工程所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等内容,并应根据相关标准的规定明确主要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频率以及合格标准等。5.3.4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要求部分应明确施工流程,主要的施工工艺方法、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控制标准等。5.3.5土石方开挖及技术要求部分应明确土石方开挖原则,开挖方法、开挖顺序等。当需要采取爆破施工时,应提出专项技术要求。5.3.6工程监测要求部分应明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报警指标以及测点布置的原则等。5.3.7工程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部分应明确工程安全风险特点,预测施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明确应采取的应急措施。6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设计6.1一般规定6.1.1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设计应包括地表截排水设计、地下降排水设计。当降水会对周边受保护的建筑、管线、道路等造成危害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设计和截水帷幕设计。6.1.2建筑边坡工程排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水条件等进行,制定合理可行的地表截排水系统、地下降排水系统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案。6.1.3建筑边坡工程地表排水设计,应提供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排水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安全系数。6.1.4当建筑边坡坡体上存在地表水体且必须保留时,应提供与拟建排水系统相连接防渗处理措施。6.1.5建筑基坑工程需要进行地下水控制设计时,应与基坑支护结构统一考虑,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降排水、截水帷幕等措施,提供合理的地下水控制设计方案。6.1.6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设计应说明选用的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模型,并提供完整的计算书。6.2地表截排水设计6.2.1建筑边坡工程地表截排水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边坡开挖边界以外的截、排水沟布置;2建筑边坡开挖边界以内的截、排水沟布置;3建筑边坡防水措施,如跨缝构造、填缝夯实等;4工程需要时,应提供急流槽、跌水、消能池等设计。6.2.2建筑边坡地表截、排水设计应提供水力计算结果及截、排水沟断面尺寸和坡度等。6.2.3建筑边坡工程地表截排水设计应提交下列设计图纸:1建筑边坡地表截、排水设计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截水沟、排水沟以及边沟、急流槽、跌水等的平面位置、尺寸以及相互连接关系等;2截、排水沟等的断面图,剖面图。应标明截水沟、排水沟等的材质、断面形状、尺寸、坡度等。6.2.4建筑基坑工程周边应提供地面硬化及防水墙等隔渗、排水措施。6.3降排水与回灌设计6.3.1建筑边坡工程地下排水设计应提供大口径管径、水平排水管、坡面泄水孔或排水截槽等地下排水方案。应提供地下排水能力计算书。6.3.2建筑基坑降水设计应明确下列技术要求:1设计降水维持周期;2降水井类型及构造要求;3降水井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4基坑涌水量及单井出水量;5设计控制降深;6降水井所用滤网、滤料的要求;7降水井出水含砂量的要求。6.3.3应预测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有关计算参数的确定;2降水可能引起的周围建(构)筑物附加沉降的估算;3降水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4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应作专门设计(如回灌设计)。6.3.4降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应包括:1降水设备配置及施工管理要点;2降水井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方式及防渗处理措施;3降水结束后的封井要求;4应急处理措施。6.3.5降水与回灌设计文件应提交下列施工图纸:1降水井、回灌井及观测井等的平面布置图。应标明井孔的类型、编号、位置及井距等;2降水井、回灌井及观测井的结构大样图。应标明井孔的直径,井管、滤水管的长度、材质、规格、井深,滤料及填土的深度和标高;3降排水系统布设总图;4必要时尚应提供设计降深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基坑周边地面沉降预测图等。6.4截水帷幕设计6.4.1应说明截水帷幕选型依据。6.4.2应说明截水帷幕防渗等级、墙体强度等要求,提供截水帷幕设计计算书,包括抗渗透稳定性验算、突涌稳定性验算等。6.4.3截水帷幕的施工要求应包括:1施工设备选型及施工管理要点;2施工工法、工艺技术参数;3施工顺序及先、后施工段接头的处理方法;4质量监测及帷幕失效的应急补救措施等。6.4.4截水帷幕设计文件应提交下列施工图纸:1截水帷幕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截水帷幕的成墙材料、工艺要求;对于桩排式截水帷幕,应标明桩的直径、间距等。2截水帷幕剖面图。应标明截水帷幕的深度、类型等。7支护设计7.1一般规定7.1.1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荷载类型及其组合,说明验算的各种不利组合及工况。7.1.2对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支护结构,应提供防腐蚀专门设计方案。7.2排桩7.2.1排桩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土、水压力计算;2桩的入土嵌固深度及总桩长;3桩身位移;4桩身内力及桩的配筋量5整体稳定性;6抗倾覆稳定性验算;7抗隆起稳定性验算;8地基承载力验算。7.2.2排桩支护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支护桩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桩的编号、桩径、间距及平面位置,桩中心线与建筑物边(轴)线及基础承台或底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2支护桩的竖向、横向截面配筋图。应标明配筋数量、钢筋布置形式、钢筋类型、级别、保护层厚度等,非对称配筋时应在配筋图上明确标示方向。竖向配筋图应标明自然地面与桩顶、底标高、桩长;3桩顶冠梁施工详图。应标注冠梁的截面尺寸、梁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混凝土强度及配筋图等;4人工挖孔桩护壁设计施工图。应标注护壁形式、护壁厚度、砂浆强度等;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还应注明混凝土强度及配筋。5设计说明。应对支护桩桩身设计强度、施工工艺方法和顺序等加以说明,并应说明质量要求及检测项目和要求等。7.3锚杆7.3.1锚杆支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水平向单位宽度锚固力标准值,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锚杆极限承载力;2锚杆锚固体形状、直径、长度,锚杆杆芯材料型号、规格及数量,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锚杆总长;3锚杆腰梁内力及截面强度验算。7.3.2锚杆支护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锚杆平面布置图。应标明锚杆编号、锚杆间距及平面位置;2锚杆立面布置图。应标明锚杆编号、锚杆间距、锚杆设置标高及角度等;3锚杆剖面详图。应标明锚杆设置标高,锚杆自由段、锚固段长度及总长,锚杆结构构造详图,包括锚固体形状、直径、倾角及杆芯材料、数量,锚杆与腰梁的连接等;4锚头施工详图。包括锚头断面图等,应标明锚头类型、尺寸,锚具材料、类型等;5设计说明。