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

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

2021-04-16 5页 doc 17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食欲抑制类药物目前主要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四类:①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药物,主要为苯丙(多巴)胺类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和吲哚类及其衍生物;②拟5_羟色胺神经递质类药物;③阿片阻滞剂(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类药物;④内生性食欲抑制剂。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部位的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亦有人称之为饥饿中枢),对食欲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两种神经递质类物质,即多巴胺和孓羟色胺进行的。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凡是具有类似上述两种物质作用的药物应该均可以抑制食欲。食欲抑制类药物抑制食欲的作用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苯丙胺类、吲哚类及其衍生...
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
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食欲抑制类药物目前主要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四类:①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药物,主要为苯丙(多巴)胺类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和吲哚类及其衍生物;②拟5_羟色胺神经递质类药物;③阿片阻滞剂(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类药物;④内生性食欲抑制剂。研究发现,位于下丘脑部位的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亦有人称之为饥饿中枢),对食欲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两种神经递质类物质,即多巴胺和孓羟色胺进行的。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凡是具有类似上述两种物质作用的药物应该均可以抑制食欲。食欲抑制类药物抑制食欲的作用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苯丙胺类、吲哚类及其衍生物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机制是什么,如何使用,有何不良反应?苯丙胺(Amphetamine)是在20世纪30年代治疗发作性睡眠过程中,发现它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而被第一个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药物。该类药物中还有甲苯丙胺(Methamphetamine)、苄甲苯丙胺(Benzphetamine)去甲麻黄碱等。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麻黄碱相近。其特点是:①均可以促进体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同时阻断神经末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抑制食欲。②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代谢增强。③影响脂代谢,使血浆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过敏、失眠、头痛、头晕、血压升高、口干出汗、恶心呕吐等。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使患者出现成瘾性和精神依赖性,因此不宜长期使用。对从事需要敏捷反应性和危险性职业的人员,如司机、高空工作者不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青光眼的患者以及孕妇不能服用这类药物。这类药物的疗效一般发生在用药治疗后的3?6周内,少数患者在用药6?8周内失效。有人观察发现,长期、间歇使用的疗效与连续用药的效果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吲哚类及其衍生物是另一类拟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兴奋脑内的p-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并可促进脂肪、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代表性药物是氯苯咪吲哚(商品名:马吲哚,Mazindol),治疗开始时早晨口服1毫克,1周后增至每次口服1毫克,每日2次。不良反应比苯丙胺类小。拟5-羟色胺神经递质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机制是什么,如何使用,有何不良反应?拟5-羟色胺神经递质类药物具有降低摄食中枢的生理活动水平,兴奋饱食中枢,从而达到降低食欲的功效。这类药物与多曰胺类药物的不同点就是在降低食欲的过程中,没有中枢兴奋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拟5-羟色胺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1)促进神经末梢中5-羟色胺释放的药物:这类药物的特点是,可以促进储存于神经末梢的5-羟色胺释放,从而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该类药物还可以增强机体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并有延长其作用时间的功效。该类药物中最有代表性、在世界各地应用最多、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药物是1990年中期开始在美国使用,而在1997年被美国食品卫生和药物管理局(FDA)停止使用的氟苯丙胺(又称芬氟拉明,Fenfluramine)。   1997年美国食品卫生和药物管理局根据对长期服用芬氟拉明进行减肥治疗时突然发生心血管疾患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后认为,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可能会造成患者心脏瓣膜破裂,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建议临床停止使用氟苯丙胺。但是美国食品卫生和药物管理局还是允许这类药物中的其他药物如苯丁胺(商品名:芬特明,Phentermin)继续在临床上使用。芬特明开始治疗时早餐前30分钟口服15毫克,每日1次,3?5天后增至每日2次,每次15毫克,在早、晚餐前服。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腹痛、头晕、乏力、口干、嗜睡,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高空作业者、驾驶员和抑郁症患者禁用。   (2)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滞神经元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大脑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受体作用的时间,以增强5-羟色胺抑制摄食中枢的作用。这类药物中以氟西丁(Fwoxetine)为首选。使用时宜从小剂量(20毫克/天)开始,2?3天后改为40毫克/天,以后再根据患者反应可以逐渐增加到60?80毫克/天。一般治疗8周左右,减肥效果逐渐出现。减肥效果与患者开始服药时的体重有关,体重超重越多者,效果似乎越显著。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失眠、头痛、乏力、口干、嗜睡、腹泻等。关于该药是否可以长期使用的问题,?仍然有待临床进一步的观察。阿片阻滞剂(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机制是什么,如何使用,有何不良反应?阿片阻滞剂(又称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是近年来才开发出来的一类食欲抑制剂类药物,国外报道较多,代表性药物是纳洛酮。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体内所产生的阿片类物质对食欲的兴奋作用,从而达到降低食欲,使机体摄入减少的目的。国外报道说,该类药物抑制食欲的作用比苯丙胺类和拟5-羟色胺类药物强。正常人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服用后,其食物摄入量最多可减少28%,持续作用时间为2-7小时,并且可以间?断、长期使用,但药物作用发挥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认为,如果长期或较大剂量(>300毫克/日)使用纳洛酮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肝功能受损。内生性食欲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肥胖症的机制是什么,如何使用,有何不良反应?内生性食欲抑制剂类药物是根据在体内已经存在的可以抑制食欲的物质(如酮体、胰高血糖素、降钙素等),抑制食欲的原理而发展出来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既可以单纯的通过抑制下丘脑的食欲中枢,也可以通过影响胃肠道的排空来影响人的食欲。由于这类药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例如酮体本来是人体应该排出体外的废物,如今做为药物服人体内,对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福还是祸,目前尚是未知数。因此,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专家们的意见分歧较大。
/
本文档为【食欲抑制类药物及其机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