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2019-01-22 4页 doc 443KB 19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以南昌高校为例 参赛团队:MIRACLE 组长名称:邓艳君 队员名称:张虹宇 陈晓芬 马丽平 傅招能 黎露 摘要 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以南昌高校为例 参赛团队:MIRACLE 组长名称:邓艳君 队员名称:张虹宇 陈晓芬 马丽平 傅招能 黎露 摘要 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我们以南昌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进行在生活状况、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南昌市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情况。同时希望通过南昌市高校学生的状况来以点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情况。 1、目的: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内在特征、横向及纵向研究等角度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关人际交往与生活情感方面的差异性。 2、方法: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我们在每所大学发放了200份问卷,根据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目录 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 1 1.1背景介绍 1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第二章调查 2 2.1调查目的 2 2.2调查对象  2 2.3调查项目 2 2.4调查表 3 2.5 调查方式和方法 3 2.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4 2.7问卷的输入 4 2.8质量控制 4 2.9组织计划 5 第三章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6 3.1基本数据概要 6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 3.2.1是否是独生子女情况 7 3.2.2性别信息 8 第四章数据分析经济状况分析 9 4.1 生活费差异 9 4.2 经济来源 9 4.3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比较 11 4.4 结论分析 11 第五章数据分析课内外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12 5.1 与人相处情况 12 5.2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12 5.3 参加兴趣班 13 第六章数据分析情感方面 14 6.1亲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4 6.1.1是否记得父母生日 14 6.1.2 通话频率 14 6.1.3 工作后是否愿意和父母住 15 6.2爱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6 6.2.1 关于恋爱原因的分析 16 6.2.2 关于择偶因素的分析 16 6.2.3 恋爱态度 17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18 7.1 结论 18 7.2 相关建议 19 附录 20 附录1 调查问卷 20 附录2 问卷体现的调查项目 24 附录3 调查进度表 25 附录4 参考文献 26 14 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 1.1背景介绍 中国80年代以后,我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并把“优生优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作为一代人口的独生子女,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 与多子女家庭有所不同,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的“独生子女”群体是由特定国情的特定政策直接引发出来的一种大规模群体选择的结果,而对他们的教养不是单纯的身心成熟与发展问题,更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特色。大批独生子女的出现直接引发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同时还包括家庭结构、人口比例以及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是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因此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搜集、鉴别、整理,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主要采用谈话、问卷、等形式进行。 (3)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与编码统计,进而寻求不同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分布频率及变化趋势等等,运用系统化的分析办法,详细阐述不同变量间的细微关系,这里包括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社会适应、人格、智商、人际交往等角度的观察。 第二章调查方案 2.1调查目的 自1979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便在社会上出现了“独生子女”这一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2亿。近年来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已经达到30%,今后的比例还将越来越大。西方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大学是供年轻人沟通交往的平台。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在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有没有差异?有何差异?这将是本项研究所探讨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群体中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发扬,缺点改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2调查对象  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在每所大学各发了200份问卷。 2.3调查项目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经济状况;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课内外活动的参与情况;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情感生活方面的状况(包括亲情、爱情)。 2.4调查表 图2-1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图 具体调查问卷见附录 2.5 调查方式和方法 我们此次在江西省南昌市的三所高校进行了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的全体学生为总体,在每所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大学生,共计600份样本,用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通过对抽样调查的个体发放问卷的方法。 2.