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

2019-01-24 47页 ppt 1MB 1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一米阳光

暂无简介

举报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欢迎您参加实用查经法课程(7)*班训“你(我)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后书2:15“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我)里面实在是完全的。”——约翰壹书2:5*复习·课堂练习哥林多前书7:14说:“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夫妻之中,只要有一个人信主,另一人就因而成为圣洁也可以得救...
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
欢迎您参加实用查经法课程(7)*班训“你(我)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后书2:15“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我)里面实在是完全的。”——约翰壹书2:5*复习·课堂练习哥林多前书7:14说:“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夫妻之中,只要有一个人信主,另一人就因而成为圣洁也可以得救?为什么?【提示:运用上下文原则和以经解经原则】*参考答案林前7:14节说:“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问: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夫妻之中,只要有一个人信主,另一人就因而成为圣洁也可以得救?为什么?解释的要点:1、根据“以经解经”的原则,圣经对一个人如何得救,一贯的教导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得救是个人与神之间的事;所以得救的人可以正面而积极地影响他的家人与周围的人,但家人得救最终是取决于其本人是否有信心接受主耶稣的救恩,得救本身既不会纵向天然遗传给儿女,也不会横向自动传染给配偶。2、根据上下文,本段是讨论婚姻和家庭生活上的问题,包括信徒的配偶是非信徒的婚姻问题,所以在此处的“圣洁”应该不是指灵性方面的圣洁、得救、得永生,而是指生活方面、道德方面的圣洁。**大纲上一课讲解了解经的两个原则一、上下文的原则;二、以经解经的原则;今天讲剩下两个原则: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四、文法解经的原则**原则三:要注重经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我们必须知道,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件事情,但如果文化背景不同,意思就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在印度的一些地方,如果你说一个人是“猫头鹰”或“猫头鹰的儿子”,就等于是侮辱他;可是在美国,这却是称赞他的话。因为在印度猫头鹰是代表“愚笨”,而在美国猫头鹰却是代表“智慧”!同样,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也要跨越历史、地理、文化等鸿沟。在研究圣经中的某一卷书时,适当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等因素是绝对必要的。通过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正确了解一个单字当时所含的意思。*有人认为,文化并不是真理,所以它们不能被接受为上帝的启示。但是,基督教正统信仰的观点是:上帝的启示是在文化形式之内,也是通过文化形式传给人的,但又是超文化的。因为任何由上帝而来的启示,是借着具体的文化背景,按照人特殊的文化,才能传达给人。上帝的启示——圣经——虽然有特殊的犹太人文化背景,但它能够在非犹太人文化背景中,一样的成为上帝的话语。因为圣经是上帝所赐的启示,是上帝所默示的,所以从最开始之时即拥有超文化的特征。就因为如此,它可以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可以用知识来研读,可以被适当的解释,可以产生神学的真理。例如,主耶稣借着给门徒洗脚——犹太人的社会文化,向历世历代的人传递了“要彼此相爱、彼此谦卑服侍”的真理。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约翰福音2:13-17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为什么圣殿里有卖牛、羊、鸽子和兑换银钱的人呢?这些和逾越节有关系吗?为什么耶稣焦急和气愤?请看屏幕、看圣经,先不看讲义*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我们需要了解以色列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清楚明白经文意思:逾越节为记念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参看出埃及记12章)。后来上帝藉着摩西在申命记16:1-17中向以色列人立下规定:“你要注意亚笔月,向耶和华你的 神守逾越节,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在亚笔月夜间,领你出埃及。