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

2021-07-05 3页 doc 111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dczly68

从事多年财务会计,税务工作的经验

举报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可修编.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
-.-.可修编.五年级传统文化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三、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四教学措施: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围绕科学技术、诗歌朗诵、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等主题来编排的,本学期共学习五个单元,《古诗四首》《京剧》《时珍》是精读课文,饮食文化是略读课文。本组涉及知识能力方面的容主要有: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了解中华古代科学技术和对外文化交流对世界的贡献。2、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另外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感兴趣,个别学生可以讲述。三.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3、能背诵古诗,有学习中古传统文化的兴趣。4、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5、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四.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2、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五.教学措施;示读、泛读和学生自读相结合六.教学进度安排(学期总课时)。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1课《声律启蒙》(一)教学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早教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2页六、拓展活动:第2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2课《声律启蒙》(二)一、教学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4页六、拓展活动:第4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声律启蒙》(三)一、教学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6页六、拓展活动:第6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4课、《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2、收集对联。第二单元诗词诵读5、《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教学难点:能从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白诗中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送别》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学生介绍诗人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介绍白(略)写作趣事:黄鹤楼与凤凰台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久,白登黄鹤楼见到颢的诗,非常欣赏。当时有人要白题诗,出于对颢的尊重,白谦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然而,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也就是过后不久,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确实,颢的《黄鹤楼》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颢高。诗前两句概括了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容。颢怀古为“思乡”,而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颢的高。四、朗读诗歌(反复读)五、翻译诗歌(略)六、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1、介绍传说(略)2、提问、交流: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1)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2)“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3)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3、小结: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4、分析景情关系: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结并板书:(1)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含情,为抒情本(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第6课、《古诗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两首》,《汴河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题乌江亭》作者是唐朝的杜牧。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14页六、拓展活动:第15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7课诗词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和元朝养浩写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二、学习《西塞山怀古》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③、小组交流。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知识:第17页四、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③、小组交流。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19页六、拓展活动:第19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8课诗词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8课《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章碣写的《焚书坑》,和宋朝辛弃疾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学习《焚书坑》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③、小组交流。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知识:第21页四、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读。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容。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②、全班交流。③、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③、小组交流。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第23页六、拓展活动:第24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九课对联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教学重点读、积累对联。