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19-05-31 10页 doc 3MB 1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举报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2014·江苏单科,30,2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答案】 D 根据题意,创新设计...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2014·江苏单科,30,2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答案】 D 根据题意,创新设计造就新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正确,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C与题意不符。 2.(2014·四川文综,10,4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歌曲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索,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①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观点错误;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的迷茫心境以及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表明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③正确;社会心理源自社会存在,④观点错误。 3.(2014·重庆文综,12,4分)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心态”,从唯物论角度看属于意识的范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则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材料中的“心态”对赚钱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正确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则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④符合题意;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越大,不能以获得回报的多少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①错误;③夸大了作为意识的“心态”的作用,排除。故选D。 4.(2013·山东文综,25,4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答案】 A “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符合题意;B、D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意识的变化是由物质的变化决定的,C说法错误。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下题。 5.(2013·浙江文综,27,4分)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漫画中人们问候语的变化,属于一种社会意识的变化,这种意识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变化引起的,①当选;在不同时期,人们的问候语不一样,说明不同阶段事物的矛盾有其特殊性,②当选;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并不是亦步亦趋、如影随形的,④不选。故选A。 6.(2013·福建文综,35,4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他们便拉着你们向前”体现了①;时代观念可以先于、也可以后于时代发展,并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③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材料不符。故选D。 7.(2012·广东文综,35,4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哲学也属于社会意识,A不是这一现象的原因;B不是原因而是结果;D错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这一本质并未改变;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非转农”念头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即农村土地综合效益提高,C切题。 8.(2012·课标全国,23,4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科学发展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进行分析,②④正确分析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①说法片面;③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故选C。 9.(2011·北京文综,26,4分)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答案】 C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是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原因,故选C;A、B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社会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和改革来解决。 10.[2015·浙江文综,40(2),10分]祠堂是尊祖敬宗、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属于原因类题目。首先,祠堂文化具有局限性,包含着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其次,继承祠堂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答案】 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11.[2015·天津文综,1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 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解析】 审题可知,该题考查必修四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从而明确解答该题的知识范围和主要理论观点;“理论依据”是要求从“为什么”角度回答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根据答题范围和背景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2.(2013·北京文综,39,12分)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为选做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如果选第(1)问,本问的知识范围清楚,即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如甲同学发言,由材料中“……梦想,它根植于……社会现实……激励着……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知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可以选做第(2)问。 【答案】 (示例)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奋斗目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仆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结合学习体会,也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作答) 13.[2012·江苏单科,37(1),6分]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6分) 【解析】 材料对于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主要揭示了两点原因:一是“农耕社会形成的……不相适应”;二是“更多的人把传统……缺少文化内涵”“一些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从理论上讲,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错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14.[2011·课标全国,39(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表明两点内容:第一,社会意识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第二,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不同的反作用。在表述时先将基本观点写在前面,紧跟其后是对材料的分析,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内容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从两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从重点论的角度看,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3)从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来看,必须反对忽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机械论。 (2014·海南单科,18,2分)“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选A。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①②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③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本专题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知识点。要准确把握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性质与具体表现。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中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关系中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并不是所有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2015·云南名校联考,23,2分)2014年5月,某高校发布我国首个“农民幸福指数”报告。研究显示,务农农民的幸福指数最高。这是基于务农农民主观上的幸福感,包括生活的乐观和内心的安宁满足。这表明 (  ) A.幸福指数根源于人们自己的主观感受 B.幸福指数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幸福指数受到人们心理情感的影响 D.幸福指数是对先进社会意识的反映 【答案】 C 材料强调幸福指数高是由于主观上的幸福,即如何乐观看待生活与知足常乐,因而强调的是幸福指数的高低受心理情感(主观)的影响,C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B“反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幸福指数不属于“先进社会意识”范畴。 2.(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24,2分) 2014年对于百货业而言非比寻常。新的消费环境下,传统百货业粗犷的管理模式面临终结。传统百货纷纷开始弱化“百货”概念,剔除经营效益不佳的品类,开始追求“小而精”。这表明 (  ) A.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并不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答案】 C 新的消费环境下,传统百货业粗犷的管理模式面临终结,消费环境属于社会存在,管理模式属于社会意识,消费环境的变化,宣告传统百货业粗犷的管理模式的终结,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3.(2015·浙江重点中学联考,29,4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指导作用 D.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 C 题干要求回答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只有C符合题意;A、D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属于认识论的观点。 4.(2015·河北邯郸期末,23,2分) “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2014年度汉字出炉,“法”字荣膺年度汉字,“反腐”为年度国内词,“失”和“马航”为国际字和国际词。此外,“依法治国”也成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榜首词。“APEC蓝、暖男、萌萌哒、挖掘机哪家强”等热词也榜上有名。上述材料表明 (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答案】 B “依法治国”等词语属于社会意识,这些词语的产生有其时代的土壤,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原理,B正确;A不符合题意;C错误,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5.