应对锚杆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注浆方法和压力、轴向拉力设计值及预应力荷载等加以说明。并应说明防腐蚀设计要求、基本试验及验收要求等。7.4内支撑7.4.1内支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支撑结构内力计算,包括各承力构件的轴向力、剪力及弯矩;2支撑结构截面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验算,包括节点强度验算;3围檩内力计算及截面强度验算;4立柱截面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验算;5拆除支撑时,换撑体系的设计计算。7.4.2内支撑设计时宜绘制内支撑结构计算简图,应标明内支撑和换撑的平面布置及标高,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及节点。7.4.3内支撑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1支撑结构平面图;2支撑构件及节点详图;3围檩及节点详图;4立柱详图;5换撑构件详图;6工况说明图;7设计说明。应说明内支撑的结构体系及所用材料,内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式(包括各层内支撑自上而下设置和自下而上拆除时的各种工况),各构件的构造要求及分工况开挖和拆除要求等。7.5地下连续墙7.5.1地下连续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土、水压力计算;2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及内力计算;3地下连续墙墙体位移;4地下连续墙配筋及截面强度验算;5槽壁稳定性验算,接头构件的强度及变形验算;6整体稳定性验算;7抗倾覆稳定性验算;8抗隆起稳定性验算。7.5.2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提供导墙专门设计。7.5.3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一部分或全部时,除应提供7.5.1条计算内容外,尚应提供永久性结构进行计算书。7.5.4地下连续墙支护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地下连续墙平面布置图(含单元槽段划分);2地下连续墙、导墙及机械行走道路结构图;3当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时,除应提交内支撑施工图外,还应提交内支撑与连续墙连结处的节点构造详图;4当采用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时,除应提交锚杆施工图外,还应提交锚杆孔洞预留及锚杆孔洞处理详图;5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一部分或全部时,应提交预埋件详图;6设计说明说明地下连续墙的类型、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的截面尺寸、单元槽段划分及接头形式等。7.6重力式水泥土挡墙7.6.1重力式水泥土挡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截面尺寸及挡墙入土深度;2抗滑稳定性验算;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4墙身内力计算;5墙体变形计算;6格栅式墙体格仓压力验算;7基底压力计算及整体稳定性验算。7.6.2水泥土挡墙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桩径、间距及平面位置,挡墙内边线与建筑物边轴线及基础承台或底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2剖面图。应标明挡墙截面尺寸、深度及墙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等;3设计说明。应说明水泥土桩选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用量以及水泥土强度要求。应说明构成水泥土桩的成桩工艺、布置形式、桩横截面及相邻桩搭接尺寸等要求。7.7土钉墙7.7.1土钉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内部稳定性验算;2抗滑移稳定性验算;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4墙底土层承载力验算;5整体稳定性验算;6必要时应提供水平位移计算书。7.7.2土钉墙支护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土钉墙平面布置图。应标明建筑物边轴线、基础边承台或底板边线、基坑开挖上边线、下边线及其与建筑物边轴线的位置关系等;2立面图。应标明面层钢筋网、加强筋、土钉的间距及连接方式等。包括土钉与面层连接大样图等;3剖面图。应标明自然地面标高,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钉设置标高,各层土钉轴向拉力设计值、直径、长度、倾角、拉杆材料规格、型号及面层混凝土强度、厚度等;4构造详图。应说明各段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钉的水平、竖向间距、直径、长度、倾角及轴向拉力设计值。说明土钉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注浆压力等。7.8格构梁7.8.1建筑边坡格构梁锚固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交下列计算成果:1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荷载计算;2格构内力计算;3格构梁截面承载力验算;4锚杆设计计算;5边坡变形验算;6加固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验算。7.8.2格构梁锚固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1格构梁布置平面图;2格构梁布置立面图;3格构梁和垫墩剖面图;4节点构造详图;5单元工程材料数量表;6设计说明。应说明格构梁的结构形式及布置,施工工艺,截面尺寸、材料规格及型号等。8施工组织设计8.1一般规定8.1.1为确保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承发包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等有关标准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8.1.2施工单位应按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基本原则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8.1.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施工组织的特点。应具备组织上的可行性、施工上的安全可靠性和针对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8.1.4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经专家评审后方可用于施工。8.2施工组织设计8.2.1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与周边环境条件。具体内容可遵照本标准的第5.2.22设计概况。应主要包括边坡坡形、坡率设计要点,地表截、排水与地下水控制设计要点,护坡设计要点,支挡、围护结构设计要点,支撑结构设计要点,土石方开挖工况要点,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检验与检测以及施工监测要点等内容;3编制依据与工程目标。编制依据应包括与工程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构工程设计图纸,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支挡、围护设计文件,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资料以及合同文件等;施工组织设计应对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确定关键技术路线,在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成本控制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工程目标;4施工总体部署。