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

2018-09-04 50页 doc 157KB 9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9803

暂无简介

举报
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
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 11.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 15.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16.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17.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18.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9.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实行新型民主, 20.新型专政: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21.国家形式: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22. 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23. 国家机构: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24.行政机关:所谓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常用以指称政府首脑和政府重要成员组成的核心决策中心机构,所以组织政府通常称作“组阁” 25.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6.民族运动:所谓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叫民族独立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27.民族政策:所谓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态度和方法。 28.民族平等: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29.民族联合:所谓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0.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 31.压力集团:所谓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32.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 33.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34.依法制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速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5.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36.主权国家:所谓主权国家是<1>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2>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3>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元和单位,在国家法具有惟一的合法性,<4>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37.国际组织:所谓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 38.政治格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39.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0.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就是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41.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42.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43.国家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个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一切国家的共同共同特性的概括。 44.奴隶制国家: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5.封建制国家: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6. “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47.资本民主化:所谓“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手中转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 48.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49.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50.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立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 51.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52.大国沙文主义:所谓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53.政治体制改革: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54.国际基本准则:所谓国际基本准则又称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普遍遵循的行为,体现为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则、规章,近代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 55.国家结构形式:所谓国家结构形式,就是指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如何组成的问题。 56.政治文化的功能:所谓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指政治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对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57.政治发展方向问题:所谓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就是指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问题,特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渡问题,也就是政治发展的类型更替问题。 政 治 学 原 理 题 库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1. 博弈论: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2. 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经济学研究中很有用。 3. 罗尔斯的《正义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他的学说,对西方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对“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大繁荣局面,以致人们将《正义论》的出版视为“罗尔斯时代”或“罗尔斯轴心时代”开始的标志 4. 行为主义政治学: 强调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个体或团体政治行为的西方政治学思潮的总称。20世纪初萌芽,50~60年代盛行于美国及西方政治学界。广义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包括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 政治权力 5. 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6. 政治关系三要素: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相比,有 3个特征:①政治关系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政治角色既包括个人,如公民、政治家、政府官员,也包括集体,如政党、政治团体、政府机关、国家等。②政治关系是个人和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发生的任何关系都不是政治关系,即使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例如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就不是政治关系而是经济关系。③发生政治关系的直接动因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利益。 7. 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最为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行的,是实际存在的。威胁只是使强制力成为一种有效的目标或对行动的遏制,是权力得以生效的保障、这种保障机制只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8. 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是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作为功利性的政治奖励,主要包括财富、职位、雇用、荣誉及权力(权力既可以作为手段,也可以作为目的)。 9. 操纵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这类权力假设,如果一个人的态度能够被重造,他就会以别人所希望的方式去作为。如果你能够彻底地重塑一个人的态度以便让他按你的方式去思维,你就毋需威胁或奖励,他会按你的行为方式去作为,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已完全被你同化了。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10. 合法性权力: 合法性权力是为他人做决定的权利。