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为例

2018-05-08 50页 pdf 4MB 1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飞哥

暂无简介

举报
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为例“●·咿_.r●“办I..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纪念性建筑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纪念性精神功能为目的的古老的建筑类型。在人类建筑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将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或某种事物的记忆长久的保存下来,通过营造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来获得永恒的纪念性。同时,通过保存历史记忆,来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写在石头上。纪念性建筑的形态和意义又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从埃及金字塔到北京天坛祈年殿,纪念性建筑一方面通过建筑形式和空I&...
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为例
“●·咿_.r●“办I..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摘要纪念性建筑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纪念性精神功能为目的的古老的建筑类型。在人类建筑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将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或某种事物的记忆长久的保存下来,通过营造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来获得永恒的纪念性。同时,通过保存历史记忆,来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写在石头上。纪念性建筑的形态和意义又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从埃及金字塔到北京天坛祈年殿,纪念性建筑一方面通过建筑形式和空I’日J充当了历史记忆物质载体的作用,同时又通过特定的建筑语言诠释了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纪念性建筑文化与一个时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时代精神潮流的洗礼中,纪念性建筑从纪念性精神到纪念性建筑形态,都不断发生嬗变和代谢;随着人类历史进入现代,在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性精神的挑战下,传统的纪念性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求,纪念性建筑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迁。在古代建筑历史上,纪念性建筑曾长期扮演了上层建筑和官方意识形态空间载体的角色,从希腊雅典卫城到中国敬天法地的坛庙;从罗马凯旋门到中国纪事表彰的碑碣、牌楼,纪念性建筑承载了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维系宗法纽带、确立统治合法性的政治使命。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虽然纪念性建筑表达宏大政治主和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并没有被彻底消解,但是对公众的真实情感和集体记忆的表达已经进入纪念性建筑的主题,纪念性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的巨大的变迁。纪念性建筑已经走下了神坛,正在经历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深刻转变:即纪念性主题从宏大叙事到世俗化,纪念性精神从威权主义到自由平等,纪念性形态从崇高化到人性化,规划设计决策过程从自上而下到公众参与。本文以追溯纪念性建筑的历史变迁为出发点,结合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工程的实例,对纪念性建筑的纪念性主题、纪念性精神和建筑形态的演变规律进行历时性的梳理。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启动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暨世贸中心纪念馆(WTCMemorial)工程,堪称二战结束后当代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也是当代纪念性建筑变迁的风向标。从规划征集,到方案调整修改,再到最后的实施建设,该工程建设已经历时十年,期间由于各级政府换届、金融危机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过程,却从各个态乃至纪念性建变,公众纪念情母’奄一1_|广~’埘~-}■阻●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tudyontheChangeoftheMemorialArchitectureWiththeReconstructionoftheWorldTradeCenterinNewYorkasanExampleABSTRACTThememorialbuildingisanancienttypeofconstructiontomeetthepeople’Smemorialmentalfunction.Inthelonghistoryofhumanconstruction,theorderwillbeahistoricalevent,ahistoricalfigureorsomethinglong-termmemorypreservedtocreateasturdyanddurablebuildingorstructure,toobtainanetemalremembrance.Atthesametime,throughthepreservationofhistoricalmemory,toachievepoliticalandideologicalfunctions.Hugosaidthatthebuildingisastoneinthehistorybooks,animportanthumanthinkingisnotwritteninstone.Formandmeaningofthemonumentshasbeenmarkedbyprofoundbrandoftheera,fromthepyramidsofEgypttoBeijingTempleofHeaven,themonumentsontheonehandbythearchitecturalformandspacetoactastheroleofhistoricalmemoryofthematerialcarders,whilethroughaspecificbuildinglanguageinterpretationofthehumanspirittheWOrldofanera.Everyeraofculturalmonumentscultureiscloselyrelatedtothespecific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backgroundofanera,inthebaptismofthespiritoftheagetrendofthemonumentstomonumentalarchitecturalformsfromthecommemorativespirit,continuetooccurtransmutationandmetabolism;thechallengesofthemodemspiritofthemodem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monumentsmodehasbeenunabletomeetthedevelopmentneedsofthetimes,monumentalarchitecturalconnotationhasbeenundergoingprofoundchangeswiththehistoryofmankindintothemodem.Inthehistoryofancientarchitecture,thememorialarchitecturehasplayedtheroleofthesuperstructureandthespacevectoroftheofficialideologyforalongtime,fromGreekAcropolistoChineseAltars;fromtheRomanTriumphalArchtothesteleandthedecoratedarchwayofChineseChronicle,thememorialarchitecturecarriesapoliticalmissiontocelebratetherulers’merit,tomaintainpatriarchalties,andtoestablishthelegalityofrule.111$咿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utintoday’Scontextofglobalizationanddiversification,thoughthemonumentsexpressgrandpoliticalthemesandideologyofthepoliticalmissionhasnotbeencompletelydigested,butthepublic’Struefeelingsandtheexpressionofthecollectivememoryintothethemeof—monuments,memorialformandspatialformofthebuildingisalsoundergoingtremendouschange.Themonumentsalreadysteppeddownfromthealtar,isundergoingaprofoundtransformationofthefollowingfouraspects:thecommemorativethemefromthegrandnarrativeofsecularization,thecommemorativespiritfromauthoritarianismtofreedomandequality,themonumentalformoffromthesublimetothehumanityplanninganddesigndecision—makingprocessfromthetopdowntopublicparticipation.Retrospectivemonumentsofhistoricalchanges,combinedwiththeinstanceoftheNewYorkWorldTradeCenterredevelopmentproject,thememorialbuildingtocommemoratethethemeofthecommemorativespiritandarchitecturalformoftheevolutionofthediachroniccomb.StartedaftertheSeptember11attacksin2001NewYorkWorldTradeCenterReconstructionandtheWorldTradeCenterMemorial(wrcMemorial)project,calledthecontemporaryworld—widelargestcityafterWorldWarIImemorialspace,butalsothecontemporarymonumentschangingthevane.Collection,planningprogramstoadaptandmodifytheprogram,andthentothefinalimplementationoftheconstruction,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haslastedfor10years,duringwhichthechangeofgovemmentatalllevels,thefinancialcrisisandothersocialfactors,twistsandturns,althoughstillnotcompletelyfinished,However,historicalchangesitsplanningand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heconstructionprocess,butneveratalllevelsreflectthecontemporarymonumentscommemorativethemetocommemoratethespirit,tocommemoratethearchitecturalformandevenmonumentsdecision-makingprocess.ThemeaningoftheNewYorkWorldTradeCenterreconstructionplanninganddesignofthe9.11Memorialisthegreatestdegreeofpublicmemorialemotionthroughpublicinvolvementandparticipationintheplanninganddesignprocess.Publicthroughparticipation-●~V—◆..intheunderstandingoftheconflictsofhelptoresolvecontradictions,toreachagreementon6.I●’■t■_._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hapingahumanizedcitymemorialspace.PlansforthereconstructionoftheWorldTradeCenterinNewYork,and9.11Memorialdidnotcreatetheimageofoneofthemostvisualimpactofthebuilding,butcalledtherepresentativeworkscreatedbycontemporarymonumentalarchitectureandurbanmonumentalspace.Thisthesisisdividedintotheoreticalstudiesandexamplesoftwoparts,thispaperfirstdefinedtheconceptofcommemoration,commemorative,retrospectivemonumentsorigin,combedthecontextofitshistoricalevolution,describedthemanyfactorsthataffectthecontemporarymonumentalarchitecturalchanges.PaperstotheNewYorkWorldTradeCenterreconstructionprojectasthemaincase,theanalysisofpublicemotionandcollectivememoryintothemonumentalarchitecturaldesignprocessthroughthepublicparticipationprocedures.Thispaperseekstoexploremorein-depththeoreticalandmoredetailedcasestudies,toprovideatheoreticalreferenceandpracticalreferencefortoday'smonumentalarchitecturalplanninganddesign.Keywords:TheMemorialArchitecture;TheOfficialIdeology;ThePoliticalMission;Secularization;TheChangeoftheUrbanFunctions;ThePublicEmotionMemory;PublicParticipation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VI1.◆_一6t,’圳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lABSTRACT······················································IIl目录·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II—I第1章绪论···················································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课题研究背景⋯⋯⋯⋯⋯⋯⋯⋯⋯⋯⋯⋯⋯⋯⋯⋯.11.1.2课题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1.2.1国内研究现状⋯⋯⋯⋯⋯⋯⋯⋯⋯⋯⋯⋯⋯⋯⋯⋯.31.2.2国外研究现状⋯⋯⋯⋯⋯⋯⋯⋯⋯⋯⋯⋯⋯⋯⋯⋯.41.3研究内容与⋯⋯⋯⋯⋯⋯⋯⋯⋯⋯⋯⋯⋯⋯⋯⋯⋯..51.3.1研究内容⋯⋯⋯⋯⋯⋯⋯⋯⋯⋯⋯⋯⋯⋯⋯⋯⋯..51.3.2研究方法⋯⋯⋯⋯⋯⋯⋯⋯⋯⋯⋯⋯⋯⋯⋯⋯⋯..61.3.3论文框架⋯⋯⋯⋯⋯⋯⋯⋯⋯⋯⋯⋯⋯⋯⋯⋯⋯..7第2章纪念性建筑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勺2.1相关概念界定⋯⋯⋯⋯⋯⋯⋯⋯⋯⋯⋯⋯⋯⋯⋯⋯⋯⋯.9’2.1.1纪念与纪念性⋯⋯⋯⋯⋯⋯⋯⋯⋯⋯⋯⋯⋯⋯⋯⋯.92.1.2记忆⋯⋯⋯⋯⋯⋯⋯⋯⋯⋯⋯⋯⋯⋯⋯⋯⋯⋯..102.1.3纪念性建筑⋯⋯⋯⋯⋯⋯⋯⋯⋯⋯⋯⋯⋯⋯⋯⋯..112.2纪念性建筑的类型⋯⋯⋯⋯⋯⋯⋯⋯⋯⋯⋯⋯⋯⋯⋯⋯.122.2.1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分类⋯⋯⋯⋯⋯⋯⋯⋯⋯⋯⋯⋯..122.2.2按照纪念对象分类⋯⋯⋯⋯⋯⋯⋯⋯⋯⋯⋯⋯⋯⋯..132.2.3按照选址环境不同分类⋯⋯⋯⋯⋯⋯⋯⋯⋯⋯⋯⋯⋯.162.2.4按照影响大小不同分类⋯⋯⋯⋯⋯⋯⋯⋯⋯⋯⋯⋯⋯.162.3纪念性建筑的特征⋯⋯⋯⋯⋯⋯⋯⋯⋯⋯⋯⋯⋯⋯⋯⋯.162.3.1纪念性建筑的产生根源⋯⋯⋯⋯⋯⋯⋯⋯⋯⋯⋯⋯⋯.162.3.2纪念性建筑的本质⋯⋯⋯⋯⋯⋯⋯⋯⋯⋯⋯⋯⋯⋯..17VlI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3纪念性建筑的基本特征⋯⋯⋯⋯⋯⋯⋯⋯⋯⋯⋯⋯⋯.172.4小结⋯⋯⋯⋯⋯⋯⋯⋯⋯⋯⋯⋯⋯⋯⋯⋯⋯⋯⋯⋯.18第3章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与变迁··································193.1纪念性建筑起源时期——原始的纪念形式⋯⋯⋯⋯⋯⋯⋯⋯⋯..193.2纪念性建筑发展时期——神话与权力的统治⋯⋯⋯⋯⋯⋯⋯⋯⋯203.2.1两河流域的纪念性建筑⋯⋯⋯⋯⋯⋯⋯⋯⋯⋯⋯⋯⋯.203.2.2尼罗河流域的纪念性建筑⋯⋯⋯⋯⋯⋯⋯⋯⋯⋯⋯⋯..213.2.3印度河流域的纪念性建筑⋯⋯⋯⋯⋯⋯⋯⋯⋯⋯⋯⋯..223.2.4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223.2.5古罗马的纪念性建筑⋯⋯⋯⋯⋯⋯⋯⋯⋯⋯⋯⋯⋯⋯223.3纪念性建筑高潮时期——宗教集权的象征⋯⋯⋯⋯⋯⋯⋯⋯⋯..233.3.’1基督教影响下的纪念性建筑⋯⋯⋯⋯⋯⋯⋯⋯⋯⋯⋯⋯233.3.2大乘佛教影响下的纪念性建筑⋯⋯⋯⋯⋯⋯⋯⋯⋯⋯⋯.253.3.3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纪念性建筑⋯⋯⋯⋯⋯⋯⋯⋯⋯⋯⋯.273.4纪念性建筑转折时期——人文主义复兴⋯⋯⋯⋯⋯⋯⋯⋯⋯⋯.283.5纪念性建筑蜕变时期——自由与民主的盛行⋯⋯⋯⋯⋯⋯⋯⋯⋯293.5.1纪念性建筑模式的转变⋯⋯⋯⋯⋯⋯⋯⋯⋯⋯⋯⋯⋯..303.5.2纪念性建筑的社会角笆的转变⋯⋯⋯⋯⋯⋯⋯⋯⋯⋯⋯.3l3.5.3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概况⋯⋯⋯⋯⋯⋯⋯⋯⋯⋯⋯⋯32第4章纪念性建筑变迁的影响因素·······························.354.1文化领域的影响⋯⋯⋯⋯⋯⋯⋯⋯⋯⋯⋯⋯⋯⋯⋯⋯⋯354.1.1社会文化的变革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354.1.2大众文化的兴起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364.1.3各种文化思潮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374.2科学技术的影响⋯⋯⋯⋯⋯⋯⋯⋯⋯⋯⋯⋯⋯⋯⋯⋯⋯374.2.1技术的发展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384.2.2技术的发展对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影响⋯⋯⋯⋯⋯⋯⋯⋯⋯.394.3政治导向性对纪念性建筑的影响⋯⋯⋯⋯⋯⋯⋯⋯⋯⋯⋯⋯.404.