应包括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技术准备、总体施工方案以及总体施工流程等;5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应包括总进度计划、分步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设备进出场计划、人力资源调配及材料供应计划等;6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坡面加固及支护结构施工方案,支撑结构施工方案等;7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流程、施工设备选型,施工工艺方法,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和技术措施;8工程原材料质量检验及控制;9大型垂直运输机械使用方案;10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措施;11质量保证措施;12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应依据施工与使用季节周期编制冬季施工措施和雨季施工措施;13环境保护措施;1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5工程需要时编制其他专项施工方案。宜包括施工现场临设、材料堆场及施工道路平面布置,施工用水及排水平面布置,施工用电平面布置以及大型施工机械平面布置等。8.2.2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1确定土石方开挖施工的起止时间、计划进度;2确定土石方的开挖原则、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对称均衡开挖的必要性等;3制定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对支挡、围护结构(桩、墙、锚、支撑、立柱等)、地下水控制设施、监测标志、坡体、工程桩等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施工详图;4确定土石方开挖机械上下建筑边坡或基坑的坡道处理措施,必要时应有专门设计;5当需要进行爆破开挖时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6制定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的方案;7土石方开挖路线图及其他施工图。8.3应急预案8.3.1应进行风险源辨识,编制有针对性地、切实可行、措施具体的应急预案。有条件的也可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8.3.2采用锚、撑等应急措施时,应有节点、预埋件设计。8.3.3提交应急措施的施工详图。9工程监测9.0.1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集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编制工程监测方案,并应按时提交当日报表、中间报告和最终成果报告,及时反馈监测信息。9.0.2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并满足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9.0.3工程监测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与周边环境条件。具体内容可遵照本标准第5.2.22场地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3工程设计要点。重点是明确设计对于监测的具体及时要求;4监测目的和任务;5监测依据。应包括执行的标准、周边环境条件、工程设计要求等;6监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相关标准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综合确定;7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要求。应明确监测等级、监测方法及监测精度等。8监测点布置和监测仪器埋设。应明确监测基准点的设置、监测点的布设。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埋设位置、埋设方法、质量技术要求等,并绘制监测点、监测仪器设备布置平、立面图等;9监测期及监测频率。应明确监测开始、结束的时间节点要求、不同阶段的监测频率等;10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应包括监测准备工作,现场监测工作,监测资料分析处理等;11监测人员配置。应包括人员专业结构、岗位分工及职责等;12仪器设备及精度控制。应提供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及有效计量检定证书等;13监测成果及监测信息反馈制度等;14监测报警值控制标准。9.0.4工程监测方案应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9.0.5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1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2仪器监测项目的各监测点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3巡视检查的记录;4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5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6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7其他相关说明。9.0.6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3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9.0.7最终成果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3监测方案;4监测仪器设备;5监测方法、精度、频率;6监测报警值;7监测成果分析;8监测结论及对设计、施工的反馈与建议;9附图表(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等)。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面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1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12《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条文说明编制说明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风险性很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近三十年来,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热点话题。成功的经验与日俱增,失败的教训更令人印象深刻。随着我省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方面的难点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岩土工程工作者做出了巨大努力,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也极大地促进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设部即致力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这一制度本身就要求我们摒弃以往的将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人为割裂开来的弊端。而目前人们所从事的岩土工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多年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和复杂的施工程序。