(2015·江苏常州一模,31,2分)《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这一释义体现了 (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答案】 A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修正某些词语的释义,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符合题意;B、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D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2015·江南十校联考,38(3),8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联系材料,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解。(8分)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我们的制度自信能够长远、彻底,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度自信对我们进行全面改革起到反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坚定制度自信要面向未来,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自信和勇气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3分)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有面向未来的正确意识。(3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下题。 1.(2015·课标全国卷Ⅰ,16,4分)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①正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推进依法治国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举措,②正确;在我国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之前,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属于自觉状态而非自发状态,我国的上层建筑也并非不适应经济基础,而只能说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而进行改革,③④错误。 2.(2013·江苏单科,18,2分)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本题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视角,考查政府职能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无法彻底解决,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①与题意不符;减少行政审批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入选;③与题意不符;行政审批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其改革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④符合题意。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此回答下题。 3.(2011·山东文综,24,4分)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答案】 C 刑法修正案属于上层建筑,不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C切题,A不切题;B错,政治制度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不能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D错,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它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故选C。 4.(2011·江苏单科,22,2分)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 000美元向10 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意(  )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答案】 D 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一定能解决社会结构平衡问题,排除A;题干未涉及生产力和社会形态,B、C与题意无关;题干中“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表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D正确。 5.[2012·天津文综,1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1992年 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恩格尔系数(%) 2.7 55.3 47.2 38.8(2009年)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7.1(2002年) <1(90年代初) 28 60(2010年) 市场化程度(%)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26.0 66.5 76.4(2008年) 11 144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 ≈0.5(1990年) 2.7(2008年) *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以及我国改革的原因、目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在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时,首先要找出其蕴含的辩证否定观原理;其次,要从改革的原因、目的、作用以及20年来我国改革的成就等方面加以阐述。 【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两对基本矛盾的地位与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注意语言表述的不同。 3.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2014·福建文综,35,4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解析】 选A。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范畴,③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属于上层建筑,A正确切题;B、C、D均错误。 【点拨】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基本规律较为抽象,但高考却时有关注,往往成为考生失分的地方,因此在复习时不可忽视。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 途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基本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2.区分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1.(2015·广东惠州调研,34,4分) 2014年8月广东省颁布《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强调国有企业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变化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 C 题干要求的是唯物史观,只有C符合题意;A、B属于认识论;D属于价值观。 2.(2015·福建宁德质检,24,2分)如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专家表示,改革中国户籍制度可以促进潜在经济增长,对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极大的推动。这蕴含的哲理是 (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地因时而异 【答案】 B “户籍制度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表明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发展,因而B入选;A、C不符合题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但也有客观标准,排除D。 3.(2015·广东深圳调研,35,4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我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 ①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有助于建立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 ④是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方式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完善,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正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④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人民群众的作用、生产关系的改革问题,①③与题意无关。 4.(2015·河南郑州一模,23,2分)中国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它(  )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不是改革,①不符合题意;③“从根本上变革”的表述错误;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5.[2015·新疆乌鲁木齐测试,27(1),6分]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思想多元、信仰荒芜、矛盾凸显等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2014年9月,中央组织召开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以树立价值观自信为主题,指出树立价值观自信事关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价值观自信需要以经济自信为强大基础,以政治自信为有力支撑,需要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理念为丰厚滋养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以坚持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推进为重要方针,拓展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为什么必须树立价值观自信。(6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树立价值观自信,应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角度入手。 【答案】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树立价值观自信,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效,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3分)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树立价值观自信,才能统一思想、坚定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1.(2015·课标全国卷Ⅱ,19,4分)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与源泉和动力,因此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正确的,①应选;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创新,但不取决于文化创作方法的创新,②观点错误;③与题意无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4·浙江文综,28,4分)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 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漫画中的唐僧没有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三个徒弟使用同样的武器,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①符合题意;漫画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没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漠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无关。故选C。 3.(2013·课标全国Ⅱ,21,4分)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群众观点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党的建设,②③应选;发展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①错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在实践上服务群众,④错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下题。 4.