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

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

2021-05-24 50页 doc 194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2017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教学大纲“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说明语文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是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2017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大纲(语文)》的要求,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重点考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
2017年江西“三校生”高考教学大纲.2017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教学大纲“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说明语文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是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2017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大纲(语文)》的要求,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重点考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Ⅰ.考试说明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语文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欣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础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进行初步的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二、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中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和《2017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大纲(语文)》的要求组成考试内容。对考试内容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一)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3)辨析病句(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二)现代文阅读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知形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领会内涵,感受艺术魅力。思考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1)理解B理解作品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旨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③分析作品的形象(3)欣赏评价D①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②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4)探究F①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2.职业相关类文本阅读阅读与职业相关类文本。(1)理解 B读懂主要内容。(2)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领会文本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四)语文综合实践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确定活动内容,活动项目。筛选信息,整合资料。按要求表达。表达应用 E(五)写作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 E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包括: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务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二)试卷结构:试卷采用分卷模式:第I卷为选择题,45分左右;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05分左右。(三)试卷内容比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约30%,现代文阅读约20%,古诗文阅读约10%,作文约40%.(四)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35%,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5%.四、样题示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埋(mán)怨蓦(mò)地虬(qiú)干燧(suí)木取火B.夙(sù)愿婀娜(nuó)花瓣(bàn)黯(àn)然失色C.俯瞰(kàn)镶嵌(qiàn)瘦削(xiāo)与之媲(pì)美D.凄怆(chuànɡ)褐(jié)色蹩(bié)进趋之若鹜(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阔斑驳落蕊清流激湍B.抑郁蓊郁感概故弄玄虚C.慰藉拾掇苍茫鱼翔浅底D.痒序烦躁伺候引吭高歌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庭院中的湖石峰峦气势,风貌与玲珑幽静的揖峰轩恰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向北是远翠阁。站在这里,既可以全园,又可以苏州郊外的名胜虎丘。A.雄浑俯瞰远眺B.雄厚远眺俯瞰C.雄浑远眺俯瞰D.雄厚俯瞰远眺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汗牛充栋,应有尽有。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碰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眼的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控系统传动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B.单细胞海藻是海洋的主人,它们的数量很多,约占海洋植物总量的95%左右。C.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识别和发现地面目标。D.生命在海洋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6.下列语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的是()。A.这里原来是一片荒野,走出四五十里也见不着一个人。B.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C.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D.林冲应道:“小人便去。”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离开海岸较远的广阔海面,那里真的没有植物吗?不。那里有植物,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设问)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比喻、夸张)C.“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多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对偶、比喻)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拟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本人独立编成。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9-11题。琵琶行(节选)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9.下列对诗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送别客人这一事件。B.“主人下马客在船”指主人下了马而客人已经在船上了。C.“醉不成欢惨将别”指送别饮酒,内心不痛快,虽有万般不舍,但终将离别。D.“主人忘归客不发”指主人忘记回去而客人也舍不得出发。10.下列对诗句中所描述的景与物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枫叶荻花”是秋天的景象,烘托了别离的环境,含蓄传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无管弦”指没有歌伎弹奏演唱来助兴,此时的“无管弦”为后面“忽闻琵琶声”作铺垫。C.“茫茫江浸月”以动衬静,用月浸江中这一动景衬出宾主此时平静的情态。D.