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边坡加固支护设计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监测方案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在积极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部相继发布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标准,对规范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技术工作,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为确保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继制定颁发了《山东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鲁建发[2006]27号)和《山东省建筑边坡和基坑工程勘察设计审查与评审办法》(鲁建设字[2007]12号)。自2007年起,山东省各地市普遍实施了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的方案设计评审和施工图审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济南市建委则于2008年颁发了《济南市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细则》(济建质安字[2008]23号),明确规定对全市范围内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进行支护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监测方案的一体化评审,这与相关标准中采用的“动态化设计、信息施工法”的基本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在实施审查的过程中,各地市之间、不同的单位所编制的有关设计文件无论在格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不统一,有的差异很大,这在客观上不利于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评审,妨碍了技术审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各地市虽然也形成了各自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但在具体操作上缺乏统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专家的个人理解,随意性较大。为配合我省有关的全面贯彻执行,更好地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技术原则,规范统一全省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支护与地(表)下水控制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监测方案等设计文件编制工作,亟需编制一本既能够反映山东市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又能够很好地体现山东省地方特色的技术文件编制标准,为全省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审查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平台。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在2010年年初完成,随后发给全省有关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标准编制组对各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全面采纳吸收有关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2010年11月27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审查专家充分肯定了该标准在岩土工程设计方面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审查意见,编制组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尤其是在体例格式方面,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全面修改,最后形成报批稿。将设计、施工、监测三方面的内容统一到同一本标准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本标准的部分内容还比较简单,特别是在施工组织设计和监测方案方面,有待今后修订时进一步完善。1总则1.0.1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风险性很大,同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设计等有关技术工作是很有必要的。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其他行业也可参照使用。3基本规定3.0.1在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中应特别重视概念设计的指导性作用,把总体方案设计作为一个独立设计阶段,旨在强调重视总体方案设计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也符合当前我省的实际情况。动态法设计、信息化施工法是当前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范围。《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也未包含特殊性土地区的基坑工程等。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由此而产生的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由于此类工程往往涉及非常复杂的诸多因素,故应进行特殊设计,并尽可能采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以相互印证。同时,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高级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3.0.4本条规定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山东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鲁建发[2006]27号)和《山东省建筑边坡和基坑工程勘察设计审查与评审办法》(鲁建设字[2007]12号)要求而确定的。3.0.6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认真考虑本条所列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设计、施工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宜由同一个单位完成,既可以避免工作中相互扯皮、责任不清的情况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有效运行,有助于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衔接性和连续性。3.0.7本条主要是强调了个人执业资格的重要性。3.0.8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设计说明及设计变更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现场实际监测资料等及时修改、变更设计,可以确保工程安全,使设计更加优化。3.0.11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进步。但由于岩土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半经验方法仍是岩土工程设计的主要方法。当前,迷信计算机数值分析的思想蔓延,这是非常有害的。3.0.12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界的热点,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一些尚未被标准和有关文件认可的新技术、新方法等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被合理推广应用,可以达到技术先进、安全经济、确保质量的良好效果,有利于推进技术进步。