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15~17日 15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江西财经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 16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南昌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 17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华东交通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 2.7问卷的输入 在输入的过程建立统一的模板,以减少输入过程中的误差。我们先把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在把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然后分别在两个软件中进行了不同的数据分析。在运用spss软件时,数据的录入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凡是能数值化的数据都进行数值化; 2、保证数据的原始性; 3、保证数据文件中每个单元格都有值。 2.8质量控制 在开展调查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我们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讲授了调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策略以及与被调查者基本的沟通技巧,保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真实性、统一性、可靠性。问卷回收之后,首先经过粗略的审核,剔除由于数据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在其后的输入过程中继续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2.9组织计划 图2-2 组织计划图 具体情况:小组共6名成员。前期所有成员一起讨论,确定好要调查的主题。分工收集资料来问卷,针对想要调查的内容来设计问卷中的问题,再由组长进行汇总整理,得到最终的问卷。 我们准备好了600份问卷,然后15号大家共同在江西财经大学发放问卷。16号在南昌大学发发放问卷,17号在华东交通大学发放问卷。 把搜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汇总,然后运用多种统计软件(SPSS,SAS,EXCEL等)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大家一起努力填写#调查#。 第三章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3.1基本数据概要 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在每所大学各发了2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 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队员分成三组分别在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分卷发放。数据的采集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但考虑到问卷回收率及问卷的有效率,我们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校园拦截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 此次调查经过为期一周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总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1份,有效问卷为590份。 表3-1 样本的发放与回收情况表 样本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调查学校 发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有效问卷数 有效率 南昌大学 200 194 97% 193 99.48% 江西财经大学 200 200 100% 200 100% 华东交通大学 200 197 98.5% 197 100% 合计 600 591 98.5% 590 99.83% 1 14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1是否是独生子女情况 由表与图可知,此次调查过程中有效数据共有590份,其中有234人是独生子女,占39.7%;356人是非独生子女,占60.3%。 表3-2 是否独生子女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是 234 39.7 39.7 39.7 否 356 60.3 60.3 100 合计 590 100 100 图3-1 是否独生子女 由此可以推算出在现代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远远超过30%。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3.2.2性别信息 由表可知,我们此次随机抽样调查到的数据中,男女的人数分布为:男生322人,占54.6%;女生共有268人,占41.2%。此次调查中男生人数略多于女生人数。 表3-3 性别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男 322 54.6 54.6 54.6 女 268 45.4 45.4 100 合计 590 100 100 图3-2 男女比例图 第四章数据分析经济状况分析 4.1 生活费差异 我们通过使用spss软件,交叉分析第三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综合比较独身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费上的差别,分析绘制了下图 图4-1 独身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费上的差别 通过图4-1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000以下的更多。但是可以看出,在1000~1500的生活费这个档次,独生子女人数下降的要比非独生子女人数下降的少,可见独生子女的生活条件还是要稍微优越于非独生子女的。 4.2 经济来源 关于问卷中的第四个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队搜集得到的600份数据进行分析。在我们的问卷中关于经济来源我们设置了父母、校外兼职、自己的储蓄、投资理财、助学金这么几个选项,但搜集到的数据中有4份没有选,数据缺失,可能她们有其它的我们没有提到的经济来源。我们就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4-2 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 根据数据我们绘制出上图的圆环图,由图4-2,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父母,这是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共同点。再分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经济来源方面的区别,非独生子女中经济来源于校外兼职的比例要远大于独生子女,获得助学金人数的比例也要大于独生子女。不难理解,独生子女的自己的储蓄会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见非独生子女的生活能力还是要高于独生子女的,而且可能受家里经济影响,学习也会相对的比较刻苦。 4.3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比较 图4-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情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生活费的使用还是能够做到合理的消费,但是对于非独生子女中能够合理消费的比例还是要大于独生子女的。 4.4 结论分析 对于日后工作方向,分析数据以后我们得出结论,独生子女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更愿意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拿固定的工资。 