“琵琶声”忽然从江面上传来,照应“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秋瑟瑟”既点明季候特征,也突出主人送客时的凄凉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从“举酒欲饮”到“醉不成欢”,写出了送别时的不舍和诗人借酒浇愁而终不能消解的凄惨之情。C.从“秋瑟瑟”到“无管弦”到“惨将别”转而为“忽闻、忘归、不发”,只为渲染诗人的寂寞情怀。D.诗人在这八句诗里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秋风萧瑟的自然景色和离情气氛得以充分体现。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风尚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C.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D.士大夫之族族:类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择师而教之彼童子之师C.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14.下列加点词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           B.句读之不知C.小学而大遗           D.位卑则足羞1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益圣,愚益愚译文: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译文: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C.或师焉,或不焉译文:有的当老师,有的不当老师D.圣人之所以为圣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①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②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④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⑤,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①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天然的牧场。……②你来到海边,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海藻)。有绿色的石莼、浒苔和礁膜,有褐色的海带和裙带菜,有红色的紫菜和石花菜,还有形状像羽毛的羽藻,细长似绳的绳藻等,可以说是五颜六色,形状万千,无所不有。这些较大的海藻,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是是重要工业原料和药材,有些海藻已进行人工养殖。奇怪的是,许多海洋植物动物并不吃这茂盛的海洋牧草。③离开海岸较远的广阔海面,很难再看到海洋植物的踪影了。那里真的没有植物吗?不。那里有植物,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从大海里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许多单细胞海藻。有的细胞外面有一个由硅质组成的硬壳,这是硅藻;有的细胞长着两根细长的鞭毛,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多半是甲藻。硅藻和甲藻是海洋里的主要单细胞海藻,此外,还有其他单细胞海藻。④不要小看这些单细胞海藻,它们是海洋的主人。它们的数量很多——约占海洋植物总量的95%;分布广——分布在占地球面积 2/3海洋上。它们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机物,约等于陆地植物的总产量,或更多。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而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不管它们怎样令人注目、讨人喜爱,它们在海洋植物界却微不足道的。17.对文段横线中“真正的海洋牧草”的海洋,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海藻)B.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C.海洋里的单细胞海藻D.海洋里的硅藻和甲藻18.对第④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单细胞海藻的数量和分布B.单细胞海藻的作用C.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与单细胞海藻的比较D.单细胞海藻在海洋中的地位19.对上述文段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B.列数字、引用、下定义C.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D.打比方、下定义、引用20.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昔日,最原始的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B.大海里的一滴水里,有的细胞长着两根细长的鞭毛,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就是甲藻。C.单细胞海藻是海洋的主人,因为它们数量多,分布广。D.许多海洋动物并不吃石莼、浒苔以及海带、紫菜等生长在沿岸一带的大型海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1~24题。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21.结合全文,找出文中的总领句。答:。22.请概括荷塘边小煤屑路的特点。答:。23.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字的含义。答:。24.选文的第三段,含蓄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5-27题。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节选自孙犁《荷花淀》)25.“那些走远了的人”指的是谁?文段中这些青年妇女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答:26.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①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答:②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答:27.最后一段环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28.语文综合实践。《微笑着面对生活》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2)为了搞好本次演讲,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29.应用写作。张群和王众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前夕,张群必须在五月底前缴清欠学校的1500元学费才能顺利毕业,而他在校外勤工俭学的工资又需在七月底才能领取。正好王众近几天获得了在校外广告公司兼职的3000元劳务费,张群向王众提出借1500元的请求,王众欣然答应。请你代张群给王众写一张借条。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当,100字以内。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妈妈拍着襁褓中的孩子,自言自语说:“等你长大了,妈就幸福了”;十年后,妈妈对孩子说:“等你上大学了,妈就幸福了”;又过了十年,妈妈对孩子说:“等你娶媳妇了,妈就幸福了”……请以“妈妈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角度,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B  2.C  3.A  4.A  5.A6.C  7.D  8.C  9.B 10.C11.C 12.C 13.A 14.D 15.C16.①一时多少豪杰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粪土当年万户侯④善假于物也⑤同是天涯沦落人17.C  18.D 19.C 20.B2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2.曲折、幽僻、寂寞、阴森森。23.“且”字有“姑且”“暂且”之意,“姑且”把不宁静的心情抛到脑后,“暂且”欣赏这荷塘月色吧!24.作者希望逃离平时所处的那个纷乱的、令人颇感不自由的现实世界及对它的不满。25.青年妇女的丈夫。有些后悔——紧张——镇定。26.①心理描写。表现了她们面对敌人宁死不屈的坚贞品格。②语言描写。说明她们机智聪慧、有丰富的水乡生活经验。(意思接近即可)27.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表现了众志成城、抗击来敌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了故事的结局);暗示了作品主题。(意思接近即可)28.1.(1)示例:a.收集关于“笑对人生”的资料。(准备演讲稿)b.结合名人事例谈体会。c.讲述自己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并回顾自己是如何面对的。d.每个人的桌面上贴一条“勇于面对挫折,笑对人生”的座右铭。(2)提示:注意有称呼,有主题且语言富有激情。(3)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29.略。30.略。Ⅱ.语文科考试要点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一章语音一、考试要点语音在《考试说明》中属于最基本的层次,即识记层次。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字,以及多义字的读音。”本章考点多为多音多义字、容易读错的字。