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程测量规范

2022-11-06 7页 doc 79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085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工程测量规范地形测量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测图比例尺的选用表4.1.1比例尺用途1:5000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山总图管理、城镇详细规划等1:1000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矿总图管理;竣工验收及工业普查等1:500注: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工程测量规范地形测量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测图比例尺的选用表4.1.1比例尺用途1:5000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山总图管理、城镇详细规划等1:1000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矿总图管理;竣工验收及工业普查等1:500注: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可按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进行测绘或利用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平坦地:aV3°;丘陵地:3°WaV10°;山地:10°WaV25°;高山地:a$25°。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中注明。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表4.1.2地形图的基本等咼距(M)表4.1.2地形类别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平坦地0.50.512丘陵地0.5125山地1125咼山地1225注: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表4.1.5区域类型点位中误差一般地区0.8城镇居住区、工矿区0.6注:隐蔽或施测困难的地区,可放宽50%。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表4.1.6地形类别平坦地丘陵地山地咼山地高程中误差(m)l/3Hd1/2Hd2/3Hd1Hd注:①Hd为等咼距(m);②隐蔽、困难的地区,可按上表放宽50%。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咼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cm)表4.1.7地物类别位置高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52般建筑物,构筑物73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第4.2.3条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表4.2.3测图比例尺图幅(cm)解析控制点(个数)1:50050X5081:100050X50121:200050X50151:500040X4030注:①表中所列点数指施测该幅图时,可利用的全部解析控制点;②当采用电子速测仪测图时,控制点数量可适当减少。第4.2.4条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I)图根平面控制第4.2.5条图根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5的规定。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5边长(m)测角中误差(〃)三角形个数DJ6测回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W1.7测图最大视距20W1316040注:n为测站数。第4.2.6条图根三角作为首级控制时,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第4.2.7条线形锁应适当布置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当按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第4.2.8条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8的规定。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8导线长度相对闭合边长测角中误差(〃)DJ6测方位角闭合差(〃)(m)差般首级控制回数一般首级控制W1.0MW1/2000W1.5测图最大视距302016040注:①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②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第4.2.9条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附合导线长度可按表4.2.8规定适当放长;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1/3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第4.2.10条用于测定细部点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附合导线长度小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第4.2.11条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使用经检定的普通钢尺单向丈量.当图根导线作为首级控制时,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钢尺丈量的边长,当坡度大于0.02、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土10°C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第4.2.12条当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水平角可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囤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丈量,其较差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4.2.12的规定。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表4.2.12测图比例尺平均边长(cm)—导线边数—1:50010021:100015021:200025031:50003504第4.2.13条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角可采用DJ6施测一测回;高程应按图根高程控制施测;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施测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30〃;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二、边长不应大于表4.2.13的规定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的边长表4.2.13测图比例尺边长(cm)1:5003001:1000500第4.2.14条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300°〜150°之间,施测技术要求应与图根导线一致。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II)图根高程控制第4.2.15条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直接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及经纬仪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第4.2.16条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6的规定。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16仪器1km高差附合路视线类型中误差线长度长度往返较差附合或观测次数环线闭合差(mm)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12页共31页(mm)(k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闭合路线平地山地DS1020W5W100往返各一次往一次40“;12扁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km)。