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呢?主要是凭借强制力,通过信仰体系来实现。有了合法性权力,决策者就无需借助威胁、许诺或操纵而颁布与执行他们的决定,权力客体将会接受决策者的权威。因而,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11. 卡里斯马(Charisma): 12. 东方暴君制  最初被想像为在卓越的人物、领袖和统治者身上的神为资格,他们以此确立自己的权威和统治。传说的、先验的或者真实的、卓越的不可替代的领袖,其统治和凝集力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韦伯就称为卡里斯马式领袖或权威等。 13. 权力世袭制 14.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15. 苏维埃制度: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 CoBeT”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 第三章 政治文化 19.统治政治文化: 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0.大众政治文化: 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第四章 意识形态 2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 Destutt de Tracy)在18世纪末的时候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 22.意识形态的层次: 第一层次,它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第二层次,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第三层次,它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功能.具备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它就是意识形态.由此,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反映一定阶级意志的思想社会关系的总和. 23.“搭便车”: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26.政治社会化: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27.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28.社会政治组织: 指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第六章 国家 30.社会契约说: 一种宣称国家和法起源于社会契约的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的政治学说。它的两个基本功用是﹕解释国家的起源﹔规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31.国家要素说: 国家要素说分为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国家是人口(居民)、领土(土地)、主权(权力)三者的联合体。四要素说是在三要素基础上加一个政府。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国家要素说实际上在以地理意义上的国家来代替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以此来模糊国家的政治性质及国家统治的阶级本质。 33.国家能力: 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是指中央政府能力,而不是统指公共权威的能力。国家能力可概括为四种能力:第一,汲取能力;第二,调控能力;第三,合法化能力;第四,强制能力。 34.立宪君主制: 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35.二元制: 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和政府处于并立地位、分掌政权的政治制度。采用二元制的国家,政府由国家元首直接控制,不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是君主的,为二元制君主国;国家元首是总统的,为二元制共和国。 36.共和制: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37.议会制: 议会制,即议会共和制,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政府,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38.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在当代国家结构中,单一制与联邦制(复合制的一种)是主要形式。 39.联邦制: 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 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 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 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 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 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40.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产生,只对议会负责。这种情况不属总统制。 41.国体: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42.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和总统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3.国家结构形式: 44.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45.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联盟、联邦中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的象征,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君主制下,国家元首是君主或国王;共和制下,国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总统,亦有其他称号。视乎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权 46.立法机关: 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是议会。中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广义的“法”而言,立法机关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如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订自治法规等。 47.司法机关: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在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互不从属;在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而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 48.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官僚机构)。行政机关资格的取得,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其成立获法定机关批准; (2)已由组织法确定了职责权限; (3)有法定行政编制并按编制配备了人员; (4)有独立的行政经费; (5)有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条件; (6)通过公开的方式宣告成立。 行政机关要获得行政执法权,还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规定。 第七章 政党 49.政党: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50.使命政党: 是一个以吸引人们归依并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而非以扩大选民支持而赢得公职选举为主要目标的政党 51.掮客政党: 其目标是要尽可能多地推选出候选人,而且这些候选人要尽可能地代表许多不同的利益以及政治理念。掮客政党是以赢得选举为自己的核心目的的,这种类型政党的最佳例子是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 52.政党制度: 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党活动的产物。政党制度是国家有关政党的组织,活动以及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53.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长期由一个政党独占的政党体制。分为“绝对一党制”,即只有一个政党,不允许其他政党合法存在;“相对一党制”,即除了执政党外还有其他政党,但不得与执政党分享和争夺政权。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通常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执政的政治制度。多党制国家中也有一个政党控制多数议席而单独组阁的情况,但那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多党制起源于法国。 54.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专政制: 55.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第八章 政治社团 56.政治社团: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57.利益集团: 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58.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又称为利益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压力集团可能是一个正式的组织体,但在多数情况下只是由利益相近的一些组织或个人以非组织的形式存在 59.院外活动集团:  西方国家中,为了某种特定利益而组成的、企图影响议会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组织。其活动常在议会的走廊(lobby) 或接待处进行,故有院外活动集团、罗比分子或走廊议员之称。因他们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议会立法过程和结果,故又被称为议会两院之外的第三院。 60.群体利益型政治社团:大多数政治社团都属于群体利益型政治社团。