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2019-01-19 10页 doc 739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辽宁海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辽宁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目 录 2第一章 基本情况 2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2第二章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2第二节 开发建设条件评价(SWOT分析) 2第三章 总体规划 2第二节 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第三节 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 2第四节 项目定位和规划主题 2第四章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2第一节 总体布局 2第二节 各景区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 2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2第一节 环境容量...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辽宁海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辽宁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目 录 2第一章 基本情况 2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2第二章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 2第二节 开发建设条件评价(SWOT分析) 2第三章 总体规划 2第二节 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第三节 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 2第四节 项目定位和规划主题 2第四章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2第一节 总体布局 2第二节 各景区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 2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2第一节 环境容量 2第二节 旅游市场分析及游客规模预测 2第六章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2第一节 景点设计 2第二节 游览线路设计 2第七章 植物景观设计 2第一节 设计原则 2第二节 植物景观设计 2第八章 保护工程规划 2第一节 规划原则 2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第三节 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2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第五节 安全、卫生工程规划 2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2第一节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2第二节 住宿服务设施规划 2第三节 休闲娱乐设施规划 2第四节 其他服务设施规划 2第十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2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2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2第三节 市政工程规划 2第十一章 分期建设规划 2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 2第一节 管理体制 2第二节 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2第十三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2第一节 投资概算 2第二节 效益评估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西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辽西低山丘陵区,阜新市所辖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森林公园北靠阜新市长营子、水泉镇,南邻北宁市和黑山县、义县,东部和西部都属于阜新县大板、国华和新民三个乡镇范围。全区南北长20km,东西宽12km,总面积为15.86km2。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睛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2.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30.6℃;全年日照时数为2865.8小时,积温3350℃;无霜期156天;年平均降水量541.6mm,6、7、8三个月降水占66%,冬季占1.7%,秋季多于春季,降雨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1959年)达824 mm,少雨年(1999年)仅322.3mm;年蒸发量1848.2mm;大于10℃积温3350℃;年平均风速为3.4 m/s。由于地形的差异性,形成了小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沟谷与山脊、阴坡与阳坡的气温和湿度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天气温暖,夏季雨量较多,为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 地质地貌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睛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2.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30.6℃;全年日照时数为2865.8小时,积温3350℃;无霜期156天;年平均降水量541.6mm,6、7、8三个月降水占66%,冬季占1.7%,秋季多于春季,降雨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1959年)达824 mm,少雨年(1999年)仅322.3mm;年蒸发量1848.2mm;大于10℃积温3350℃;年平均风速为3.4 m/s。由于地形的差异性,形成了小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沟谷与山脊、阴坡与阳坡的气温和湿度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天气温暖,夏季雨量较多,为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水文与水资源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植被繁茂,水资源较为丰富,森林公园内有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河、苇子沟、梨树沟、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等十余条季节性河流。其中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河、苇子沟、梨树沟源于区内主山脊(医巫闾山北段主脊)东侧,是东沙河和羊肠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汇集到绕阳河后,注入辽河;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源于区内主山脊西侧,汇集到细河后,注入大凌河。区内这些河流连同森林公园整体山麓、地面、包括森林植被构成了辽河和大凌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基地。 森林公园内水资源总量1132万m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079万m³,地下水资源为53万m³。区内水资源总量虽然不是太多,但也能满足区内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 区内地下水基本属于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区内水资源的水质大部分为碳酸盐性水,矿化度小于1毫升/升,pH值在7.0—7.4之间,硬度3—10毫升当量/升。总的说水质尚好,完全适于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 (四)土壤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土壤,基本上都属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棕色森林土类型,下分两个亚类:即棕壤性土和典型棕壤。局部有少量发育的褐土、山地草甸土。海拔在300m以上的丘陵和低山地带,覆盖着落叶阔叶林、油松林和灌丛等自然植被,山地棕色森林土尤存,且发育良好。阳坡由于植被稀疏,水土侵蚀严重,局部有裸露基岩。阴坡植被较好,土层较厚。距村屯较近的地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层较薄,一般在10~20cm;远离村屯的深山地区,土层较厚,一般在30~50cm。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变质片麻岩风化的残积物或坡积物,石砾含量较多,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在2.5%~3.2%左右,速效养分含量磷、钾比较丰富,氮含量较低。由于土壤抗蚀能力较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恢复植被是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课题。 (五)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地处我国一级生态敏感带上,有典型代表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地带。植物区系区划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蒙古、长白植物区系的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类型多样,是北方植物地理分布有机组成部分,为研究森林演替规律,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势地貌,多样的山地丘陵气候,为森林植物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森林公园内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长白、蒙古、华北三个植物区的交汇地带,三个植物区系成分在这里均有分布,种类繁多。根据调查,区内现有高等植物970种,隶属118科、534属,其中木本植物178种、占18.4%,草本植物792种、占81.6%。在区内植物中,拥有50个属、100个种以上的科有菊科和禾本科;拥有5个属、10个种以上的科有黎科、石竹科、毛莨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玄参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等11个,1科1属1种的单种科35个。植物中有兰科植物8种。此外,森林公园内还分布有苔藓植物105种,隶属18科、56属;蕨类植物21种,隶属10科;真菌109种,隶属29科。 乔木有山杨、蒙古椴、花曲柳、糠椴、红松、油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色木槭、蒙古栎、刺槐、元宝槭、黑桦、狭叶朴、小叶朴等。 亚乔木有山杏、山枣、小叶鼠李等。 灌木主要有榛子、荚蒾、杜鹃、白鹃梅、荆条、胡枝子、绣线菊、山樱桃、细枝胡枝子、花木兰、酸枣、鼠李等。 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是禾本科、菊科、豆科等为主组成。如:白鹃梅、矮丛苔草、中井隐子草、线叶菊、大黄、米口袋、附地菜、马兰、岩黄芪、凤毛菊、芍药、青兰、乌头、火绒草、柳叶菜、野古草、菖蒲、麻黄、鸢尾、枸杞、针茅、唐松草、委陵菜、蒿等。 2.动物资源 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加之地处偏远山区,人为干扰较少,解放后经过50年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形成了繁茂的以油松栎类混交林为主的、多样性的森林植物群落,给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迁徙、停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带来了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地理生态区划属古北界、华北区、蒙新区,即属于东北区的西部边缘,华北区的北部边缘,蒙新区的东南边缘,表现出华北、东北、蒙新三个区相互交汇相互渗透的特征。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地带。三个区东北区占有重要地位。辽宁分四个动物地理省,海棠山属辽西山地丘陵省。 动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依据《阜新市志》第一卷所载及辽宁省鸟类资源调查及海棠山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多年来调查资料积累,海棠山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有脊椎动物229种,占全省519种的45.2%,隶属于21目57科。其中哺乳类6目14科34种,两栖类1目3科7种,爬行类1目5科16种,鸟类13目35科172种。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阜新市及阜蒙县社会经济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与省会沈阳市直线距离147.5 公里。往南经锦州可直下京、津;北上经通辽可到霍林河矿区;东达沈阳及辽东沿海城市;西至朝阳、内蒙古赤峰,是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11年阜新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5893元,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2011年服务产业总值达到153.5亿元,占地区GDP总值的32.6%。 辖36个乡镇、1个农场、4个街道办事处、382个行政村、1866个自然屯,总人口687322人,由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俄罗斯、布依、达斡尔等14个民族组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盛产煤炭、黄金、铁、硅石、石灰石、玛瑙石、麦饭石、膨润土等金属、非金属和无公害小杂粮而闻名中外。阜新蒙古自治县融合北方历史上多民族精神淀积,更兼有佛教文化深厚底蕴,民风、民俗淳朴,是开展文化学术探讨、交流、发掘和传承的理想之地,具有开发旅游业的文化渊源。 二、海棠山森林公园周边社会状况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阜蒙县大板镇,是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大板镇辖 6个行政村,70个村民组。全镇总面积13800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09公顷。年全镇总户数为3569户,总人口12513人,农业人口11688人,非农业人口825人,蒙古族居民占总人口的52%,还有汉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海棠山自然森林公园是辽西地区天然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6.5%,区内生长着辽西珍贵稀有树种。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共有118科,534属,970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44.1%,堪称辽西植物园。森林公园所在地盛产苹果、西红柿、天鹰椒、蜂蜜、杏仁、红小豆等,品质上乘、利于开发。此外,还有麻黄、山杏等特产。 森林公园邻近的3个乡、镇的12个村均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高粱、玉米、大豆等。由于平原耕地较少,森林公园相邻的乡镇以果树园艺为主的庭院经济相当发达,社区群众大量承包丘陵、沟壑、河滩地发展梨、苹果、葡萄、杏等果树经济林,成为了阜新市水果主要产区,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各乡镇均有金矿矿产资源,加之森林公园内的蘑菇、山杏等也为社区群众提供了致富资源,各乡镇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相当发达的农村经济结构,均是阜新县36个乡镇中排名前10名之内的富裕乡镇,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森林公园周边社区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每个乡镇均有乡办初中,每村有村办小学。各乡镇均有卫生院。绝大多数劳动就业人员从事农事活动,少数从事第三产业。 三、阜新市、阜蒙县经济及旅游发展规划 (一)阜新市经济及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阜新市将进一步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古生物化石资源、历史遗迹资源和自然风貌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阜蒙县经济及旅游发展规划 依据阜蒙县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在规划期内,将阜蒙县打造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突出,蒙古族民俗风情浓厚,自然生态与藏传佛教和蒙古族风情水乳交融,特色鲜明,差异化突出的旅游目的地。 牢固占据沈阳都市圈市场,在东三省范围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整个东蒙和东三省地区最为著名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成为辽宁省旅游产品系列的重要节点,拥有独立吸引韩日市场客源的能力。 旅游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充分释放出来,成为促进阜新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中短期内成为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迅速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终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是拉动就业,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旅游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旅游业成为促进藏传佛教和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挖掘、展示、研究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促进优秀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接续。旅游业在给游客带来愉悦的同时,拥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精神作用,是规范道德秩序的促进因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历史沿革 一、阜新市历史文化沿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接管阜新市,于1945年9月27日成立阜新市政府。 1946年1月,国民党抢占阜新市区和阜新县、彰武县,成立国民党市、县政府。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 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属辽北省。 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阜新划归辽西省。 1954年6月19日,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归属辽宁省。 1959年1月,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 1960年5月,义县清河门、老爷庙两个管理区划归阜新市郊区领导,成立清河门镇人民公社,1984年3月阜新市设清河门区。 二、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历史文化沿革 在大板林场境内的海棠山自然森林公园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12月辽政发(1986年)121号文件批准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自然森林公园,批建面积为3150公顷,由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部分组成,具体位置在大板、国华、新民三个乡镇境内的国有林地。 1958年10月在国华公社所在地国华林业站的基础上建立林场,因场址在国华,故称为国华林场。 1960年10月朝阳寺苗圃归入到国华苗圃。 1961年4月至1962年3月先后建立三塔沟、敖包西、白土沟和梨树营子4个营林工区。 1963年3月和1964年10月先后撤销了白土沟和梨树营子营林工区。 1964年9月场部迁移到大板境内大喇嘛洞,以原喇嘛洞庙舍为林场的办公场所,林场场名改称为大洞林场。 1965年10月将三塔沟工区改建为三塔沟营林村。 1966年10月林场的名称改为红山林场。 1966年12月撤销了敖包西工区和三塔沟营林村。 1969年12月经县革委会同意,林场与在喇嘛洞的大洞畜牧场合并成为大板林牧场,同时成立畜牧队和农业队。 1971年5月场部迁到大板公社大板大队屯西侧建场部场房和职工住宅。 1972年2月将场名更改为国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林场,管辖全县35个公社中的18个公社范围,即大板、国华、新民、卧凤沟、富荣镇、大巴、苍土、老河土、东梁、伊吗图、蜘蛛山、王府、七家子、紫都台、化石戈、红帽子、大五家子、于寺公社,经营总面积31万亩,归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2002年3月改为林果局)领导和管理。 1973年3月为了便于造林和经营国有林,新建了七家子和于寺两个分场,国华苗圃改为国华分场。场部设立政工组、生产组、财会室、后勤组。 1978年9月上级决定,撤销林场革命委员会,恢复场长制。 1980年2月,由于林场造林、营林的需要,在大巴境内新建小洞工区,同时,农业队更名为大板工区,国华苗圃改为国华工区。原机务组组建为综合厂,畜牧队改称奶牛场。 1981年3月根据省林业厅批示,将原大板林场划分为3个林场,分出的另外两个林场分别是红帽子林场和大庙林场。从大板林场经营林区内划出蜘蛛山、东梁、伊吗图、王府、红帽子、大五家子、于寺、七家子、紫都台、化石戈、老河土等11个公社境内的国有林地给新建林场。划分后的大板林场经营大板、国华、新民、卧凤沟、富荣镇、大巴、苍土7个公社(此后改为乡镇)的范围。 1982年4月建立新民工区,1984年3月将政工组、生产组、财会室、后勤组分别改为人秘股、业务股、计财股和总务股。 1985年3月在卧凤沟赵家新建卧凤沟工区。 1993年6月撤销了奶牛场,同时,海棠山普安寺风景区划归大板林场管理,属于林场的一个基层单位。 1994年3月海棠山风景区从大板林场分离出去。 1996年4月由于大巴苗圃改建林场,小洞工区划归大巴林场,同时将大巴、苍土两个乡镇境内的国有林随之划出。从此大板林场经营大板、国华、新民、卧凤沟、富荣镇5个乡镇的范围。 1996年2月成立了农业开发办公室同年5月撤销总务股,成立接待服务中心。 1996年11月至1998年10月林场与国华乡政府联合开办华林金矿。 1998年11月开发建立三塔沟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撤销了农业开发办。 1999年3月人秘股改为办公室,设立多种经营办公室和富荣镇工区。 2006年初业务股与护林大队合并,成立生态办公室、护林监管队和多种经营办公室、设计室。 2007年12月大板林场划归辽宁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局领导和管理,是一个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第四节 公园建设现状 一、开发建设概况 1986年12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森林公园。 