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教学准备:在黑板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学生:课前搜集对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1)抽学生读:“春回,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容可丰富了。)二、交流搜集的对联1.小组交流搜集的对联。 2、体会对联的特点。(1)对联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如:四字词、三字词分别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组词语是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的,在读中体会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具体讲解)(2)对联必须具备的特点: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容相关,上下衔接。三、朗读指导1配乐朗读。(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读好对联)(1)配乐自由读。(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进行奖励。(3)抽学生读、评读、赛读。(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 和三个字的词语。(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文中的对联上。(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 四、拓展交流 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 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第十课谜语教学要求:   1.通过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2.了解谜语的组成、特点及类别。  3.了解谜语的发展过程、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教学重难点:了解谜语的发展,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2.学生交流。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3.出示问题(小组讨论)(1)谜语是由哪几部分组成?(2)谜语是怎样由来的?(3)谜语可以分为那几大类?(举例说明)4.全班交流以上问题。5.如何猜谜语?(结合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来说明)①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②“中间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③“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④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6.交流搜集的谜语。(1)小组互相猜谜语。(2)全班交流、互猜谜语。7.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谜语10则,写在读书笔记上。11.谚语与歇后语教学目标:1.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组成部分。2.认识、积累谚语与歇后语。3.体会谚语与歇后语的含义。教学方法: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丰富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并形成运用谚语和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主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教学策略:重感悟: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朗读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领略歇后语的魅力重积累:有机引入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容和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在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运用积累的歇后语。重迁移:有机实施迁移策略,让学生有效实现运用从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迁移,学以致用,有效实现课课外迁移,形成能力教学重点: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丰富歇后语的积累教学难点: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2.形成运用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多读多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语言的积累,还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在一次感受一下吧!二、出示歇后语、谚语,朗读指导,感受语言的特点1.谁来说一说,我们这次的语言属于什么呢?2.说说谚语、歇后语的特点3.读好歇后语,首先得会读(1)指名逐条练读。(2)齐读。4.如果带着一定的感情去读,就会读出味来(1)引路:芝麻开花--------节节高a怎样才能读好呢?自己试着练读。B谁来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C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好这条歇后语(2)自由练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那种味来(3)反馈效果: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4)集体练读。5.读了这么多遍,你感受到歇后语还有哪些特点?三、创设情景,课积累运用(一)积累所学的歇后语1.比一比,谁背得快2.同桌合作背诵。(一人背前半部分,一人接背后半部分)3.谁愿意接受考验?(二)运用所学的歇后语刚才积累的歇后语你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吗?下面进行情景填空四、语文活动,拓展运用实践(1)分发纸条(2)看谁写得多(3)限时答3分钟(4)反馈与激励(五)看谁说得好五、课后迁移,促进积累运用1.小结2.提供“作业自助餐”(1)我会背(2)我会查,开展课后阅读,积累更多的歇后语(3)我会编,编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第四单元古代都城1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了解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2、使学生知道是历史悠久的古城。3、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观看后请你谈一谈你的感受。学生谈观看升旗仪式录像后的感受。师:每当五星红旗伴着一轮红日升起时,首都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到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很多,只要是到过的人都要到天安门广场去观看升旗仪式,因为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做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天安门广场去了解我们的首都。(板书课题)2.新授师: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都有谁去过呀?这么多同学去过,那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的位置呢?师:天安门广场位于市中心,由于每天都要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因此,天安门广场就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地方。如果我们乘坐直升飞机来到天安门广场的上空,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课件演示)师:这是一幅什么图?能按我们以前学过的可平面图方位的知识来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上这几大建筑物的方位吗?学生介绍。师:天安门广场白天鲜花如海,夜晚华灯齐放。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要迎接数以万计的游人到这里观光游览,除了天安门广场以外,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出板书。