你当在耶和华所选择要立为他名的居所,从牛群羊群中,将逾越节的祭牲献给耶和华你的 神。……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 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耶稣的时代,逾越节庆典在耶路撒冷圣殿举行,每一个犹太男人都要在这时候上耶路撒冷过节。这是一个持续一星期的节日──逾越节只有一日,其余六日是无酵节。根据圣经的要求,犹太人到耶路撒冷过节要奉献牛、羊和财物,并且在利未记中有规定祭物是不能有病或残疾的。*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所以,外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犹太人,路途遥远不方便带献祭要用的牛羊鸽子,或者带来的牛羊鸽子路途上受了伤、生了病不能用来献祭,就需要临时购买。并且从各地来耶路撒冷守节的人不能用日常使用的货币在圣殿奉献,因为这些罗马货币上铸有恺撒皇帝或他们所拜的偶像的图像,所以人们要奉献到圣殿必须将钱兑换成供圣殿专用的银钱。因此在祭司的策划下,圣殿的外院变成了市场——塞满了贩卖牛羊鸽子的摊位和兑换银钱的人,牛羊声、讨价还价声,一片嘈杂。耶稣不仅反对把圣殿搞成一片肮脏混乱,更是反对祭司的惟利是图和欺诈——因为献祭用的牛羊鸽子必须先由祭司鉴定过为“无残疾的”的才可以作献祭用,在那里卖的牛羊鸽子价钱当然很昂贵,而做买卖的要经祭司准许才可以在圣殿开业,因此祭司可以从那些贩子手中渔利。耶稣心里焦急的是,人敬拜神只剩下外表,失去了敬虔的实质。*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历史背景就是在解释某段经文时,可以从圣经中找到有关的历史资料,前面关于逾越节的背景资料就是属于“内在背景”。我们解经时尽量寻找圣经中记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为这是神所默示的,准确性远远高于世上历史学家提供的记载和观点——他们的观点常常被更新的发现而改变。“外在”的历史背景,即根据圣经以外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和历代以来考古学的发现,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风俗、地理与宗教各个层面。只要是真实的,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圣经有更准确的解释,比如研读但以理书11章的时候,我们如果了解巴比伦、波斯、希腊等的历史,对但以理的这些预言可以有更准确的解释。*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解释圣经的人有两项任务:决定经文对当时当地文化下的读者有何意义,以及决定经文对我们有何意义。有些人辩称,既然现今已没有奴隶制度,因此《以弗所书》第六章五节对奴仆的命令与我们毫无关系,在上一章中提及的妻子要顺服丈夫的命令,对现代人亦不合时宜了。然而,这样的见解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尽管现代已没有圣经时代的奴仆制度,但命令背后的原则于今日的雇佣关系上仍然适用。圣经中有关妻子顺服丈夫的命令,因为夫妻的关系是超越文化的,所以不能废掉。另外一个问题,提摩太前书2:12关于不许女人教导男人的命令是否有当时文化限制?现在适用吗?我们解释圣经时常面对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段经文是否受当时、当地的文化限制而不适用于我们?还是本段经文是放诸古今、放诸四海都适用的,包括21世纪的中国基督徒?假若某些经文有文化限制,我们从中能找到什么通用的原则吗?*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下列判断可帮助我们决定圣经中的教导或榜样是否适用于我们:1.假若某些处境、命令或原则是可以重复、有延续性,关于道德或神学主题,在圣经别处重复出现、新约未对此进行更新,就是适用于今日的。我们应问:经文是否把处境、命令、原则视作生活的规范?某些命令是有原因的,例如《出埃及记》第20章十诫中要求的“不可拜偶像”就是永远有效的命令,从没有被废除过,理由是:唯耶和华独一真神是配得人敬拜的,而且在新约也多次提出“不可拜偶像”。《箴言》第三章五至六节提出的“当仰赖耶和华的命令”在圣经中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但是另外一类的教导,如旧约中拿细耳人留长头发,作为献自己给神的象征(土13:5;撒上1:11),而在新约中,男人留长发是羞辱(林前11:14),新约推翻了旧约摩西律法中拿细耳人的习俗。正如麦昆奇(McQuilkin)所说:“当圣经清楚地颁布了一条命令,没有任何经文废除该命令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接受这是神所启示的旨意,以及塑造我们个人、群体(我们的‘文化’)的命令。”这表示圣经有权决定哪些命令受文化限制、哪些不受文化限制。观察该命令或处境有否在别处出现,有助我们决定经文是否适用于今日。*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2.假若某些处境、命令或原则是个人特定、不可重复的情况,与道德或神学主题无关,或曾被圣经进一步的启示取代了,就不适用于今日。保罗书信中对提摩太的教导、吩咐常常也是适合我们的,但在提摩太后书4:10-13吩咐提摩太,将他的外衣及皮卷带去给他,这显然只限于保罗当时的处境而已。圣经没有第二处要求人像亚伯拉罕一样献儿子以撒(创22:1-19),更没有要求基督徒父亲献儿子为祭。