200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内普安寺实验区内普安寺遗址有 267尊摩崖造像,最大的像高5m,最小的只有30cm,佛像千资百态,反映了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这些造像无论工艺、刀法,还是造型、彩绘,都是宝贵的艺术珍品,还有普安寺等辉煌壮观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海棠山摩崖造像1998年被列为辽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景点建设情况 现有海棠山、红石谷、三塔沟三个景区。 海棠山景区景点建设较为集中,主要有敖包、措钦大殿、迪彦宫、广乐园、聚佛台、仙人居、逍遥椅、一线天、怡清亭等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景观建筑以藏传佛教建筑为主,景观独具特色。 红石谷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设有双狮峰、一线天、红石砬子、三叠潭、情人小路、山楂园等自然景观,景区内结合景点建设了人工水库、游览道路、登山步道、景观标示等设施,但景观景点还有待开发,游服设施不够完善。 三塔沟景区以辽代三塔著名于世,另有辽代古战场遗址,除此之外,皆是大面积的山林景观,该景区景观设施较少,景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游服设施不够完善。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内部交通 森林公园内设车行主干道、人行游步道以及登山步道。 车行交通:自山门至礼佛观光区、礼佛观光区至红石谷、三塔沟山门至三塔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满足各景区与外部交通,以及景区内部现有景观之间的车行需求,但是各景区之间,尤其是三塔沟与其他两个景区之间缺少交通联系,造成景区内部交通不畅。另外,景区内部没有设置供游客使用的绿色交通工具,也没有设施相应的交通站点和交通工具租赁处。 人行交通:海棠山景区及红石谷景区因有一定的开发,因此人行交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景观景点的设置、游人游览的需要设置游览步道和登山步道,三塔沟景区人行交通系统不够完善。 (二)对外交通 森林公园周边交通比较发达,北有新义线铁路,南有沈山、大郑线铁路贯通。铁路总长54.11公里,设有20多个站点。阜新火车站是国家一等站,有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承德等地的旅客列车。公路有101国道、304国道、沈阜公路、阜锦公路、沟奈线贯穿全境;距锦州港110公里,营口港200公里;阜锦高速公路、沈阜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到阜新十分便捷。 沈阳方向的游客可以延阜彰高速进入阜铁高速至阜新出口,从省城沈阳到阜新仅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锦州方向的游客可以走锦阜高速,盘锦方向的游客可以走沟奈公路,正在修建的阜盘高速在距海棠山景区山门不足一公里处开辟了出口,快捷便利的交通方面了游客的出行,也将为海棠山提供丰富的客源。 (三)通讯设施 乡、镇、村及居民皆普及程控电话。 (四)供水、供电设施 阜蒙县一次变配电线路10KVA直接供电。用水可以取公园内现有自来水。 (五)食宿及娱乐购物条件 现有在山门外的农家乐等食宿地点,在措钦大殿下层广场处设置景区购物地点。 (六)医疗条件 公园距离县城仅2公里,柏油路宽阔畅通,县城医疗设施齐全。 第二章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第一节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一、定量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分类评价 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2.定量评价 通过定量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以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状况和环境特征。 3.重点评价 分析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地位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 (二)评价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进行定量评价。 (三)定量评价公式与标准选择 1.评价公式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005-1999),海棠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公式1.1、公式1.2)以及风景资源等级(公式1.3)评定如下: 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公式: B = Σxi Fi / ΣF 公式1.1 M = B + Z + T 公式1.2 式中,B为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 X为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 F为风景资源类型权数,风景资源组合状况按满分1.5分对组合度(Z)评分,特色附加分(T)按满分2分评分。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公式: N = M + H + L 公式1.3 式中,N为森林公园质量等级评定值; M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H为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值; L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2.各类资源评分标准选择:详见表2-1—表2-7。 表2-1 地文资源评分值X1 评价因子 权值 极强 强 较强 弱 典型度 5 5 4~3 2 1~0 自然度 5 5 4~3 2 1~0 吸引度 4 4 3 2 1~0 多样度 3 3 2 1 1~0 科学度 3 3 2 1 1~0 表2-2 水文资源评分值X2 评价因子 权值 极强 强 较强 弱 典型度 5 5 4~3 2 1~0 自然度 5 5 4~3 2 1~0 吸引度 4 4 3 2 1~0 多样度 3 3 2 1 1~0 科学度 3 3 2 1 1~0 表2-3 生物资源评分值X3 评价因子 权值 极强 强 较强 弱 地带度 10 10~8 7~6 5~3 2~0 珍稀度 10 10~8 7~6 5~3 2~0 多样度 8 8~6 5~4 3~2 1~0 吸引度 6 6~5 4 3~2 1~0 科学度 6 6~5 4 3~2 1~0 表2-4 人文资源评分值X4 评价因子 权值 极强 强 较强 弱 珍稀度 4 4 4~3 2 1~0 典型度 4 4 4~3 2 1~0 多样度 3 3 2 2~1 1~0 吸引度 2 2 2~1 1~0.5 0.5~0 利用度 2 2 2~1 1~0.5 0.5~0 表2-5 天象资源评分值X5 评价因子 权值 极强 强 较强 弱 多样度 1 1~0.8 0.7~0.5 0.4~03 0.2~0 珍稀度 1 1~0.8 0.7~0.5 0.4~03 0.2~0 典型度 1 1~0.8 0.7~0.5 0.4~03 0.2~0 吸引度 1 1~0.8 0.7~0.5 0.4~03 0.2~0 利用度 1 1~0.8 0.7~0.5 0.4~03 0.2~0 表2-6 组合状况评分值Z 评价因子 极强 强 较强 弱 组合度 1.5~1.2 1.1~0.8 0.7~0.4 0.3~0 表2-7 特色附加分评分值T 评价因子 极强 强 较强 弱 附加分 2~1.5 1.4~1.0 0.9~0.5 0.4~0 3.定量评价结果 海棠山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计算如下: 表2-8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表 资源 类型 评价 因子 标准评分值 评分值 合计 权重 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 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地文资源 典型度 5 5 19 0.2 B=22.89 M=25.19 自然度 5 5 吸引度 4 4 多样度 3 3 科学度 3 2 水文资源 典型度 5 4 14 0.2 自然度 5 4 吸引度 4 3 多样度 3 1 科学度 3 2 生物资源 地带度 10 9 35 0.4 珍稀度 10 8 多样度 8 8 吸引度 6 5 科学度 6 5 人文资源 珍稀度 4 3 14 0.15 典型度 4 4 多样度 3 3 吸引度 2 2 利用度 2 2 天象资源 多样度 1 0.8 3.7 0.05 珍稀度 1 0.5 典型度 1 0.6 吸引度 1 0.8 利用度 1 1 资源组合 组合度 1.5 1.3 1.3 Z=1.3 特色附加分 2 1 1 T=1 表2-9 海棠山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表H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分值 大气质量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5)一级标准 10 地表水质量 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Ι类标准 10 负离子含量 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3以上,局部地段达到60 000个/cm3以上 18 空气细菌含量 每立方米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小于200个/ m3 10 天然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 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之内 10 合计 58 表2-10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平分标准L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分值 公园面积 公园面积3150公顷 1 旅游适游期 166天 2 区位条件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科尔沁沙地南缘 2 外部交通 铁路 距阜新火车站32公里 0.8 公路 水路 距阜新市区35公里。距沈阳120公里,距锦州100公里,距盘锦100公里 1 距锦州港140公里 0.3 航空 距朝阳机场175公里 0.8 内部交通 分为机动车道和登山游步道 0.5 基础设施条件 水、电充足,内外通讯、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1 合计 9.4 计算结果: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N为: N=M+H+L=92.59 二、自然景观资源评价 (一)森林景观资源评价 1.森林植被景观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辽西天然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森林公园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长白、蒙古植物区系植物,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和互相渗透的特点,三大区系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具有强大的向外辐射能力,使原本收缩的落叶阔叶林面积逐年扩大,增强抵御荒漠化向东南侵移的能力,半干旱与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气候及地处科尔泌沙地南缘特殊地理位置,东南部面临辽河平原和辽宁工业城市群,使海棠山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成为不可替代的辽西天然生态屏障。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景观有以下几种: 1)油松林 天然油松林在森林公园呈团、块状分布,其中有100多年的油松,是抗气候旱化的一个极为宝贵的生态型,与建国后栽植的人工林,结合形成暖湿性针叶林,无海拔约束。通常分布在山阴坡或偏阴坡,土层较厚的中下腹,土壤为棕壤。有时低缓的阳坡亦偶有分布,阴坡的油松林其生长状况远好于阳坡油松林。郁闭度0.5~0.8,平均高10m。 2)核桃楸林 主要分布于海拔500m以下的青龙山下腹,三塔沟排水良好、土层较厚地段,与榛子、胡枝子、山杏等乔(灌)木组成阔叶混交林,郁闭度达0.7以上。 3)蒙古栎林 森林公园的蒙古栎林是由原生栎林或松林经过多次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林,有着明显的过渡性,是中温型与暖温型相渗透的一个栎代表型。在森林公园多分布在阴坡或半阴坡。植被结构特征表现为建群种占8成以上,郁闭度0.5~0.7,平均高10m左右,其它乔木组成有黑桦、紫椴、春榆、花曲柳等。 3)辽东栎林 该群系是森林公园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段,本群系中植被种类较多,乔木层以辽东栎为建群种,通常混有春榆、色木槭、元宝槭、蒙椴、黑桦、狭叶朴等。根据植被内部结构特征划分以下群丛组。 2.森林植物景观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长白、蒙古、华北三个植物区的交汇地带,三个植物区系成分在这里均有分布,种类繁多。根据调查,区内现有高等植物970种,隶属118科、534属,其中木本植物178种、占18.4%,草本植物792种、占81.6%。在区内植物中,拥有50个属、100个种以上的科有菊科和禾本科;拥有5个属、10个种以上的科有黎科、石竹科、毛莨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玄参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等11个,1科1属1种的单种科35个。植物中有兰科植物8种。此外,森林公园内还分布有苔藓植物105种,隶属18科、56属;蕨类植物21种,隶属10科;真菌109种,隶属29科。 海棠山植物景观丰富,季相景观鲜明,各具特色——春赏海赏山,满山披绿,杜鹃、樱桃、杏花争艳竞放;夏攀海棠山,蝉声阵阵,绿荫如织;秋游海棠山,红叶满山;冬临海棠山,雪压青松,银装素裹,野兔山鸡出没,身处“海棠踏雪”之景中令人如入仙境。曾有诗人海棠山美景:“登峰回望,翠岭千重浪,谁作摩崖交百样,一统佛家体量?不须十月秋风,瘦池几叶骄红。知了声声何处?溪头转角林中。” 3.古树名木景观 海棠山古树名木繁多,有如华盖矗立,显的庄重威严;有的虬枝剑身,直刺云空,威武不屈;有的则细枝绵延,层层叠出,像是细语缠绵,礼应宾客。 千年松树王:最富盛名的是海棠山千年古松,主干十分粗大,需两人合抱,目测高度10余米,树高6米处开始多向分枝,而数个分枝则蜿蜒伸展,如一把大伞,遮住地面。此树为海棠山松树之祖,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都叫它“松树王”。 姊妹松:关公像前的石缝中生长着两株400余年的并立古松,它们形影相伴,刻刻不离,象十对孪生姊妹,故名 "姊妹松”。 迎客松:造型如黄山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 长青松:镇风石石缝中长出了两棵青松,被人称为“长青松”。 4.奇石景观 人们称赞海棠山的奇松怪石可与黄山媲美,雄浑之势可与泰山齐名。青松与山石相互映衬,尽显出山之巍峨、树之葱郁,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松石奇观。 望儿石:传说明代海棠山附近住着一户贫困的母子,聪明勤劳的儿子名叫“大海”,被当朝官府抓去当苦役,母亲每天都要登上海棠山顶峰一块巨石南望,盼儿归来,但一天噩耗传来,母亲由于过度悲伤失足于岩石之下身亡,人们为纪念这位母亲,将这块岩石称为“望儿石”。如今人们登上望儿石,便可将明代边墙、烽火台和清代柳条边遗迹尽收眼底。 龙盘石:状似巨龙藏头避尾盘于石柱,这块岩石屹立在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人们为颂扬“龙盘石”的雄伟风姿,借鉴毛主席诗词“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言壮语来赞美这一景观特色。 济公帽石与扇劈石:巨石貌似济公的帽子,传说为济公活佛在此以自己的帽子镇住妖怪,因此“济公帽石”;东山坡角下又有一块被劈成两半的巨大岩石,传说为济公活佛降妖是用扇子所劈,称“扇劈石”。 镇风石、石船:传说为弥勒菩萨从龙宫中借的镇风石置于海棠山上,刹住了海棠山上的大风,海棠山地区的信徒们为使镇风石永存于此山,并答谢神佛显灵之恩,在镇风石周围的岩石上,雕刻了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尊圣佛母和马头金刚等神佛造像多尊,以示降龙保住镇风石之意。镇风石周围还有几块船型石,传说为龙王为抢夺镇风石驾驶的小船石化而成。 山鹰石:海棠山山腰处有一巨石形如山鹰,因此命名为“山鹰石”。 蛤蟆石:喇嘛洞山的山坡上有一块像蛤蟆的岩石,人称之为“蛤蟆石”。传说仙人为降服当地的虫害,造福百姓,将山坡上的一块巨大岩石点化为蛤蟆。 镇山龟:在海棠山的后坡上以一块形如乌龟的巨石,民众称它为“镇山龟”,传说为龙子幻化而成,信徒们还在海棠山的山崖岩石上镌刻了几十尊无量寿佛造像,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筑一座龙王庙,以示致意。 守山猴:位于海棠山后山山坡上,像一只回首张望的小猴子,传说是山神爷为惩罚一只狡猾的猴子,将其点化成石猴令其世世代代守山,所以,被人们将这块像猴子的石头称为守山猴。 5.野生动物景观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野生动物繁殖、栖息和候鸟迁徙的停歇地,是辽西的“天然野生动物园”,“是动物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隶属于21目57种229种的脊椎动物,占全省519种的45.2%,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156种。特别是“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227种鸟,海棠山自然森林公园有75种之多。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有白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iconia nigra、大鸨Otis tarda、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9种,有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鸳鸯Aixgalericulata、蓑羽鹤Athropoides、小杓鹬Numenius borealis、大鵟Buteo hemilasius、白尾鹞Circuscyaneuscyaneu、白头鹞C.aenuginosusspilonot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雀鹰A.nisus nisosimilis、苍鹰A.gentilis schvedowi、蜂鹰Pernis ptilorhyncus、鸢Milvus korschun、松雀鹰A.virgatus gularis、红脚隼Falco vesptrinus、燕隼Fsubbuteo subbuteo、灰背隼F.columbarius insignis、黄爪隼F.naumanni、红隼F.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56种。 (二)地貌景观资源评价 海棠山自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500米,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是东北著名佛教名山。海棠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奇峰怪石,山谷幽深而著称,可与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比美,素有“辽西小华山”之美誉,是典型丹霞峰林地貌。 红石谷在海棠山的后面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迷人景致,泉水潺潺、蝉鸣蛙叫、参天古树、遮天蔽日、原始森林的自然风光,它就是红石谷。这的主山峰海拔有662.5米,因为山峰呈微红色,因此得名红石砬子山。 (三)天象景观资源评价 站在公园山顶的怡情亭,可听松涛观雾海,也可观日出日落,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山中美景尽收眼底。夏季细雨蒙蒙,云雾缭绕,飘渺朦胧;冬季漫山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海棠山云海:每当夏季雨后,苍茫林海的上空云雾缭绕,站在海棠山或红石砬子峰顶,遥望四周,峰峦叠嶂,层次分明,怪石嶙峋,巍峨壮观,有的如锦屏,有的似跑兽,各具丰姿,自呈秀色,恍如置身仙境,兴味无穷,留恋不舍。 海棠山日出:每当晴朗的早晨,站在海棠山上,放眼眺望,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色的阳光唤醒了群山,山间弥漫着薄如轻纱的晨雾。 海棠山落日:夕阳西下时站在诸峰峰顶眺望西天,金光四射,彩霞满天,群峰尽染,遍地金黄,令人神往,待夕阳坠入西山,霞光由金黄变成了一片火红,恰似天际的云朵、峰峦在燃烧,色彩瑰丽动人。 (四)水体景观资源评价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植被繁茂,水资源较为丰富,保护区内有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河、苇子沟、梨树沟、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等十余条季节性河流。其中满土沟、樱桃沟、石灰窑沟,二道岭河、苇子沟、梨树沟源于区内主山脊(医巫闾山北段主脊)东侧,是东沙河和羊肠河的发源地。这些河流汇集到绕阳河后,注入辽河;太平沟、老虎沟、新民河源于区内主山脊西侧,汇集到细河后,注入大凌河。公园内这些河流连同保护区整体山麓、地面、包括森林植被构成了辽河和大凌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基地。 海棠山具有许多自然山泉景观,泉水来自于天然的泉眼,水质清冽,潺潺的溪流从山上流淌下来形成了许多清澈见底的水潭。夏天,涓涓的细流令人心旷神怡;冬天,这里又会形成冰面下流淌着清洌可鉴的泉水的稀有景观。 红石谷景区有自然形成的溪流,水质甘甜,清澈见底,尤其是初冬时节,降雪过后,周围白雪皑皑,冰雪覆盖,谷中任溪流潺潺,叮咚作响,此景配以周边的古树、怪石,犹如画中游、梦之境。此外,景区为了保证红石谷中水景观的持久性,人工设置小型水库,形成三级跌潭,作为人工水景,有效的补充了自然水景的季节性缺憾。 三、人文景观资源评价 海棠山不仅四季景色优美宜人,人文景观也独具特色,尤以摩崖造像群为胜,山上巨石突兀伟岸,高耸数仞,参差摆立,鬼斧神工。奇形怪状的天然山石始自造山运动,不风化,不坠落,成为人工摩崖造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措钦大殿,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现有260余尊摩崖造像,据说这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制而成的,使人们观后产生对悠久历史的追忆,对设计者和雕刻艺术匠人的丰富联想。 海棠山摩崖造像,种类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 刻着千变万化的佛 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0.3米。有的10尊佛像为1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称为“集仙石”。有 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 多年的时间,却色彩不退。 海棠山摩崖造像的神态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面含微笑,慈眉善目;有的圆睁怒目,威风凛凛。在众多的佛像中,以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红绿度丹、金刚力士、欢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头六臂佛、阿修罗等佛像为代表。其中,藏传佛教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块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此外,还有藏传佛本尊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誉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 山门:海棠山的山门,整体造型是一个“佛”字。这里还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普安寺佛光普照接八方游客;海棠山奇峰景秀迎四海宾朋。山门正中横柱上,镶嵌着溥杰亲笔题词“海棠山普安寺”。 