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

2020-11-17 2页 doc 70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精品文库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举报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第二十节  半身不遂(中风、中风后遗症) 一、概述: 1、定义: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伴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患。     它大多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也可由于其他脑部疾病(如肿瘤)或外伤引起。中风为常见病、多发病,且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     半身不遂又称偏瘫,古称偏枯。它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名。 2、发病年龄:多见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压病...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
第二十节  半身不遂(中风、中风后遗症) 一、概述: 1、定义: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伴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患。     它大多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也可由于其他脑部疾病(如肿瘤)或外伤引起。中风为常见病、多发病,且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     半身不遂又称偏瘫,古称偏枯。它是一个症状,不是病名。 2、发病年龄:多见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年青人多由脑外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引起。 3、脑部的血液供应: ①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基底神经节、间脑前2/3。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小脑、脑干、间脑后1/3。 ②椎动脉的分支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 颈内动脉的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等。 ③大脑中动脉:它的分支有:皮质支(分布于大脑皮质)和中央支(又称豆纹动脉:主要营养内囊、尾状核、豆状核等处。)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它们口径小,管壁薄,发出处距颈内动脉近,压力较高,所以在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压迫内囊纤维,引起“三偏” 症状。另外,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为最易发生脑栓塞的动脉。所以说中风好发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④内囊:偏瘫是由内囊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内囊为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它由上、下行传导束密集而成。它是大脑皮质与其以下部位之间的交通要道。在两侧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上,呈“》”与“《”形。可分为三部:前部(额部):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有额桥束通过。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通过。    后部(枕部):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管运动,如损伤则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丘脑皮质束(管感觉,如损伤则引起感觉功能障碍。)、枕颞桥束、听幅射、视幅射(如损伤则引起对侧同向偏盲。)。     内囊的神经纤维密集,较小的病变即可产生严重的症状,即“三偏”: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所以说中风好发的部位是内囊。 ⑤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所产生的症状、病情程度取决于:    A、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B、受损区域的大小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C、脑血管解剖结构的个体特点和侧枝循环建立的速度和程度。 4、中风发病的特点:①起病急骤:经常在瞬间、数分钟、数小时,至多1~2天内,脑部损害症状即达高峰,但恢复却很缓慢。即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②脑受损症状(病变)的局灶性:不论缺血,还是出血,都与脑部血管(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血液供应的分布以及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内囊)有密切联系。 5、推拿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1a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②稳定血压。③促进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④缓解和消除伴有症状:如肢体酸胀、疼痛、关节僵硬、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肌肉萎缩、肢体浮肿及面瘫所致的口齿不清、流涎和褥疮等。⑤反射性地刺激大脑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6、推拿的临床效果:就病情而言,取决于:①病情的轻重程度。如:中风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的疗效较好,中脏腑的疗效较差。②病程的长短:时间愈短,疗效愈好;时间愈长,疗效愈差。半年之内效果较好,2年以后意义不大。     临床上,一般下肢比上肢恢复要快要明显,是因为:①下肢活动量相对较多、较大。     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下肢的侧枝循环较易建立。     ③下肢的动作比上肢要简单得多、粗糙得多。(动作越简单、越粗糙,越易恢复。)     肢体恢复一般从近端开始,逐渐向远端发展。 上肢:先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下肢: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掌趾关节—趾间关节。 7、推拿对中风的适应症:    中风包括西医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所出现的各种症状。    推拿疗法主要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包括偏瘫、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并可伴有颜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或手指震颤、疼痛等症状。    在中风的早期,除病人的头部应制动或少动外,躯体和四肢应勤翻身和多活动(被动运动),以免发生褥疮和关节僵硬、畸形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还应注意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二、病因、病理: 1、现代医学认为: 血管壁因素+血动力学因素+血流变学因素====中风1a动脉硬化           高血压     血的粘度 (高血压性、粥样)   低血压     血小板的 ②动脉瘤                         粘附率(先天性、转移性)               聚集率③脑血管畸形 ④动脉炎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包括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共同特点: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②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失(或障碍)。 