(2013·江苏单科,32,4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都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①当选;②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与题意不符;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因此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④当选。故选B。 5.(2012·广东文综,32,4分)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接地气抓活鱼”与“一头汗两腿泥”均说明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切题,③不切题;“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④。故选A。 6.(2012·海南单科,22,2分)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引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意识,②错误;生产方式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7.[2015·江苏单科,34(1),6分]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属于依据类题目。根据材料中“调查民生状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接受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等关键词,可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8.[2013·广东文综,36(2),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 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 某市区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 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 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6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审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的群众,材料二中的民意,材料三中的民情,都表明为了群众。本问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应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应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3分)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分)把群众放在首位、秉持正确权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再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3分) 9.[2013·重庆文综,13(4),14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 【注】 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②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的答题角度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包括唯物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唯物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与增加居民收入相关联的内容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及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将上述相关联的内容加以整理即可答好本题。 【答案】 ①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②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④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0.[2013·四川文综,14(1),12分]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牢牢扣紧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角度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 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1.[2012·浙江文综,40(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把理论说清楚,对应好材料如何体现便可组织好答案。但此题难度在于对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一层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论证这一观点有三个层次,即“源泉”“物质条件”“直接创造”,从这三个层次结合材料论证即可。 【答案】 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一、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2014·海南单科,2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 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2 500亿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看,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答案】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3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分) 【点拨】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在高考中容易与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依据以及《政治生活》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综合考查。 四、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二者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同(最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者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1.(2015·广东汕尾高三调研,34,4分)2014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答案】 D A错误,“不必同”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B错误,“非一木”“非一流”,强调的是部分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整体的地位;C错误,“为”“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规律;D正确,“民心” 关乎政的兴废,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2015·广东湛江二模,34,4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强调文艺工作者要 (  ) A.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 C 题干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思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做。A属于辩证法,B属于认识论,D属于唯物论,均不符合题干要求;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3.(2015·河南周口调研,24,2分)《人民日报》启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编辑记者将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用心去走,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在行进中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 ④人的有目的、有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题干材料强调关注群众生活,依靠群众的重要性,①②正确表述了人民群众地位和重要性,符合题意;③中“决定社会发展趋势”、④中“引领社会发展”表述错误。 4.(2015·湖北襄阳一模,23,4分)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 (  ) ①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强调要重视群众利益,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④表述错误。 5.[2015·河南豫南九校联考,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谈谈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担当。(4分) 【解析】 本题知识范围明确,知识具体,注意从怎样做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分)②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1.(2015·山东文综,35,4分)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 C 材料强调了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生实践的导向作用,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B说法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D与材料无关。 2.(2014·江苏单科,26,2分)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好大的手笔!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漫画的图文反映了对以“城市污水”“写出”的城市经济成就,三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的“字”好,城市污水再臭也无所谓,并对此津津乐道;有人认为城市污水“太臭”,却选择观望和默默忍受;有人认为以城市污水带来的经济繁荣“太臭”,愤而逃离。这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②④正确切题;①③与题意不符。 3.(2013·上海单科,22,2分)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价值观支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定向器” B.创造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 D.个人对社会贡献越大其人生也越有价值 【答案】 A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价值观支配的,说明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人生价值的创造和价值判断问题,B、C均不符合题意;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4.(2012·福建文综,34,4分)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②说法错误;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福建精神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①③正确。故选B。 5.(2011·海南单科,20,2分)不久前,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建立了嗅觉艺术中心,拟于2011年11月举办首场香气作品展,展示过去百年历史上著名调香师的经典作品,将香气作为一种艺术品呈现给世人。该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够将调香师调制的香气作为艺术品,是因为调制的香气(  ) ①是人为的客体,不具备天然香气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②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了主体的审美需要 ③是人脑加工和改造的产物,能满足主体的客观需要 ④是主体按照审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悦的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调制的香气之所以能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原因在于制作者利用它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进行加工制作,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②④符合题意;①错,抹杀了香气本身的客观物质性;③把香气看作人脑的产物,是唯心主义观点,同样是错误的。 6.