《希伯来书》第七章十二节及十章一节,指出亚伦祭司的职分、献祭的条例已被废除了,所以基督徒不用再献祭了。旧约时代,乱伦是要用石头打死的(利20:11);但在新约,只是逐出教会而已(林前5:1-5)。紧记:神的启示是渐进的,旧约服从新约。*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3.某些处境或命令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若干相似但不尽相同之处,其中的原则适用于今日,我们可以变换方式遵行。新约五次提到彼此要亲嘴问安(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帖前5:26;彼前5:14)。亲嘴是当时社会的问安方式,但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社会,所以我们不需要行这礼仪了。但是命令背后的原则却必须遵守:向别人表示友善和爱心。拉丁美洲以拥抱来表达这项原则,美国人则用握手、拥抱或拍背来表示,中国人基本上只用握手来表示。另一个例子是申命记6:4-9,神要求以色列父母应该随时教导儿女遵守神的话,第九节说“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这命令的文化背景显然与现今的不尽相同,或许现代人可以将圣经金句的匾额挂在墙上。但经文的原则不变:父母应教导儿女遵守神的话。*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4.某些处境或命令与今日的文化完全不同,但是有些原则仍适用。伯大尼的马利亚将一瓶极贵的香膏浇在耶稣头上、脚上,表达他对耶稣的爱。我们现在没有可能对耶稣做同样的事,但原则却不变:我们可以奉献自己以表达我们对他的爱。*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举例:“蒙头问题”哥林多前书11:2-16是一段与文化背景有关,又经常备受争议的经文。这里的“蒙头”指戴头巾蒙头。此处的头巾很可能是一种披肩,盖着头部,一直伸延至背后。根据第一世纪的犹太教及希腊罗马文化,妇女在公众场合蒙头是顺服丈夫的象征。此段经文与现代基督徒的关系有四种解释方法:第一,今日的姐妹亦应在教会内戴披肩,作为顺服丈夫的象征。这解释是认为该教导是超越文化处境的通用原则,适用于现代。第二,此段经文对今日的姐妹毫无实在意义。这是认为当时的文化处境原则不适用于现代,因此,今日的姐妹可以不理会这些经文。第三,现代姐妹在教会中应该戴帽,作为顺服丈夫的象征。这种解法是根据上述的第三项判断标准,认为哥林多的文化与现代文化有些相似,因此原则仍然适用。但现代姐妹在祷告时一般不会戴披肩,于是应该穿戴具有类似意思的物件,例如帽子。第四,现代姐妹在教会中不需要戴帽,但应该顺服丈夫。这与第四项判断标准相符,即文化背景虽然完全不同,原则却不变。在哥林多文化中,一个妇人的披肩象征他丈夫的权柄,蒙头表示顺服在权柄之下。在哥林多城,偶像庙宇中的女祭司(庙妓)是不戴披肩的。此外,犹太妇女在结婚后才戴披肩,因为结婚之前他们不须服在丈夫的权柄之下。顺服的原则显然是永远有效、适用于所有文化的,原因是女人乃为男人造的(林前11:9)。基于哥林多前书那个时代的披肩是有其独特的意义,我赞成第四种解释法。*经文解释练习上帝啊,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大卫王如何解释以下经文?请在下页做练习。“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诗篇51:7)*经文解释练习1、作者大卫向上帝祈求得“洁净”,是否因为他身上沾了一些很难洗去脏物?他为什么祈求上帝“洁净”他?(写出你解释的依据,下同)2、“牛膝草”是什么东西?看起来好像具有特殊的去污功能,它到底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大卫祈求上帝用“牛膝草”洁净他?他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思?4、“牛膝草”真的能除去人的罪吗?为什么?*经文解释实习从上下文可以知道,大卫需要的洁净不是外表的肮脏,而是罪的污秽。祭司用牛膝草蘸牛羊的血洒向不洁的人,礼仪上得到洁净、赦罪(民数记19章),大卫在这里是表明他承认他所犯的罪只有神能洗净、赦免。通过参看希伯来书9章“以经解经”,我们可以明白,其实无论是“牛膝草”或“除污秽的水”都不能真正洗除人的罪,都是预表唯有基督的死、所流的宝血才能真正背负我们的罪、洗除我们的过犯。*主要内容包括:1、字词的研究2、语法的研究3、修辞的解释4、普通文体的研究 (1)叙事文 (2)论述文 (3)诗歌5、特殊文体的研究 (1)启示文学 (2)寓言(比喻故事) (3)预表 (4)预言 常需要寓意解释放在第八课讲四、文法解经的原则**四、文法解经的原则宗教改革的特点是恢复以历史、文法的方法解释圣经。这与当时已流行数百年的寓意解经法(灵意解经)正好相反——寓意解经法完全漠视字词在文法中常用的意思,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将经文内容寓意化、灵意化来解释圣经的词句。解经的目标是要明白经文的意思,而非按某人的意思曲解经文。正如加尔文所说:“解经家的首要任务是让圣经作者说出他所要说的,而不是将我们认为圣经作者应该说的强加于他。”思想以句子来表达,字词是句子的构成部分。因此,要明白神的思想,就应该研究他的用词,以及字词是如何组成句子的。若我们忽略字词、句子的意义及其使用方法,便无从知道谁的解释才是正确的。漠视文法解经,就可能会发生“你希望圣经是什么意思便是什么意思”的私意解释圣经情况。**1、字词的研究字、词是最基本,不能再被分割的文字。当多个字、词经过思考而放在一起时,就会传递出信息和意义。  释经学中“字词的研究”(Wordstudy),是研读有关圣经字词的含义——一般来说是研究某字词原文的含义。