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纪念性建筑⋯⋯⋯⋯⋯⋯⋯⋯⋯⋯⋯.40ⅥII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2文化大革命时』舛的纪念性建筑⋯⋯⋯⋯⋯⋯⋯⋯⋯⋯⋯.424.3.3改革了1:放后L}J国的纪念性建筑⋯⋯⋯⋯⋯⋯⋯⋯⋯⋯⋯.434.4创作主体对纪念性建筑的影响⋯⋯⋯⋯⋯⋯⋯⋯⋯⋯⋯⋯⋯444.4.1建筑师的审美体验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H吼⋯⋯⋯⋯⋯⋯⋯454.4.2建筑师的思想意志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454.4.3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47第5章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变奏··············.495.1纪念性建筑的精神与功用的转变⋯⋯⋯⋯⋯⋯⋯⋯⋯⋯⋯⋯.495.1.1传统纪念性建筑在城市空间形念发展中的作用⋯⋯⋯⋯⋯⋯..495.1.2传统纪念性建筑在城市中的精神功用⋯⋯⋯⋯⋯⋯⋯⋯⋯.515.1.3纪念性建筑在城市中的职能转变.:⋯⋯⋯⋯⋯⋯⋯⋯⋯⋯515.1.4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在城市中的精神与功用⋯⋯⋯⋯⋯⋯..525.2公众参与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535.2.1公众参与性的概念⋯⋯⋯⋯⋯⋯⋯⋯⋯⋯⋯⋯⋯⋯..535.2.2公众参与纪念性设计构思的确定⋯⋯⋯⋯⋯⋯⋯⋯⋯⋯..545.2.3公众参与纪念性主题的选择⋯⋯⋯⋯⋯⋯⋯⋯⋯⋯⋯⋯555.2.4公众参与纪念性建筑形态的构思⋯⋯⋯⋯⋯⋯⋯⋯⋯⋯..575.3小结⋯⋯⋯⋯⋯⋯⋯⋯⋯⋯⋯⋯⋯⋯⋯⋯⋯⋯⋯⋯.59结束语························································61图片索引及来源················································62参考文献······················································'64弱C谢··············································-···-······-641X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X一●_^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课题研究背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曾浇过一句名占“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建筑与人类社会尘活息息相关,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它所处的时代的特征。著名的建筑师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中指出,“纪念物是人类最高文化需求的表现,它们必须能满足人把自己的集合力量转化为象征的永久需要。最有生命力的纪念物足那些最能表现这种集合力量——人民的感受与思想的作品。"【l】当纪念物以建筑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则产生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建筑类型——纪念性建筑。纪念性建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也是以精神为动力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性目的物。【21纪念性建筑其根本就是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建筑历史上,人们为了将对某一事件或人物或情感的记忆长久的保存下来,便将这种记忆寄托在坚固而耐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以期望该记忆的永恒性。因此从这一概念上来讲,纪念性建筑是属于“此时此地"【3】的,通常形成于人们在经历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之后,它的形式和意义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具有深刻的历史印记。或纪念历史事件,或缅怀先人,抑或纪念某种社会制度,人们在纪念性建筑中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寄托。纪念性建筑通过一种形象或形式来创造一种意境,通过这种特殊的建筑语汇诠释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纪念性建筑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记忆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中的业绩、事件和情感,使这些记忆超越它们所产生的时代,传承至今,从这~意义上来讲,纪念性建筑具有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作用。【4】因此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类社会生活和制度的变迁。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时代特征已从政权集中进入如今技术至上和商业膨胀的时代,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信息技术革命,几乎改变了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人类的公共空问和私人空间充斥着无所不在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节奏R益加快,工作和生活习惯也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正如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宪章中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很正确的评价——“变化的时代、纷繁的Ⅲ:界”【5】。当今世界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化和多元化。全球化意i:}{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共同取向,其在生产、金融、技术等方面有着具体表现。多元化的地域差异仍深刻的存在,国与国之间、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仍在不断加大,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和而不同”【5】是当今社会的基本形态。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向改变,人们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于纪念性建筑的审美与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时代,建筑现象的产生通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等纷繁复杂的因素,古老的纪念性建筑在时代的冲击下,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1.1.2课题研究意义在古代建筑历史上,纪念性建筑长期扮演了上层建筑和官方意识形态空间载体的角色,从希腊雅典卫城到中国敬天法地的坛庙;从罗马凯旋门到中国纪事表彰的碑碣、牌楼,纪念性建筑承载了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维系宗法纽带、确立统治合法性的政治使命。