(2011·海南单科,22,2分)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①错,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说法太绝对,错在“总是”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人们看问题的立场不同,价值取向不同,③入选;材料中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人们莫衷一是,采取的行动也不同,反对者和支持者的观点属于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故选D。 7.[2011·江苏单科,37(3),6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弘扬敬老美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施“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的尊严。 ——爱因斯坦 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6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设计一条广告语,广告语的设计要围绕“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进行,不能偏离这一主题;然后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分别说明其依据。 【答案】 答题要求: 广告语应具有激励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语言简练。 依据的原理切合所设计的广告语。 答题示例: 广告语:参与社区敬老活动,点燃心灵美德明灯。 《生活与哲学》依据: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文化生活》依据: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1.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二、人生价值 内涵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评价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1.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部分,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并不能比较大小。 三、价值观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性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作用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领域看,表现在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从性质上看,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不同。 (2014·课标全国Ⅰ,23,4分)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①②正确;③④夸大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点拨】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价值观知识时,材料中如涉及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为、人民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时,一般用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如果要求从价值观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将价值观作用的各个方面展开分析;如果要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等角度综合分析时,一般简略回答,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015·山东德州一模,21,2分)漫画《锤与钉子》告诉我们 (  )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②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④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钉子如果屈服于阻力而弯曲,就失去了其价值,即不能满足人们钉东西的需要,说明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①②说法正确;漫画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念,③与题意不符;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事物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④说法错误。 2.(2015·浙江杭州一模,12,2分)2014年7月5日,杭州一辆公交车突然起火燃烧。危难之际,许多市民纷纷出手相助。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了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和个人,其中3家单位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7人荣获“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这说明 (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对见义勇为群体及个人进行表彰,这是对为社会作出贡献者的认可,③④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表述错误;②与题意不符。 3.(2015·新疆乌鲁木齐测试,17,2分)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曾说:人生有两个目的,生存和生活。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的,就是创造物质条件维持你的存在,而你存在的目的是要生活,要工作和创造。你的创造应该是一种艺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把你塑造成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从哲学角度看,周汝昌先生的这段话表明“艺术人生”应该是(  ) ①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生  ②用正确价值观指引的人生 ③拥有非凡才华的人生  ④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人生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C 创造物质条件维持存在,表明“艺术人生”应该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生,①符合题意;塑造成卓越的艺术家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干主旨无关。 4.(2015·山东泰安期末,25,2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  ) ①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虚假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的正确策略,是因为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通过信用奖惩制度的建设,引导人们树立诚信观念,是因为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④说法正确;①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③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5.(2015·四川乐山调研,10,2分)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用光明驱走黑暗,用爱心驱走仇恨,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③错误;④与题干主旨不符。 1.(2015·课标全国卷Ⅰ,22,4分)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出版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客观事实,①正确;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为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并不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与价值判断没有关系,③观点错误;人们的价值观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④正确。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下题。 2.(2015·安徽文综,9,4分)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答案】 D 梦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靠行动,A错误;价值观念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B夸大了价值观念的作用;C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人们作出把梦想留在他乡,把背影留给故乡的价值选择,D符合题意。 3.(2014·天津文综,6,4分)“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答案】 D 材料中强调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而乱改“PX”属性,不属于认识的发展问题,A不选;材料没涉及实践检验的问题,B不选;正确的价值选择要依据正确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C不选;D正确,坚持真理是正确的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只有遵循这一标准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4.(2013·课标全国Ⅱ,22,4分)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本题以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客观的,具有确定性,因此,①②说法错误;子罕和献玉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作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③正确;不同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也不同,甚至有性质上的差别,④入选。 5.(2013·江苏单科,25,2分)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哲学是什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题干没有涉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④错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态度说明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也反映了世界观的导向作用,②③正确。 6.(2012·浙江文综,30,4分)下面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房价总是不断波动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先于房价变动而存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符合题意;对房价涨跌的认识和愿望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排除②;漫画中的有房者和无房者的价值判断不同,有房者担心自己的房产贬值不希望房价下跌,而无房者担心买房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不希望房价上涨,这两种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符合题意;价值判断属于社会意识,应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不同的认识,排除④。故选B。 7.(2011·广东文综,35,4分)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材料中不同时代,人们的幸福观的内涵不同,可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③错误,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才是人民群众;④表述正确。故选B。 8.[2015·重庆文综,14(1),14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今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现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14分) 【解析】 根据题目设问,抓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主要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评价标准、三大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围绕主题是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明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客观依据,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答案】 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反对侵略、爱好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②活动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③活动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民的力量,有力促进世界和平。 