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仅次于瑞应寺的第二大寺庙,始建于1683 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于清王朝倡导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蒙古语称“措钦大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亲赐的“普安寺”匾额,两侧有壁画四大天王像。正殿上层供奉着大威德金刚等7尊密乘金刚佛塑像。两侧收藏有《大藏经》、《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圣物。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象,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像之一。它们集中展示了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的动人风采。普安寺还培养出很多学识渊博的喇嘛。这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摩崖造像: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是“中国一绝”。据有关资料记载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章嘉活佛率其弟子来此传法,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已有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辉,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宗喀巴造像是一尊颇有代表性的大佛造像。宗喀巴是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在西藏佛教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第二佛陀”。 释迦牟尼像,高4米,坐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上,左手持宝钵于胸前,右手伸直下垂作“触地印”,其姿态安详,雕工精美,堪称一绝。这是海棠山具有代表性的一尊石雕造像。 四、可借旅游资源评价 阜新境内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拥有独特性,特别是藏传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在清朝初期,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贞地区,在清朝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大兴土木,广建庙宇,大小庙宇曾有360座之多,并实现了政教合一,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其中被誉为“藏传佛教东方文化传播中心”的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8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曾经是当时八大国庙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同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西藏之外的三大寺院。除了瑞应寺之外,历史遗留下来的普安寺、佑安寺、德惠寺也将进行全面恢复,届时阜蒙县将出现体系完善的藏传佛教庙宇体系。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可借的景观资源有很多,这也为下一步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圣经寺:圣经寺,蒙古族喇嘛教寺庙。位于彰武县城东北百华里的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村。东北与康平、东南与法库居邻。始建于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于龟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环绕。光绪27年(1901年),二世喇嘛包.甘曹图戈杰以广积经卷盛名于世,喇嘛达512名,正殿东北建白塔两座(毁于“文革”时期),更庙名为《圣经寺》,传延至今。1988年,圣经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应寺:蒙古族人称“葛根苏木”,俗称佛喇嘛寺。位于阜新市西南22公里处的阜蒙县佛寺镇佛寺村。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规模。皇帝赐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瑞应寺”匾额。该寺历经三个世纪的建设,筑有大雄宝殿、祈愿殿、活佛宫、四大扎仓和外五庙,并建有万尊万佛林环立于寺区的传经道。在方圆十余里的山谷中,遍布楼台殿阁,松柏参天,寺院错落,街道纵横,布局合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喇嘛寺院,其间有六代活佛相传,实行了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最兴盛时期喇嘛达八百多户,三千多名,与普安寺并列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民间素有“东藏”之称。 清真寺:清真寺建于清咸丰八年(1853年),原址在清河门双庙街路南。分内外两层院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清真寺被“造反派”当“四旧”砸毁。1985年搬迁到北山东部,重建清真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西南约2.5公里处医巫闾山西麓,属绕阳河支流源地,系丘陵地带,沟壑发育。遗址即坐落在一自然坡度约5-7度左右的漫丘南坡上。1982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到1993年已进行过5次的发掘,发掘面4000余平方米,揭露出房址30余座,复原陶器近200件,还有石器,猪骨,鹿骨及农作的碳化物等,尤其是出土了玉器和龙纹陶片。以测定,这个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 7600左右,这是目前辽宁以至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 懿州城:懿州城是保存最完好的辽城,位于阜新市东北70公里处,它现在的名字叫塔营子村。古城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土筑城垣,周长4600多米。该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尚存,约高1~2米。北面城墙长约80米,西面城墙约100米。城内另套有一座与之平行的土筑城垣,早年清晰可辨,因村民取土,现在仅存100米左右长的土棱,可为懿州城曾经扩展的明证。城址东半部现为塔营子村,西半部为农田。农田中央立有古塔。该塔与沈阳塔湾地区的白塔相似,均为辽代佛塔。该塔为砖石结构,共分13级,底座原有莲花等图案,因岁月流逝,现已没有了。塔中部分为8面,每面均雕有佛像。宝塔原有“金顶”,现已坍塌。全塔残高38.14米,是我省现存较完整的辽代古塔之一。近年来,该城址辽、金、元三代的文物出土颇多。这里增挖出来一块辽代的官印,上面刻着契丹文。现在,在三清宫遗址上还立着一块“薛田碑”,碑文已经模糊了,但估计至少是元代的文物。 关山风景区:关山,蒙语称“翁因敖拉”,意为被封的神山,历来为契丹和蒙古贞所尊崇。位于阜蒙县大巴镇,地处医巫闾山最北端,总面积80平方公里,是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科教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关山种畜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省级自然保护区,关山宾馆的鹿宴、烤全羊、手把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均产自本地。关山历史文化厚重,有元代的成吉思汗祠堂,唐代的点将台,现代的林彪571秘密军事仓库,尤以辽代肖氏皇族墓葬群最为著名,是研究辽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早在古时,关山就以绚丽多姿的山峦美色和糜鹿成群的动物王国而成为辽代皇家猎场。国内最大的吐默特左旗旗敖包,在每年七月十三日的敖包节都吸引上万名信众祭拜、祈福。 乌兰木图山风景区:乌兰木图山是蒙语,汉译为“红木之山”,位于阜蒙县八家子乡,长10公里,总面积30.8平方公里,海拔831.4米,是阜新境内第一高峰。山形诡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态,一石一姿,各具特色,将军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夺天工,悬空寺陡峭奇绝,三天门鬼斧神工,登山龟缓缓欲动,望天蛙栩栩如生,梨山读画幽美恬静,孝女登山万古扬名。八大洼景观,洼洼有别,独立成景。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每年金秋十月,山上山下一片红,十里八村闻果香。具有神功奇效的麦饭石泉水在山脚下汩汩流淌,叮咚作响,不仅滋润着这里的花草树木,还哺育着山下居民健康长寿,使此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十家子玛瑙城风景区:阜新是“中国玛瑙之都”,玛瑙产量占全国70%以上,重达66吨的“阜新玛瑙王”堪称世界之最。阜新玛瑙雕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巧、俏、绝特点,从三国到清末一直是宫廷贡品,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玛瑙雕刻《水帘洞》就产自阜新。两年一届的“中国·阜新玛瑙节”,云集30多万名海内外客商、宝玉石大师及游客,欣赏和购买玛瑙工艺品。十家子玛瑙城位于阜蒙县十家子镇,占地1万平方米,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辽宁省十大旅游纪念品市场之一,也是全国玛瑙加工、集散和文化中心。7大类、200多个品种、上千种样式的玛瑙制品远销海内外,是留存记忆、保健吉祥、馈赠亲朋的精品。 海棠山位于沈阳、朝阳、锦州诸多景点的交叉连线部位,受北方文化及民俗共性制约构成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周边的景区景点与之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第二节 开发建设条件评价(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阜新阜蒙县境内,其区位优势明显。在阜新市范围之内,阜蒙县是拥有与阜新市区区位条件最好的县,再者,阜新市区位于阜蒙县之内,因此最容易占据并满足阜新市民的近距离出行需求,也最容易实现阜新市作为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前来游客向阜蒙县的全面扩散。其三,阜新市还是联系关内和关外的重要通路,北与内蒙古交界,西、南、东三面分别与朝阳、锦州、沈阳相连。阜蒙县城距离沈阳市140公里,距离鞍山147公里,距离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也在200公里的范围之内。200公里的距离也是城市自驾车群体最佳的短途出行距离,便于城市居民的周末出行。 (二)交通优势 阜新海棠山位于阜新市东南,坐落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西北2公里处,距阜新市区22.5公里。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阜新站下车,之后乘的士或小客车前往海棠山。沈阳方向的游客可以延阜彰高速进入阜铁高速至阜新出口,从省城沈阳到阜新仅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锦州方向的游客可以走锦阜高速,盘锦方向的游客可以走沟奈公路,正在修建的阜盘高速在距海棠山景区山门不足一公里处开辟了出口,所有这些都为您的到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三)资源优势 藏传佛教文化和蒙古族民俗风情相互交融,可以连带挖掘、整合发展。 海棠山的摩崖造像拥有很高的旅游文化价值,将成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重要历史人文资源基础。 围绕普安寺和摩崖造像全面打造海棠山人文景区,连带开发三塔沟的自然生态旅游,从而建设出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大景区体系。 二、劣势分析 (一)缺少总体规划,自身定位尚待明确 森林公园周围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公园的自身定位是个重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方向把握不准确,会对将来的公园运营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形成与其他景区争客现象。 (二)景区配套设施尚待完善,资金缺口较大 旅游业是典型的拥有高投入高产出性质的产业,旅游景区开发的初期投入非常巨大。经过多年建设,景区现有设施大部分已经老化,随着景区的开发建设,现有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三)发展空间有限,景区景点需要合理布设 海棠山大部分地段都为山地,开发利用空间有限;森林公园的范围限制了森林公园的发展;交通组织不顺畅,整齐性不强。 (四)知名度不高,公园的可识别度不强 就全国范围而言,海棠山森林公园的知名度不高,这与公园的特色体现、对外宣传以及当地旅游部分的推荐有着密切相关性。 三、机遇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前景广阔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渐转移至亚太地区,而到中国旅游正在成为世界旅游的新热点,中国的旅游业必将有一个飞跃。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全国旅游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条件。同时国家进一步采取强力措施,依靠旅游拉动内需。 (二)辽宁旅游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辽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成为辽宁经济的亮点和第三产业中具有活力、发展较快的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培养旅游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省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全国前列,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2亿人次(全国第五位),旅游业总收入1742亿元(全国第七位),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和国内旅游收入1636亿元(分别为全国第七位)。2009年全省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又有了大幅度增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比上年增长22%,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8%,旅游外汇收入增长2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8%。由此可见,辽宁旅游发展速度极快,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将以高速度为主要标志。 (三)沈阳都市圈的形成 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这三大“都市圈”之后,辽宁已将经济发展目标锁定为建设中国第四大“都市圈”。在2005年,阜新提出了加入沈阳都市圈的“7+1”方案,这将有利于阜蒙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争取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外,海棠山所在的阜蒙县与沈阳都市圈的城市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沈阳都市圈的浮出水面,都市圈城市经济总量高,人口密集,城市居民出行能力强,这是近在咫尺的优质客源市场,非常有利于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和旅游需求的培育。 (四)生态文明建设为森林公园发展注入活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明确指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阜新市作为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市,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同样着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阜新市重要的绿色屏障——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采取了多种有效保护措施和科技手段,特别加强了对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使区内自然资源迅速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使森林公园成为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之间的绿色屏障,阻止了科尔沁沙地的南移。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使得森林公园的建设备受重视,高度的关注度也必将给森林公园提供更多的客源,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惠政策。 四、威胁分析 (一)竞争压力 各地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分割了原有的旅游市场。辽宁省内旅游景区众多,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各具其鲜明特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这就要求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要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大的魅力,更高的标准,作出自己的特色,以激发游客的出游力。 (二)自身压力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她象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对在其上进行的任何开发建设都必须小心谨慎,精心设计,以不破坏其天然性质为前提,因此,森林公园建设、旅游开发面对的压力很大。 第三章 总体规划 第一节 总体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森林公园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国家计委《1996—2005年全国环境生态建设规划》 林业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 127-9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辽宁省旅游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阜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总的指导思想:以规划为依据,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游客在认识自然奥秘、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的同时,强化环境意识。 2. 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挂钩,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取得最佳综合效益。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合理开发原则。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森林公园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特征,既是大林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公园规划应既有利于突出主体景观特色和地方特色,又能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保护培育为前提,区内坚持自然为主,人工为辅。规划实施必须有利于分期建设并逐步实施,注重开发序列与开发强度,尤其要摆正经济利益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3.资源整合原则。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宗教文化特色明显,森林环境静谧优美,要以此为基础,重点突出佛教文化和森林景观,充分发挥三个景区的特色,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合理布局,打造文化与自然景观协调发展的海棠山风景区。 4.市场导向、适当超前原则。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要研究旅游市场动向,掌握市场信息,从而做出开发建设的正确决策。规划应具有“高起点,高品位,有长远意识,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趋势,使得公园发展具有持久的活力”。 第三节 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建设期限 近期:2014—2016年; 中期:2017—2020年; 远期:2020—2025年。 二、规划目标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在森林公园管理机制的统一管理下,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将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环境优良、服务优质、协调发展的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森林公园。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管理目标:加强森林公园的科学探索,依靠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扩大影响和知名度,提出合理的管理体制建议、促进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给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2.经济目标:拓展森林公园旅游业务范围,开发利用海棠山自然资源,形成阜新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 3.环境目标: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加大游览深度,结合周围风光,丰富景观层次,充分利用资源的多样性,创造适宜度假休闲,形成以天然油松林、地质遗迹、名山文化为主体的格局,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综合一体的开放空间。 4.生态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增强森林公园对外生态辐射与渗透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公园。 5.文化目标:深刻挖掘海棠山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形成文化品牌,并在辽西旅游圈乃至东北旅游品牌争夺中处于领先地位。 6.社会目标:创造具有活力和实力的海棠山森林公园,发展文化娱乐业、度假休闲业、增加就业岗位。 第四节 项目定位和规划主题 一、项目定位 保护海棠山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打造具有生态游览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塞外圣域”旅游区。 二、规划主题 (一)规划主题 塞外圣域 观古木奇石,摩崖造像 听松涛鸟鸣,暮鼓晨钟 品山野美食,民族文化 感山之悠远,法之无边 (二)主题解析 海棠山的自然景观,以其石奇、松美、谷幽、水甜为特色,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探奇揽胜。海棠山四季景色优美宜人。 海棠山普安寺,虽琼楼玉宇直上凌虚,殿宇八、九重,铃铎半空响,钟鼓十里闻,佛殿香烟绕,云兴霞蔚,但人文景观却以摩崖造像群为胜,山上巨石突兀伟岸,高耸数仞,参差摆立,鬼斧神工。奇形怪状的天然山石始自造山运动,不风化,不坠落,成为人工摩崖造像之基础。