这样的社团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一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政治社团 61.公共利益型政治社团:人们面临着一些公共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组建起来的团体就是公共利益型政治社团。比前者作用影响小 62.社团: 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中国的社团一般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组织特征。 第九章 政治人 63.政治人: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64.公民: 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65.官僚: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 66.政治家: 有一个长远的理想目标或核心价值,不会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甚至攻击和人身安全,而是百折不挠追求理想,不会追求一些通俗的财富或权位,有一条很清楚的道德伦理底线,有感动人的“精神的力量”和“人格力量”。有领导能力和高瞻远瞩,意志惊人,果敢坚定。 第十章 政治统治 67.精英统治论: 统治阶级是少数权力精英所构成的,精英人物通过高压和操纵相结合的手段来维持其统治 68.多元统治论: 是当代在西方社会影响巨大的政治统治理论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政治统治论以主张国家权力的多元化为基本特征,它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政治的一种描绘,是一种与自由社会的政治相关的伦理学说”。他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是最好的国家制度,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充分保证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按照达尔的说法,在世界的150多个国家中,只有约24个国家称得上是多元民主国家。 69.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表示的认可 70.卡里斯马型统治: 卡里斯马型政治统治是指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的统治。这种类型的政治统治所依赖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它往往产生于传统秩序发生危机,人们对原有的信仰体系产生动摇之时。其合法性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或产生于激情、困顿和希望而致的信仰上的献身精神。因而,卡里斯马型政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不稳固、“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不仅因为它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它固有的反经济性,而且还因为领袖个人的生命迟早会终结,要选择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来接替。这些因素促使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或者把职位卡里斯马化,造成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或者把权力世袭化,转向传统型统治;或者由追随者荐贤选能,转变为法制型统治。 71.传统型统治: 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72.法理型统治: 法律理性统治(简称法理型统治)的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 第十一章 政治管理 73.政治管理: 政府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和控制。广义泛指国家政权体系(主要是政府)对社会全部政治生活的调控,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调控。狭义仅指政府对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协调和控制。人们一般使用狭义的政治管理概念。政治管理涉及人们的公共政治生活,是统治阶级维持社会稳定、秩序和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74.“公域”: "公域"是超越国家主权和管辖范围,使一切人共同受益而存在的区域,对其保护关乎全人类利益."全球公域"的保护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国家主权观念存在不协调之处.国际法目前不接受用国内环境法的域外效力来实现,"公域"的保护. 75.政治领导: 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76.政治决策:   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78.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79.政治冷漠:   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冷漠,是指参与的缺乏,表现为不参与政治活动或参与政治活动的不情愿,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不关心。 : 84.普通的(或普遍的)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我国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各项活动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 85.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现代化的理论繁杂而庞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观点是亨庭顿的现代化理论。 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权威的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 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86.政治革命:  革命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关于政治革命,列宁有过明确的解释.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政治革命的特征 政治革命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改革和政治斗争,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它具有四个主要的特点: 1、政治革命以先进阶级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主体 2、政治革命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3、政治革命以变革政治体系为主要内容 4.政治革命以暴力革命为基本方式 87.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整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 88.政治改良: 指渐进、缓慢、局部地改变阻碍社会前进的政治制度、政权结构及其活动方式的行为。政治改良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触动现有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础,对现有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社会对改良也具有较广泛的承受能力。改良的局限表现为不彻底性。 90.分项的渐进式改革: 所谓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 第十四章 政治民主 91.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92.“民主悖论”:  当代著名社会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仅把民主理解成大多数被统治者可以参与选举政府,那就会导致“民主悖论”。在他看来,执着于选择大多数人选举政府这种形式的人会陷入一种无法解脱两难境地:一方面,任何阻止不信仰自由制度的政党,如法西斯党上台的企图都与他们的原则相悖;另一方面,如果真的让他们上台,民主便可能丧失掉。并且,如果大多数人都选择拥护纳粹政权,再反对它便失去了道德基础。波普尔力图跳出这个悖论,他是从维护某些被统治者能够有效的批评统治者、并可用不流血的方式更换统治者的制度。他认为这可以使那些抵御来自任何方面的攻击,成功地捍卫自由制度而避免矛盾。而且,如果有人试图用武力来推翻自由制度,那么维护者也可用武力予以回击,从而避免自相矛盾。因为在一个政府可以和平地更替的社会中,如果一个集团仍要诉诸武力否则就无法执政的话,那么,不管它的意图是什么,它就是在用武力建立政府。所以它建立的政府就是一个只有靠武力才能推翻的政府,也就是专制政权。其实,只要人们的目标是建立自由制度,而且确实有成功的可能,那么用武力推翻一个用暴力维护的政府在道义上就是无可指责。 93.普选制: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94.三权分立原则: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三权分立制度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96.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党章》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上级组织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97.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国情在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十五章 人权 98.人权: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99.自然权利说: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作为人的意义上都享有某些权利,这些权利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剥夺。在汉语里,“natural rights”又被译为“天赋权利”、“天赋人权”、“天然权利”或“天权” 100.天赋人权说: 自然权利是指人生而有之的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权利,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自然权利是人人所共有的、任何个人都可对其社会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在当今时代,更为人偏爱的术语是“人权”概念。 