圣经原文用三种文字写成: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如果我们熟悉圣经的原文,一定会对圣经的意义了解更透彻,但是学习这些文字非常不容易。  好在中文和合本和许多英文译本都翻译得很好,我们通过它们对圣经绝大部分真理能理解得与原文一样准确。少数难解的经文,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书、参考书钻研一下原文。**1、字词的研究举例:当我们读到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3:9-11“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 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从这最后一节圣经和上下文看,保罗是否对自己将来能否复活并没有把握?”(困惑类)需要我们对新约的希腊文作一些研究,保罗在此所用的“复活”一词的原文是exanastasis与平常所用的“复活”(anastasis)不同,它多了一个字首,有“超然复活”的意思,所以是表示保罗正在努力追求将来有一个得胜的、荣耀的复活。**1、字词的研究旧约的希伯来文是属于西北闪族语系的一支,共有二十二个字母。特色是:它注重观察事物的外表,而不是表达内在的特性,用字简洁直接,常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观念。譬如,用“角”表示“力量”;又如,圣经中描述神常常用的“荣耀”(glory)一词的希伯来文是kavad,原意是“重”、“财富”。创世记31:1雅各听见拉班的儿子们有话说:“雅各把我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并借着我们父亲的,得了这一切的荣耀(“荣耀”或作“财”)。”——此处两种翻译都可以。【英文NIV的翻译】JacobheardthatLaban’ssonsweresaying,“Jacobhastakeneverythingourfatherownedandhasgainedallthiswealth(财富)fromwhatbelongedtoourfather.”**1、字词的研究代上29:13我们的神啊!现在我们称谢你,赞美你kavad荣耀之名。诗19:1诸天述说神的kavad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何12:8以法莲说,我果然成了kavad富足,得了财宝,我所劳碌得来的,人必不见有什么不义,可算为罪的。但是同是这个希伯来文kavad,在下面三节经文中,翻译成“荣耀”的地方改成“富足、财富”,或反过来,就都不合适了。**1、字词的研究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在圣经某处,神所用某一个原文字词是某意思,那么这个字词在圣经中其他地方也都是同样的意思。这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这样的话唬住——“中文圣经翻译错啦!这个词的原文是XXX意思。”因为那个词的原文可能本来就有多种的意思,而中文和合本圣经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准确的。确定某个多种含义的原文字词在某节圣经中的确切意思,仍然需要按照“上下文的原则”。下面再举例:**1、字与词的研究中文圣经中“肉体”、“肉身”、“血气”等,在希腊文是同一个“sarx”,英文常翻译为“flesh”,但它在希腊文中至少有以下含义:A、身体B、人类C、血统D、软弱的人性/人的天性(软弱、犯罪的倾向)/罪性(thesinfulnature)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属于哪个含义。请问以下经文中的“sarx”分别是什么含义?太26:41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约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罗1:3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7:5因为我们属肉体的时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腓1:24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D】【B】【C】【D(wewerecontrolledbythesinfulnature)】【A】**1、字与词的研究我们目前常用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是1919年翻译完成的,翻译得非常好,但是毕竟时间已经过去90多年,有一些用词的含义到现今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译本(如中文的《圣经新译本》或英文圣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经文中字词的含义。不同圣经译本对比,巧知原文字义 中文和合本用词 真正含义 游行 周游、往来 发明 彰显、显明 以为 认定、认为**1、字与词的研究不同圣经译本对比,巧知原文字义使徒行传16:10保罗既看见这异象,我们随即想要往马其顿去,以为神召我们传福音给那里的人听。[新译本]保罗见了这异象,我们就认定是神呼召我们去传福音给他们,于是立刻设法前往马其顿。[NIV]AfterPaulhadseenthevision,wegotreadyatoncetoleaveforMacedonia,concludingthatGodhadcalledustopreachthegospeltothem.