2、祖国医学观点: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内风引起的。    中医各个时代、各个流派对中风的认识均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是外风,有的认为是内风,有的认为是非风,还有的认为是肝风或气虚血瘀或痰热生风等等引起。    总而言之,中风发病原因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风(内风、肝风)、火(心火、肝火)、痰(湿痰、痰热)、气(气滞、气逆)、血(血瘀)。    凡平素烦劳过度、肝阳上亢或七情失调、郁怒伤肝(忧思恼怒)或喜食甘味、湿痰内聚,以及年老体虚、气血衰少等因素的交错作用下,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上亢,尤肝风内动为主导,当风阳暴涨之际,挟气、血、痰、火上升于巅,蒙蔽清窍,卒然昏仆。若风阳横穿经络,气血瘀阻,导致偏瘫、中风之证。    中风常见的诱因是: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 三、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两周以内。但病情重者,病期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指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是指发病半年以上者。 1、症状:以单侧上、下肢体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为主要症状。或伴有肢体麻木不仁、疼痛、沉重难移、局部水肿(水肿多见腕、踝关节以下)等。有的还伴有头昏、头痛、耳呜、烦躁等症状。    早期为软瘫(驰缓型瘫):一侧肢体瘫软,肌肉松弛,肌张力明显降低,肌力为0级,感觉迟钝,关节松软。这时肩关节易脱位。    后期转为硬瘫(拘挛型瘫):肢体强痉,屈伸不利,肌张力明显增高,关节强直,常处于屈曲位,有的形成畸形。    软瘫———硬瘫———正常 2、体征:主要是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检查,包括:头面部:①看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角膜反射。②鼻唇沟是否变浅。③嘴角是否歪斜、伸舌是否居中。④皱眉、鼓腮、吹哨动作是否能完成。【鉴别:周围性面瘫: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吹哨,鼻唇沟变浅。中枢性面瘫:能皱眉、闭眼,不能鼓腮、吹哨。】 颈部:测颏胸距:颈强直———见于脑膜刺激症。 上、下肢:①肌力:分6级——0~5级。        ②肌张力:肌张力增高或降低。③肌肉萎缩:在同一水平面上测量。        ④有否浮肿。        ⑤有否褥疮。    ⑥感觉系统:痛、触、温觉等。    ⑦生理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反射,膝、踝反射等。       ⑧病理反射:巴彬斯基氏征、霍夫曼氏征、克尼格氏征等。   另外,测血压、眼底检查:眼底有否出血、视乳头有否水肿。 3、化验室检查:查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 4、影像学检查:CT、MRI、DSA、TCD、X片。 四、鉴别诊断:1、脑血管意外鉴别诊断表: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脑血栓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年龄 60岁以上  青壮年   50~60岁     青、中、老年常见病因  动脉粥   风湿性     高血压    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样硬化   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时情况 :安静时   不定       活动时       活动时 发病形式   较缓      最急        急            急骤 (小时、日)  (秒、分)  (分、小时)  (分)头痛、呕吐  多无    多无         有           剧烈意识障碍    多无    轻或无       有       有无、轻重不一 偏瘫         有       有         有          无或偶有 颈硬         无       无         少            明显 克尼格氏征 脑脊液       正常      正常       血性         血性 2、脑外伤:有明显脑外伤史。 3、脑肿瘤:发病一般较缓慢,但症状却不断逐渐加重。临床上常可见到同侧的眼睑下垂,眼球外视,不能内转,瞳孔散大及对光调节消失,头痛经常突然发作,发作时患者眼眶疼痛。后期则可见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癫痫发作。 五、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促进功能的恢复。 2、部位:患侧头面部、上肢和下肢部。 3、操作方法:头面部、上肢和下肢部手法常规操作。 六、注意事项: 1、情绪安定,生活要有规律,禁忌烟酒等刺激性物品和动物脂肪过多的食物。 2、要保持身体清洁,经常洗擦。3、当病情好转,肢体可进行活动时,则可进行适当的轻便活动,同时根据各人的体质,进行适当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不宜过度疲劳。偏瘫的推拿治疗    一、适应症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二、辨证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证分型:   本证以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出现强直挛急,患者姿势常常发生在改变和畸形等。  ﹙二﹚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三﹚基本治法   【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后伸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   2.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约3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滚发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髋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约3分钟。   【上肢部操作】   ﹙1﹚手法:滚法、按、揉、拿、捻、搓摇等法。   ﹙2﹚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3﹚操作:   1.用滚法自患者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滚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用按法于患侧肩部周围及颈项两侧,在进行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活动。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动肩、肘、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约3分钟。   【头面颈项操作】  ﹙1﹚手法:按、抹、扫散、拿等法。  ﹙2﹚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池、风府、肩井。   ﹙3﹚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阳往返4~5次,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再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毎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约二分钟。   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面,按揉颈项两侧,再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③面瘫治疗如下: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阳白、睛明、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往返治疗,并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侧后健侧,再配合应用擦法治疗。