而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表达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主题和意识形态的纪念性建筑语言虽没有被中断,但表达公众的真实情感和集体记忆的主题逐渐走入纪念性建筑语汇中去。纪念性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传统的纪念性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传统的纪念性建筑较“宏观”、较“具象",而在现代文化和艺术观念影响下,人们对纪念的理解愈加趋向于抽象,情感的表现也愈加细腻,对于形式的要求也更为多样化。当今时代,人们不希望纪念性建筑像被雕塑一样对待,仍然以容纳纪念的历史遗物和历史遗迹作为唯一的功能目的,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纪念性建筑的设计逐渐出现了纪念模式过于单一、建筑大多阳春白雪缺乏一定的个性表现、整体环境缺乏烘托、内涵理解不够深刻等等一系列问题【5】。2001年9.1l事件发生后启动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暨世贸中心纪念馆(WTCMemorial)工程,堪称二战结束后当代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纪念性空间,也是当代纪念性建筑变迁的风向标。从规划方案征集,到方案调整修改,再到最后的实施建设,该工程建设已经历时十年,期间由于各级政府换届、金融危机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谓一波三折,虽然至今尚未彻底完工,但是,其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过程,却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代纪念性建筑从纪念性主题、纪念性精神、纪念性建筑形态乃至纪念性建筑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历史变迁。2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纽约世贸中心重建规划以及9.11纪念馆设汁的意义,在于通过公众在规划和设汁过程中的介入与参与,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公众的纪念性情感。公众通过参与可以了解矛盾冲突的问题,有助于化解矛盾,就最优的方案达成一致。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纪念性主题的确定以及对于纪念性意义的表达上,多方面契合公众的纪念性心理,充分考虑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塑造了富于人性化城市纪念性空I’HJ。纽约世贸中心重建规划以及9.11纪念馆虽然没有创造一个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但是堪称当代纪念性建筑和城市纪念性空间创造的代表性作品。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我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20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纪念性建筑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急剧增加,关于纪念性建筑研究的论著颇具规模,多以论文形式出现,出版的书籍并不多。有针对一个或几个纪念性建筑作品进行深刻分析的,也有针对纪念性建筑的不同侧面进行系统论述的,例如从纪念性建筑场景化处理反面对纪念性建筑进行深入研究,或从文化内涵与文化取向方面对纪念性建筑进行思考,还有从设计理念方面对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探索的等等。国内对于纪念性建筑的研究,涉及的既有书籍主要有:一、198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谭垣、吕典雅、朱谋隆编著的《纪念性建筑》,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纪念性建筑的创作;二、199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齐康先生的《纪念的凝思》,齐康先生的这本书,通过对纪念性建筑实例的分析,阐述了自己的创作哲学。其他的关于纪念性建筑的书籍多以建筑作品简介的形式出版,很少涉及具体创作理论。国内关于纪念性建筑研究的硕士和博士论文的数量却相当可观,论文出发点有文化角度、空问角度、场景化处理角度等等。这些学位论文从不同的程度、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作者对于纪念性建筑的研究,例如:1997年,同济大学林中杰撰写的硕士论文《纪念性空间塑造》论述了场景空间的序列问题;1998年,清华大学何咏梅撰写的博士论文《纪念性建筑的召唤结构》涉及到解读场景的心理的相关问题;1999年,北京林业大学张红卫撰写的硕士论文《纪念性空间》;2001年,天津大学任军撰写的硕士论文《纪念心理在建筑中的体现——兼述苏俄建筑的纪念性格》阐述了苏俄建筑中纪念性心理的表现方式;2003年,西安科技大学马纯立撰写的硕士论文《西安烈士陵园总体规划与纪念性建筑设计研究》列举了场景序列的几个例子;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炳秀撰写的硕士论文《纪念性建筑主题意义的表达》涉及到纪念性建筑场景情感的部分内容;2003年,3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李小龙也撰写了与纪念性建筑相关的硕士论文《纪念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取向》,从文化的角度对纪念性建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04年,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任军《建筑纪念性解读——纪念本体及纪念性审美研究》;2005年,彭璞《当代纪念性建筑发展的新特点》;2005年,南京林业大学徐仁华撰写的硕士论文《民主的纪念——罗斯福总统纪念园设计研究》,以罗斯福总体纪念园林为例对纪念性建筑空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石景琨的硕士论文《纪念性建筑场景化处理》,从场景化角度对纪念性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腾美方的硕士论文《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多元化创作研究》,从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角度研究;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姜军的硕士论文《纪念性建筑形式创作中的哀悼情感表达研究》,从纪念性建筑情感出发,对其进行探索;这些学位论文都涉及到纪念性建筑的某一侧面方面或一小部分。