第4.2.17条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线路长度不应大于2.5km。第4.2.18条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垂直角可采用DJ6型经纬仪中丝法二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仪器的高度和觇标的高度的量取值,应精确至1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4Q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第4.2.19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边数不应超过15个,当超过规定时,路线应布设成结点网。第4.2.20条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0的规定。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2.20边长仪器测回数对向观测咼差较附合或环形闭合差(km)中丝法差(mm)(m)W0.5DJ61W400S0.1Hd第4.2.21条图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取值,应精确至lcm。内业计算中取值精确度的要求,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计算取值精确度的要求表4.2.21观测方向或垂直角值(〃)各项修正值(〃)方位角(〃)边长及坐标(m)高程(m)6或106或106或100.0010.001注:取6〃或10〃,根据仪器不同而定。一般地区地形测图(I)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第4.3.1条实测地形图,可选用测记法、测绘法等成图方法。第4.3.2条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用极坐标测记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绘制草图。对各种地物、地貌特征,应分别指定代码。测站上,宜按地物分类顺序施测。二、测点时,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读数,应精确至1‘;归零检查,不宜大于1.5‘。最大测距长度,宜符合表4.3.2的规定。最大测表4.3.2距长度比例尺等咼距(n)最大测距长度(m)1:5000.053001:10000.05450三、内业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也可用坐标展点成图。第4.3.3条测绘法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视距常数范围应在100±0.1m以内;二、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三、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四、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10c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五、坐标展点器的刻划误差,不应超过0.2mm。第4.3.4条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图解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图解交会点必须选多余方向作校核,交会误差三角形内切圆直径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PAGE\*MERGEFORMAT#页共31页第16页共31页应小于0.5mm,相邻两线交角应在30°~150°之间;二、视距支点边长不宜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距离应采用往返视距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边长的1/150;三、当确定图解交会点、视距支点的高程时,其垂直角应采用一测回测定,由两个方向或往返测的高程较差,在平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在山地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3。第4.3.5条测地形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采用平板仪测绘时:1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2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另一点进行检核,其检核方向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每站测图过程中和结束前应注意检查后视方向;3检查另一测站的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二、采用经纬仪和电子速测仪测绘时,其各项限差宜适当减小。第4.3.6条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的要求,不应超过表4.3.6的规定。第4.3.7条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当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0.01m,当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地形点间距和视距长度表4.3.6比例尺地形点间距(m)视距长度(m)地物地形点1:50015601001:1000301001501:2000501802501:5000100300350注:垂直角超过±10°的范围时,视距长度应适当缩短;平坦地区成像清晰时,视距长度可放长20%。(II)测绘第4.3.8条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内容及其取舍可适当加以综合。临时性建筑可不测。当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图上小于0.5mm或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时,可用直线连接。第4.3.9条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第4.3.10条管线转角均应实测。线路密集时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可选择要点测绘。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表示主要的。第4.3.11条道路及其附属物,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人行小道可选择要点测绘。第4.3.12条水系及其附属物,宜按实际形状测绘。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第4.3.13条地貌宜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点处,必须测注高程点。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各种天然形成的斜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或图上长度小于10mm时,可不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第4.3.14条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农业用地应分为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养殖场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二、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三、梯田坎的坡宽在地形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时,可量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地形图上小于5mm,l:500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田坎可适当取舍;四、水田应测出代表性高程,当田埂宽在地形图上小于100时,可用单线表示。第4.3.15条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4.4.1条城镇居住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测记法测绘,当采用其他方法测绘时,测站点至地物点的距离,应实地丈量,丈量距离不应大于50m。其他比例尺的地形测图,可按本章第三节的方法进行。当施测街道外廓时,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在庭院的内部,可采用几何作图法。第4.4.2条当采用视距法测图时,其视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4.4.2的规定。