二、知识要点对语音方面的考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多音多义字误读如:龟(jūn)裂、游说(shuì)、地壳(qiào)、稽(qǐ)首、字帖(tiè)、遒劲(jìng)、禅(shàn)让、拓(tà)片、咬文嚼(jiáo)字等词语中加点字都是多音多义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选择正确读音。2.声旁误读由于古今音韵的变化,70%左右的形声字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不同,不能按声旁直接确定读音。如:“炽(chì)”易误读“zh씓屑(xiè)”易误读为“xiāo”等。有些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只是声调不同,尤其要注意。如:“渲(xuàn)染”“吹毛求疵(cī)”“高屋建瓴(líng)”等。3.形声字误读有些字笔画、结构相近容易读错。如:喧(xuān)一渲(xuàn),眩(xuàn)一玄(xuán),汨(mì)—汩(gǔ)等。4.习惯误读如:“哺(bǔ)育”误读成“哺(pǔ)育”,“颈(jǐng)项”误读成“颈(jìng)项”,“矩(jǔ)形”误读成“矩(jù)形”。第二章汉字一、考试要点识记汉字的字形和正确使用工具书,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辨析和使用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同音字,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辨认有无错别字。二、知识要点考生要准确识记这些字的音形,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因音同而误写、因形近而误写、因音近而误写),并通过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从根本上消灭错别字。如“炙”是会意字,上面是“月”(肉),下面是“火”,意思是“用火烤肉”,可组词为“残羹冷炙”,自然与“针灸”的“灸”字不同。“一筹莫展”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筹”意思是“计策、办法”,写成“愁”明显错误。另外,不要孤立地记字,应通过组词加强理解,巩固知识。第三章词语一、考试要点正确使用词语除了要正确理解词语之外,还要注意语境,要适应具体语境的需要选择最佳词语。此部分知识难点是近义词的辨析和成语的正确使用。二、知识要点1.同义词辨析辨析同义词时,如果同义词间有共同语素,只要运用语素分析法找出不同语素之间的不同点就可迎刃而解。如:辨析“考察”与“考查”,不同语素在“察”和“查”上,“察”可组词为“观察”,“查”可组词为“检查”“核查”“审查”等。在组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语素义,“察”应指观察、调查、研究;“查”指检查、核查。继而我们可以推断出“考察”是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了解情况,学习经验,改进工作;而“考查”是上对下的一种考核行为。辨析同义词时,离不开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必须首先弄懂全句或全段的意义,进一步确定词义。近义词的含义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方法是:要辨析语义的轻重,要辨析使用范围的大小,要辨析感情色彩的差异,要辨析语体色彩的不同,要辨析表达作用的区别。2.成语使用要正确使用成语,应明确成语中的关键语素义,注意成语内的文言因素,以及通过引申或用本义做比喻而形成的成语的整体意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理解成语。成语主要来自寓言故事、名家名言、历史故事、民间俗语,在学习课文时,应注意归纳引申。成语使用时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褒贬失当、扩大范围、用错对象等,做题时可从上面几种情况着手思考。第四章标点符号一、考试要点标点符号考题近几年在选择题中一般为3分。题型仅限于辨析选择题,即选择标点使用正确或错误的句子。标点考题往往带有综合性的特点,测试范围较宽;测试点为标点知识的易混易错处,如引号与点号的搭配使用,括号与点号的搭配使用,冒号、问号、引号、顿号的用法等。二、知识要点要解答好标点符号考题,首先要充分细致地复习标点符号知识,要边练边记忆,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其次在解题时,要根据停顿长短来确定点号,分清标点层次。标点停顿长短依次为: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当几个并列的句子或短句相连时,要注意辨析该句分号、逗号还是顿号相隔。在解题时,要整体把握文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辨析标点的作用。如对有疑问词的句子先要弄清它是否是疑问句后再点标点;几个问句相连,要弄清它是几个句子,是不是选择问句;文中有引用时,引用末的标点应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文中要注释时,该用括号还是破折号,如用括号,停顿标点在括号前还是括号后。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复习标点符号知识,在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解决标点符号运用时的难点和易错上。1.句号(1)用于陈述句尾。(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尾。如:请你再说一遍。(3)含有疑问代词的句子,若不带有疑问语气,即不表有疑而问,句末应用句号。如:我不知道今天谁扫地。【注意】一套主谓宾之后不要急于加句末点号,要看看它和下一套主谓宾关系密切与否,只有在和下一套主谓宾关系不紧密时才能用句末点号。2.问号(1)用于疑问、反问句尾。(2)有些祈使句为表示委婉语气,常采用疑问的形式。如:请你走近一些好不好?(3)在选择复句中,句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如: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4)在主谓倒装式的问句中,倒装的谓语后用逗号,问号放在句末。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5)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的引文末尾若有问号,问号保留。3.叹号(1)用于感叹句尾。(2)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尾。如:你怎么能不对世界上这种既变通又神奇的小昆虫,产生由衷的赞美呢!(3)如果感叹句、祈使句有成分的倒置,叹号放在句末。如:多么雄伟啊,珠穆朗玛峰!(4)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一个叹词后用叹号,中间用逗号。(5)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的引文末尾若有叹号,叹号保留。如: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4.顿号(1)有些并列词语不用顿号。如:工农兵、中外、甲乙丙丁、一二三四。(2)相邻两个数字并列在一起表约数,数字间不用顿号。如:十六七岁、四五米。(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那么大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如:长跑、短跑的突破,铅球、标枪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田径运动开始了新的起点。(4)多个并列词语间用顿号,连词放在后两个并列的词语间。(5)并列的词语中如果用了“和”“及”“或”等连词,就不再用顿号。5.逗号(1)倒装的谓语后及倒装的定语、状语前要使用逗号。(2)插入语后要用逗号。(3)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要使用逗号。(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间要用逗号。(5)复句中除并列关系以外的分句间要用逗号。6.分号(1)一重并列复句的分句内,若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停顿,不应使用分号;若有逗号停顿,则用分号。(2)复句间,为了使表达不致混乱,层次更加清楚,非并列复句的分句间也可使用分号。(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7.冒号(1)在总提性话语之后,表达后面是分项陈述。如: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2)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用冒号,以总结上文。如: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几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知道的就是这些。(3)表示后面是补充或解释性的话。如: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8.引号(1)引文是独立的,引文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2)引文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无点号(叹号、问号除外),在整个句子末尾加点号。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3)表示引用。(4)表示特定称谓。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5)表示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或表示强调。如: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6)表示讽刺、否定的意思。如: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9.