另外,国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关于纪念性建筑的学术论文。《建筑史论文集》1999年00期中徐伯安《纪念性建筑——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建筑类型》;《四川建筑》1999年02期,张小刚的《城市的复兴之路——纪念性城市空间的重新塑造》;2002年8月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第35卷第4期,任军的《“纪念心理”溯源》;2003年12月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第35卷第12期,任军、李蕾的《“具体”与“抽象"在纪念心理表达中的应用》;2005年2月《中国工程科学》第7卷第2期,股孟潮《纪念性建筑》;山西建筑2007年4月,第33卷第11期的黎慧华、周建华、徐琳著作的《浅谈纪念性空间的创造》;《室内设计》2008年,第1期中雍蓓蕾,张晓峰的《纪念性空间的塑造一一记重庆抗战文化研究中心创作实践》;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194—200,张云的《刍议东西方纪念性经过规划布局的特点》等等。众多学术论文为本文对纪念性建筑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关于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国内主要有:建筑创作在2001年4期发表过“美国世贸中心轰然倒下的思考”一文,2002年09期发表过“美国世贸中心回望’’一文;中国新时代,2003年11期发表“世贸:云里雾里的重生"等文章,但大多以娱乐新闻形式对91l重建工程提出一个泛泛之谈,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1.2.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纪念性建筑的研究,时间上比国内早上很多,从19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欧洲许多国家就开始了对于纪念性建筑的探索之旅。涉及的学科也相当广泛,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等等,不同学科针对各个不同的侧面,剖析纪念性建筑,并取得了丰硕4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建成了一批带有浓厚纪念性建筑特征的作品。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创作理念,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比较著名的有英国埃德温·希思科特所著的《纪念性建筑》,书籍收录了大量的西方纪念性建筑,归纳出“死者的居所——死者的城市”、“墓地:一个复活的原型”等17个建筑类型,为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虽然没有对纪念性建筑的变迁进行系统论述的,但在其他相关建筑书籍中也有对纪念性建筑有着相关介绍和描述。例如,K.弗兰姆普敦著.原山等译,中困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对“纪念物”有着作者独特的解释。国外有关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既有研究,主要有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翻译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II》中收录的关于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初始竞赛获奖方案;以及ArchitectureWeek中关于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相关资料叙述。其他大多以娱乐报道等形式出现,关于纽约世贸中心的资料搜集比较困难,这也是本文书写过程中的一大难点。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前人积累的关于纪念性建筑的有些手法已经不能完全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制约。前人综述的很多关于纪念性建筑的传统理念在赋予我们大量可用的经验的同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使我们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形成了一定的束缚。。其次,前人的某些局限性还表现在与现代社会人们的对于纪念性的需求的脱节。传统的纪念性建筑多高大、宏伟而且具象,而现代人们对于纪念性艺术的理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人们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的变化和民主性的表达,而对于过于体现阶级差异性的表现手法较为排斥。课题首先是对纪念性建筑概念进行相对理性而确切的界定,然后对纪念性建筑的历史溯源,建筑类型与特点特征做相应的解释说明,对纪念性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挖掘,探求纪念性建筑的变迁的理论支持;最后通过对具体实例——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的分析理解,来论述在时代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纪念性建筑对于纪念性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迁。为纪念性建筑的理论研究补充资料,并对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5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另外,由于本文涉及的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在国内外对其的研究甚少,所能查阅的资料不多,而且都是相对零散的介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的相关资料;更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国内关于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的相关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工程。