视距的最大长度表4.4.2类别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物点(m)——80150地形点(m)70120200注:平坦地区可放宽20%。第4.4.3条各单位的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主要道路中心在图上每隔5cm处和交叉、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各种管线的检修井,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杆(塔),架空管线的固定支架,应测出位置,并适当测注高程点。其他高程点的间距,在地形图上不宜大于5cm。当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应精确至lcm;大于0.5m时,注记可精确至0.1m。第4.4.4条施测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房屋、街巷,应分别实测;施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小于1m宽的小巷,可适当合并测绘;施测1:5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对集中的小巷和村舍可合并测绘。街区或建筑物凹凸部分的取舍,可根据用图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其他内容的测绘及取舍,应符合本章第三节的要求。第4.4.5条小城镇的测绘,可按本章第三节一般地区地形测图的要求进行。街区的取舍,可按本章第4.4.4条的要求适当放宽。第4.4.6条地下防空巷道,可只测量人防巷道出入口、竖井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注记在地形图上。工矿区现状图测量第4.5.1条工矿区现状图测量,建筑物、构筑物,宜测量其主要细部点及有关元素,并根据测算数据展绘,编制成图。对于不施测细部点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不需要施测细部点的工矿区,可按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5.2条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测量的取舍,应根据工矿区建筑物、构筑物的疏密程度、测图比例尺,与委托方共同商定。其细部点选取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5.2的规定。第4.5.3条两相邻细部坐标点间,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不应大于表4.5.3的规定。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表4.5.3项目较差(cm)主要建筑物,构筑物7+S/2000般建筑物,构筑物10+S/2000注:S为两相邻细部点间的距离(cm)。(I)细部测量第4.5.4条细部坐标,宜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水平角可采用DJ6型仪器观测半测回;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时,不宜超过一尺段。细部标高,可采用DJ10型水准仪或将经纬仪望远镜置平施测。第4.5.5条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施测细部点时,应进行测站检查。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归零差不宜大于1'。当采用DJ6型经纬仪半测回测角时,测距的长度不应超过10m;同时施测细部标高时,垂直角范围应在±10°以内,并应观测1测回,测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的取值精确至1mm。细部点选取的技术要求表4.5.2类别坐标标高其他技术要求建筑物、构筑物矩形主要墙角主要墙外角、室内地坪圆形圆心地面注明半径、咼度或深度地下管道起、终、转、交叉点的管道中心地面、井台、井底、管顶、下水测出入口管底或沟底经委托单位开挖后施测架空管道起、终、转、交叉点,皆测支架中心施测细部坐标的点和变坡点,皆测基座面或地面注明通过铁路、公路的净空咼架空电力线路、电讯线路杆(塔)的起、终、转、交叉点,皆测杆(塔)中心杆(塔)的地面或基座面注明通过铁路、公路的净空咼地下电缆起、终、转、交叉点(电缆或沟道中心),入地、出地施测过细部坐标的点和变坡处,皆需测地面和电缆面经委托单位开挖后施测铁路车档、岔心、进厂房处,直线部分每50m测一点车档、岔心、变坡处、直线段每50m、曲线内轨每20m测一点公路干线交叉点变坡处、交叉处、直线段每30〜40m测一占八、、桥梁、涵洞大型测四角,中型测中心线两端,小型只测中心点施测过细部坐标的点、涵洞需测进出口底部高注:①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大于0.5m时,应丈量细部尺寸;②厂房门宽度大于2.5m或能通行汽车时,应实测位置;③对排列整齐的宿舍,可只测其外围的四角细部坐标。第4.5.6条坐标及标高成果取值,均应精确至1cm。坐标展点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II)现状图与专业图的控制第4.5.7条细部点宜按分类编号,并编制成果表。当细部点的密度不大时,可将细部坐标注记于图上。工矿区可只绘制现状总图,当有特殊需要或管道密集时,宜分类绘制专业图。其绘制要求可按本规范第八章第二节竣工总图的编绘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5.8条专业图上各种数据,可根据专业管道和有关地物的疏密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注记方法。第4.5.9条专业图图式,宜采用现行的专用图式。水域地形测量第4.6.1条水域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测点对邻近图根点位置中误差,不应超出图上1.5mm。在1:500比例尺测图、大面积平坦水域和水深超出20m的开阔水域,可放宽至2.0mm;二、测点深度中误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测点深度中误差表4.6.1水深范围(m)测深仪器或工具流速(m/s)测点深度中误差(m)0〜4宜用测深杆——土0.101〜10测深仪——土0.150〜10测深锤V110〜20测深仪或测深锤<0.5土0.20>20测深仪——水深的1.5%注:在工程要求不高或特殊困难地区以及用锤测而流速大于表中规定或锤测水深超出20m时,可将中误差放宽1倍。第4.6.2条水域地形测量开始前,必须了解测区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险滩等水下情况。作业中,当风浪引起测深仪记录纸上的回声线波形起伏值,在内陆水域大于0.3m、海域大于0.5m时,宜暂停测深工作。用测深杆、测深锤作业,当遇有大风,水面波动较大时,应停止水上作业。第4.6.3条水尺的设置,应能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水尺零点高程或水面高程,应以不低于图根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当采用的基准面与陆上高程不一致时,应求出相应关系。第4.6.4条采用测深仪施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直流电源不应超过10%,交流电源不应超过5%;二、实际转速与规定转速之差不应超出±1%,超出时应加修正;三、电压与转速调整后,应在深、浅水处作停泊与航行检查,当有误差时,应绘制误差曲线图予以修正;四、每次测量前后,均应测定电压、转速,并应采用其他测深仪器、工具检查水深读数。第4.6.5条测深点定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区情况,测图比例尺及设备条件综合比较确定,可采用无线电定位法或选用经纬仪、平板仪前方交会法,六分仪后方交会法,断面索法,单角交会法及极坐标当采用交会定位时,交会角宜控制在30°〜150°之间。第4.6.6条大面积水域的地形测量,宜用无线电定位法。作业前应根据仪器的实际精度、测区范围及地形特征配置岸台。岸台布设必须按其图形条件、岸台与船台的高差及岸台个数等估算出测区内最弱处水深点位中误差,使其能满足测图精度。岸台宜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站、电台和其他大功率无线电设施。第4.6.7条水域地形测量与陆上地形测量应互相衔接。其测点宜按横断面布设;断面方向,宜与岸线(或主流方向)相垂直;断面的间距,宜为地形图上2cm;测点间距宜为地形图上1cm。根据地形变化和用图要求不同,断面间距可适当加密或放宽。第4.6.8条水域地形测量的测站点精度,不应低于图根点的精度。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经纬仪不应大于1‘,平板仪不应大于图上0.2mm。第4.6.9条测深点的内业展绘,应根据外业定位方法、测图比例尺、测区大小、测点距测站的远近及设备情况,选用解析法、辐射线格网法、圆弧格网法、量角器法、重叠法以及机助成图法。测点的高程(或水深)注记精度,应精确至0.1m。第4.6.10条水域地形测量等深(高)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4.6.10的规定。等深(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表4.6.10地形倾角(a)aV3°3°WaV10°10°WaV25°a$25°高程中误差(m)1/2Hd2/3Hd1Hd3/2Hd
/
本文档为【工程测量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