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2019-09-19 27页 ppt 216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万里长城

一线小学教师

举报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HermeneuticApproachinTranslation)---by刘双主要内容阐释学背景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阐释学翻译 斯坦纳《阐释的步骤》 贝尔曼《翻译及对异的考验》 一、背景1.阐释学(Hermeneutics)的定义及来源(1)定义:阐释学也叫解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在19世纪形成独立的学科。(2)来源:Hermeneutics来源于Hermes(赫尔墨斯),他是负责解释、翻译神旨、传达神谕的使者。2.阐释学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HermeneuticApproachinTranslation)---by刘双主要内容阐释学背景代人物及其观点 阐释学翻译 斯坦纳《阐释的步骤》 贝尔曼《翻译及对异的考验》 一、背景1.阐释学(Hermeneutics)的定义及来源(1)定义:阐释学也叫解释学,是一门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在19世纪形成独立的学科。(2)来源:Hermeneutics来源于Hermes(赫尔墨斯),他是负责解释、翻译神旨、传达神谕的使者。2.阐释学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古希腊时期:用于逻辑学和辩论术,以及一些宗教、文学经典著作的解释。 (2)中世纪:对《圣经》等宗教经典进行注释、说明,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不再拘泥于宗教经典,而是扩大到对古代文化经典的阐释。1.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翻译观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柏林皇家科学院的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论翻译的》,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与理解的关系。 他指出翻译可采取的两种途径:异化VS归化 1)译者可以“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以作者为中心(偏向源语)。 2)”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偏向译语)。二、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观点施莱尔马赫的四点创新之处 (1)他是西方第一个把笔译和口译活动明确区分并加以阐述的人; (2)他区分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前者是指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的翻译,后者指的是实用性的翻译; (3)他看到了人类在语言自由和语言制约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每个人的思想概念的形成、说话人的智能和想象等都受到所说语言的制约,另一方面,凡是思想自由、智能独立的人都能创造语言; (4)他从阐释学的观点切入了翻译和翻译中的诸多问题。2.海德格尔的阐释学翻译观 1、反对一字一译,对号入座的译法,认为翻译的关键在于表达词语后的“道说”,而“道说”是无法通过字面的直译传达的。2、区分了“翻译translation”和“转渡transfer”3、他认为每种翻译都是解释,而所有的解释是翻译。他把“解释”与“翻译”等同起来。4、他认为,理解受到历史和语言的双重影响。5、准确的翻译还受缚于母语的前结构。6、他倡导在翻译中以本意在先、审视词语的源流、重视被遮蔽的思想。3.伽达默尔与阐释学 伽达默尔: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阐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 贡献: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观点,使得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养料来反思自己的时代和人生处境;而时间距离的概念,使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生活其中却浑然不觉的某种历史现象,这样的陌生化视角不仅可以给历史以新解,也同时开拓了我们自己的视域。 不足:伽达默尔过分夸大了研究者的主体性,从而割裂了存在与意识,否认了客观历史对主观历史的决定作用,最终使本真的历史成为不可知的深渊。一、阐释学翻译模式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二、翻译及对异的考验--安托瓦纳·贝尔曼一、阐释学翻译模式-----乔治·斯坦纳乔治·斯坦纳(1929-)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精通英、法、德三种语言,在英美多所大学任教,讲授语言学和翻译理论。1975年出版《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被西方学术界称为“里程碑式的著作”、“18世纪以来首部系统研究翻译理论和过程的著作”,该为斯坦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主要观点: 他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翻译的过 程,翻译是语言的属性之一;不论语内还是语际, 人类的交流都等同于翻译。 在该书中,斯坦纳以海德格尔的阐释思想作为基 础,提出了“理解也是翻译”的观点,将翻译的过程 看作是阐释的运作,并把翻译分为四个步骤,即信 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1)理解即是翻译:领悟一种意义便是翻译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就其实际过程来看,任何一个交流行为都隐含着翻译活动,他的“理解即翻译”论断的阐释学意义在于指出了阐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理解和阐释问题即是译者最关注的根本问题。 (2)翻译的四个步骤 乔治·斯坦纳指出,翻译并不是“意义”简单复制的过程,而是有“人”这一主体参与的过程,即译者的主体性。 (2)翻译的四个步骤1.Trust Steinercallsthefirststagetrust“aninvestmentofbelief”(Steiner,2001),forthetranslatormusttrusttheworks/heiddoing,otherwise,s/hewillnotdoitatall.2.Aggression Aftertrustcomesaggression.Thesecondmoveforthetranslatorisinclusiveandextractive,forourunderstandingofthesourcetextisanact“inherentlyappropriativeandthereforeviolent”(Steiner,2001).3.Incorporation Thethirdmovementisincorporation,intowhichthelanguagehasalreadydevelopedacompletelinguisticsystem. Butwhateverthedegreeofnaturalization,“theactofimportationcanpotentiallydislocateorrelocatethewholeofthenativestructure”(Steiner,2001)4.Compensation Thelaststepiscompensation.Theactivityoftranslatingbringsdisequilibriumtothelanguagesystembytakingfromanotherlanguageandaddingtoone’sown.Compensationshouldthereforebemadetokeepthesysteminbalance. However,“boththeoutflowofenergyfromthesourceandtheinflowintothereceptor”(Steiner,2001)indicatethatitisreallydifficultforthetranslatortofindtheidealpointwithoutanylossofenergy.Theproblemofbeinginsufficient,superfluous,orwhateverinpoortranslation,usuallycomefromthefinalstep.阐释学的四个翻译步骤:①信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读者相信原文是严肃的作品,言之有物,有翻译的价值。②侵入:就是侵占与发掘,可理解为译者知觉中两种语言之间,两种思想形式之间的冲突。③吸收:是指译者对原文意思进行吸收,给译文注入新的活力。④补偿:是指对翻译过程中的走失进行补偿,即把原有的东西归还到原来的地方。 斯坦纳的四个翻译步骤,具有深奥的哲理性,贯穿着这样的观点: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将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了原文,使翻译变成了对原文的再创造。Advantages1.Itprovidesthemodernphilosophicalapproachestotranslation.2.GeorgeSteiner’shermeneuticapproachtotranslationfurtherconfirmstranslators'creativity.Thetranslatorisnotapassiverecipientofmeaningbutanactiveandcreativeagentinmakingofmeaning.3.Translationscholarshavecometofurtherrecognitionofthenatureoftranslationinlightofthephilosophicalhermeneutics.Disadvantages1.Theprocessof"incorporative"mayleadtotheextremityofdomesticationandforeignization.2.GeorgeSteineronlyemphasizesoncompensatingfortargetlanguage.3.GeorgeSteinerdidn'tgiveadefiniteansweronthedegreeof"hermeneutic“.二、翻译及对异的考验-----安托瓦纳·贝尔曼 安托瓦纳·贝尔曼(1942-1991)当代法国著名理论家,拉美文学及德国哲学的翻译家,以其一贯的哲学立场而文明译学界。 主张摒弃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反对通过变形、改编等方式对译本进行“本土化”。 秉承了德国古典阐释学奠基人施莱尔马赫的将译本读者引向作者的异化观,但又把自己的翻译批评理论建立在现代阐释学的基础上。 他推崇直译,即依附于字面的翻译。这里的字面指目标语中多种指示可能性的范围(notwordforword,literally)。(1)合理化:主要与原文句式结构有关,重组句子及其次序,按照某种话语顺序的观念,重新安排它们,导致原作的标志、状态发生变化。 (2)明晰化:原文走向含糊隐晦,而译作的文学语言却往往强使它明晰。被明晰化的部分表现的可能是原文欠明确的、掩藏或压抑的东西,把原文不希望清晰的部分变得清晰。将多义变成单义是这种译法的模式。 (3)扩充:使得译文往往比原文长,添加的东西可能盖过原文的声音,打乱原作行文的节奏,加剧了作品原来的无定形性,意义变得平直而寡淡,扩充也被称为过度翻译。(4)雅化:雅化标志着“古典翻译的至高点”。在诗歌翻译中,它表现为“诗化”;在散文体翻译中,表现为“修辞化”。表面看来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更“才华横溢”,但不符合原语的说话艺术。(5)质量受损(qualitativeimpoverishment)用新的术语、表达法、人物形象来代替原文。这些术语、表达法、人物形象缺少原文语言中醒人耳目的丰富性,相应的,它们的指示或“形象”的丰富性也会受损。(6)数量缺失(quantitativeimpoverishment)翻译中词语的丢失,减少了原文的能指数量。(7)节奏破坏(thedestructionofrhymes)变形翻译能对节奏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对标点符号的随意修改。 (8)对原文潜在的指示网络的破坏(thedestructionofunderlyingnetworksofsignification) 译者添加一些读者可以预料到的词,破坏了原文的能指链。 (9)对语言模式的破坏(thedestructionoflinguisticpatterning)10、对方言网络或其异国情调的破坏(thedestructionofvernacularnetworksortheirexoticization)译文消除本土方言是散体文著作文本性的重大损失,因为伟大的散体文都扎根于本土语言。11、对固定表达及成语的破坏(thedestructionofexpressionsandidioms)12、多种语言重叠的消除(theeffacementofthesuperimpositionoflanguages)有的文本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同语,使得翻译受到巨大的挑战。阐释学翻译观的几点启示: 阐释学使得翻译的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对翻译的认识更加丰富。但翻译概念的持续扩展有可能导致学科界限的小事,并最终威胁到学科本体的生存; 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观在带来理论积极面的同时也潜藏了很多问题,如过分提倡译者主体性导致翻译实践的乱译之风;相对主义盛行导致以行为目的来衡量手段的正当性,而这些翻译实践如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就存在相互之间怎样交流的问题,偏离了翻译实践的正轨。参考文献:[1]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2008[2]耿强,《对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学科反思》,2006[3]夏宁,《论阐释学的翻译观》,2007[4]王翔,《论伽达默尔诠释学方法的贡献与不足》[5]LanguageandLinguisticalityinGadamer’sHermeneutics.Ed.LawrenceK.Schmidt.Boston:LexingtonBooks,2000.
/
本文档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