摩崖造像是“中国东方藏传佛教中心”唯一幸存的珍贵文物群。 辽宁阜新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以藏传佛教文化及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集汉、蒙、藏、满文化为一身,融乡村旅游、生态观光、 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生态型森林公园。 第四章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第一节 总体布局 一、规划范围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森林公园北靠阜新市长营子、水泉镇,南邻北宁市和黑山县、义县,东部和西部都属于阜新县大板、国华和新民三个乡镇范围。全区南北长20km,东西宽12km,总面积为15.86km2。此次规划范围包括海棠山宗教文化区、红石谷自然景观区和三塔沟生态休闲区三个景区。详见附图《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图》 二、总体布局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佛教、民俗文化为特色,以自然地质地貌和生物多样性景观为基地,集自然览胜、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户外探险、科学考察为一体,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在规划过程中,本着资源整合的原则,以森林旅游为主线,结合三大景区的实际特点,形成一核、两翼的总体布局方案。 一核:海棠山宗教文化核。 两翼:自然和生态景观。即红石谷自然景观区和三塔沟生态休闲区。 第二节 各景区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包括海棠山、红石谷、三塔沟三个景区,各景区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状况有所差异,因此在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方面也是有所不同的。 一、海棠山景区 海棠山景区为三个景区中建设最为完善的,景区内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比较突出,尤其是景区内的摩崖造像,以及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措钦大殿,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根据现状,结合森林公园未来发展,将景区划分为山门景观区、文化休闲区、礼佛观光区。 (一)山门景观区 海棠山的山门,整体造型是一个“佛”字,两侧配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普安寺佛光普照接八方游客;海棠山奇峰景秀迎四海宾朋。山门正中横柱上,镶嵌着溥杰亲笔题词“海棠山普安寺”。结合山门布置植物景观、标识系统、综合服务设施,满足游客游览的需要。 (二)文化休闲区 位于主干道两侧,山门和礼佛观光区之间,地势平坦,栽植有果树,设置一处休闲度假村,结合现状设置果树采摘、亲子乐园、儿童游乐区、民俗风情村等旅游项目,并设置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借此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知名度。 (三)礼佛观光区 海棠山重要景观景点集中所在,人文景观如错钦大殿、普安寺、法相僧院、密宗殿等,建筑依山就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点,此外,该区还有这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迎客松、石缝松、降妖石、龙盘石、雄鹰展翅石、佛手石、罗汉石等。规划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完善游览道路系统、游服设施系统,开展参禅、礼佛、节庆活动、登山健身等旅游项目。 二、红石谷景区 红石谷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结合景观资源开发新的景点,配套完善游服设施。根据景区状况设置综合服务区、林溪漫步区、登山探险区等。 (一)综合服务区 利用红石谷景区人工水库旁边的开阔场地,设置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生态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叠潭为基础设置戏水乐园,满足游客集散、旅游综合服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 (二)林溪漫步区 位于红石谷谷中,沿谷中溪流现已设置石铺人行小路,溪水清澈见底,山体陡峭、林木丛生,景观效果优良。结合现状开发新的景观,如复活节岛雕像等,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康体健身等需求。 (三)登山探险区 红石谷景区北部自然景观资源比较丰富,尤其体现为植物景观、地貌景观丰富,有天麻岩、石灰岩等岩石景观,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等各种植被类型。该区域地形变化丰富,且登山相对较安全,是整个森林公园最适宜开展森林游憩活动的区域,景色优美,全年四季均有景致可供观赏。利用海棠山现有森林景观资源,开辟游憩活动场地。在局部景点增加游憩服务设施和标识系统,满足游客登山远眺、健身疗养、生态休闲、探险寻奇等需求。 三、三塔沟景区 三塔沟景区以森林景观为主,结合辽代三塔遗址、古战场遗址,以及周边村屯状况进行开发建设,根据景区现状设置民俗体验区、康体养生区、山林休闲区、奇石文化区、三塔文化服务区等。 (一)民俗体验区 位于三塔沟景区入口处,结合周边村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修建、改建农庄生活馆,可开发农家乐、果蔬采摘等民俗体验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场景,提供旅游综合服务、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旅游服务项目。 (二)康体养生区 在三塔沟景区距山门一公里处是丁香山所在之处,这里植被密布,是天然的森林氧吧,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在此设置康体疗养中心、森林氧吧、药用植物园等内容,通过合理的布局,达到满足游人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目的。 (三)山林休闲区 位于三塔沟景区主干道沿线,结合此处的油松林开发建设天然氧吧、森林浴场,并利用开阔场地,设置宿营地及房车宿营地等现代旅游服务项目,满足时尚人士求新求奇的旅游心理。 (四)奇石文化区 在辽代古战场遗址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此处奇石嶙峋、沟壑纵横,点将台遗址更是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神秘氛围。该区结合现有资源增加文字解说系统和完善景观标示系统,将辽代古战场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融入其中,游人可在此怀古念今、冥思遐想、观石寻趣等活动。 (五)教育培训区 结合现有教育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置培训中心、拓展训练营地、CS活动场地,满足单位、团体教育培训、拓展训练等需要。 (六)三塔文化服务区 该区位于三塔沟西部,沿景区主干道可直达,结合辽代三塔遗址进行开发建设,配套建设综合服务区,满足游客集散、接待、旅游综合服务、度假休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除了以上功能分区外,其余地段都为生态保育区,以保护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森林资源。 表4-1 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景区名称 功能分区 占地 面积 (公顷) 功能定位 规划布局 主要景观及景观设施 海棠山景区 山门景观区 5.3 游客集散、入口接待、旅游综合服务、 该区主要设入口广场、游客中心、山门、生态停车场 山门、山门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 文化休闲区 61.39 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会议等 该区主要设民俗区、果园、亲子乐园、生态停车场、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生态教育基地 民俗区、果园、生态停车场 礼佛观光区 60.29 参禅、礼佛、节庆活动、登山健身等 在游览区为保证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利于游览路线组织,便于景区管理,将该游览区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两个部分。 自然景区主要景点有:迎客松、石缝松、降妖石、龙盘石、雄鹰展翅石、佛手石、罗汉石等。 人文景区主要景点有:措钦大殿、密宗殿、喇嘛洞、药师殿、护法殿、舍利庙、聚佛台、龙王庙等。 红石谷景区 综合服务区 4.19 游客集散、旅游综合服务、餐饮、休闲娱乐 该区主要设置生态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叠潭为基础设置戏水乐园 生态休闲广场、叠潭、戏水乐园 林溪漫步区 21.45 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康体健身 沿谷中自然溪流设置游服设施 复活节岛雕像、云溪漫步、浪漫之旅、卧龙戏水、双狮峰、红石瀑布、老柳坐禅等 登山探险区 30.51 登山、观景、科普、生态旅游等 结合自然景观开发景点,增设下山游览道路,建设空中索道 一线天、卧虎藏龙、空中索道等 三塔沟景区 康体养生区 13.08 旅游综合服务、餐饮、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 结合万亩丁香园进行建设,利用空地栽植药用植物,利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开展康体养生活动 丁香园(芳香诊室)、药圃、林中小屋等 民俗体验区 32.72 休闲娱乐、民俗体验、餐饮服务 结合村屯或者现有的人工设施进行改建 果园、林蛙塘、民俗村、蒙古部落、等 森林休闲区 32.15 森林疗养、休闲娱乐 利用林中空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配套水电等设施 森林氧吧、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宿营地、汽车影院、汽车宿营地等 奇石文化区 13.68 观奇石、感历史 结合辽代古战场遗址进行建设,设置观景点,配套文字解说系统和景观标识系统 辽代古战场遗址、点将台遗址、奇石阵、踏石寻趣 三塔文化服务区 5.57 游客集散、接待、旅游综合服务、度假 在三塔遗址基础上进行建设,配套游客服务中心等游服设施 “三塔”、庙宇、游客中心、停车场等 教育培训区 12.43 教育培训、拓展训练 在原有教育基地基础上完善设施 培训中心、CS场地、拓展训练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态保育区 生态环境保护 森林公园除以上分区之外的用地 第五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第一节 环境容量 一、日环境容量测算 (一)日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根据对海棠山森林公园各功能区景观资源特点的分析,本规划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对各功能区的环境容量进行估算。作为分区规划设计中控制旅游开发强度的依据。 1.面积法 公式:C=(A/a)×D 公式5.1 式中: C——日环境容量(人•次/日) A——可游览面积(m2) 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最小合理面积(m2/人) D——日周转次数 2.游览线测算法 公式:C=(M/m )×D 公式5.2 式中:C——日环境容量(人•次/日) M——游道总长度(m) m——每位游人占用游道合理长度(m/人) D——日周转次数 (二)景区日环境容量测算 具体内容参见表5-1 表5-1 景区日环境容量统计表 景区名称 功能分区 占地面积(公顷) 指标 (㎡/人·次) 容量(万人·次) 周转率 小 计(万人·次) 合计(万人·次) 海棠山景区 山门景观区 5.3 50 0.11 2 0.21 2.04 文化休闲区 61.39 200 0.31 2 0.61 礼佛观光区 60.29 100 0.60 2 1.21 林地及其他 20 2000 0.01 1 0.01 红石谷景区 综合服务区 4.19 50 0.08 2 0.17 0.36 林溪漫步区 21.45 300 0.07 1 0.07 登山探险区 30.51 300 0.10 1 0.10 林地及其他 30 2000 0.02 1 0.02 三塔沟景区 康体养生区 13.08 200 0.07 2 0.13 1.28 民俗体验区 32.72 100 0.33 2 0.65 森林休闲区 32.15 600 0.05 1 0.05 奇石文化区 13.68 300 0.05 2 0.09 三塔文化服务区 5.57 50 0.11 2 0.22 教育培训区 12.43 100 0.12 1 0.12 林地及其他 10 2000 0.01 1 0.01 总计 (万人·次) 3.68 二、年环境容量测算 (一)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公式:C年=C日×N×K 公式(3) 式中:C年-------年环境容量(万人•次) C日-------日环境容量(万人•次) N-------全年适宜旅游天数,海棠山森林公园适宜开展旅游时期为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15日,共166天,其中高峰日为60天,平日(非节假日)106天。 K-------饱和系数,高峰日取1,平日取40% (二)各景区年环境容量测算 通过测算海棠山森林公园理论日环境容量约3.68万人·次,理论年环境容量约为376.79万人·次。适宜日环境容量扩大2.5倍和5倍时为饱和日容量和超饱和日容量,则海棠山森林公园饱和日容量为9.20万人·次,超饱和日容量为18.40万人·次。各景区年环境容量参见表5-2. 表5-2 各景区年环境容量统计表 景区名称 日环境容量测算(人·次) 高峰日 平日 可利用率 年环境容量测算(万人·次) 海棠山景区 2.04 60 106 高峰日取1平日取40% 209.07 红石谷景区 0.36 60 106 36.43 三塔沟景区 1.28 60 106 131.29 总计 3.68 376.79 第二节 旅游市场分析及游客规模预测 一、旅游市场分析 现今“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也是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据统计, 截至2010 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583 处, 总面积1677. 69 万hm2,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46 处, 面积1177. 66 万hm2, 9 个省的森林公园总数超100 处。根据对1979 处森林公园的统计,2010 年共接待游客3. 96 亿人次, 旅游收入294. 94 亿元, 分别比2009 年度增长18. 9%和30. 4%。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并以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以省级森林公园为骨架,按照市场需求开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森林公园体系。因此,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符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二、客源市场分析 (一)基本客源市场分析 海棠山森林公园隶属于阜蒙县县大板镇,作为森林公园,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后花园,对于阜新市、阜蒙等县居民来说,阜新目前缺乏象海棠山这样位于城镇周边,适宜双休日短期休闲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海棠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除此之外,因阜蒙县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腹地,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个市呈半月形环绕于阜蒙县的东南部。阜蒙县城距离沈阳市140公里,距离鞍山147公里,距离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也在250公里的范围之内,同时都市圈城市市场容量大,出行能力强,因此,未来沈阳都市圈市场也将成为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本客源市场。 (二)区域目标市场分析 从阜新市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城市分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尤其以北京、天津为代表包括河北省北部的秦皇岛、承德等城市有非常强的出行能力和出游倾向,而东三省的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具有较强的出行能力,且交通条件便捷,以上地区将成为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目标市场。 (三)国际目标市场分析 北京、上海、广州是外国人出入中国的门户,是整个中国旅游的集散地。外国人集散聚集地区为森林公园创造不出国门便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机会。 另一部分区域国际旅游者重点是到达辽宁的国际游客,辽宁的大连和沈阳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拥有独立吸引国际客源的能力,通过在这些城市导入针对国际游客的促销手段,以最大化的分流辽宁最重要城市的国际客源,争取国际游客。 三、客源市场定位 (一)一级市场 近期:以辽宁省为主,以北京市、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天津市为辅。需要突出抓住的重点城市: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盘锦市等城市。 中远期:辽宁省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 (二)二级市场 近期:鞍山市、营口市、葫芦岛、黑山县、凌海市、铁岭市、辽阳市、本溪市、抚顺市、绥中县、京津冀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 中远期:东北三省,华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三)机会市场 近期: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远期: ·国内市场: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云南省为主的中国西南地区。 ·国际市场: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港澳台。 其中,云南省部分地区和民族被证实为契丹后裔;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划分为机会市场,也是出于当时契丹后裔迁徙地考虑的,这些地区也存在着“寻根”旅游的可能性;而韩国,朝鲜和日本在空间距离上属于近程旅游,而且由于宗教文化积淀的趋同性,这些国家也存在前往北镇市旅游的可能性。 四、游客规模预测 (一)年游客规模预测 游客规模预测受到国家经济状况、休假制度、景观特色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案中的游客规模预测考虑到我国目前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公园位置及邻近风景区的客流量,参考了各景区以及阜新市周边景点开发初期游人增长情况,确定海棠山各景区年游客规模增长率。 近期、中期由于森林公园大规模进行开发建设,加上新景区对外宣传的力度较大,游客规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游客年增长率会较大,经过几年的发展,游客数量会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根据森林公园的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及建设情况,在已有的客源市场基础上,以公园每年接待游客数量10万人次为基数进行计算,如果资金到位及时,并做好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前期游客的增长率较高,近期游客数量增长率按20%计算,中期按15%计算,远期按10%计算,估算游客规模为近期到2016年游客数量将达到14.4万人次,中期到2020年游客数量将达到25.19万人次,远期到2025年将达到40.56万人次。 近期游客多集中在海棠山景区,随着宣传力度加大,道路交通系统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游客会逐步向红石谷景区和三塔沟景区分流,景区的接待能力会逐步提升。 表5-3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年游客规模预测表 年份 游客规模(万人·次) 增长率 2014 10.00 20% 2015 12.00 20% 2016 14.40 20% 2017 16.56 15% 2018 19.04 15% 2019 21.90 15% 2020 25.19 15% 2021 27.70 10% 2022 30.47 10% 2023 33.52 10% 2024 36.87 10% 2025 40.56 10% (二)高峰游客规模预测 旅游存在着季节性,根据公园气候条件和游客可能选择的旅游时间,海棠山森林公园旅游天数为166天,高峰季节为60天,高峰季节旅游人数占全年的80%,则: 日均人数 = 全年旅游人数/可游览天数 高峰季节日的平均人数 = 全年旅游人数×80% /60 高峰日日均人数 = 高峰季节日的均人数×3(高峰系数) 根据预测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期末年游客数量为40.56万人次,通过计算得到森林公园日均游客人数为0.24万人次,高峰季节日的平均游客人数为0.54万人次,高峰日日均游客人数为1.62万人次,远远低于超饱和日容量的18.40万人·次,游人预测规模可行。 需要注意的是景区发展不均衡,淡旺十分明显,在三个景区中游人主要集中在海棠山景区,在各个景区中游人又往往集中在游憩区内,所以在根据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的同时,还应以日环境容量调节游人规模,特别是主要景点。对于特殊景观区,如生态保育区,就应以日环境容量来限制游人规模,以有效地保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并达到比较好的游赏效果。为保证游人安全,管理人员应以适宜容量为依据对游人进行适当疏散和引导。 第六章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第一节 景点设计 依据总体布局,海棠山森林公园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海棠山景区、红石谷景区和三塔沟景区,依据各功能区的位置和景观资源的特点对景点进行规划。 一、海棠山景区 (一)礼佛观光区 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仅次于瑞应寺的第二大寺庙,始建于1683年,至建国前夕,历经270余年,有6代5位活佛相传。由于清王朝倡导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寺院建筑依山势布局,寺内雕铸塑画及众多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烟火鼎盛时期,喇嘛多达1600多名。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钦赐的“普安寺”匾额,两侧有壁画四大天王像。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的这座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造像之一。 摩崖造像: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是“中国一绝”。据有关资料记载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章嘉活佛率其弟子来此传法,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已有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辉,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措钦大殿:为全寺的中心大殿。是在原址是复建的,为藏式木结构回廊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以藏式为主,第二层以宫殿式为主,建筑面积为968平方米。 法相僧院:藏名称参尼扎仓或切列扎仓,是传授佛教哲理的因明学部,俗称“讲经殿”。 法相僧院位于措铁大殿的后侧,该院曾几经扩建。