101.集体人权: 以集体为变量的人权学说就是集体人权说.集体人权学说认为享有人权的重点是集体而非个人,他们认为个人人权学说摆脱不了"自私自利"的藩篱.主张把集体放在人权的第一位. 102.个人人权: 人人权的主体是个人,内容主要是指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集体权利主要是指社会群体、民族和国家等集体应享有的各种权利。个人人权是集体人权的基础,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保障。 103.生存权及生命权: 生存权应当只有一种含义,那就是相当生活水准权,是指人们获得足够的食物、衣着、住房以维持相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将生存权界定为明确、单一的相当生活水准权,既有利于深化对生存权本身的研究,又与国际人权宪章的规定相适应,并符合我国政府人权白皮书的精神,还有利于我国公民生存权的实现。生存权与生命权、社会保障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身不受伤害和杀害的权利或得到保护以免遭伤害和杀害的权利,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护的物质必须的权利。 104.平等权: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宪法对之最为经典性的表述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05.自由权: 自由权是人权的一个基本权利.其内容如下: 1.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106.政治参与权: 即公民参与制定、通过或 贯彻公共制度的行为的权利。它也是人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被视为一个国家政府体制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则是检验民主制度真伪的 107.安全权: 安全权:是人权引申的权利即公民享有人身、财产 、 精神 、不受侵犯 、 威胁 、 胁迫、欺诈、勒索的权利。 108.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它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0.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基本的和谐人权,一种选择性社会权利,一种接受权亦即积极人权。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等三个维度要求国家社会必须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社会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农民社会保障权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111.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112.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 113.民族自决权:  首先指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泛指一个民族不受外族统治干涉、决定和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利。一切民族都有自决权,根据这项权利,一切民族在排除外来压迫和干涉的情况下应自由决定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在现代国际法上,民族自决权是受国际法保障的法律权利。 114.发展权:   是指一个国家利用本国经济、文化、财富、资源发展本国国力而不受侵犯的权利。 115.和平权: 和平权,即各国人民要求制止战争,实现国际社会永久安全的权利。 二、简答题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1. 简述政治观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时代, 西方人对政治的讨论最早从神话故事开始。一般认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问题的发端。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线索,我们可以将西方政治研究分为不同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现代时期——当代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形式和中央集权制国家,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出现了孔孟为代表儒家,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和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正是这三派思想交错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之上的。 2. 什么是政治?对这一概念你作如何理解? 答: 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简述政治博弈的要素、规则和类型。: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上述概念中,参与人、行动、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根据参与者能否形成约束性的协议,以便集体行动,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博弈又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从知识的拥有程度来看,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论中重要的内容。 3. 简述西方政治的历史发展过程。 答: 4. 简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及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 简述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及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治权力 6. 简述现代学者对权力的不同解释。 7. 什么是政治权力?对这一概念你作何理解? 8. 从政治权力的结构方面来看,它涉及的要素有哪些? 10.简述权力的作用模式。 11.简述政治权力的类型。 12.简述政治权力的基础、性质和功能。 13.简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14.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15.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16.简述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 17.制约社会主义民主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政治文化 18.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19.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 20.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意识形态 21.简述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22.简述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23.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24.简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5.简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26.简述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几种不同界定。 27.简述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28.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第六章 国家 29.简介几种主要的国家学说。 30.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 31.简述国家权力的特征。 32.简述国家的主要职能和能力。 33.简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34.简述国家结构形式。 35.简述国家元首的主要作用。 36.简述立法机关的结构和主要职权。 37.简述不同政治制度下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38.简述司法机关的主要职权。 39.简述司法机关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政党 40.简述政党的主要特征。 41.简述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42.简述根据不同分类法所划分的不同政党类型。 43.简述政党的作用。 44.简述政党的主要政治活动。 4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起源。 46.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47.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第八章 政治社团 48.什么是政治社团?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政治性社团?各自有什么特点和联系? 49.简述政治社团的基本类型。 50.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广泛发展的原因。 51.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渠道有哪些? 5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作用。 53.简述政治社团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崛起的原因。 54.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 第九章 政治人 55.简述政治人、官僚和政治家的基本涵义。 56.简述政治人、公民、人民、群众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57.公民通过什么途径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而成为政治人? 58.简述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的经典论述。 59.简述官僚的作用。 60.简述政治家的特征和类型。 61.