接上式,用一指禅推法施与、风池及项部,随后拿风池、合谷结束治疗。 偏瘫的推拿疗法  【概述】  偏瘫又称偏枯、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兼见口眼斜,舌强语涩等症的一种疾患,大多为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发病以老年人为多见,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恼怒、饮酒、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发。临床上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者病情较轻,病位较浅,一般无神志改变,仅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中脏腑者病情较重,病位较深,主要表现为神志改变。僻不遂,昏迷时间长,预后差。按摩治疗多限于前者。  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两周后即行按摩,其原则是疏风祛痰,活血和络,平肝熄风,通过手法能降低血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促进偏瘫肢体恢复、缓解口眼喁斜,语言不清等症状。  【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大椎、风池、风府、太阳、颊车穴各1分钟;再用禅推法从印堂经阳白、迎香、下关推至地仓穴,往返来回操作10分钟;最后用拇、示(食)、中指捏拿颈项两侧及肩井穴2分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取坐位,家人用扌衮法扌衮肩关节周围2分钟;再用拇指、示(食)中指从肩部拿至腕部,并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反复进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肩髃、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各2分钟;最后用双手掌及指,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进行3次,并用捻法捻手指关节5分钟。  (3)取仰卧位,家人用攘法自患侧下肢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关节及足背部,重点在伏兔、膝眼(屈膝,在髌韧带的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见图3-53)、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往返操作3遍,并配合被动伸屈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内旋整个下肢;再用拇、示(食)中指拿患侧下肢内侧,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往返操作3遍,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市、膝眼、阳陵泉、解溪穴各1分钟;最后用双手掌搓整条患侧下肢2分钟,并用捻法捻足趾关节2分钟。  (4)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家人用扌衮法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关节、小腿外侧扌衮至踝关节,以髋关节、膝关节为重点,往返操作3遍。  (5)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按揉背部脊柱两侧,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自上而下重复操作3遍;再用攘法扌衮脊柱两侧,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的被动活动,反复操作5分钟。偏瘫:穴位按摩治疗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如果久病不愈,很可能造成营养代谢障碍。而头部按摩则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功能,缓解偏瘫症状。临床表现    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单侧肢体活动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特效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头维穴、百会穴、率谷穴、风池穴、风府穴辅助按摩   1.按摩者将双手拇指交替置于被按摩者的印堂处,自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30~60次,持续23分钟(图①)。   2.按摩者双手拇指指腹从被按摩者前额正中间分抹向两侧太阳穴处,按揉太阳穴12分钟。   3.按摩者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被按摩者阳白、头维、神庭、百会、率谷、风池、风府各穴,每穴按揉5—10次,至局部有胀痛感最佳。偏瘫重在预防     眼睛突然黑了一下,或者突然就不会说话了;走着路,胳膊和腿突然不会劝了。如果有类似症状,千万不要大意。这可能就是偏瘫的预誓信号。预防偏瘫,只有靠体检。尤其是年龄超过55岁的人,或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做颈动脉检查,避免偏瘫发生。治疗中风按摩的穴位 中风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患有关,所以穴位按摩疗法同高血压,高血脂相似,此外还需要缓解病人的手脚麻痹等症状。治疗中风按摩的穴位(1)百会:刺激本穴位能够改善全身的不适症状,可以有效缓解手脚麻痹。百会位于头顶中央。穴位找法:连接两耳之间的直线和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操作:医者在后面以手包住病人头部,用左右手拇指轻轻指压穴位。(2)天鼎:按摩该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能够改善颈部与肩部的酸痛。天鼎位于胸锁乳突肌,斜方筋和锁骨所形成的三角形凹陷中心,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和缺盆穴连线中点。操作:医者站在病人后侧,以一手支撑病人身体,另一手指轻揉穴位。按摩治疗中风(3)内涌泉:反复轻敲能缓解病人手脚麻痹。内涌泉位于靠脚跟方向的凹陷处。穴位找法:将足部5个脚趾用力弯曲,则会产生凹处。涌泉即在此处,比此略靠拇趾的穴位为内涌泉穴。以脚拇趾根部隆起为基准找寻,即位于靠脚跟一侧。操作:握拳左右交互反复轻敲,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可以用力揉压旁边的涌泉穴,有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4)内关:和手背侧的外关穴相对应的穴位。加以指压可以有效地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进而缓解中风患者的症状。内关位于前臂手掌侧中心线上。穴位找法:将一手手掌朝上而弯曲手腕,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3指宽的中央。操作:医者或者病人自己以拇指用力指压本穴位。(5)臂臑:指压本穴位能有效缓和肩部疼痛对因疼痛而使手臂没有举高的症状有效果。臂臑位于手臂外侧。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臂臑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除了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 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以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表示:偏瘫中医学称为“中风”、“卒中”、“偏枯”。它是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尚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发生偏瘫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为风所害。《诸病源候论》指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不论是外感之风或者内动之风,必以肝木为之内应。肝喜条达,肝阳易升,肝气以疏泄为顺。