9.[2015·四川文综,14(2),12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治理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12分) 【解析】 依据设问,联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所有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对接,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探索”“坚持与时俱进”“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听民意解民困”等可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实践基础、社会历史性特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依据和价值标准等知识点进行分析。 【答案】 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分) 10.[2013·福建文综,39(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解析】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首先应指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指出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违背了客观规律,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是错误的。 【答案】 ①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及产生基础 1.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 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3.产生基础: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图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特点 内容 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2.不能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就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客观标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014·安徽文综,11,4分)右面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选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错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③正确;漫画左侧的人只注重物质富足而轻视精神进步,这启示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生,④正确。 【点拨】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通常以漫画、名言警句、古诗词、热点事例为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题型涉及体现类、启示类、说明类等。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一般以综合考查方式出现,比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或“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哪些哲理”等。 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标准 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012·安徽文综,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解析】 本题实质上是要求说明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结合材料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价值选择的引领作用、正确价值选择的标准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点拨】 启示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1)题型特点:启示类设问,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的能力,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2)解题对策: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明确启示方向。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弄清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第二步:寻找理论依据。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中去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并上升到相关理论依据。这是解答好启示类问题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第三步:总结经验教训。从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和感悟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即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问题的落脚点。 (3)答题格式: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1.(2015·广西梧州调研,21,4分)2014年9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由此可见 (  ) ①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满足群众的各项诉求 ②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①表述有误,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应该得到满足;③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②正确;正是基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的价值判断,才作出了“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的价值选择,④正确。 2.(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25,2分)国产动画片某些暴力画面引发社会担忧。专家认为,影视剧作的社会属性最终决定它的生命力和美誉度,动画片的制作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反映孩子们的心声和需求,才能收获成功。专家的观点 (  ) ①展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②体现了价值观决定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 ③强调了艺术创作实践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④看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专家认为,影视剧作的社会属性最终决定它的生命力和美誉度,体现了观点①;专家强调动画片的制作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反映孩子们的心声和需求,才能收获成功,体现了观点③;②夸大了价值观的作用;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3.(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22,4分)2015年初,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已经传递出了明确的并轨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不失时机地建议,在养老金并轨改革实现后,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但是,有关延迟退休一事,依旧争论不断,这是因为 (  ) A.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的价值判断 B.人的社会实践不同其价值判断就不同 C.价值判断因其主观性而没有客观标准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答案】 D 对延迟退休人们存在争论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D符合题意;A中“取决于”、B中“就不同”、C中“没有客观标准”均表述错误。 4.(2015·湖北荆门调研,23,4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从唯物史观角度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作用和要求的讲话的依据是 (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文艺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①符合题意;文艺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因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文艺要为广大人民服务,④符合题意;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②表述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社会历史性等,③表述错误。 5.[2015·江苏淮南一模,31(1),9分]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9分) 【解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主要包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两部分,结合材料运用上述两部分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的不同,人们对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出现了分歧。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点3分) 1.(2015·北京文综,25,4分)“5W”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常用的思考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启示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时(  ) Who are you?你是谁? What do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①应明确自身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 ②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具有根本影响 ③愿望、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是一致的 ④要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从“5W”模式中的“你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可以看出要明确自身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①正确;②观点错误,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不具有根本性,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③观点错误,愿望虽然是美好的,现实结果也可能是残酷的,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并不一定是一致的;④观点正确,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应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2.(2013·课标全国Ⅰ,22,4分)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题目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选出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的原因。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②错误,夸大了劳动贡献的作用;③错误,劳动群众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④正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3.(2013·浙江文综,28,4分)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 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可知本题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和贡献,B符合题意;题干未强调社会对个人的作用,排除A;C错误,正确的和错误的价值观都可以对社会和个人起重要的导向作用;D中实现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而题干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排除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下题。 