法相僧院大殿正门廊内有四尺高的四大天王石雕像,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法相僧院西侧,修建了转经亭,亭高一丈二尺、转经简高六尺。 活佛宫:位于措钦大殿右南侧,依山势建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活佛所居宫室,下院为农牧事务处。并建有释迦牟尼和度母庙堂,院内布有殿、堂、室、亭共96间,官内修有假山怪石,植青松翠柏,裁满目奇花异草,把庭院显得景丽境幽,加之石砌高耸围墙.修有同治皇帝御准建造的二丈四尺宽的珠红油漆大门,两侧各置石雕狮子守门,使活佛官显得十分气魄,成为海棠山地区政教台一的最高首府。 密乘僧院:该院建在措钦大殿右侧,该殿外形略同措钦大殿,面积为四十平方丈,两层大殿.殿内正中后供奉六尺高的密乘本尊铜像,左右两侧供奉酱明大日如来和胜乐本尊铜像,还挂有三尺高的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唐喀,西南角供有骑羊护法神,东南角供奉着布袋僧像。 时轮僧院:位于措钦大殿左侧,始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该大殿长五丈宽八丈的藏式二层大殿,殿内明柱上雕画金龙盘旋,姿态逼真显得古朴典雅、古色古香。 关帝庙:也称武圣庙或武圣殿,普安寺的关帝庙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完工。正殿三问,正中塑有高六尺的关圣大帝坐像,左右两旁塑有关平、周昌、张苞和关兴战将塑像。正殿前建有庙门,并塑有赤兔马和马童造像,该庙泥塑像威武英俊,庄严肃穆,庙内墙壁画有关圣大帝忠武一世二十四部连环史画。 观音庙:也称蒙可瞬昵庙,三丈见方,二丈三尺高的三间青砖灰瓦,为宫殿式建筑。殿堂内主要供奉一尊高一丈五尺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庙院内有一大鼓,每逢庙会轻轻一击鼓声回荡于整个寺区。 玛沁护法寺:同治三年(1864年)在活佛府右后侧,方向为l25。建成一座三间小寺,里面主供五尺高的玛沁护洼神像,墙上还画有众星宿神画像。每年七月初都举行祭法会,把全寺的牲畜群赶进庙前大圈内,唪经并缭以香烟,在良驹脖子上挂上五色彩带,以示避邪击瘟,每年正月初八晚上,在该寺举行祭星宿庙会.十余名喇嘛诵经,众香客将自己所选的各种星罔焚烧后,留下祭品,回村时,举着火把,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舍利庙:即是收藏和供奉已故活佛火化后的残余骨烬的场所。海棠山普安寺的舍利庙是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世活佛德祥圆寂后,根据其遗愿由原来的地安庙改建的。所咀五世活佛圆寂后,普安寺众僧为怀念这位高僧一生为普安寺宗教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故将地安庙改建为台利庙.庙内供奉着历代活佛的画像和一世、二世、四世、五世恬佛及经师喇嘛的舍利。庙西侧还建有陵园,埋葬着措钦大殿、法相僧院、密乘僧院、时轮僧院等庙的主坐喇瞬灵柩,每逢庙会信徒都到此烧香献供祭祀。 龙王庙:也称龙王扎拉布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巴雅斯古朗出家,于大喇嘛洞山建庙修道。找生恬用水时,在后山发现一泉眼.冬不结冰。所以,巴雅斯古朗发愿建一座龙王庙,但因资金贫乏和本人圆寂而未能如愿。二世活佛罗布桑阿旺扎术苏,为完成一世活佛的遗愿.首先在泉眼处挖了一眼水井。后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措铁大殿后边建造了两问龙王庙,殿内供有龙王爷塑像,供信徒叩拜。 敖包: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牧人每次经过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几块石头;客人每到敖包前,一般都要按蒙古族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周,同时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块以求心愿得偿。 一般都扔3、6、9块石头,带表六六大顺或吉祥等。 在敖包上插上苏德,据说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用过的刀枪,镌刻着开疆扩土的辉煌,把哈达系在苏德上,以表达子孙献给祖先的敬仰 。 蛤蟆石: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经常遭受虫灾。有一年天大旱,虫灾严重,农田已近绝收。大家正在心焦如焚之际,一位白发仙人来此,他手指青山口念咒语,霎时间漫山遍野成了“蛤蟆世界”,只见成群结队的蛤蟆奔向田间,各个张开大嘴,将田间的害虫吃进腹中。虫灾解决了,青苗保住了。接着白发仙人又口吐一气,化作漫天乌云,顷刻间降下两个时辰的大雨,随之旱情也解除了。仙人临行前,将山坡上一块巨石点化为蛤蟆面视田野,用以镇伏害虫,使这里永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盘石:传说海棠山地区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几经变迁抬升,使海水退走。龙王的一个儿子留恋这里的美丽风光不愿随父迁走,便化小身形藏在一块巨岩缝里。玉皇大帝直到这件事以后,便将龙子点化为这块藏头缩尾的龙盘石。 逍遥椅:巨石下面只有三点轻轻支撑着,巨石形如一把大椅。"大椅"能坐10多人。周围的树木,有如各色花伞在为"椅"上的游人乘凉遮阴。 千年松树王:最富盛名的是海棠山千年古松,主干十分粗大,需两人合抱,目测高度10余米,树高6米处开始多向分枝,而数个分枝则蜿蜒伸展,如一把大伞,遮住地面。此树为海棠山松树之祖,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都叫它“松树王”。 姊妹松:关公像前的石缝中生长着两株400余年的并立古松,它们形影相伴,刻刻不离,象十对孪生姊妹,故名 "姊妹松”。 迎客松:造型如黄山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 望儿石:传说明代海棠山附近住着一户贫困的母子,聪明勤劳的儿子名叫“大海”,被当朝官府抓去当苦役,母亲每天都要登上海棠山顶峰一块巨石南望,盼儿归来,但一天噩耗传来,母亲由于过度悲伤失足于岩石之下身亡,人们为纪念这位母亲,将这块岩石称为“望儿石”。如今人们登上望儿石,便可将明代边墙、烽火台和清代柳条边遗迹尽收眼底。 济公帽石与扇劈石:巨石貌似济公的帽子,传说为济公活佛在此以自己的帽子镇住妖怪,因此“济公帽石”;东山坡角下又有一块被劈成两半的巨大岩石,传说为济公活佛降妖是用扇子所劈,称“扇劈石”。 镇风石、石船:传说为弥勒菩萨从龙宫中借的镇风石置于海棠山上,刹住了海棠山上的大风,海棠山地区的信徒们为使镇风石永存于此山,并答谢神佛显灵之恩,在镇风石周围的岩石上,雕刻了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尊圣佛母和马头金刚等神佛造像多尊,以示降龙保住镇风石之意。镇风石周围还有几块船型石,传说为龙王为抢夺镇风石驾驶的小船石化而成。 山鹰石:海棠山山腰处有一巨石形如山鹰,因此命名为“山鹰石”。 镇山龟:在海棠山的后坡上以一块形如乌龟的巨石,民众称它为“镇山龟”,传说为龙子幻化而成,信徒们还在海棠山的山崖岩石上镌刻了几十尊无量寿佛造像,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筑一座龙王庙,以示致意。 灵猴守山石:位于海棠山后山山坡上,像一只回首张望的小猴子,传说是山神爷为惩罚一只狡猾的猴子,将其点化成石猴令其世世代代守山,所以,被人们将这块像猴子的石头称为灵猴守山石。 为了突出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特色,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历史人文,以及游客游览的需要,在功能区中复原或者重建一系列特色景观建筑,参见表6-1。 表6-1 海棠山景区拟复原或重建建筑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备注 1. 观音殿(又称嘛呢庙、蒙可嘛呢庙) 140.8 140.8 2. 佛祖庙 26.4 26.4 3. 舍利庙 84.24 84.24 4. 活佛宫 221.84 665.52 三层 5. 药师殿 525 722 二层 6. 关帝庙 544 544 7. 长寿殿 148.78 148.78 8. 龙王庙 95.12 95.12 9. 文殊殿 132.99 132.99 10. 护法殿 132.99 132.99 11. 密乘僧院 792 468 12. 法相僧院 1533.6 4600.8 三层 (二)山门景观区 山门:对原有山门进行维护。 入口广场:位于公园入口处,占地面积30000㎡。在此设置一个规模较大的广场,便于游人集散,兼有停车场功能。停车场在满足停车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环保生态,达到与森林公园主题和谐的目的。停车场地面用生态环保材料保持景观整体和谐一致。 (三)文化休闲区 百果园:占地10000㎡,在原有果园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增加果树种类和数量,配套服务设施,开展水果采摘活动。 亲子乐园:占地8000㎡,在百果园旁边平坦空地出,设置迷你蔬果园和开心小农场,为儿童提供蔬果认知、农作物识别、农事体验等活动,寓教于乐,增进亲子关系。 儿童游乐区:占地5000㎡,选择亲子乐园旁平坦空地,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材料以木制、环保塑料为主。 民俗风情村:占地15000㎡,结合当地蒙古族民俗风情,设置蒙古部落、草原牧歌等特色民俗体验项目,为游人提供餐饮、度假、住宿等服务。 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选择地势平坦之处,建设3层砖混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000㎡,风格采取蒙古族建筑风格,在此可以开展文化交流、艺术品展示、工艺品展示等活动,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面向游人开展科普讲座、工艺品制作讲座、文学、书法等讲座。结合当地文化、艺术、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借以提高森林公园文化氛围,扩大森林公园知名度。 花圃:占地20000㎡,集中栽植本地或者引种驯化外地花卉品种,结合科研进行花卉品种的选育和栽培,选择适宜地段按照不同的花卉品种形成特色主题园区,根据植物花期,以及结合节庆活动,开展花卉观赏、销售等活动。 (四)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是森林公园的主体,除了游憩区与特殊景观区外,都属于生态保育区。植被条件好,要求重点保护天然植被,发挥森林公园的涵养水源功能、生态屏障功能等。该功能区中在边缘地段划定出一定的游人活动区域,区域以外禁游人进入。在得到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批准后,可允许科研人员进入开展科学考察、研究等工作,并结合需求设置考察站、观测站点和保护设施。该区域中铺设条石小路或者架设木质栈道,供游人和管理人员进入。 二、红石谷景区 (一)综合服务区 利用红石谷景区人工水库旁边的开阔场地,设置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生态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叠潭为基础设置戏水乐园,满足游客集散、旅游综合服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主要景观景点如下: 文化主题广场:占地3000㎡,结合交通集散、景区主题设置文化主题广场,广场中设置景石,体现红石谷特色。广场周边设置生态停车场、自行车租赁处以及电瓶车停靠站等。 游客服务中心:在广场一侧设置2层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与景区建筑风格统一,建筑面积约为1000㎡,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等项目。 戏水乐园:占地5000㎡,对现有三叠潭进行维护、扩建,配套戏水设置、景观设施等。 (二)林溪漫步区 红石谷谷中沿谷中溪流现已设置石铺人行小路,满足游客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康体健身等需求。现已开发了红石飞瀑、神兽石、卧龙戏水、独占鳌头、老柳坐禅等景观,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景观景点和游览路线,丰富游览内容。 浪漫之旅:在现有情人小路基础上调整植物结构,配置开花植物,配套景观小品,打造一条富于浪漫气息的景观道路,为情侣出游、婚纱摄影等创造环境条件。 复活节岛雕像:红石瀑布附近,陡立岩石峭壁上,有一块巨石酷似复活节雕塑,可以在此设置文字说明系统、小型活动空间,供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小型休息空间:在溪流沿线,结合景观景点,设置休息空间,配套休息设施,材料以木制为主,也景观氛围相统一。 (三)登山探险区 登山探险区以登山远眺、健身疗养、生态休闲、探险寻奇为主要功能,位于红石谷景区北部,山势连绵、虽不高,但是山里崎岖陡峭,两侧林木茂盛,各种奇石散之其间,此处结合登山道路开辟2-3空间,供游人休息、交通。另外,结合地形地势增设空中索道,与海棠山景区形成交通联系,在现有登山步道基础上开辟新的游览道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游览需求。 藏龙卧虎:在红石砬子山顶尤以块巨石,纹理纵横交错,远观如龙首傲然挺立,近处细观,龙角处又如猛虎下山,长啸于山林中,此处景观需在特定位置、特定角度、特定光线下方可观看到,因龙虎皆藏与一块巨石之中,尤为可观。可于观视位置设文字说明,或者由导游进行介绍。 观景平台:红石砬子山顶搭建平台,外围设防护栏杆,可在此观看海棠云海、日出日落等天象景观。 一线天:在快到达红石砬子山顶时,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 空中索道:由于红石砬子很难开设下山道路,考虑到游客游览的需要,尤其是交通的需要,在红石砬子山顶和海棠山之间架设空中观光缆车,长度约2km,一方面满足游客交通需求,另一方面也形成独特的观赏视角,但空中缆车一定要主要合理选址,保证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生态保护要求。 三、三塔沟景区 (一)民俗体验区 特色果园(果蔬采摘):结合原有果园,设置高档温室大棚,提高室内水果采摘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0000㎡。 农家乐:占地面积约为10000㎡,利用现有村屯农户,配建鱼塘,开展农家乐形式的旅游项目,并进行统一管理,保证质量,并将周边农民吸纳进来,提高农民的收益。 林蛙养殖场(林蛙塘):占地约为15000㎡,利用当地资源,根据林蛙饲养的需要选择适宜地段,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及游览观赏设施,开展林蛙饲养、观摩等活动。 入口广场:重建景区山门、售票处等服务设施,设置入口广场,以及配套的生态停车场,作为交通集散之处。 (二)康体养生区 丁香园:丁香除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如下一些保健作用——丁香能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可用于牙科口腔治疗中。丁香具有健胃消胀、促进排气的功效,减轻因胃部发酵产生的呃逆、反胃与口气不佳,缓和因拉肚子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丁香能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可净化空气,利用扩香器及呼吸可增加身体的抗菌能力。结合现有万亩丁香园,配套建设休闲疗养设施,利用丁香的保健功效开展康体养生活动。 草药园(药圃):占地面积3000㎡,院中种植的植物除具有观赏、休闲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种植银杏、紫苏、紫薇、茉莉等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植物。病人在园中休息时,可处处感受到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芳香诊室:占地面积2000㎡,将芳香中草药植物与园艺疗法结合起来,根据中药配伍的原理和不同的人体症状,将前期已筛选的具安神、降压功能的芳香中草药植物进行组合、人体测试、效果评价、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的优化,形成一系列具有明显调养功效的芳香中草药活体植物组合。 康体中心:利用丁香园旁空地建设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配套相应医疗、疗养、康复治疗器械,作为康体疗养之所,占地面积约为800㎡,建筑面积400㎡,两层建筑。 林中木屋(小别墅):在山林边缘,结合丁香园设置小型木质房屋,每个建筑面积约为15㎡,建设5座,租赁给来此休闲、康复的游客。 (三)山林休闲区 房车宿营地:占地面积5000㎡,房车宿营地一般向房车提供供电、供水等基本服务,同时由于自驾车旅游是以家庭为主,因此也提供适合家庭旅游的各种设施,如洗衣房、篮球场、超市、网吧、图书馆、儿童游乐设施、动物园、饭馆等。 宿营地:占地面积2000㎡,宽旷的场所,给游人提供可支帐篷宿营的环境,周围配有相应的设施。 汽车影院:占地面积20000㎡,即观众坐在各自的汽车里通过调频收听和观看露天电影,这是随着汽车工业高度发达后所衍生的汽车文化娱乐方式之一。 汽车电影院白天可充分利用汽车影院的影音设备,组织或出租演出场地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车友会、新闻发布会等等活动,打造为地区休闲文化中心。 森林浴场:占地面积8000㎡,森林浴场是一处集健身、竞技、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这里春天松香陈陈,沁人心脾,夏天枝叶掩映,幽静清爽,登山伊始或登山归来,在此休憩或健身娱乐,会给您一种全身心放松的享受。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占地面积10000㎡,规划在三塔沟景区中原有救助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后的规模更方便周边群众将营救到的野生动物送归到中心中,有专人对野生动物进行救治、养护,有利于动物恢复,早日回归大自然。救治的同时可供游人观赏,达到宣传的目的,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野生动物。 (四)教育培训区 教育培训基地:在原有教育基地基础上扩建,占地面积3000㎡,增设培训中心,承揽商务旅游、教育培训等业务,培训中心,占地面积800㎡,二层砖混结构。 CS野战营:占地3000㎡,利用山林资源,在林中设置模拟战场,供单位团体开展CS野战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营:占地7000㎡,开阔地段设置营房、训练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展训练等活动。 (五)奇石景观区 在现有辽代古战场遗址上建设,设置观景平台、休闲设施等。 (六)三塔文化服务区 游客服务中心:结合三塔遗址,在山顶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中心3层高,配有餐厅、客房、购物等功能,占地面积200㎡,总建筑面积480㎡。 辽代三塔遗址:在原有遗址上进行重建,重现辽代三塔的风貌,并配条建设辽文化、三塔文化展室,向游客展示、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 (七)生态保育区 该功能区中在边缘地段划定出一定的游人活动区域,区域以外禁游人进入。在得到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批准后,可允许科研人员进入开展科学考察、研究等工作,并结合需求设置考察站、观测站点和保护设施。该区域中铺设条石小路或者架设木质栈道,供游人和管理人员进入。 防火瞭望塔:位于北部山顶建一座高塔,以防火瞭望为主要功能,同时兼具景观作用。 三塔沟景区需要配建的主要建筑及设施见表6-2. 表6-2三塔沟景区配建建筑及设施一览表 序号 景观名称 数量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备注 1. 崇仙寺 1 300 120 2. 辽塔(3座) 3 8*3 3. 小木屋 5 15*5 4. 康体中心 1 800 400 5. 培训中心 1 800 1600 二层砖混结构 6. 防火瞭望塔 1 10 钢架结构 7. 游客服务中心 1 200 480 二层砖混结构 8. 山门、售票管理处 80 80 9. 保护区新民管理站 90 170 表6-3 海棠山森林公园景点设计一览表 景观 类型 海棠山景区 红石谷景区 三塔沟景区 一级景点 已开发景点 自然景观 迎客松、阴阳松、千年古松、飞来石、藏经石 一线天、双狮峰 人文景观 措钦大殿、密宗殿、喇嘛洞 三塔 拟开发景点 自然景观 藏龙卧虎 芳香诊室、森林氧吧 人文景观 地质公园、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 崇仙寺 二级景点 已开发景点 自然景观 佛手石、罗汉石、千年松长寿凳、镇山石、上山路石刻、姊妹松、通天洞、悟墙石、就餐石、雄鹰振翅石、石缝松、灰鸽觅食石、扇劈石、龙盘石、降妖石、海豹登礁石、僧帽石、镇龟石、白鹃坡、聚仙石、雄鹰石、灵猴守山石 老柳坐禅、独占鳌头、卧龙戏水、红石飞瀑、神兽石、叠潭、水潭 人文景观 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怡情亭、黄教教主像、护法造像、乃穷护法、长寿殿、关帝庙、法相僧院、大殿广场、梨园人家、弥勒佛、释迦摩尼、舍利庙、聚佛台、寺庙遗址、逍遥椅、观音殿、龙王庙、活佛宫、广乐园、护法殿、药师殿、文殊殿、仙人居、聚仙台、敖包、观光塔、瞭望塔、石刻、真言石、白塔、摩崖石刻造像群 辽代古战场遗址、点将台遗址 拟开发景点 自然景观 古柳、山楂林、山泉水口、卧石、古井、山腰泉眼、石缝松、、圣水井、古井 复活节岛石像 果蔬采摘、林蛙养殖场、农家乐、药圃、康体中心、林中小屋 人文景观 果园、民俗村、亲子乐园、生态教育基地、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生态停车场 戏水乐园、游客服务中心 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扩展训练营、森林CS、游客服务中心、宿营地、汽车影院、房车宿营地 第二节 游览线路设计 一、海棠山景区 (一)礼佛观光游 海棠山寺庙颇多、可结合各种寺庙、大殿等展开礼佛观光。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钦大殿——喇嘛洞——活佛宫——护法殿——药师殿——镇山石——文殊殿——广乐园——观音殿——聚佛台——舍利庙——释迦摩尼——寺庙遗址——悟墙石——藏经石——就餐石——石缝松——扇劈石——飞来石——灰鸽觅食石——阴阳松——佛手石——瞭望塔——罗汉石——怡情亭——护法造像——黄教教主像——乃穷护法——长寿殿——关帝庙——密宗殿——圣水井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亲大殿——大殿广场——法相僧院——活佛宫——护法殿——药师殿——镇山石——文殊殿——敖包——迎客松——阴阳松——瞭望塔——罗汉石——寺庙遗址——悟墙石——雄鹰石——通天洞——逍遥椅——姊妹松——龙王庙——观音殿——喇嘛洞 2.养生健身游: 结合海棠山风景区森林资源以及奇特地形地貌,开展运动健身、心灵畅游为主要形式的康体养生游。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亲大殿——大殿广场——法相僧院——梨园人家——白塔——摩崖石刻造像群——石缝松——真言石——古柳——山楂林——山泉水口——人卧石——山腰泉眼——思源泉——灵猴守山石——观光塔——空中索道——红石谷景区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钦大殿——喇嘛洞——活佛宫——护法殿——药师殿——镇山石——文殊殿——广乐园——龙王庙——姊妹松——逍遥椅——通天洞——雄鹰振翅石——降妖石——海豹登礁石——迎客松——龙盘石——阴阳松——僧帽石——镇山龟——白鹃坡——仙人居——聚仙台——千年古松——灵猴守山石——观光塔​——空中索道——红石谷景区 3.民俗风情游 海棠山景区周围有各种农家乐、果蔬采摘园、cs野战营地等让游客体验各种民俗风情。 入口——亲子乐园——民俗村——果园——生态教育基地——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 二、红石谷景区 生态观光游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钦大殿——大殿广场——法相僧院——梨园人家——白塔——敖包——海棠山观光塔——空中索道——一线天——红石砬子——空中索道 登山探险游 入口——山门——无畏桥——心智桥——天王桥——措钦大殿——大殿广场——法相僧院——梨园人家——白塔——摩崖石刻造像群——石缝松——真言石——水潭——叠潭——神兽石——复活节岛石像——红石飞瀑——卧龙戏水——独占鳌头——老柳坐禅——双狮峰——藏龙卧虎——一线天——登山步道——空中索道——海棠山景区 三、三塔沟景区 1.生态养生游: 山门——芳香诊室——药用植物园——森林氧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汽车影院——露营地(综合服务区) 2.民俗体验游: 果树采摘——民俗村——蒙古部落——林蛙塘 3.教育培训游: 山门——三塔文化服务区——教育培训中心——拓展训练营——CS野战——民俗村 第七章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 根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特点,植物和植被资源的利用的方式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1.资源保护: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应以保护所处地带性植被资源为前提,在深入研究当地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构成基础之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2.