1.3.2研究方法本文在阐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文献收集法、调查分析法、实例分析法、综合比较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科学分析方法。(1)文献收集法本文收集并整理国内外有关纪念性建筑的资料,包括既有理论与典型实例,以及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关资料。本文最大的困难在于对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资料的收集上,因为这个国际前沿工程自身的反恐性质,所属地区纽约对其建设消息有一定刻意的封锁,使得这一工程的建设信息获得渠道缩小,再加上这是一国际工程,国内的资料本身就不多,所以这一工程的资料还需从众多外文资料中,翻译和提取,所以本文提供的一些资料是作者自己翻译提取的,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来源。(2)调查分析法在我论文的前期阶段,邓庆坦导师对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的建设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施工与技术问题,并收集了一定的实地资料,为本文的书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实例分析法本文选取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这一具体实例,通过对这一实例的详尽分析,以点带面的对本文论点纪念性建筑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4)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通过具有一定可比性(如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具有相同背景条件)的一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而获得所需结论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有针对性、说服力强。论文中大量运用了综合比较法,如本文第3章,对纪念性建筑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纪念性的表达进行了纵向比较,使它们在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特征更为鲜明,从而更加清楚的表现纪念性建筑的变迁。(5)总结归纳法总结归纳法,是通过一定量事实的积累,从中抽取共性的规律或特征,以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点。它是从特殊到普遍的哲学思维的一种最常见的应用。它是在列举6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例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进行论点的提取,使研究者获得总体的把握。如本文第2章的第二部分,对纪念性建筑的类璎按照三个不同进行了总结归纳;第4章对于纪念性建筑的影响因素,也从5个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1.3.3论文框架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见下表1-1文章共六章,分为网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理论研究部分——首先界定了纪念、纪念性等概念,追溯了纪念性建筑起源,梳理了其历史演变脉络,阐述影响当代纪念性建筑变迁的诸多因素。为本文研究主题——纪念性建筑的变迁做铺垫。第三部分:第五章,文章的实例分析部分——以纽约世赛贸易中心重建工程为主要案例,分析了公众情感和集体记忆通过一定的公众参与程序融入纪念性建筑设计的过程。第四部分:结语——针对纪念性建筑的变迁,对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力求通过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究和较为翔实的个案分析,为当今纪念性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7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纪念性建筑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念纪性念建与筑纪的念概性念毫忆以及纪纪念眭建筑的类型质纪、念基性本建特筑征的立生根源本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与变迁起源时期:原始的纪念性蜕变时期:自由与民主纪念性建筑变迁的影响因素文化领域lI科学技术Il政治导向性ll创作主体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当代纪念性建筑的变奏纪念性建筑的城市职能转变公众参与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小结结论:这个时代的基础是个人权利的尊重,应把社会看作是全民的社会。当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更应从全民角度出发,使当代纪念性建筑充分发挥在城市中的职能。表1-1论文研究框架8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纪念性建筑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1相关概念界定纪念性建筑的产生是人们将纪念性的情感投入到耐久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以期望该记忆的永恒性。纪念性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三个因素有着重要关系:人类的纪念性情感、人类的纪念性活动和建筑物本身。我们要想研究纪念性建筑的变迁,首先要对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2.1.1纪念与纪念性纪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纪念的解释为:纪念,纪,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念,想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物表示怀念,称之为纪念”[61纪念是一种偏重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动作,带有人强烈的情感。纪念,也就是把内心中无形的精神的思念或想念的情绪,用一种可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和寄托,纪念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之一。.人类进行有目的性劳
/
本文档为【纪念性建筑的变迁--以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