4方案设计4.0.1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设计中应考虑与拟建工程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建筑边坡工程而言,应优先采用坡率法,避免形成人工高陡边坡。基坑围护结构则不应影响主体工程结构施工。4.0.2保护环境,确保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稳定是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有时也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4.0.3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可以划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其破坏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对岩质边坡而言,结构面的组合方式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往往是控制设计的关键。4.0.4实践证明,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中的绝大多数事故都与水有关。弄清场区的地表水文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是避免工程事故的重要条件。4.0.5分别规定了建筑边坡和基坑工程的设计内容,两者之间各有侧重。建筑基坑工程一般是临时性的,周边环境条件往往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保护周边环境是重要目的之一,故变形控制是衡量工程成功的重要标志。建筑边坡则多数是永久性的,长期稳定性是必须要保证的。5设计说明书5.2设计基本资料5.2.1~5.2.4本节主要是明确进行工程设计前应取得的基本设计资料,包括工程概况,场地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条件,使用要求、地区经验等。这些条件对于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必须加以明确。建筑边坡和基坑工程的总体规模包括:建筑边坡长度、高度,坡体结构设计,各分段长度、高度,山体总高度等;基坑形状、周长、面积,各区块地下室层数、实际开挖深度等。6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设计6.1一般规定实践证明,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中的绝大多数事故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控制不当或控制措施失效有关。因此,查清工程所在场区的地表水文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是避免工程事故的前提。在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中,应高度重视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对于建筑边坡工程,必须设置合理的地表及地下排水体系,坡面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排水通畅。当建筑基坑工程开挖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须重点考虑地下水控制设计方案。6.2地表截排水设计本节主要是针对建筑边坡工程的地表排水设计提出的基本要求。建筑基坑工程多数是临时性工程,其地表排水措施相对比较简单。6.3降排水与回灌设计本节主要是针对地下水控制设计所作的基本要求,重点是控制降水井的质量,目的是要做到有效控制地下水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对于建筑基坑工程而言,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排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下沉,造成周围已有建(构)筑物的附加沉降,影响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稳定。因而常常需要采取包括回灌在内的有效措施以减少其影响。但回灌应进行具体的设计,盲目地回灌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加剧了不良影响。此类事例的教训是深刻的。6.4截水帷幕设计本节主要是对建筑基坑工程的截水帷幕设计提出的要求。7支护设计边坡可以划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两者的破坏形式有很大的差异。进行支护工程设计之前,应明确需要考虑的荷载组合及最不利工况,正确划分边坡类型。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规定,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建筑基坑工程多数是临时性的,一般工期不超过两年。但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的工期也逐渐加长,超过一年、甚至两年的逐渐增多,有必要采取基本防腐蚀措施。本章2~8节主要对我省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目前常用的支护结构及支撑结构类型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基本要求,包括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格构梁锚杆挡墙以及锚杆、内支撑等。实际工程中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应用。其中未包括的支挡或围护方式的设计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本标准的要求执行。锚喷支护的设计内容可以参照土钉墙的相关要求,但应注意区分两者的异同。有关挡土墙的设计内容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8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边坡或基坑工程的施工组织合理与否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由于施工组织管理不善或者野蛮施工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屡有发生,教训极为深刻。施工组织设计应与工程支护设计协调一致,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经过相应的审查批准后方可用于实际施工。9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岩土体性质的复杂多变性及各种计算模型的局限性,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往往有较大差异。现场监测是岩土工程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系设计和施工的纽带,是信息化施工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点。现行的相关标准均把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方法作为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工程监测的重要性。工程监测与施工组织设计一样,是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设计、施工单位应切实重视现场监测工作,使监测工作能真正起到确保工程安全的作用。涉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公信力。监测报警值的确定应在保证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当地工程经验、相关标准的规定值、有关部门的规定以及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多因素影响后综合确定,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工程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评审后实施。
/
本文档为【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