特色提升:森林公园长期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结合各个功能区的功能定位进行特色植物配置,提升区域特点,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形成以植被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品牌。 3.分区利用:因地制宜,根据功能区特点选择其合适的树种,体现各景区景点的特色,充分利用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美。比如特殊景观区和生态保育区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对其开发应以少破坏或不破坏其植被资源为前提,适当增加色叶和花果类观赏树种的比重,丰富林相变化,强化季相交替。而游憩区和服务区基本上是荒坡地,对其开发则应以适地适树的原则,增加耐寒抗冻的花灌木、常绿针叶数及宿根花卉的数量和种类,对于重要景点的植被改造,要避免单一结构,强调针阔叶结合、乔灌草结合。 4.分期规划:近远期相结合,兼顾长期的树种规划,创造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综上所述,对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并本着“保护地带植被资源,丰富景区植物景观”的原则分期实施。 第二节 植物景观设计 一、海棠山景区 1.文化休闲区 该区有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生态教育基地、果园、民俗村等与生态息息相关的参游项目。让游人在放松娱乐的同时亲身体验这种生态文化。因此在原有植物大青杨、落叶松、油松、荆条做简单修整基础上,补植花灌木、地被。如暴马丁香、黄刺玫、茶条槭、山杏,以及耐踩踏地被。 2.礼佛观光区 该区宗教气氛浓厚,还有形状独具特色的龙盘石、降妖石等。植被稀少,可塑性强,规划建筑周围以高大常绿乔木为主,植物现状主要以油松、荆条为主。景观打造时保留原有的油松,再补植油松、圆柏、侧柏、白桦等,在龙王庙、活佛宫等宗教建筑周围。营造一种清幽而庄重的礼佛氛围。 二、红石谷景区 1.综合服务区 该服务区以水为主要素,有跌潭、水潭、戏水乐园。同时一边配有生态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在此区可休息片刻稍作停留,倾听水流动的声音。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多配些花灌木,是颜色鲜活起来,更突出此景区的动态美。 2.林溪漫步区 沿着蜿蜒的道路向前走去,虽四周都有乔木进行遮挡,但仍依稀可见远处神秘的双狮峰。现有植物以成片山里红为主。景色单一。故增加山杏,以片植为主,花色素朴,香气淡雅,清新宜人,若有若无;树枝交错,花繁叶茂,在其中行走漫步,若隐若现,满足游人所向往的曲径通幽的桃源意境。 3.登山探险区 现有植被山杏、油松、樟子松、柞树、荆条。现状植被较为。给登山者和游客带来危险。该区主要体现自然的野趣,对原有的植被进行相应的更新。采用紫椴、山杏、山杨等乔木及白鹃梅、丁香等灌木。 (三)三塔沟景区 1.民俗体验区 民俗体验区主要由果蔬采摘、林蛙养殖场、农家乐三部分组成。现阶段耕地作物单一,景观效果不佳。为表现该区的农耕特色,对原有耕地、植被加以改造,增加作物种类,在绿化道沿线,种植花灌木,丰富生态文化区色彩,美化景观效果,改善四季景色。生态类植物选取苹果、梨、土豆、花生、红薯、绿豆、黄瓜、西红柿等丰富游客采摘作物种类。道路沿线绿化选择长势良好,景观效果整齐一致的行道树。树种以山杨、国槐为首选。在行道树 两侧种植向日葵、芝麻、烟草等经济作物,成带状分布。 2.康体养生区 康体养生主要以丁香为主,其他一些灌木、油松、山杏、荆条等。香气清幽、花色宜人、空气中负离子多。游人在此行走速度减慢,更多是慢下来去感受自然所带来的那种内心的宁静。还需丰富药铺品种。除丁香外再选用一些低矮的地被消除废空间,使竖直景观更具视觉丰富感。如玉簪、杜鹃。 3.山林休闲区 该区现状是大片油松,做为氧吧则还需其他树种来辅助,如华山松、圆柏、侧柏、玉兰花等。再添上灌木,营造郁郁葱葱的优美自然风光。如京桃、大花水桠木、暴马丁香等。 4.奇石文化区 核心景观为点将台遗址。主要应用灌木、一些宿根花卉和地被。如暴马丁香、假色槭、五角枫、京桃、红瑞木、连翘等。植物栽植以片植为主,再加上小部分混植。模拟自然分布,用植物间自然的搭配营造出历史遗传至今的浓浓文化气息。 5.教育培训区 乔木搭配灌木、宿根花卉、地被。乔木为主。拓展训练需在周围设些遮挡。如圆柏、侧柏、油松、银杏、黄栌、连翘、大花水桠木、华山松、白皮松等。 6.三塔沟文化服务区 乔木搭配灌木,以片植为主。如白皮松、华山松、银杏、金银花等。 第八章 保护工程规划 开发与保护是森林公园建设中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两大方面,若保护工程规划和实施得好,能使森林公园得到持续发展,否则情况将会完全相反。本规划中要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健康、休闲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据此将森林公园保护工程分为对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及安全保障工程四方面内容。 第一节 规划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使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山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培育,得到科学有序发展,确保自然环境良性循环,逐步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 2、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美化、绿化并举,因景植树,避免因大规模建设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 3、坚持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主要景点建筑物周围应栽植原地带植被,尽量保持景观的自然风貌,对游览线路上的林木和草本植物应加强保护。 4、坚持病虫害与火险积极预防原则。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及地方性疾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防火、防病虫害、对乱砍滥伐监测体系。 5、坚持分级保护、分区管理的原则。在公园划定合理的保护分区,实行分级保护,分区管理。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生物资源的保护必须注入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实施保护、培育合理利用的框架以达到游客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做好资源调查,建立植物资源档案,制定出合理的开发计划。 一、植物资源保护 1.保护为主、适时更新。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原生植被已经破坏殆尽,现有植物多为次生草灌丛植被和人工植被。为避免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对现状优良的林地进行保护,对生态质量差的林地进行改造、优化、美化处理。 2.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稀有物种。海棠山森林公园的天然油松林据测算最长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很多古树如药王松、龙爪松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物资源,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立档案,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养护管理。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及地方性疾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 4.健全制度,重点防火。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明确责任和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根据公园内各分区的特点和保护性质,按照《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设立消防控制中心,全天24小时值班;在重点景区及制高点新建防火瞭望塔;加强防火宣传,控制用火范围,对公园内接待旅游的单位和个体经营场所进行监管,明确规定游客参与各项活动的行为许可规范。 5.加强管理、依法监管。严禁乱砍滥伐,严禁毁林开荒、乱捕乱猎等违法活动,加强巡山护林工作,加大打击力度,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 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保护了景观资源,而且与保护植物资源关系密切。在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监测环境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公园的各种设施建设,不得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应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强游客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禁止捕猎和食用野生动物;若需引入外来的野生动物,要十分慎重,不得因外来物种的引入而影响到本地物种的生存。 第三节 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一、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 1.分级保护。按照《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根据景观资源宝贵程度设置相应级别的森林公园,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具体内容参见本章分级保护内容。 2.合理开发。在开发建设当中,对近期开发的自然景观,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对远期开发的自然景观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进行人为破坏。在重点景区修建步道,除步道外不允许游人任意践踏。根据森林公园的合理环境容量、游客日容量确定公园的接待游客规模,并有效地组织游览路线,不得超负荷接纳游客。 3.加强管理。严格保护自然植被严禁乱砍滥伐,对有科研、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建档、挂牌,划定保护范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防范森林火灾,及时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严厉禁止捕猎和依法打击非法偷猎行为,维系区内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 4.生态优先。一切建设都应满足生态、环保的技术要求,体现自然、生态的风格特色,如新建的停车场均为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均采用生态处理手法,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80%,公园内建筑要求体现东北本土风格,做到就地取材,建筑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50%。 二、人文景观的保护 1.把握文脉。在对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规划时,要认真把握文脉的特征,尊重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2.突出重点。对重要人文景点,如海棠山景区的普安寺、措钦大殿、密宗殿、喇嘛洞、药师殿、护法殿、舍利庙、聚佛台、龙王庙等、三塔沟景区的三塔等人文景观的重点保护,通过控制游人规模、设置防护设施等手段进行保护,避免人为的破坏。 3.创造意境。景区内的各个系统和服务设施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与景观的协调,服务文脉的要求,尽可能的保护森林公园中具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景点,使它们能为景观填色。 4.保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种对人文景观的利用与保护的协调机制,使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充分的融合。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制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极作用,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保持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性,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提高生态系统对人为负荷的承载能力。 一、规划区中的环境质量标准 1.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2.地表水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一类标准。 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 3.森林公园室外噪声级应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GB3096—93。 4.森林公园内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应全部运出至公园外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保证不增加公园及周边环境的污染负荷。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配备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设备,对公园的生态环境因子(包括气象、土壤、植被、动物、生物多样性、大气、水、噪声等)和系统抗逆能力进行定点、定期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以便采取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 2.绿化与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对公园内新建、改建道路的绿化美化,及时恢复沿线植被,加强旅游设施和景点的绿化美化,提高公园森林覆盖率,改善林种结构,加强河岸的植物绿化,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 3.设置环保宣传牌。规划在公园的交通要道、主要游览线路、主要景点及服务设施周边,设置环保宣传牌,通过文字、图片形式介绍环境保护知识,对游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噪声、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1.充分利用植物吸尘、吸音的功能,在停车场、服务区周边和道路两旁种植乔、灌、草等植物,建成天然绿化屏障,以降低噪声。 2.公园内以及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噪声不能超过控制标准。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噪音。 3.严禁排放超标的车辆进入公园。外来车辆集中停放在入口停车场,公园内的交通以环保交通车(电瓶车、自行车等)为主,以减少汽车的噪音和尾气排放。 4.调整公园能源结构,禁止使用燃煤,避免直接焚烧秸秆.普及推广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空气污染。 5.公园内的游览、娱乐设施要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小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或利用林带相隔,以免相互干扰。 (三)水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主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污水处理设施,避免生活污水露天排放,严禁垃圾、废水等污染物直接流入河流,完善水污染的监测措施,并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2.公园内所有水域,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禁污染型旅游项目的建设,不得开展任何有污染物排放的旅游活动。 (四)环境建设与景观保护措施 1.杜绝破坏性项目策划,严禁毁坏林地,景点开发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尽量减少人工景点。 2.注重景观设施的生态环保,一方面所使用的材料应以环保材料为主,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垃圾箱、指示牌、游步道等景观设施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森林公园自然风貌和特色。 三、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 (一)生活垃圾处理 1.在加强环保教育和卫生宣传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合理设置服务网点,尽量使游人少带食品上山;同时公园准备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环保袋,入山游客每人1个;把生活垃圾统一定点投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 2.在游人相对集中的景区内,设置数量充足的自然环保垃圾箱,垃圾箱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200m。 3.公园组织清洁队清理垃圾,并将垃圾分类(塑料、纸品、玻璃瓶、易拉罐四类),对不可回收利用垃圾采取集中生物处理,使其无害化,返还土地作为肥料。 4.每一景区内设垃圾运输车1-2台,收集每日生活垃圾,并及时集中处理。 5.建立卫生管理范围责任制,制定公园卫生管理制度及处罚办法,严禁乱堆、乱倒或向湖河内倾倒垃圾。 (二)生活污水治理 景区内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两方面的措施。 1.对现有生活污水的治理:在控制规模和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使污染得到及时治理,也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新建服务设施治理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坚持主体建筑与治污设施同步进行的原则,并作为工程验收的一个主要内容;对景区内不同位置及相应污水情况采用污水净化池和渗井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水质要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公厕处理 1.公厕的粪便集中、定期处理,用作农田肥料。 2.远期随着游人规模的扩大,可增加设置临时性的可移动型的环保公厕。 第五节 安全、卫生工程规划 森林公园内所设置的游览内容和旅游设施,必须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使游客能够安全、顺利到达各个游览景点,观赏到各类景物。 一、游览设施安全措施 1.加强森林公园的指示系统建设,设置必要的指示牌、指示牌等导游标志。考虑到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地形情况——沟谷纵横、地形复杂的特点,以及将要开展的定向越野、徒步穿越等项目,建议在公园野外穿越线路上设置地理位置标志点,标明其地理坐标,并说明与周围标志点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公园应购置相应的GPS设备,必要时租借给游客使用,确保游客人身安全,避免迷失方向。 2.游人集中且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场所,如水上乐园、一线天、红石砬子等景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设有攀爬活动的场所,如攀岩,游人必须在教练的指导下,在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3.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景点,要有相应的安全保障人员和保护措施,确保游人游玩的同时安全受到绝对的保护;游人活动频繁、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超过1米的场所,应设置护栏设施,防护栏必须坚固耐久且不易攀登。 4.各种装饰性、示意性和安全防护性的构造物,必须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安全,考虑到其刮、蹭、落、靠、碰等各种意外行为,不得采用锐角、利刺等形状。 5.建立完善的语音提示系统,结合服务设施设置电子屏,借此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尤其是在游客集中的夏季,对雷电、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要做到及时预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二、卫生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配合有关卫生部门,加强食品卫生检验,防止食物中毒。 2.在公园服务区和游憩区设置医疗急救站,处理游览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意外情况;另外,在公园内的各个服务点,均应配有常用药品出售,以供游客出现身体不适时使用。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一节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一、餐饮服务设施现状 目前仅海棠山森林公园入口服务区有餐饮服务,餐饮以农家乐为主。 二、规模预测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本森林公园餐位预测采用 公式:A=(R×r)/(T×K) 公式9.1 式中: A——平均每天游客对餐位的需求量 R——年游客量 r——游人就餐率,近期取50%,中期取60%,远期取70% T——餐座周转率,取2 K——年旅游适宜天数 表9-1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餐饮服务设施预测表 名称 近期 中期 远期 年游客数 (万人·次) 餐位需求量 (个/天) 年游客数 (万人·次) 餐位需求量 (个/天) 年游客数 (万人·次) 餐位需求量 (个/天)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14.40 217 25.19 455 40.56 733 三、规划方案 (一)规划布局 餐饮服务设施按服务档次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大饭店、小饭馆、小卖部三种形式。规划中高档饭店可单独设置,也可附设在宾馆内。游憩区的餐厅以快餐为主,农家乐或者CS野战训练营的餐饮以当地风味小吃为特色。在景区内另外设小卖部,为游人提供小吃、饮料等简易的饮食,在主要游览区内大约1000m一处,在其他区域2000m一处,结合休息凉亭等其他服务设施综合考虑。 公园管理部门在饮食卫生、环境保护(污水处理)、价格管理(防止价格欺诈)等方面严加管理,并给各经营者提供城市居民口味变化的动态信息及各地类似风景区经营特色介绍,以引导餐饮经营者逐步搞好餐饮服务,服务好食客,促进风景点的健康发展。 (二)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1. 近期规划期末餐饮建设设施以中低档为主,设小饭店3处,海棠山景区结合原梨园人家设置,并新建民俗风情村,以当地特色餐饮为主,每处餐位40-50个,红石谷景区结合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以快餐为主,餐位30-40个,三塔沟农家乐由农家院落改建而成,设餐位60-80个,统一管理。 2. 中期规划期末餐饮设施建设以中低档为主,结合寺院道观设置餐饮设施,为游人提供特色藏传佛教养生斋饭,餐位约为60-80个,在民俗风情区内的CS野战训练营设中档就餐设施,餐位数180-200个,规划期末餐位数量预计可达到450-460个。 3. 远期规划建设餐饮设施以中高档为主。在综合服务区的服务中心和森林游憩区内设置高档就餐设施,两处餐饮设施设置餐位数各为150-200个。远期规划总计设置餐位700多个。 第二节 住宿服务设施规划 一、住宿服务设施现状 目前,森林公园内部不具备住宿服务设施。 二、床位规模预测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森林公园床位预测。 