括号(1)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词语(或短句)之后,括号前边的话如需停顿,此标点符号应放在后括号的外边。如: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2)句外括号里的内容是解释全句的,前括号要放在被解释句子的点号之后。如:他入宫时,看见长乐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甲申传信录》)(3)句内括号的注释语的最末一个标点(叹号、问号除外)应省去。如: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的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10.破折号(1)表示下面的解释说明的部分。如: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2)表示意思的递进。如:我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3)表示意思的转折或换一个话题,如: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4)表示事物的列举分承。如:感觉仿生可分为:——听觉仿生;——嗅觉仿生;——触觉仿生;(5)表示声音的延长。如: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6)表示插说。如:我们什么也不要。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7)表示说话的中断。如:“他——”侍萍说,“他什么时候来的?”(8)破折号前的叹号或问号不可省略。11.省略号(1)列举同类事物三项后方可用省略号。(2)省略号前边的话语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就用什么,但是紧挨省略号之后,是不可用任何标点符号的。(3)省略号后不可用“等”“等等”字词。(4)如果要省略的是一段或几段独立文字时,省略号要单独占一行,且书写时开头也要空两格。第五章句子一、考试要点句子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单位,是考查语言规范运用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的试题,病句的辨别是考查重点。二、知识要点判断病句可从句子的语法角度进行分析:单句先抽出句子的主干,看主、谓、宾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再看定、状、补的修饰、限制、补充是否合理,与其中心语是否搭配。复句则从辨析分句间的关系入手,看关联词语是否搭配,是否符合句意。常见语病类型:1.搭配不当(1)主谓不搭配。如:她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2)动宾不搭配。如:他的报告,精辟地分析了科技战线的现状和今后的任务。(3)主宾不搭配。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4)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如:同学们热情地表示,一定完成好这项任务。(5)前后不一致。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6)否定失当。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注意】“否认”“不”表示否定意,反问句本身也表示否定,三重否定等于否定。2.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这种病句多用“从……中”“在……中”“通过……”等形式使主语变成了状语。)(2)缺谓语。如: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出售”前缺谓语动词“讲清”。)(3)缺宾语。如: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此句缺少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3.重复累赘如: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截止日期”与“最后一天”重复赘余,应去掉一个。)4.语序不当(1)名词附加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顺序排列:①表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定语之前。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改为: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2)动词的附加语位置不当。复杂状语排列顺序: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状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放在中心语前。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交谈。(改为: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同他热情交谈。)(3)虚词的位置不当。如:不但我们要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应放在“我们”后边。)5.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晚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他”是嘉宾,还是另外一个人?)(2)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A.他独自存钱,B.他和副总经理一起存钱。)6.结构杂糅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靠的是干群的共同努力”与“是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杂糅在一起,两种说法选用一种即可。)第六章修辞一、考试要点学习修辞的作用是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因此考生复习时,不能只局限于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手法,还应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注意体会常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在写作中熟练运用,使作文更有文采。二、知识要点1.比喻(1)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事物甲来喻事物乙。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乙)、喻体(做比喻的事物甲)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类型。①明喻(甲像乙):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并常用比喻词“像”“好像”“犹如”“仿佛”等连接。如: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②暗喻(甲是乙):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不出现比喻词,而说“甲是乙”或“甲成为乙”。如:另有小河道四百一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③借喻(甲代乙):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如:时髦女郎虽然引人注目,而清雅自然的少女不也令人爱慕么!(“时髦女郎”喻现代文明,“清雅自然的少女”喻原始的纯自然,本体未出现。)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如: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群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⑤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间的互相沟通。如:《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比拟(1)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2)主要类型。①拟人。如:A.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B.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②拟物。如: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3.借代(1)特点。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饰手法。(2)主要类型。①特征代本体: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具体代抽象:你不要多费口舌了。(“口舌”代言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音乐)③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部分代整体: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舟楫”代船只)4.夸张(1)特点。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2)主要类型。①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缩小夸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③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秧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5.