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

2023-04-18 5页 doc 34KB 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85646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  杨 宓Summary: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水平缺乏层次性、个体爱国主义意识弱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体现教育水平的层次性、深化学生的个体爱国意识,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Key: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不足对策1994年8月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
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  杨 宓Summary: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水平缺乏层次性、个体爱国主义意识弱化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体现教育水平的层次性、深化学生的个体爱国意识,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Key: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不足对策1994年8月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纲要》对爱国主义内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发展变化。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意见》明确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点和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效果。间接影响着行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更有实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肩负历史使命的重要任务。一、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从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来看,高职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是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相当成功的。从“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青年学生们在重大事件的关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认同感,立场明确。但仔细反思当前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陈旧。我国向来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爱国主义,值得一代代人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但必须注意到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宣扬传统的基础上,缺乏对当前实际的联系。教材中教育或宣传的内容大多停留在历史爱国主义的之中,离得最近的内容也大多处在近代的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或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这些特殊的阶段,缺乏时代感。在这样的爱国主义定势教育下,一谈到爱国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非常年代中的“英雄人物或事迹”。这一方面会造成学生对爱国主义认知产生距离,认为爱国主义是特定或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当前社会现实的联系,学生感到迷茫。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年阶段,处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于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充满好奇并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但思想观念又不够成熟。爱国主义教育忽视现实,尤其是回避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会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可信度降低。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能找到正确看待现实社会问题的解答,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严重者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笔者近期的一项调查中,对于对爱国主义的理解,12.82%的高职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71.28%的高职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实际行动”;14.36%的高职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口号”。还有1.54%的高职学生没有考虑爱国主义的含义。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七成左右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应该是一种行动。内容上的老旧和刻板的模式与学生“爱国主义是实际行动”的理解形成了矛盾。因此,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把受教育者的爱国情感和意识有效地转化为爱国主义的现实力量。2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创新。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则主要以灌输为主,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体制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一旦习惯了被灌输的被动学习方式,将不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的自我意识。这样的教育形式将爱国主义简化为高职学生心目中两课的学分要求。除了课堂授课之外,当前高职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其他形式主要是阅读爱国主义籍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调查显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了解方式,74.74%的高职学生主要通过书籍或影片来接触,16.67%的高职学生关注时政中重大事件的发展;8.59%的高职学生比较接受“听或讲座”的形式,“其他”选项无人选择。这组数据反映出学生对爱国主义形式的认识还是比较单一的,课堂之外还倾向于看爱国主义的书籍或影片这些方式,接受感性教育。对于选项中所列的常见主要宣传方式外没有其他创新的看法。甚至对于高校中应该很受欢迎的专题报告或讲座的形式并不很认同。这可能跟平时讲座或报告派送观众名额硬性任务过多,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有关。同时,也可能因为长期以来的灌输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刻板说教的印象。使得学生对这类话题不抱有太多的兴趣和期望。3爱国主义教育水平缺乏层次性。教育的规律应该是由浅及深,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但当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高层次的特点。跟中小学的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层次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和提高,主要的教育渠道还限于课堂,教育内容的思想内涵没有进一步地深入拓展,只是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重新包装表达而已。高职学生具有文化素质较高、抽象思维较强的学习特点,但爱国主义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上,这显然与大学生的教育层次、知识水平不相称,形成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这样必然影响了学生学习求知的主动性,影响了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4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弱化。教育培养模式重知识轻德育的思想导致一些高职学生个体对爱国主义意识的弱化。首先,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经历了数年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这使得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思想。升学之后,以上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维和氛围根深蒂固,继续产生着影响。其次,高职教育时间短任务重,加剧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的弱化。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加上外出实训实习,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明显减短。在较短的学习时间中,要突出高职“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的教育特点,必然把教育的重点、重心落在职业技术教育上,过多地强调了学生对知识、技能获取的要求,而忽视了德育、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贯穿育人始终的思想主线。教育培养模式的不平衡导向,使得高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深了高职学生个体对爱国主义意识的弱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影响着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影响着当代高校学生宏观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加强了国家间的联系,也模糊了国家间的界限。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传播缩短了空间距离,削弱了地域国家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和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的引入,个体价值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今时代个人价值和追求被很多年轻人放在奋斗的首位。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观念在当代部分年轻学生中发生了一定的动摇。信息时代的网络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大学生在思想上趋于成熟又不完全成熟,对于接触到的各式各样良莠不齐信息不能很好地甄别,加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不能对当前现实社会中问题给予很好的启示引导,在信息的海洋中,青年学生会感到迷茫甚至迷失方向。二、提高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对策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突出时代性。爱国主义教育在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征。首先,加强国情教育和时政教育。国情教育有助于学生强化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时政教育则以鲜活生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中面临的复杂国内外形势,培养年轻一代的忧患意识。以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扰和“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这些消极的突发事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出学生自觉主动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维护民族的团结、祖国统一与主权安全等爱国主义意识。其次,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坚持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直面当前的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地贴近生活实际,提升说服力和解释力。正确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中,用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和平时期正确践行爱国主义。2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应注意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高校课堂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应注意积极拓展课外阵地,构建内容层次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大学生理性思维的特点,将爱国主义感性教育提高到理性逻辑的水平上来。如结合时政开展高水平的时政热点讲座,既能以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叉能从时政问题的剖析中,让大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并不是非常时期的产物,和平年代依然需要我们用行动高举爱国旗帜。通过团日活动、党校学习,让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系统地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理论。通过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用行动影响并感染周围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在团学活动中,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红色歌曲赛、国情知识竞赛、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寓教于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目的。同时,需要重视社会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高职学生们在学以致用体验工作之中感受生活。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之,以多样的途径构建立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通过不同形式的爱国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3爱国主义教育应体现教育层次性。根据高等教育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把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原来的感性灌输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体现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层次感。这不是将过去式的爱国主义内容简单地做包装,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启发高职学生自觉思考人生价值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把被动的单纯灌输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自发的学习实践行为,把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了解上升到道德情操、自我意识的水平上来,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理论指导实践,从抽象理论中把握具体的爱国主义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认识中提炼出抽象的理论,再由抽象转化为具体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激发高职学生对爱国主义主动思考和学习教育。4加强个体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高职教育模式中,改变传统的重实务技能学习而轻德育的观念,将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贯穿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唱国歌,制造爱国主义氛围,结合特定的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究技巧,可以提高课堂爱国主义教学的实效。同时,教师还须注意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成为知行统一的爱国主义导师。另外,虽然高职教育学制短,课堂教学时间短,但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外出实践环节上,可不失时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职业道德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对职业和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强调国家在个人生存和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地位。“对于各种观点、社会运动、人们的所作所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应该考虑它们对谁有利,谁获利最多。这些并非愚蠢的问题”。在社会发展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正当实现个人价值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但在经济全球化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爱国主义中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和个人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人是社会人,个人前途命运离不开国家这个大环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近代的血泪史用事实告诉我们,国家的稳定繁荣是公民个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基本且重要的保障。有了国家利益的前提保障,公民个体才能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大潮流中,拓展个人的空间,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职学生才能自觉地将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2009年4月14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青年学生凝聚和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把学生最初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成为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爱国热情转化成为爱国主义自发自觉的行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之中,让个体在成长成才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注释:①此处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56.82.②此处引自拉明·贾汉贝格鲁:柏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121.Reference:[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件)[z].2004[3]陈嫌如.让高尚成为自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拉明·贾汉贝格鲁:柏林谈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全文完-
/
本文档为【浅析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不足与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