公式:C=R×N/(T×K) 公式9.2 式中:C——预测床位需求数 R——年住宿游人数 N——游人平均逗留天数 T——年旅游适宜天数 K——平均床位利用率 根据海棠山森林公园资源特点分析及市场预测,近期该森林公园主要客源来于本市或者周边城市沈阳、朝阳、锦州,交通便利,可当日往返,因此,近期年住宿人数取预测游客数的5%,中远期公园加大对外宣传,带来部分外地游客,加上开展CS野战等团队娱乐项目,住宿人数取预测游客数的15%。 根据近远期规划建设项目推测游人平均逗留天数为近期1天,中远期1.5天。年旅游适宜天数按166天。平均床位利用率近期按60%,中远期按70%计。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各规划期末的住宿床位需求量见表9-2。 表9-2 海棠山森林公园住宿服务设施预测表 名称 近期 中期 远期 年游客数 床位需求量 年游客数 床位需求量 年游客数 床位需求量 (万人·次) (个/天) (万人·次) (个/天) (万人·次) (个/天)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 14.40 72 25.19 488 40.56 785 三、规划方案 (一)规划思路 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突出特点,提高档次”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以度假宾馆为主,以生态野营为补充,规模适度,档次组合合理的住宿设施结构体系,完善景区的功能结构,在景区内建设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住宿设施。 (二)景区规划 1.海棠山景区 入口处综合服务区提供家庭旅馆,为多日游旅客提供住处,是景区最大的接待服务区,作为景区中高档住宿服务接待设施,主要为接待普通旅游团队和一般过夜游客,同时兼具接待会议和度假等功能,设置床位150个。 结合梨园人家、民俗风情村,设置客房,提供住宿,设置床位200个,可以设置火炕,或者蒙古包等多种形式,提高项目的吸引力,。 结合佛教建筑,配套供居士住宿的房间,为来此礼拜、参禅悟道的游客提供住宿休息场所,设置床位100个。 2.红石谷景区 红石谷景区与海棠山景区紧邻,交通方便,加之景区内以山地为主,少平坦开阔地段,因此不建设宾馆。 3.三塔沟景区 结合宿营地、房车宿营地,开展野外宿营,利用简易的设置,如帐篷、睡袋、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达到休闲、娱乐、康体的目的。同时开发露宿野营活动,如动感野战营、拓展运动俱乐部等,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野餐、烧烤、射击、篝火晚会、露天舞会、帐篷野营等。规划修建帐篷营地,共计30架帐篷,60个床位,修建树屋生态体验营地,共计树屋10座,20个床位。 结合培训中心设置山地宿舍,提供旅游、住宿、培训等多种服务,设置床为150-200个。 结合三塔游客服务中心设置100个床位的住宿条件。 第三节 休闲娱乐设施规划 1、 娱乐设施规划 CS野战游戏是一种模仿军队作战的游戏,参加者都穿上各款军服,手持玩具BB枪,配备各款野战装备,穿梭丛林之间,展现各种队形阵势,个人技巧,全部投入扮演一个士兵或将领的角色。海棠山地形多变,拟在三塔沟教育基地区开发真人CS用地和技能拓展训练,以娱乐性市场带动生态游览市场,丰富旅游活动。 儿童游乐设施,考虑到本地游客,尤其是有儿童家庭的出游,在山门内,平台开阔地段设置儿童游乐场,配套木质、环保塑料儿童游乐设施,注意保证安全,另外不要使用大型电动游乐设施,以防对环境造成危害。 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内设置工艺品展厅,工艺品制作表演展示,也可以为游客提供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即DIY活动,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二、购物网点规划 (一)规划思路 海棠山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其地方资源特色,在旅游政策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下,结合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开发,推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 随着整个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可有步骤、有计划的丰富海棠山旅游产品,推动海棠山购物旅游的启动和发展。同时,配合景点开发建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二)购物项目开发 1. 宗教旅游产品 海棠山藏传佛教庙宇群祈福进香与佛教大型节庆祭拜活动可以形成景区的佛教旅游产品。组织庙会活动等节日活动。 2. 购物旅游产品 开发景区山货购物市场,以景区所产的野香菇、木耳、山果、等土特产及传统手工艺品可以构成购物旅游产品。 (三)购物网店分布 1. 海棠山入口中心接待服务区,该处为景区人流集散地,分别设置旅游购物中心,店面面积不小于200m2,综合经营各类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 2. 景区内游览步道上,根据情况一般按每隔500~1000米设置一处小型购物点,购物面积5~10m2,以经营各类旅游用品、小食品为主。 3. 景区内购物市场及购物点装饰要有统一的标志,形成一致的视觉效应,方便游客的认知。 第四节 其他服务设施规划 一、导游指示系统规划 在森林公园边界、大门、功能区、景区、重要景点、游径端点和重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导游标志,以示界线,指导方向,介绍情况,提示警告,表达信息。 导游标识的色彩与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揭示内容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与景观与环境协调。 导游标识采用中、英文双语说明,公共设施标识采用国际通用标识符号。 在各景区适当位置设置该区景点示意图。 在体验性景区景点,如特殊景观区、游憩区、丛林小径等处沿途设置带有路线标识的指示牌,并在树木、灌丛、草地上设置说明牌——讲解各种植物的科学知识及其生态效用,以增加游人的知识储备,达到森林公园的科普、益智的作用。 二、医疗服务设施规划 在每个景区结合综合服务区设置医疗救治站,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同时,与附近村镇的医院保持联系,制定好急救方案。 三、公厕规划 在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内几处人口密集处设立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厕所,内部设施要完善,卫生条件良好。另外,在游人少但路线长的地方,也增设几处环保厕所,行走路线不宜超过1000米。 四、垃圾箱规划 在人流集中处设置垃圾箱。景区景点内各旅游、服务接待和管理设施附近,主要游览场所、娱乐场所、主要游步道设独立的垃圾箱(游步道每200米设垃圾箱一个)。垃圾箱的造型应乡土化,与指示牌相一致。 第十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 考虑到客源市场的吸引和游客进入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途径,同时基于锦州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森林公园外围周边地区形成旅游圈,所以旅游路线的规划不仅仅是针对森林公园内部,而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一是进入的路线规划;二是各旅游区内部的旅游路线规划。 一、对外交通 (一)规划原则 森林公园对外交通的规划要与阜新市整体的市域规划、阜新市城市规划相协调。总的说来,森林公园的对外交通,基本上能够满足公园的旅游要求。园门到主路口的简易道路需要再进行拓宽和等级提升,以满足驾车游客的需求,使从外面到公园的交通更加便捷。 (二)对外交通规划 1.直通车 森林公园与周边地区的连接以县级公路为主,路面以沥青路面。阜蒙县居民可由此县级公路直接进入森林公园。 2. 外地游客 外地游客可乘火车在阜新火车站下车,乘汽车经县级公路到达公园,也可经高速公路,再经县级公路进入。公路有101国道、304国道、沈阜公路、阜锦公路、沟奈线贯穿全境;距锦州港110公里,营口港200公里;阜锦高速公路、沈阜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到阜新十分便捷。沈阳方向的游客可以延阜彰高速进入阜铁高速至阜新出口,锦州方向的游客可以走锦阜高速,盘锦方向的游客可以走沟奈公路,正在修建的阜盘高速在距海棠山景区山门不足一公里处开辟了出口。 二、内部交通 (一)规划原则 1)功能多样原则。一方面景区内的道路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应满足游客游赏的需要,结合不同的旅游项目有序组织,做到安全、合理、整洁、多样,道路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形成网络,游览道路尽可能形成环线,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 2)环保经济原则。景区道路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道路,设计道路应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景观用地,做到不破坏或者尽量少地破坏地表植被,铺装材料应选择生态环保材料,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节奏韵律原则。道路应结合森林公园的游览项目和特色景观进行规划,并做到张驰有度、动静结合,使旅游活动具有节奏感、韵律感,使游客有步移景异之感,防止单调平淡。 (二)规划内容 1)车行系统规划:机动车道路面宽6m,路面为混凝土路面。一条机动车道从森林公园入口至登山游憩区,另一条则通往三塔沟。 2)人行系统规划:景区内有多条人行道路,方便游客游览到海棠山、红石谷及三塔沟的各个景点。登山游步道路面宽度一般为1.5m左右,路面为碎石、石板等天然材料路面。在坡度较陡的路段设置台阶,在险要地段加设栏杆。 3)停车场规划:森林公园内设主要停车场4处,分别位于海棠山山门处、大殿广场、红石谷景区综合服务区、三塔沟景区综合服务区。 4)生态小道注1的建设:在森林公园内部某些特殊区段,如林地、地质公园、生态保育区等,规划生态小道,同时满足保护和开发的需要。 注1:生态小道是一种穿过不同的生态系统和其他具有美学、自然保护和历史价值的自然客体、建筑遗迹,通过导游和陈列室、标识牌等,使散步者、旅游者等通过的人获得关于这些客体口头或文字信息的专门装备的线路。生态小道的建设,可在大自然中教育和规范人类的行为。通过游览生态小道可以让人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如动植物、地形、地质构造等等,更好地理解生物和其他自然过程,从而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责任,更加热爱大自然。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们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1)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 二、给水工程规划 (一)生活用水 1.住宿用水:Q1=床位数×需水量 需水量取300升/床位 2.游人用水:Q2=日游人数×用水量 游人用水量按20升/人 3.餐饮用水:Q3=就餐人数×餐饮用水量 餐饮用水量按40升/人 4.管理服务人员用水:Q4=人数×用水量 用水量按80升/人 5.未预见用水量:Q5取用水总量的10% 6.总用水量:Q总=Q1+Q2+Q3+Q4+Q5 根据各景区游客规模预测以及配套游服设施数量确定各景区日用水量,见表10-1。 表10-1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日用水量统计表 用水单位 数量 单位 用水指标 日用水量 (m3) 备注 定额 单位 住宿Q1 785 人 300 L/人天 235.62 游人Q2 2443 人 20 L/人天 48.87 餐饮Q3 733 人 40 L/人天 29.32 管理服务人员Q4 400 人 80 L/人天 3.20 不可预见用水Q5 —— —— 31.70 取总用水量的10% 合 计 348.71 (二)其他用水 主要是出了生活用水之外的景区用水,如:消防用水、绿化用水、农业灌溉用水以及水体景观用水,可采用截流地表径流和经回收处理的生活用水。 1.消防用水=用水量×火灾延续时间×同一时间火灾次数 1次灭火消防用水量为10升/秒,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 2.绿化、灌溉用水=绿化(灌溉)面积×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3.景观用水:根据各个景区水体景观需要进行补水。 表10-2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他用水统计表 用水类型 用水量(m3) 备注 消防用水 72 同一时间1次火灾 灌溉用水 300 景观用水 80 总计 452 (二)给水工程规划 1. 森林公园内生活用水主要水源为景区内的水井,普安寺景区内用水利用现有古井2眼,每小时供水量5立方米,根据规划方案,未来还要开发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如民俗风情村、亲子乐园等,现有水量不足,因此需要在民俗村附近打井作为补充;三塔沟景区内用水利用现有井2眼,服务区有井1眼,景区内有井1眼,未来需要结合教育培训打一眼井,供培训中心、拓展训练、宿营等用水所需;红石谷景区无饮用水源,山泉水为季节性水源,在综合服务区附近已经设置一处小型水库,未来应对水库进行扩建,并且在游客服务中心附近打井,作为水源补给。 2. 景区内的管网布置均采用树状管网,整个供水管道供水系统选用压力为1MPa的PVC管。管线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在管道凸起点,应设置自动进(排)气阀,管网末梢,应设泄水阀。 2.生活用水为集中供水,按供水规模属Ⅲ型工程。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即景区中渗水水井。景点消防、灌溉(绿地、蔬菜、粮食和果林)用水利用泵站工程供水,泵站等级为Ⅴ等,规模为小(2)型,供水水源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截取的地表径流水,二为经处理的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的回收利用率为60%。 三、排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为保护森林公园环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2.区内的雨水依自然地势,采用明沟或暗沟自流排除的分流方式,最后汇入自然水体中或自流至山门外。 3.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为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集中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于绿化灌溉,剩余循环水可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作为景观用水。 4.各建筑的生活污水均由室外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由地表排水明渠利用自然净化作用进行生态化处理。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游客住宿、就餐及居民日常生活排放后的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如化粪池)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每一景区设置一处污水处理站。 2.污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于绿化和灌溉,剩余循环水可排放至自然水体作为景观用水。 3.公园内的污水管设置采用树状管网,管线沿路边布置。 4.由于各景区内需处理的污水流量较小,可生化性较好,经过一级生化处理即可达到排放要求,决定采用好氧生化法处理工艺。污水先经过格栅以去除水中悬浮有机物。生活污水排放时变化系数大,为保证后续生化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和处理效果,污水在水解调节池内均衡水量和水质后再由潜污泵提升至SMD生化处理装置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出水达标排放于蓄水池中待用,剩余污泥直接外排。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见图10-1。 图10-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第三节 市政工程规划 一、供电照明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和依据 此规划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设计原则。采用的各项指标均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所确定的供电指标。 (二)供电工程规划 1.为了保护环境,公园的用电等级为220V/380V。高压侧装设跌落式熔断器,单母线接线;低压侧采用自动干头,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侧配电线路采用树干式配电并穿PVC管暗埋。 2.所有电缆采取地埋式,地埋深度0.8米。 3.根据各景区供电工程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如下规划: 1)海棠山景区供电线路已全部接通,在错钦大殿处配备50KVA变压器一台,为了保证中心景观区的供电照明。 2)红石谷景区供电系统在综合服务区处配备50KVA变压器一台,景区管理、服务等需要。 3)三塔沟景区拟在三塔综合服务区增设50KVA变压器一台,另外,结合教育培训和森林休闲的需要,拟在培训中心附近增设50KVA变压器一台,供培训中心和宿营地使用。 (三)路灯及景区亮化规划 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路灯照明,各类建筑及主要景点搞好建筑艺术灯光设计,搞好庭院灯具,草坪灯具设计,灯具选择应结合景区特点,与环境相协调。 二、通信、电讯工程规划 1. 在各景区游客中心设邮政所一处,满足游客及村民的报刊订阅、电子汇兑、邮政储蓄、特快专递、代办电信、邮政物流等方面的业务需求。 2. 森林公园内移动电话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区,并且目前游客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较高,所以固定电话的设置主要考虑在住宿区域,方便住宿游客与外界联系使用,游客住宿点每个房间设一部电话。 3. 在重要景点及游客较集中的位置安装投币电话亭,用于游客应急。 4. 通讯设施应采用最先进设备,并确保安全方便。通讯方式应采用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相结合。 5. 购置对讲机10部,建立防火电台,供森林公园内部管理人员使用,提高森林公园的管理水平,确保森林公园的治安、防火安全等。 6. 森林公园内服务区、宗教文化区等游人相对集中的区段设置有线广播,对游客进行安全、生态等宣传教育。 7. 所有室外电讯、电视线路均采用电缆或光缆直接埋设或穿保护套直埋方式敷设。 8. 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作为公园对外宣传的平台,拓宽公园对外联系的渠道,也可以方便游客及时与外界沟通联络及网络信息的索取。 三、供热工程设计 森林公园冬季开放的游览区包括综合服务区、民俗风情区和宗教文化区等。对于建筑集中、面积较大的景区宜采用供热锅炉集中供热,而建筑分布较分散可采用太阳能及电力供热。宾馆客房的热水供应考虑利用太阳能提供热能。 第十一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分期建设规划 1.确定景区分期建设的依据 根据海棠山旅游区资源等级与产品转化的难易程度、区位条件与开发基础、市场感召力与商业价值等因素,确定其开发建设的先后顺序。 2.重点开发景区 海棠山旅游区开发的前期重点为:优化“一核”——海棠山风景区,开发“两翼”中的三塔沟风景区和红石谷生态景区。中远期的任务是:完善近期开发的景区,开发旅游服务管理接待区和民俗体验区。 二、近期重点项目 (一)海棠山风景区近期重点项目 1.文化休闲区 功能:旅游产品市场、停车场、综合服务 设计要点: (1) 亲子休闲区营造休闲惬意的生态环境。内设有度假区和中心餐厅,为游客提供吃、住场所。 (2) 展览厅向游客展示海棠山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知识教育。传播佛教知识,加深海棠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3) 生态停车场近期设计150个停车位,考虑到热岛效应的影响,摆脱水泥地面的设计方法,用嵌草砖铺设地面,植马尼拉草,并在停车场周围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2.礼佛观光区 功能:礼佛朝圣 宗教文化教育 设计要点:增加佛教建筑密度,设置标识说明牌,对摩崖造像进行说明以及传说的讲解,增加游客自主发掘新景致的惊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3.综合服务区 功能:集散休闲广场 服务 戏水 设计要点:海棠山的水质良好,考虑到人的亲水天性,此处景区以亲水戏水为主,首先对底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并建亲水平台设施。以及各类小型主题吧、茶艺吧、咖啡屋等,设置露台,适合于休闲、观景。 (二)红石谷生态区近期重点项目 1.林溪漫步区 功能:休闲观赏 设计要点:调动游客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静谧的林间小路细听溪水叮咚、虫鸣鸟啼、增加游览路线的植物密度,丰富植物观赏种类。营造疏林野趣之感。 2.登山探险区 功能:攀岩运动、生态休闲 设计要点: 在此处开展攀岩活动,因山峰高,攀岩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可作为专业的攀岩场所,进行表演性质的攀岩活动,可吸引游客视线。开展“沾”福气攀岩比赛,攀岩爱好者从福桶山下沿峭壁向上攀岩,用手触摸福字,以示全身都带有福气。 (三)三塔沟风景区近期重点项目 1.民俗体验区 功能:购物、观光、休闲娱乐 设计要点:是目前进入三塔沟风景区的必经通道,其发展方向为:建成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现代化旅游中心。特色旅游商品街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购物中心,经营的商品包括日常用品、地方土特产、地方工艺品等。 2.康体养生区 功能:休闲养生、停车 设计要点:从三塔沟风景区森林的保健功能出发,从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精神效果、嗅觉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改善人体健康状况,使精神得以释放、肌肉获得舒缓,让身心舒畅。 3.山林休闲区 功能:休闲、住宿 设计要点:生态森林氧吧,布设休闲座椅和健康理疗区,森林氧吧的开发建设追求“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理念,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现代生态旅游项目,设置宿营区、汽车营地、汽车影院等旅游项目,配套完善水电以及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加强管理,严防火灾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奇石景观区 功能:文化教育、奇石观赏 设计要点:以辽代古战场点将台为中心景观,引领游客进入历史长河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浩淼和自然奇石的壮阔之景。 5.教育培训区 功能:教育培训、拓展训练 设计要点:清理场地、配套完善设施。 6.三塔文化服务区 功能:历史文化展示、旅游服务、餐饮、居住、购物等 设计要点:设置三塔历史展览馆,利用高科技技术展示三塔历史;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高质量、高档次的旅游服务。 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制 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建设在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进行,森林公园管理局负责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实行统一指导、管理,自主经营。森林公园管理局的职能为: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进行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和林政管理工作,维护公园生态平衡; 3.组织编制森林公园总体发展和建设规划,进行重点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引资和招标工作,引导和吸纳社会投资; 4.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组织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促销工作,进行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保持当地原生态特色; 5.