4.(2013·江苏单科,33,2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说明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应选;题干没有涉及时机问题,②不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④说法本身错误。 5.(2012·山东文综,25,4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 C A表述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归结于人们的价值选择是片面的;B表述不准确,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影响社会关系的变革,但不能起主导作用;题干表明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既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进行艺术创造,获得了成功,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C符合题意;D与题干无关。故选C。 6.(2012·课标全国,20,4分)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材料强调他人提供的有利条件对匡衡成长的积极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个人在实践和劳动中对社会的贡献,③观点错误。故选C。 7.(2012·江苏单科,33,2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答案】 C 题干未涉及“自我的狭隘天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外界的干扰”,A、B、D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任何人都可以学到”“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切题。 8.(2012·北京文综,28,4分)右面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答案】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漫画,一是对所给文字的解读,想站上心中的高点,来来回回许多次却难以实现;二是对画面的解读,此人站在一个跷跷板上,如果不借助外力,他无法走到心中的高点,也就是说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基础,B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人并不是没有人生目标(理想信念),A排除;根据漫画所给文字,他自身反复实践、不断努力,但还是没有走到心中的高点,所以问题不是出在自身,而是缺少客观条件,排除C、D。故选B。 9.(2011·江苏单科,16,2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位时,他始终廉洁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杨善洲的行为 (  ) ①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反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表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杨善洲的行为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表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①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不选③。 10.[2013·天津文综,14(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 179 5.62 2006 1 149 20.9 7 668 6.70 2008 1 947 30.1 10 271 6.31 2010 3 443 39.8 14 394 7.54 2011 4 322 47.1 16 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请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6分) 【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模块知识,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解答时要分清模块,分别回答。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转变一下说法,就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梦想实现的作用,所以在组织答案时,要从国家、社会、整体等角度谈它们对个人梦想实现的作用。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可从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生活与哲学》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或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或个人价值的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政治生活》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1.[2012·天津文综,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6分) 【解析】 审题时要抓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题眼”。可联系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作答。本题探讨雷锋和鹦哥岭大学生为什么以助人奉献为乐,设问较为开放,可从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等角度回答。 【答案】 ①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一、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看,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实现人生的价值还需注意: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014·课标全国Ⅱ,39(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6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问考查人生观的知识。解答本问,要围绕“理想”“奋斗”“价值”这些关键词拟定发言提纲。“理想”应侧重于理想的作用和个人理想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奋斗”应侧重于勇于实践和努力奋斗,“价值”应侧重于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时要注意内容和关键词的对应关系。 【答案】 评分量表 关键词 答案示例 分值 评分要求 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 0~2分 仅答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或“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给1分 奋斗 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0~2分 仅答出“勤奋学习”或“勇于实践”的给1分 价值 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 0~2分 答出“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相近意思即可得2分 (围绕主题和关键词的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点拨】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答案灵活,对学生教育意义大,体现了高考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2015·广东江门二模,35,4分) 一块荒地上,草长得最快,然后慢慢地灌木会长出来,再后来是各种杂树,接着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超过杂树,不惧风雪严霜,最终千百年挺立。从哲学角度来看,这段话语 (  )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想的明灯,指明实现人生价值需砥砺自我 D.似春雨般滋润,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 C “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超过杂树,不俱风雪严霜,最终千百年挺立”,启示我们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C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永恒的真理,D说法错误;A、B与题目无关。 2.(2015·广东高三九校联考,35,4分)右边的漫画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 (  ) A.努力发展自身的才能 B.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C.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D.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 【答案】 D 要实现人生价值,除了需要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还要从自身努力,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渴望蓝天的信念支撑下我们才能坚定步伐,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翅膀”强调的是发展自身才能,“对蓝天的渴望”强调理想信念的支撑,D符合漫画主旨,A与题意不符;B、C与题干无关。 3.(2015·河北邯郸期末,24,2分)师昌绪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抛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想尽一切办法,从美国辗转回国,一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并摘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的事迹表明 (  ) ①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和阶级性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①说法错误;师昌绪院士一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体现了②④;材料未体现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和阶级性,排除③。 4.(2015·浙江重点中学联考,24,4分)右边《大学生就业》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完全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竞争就业观 D.大学生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答案】 D 作答时注意抓住漫画中的信息“基层就业”和“路在自己脚下”,这体现了大学生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正确;A“完全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述错误;B与题意无关;题干强调的是哲学启示,C不符合题意。 5.(2015·河南豫南九校联考,25,2分)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如果只是梦想,将容易流于空谈,轻飘飘失去方向;而如果只是一味埋头苦干,又容易失去目标,沦为工作的奴隶。这句话启示我们 (  ) ①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要在脚踏实地中实现人生目标 ④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人生的飞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题干材料强调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有梦想,又需要埋头实干,启示我们个人理想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脚踏实地地实现人生价值,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主旨不符。 6.[2015·河南开封二模,39(2),14分]2015 年1 月9 日,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 年3 个月,苏联用了6 年3 个月,英国用了4 年7 个月,法国用了8 年6 个月,中国仅用了2 年8 个月,其间隔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这个奇迹归功于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领导干部、 工人和解放军,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于敏。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他的名字曾经长期是一个秘密。 