第五章数据分析课内外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5.1 与人相处情况 首先我们针对这两个群体分析了一下他们关于是否喜欢独处以及是否喜欢和大家一起玩的情况,我们发现非独生子女更喜欢独处,而独生子女不喜欢独处。我们可以猜想可能是独生女子没有什么玩伴,所以相对而言更不喜欢独处。而对于这两个群体是否喜欢和大家一起玩,根据我们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喜欢和大家一起去玩,两个群体都差不多,而一般喜欢一起玩的非独生子女居多。 图5-1 与人相处情况 5.2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对于大家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两个群体之中参加课外活动的都是在较少和较多之间,而对于总体来说,我们发现非独生子女参加课外活动的比例比较多。不仅如此,根据所得的数据我们还分析了大家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发现还是非独生子女居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大家参加课外活动中关于课外活动的类别,我们发现大家参加体育类和户外活动的比例比较大的。 图5-2 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图 5.3 参加兴趣班 我们还涉及了这两个群体关于是否课外是否参加了兴趣培训班的调查,在这些数据中除了有两份数据无效,其他的数据都是合理的。然后我们发现独生子女中参加兴趣培训班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我们预测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图5-2 是否参加兴趣班培训 第六章数据分析情感方面 6.1亲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6.1.1是否记得父母生日 首先,我们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这两个群体,就他们对跟父母的感情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相比较而言,非独生子女更能记住父母的生日。这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更习惯于与人相处,更懂得关爱他人和感恩。 图6-1 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6.1.2 通话频率 而这两个群体中,最多的与父母通话频率是“一周一次”,在“一周一次”和“一月一次”的通话频率中,非独生子女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子女,而在“一周3~4次”和“每天”中独生子女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他们一个孩子,使得他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更强。 图6-2 与父母通话频率 6.1.3 工作后是否愿意和父母住 对于是否愿意在工作后跟父母一起住的问题,表示“无所谓”的人数最多;在“无所谓”和“愿意”这两项中,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多于独生子女,而在表示“不愿意”的人中,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习惯于独处,跟父母在一起时间太长,所以会希望工作后能自己一个人住。 图6-3 工作后是否愿意和父母一起住 6.2爱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6.2.1 关于恋爱原因的分析 我们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这两个群体,就他们对自己的恋爱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相比较而言,恋爱原因选择“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共同为将来努力”的人在两个群体中都是最多的,这表明大多数人的恋爱原因还是十分单纯美好的。而恋爱原因选择“不忍心伤害追求者”的人在两个群体中都是最少的,且选择这项的独生子女人数为0,说明大家在恋爱方面都会慎重思考,多考虑到自己的想法。 图6-4 恋爱原因 6.2.2 关于择偶因素的分析 这两个群体中,择偶因素方面大家考虑最多的是“性格”“道德品质”“相貌”“价值观”,这表明在择偶因素考虑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考虑的方面是差不多的,都会考虑到性格和道德品质这类跟个人素质品行相关的问题;另外,可以看出,“相貌”也是现在的人择偶标准中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 图6-5 择偶原因 6.2.3 恋爱态度 在大家对待恋爱的态度方面,“认为恋爱要彼此有感觉才能在一起,只是因为物质满足的话是不会长久的”这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多,说明大多数人在恋爱中都更注重彼此的感觉,这点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几乎没有差异。 图6-6 恋爱态度 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了在很多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在经济生活方面,从她们的生活费情况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的经济状况会略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生活费能够更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费则主要来源于父母,所以她们利用其他方式获取财富的比例低于非独生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更知道珍惜,因此非独生子女更能够合理的安排使用自己的生活费。 对于日后工作方向,分析数据以后我们得出结论:独生子女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更愿意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拿固定的工资。 在课外活动方面,我们知道了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更趋向于和大家一起去玩,更不喜欢独处。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也缺少玩伴,因而孤独感较强,所以更喜欢和大家一起玩。非独生子女对于课外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要高于独生子女,而大家参加课外活动的类别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异。但是独生子女参加兴趣培训班的比较多,在这点上独生子女的父母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也表明了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会更高。 在情感生活方面,对于亲情,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可能强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她们能够记住父母的生日的却没有非独生子女的多。可见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总是无限的给予而不求回报,而且孩子也把这个当作理所当然了。而非独生子女她们能够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不管是父母还是别人,因为她们更懂得感恩。但工作以后不想和父母一起住的独生子女居多,我们觉得或许是因为家里只有那么一个小孩,父母对孩子的管束相对而言会比较多,这点会让孩子比较反感,因此总是想着摆脱父母的约束。 对于爱情,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总体上没有什么差别,都能够比较理性、慎重的对待,有自己的恋爱观。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大体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还是没有很大区别的。 