**1、字与词的研究懂得圣经原文对解释圣经是有帮助的,但是并非绝对必须,因为我们已有很多翻译得很准确的圣经译本,包括我们最常用的和合本圣经。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圣经不是用中文写成的”!要避免用“拆字”、“说文解字”或者是“望文生义”的方法来解经,例如:有人用“拆字”的方法来解释什么是“罪”——“罪”可以看作是“四”和“非”二字所组成,于是望文生义地说:罪者“四非”也,就是“吃、喝、嫖、赌”这四件不对的事情。但其实圣经最常用来表达“罪”的是希腊文“Harmartiea”,意思是“没有射中靶心”——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人有圣洁、荣耀的人生目标,但人偏行己路,达不到神的标准,或未完成责任,就是罪,而不是仅仅“吃、喝、嫖、赌”。**1、字与词的研究推荐两套经典的研经工具书,直接享用属灵前辈对原文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对圣经字词的正确理解。《圣经新辞典》《证主圣经神学辞典》**2、语法的研究如果字词是语言的单位,那么句子就是思想的单位。字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一段文章。语法是字词构成句子和文章时的构造方法、合成原则,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法特点。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语法与我们中文甚至与英文都很不相同。我们一般人要学习圣经原文、从圣经原文学习神的话,确实非常困难。感恩的是,很多属灵前辈已经下了极大的功夫将圣经从希伯来文、希腊文翻译成了拉丁文、德文、英文、中文等等,使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用我们熟悉的文字、文法来阅读圣经。**2、语法的研究总体上来说,我们使用现有的中文和合本圣经已经可以认识真理,但确实会存在由于希伯来文、希腊文在语法上与中文的差异,有个别经文的中文翻译不是很能表达圣经的原意,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经文读不太懂,建议你对照其他译本(中文新译本、英文NIV、KJV版本等),再次推荐“多国语圣经网站”http://www.yawill.com/bib/可以同时显示N多种版本的圣经供对照研读。鉴于圣经原文语法的研究太艰深和专业,我们这里就不深入讲解了。仅在下面介绍一个语法研究对准确解释圣经重要性的例子——**2、语法的研究我们一般对希伯来文、希腊文完全不懂,但有些弟兄姐妹对英文还是比较熟悉,而英文的翻译,在语法上可能更接近希腊原文,所以对有一些圣经难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对照英文圣经。举例:经文:约翰一书3:9“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问题:这段经文是否指出凡重生得救的人就不再犯罪?但这样的解释与我们基督徒的实际经历不相符,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对照英文圣经NIV版本的翻译:NoonewhoisbornofGodwillcontinuetosin,becauseGod‘sseedremainsinhim;hecannotgoonsinning,becausehehasbeenbornofGod.【可以看出,这节经文中所说的犯罪是指不断地犯罪、习惯性地犯罪,甚至活在罪中而没有感觉,这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死人”】**3、修辞的研究修辞就是用一种更生动的方法来代替平铺直叙的描述,加添色彩,丰富感染力,使描述或讲论的内容更深入人心。例如简单一句话:“撒但不能阻止我们在困难的时候仰望神”,如果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撒但可以筑篱笆将我们围起来,阻止我们的行动,但却不能把我们盖起来,拦阻我们向上仰望和祷告。”同样的意义,后者却将一幅画刻划在人的心中,显得更加传神。又如:司布真牧师曾说:“人心的败坏如同一座火山,虽然它暂时平静,没有喷出熔岩,但仍是一座可怕的火山。”使人感受到火山随时要爆发的可怕。**圣经是藉着人类正常的文学作品形式写成的,因此经文中同样会采用不同的修辞,加添色彩,丰富感染力,所以在解释圣经时不可忽略这些修辞——不能按字句解释,免得产生错误甚至荒谬的教导或教义。举例: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犹太人听了就彼此争论说:“这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约6:51-52)如果我们忽略经文(包括上帝、主耶稣教导)中会用修辞,就会如那些犹太人一样,以为耶稣真是要他们吃掉他!3、修辞的研究*3、修辞的研究 有人将圣经中的修辞归纳出两百多种,举了八千多个例子!由于圣经有那么多的修辞,因此我们必须辨别它们,并找出它们表达的意义。不然,我们就会变成“死板的字句主义者”,产生错误甚至荒谬的教导或教义;或者转向灵意解释,同样可能偏离了圣经真正的意思。 圣经中最常见的几种修辞,包括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夸张、借代、排比、比拟(拟人、拟物)等。  当我们识别出经文中所用的修辞,就要用修辞的解释方法来解释经文的含义。**(1)比喻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把某一事物譬喻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白。