对于长期隐姓埋名,于敏这样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于敏隐姓埋名几十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但他带领团队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表彰大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我国广大科研人员要向获奖专家和他的团队学习,学习他们埋头苦干、 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共同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家于敏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1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可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①科学家于敏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分)②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2分)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⑤实现人生价值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3分) (时间:45分钟__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四川乐山调研,1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从哲学上看符合(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C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而不能归为生产关系,②排除;④与题意无关;由“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知①③符合题意。 2.(2015·湖南衡阳二模,23)在2015年“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和环球网联合发起关于“两会”的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下表是两个年龄段的居民关于热点话题前三位的统计情况。 20~39岁居民 40~59岁居民 热点话题 得票率(%) 热点话题 得票率(%) 反腐和司法改革 56.4 经济发展 41.6 社会平等 40.1 收入分配 35.9 民主建设 25.1 文化生活 34.5 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其原因是 (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题干材料强调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由于所处状况的不同导致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符合题意;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也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干主旨不符。 3.(2015·河南豫南九校联考,2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因时而立,法因时而进。历史不断前行,法治只有跟上实践的脚步,才能发挥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引领和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法因时而立、因时而进表明①符合题意;历史不断前行,法治要跟上实践的脚步,表明④符合题意;法治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②排除;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引领和促进作用,③错误。 4.(2015·江苏苏州一模,3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因为 (  )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答案】 C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所以不用通过激烈斗争解决,故选C;A、B、D均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5.(2015·江苏常州一模,33)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于2015年年初开始实施。通过改革,一方面,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另一方面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这说明,改革是 (  ) A.对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正确,A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与题意不符;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与题意不符。 6.(2015·浙江杭州一模,14)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重温这一教诲,不仅包含着人们对“好制度”的向往,也意味着在良法之下“做个好人”的德性之治。“好制度”之所以令人向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 (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上层建筑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③“好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符合改革的根本目的 ④“好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好制度”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好制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③符合题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可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也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①表述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表述错误。 7.(2015·河南开封一模,23)2014 年12 月20 日,澳门回归15周年庆典活动在澳门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讲话。他说:“澳门回归15 年以来,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澳门同胞有能力把澳门事情管理好、 建设好、 发展好。”材料表明 (  ) ①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由“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澳门同胞有能力把澳门事情管理好、 建设好、 发展好”,可知②③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①表述错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表述错误。 8.(2015·河北邢台二模,2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这表明 (  ) 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顶层设计应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D.要把人民群众的心声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 【答案】 B 题干材料“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强调群众实践的重要性,因而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主旨无关。 9.(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23)阅读右面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止一个 ②对同一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③事物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认知水平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漫画表明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选择,②④符合题意;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表述错误;③中“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 10.(2015·安徽合肥二模,22)有人说:人生往往面临的困难不是逆境而是抉择。这启示我们 (  )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C.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D.人生历程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 【答案】 D 题干强调抉择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A表述错误;B与题干主旨不符;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C表述错误。 11.(2015·新疆乌鲁木齐二模,23)一群鲤鱼想跃过高大的龙门,脱胎换骨变成龙,但都撞得遍体鳞伤,于是它们祈求龙王降低龙门的高度。龙王动了恻隐之心,鲤鱼们轻而易举跃过了龙门,但它们发现一切还是老样子。龙王叹息:“飞跃不是靠降低标准实现的。”材料启示我们,要实现人生的飞跃必须(  ) ①正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②果断把握时机,善于抓住机遇 ③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努力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飞跃不是靠降低标准实现的”表明实现人生价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困难与挫折,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与题意不符。 12.(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33)一位一辈子从事文艺工作的前辈用“四有”概括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和坚守,即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这对青年人的启发有(  ) A.多才多艺是增强职业竞争力的关键 B.先修德后立志是职业规划的正确步骤 C.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我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D.把握社会的客观条件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答案】 C 题干材料未强调职业竞争,排除A;B表述过于片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D表述错误;题干中的“四有”表明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我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3.[ 2015·福建宁德质检,26(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我国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备受瞩目。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解读法律专家的观点。(10分) 【解析】 本题知识范围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抓住材料中“宪法精神”“法治信仰”“每个公民”等关键信息,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角度回答。 【答案】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让宪法精神植根心底。(4分)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公民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3分) 14.(2015·山西太原3月模拟,39)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某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时,要交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弟子规》读后感。此举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的争议,舆论褒贬不一。反对的人认为《弟子规》已经过时了,里面有很多封建腐朽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不利。 材料二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1)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材料一中反对者的观点进行评析。(1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明确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对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13分) (3)请你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提两条建议。