对生态旅游的景区、景点及宾馆、餐饮、商业网点等进行行业管理; 6.组织和指导从业人员关于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工作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和认证。 第二节 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一、组织机构 海棠山森林公园各景区管理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参照森林公园通常的做法:管理处内设综合办公室、人事财务科、景区管理科、宣教科、森林公安派出所等。各部门职能如下: 1、综合办公室:参与政务,处理日常事务,协调行政、经营、项目工程等各方面综合事务。 2、人事财务科:负责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物资保管、预算决算、计划报表等。 3、森林公安派出所:负责公园治安、景区救险、案件侦破、护林防火等。 4、景区管理科:负责各景点的规划、设计、建设、宣传、策划、市场营销等。 5、宣教科:负责旅游接待、旅游咨询、服务、市场营销等。 二、人员编制 (一)人员配备原则 1.贯彻“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提倡一人多职、一职多能,提高工作效率。 2.从业人员主要以当地居民为主,通过专业培训规范行为,要求保持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具有服务意识。通过专业培训规范行为。对于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应保持其农民风貌。 3.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如会展策划和管理、项目管理、景区规划、游憩管理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外招聘,广泛吸纳人才,同时能对当地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4.可与省内大专院校合作,建立旅游培训基地,针对海棠山森林公园的实际特点和不同阶段的需求,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更好的完善海棠山森林公园。 (二)人员编制 根据海棠山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以及各景区实际状况确定各景区所需的人员编制,参见表11-1。 表11-1 海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人员编制一览表 职务 人数 主 任 1 副主任 2 综合办公室 8 人事财务科 5 森林公安派出所 6 景区管理科 10 宣教科 8 总计 40 第十三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第一节 投资概算 一、编制依据 1.《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规范》 2.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有关规定 3.《辽宁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4.《辽宁省园林绿化工程概算定额》 5. 原林业部颁布的《林业工程建设概算编制方法》(1999年)。 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7. 房屋等基础工程按当地近年类似工程综合造价计算。 8. 仪器设备价格按生产厂家或代理商提供的价格计算,运杂费按5%计取。 9.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2.0%计取,勘察设计费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取费,工程建设监理费2.0%计取,招投标费按《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取费0.55%,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4.36%计取。 10.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二、投资概算 本次规划期为12年,即2014年-2025年,工程项目投资26103.14万元。具体投资金额参见表12-1。 表12-1 投资概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和设施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分期建设投资 备注 近期(14-16) 中期(17-20) 远期(21-25) 一 景观景点     18,982.30 15,982.30 2,400.00 600.00   1.   山门 个 1 200,000.00 20.00 20.00     维修 2.   山门广场 ㎡ 30000 300.00 900.00 900.00   重建 3.   百果园 ㎡ 10000 200.00 200.00 200.00 改建 4.   亲子乐园 ㎡ 8000 300.00 240.00 240.00 5.   儿童游乐场 ㎡ 5000 800.00 400.00 400.00 6.   海棠山文化交流中心 ㎡ 2000 2,000.00 400.00 400.00 新建 7.   民俗风情村 ㎡ 15000 1,000.00 1,500.00 1,500.00 新建 8.   花圃 ㎡ 20000 500.00 1,000.00 1,000.00 新建 9. 观音殿 ㎡ 140.8 3,000.00 42.24 42.24 重建 10. 佛祖庙 ㎡ 26.4 3,000.00 7.92 7.92 重建 11. 舍利庙 ㎡ 84.24 3,000.00 25.27 25.27 重建 12. 活佛宫 ㎡ 221.84 10,000.00 221.84 221.84 重建 13. 药师殿 ㎡ 525 3,500.00 183.75 183.75 重建 14. 关帝庙 ㎡ 544 2,500.00 136.00 136.00 重建 15. 长寿殿 ㎡ 148.78 2,500.00 37.20 37.20 重建 16. 龙王庙 ㎡ 95.12 2,500.00 23.78 23.78 重建 17. 文殊殿 ㎡ 132.99 2,500.00 33.25 33.25 重建 18. 护法殿 ㎡ 132.99 2,500.00 33.25 33.25 重建 19. 密乘僧院 ㎡ 792 2,000.00 158.40 158.40 重建 20. 法相僧院 ㎡ 1533.6 6,000.00 920.16 920.16 重建 21.   红石谷文化主题广场 ㎡ 3000 350.00 105.00 105.00 新建 22.   红石谷游客服务中心 ㎡ 1000 2,000.00 200.00 200.00 新建 23.   戏水乐园 ㎡ 5000 800.00 400.00 400.00 扩建 24.   溪流沿线休息空间 ㎡ 1000 300.00 30.00 30.00 25. 观景平台 ㎡ 300 600.00 18.00 18.00 26. 农家乐 ㎡ 1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改建 27. 特色果园 ㎡ 1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改建 28. 林蛙塘 ㎡ 15000 2,500.00 3,750.00 3,750.00 29. 三塔沟山门 个 1 300,000.00 30.00 30.00 修复 30. 三塔沟山门广场 ㎡ 1000 300.00 30.00 30.00 扩建 31. 药用植物园 ㎡ 3000 500.00 150.00 150.00 32. 芳香诊室 ㎡ 2000 600.00 120.00 120.00 33. 康体中心 ㎡ 800 2,000.00 160.00 160.00 新建 34. 森林浴场 ㎡ 8000 200.00 160.00 160.00 35. 林中木屋 ㎡ 75 700.00 5.25 5.25 新建 36. 宿营地 ㎡ 2000 300.00 60.00 60.00 37. 崇仙寺 ㎡ 300 2,500.00 75.00 75.00 重建 38. 汽车宿营地 ㎡ 5000 800.00 400.00 400.00 39. 汽车影院 ㎡ 10000 600.00 600.00 600.00 40. 教育培训基地 ㎡ 3000 1,500.00 450.00 450.00 扩建 41.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 1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扩建 42. CS ㎡ 3000 600.00 180.00 180.00 43. 拓展训练营 ㎡ 7000 600.00 420.00 420.00 44. 辽代三塔 座 3 200,000.00 60.00 60.00 重建 45.   三塔游客服务中心 ㎡ 480 2,000.00 96.00 96.00 新建 二 保护设施     1,480.00 725.00 755.00 0.00   46.   多功能消防车 辆 3 200,000.00 60.00 60.00       47.   消防工具 套 30 2,000.00 6.00 6.00       48.   垃圾运输车 辆 3 200,000.00 60.00 60.00       49.   护栏 m 3000 230.00 69.00 69.00       50.   防火瞭望塔 个 5 150,000.00 75.00 75.00       51.   绿化、美化 m2 60000 200.00 1,200.00 450.00 750.00     52.   其他   1 100,000.00 10.00 5.00 5.00     三 游服设施       400.26 390.26 10.00 0.00   53.   小卖部 个 4 30,000.00 12.00 12.00       54.   快餐厅 个 6 200,000.00 120.00 120.00     55.   中餐厅 个 3 300,000.00 90.00 90.00   56.   问询处 个 3 50,000.00 15.00 5.00 10.00     57.   娱乐设施 套 5 50,000.00 25.00 25.00     58.   售货亭 套 6 5,000.00 3.00 3.00       59.   医疗救护站 个 3 100,000.00 30.00 30.00       60.   大导游标志牌 套 3 3,000.00 0.90 0.90       61.   小标识指示牌 套 60 60.00 0.36 0.36       62.   公厕 个 15 50,000.00 75.00 75.00       63.   垃圾箱 个 500 100.00 5.00 5.00       64.   休息座椅 套 600 150.00 9.00 9.00       65.   多媒体触摸屏查询一体机 套 3 50,000.00 15.00 15.00     四 基础工程       2,887.00 2,887.00 0.00 0.00   66.   车行道 m 12900 300.00 387.00 387.00       67.   登山步道 m 3500 300.00 105.00 105.00       68.   生态小道 m 3000 300.00 90.00 90.00     69.   环保中巴车 辆 2 350,000.00 70.00 70.00     70.   环保电动车 辆 6 30,000.00 18.00 18.00       71.   生态停车场 ㎡ 15000 300.00 450.00 450.00     72.   景观照明 套 800 2,000.00 160.00 160.00       73.   供电照明设施 套 3 600,000.00 180.00 180.00       74.   有线广播 套 3 200,000.00 60.00 60.00     75.   邮政所 个 1 100,000.00 10.00 10.00     76.   污水处理设备 套 3 400,000.00 120.00 120.00   77. 垃圾处理站 个 1 100,000.00 10.00 10.00 78.   蓄水池 个 3 50,000.00 15.00 15.00     79.   给排水设施 套 3 2,000,000.00 600.00 600.00   80.   供暖系统 套 3 2,000,000.00 600.00 600.00   81.   通讯设施 套 6 20,000.00 12.00 12.00     五 其他       2,353.58 1,980.47 313.65 59.46   82.   设计费       237.50 199.85 31.65 6.00 总投资1% 83.   主管单位管理费       474.99 399.69 63.30 12.00 总投资2% 84. 工程建设监理费 474.99 399.69 63.30 12.00 总投资2% 85. 招投标费 130.62 109.92 17.41 3.30 总投资0.55% 86.   其他费用       1,035.48 871.33 137.99 26.16 总投资4.36%   合计       26,103.14 21,965.03 3,478.65 659.46   三、资金筹措 森林公园的建设资金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筹措。坚持“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中心,以项目为核心”、“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管理规范化”的融资战略,采用“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公园内土地开发利用、寻求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这些融资方式互为补充。总之是要尽一切可能,想尽一切办法,为森林公园的起步发展与腾飞输入动力血液,提供资金保障。 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项目资金支持;2.向金融机构寻求贷款。 四、开发建设顺序 1.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各类景点及游览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又优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2.保护设施、基础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的建设要与景点的建设同步进行。 3.对于建设资金投入较大的远期规划项目,如有合作开发投资者,也可以先行开发,以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具体内容可参考各景区投资概算一览表。 第二节 效益评估 一、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公园建成后,将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各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必将促进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对于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涵养水源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每公顷林地每年的涵水量为9000m3,森林可以对降水进行三次再分配,并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而非毛管孔隙是森林土壤贮存降水的主要场所,非毛管孔隙越大,森林储蓄水量越多。对于阜新市海棠山森林公园如同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弥足珍贵。 (二)保持水土 林木发达的根系对土壤的紧缚作用发挥着保持水土的巨大效益。据有关资料表明,同强度降雨时,每ha林地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40吨。而一般土壤每吨含氮、磷、钾相当于23千克的化肥。海棠山森林公园建成后,由于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每年可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三)净化水质 经检测,森林公园内的地表水水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这是因为经过森林土壤自然过滤离子交换作用,达到了水质净化效果。 (四)净化空气 森林具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的功能,它可以将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静电等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根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每天可释放出735公斤氧气,使公园内大气得到净化,空气质量大幅提高。 (五)碳汇功能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2003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就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海棠山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二、社会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同时,又起到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旅游常识,提高环境意识,倡导文明旅游的作用,丰富地方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的含义不仅是指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回归自然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到自然环境中观赏自然、保护自然。协调旅游和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参与旅游的每一个人,通过旅游学到更多保护的知识,使他们知道每一个旅游者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 生态旅游的开展可以推动我国森林公园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搞好森林公园及自然森林公园的建设,把林业职工引导到保护资源和在旅游中提供服务、发展第三产业上来,进一步促进林业工作开展。 (一)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森林公园的建设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景点建设,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外商将以旅游者的身份前来了解投资环境,有利于信息传播,有利于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外资,可拉动经济的发展。 (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公园内景区景点独特风貌、优雅环境、大众化的娱乐场所,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带动第三产业——吃、住、行、玩、购物、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兴起,为发展经济拓宽门路。 (三)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 交通支持旅游,旅游带动交通的发展,要想充分开发现有的旅游资源,顺畅的交通条件是关键,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交通系统建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四)扩大就业门路,开辟了新的就业机会。 据专家推测,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5到1∶7,为此,可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保健疗养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森林植物的叶、杆、花、果等会散发一种“芳多精”的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因此森林环境可大大减少人们致病的机会。植物还会产生一种含有多种成分、带有特殊芳香的萜烯类气态物质,吸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一些器官功能,起到消炎、利尿、加速呼吸器官的纤毛运动和祛痰等作用。游客经常进入森林公园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侵袭。 三、经济效益评价 根据国家计投资[1993]530号文件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按现行财税政策和市场价格,对本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分析。 (一)旅游收入分析 公园现有很好的基础条件,本次规划建设的建设期内,正常对外开放,根据平均每年接待游人的规模及游人在园内的平均消费水平,预估其经济收入: 1.年营业收入:预计2014年游客每人•次平均消费按100.00元计算,以后每年递增10%。 2.支出 (1)原材料成本按营业收入30%计算。 (2)缴纳营业税,税率5%,城建税、营业税总额5%;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总额3%。缴纳所得税,税率25%。 (4)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全年人员工资及福利费2014年人均为20000元,以后每年递增5% (5)其他费用按营业收入3%计算。 计算期内森林公园的总收入、各项支出及收益情况见表12-6至表12-9。 表12-11 海棠山景区规划期内收支预测表 单位:万元 年份 游客 (万人) 人均 消费 营业 收入 原料 成本 税 金 工 资 其他 费用 利润 利润累计 2014 10.00 100.00 1000.00 300.00 250.00 80.00 30.00 340.00 340.00 2015 12.00 110.00 1320.00 396.00 330.00 84.00 39.60 470.40 810.40 2016 14.40 121.00 1742.40 522.72 435.60 88.20 52.27 643.61 1454.01 2017 16.56 133.10 2204.14 661.24 551.03 92.61 66.12 833.13 2287.14 2018 19.04 146.41 2788.23 836.47 697.06 97.24 83.65 1073.82 3360.95 2019 21.90 161.05 3527.11 1058.13 881.78 102.10 105.81 1379.29 4740.24 2020 25.19 177.16 4461.80 1338.54 1115.45 107.21 133.85 1766.75 6506.99 2021 27.70 194.87 5398.78 1619.63 1349.69 112.57 161.96 2154.92 8661.90 2022 30.47 214.36 6532.52 1959.76 1633.13 118.20 195.98 2625.46 11287.36 2023 33.52 235.79 7904.35 2371.30 1976.09 124.11 237.13 3195.72 14483.08 2024 36.87 259.37 9564.26 2869.28 2391.07 130.31 286.93 3886.68 18369.76 2025 40.56 285.31 11572.76 3471.83 2893.19 136.83 347.18 4723.73 23093.49 (二)经济效益评价 依据上述旅游经济收入计算分析,建设期满后,每年的纯利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预计在2026年前后将收回全部投资。 另外,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海棠山森林公园规划还蕴藏着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是其森林碳汇储备,即未来碳汇交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汇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海棠山森林公园也具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 三、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建设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它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污 水 格 栅 提升泵 二沉池 接触氧化池 水解调节池 污泥吸附池 出 水 埋地设备 污泥外排 2 1
/
本文档为【辽宁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