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有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来12:1)本体喻词喻体3、修辞的研究*本体喻体暗喻: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约15:1)【没有喻词,但把其中的“是”改成“如同”、“好像”,句子意思相同。】借喻:“看哪,我必将茵陈给这百姓吃……”(耶9:15)【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茵陈代替本体苦难】喻体3、修辞的研究*因为不正确看待和解释圣经中比喻的修辞,甚至在教会历史上留下了血的教训!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在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史上,同时出现了三颗闪亮的明星——马丁路德、慈运理、加尔文。但是就因着一句圣经解释上的分歧造成了宗教改革阵营出现分裂——如何理解有关圣餐经文中耶稣说的“这是我的身体……”慈运理认为圣餐是一种纪念主、象征性的行动,基督并未真实的临到圣餐的饼和酒里面,在圣餐的仪式中,也表明信徒是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彼此互为肢体。但马丁路德坚持“合质论”(Consubstautiation),认为饼乃是主实质的身体,酒乃是基督的血。1529年的玛尔堡会议中,因在圣餐的解释上双方各持己见,最后路德不愿再议,在会议桌上留下了“这是我的身体”几个字,便愤而拂袖离去,双方谈判正式破裂。这造成了慈运理后来失去支持,须独立对抗瑞士邦联中罗马天主教的势力,以致两年后,在卡皮尔(Kappel)战役中被敌人所杀。3、修辞的研究*(2)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举例:“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篇6:6)【如果钻字句的牛角尖,大卫可以评为世上泪流量最大的奇人了。】请记得,这是修辞手法3、修辞的研究*(2)夸张“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路18:25)这里“骆驼穿过针眼”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曾经有人试图照字面去解释,说耶路撒冷以前有一个叫作“针眼”的很小的门,骆驼要过去很难(或者要跪着过去),其实经考证从来就没有这个门。另外也有人误解这节经文,既然骆驼不能穿过针眼,那么富人就不能进神的国了,于是就产生疑问。其实这是用夸张的修辞,耶稣就是想强调富人想靠着钱财进天国,那是绝对不可能!耶稣接下来解释说,靠人自己不能得救,唯有靠神才能得救(不论穷富)。3、修辞的研究*(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举例: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这里是用“律法和先知”来借代整个旧约。“他们就给利百加祝福,说:我们的妹子啊!愿你作千万人的母,愿你的后裔,得着仇敌的城门。”(创世记24:60)这里是用“仇敌的城门”来借代仇敌的整个城市甚至国家。3、修辞的研究*(4)排比对于范围、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意念,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平行的从句来表达,这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举例:“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诸天和穹苍是一样的,是排比的修辞方式,不要去细究两者有什么区别】“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律法”和“法度”在这里也是一样的,都是指神的话语。】3、修辞的研究*(5)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件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件来写,因此分成拟人和拟物。拟人:“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赛55:12)拟物:“他使君王归于虚无,使地上的审判官成为虚空。他们是刚才栽上,刚才种上,根也刚才扎在地里,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干,旋风将他们吹去,像碎秸一样。”(赛40:23-24)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双关……等修辞,都是需要我们仔细辨别的。3、修辞的研究*回家作业1、约翰福音3:14-15“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问:“摩西举蛇”是什么意思?“人子”是什么意思?指谁?“摩西举蛇”与信主得永生有什么关系?【提示:运用上下文原则和历史文化背景原则,并阅读民数记21章】2、在你平时的读经中,是否也留意到圣经中的一些带修辞手法的经句?请摘录3-4节,并注明一下是属于什么修辞。*******************************************************************
/
本文档为【实用查经法讲义(公开)0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