7.2 相关建议 对于上述我们所分析出来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经济生活,课外活动以及情感方面的差异,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当代独生子女的成长: 一、在经济生活方面,应该更多的鼓励独生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生活费,这样能够让她们知道东西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有助于她们理性消费,还能学会感恩,明白父母的辛苦。 二、在独生子女的成长阶段,父母要多关心她们的情感生活,因为她们没有兄弟姐妹,很多时候缺少倾述对象,内心比较敏感。父母应该引导她们多交朋友,教导她们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 三、对于子女,父母不能溺爱,不能有求必应,要培养她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对于孩子,父母必须得给她们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能什么事都管,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嫌父母唠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这点不管对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来说都是一样的。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性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由于我们国家的政策和个人观念,现在社会上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了。在不同的方面我们也发现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为了更好的了解与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之处,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分析和帮助,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恳请您用几分钟的时间帮忙填写。本问卷实行匿名制,保证您所提供的信息绝对的保密,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参与!O(∩_∩)O~ 1.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1)是(2)否 2.您的性别是? (1)男(2)女 3.您的生活费平均每月多少? (1)1000以下 (2)1000—1500元 (3)1500—2000 元 (4)2000以上 4.您的经济主要来源是? (1)父母(2)校外兼职(3)自己的储蓄 (4)投资理财(5)助学金 5.您的理财状况是? (1)月光族,有多少花多少,有时候还会超支 (2)会根据自己的钱合理计划,合理消费 (3)非常节俭,每个月都会省下很多钱 6.您以后更倾向于哪种方式获取财富? (1)自主创业,个体经营 (2)找工作拿工资 (3)通过股票,基金等投资手段获取财富 (4)依赖父母或另一半提供财富 (5)不清楚,没考虑过 7.你更喜欢独处还是与别人一起相处? (1)独处(2)与别人相处 8.您是否喜欢大家一起去玩?(五个人以上) (1)喜欢(2)一般(3)不喜欢 9.您平常是否参加课外活动? (1)非常多(2)较多(3)一般(4)较少(5)非常少 10.您平常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非常多(2)较多(3)一般(4)较少(5)非常少 11.您课外是否会参加兴趣培训班? (1)是 (2)否 12.您课外一般参加什么活动? (1)体育类(2)器乐类(3)户外实践(4)其他_____ 13.您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1)记得(2)不记得 14.你会与父母分享你一天的上学或工作经历吗? (1)每天都分享(2)经常分享 (3)有时分享(4)几乎不分享 15.你被父母要求过参与家务劳动吗? (1)经常(2)偶尔(3)很少(4)几乎不 16.你了解父母的某些爱好吗? (1)非常了解(2)了解一些(3)几乎不了解 17.您是否经常和父母通电话? (1)每天(2)一周3-4次 (3)一周一次(4)一个月一次 18.你工作以后愿意和父母住一起吗? (1)愿意(2)无所谓(3)不愿意 19.您认为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学习生活太寂寞,想找个人来陪 (2)不忍心伤害追求者 (3)周围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如果不找一个感觉没面子 (4)向往纯洁美好的爱情 (5)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共同为将来努力 (6)其他 20.请选出您在择偶时考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多选题) (1)相貌(2)学历(3)家庭背景(4)父母意见 (5)道德品质(6)文化差异(7)性格(8)职业、收入(9)生活习惯(10)地域(11)价值观(12)其他 21.您的理想结婚年龄是几岁? (1)20-25 (2)25-30 (3)30-35 (4)35以上 22.您选择男(女)朋友时是否会了解爸妈的意见? (1)是(2)否 23.您希望以后自己的小孩也是独生子女吗? (1)希望(2)不希望(3)无所谓 24.您对恋爱持什么态度? (1)认为恋爱要彼此有感觉才能在一起,只是因为物质满足的话是不会长久的 (2)认为恋爱和婚姻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 (3)认为恋爱是短暂的,与婚姻不一样,重要的是恋爱带来的感觉 (4)恋爱是用来抚慰自己空虚寂寞的心灵的 (5)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学习进步 万事如意! 附录2 问卷体现的调查项目 1、第1-2题反应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信息; 1、第3-6题反应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经济状况; 2、第7-12题反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课内外活动的参与情况; 3、第13-24题反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情感生活方面的状况(包括亲情、爱情)。 附录3 调查进度表 表8-1 调查进度表 序号 星期 2013年10月 2013年11月 1 2 3 4 1 2 3 4 1 确定调查主题 2 设计调查问卷 3 发放调查问卷 4 整理分析数据 5 填写调查报告 附录4 参考文献 【1】罗良清魏和清《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傅康生钱再见杨文兵《重大政策剖析与反思》(广东人民出版社) 【3】梁浩材《生活的警告不良生活方式=慢性自杀》(辽宁大学出版社) 【4】喻惠钧伍赛时《播种在春天—优生优育优教指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蔡富有樊和平《青年塑造未来》(中国经济出版社) 【6】王群《独生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7】董孜华李宴殊《为了下一代》(科学普及出版社) 【8】李占五胡新民徐国芬《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及其成因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 【9】林秉贤张克荣著《犯罪心理学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 【10】杨梦萍卢稳子《家庭教育百科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 【11】乐笑声《39岁以前不求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2】赵忠心《<现代家政教育讲座>教材如何正确看待独生子女》(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本文档为【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