对偶(1)特点。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饰方式。(2)主要类型。①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7.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如: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去呢?很明显,那只能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8.反问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手法。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第二部分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第一章文学常识一、考试要点历年文学常识考题都是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涉及教材中出现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二、知识要点1.先秦时代《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表现手法是赋、比、兴。2.两汉时代《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作者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魏晋南北朝时代《孔雀东南飞》:被誉为“长诗之圣”,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4.唐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5.宋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派词风鼻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6.元曲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7.明清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著,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西游记》(吴承恩著),《红楼梦》(清代曹雪芹著)。第二章诗歌鉴赏一、考试要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命题的方向主要是四个方面:赏析字词语言,分析形象意境,分析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题型:选择的语料(即阅读对象)往往是唐诗宋词元曲,极少数是来自其他朝代的诗歌。二、知识要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正确理解诗歌所描述的形象,把握其形象意义,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诗歌鉴赏,首先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品味表现力较强的词句,并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而运用比较、想象,挖掘求新,联想创新,领悟诗歌的意境。2.明确诗歌类别,辨析作品语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内容上,咏史怀古要了解历史相关人事和现实(社会现实、诗人经历、思想);托物言志诗可通过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联系诗人的遭遇、思想,体会诗中的寓意;山水诗要紧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来分析。风格上,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素养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诗歌往往抒写对理想的憧憬追求,想象丰富奇特,夸张传神。现实主义诗歌常常对现实生活客观描绘,语言朴实。3.体会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作用诗歌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手法来表现,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对偶、衬托、反复、起兴、象征、用典等修辞格,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写法。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为了适应平仄、用韵、对仗的要求,或为了创造、突出某种艺术效果,诗歌常出现词序倒装现象,鉴赏时要辨明。4.勿以今意推古诗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歌中的一些语言在古代和现今意思是不一样的,在阅读时需要积累辨别的。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说明文一、考试要点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筛选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与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二、知识要点要想读懂说明文,首先必须掌握有关说明文的一些文体知识。与应试关系比较密切的文体知识:有关说明文标题的知识,说明对象的知识,说明方法的知识。说明文的标题无一例外地必须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这也是说明文标题的特点。例如在《奇妙的人体》中就明确了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人体”。有些标题除了明确对象以外,还明确了该对象的特征。例如《中国园林的风格》,除了明确说明园林以外,还包含是中国的园林,园林的风格两个信息。遇到并列短语做标题,那么文章的说明对象应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眼睛与仿生学》的说明对象是眼睛与仿生学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标题还有《海洋与生命》。为了把说明对象讲解得更清楚、明白,更有助于读者了解、接受,说明文常常选用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引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描摹、列图表等。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文章必须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在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说明顺序,发现其条理性,理解文章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例如《奇妙的人体》《眼睛与仿生学》《海洋与生命》都是使用了逻辑顺序。第二章散文一、考试要点能理解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义,正确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知识要点散文形式自由,题材多样而带有艺术性,篇幅一般不长,能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在自身生活、思想经历的基础上创作散文,既根据所见所闻,又根据所思、所想来构思立意,选取材料。例如《故都的秋》描写了“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北国秋雨”等画面,材料零散,表达方式多样,但是这些画面都表现了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寄寓了深远的忧思与孤独者的落寞之情。散文的结构方式比较灵活:文章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没有一定模式,行文过程中也经常宕开一笔,写上一些表面看来似乎与题目无关的内容,然后再回到原来的话题。结构的灵活,会给考生的阅读带来困难,了解这一特点,对考生的阅读有帮助。散文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涉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散文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如:联想、想象、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对比、象征、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其中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关联的其他事物。作者在写作抒情散文时,一般都会巧妙地运用象征、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增强表达效果,要准确地阅读理解抒情散文,需要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体会。考生在复习训练中,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散文的知识和其他阅读方法:①读散文要识得“文眼”。“文眼”指能揭示全篇旨趣和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②辨别清楚文章是如何安排写景顺序的。