政治文化国际交往改革新貌历史师:下面我们就按照同学们提出的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分成小组来讨论,带着你手中收集的资料,自己选择讲座容,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自己确定汇报方式,讨论后老师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方式最新颖,开始吧。自己到各自小组去。师:好,下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同学们这么踊跃,积极性非常高,教师感到很高兴。那么我们先从哪方面入手呢?老师先请历史古迹这小组来汇报。生:我们这一小组同学给大家当一次小导游,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的名胜古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帽和小旗。生:同学们请跟我们一起乘坐旅游号去逛城吧。生:介绍历史古迹(历史名胜,顺口溜,歌曲等形式)师:刚才这小组同学小导游当得称不称职呀?大家鼓励一下。师:昨天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板书,悠久的古城)师:今天首都又以展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下面哪小组接着汇报?生:我们小组用收集的大量图片资料来汇报政治方面的情况。派出二名代表发言。生: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师:通过你们小组的汇报,教师看出你们小组在课前收集资料下了很大的功夫,汇报的非常好,给予奖励。师:下面哪一小组汇报?生:我们小组对文化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师:通过你们查找的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你们小组在查找资料方面真有方法,课余时和其它同学互相切搓一下你们的好方法。师:下一组。生:我们是某某小学记者站的小记者,我们小组对的国际交往方面进行了考察。生:我们的考察到此结束,课后我们将把国际交往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做一下详细的报导。师:通过同学们对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汇报,我们可以看出这几方面与全国各城市相比都比较突出,所以被称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板书)。由于这三个方面在全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所以人们称首都为祖国的心脏。师: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见。师:下面就请最后一组同学汇报。生:由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很大,我们小组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汇报。师:老师这有一段关于改革开放后的录像,请大家来欣赏。师:通过同学们新颖汇报形式,老师看出同学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师: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使这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又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1年7月13日发生了一件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好消息是什么呢?请看(播放录像)三、总结:我们申奥成功了,人们欢呼,人们喝彩,为申奥成功喝彩,为喝彩。新世纪的正为自己规划着明日的蓝图。四、课堂检测: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1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的历史文化底蕴。(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体味作者对渗透灵魂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教学方法:(1)研读教学法。“研读”指研究性阅读。具体地说就是知道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课文,变学生被动的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问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3)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展示,化文本中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与冲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体味文章的涵。教学步骤:一、导入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名胜古迹的图片,通过解说,我们也初步了解了的历史文化。那么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呢?中国有句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我要说的是:“不到,不算真正了解中国。”所以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看看。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一下的魅力所在。二、探讨的古城魅力1)气派不倒,风犹存的,在全世界围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了。(2)整个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3)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小结: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2、作者为什么会那么热爱呢?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座古城,保留了很多可供参观游览的古迹吗?阅读文章第五段,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爱的原因?也就是说对作者有着怎样的生命意义?明确:一切都在与历史对话,调整我的时空存在,圆满我的生命状态。有人说:“到看50年,到看500年,到看5000年。”是有道理的。在有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结晶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始皇兵马俑,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留言:“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俑坑的发现可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俑,不算到中国。”在有蕴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文化艺术宝库——碑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荟萃之地。在你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帝陵碑——乾陵无字碑;还可以参观现已失传的世所罕见的绝活——“乾陵文物三绝”:石雕、壁画、唐三彩。还有被称为中国文化大印的大雁塔;唐明皇和贵妃爱情的见证地——华清池;吸引着一切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外游客。14、教学目标:1、知道古城概况和概貌,了解几个主要的名胜古迹。2、培养学生热爱古都文化,热爱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知道古城概况和概貌。教学难点:了解几个主要的名胜古迹。教学目标:1、知道概况和西湖概貌,了解西湖的形成和几个主要的名胜古迹。2、能读图说出的地理位置和西湖概貌。3、初步培养学生看图填图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西湖,热爱智慧勤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知道概况和西湖概貌。教学难点:了解西湖的形成,填西湖游览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引言: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杭”被誉为天堂的城里有一颗璀灿的明珠,你知道是什么?2、出示课题:问你想了解西湖的哪些知识?