(4分) 【解析】 第(1)问为辨析题,解答此类题包含“辨”和“析”两个步骤。结合材料进行阐释即可。第(2)问可从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所提建议符合题意且切实可行即可。 【答案】 (1)该观点存在片面性。(1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弟子规》中有些思想不符合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但是,《弟子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当代并不过时。当代大学生对于书中的观点是有一定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开展这一活动对大学生还是很有意义的。但对待《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12分) (2)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有利于青年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③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分)④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3)示例:①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②制作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③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答案须围绕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主要原理 1.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原理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 3.上述两个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图示结构 【观点表述】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的题目,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应抓住物质、意识、规律三个关键词,主要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其方法论、意识的本质、特点和能动作用原理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实践、认识和真理。主要原理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本身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014·安徽文综,39(2),20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解析】 本题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首先回答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行为主体进行思考,从公民和政府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其次,第二小问明确了知识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教材第二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然后与材料进行对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当地资源丰富,制定政策开发资源,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方法论;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并出台政策,反映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遵循了客观规律的原理。 【答案】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点拨】 回答反映、蕴含、体现哲理类的非选择题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是: (1)审读设问,做到有的放矢。 ①弄清设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材料分析题有的明确指定答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对这种问题的回答,所运用的观点、理论依据必须符合题目限定的范围,而不能运用限定范围以外的知识,否则便会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 ②分析设问的特殊要求,弄清设问的主题、类型。 (2)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①概括材料,明确中心。一段材料或数段材料,其必围绕着一个(多个)中心而展开,其背后映射的是教材中已涉及的有关哲学道理,这些问题最大的特点便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需要学生仔细研读材料,抓住其中心,明确其重点,最终概括出材料主要意思。 ②理清材料层次,概括各层大意。材料分析题往往有多层或多组材料组成,有的材料没有明显层次。因此考生在研读时要分清材料共有几层,弄清每层的大意,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而后把握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全面把握材料要反映的观点,为选择有关理论知识组织答案提供依据。 ③抓住关键词,揭示出题眼。材料分析题往往在材料中设置了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揭示了材料要说明的问题,隐含了要组织的答案的信息。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把它们和有关哲学知识建立映射关系,组织答案时就成竹在胸。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观点表述】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唯意志主义、因循守旧。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要正确把握实际,全面地看待实际,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际。 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观点表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在涉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要注意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以及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5·广东佛山二模,37,10分)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0分) 【解析】 本题以焦点话题生态问题作为背景,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回答时注意材料与观点的对接。 【答案】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本题属于原理演绎式类型的问答题。回答问题第一步要审题。看清楚知识范围——联系的观点。第二步要阅读材料读取信息。第三要结合设问和材料中读取的信息,及时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观点表述】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在涉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主要原理去分析: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发展是有规律的等。 (2015·北京西城二模,38,10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然后要结合材料对发展观的内容进行逐点论证。 【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点拨】 平时复习时做好整合工作,本题就能迎刃而解,只要注意与材料对应,运用恰当的发展的观点即可。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014·安徽文综,38(2),8分]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 “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8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进行分析,考生必须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然后,考生依据材料可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我们应该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来认识学习书法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用“键盘”否定“毛笔”。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毛笔”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所以,学习书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点拨】 做好本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把握好设问强调的知识范围,而是紧紧抓住设问的要求“说服少数同学”这一关键性要求,其实质是要运用恰当的哲学观点反驳少数同学的观点,少数同学认为“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否定学习书法的必要性,针对这一观点选择的恰当原理是矛盾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因此本题给我们的启迪是:不是只根据设问来答,更要注意针对材料观点来答。 六、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观点表述】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若题目限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问题,答题时注意对应的知识范围。 [2013·天津文综,1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 179 5.62 2006 1 149 20.9 7 668 6.70 2008 1 947 30.1 10 271 6.31 2010 3 443 39.8 14 394 7.54 2011 4 322 47.1 16 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模块为《生活与哲学》,知识定位为唯物辩证法,属于说明类非选择题。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范围广、知识点多,要想准确定位知识,必须抓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创新是关键。围绕“创新是关键”,先从“创新”角度思考,联系到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有发展的实质(或辩证否定观)、创新的作用等,所以答案中应包含发展的实质、创新的作用等;再从“关键”角度思考,联系到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有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主要矛盾的作用等。 【答案】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分析说明题;主旨:创新是关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 (2)第二步:回归教材,明确“创新”的依据是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意义;“关键”的依据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主要矛盾原理。 (3)第三步:按照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的要求组织答案。 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主要原理 【观点表述】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生活与哲学》的第四单元题目,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原理。社会历史观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原理等。人生价值观方面主要把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要判断标准,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 [2014·山东文综,41(2),9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解析】 审设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哲学第四单元的题目,围绕主题是修改环境保护法,可以对接的原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等。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点拨】 本题在上文中提到了价值选择,但答案之中却没有使用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点,这当然与命题者的意图和偏好有关。从题目来看,价值选择的知识点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都可以用。这也告诉我们,在当前采点给分的情况下,如果有时间能多答上几个要点是容易得到高分的。
/
本文档为【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