常用的写景顺序有: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动静结合等。③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美也是它的一大特色。优美的散文,其语言具有哲理、诗情、画意。注重归纳、体会、比较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如鲁迅散文语言的精炼深邃,茅盾散文语言的细腻深刻,朱自清散文语言的清新隽永,巴金散文语言的朴素优秀等等。④多读多看散文,陶冶自己的情操,散文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没有潜心的研读是很难准确理解其主旨的。第三章小说一、考试要点主要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二、知识要点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阅读鉴赏小说的一般步骤:1.把握故事情节重要情节(细节)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或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个环节;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顺序。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开头、结尾(出乎意料型、戛然而止型、悲剧型、喜剧型)、叙述人称的不同及作用。2.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外貌、衣着、神态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实写和虚写等。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代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景或社会背景);B.渲染气氛;C.表现人物性格;D.烘托人物心情;E.推动故事情节发展;F.深化文章主旨。4.挖掘作品的主题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①寻找、挑选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这些一般是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具体表现为: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含烘托主题的句子,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这些句子可在以下地方找: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到文章的结尾处去找,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②理解体会它们的含义,挖掘它们在精彩语言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对主题的表达作用。关键是要把握好小说的主题,把握好时代背景,把握好人物的性格,把握好情节的贯通。6.探究写作技巧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④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第四章议论文一、考试要点能找出并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能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二、知识要点议论文有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是作者所要表明的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在文章中一般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一篇议论文,一般论点的提出方式有:标题即论点,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文章结尾概括论点,有时候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而是由几个分论点组合而成的。论点是议论这个论题之后得出的观点。有时候,论点和论题是统一的,有时候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去把握。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的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是众所周知的、已经被证明了正确性的人物或者事例。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所列举的事例为事实论据,一般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不能太过于冗长;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据。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过程要严谨,论证要充分。一般论证过程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展开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部分就是提出论点或者是论题的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就是证明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一般是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者是提出论点。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章实词一、考试要点近几年考试中“文言文阅读”主要侧重于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实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的翻译这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二、知识要点1.词的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古义多指求学的人,现在泛指有专门学问的人;“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感情色彩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古义多指公开指责,现在泛指恶意的造谣诽谤;“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4)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古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中的“涕”古义指眼泪,现在是“鼻涕”的意思;再如“闻”,古义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5)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6)词义强化。如:“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恨”,古义指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7)单双音节词使用习惯的变化。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子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指更不必说,现在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2.通假字通假是指文言文中有一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情况。“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就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原来的字(即甲通乙,但不能反之)。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如:“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或师焉,或不焉”中的“不”通“否”等。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个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暂时改变词性,变成另一个意义的词。(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用在动词谓语“运”之前作状语,翻译为“用箕畚”;“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作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②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罾”用作动词,翻译为“用网捕”。③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指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如:“汗牛充栋”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用为使动,“使牛出汗”的意思。④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
/
本文档为【2017年江西“三校生”语文高考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