若肾阴不足,或肝血亏损,则可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神明不能自主,故病人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肝主筋藏血,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因而口眼歪斜,舌强语涩,肢体偏废不用。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认为:治疗应以“治痿独取阳明”为指导,重点在手、足阳明经施术,其次是膀胱经。      1.病程在半年以内者为初期,治以活血化瘀为主;      2.半年以上者为后期,治以补益气血为重,以扶正固本、强筋壮骨。      3.病程若在一年以上者,则推拿效果较差。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时间较长,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视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手法的刺激量、操作时间和重点部位等,具体如下:   1.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2.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基本操作:手法:滚、按、揉、搓、擦等法  (1)头面及颈项部操作:患者取坐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推印堂至神庭2~3分钟:依次一指禅推印堂、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等穴,往返1~2次,并配合抹、按、揉2~3分钟;扫散头部两侧(重点在少阳经)1~2分钟,拿五经1~2分钟,擦面部1~2分钟。  (2)上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沿患肢外侧、前侧、内侧往返掖2~3分钟,以肩关节、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按揉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穴各一分钟;推抹腕部、手背、手掌各一分钟;理五指1~2分钟,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的被动活动;捻五指1~2分钟,配合拔伸手指一分钟。  (3)背部及下肢部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自上而下按揉脊柱两侧2~3遍,重点在天宗、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掖脊柱两侧2~3分钟;掖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各1~2分钟,以腰椎两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同时配合腰部后伸和患侧髋关节后伸的被动活动。  3.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施治方法  沿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推腰背部2~3遍;自上而下按揉膀胱经诸背俞穴2~3遍;推桥弓2~3分钟;擦腰骶部2~3分钟。或一指禅推、按揉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穴各一分钟;摩腹2~3分钟;按揉百会、足三里等穴各一分钟;擦督脉2~3分钟。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偏瘫患者推拿治疗应注意以下事项:  1、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中医推拿治疗。   2、推拿力度要适中,体形肥胖者力度易偏大、体型瘦弱者力度易偏小。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活动能力者应配合进行日常生活锻炼: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可适量进食具有防治血栓形成的中医药膳食疗方,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5、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如果久病不愈,很可能造成营养代谢障碍。而头部按摩则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功能,缓解偏瘫症状。临床表现    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单侧肢体活动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特效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头维穴、百会穴、率谷穴、风池穴、风府穴辅助按摩   1.按摩者将双手拇指交替置于被按摩者的印堂处,自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30~60次,持续23分钟(图①)。   2.按摩者双手拇指指腹从被按摩者前额正中间分抹向两侧太阳穴处,按揉太阳穴12分钟。   3.按摩者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被按摩者阳白、头维、神庭、百会、率谷、风池、风府各穴,每穴按揉5—10次,至局部有胀痛感最佳。偏瘫重在预防     眼睛突然黑了一下,或者突然就不会说话了;走着路,胳膊和腿突然不会劝了。如果有类似症状,千万不要大意。这可能就是偏瘫的预誓信号。预防偏瘫,只有靠体检。尤其是年龄超过55岁的人,或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做颈动脉检查,避免偏瘫发生。  中风的按摩治疗法核心提示: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溶栓和止血)的作用,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发病前常有头晕、乏力、手脚麻木等症状,或者有多年的高血压或颈椎病等病史。发病后常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肢体抽搐或软瘫,当日或数日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等。  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溶栓和止血)的作用,可解除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过去,许多人在为中风患者按摩时只将重点放在手脚上,故收效甚微。下面就给您开具一张简便有效的中风按摩治疗的处方:  ◇按摩步骤:先按摩患者的肩颈部和头面部,再按摩腰背部,最后按摩上下肢和胸腹部。  ◇按摩力度:先轻后重,循序渐进。  ◇按摩次数:每天可按摩1次,每次按1小时。  ◇按摩方法:在患者发病的一个星期内可让其取半卧位(保持头高脚低位)进行按摩,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让患者取仰卧、侧卧和坐位。具体的按摩方法如下:  1.头颈部按摩:①可用手指拿捏患者肩颈部的斜方肌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等穴;②用手指按摩患者肩颈部的肌肉和天柱、哑门、风池、肩井、廉泉等穴;③用手指揉按患者头面部的肌肉和百会、囟会、印堂、太阳、人中等穴。  2.背腰部按摩:可用手指或掌根部揉按患者背腰部的竖脊肌、腰方肌、脊柱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等穴。    3.上肢按摩:可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上肢的肌肉和天府、曲泽、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   4.下肢按摩:可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下肢的肌肉和血海、足三里、委中、涌泉等穴。   5.胸部按摩:可用手指揉按患者胸腹部的肌肉和华盖、玉堂、膻中、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中风偏瘫的按摩与推拿     按摩与推拿  患者俯卧位,按压背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秩边,再用滚法松解之。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用擦法、滚法治疗患侧部位。  用拿法治疗患肢的软组织。  点穴,如膝眼、委中、承山、伏兔、风市、解溪等。  最后以搓法而结束。
/
本文档为【中风后遗症的推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