简述政治家的作用。 第十章 政治统治 62.简述政治统治的几种经典理论。 63.简述统治者确立统治秩序有哪几种因素? 64.简述意识形态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关系。 65.简述经济发展与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关系。 66.简述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第十一章 政治管理 67.简述政治管理的涵义。 68.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69.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 70.简述政治领导的涵义和过程。 71.简述政治决策的涵义和模式。 72.简述政治决策的程序与原则。 73.简述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74.简述政治参与的涵义 75.简述政治参与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76.简述政治参与的限度。 77.简述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78.简述制约政治参与的基本因素。 79.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80.简述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81.简述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 82.简述现代化研究的历史过程。 83.简述现代化的涵义。 84.简述政治现代化的若干道路。 85.简述政治革命的涵义和类型。 86.简述政治革命的条件和作用。 87.简述政治改革的涵义。 88.简述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89.简述政治改革的条件与作用。 第十四章 政治民主 90.简述民主的涵义。 91.简述民主的若干理论。 92.简述卡尔?波普(Karl Popper)的“民主悖论” 93.简述政治民主的基础。 94.简述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 第十五章 人权 95.简述人权概念的演化经过。 96.简述人权的概念与性质。 97.简述个人主义人权观与集体主义人权观。 98.简述人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99.简述人权的社会和经济权利。 100.简述人权的民族权利。 三、论述题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1. 试述政治观的历史嬗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2. 试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 论述博弈论与政治的关系。 4. 论述政治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 比较中国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6. 分析研究政治学的主要途径。 第二章 政治权力 7. 试析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 8. 分析现代西方学者对权力的不同界说。 9. 分析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10.分析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1.分析权力的合法性。 12.分析卡里斯马权威。 13.分析政治权力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14.论述政治权力的性质及其功能。 15.分析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16.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17.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方式。 第三章 政治文化 18.分析政治文化的基本涵义。 19.分析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0.论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意识形态 21.分析近代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不同界定。 22.论述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3.分析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24.分析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25.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26.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及其特点。 27.分析不同媒介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8.论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 国家 29.分析说明几种主要的国家学说。 30.试述国家的本质。 31.试述对国家类型划分从“分类法”向“类型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 32.试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法划分的各国家形态的主要特征。 33.分析君主制和共和制。 34.分析单一制和联邦制。 35.试述国家构的涵义及其设置原则。 36.论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 37.分析不同政治制度下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38.分析我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司法独立原则的异同。 39.试述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 第七章 政党 40.试述政党及政党制度的基本涵义。 41.分析不同政治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政党的类型,在现实政治分析中具有什么样的合理成分。 42.分别论述不同政党类型的关系。 43.论述政党在政治系统中的作用。 44.论述政党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不同政治活动在政治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45.比较分析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46.比较分析英美两国的两党制。 47.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专政制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第八章 政治社团 48.比较分析一些政治学者对政治社团概念的界定。 49.比较政治社团与政党的区分。 50.分析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集团的关系。 51.分析从不同角度划分政治社团的具体类型及其合理成分。 52.分析利益集团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发展的深刻原因。 53.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渠道与作用。 54.分析我国政治社团的“官民二重性”。 第九章 政治人 55.试述公民这一概念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56.试述现代国家的宪法为公民规定了哪些权利、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这些权利而成为政治人。 57.分析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58.论述官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59.分析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度的经典论述。 60.试述政治家的特征及其产生途径。 61.比较分析政治的类型及作用。 第十章 政治统治 62.比较分析几种经典的政治统治理论。 63.试述政治统治的本质。 64.分析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65.分析马克斯?韦伯划分的三种政治统治类型。 66.试述政治统治的规律。 第十一章 政治管理 67.论述“公域”的涵义及其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68.论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69.论述政治管理的作用。 70.试述政治领导的涵义与过程。 71.论述政治决策的涵义和模式。 72.论述政治决策的程序与原则。 73.论述影响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因素。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74.试述政治参与的涵义。 75.分析政治参与的几种经典论述。 76.分析研究关于政治参与的价值论争。 77.分析关于政治参与的两种对立观点。 78.比较分析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79.分析制约政治参与的基本因素。 80.分析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 81.试述选举权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 82.试述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83.论述政治现代化所信赖的两个原则。 84.比较资本主义政治现代化的三种道路。 85.试分析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曲折道路。 86.分析政治革命的涵义和类型。 87.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作用。 88.试述政治改革的涵义与实施战略。 89.试述政治改革的条件与作用。 第十四章 政治民主 90.试述民主的涵义。 91.试述民主观的历史嬗递过程及其规律。 92.分析“精英民主论”和“多元民主论”。 93.分析政治民主的基础。 94.比较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 第十五章 人权 95.试述人权观的历史嬗递过程及规律。 96.试述人权的概念、性质及实现的条件。 97.比较个人主义人权观与集体主义人权观。 98.论述人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 99.论述人权的社会和经济权利。 100.论述人权的民族权利。
/
本文档为【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