二、概况:1、出示“中国政区图”、“政区图”、“城区图”说出及西湖的位置。2、读“简介”的资料。3、归纳:是我国重点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三、西湖概貌:1、出示“西湖鸟瞰图”了解西湖的概貌。(1)电脑模拟测量西湖的环湖周长及水域面积。(2)在图中查出西湖东、南、西、北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三面云山一面城。(3)西湖的部分布着什么?A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五湖、四岛、二堤。B学生根据西湖游览图,查出“五湖、四岛、二堤”的名称。C学生汇报,电脑显示。D在空白地图中填写五湖、四岛、二堤的名称。2、归纳:三面云山一面城,两条长堤分五湖,四个小岛居湖中。四、名胜古迹和博物馆:1、引言:“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在。”西湖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在西湖风景中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2、请学生在小组中说说去过哪些地方?并在西湖游览图中找到它的位置。3、录像——西湖风景区中的几个主要景点。4、在西湖游览图中查找主要的博物馆。请学生介绍自己曾经去过的博物馆情况。五、西湖的形成1、提问:西湖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2、根据电脑的动画演示,讨论西湖的成因:①7000多年前,西湖周围是怎样的?②推测:浅海湾怎么会变成一个湖泊呢?③西湖水为什么会由变咸变淡?3、汇报概括:西湖成因:浅海湾→咸水湾→淡水湖4、说说治理西湖中,哪些人功不可没?5、今天的西湖来之不易,我们在游览西湖中应注意什么?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让西湖这颗明珠永放光彩。六、总结延伸1、课堂检测:回顾、我们从哪些方面了解西湖?2、认识西湖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借助了哪些工具?3、建议学生课外亲自去西湖走走看看。1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六朝古都”、“十朝京都”的来历;认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的历史难点:认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像资料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的文物古迹:陵、明孝陵、淮河、朝天宫……,使学生认识到是一座拥有了辉煌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城中处处留有历史的足迹,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概况、“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向学生指出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提问学生“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分别指的是什么?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容之一。地理概况合地图,指明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认识到: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地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二、先时期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先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理清这样的线索:1、五六千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形成“北阴阳营文化”。2、公元前570年“衡山之战”,地名首见于历史记载。3、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修筑冶城,第一次出现了城堡。4、公元前472年,越灭吴,修筑越城,揭开城市发展的历史。5、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上筑新城,“金陵”之名自此而来。三、从到唐的繁荣与衰落1、汉之际的(1):实行郡县制,设秣陵、江乘和丹阳等县,属鄣郡和会稽郡。(2)西汉初年,郡国二制并行,分置丹阳、湖熟、秣陵等侯国。(3)东汉末年,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筑城,号曰石头城。2、六朝时期的繁荣229年,权于武昌称帝,迁都建业,史称东吴,此后东晋、南朝宋、齐、梁、均定都于今,其名称也由建业更名为建邺,后又因避讳而改称建康。在这三百多年间,凭据其政治中心的优势,以及三吴地区发达的经济基础,成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商业大都会,享有六朝金粉之称。3、隋唐时期的衰落隋灭后,统治者担心有人再度雄踞江南,因此对建康采取压抑政策,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时期。唐代以来,的政治地位继续被贬低,一个时期甚至被取消州一级编制。但文人骚客仍对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留下了不朽诗作。这里可以结合白等诗人有关的名作进行讲述,如白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建议把国都建立于,可见其对的感情之深。第17课授课题目:茶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对茶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2、能对茶的起源、种类、制作流程、茶具有一定的认识,并愿意继续深入的研究。3、学生能吟诵与茶相关的诗词,嫩简单谈谈茶文化。教学重点: 能对茶的起源、种类、制作流程、茶具有一定的认识,并愿意继续深入的研究。教学难点:学生能吟诵与茶相关的诗词,嫩简单谈谈茶文化。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设计意图与备注一、课前交流二、激趣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确定此次活动课题后,咱们已经共同设计了一份课前调查表,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表拿出来,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全员参与,并有员将综合的结果加以整理,以便到集体中去交流。调查容(平时最常用的饮品)特点白开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咖啡茶及其品种其它三、交流调查表有小组的解说员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并作简短说明。(出示表格)四、简介茶的历史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你了解茶的历史吗?学生作简单的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补充,但不要过于详实。五、认识不同品种的茶1、同学们,你们在家中也经常饮茶吗?课前你们已经对茶的品种作了相关的调查,有些同学也许已经亲自去品尝了,下面老师就考靠大家,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茶叶,请你们在五分钟之,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上你的经验去分辨这些茶叶的品种,可以刨一刨亲口去尝一尝,然后在相应的编号下写出这是哪一种茶。2、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去辨认茶叶。3、请各小组的同学将合作讨论后的结果作一个总体的汇报,并说出不同品种茶叶的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评。4、课间出示个种茶的特质,并较少其它的品种。5、大家也许有些口渴了,同学们肯定也想多品尝几种茶,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品茶吧!(播放音乐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自由品茶)六、本课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到的知识板书设计:17茶神农氏发现茶陆羽《茶经》第18课授课题目:酒教学目的:了解中国酿酒的历史,及文人与酒的故事,及酒的种类和礼仪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酿酒的历史,及文人与酒的故事,及酒的种类和礼仪教学难点:了解中国酿酒的历史,及文人与酒的故事,及酒的种类和礼仪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设计意图与备注一、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只围绕一个方面来介绍。附相关资料:(一)酿酒起源的传说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1、仪狄酿酒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2、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3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二)文人与酒1、白一生以酒为题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可谓多矣。且看著名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2、作为同时代不相伯仲的两大诗人,杜甫似乎永远是一个与贫病交加、与穷愁潦倒为伍的倒楣诗人。譬如他写的《客至》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在《逼侧行赠毕耀》里自嘲:“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醉时酒》:“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3、唐朝不仅仅是只有白、杜甫会喝酒。大凡能吟诗填词者,皆能豪饮。请看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唱道:“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于武陵的《劝酒》表达了同一层意思:“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离别。”愈在《闻梨花发赠师命》里也不甘示弱:“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诗名远播的禹锡在《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里更是豪情万丈:“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但把喝酒写得最是豪气干云的还要算王翰的《XX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还有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然。”“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杜牧的:“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前笑不成。”商隐的:“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还有王昌龄的:“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系的:“纵酒还须上山去,白云那肯下山来。”韦庄的“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惟觉酒多情”……(三)关于黄酒与白酒1、中国的黄酒,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  2、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三、谈谈自己了解的酒的种类四、了解“酒令”什么是通令?什么是雅令?四、出示《将进酒》齐读第19课四大菜系授课题目:19四大菜系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四大菜系及其相关的菜的特点,感受我国丰富的菜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四大菜系及其相关的菜的特点,感受我国丰富的菜文化。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四大菜系及其相关的菜的特点,感受我国丰富的菜文化。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设计意图与备注一、导入:我国幅员辽阔,在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中,菜文化更是独特,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四大菜系。二、在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每组只交流一个菜系)三、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只围绕一个方面来介绍。附相关资料:1、我国菜系有三种划分方法:  按省按划分四大菜系  有2种说法第一种:菜、菜、江浙菜、菜;第二种:菜、菜、淮扬菜、菜。  按省划分八大菜系  鲁、粤、川、、闽、浙、湘、徽  按文化流派划分东北菜、菜、冀鲁菜、胶辽菜、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菜、江浙菜、菜、菜、菜、客家菜、菜2、鲁菜:即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个菜系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菜系源远流长,对其他菜系,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1)齐鲁菜系,齐鲁菜系以菜为代表,在北部、XX、盛行。  清蒸蜜三刀、水饺等。菜也是齐鲁风味中重要的一支,代表菜有脱骨扒鸡。(2)胶辽菜系,亦称胶东菜系,以菜为代表。流行于胶东、辽东等地(3)孔府菜系,以曲阜菜为代表。流行于西南部和地区,和菜系的风味较近。3、川菜:即菜系。以菜和菜为代表。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4、菜由徐海、淮扬、和南四种风味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菜为主。(2)胶辽菜系,亦称胶东菜系,以菜为代表。流行于胶东、辽东等地(3)孔府菜系,以曲阜菜为代表。流行于西南部和地区,和菜系的风味较近。3、川菜:即菜系。以菜和菜为代表。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4、菜由徐海、淮扬、和南四种风味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菜为主。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原江浙菜系可分为淮扬风味、风味、南风味、风味和徽州风味。后来浙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原菜系的徐海风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扬、和南风味组成菜。以淮扬和南风味为代表5、粤菜:即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粤菜馆。在国、海外影响极大。不仅、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第20课授课题目:古诗两首教学目的:背诵古诗两首,弄清楚古诗大意。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两首,弄清楚古诗大意。教学难点:背诵古诗两首,弄清楚古诗大意。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设计意图与备注一、简介古诗背景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以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王建的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众多的诗作中独具特色。二、讲解古诗大意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变为石头;石又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谐。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想念的深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二句紧承上文,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着笔不多,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这首诗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容。诗人只描写了一个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刹间的感受,平平写出,象是信手拈来,不费力气,然而却是情意无穷,耐人咀嚼,发人深想,极有情味,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第21课授
/
本文档为【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