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9-11-18 4页 pdf 1MB 25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lenvis1984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I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编制组2019年11月II前言为指导和规范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建标【2019】1034号文《关于印发2019年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立项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西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
I陕西省工程建设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编制组2019年11月II前言为指导和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建标【2019】1034号文《关于印发2019年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立项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暂行)》(DBJ61/T87-2014)的制定原则和内容,在广泛征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从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建设的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在本要点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向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反映。(地址:西安市文景路98号,邮编:710018,电话:02968519969)主编单位: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主要审查人员:III目录一、总则1二、基本规定3三、建筑专业审查要点43.1法规43.2材料43.3立面、外墙43.4接缝4四、结构专业审查要点54.1基本规定54.1.1抗震等级基本规定54.1.2灌浆接头试验基本规定64.2法规64.3设计文件编制要求64.3.1结构设计说明64.3.2结构施工图64.4材料64.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74.5.1适用高度74.5.2现浇混凝土要求84.5.3计算规定94.5.4接缝材料要求104.5.5耐久性104.5.6位移限值104.5.7连接规定11IV4.5.8楼梯114.5.9叠合板124.6框架结构设计154.6.1一般规定154.6.2接缝计算164.6.3叠合梁174.6.4预制柱184.6.5接缝和节点194.7剪力墙结构设计214.7.1一般规定214.7.2连接构造224.7.3接缝计算254.8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274.8.1一般规定274.8.2接缝计算274.8.3连接构造27五、机电专业审查要点295.1一般规定295.1.1设计原则295.1.2各种管线及仪表设置部位295.1.3防水、防火、隔声等设计295.1.4抗震设计295.2给排水专业审查要点295.2.1规范和标准295.2.2基本要求29V5.2.3建筑冲厕295.2.4给水系统295.2.5排水系统305.2.6太阳能热水系统305.2.7管道、阀门、设备及其连接305.3暖通专业审查要点295.3.1供暖设计305.3.2供暖与空调设备安装305.4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审查要点295.4.1设备与管线的设置及安装305.4.2防雷31附表:西安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概况申报表321一、总则1.1.1为指导和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相关法规(本要点所称法规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以下简称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以下简称GBT51231-2016)、《装配式建筑标准》(GBT51129-2017)(以下简称GBT51129-201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暂行)》(DBJ61/T87-2014)(以下简称DBJ61/T87-2014)编制本要点,其中以JGJ1-2014为主要依据,GBT51231-2016、GBT51129-2017和DBJ61/T87-2014作为补充。1.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除应符合本要点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建质[2013]87号)的要求。1.0.3本要点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技术审查。要点所指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单体预制率不小于20%,且单体装配率不低于50%的西安市区范围内的新建建筑。1.0.4本要点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1.0.5当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结构装配和预制构件连接类型等超过1.0.1条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1.0.6本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工程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全面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法规的有关规定。1.0.7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结构专业设计图纸包括结构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本要点内容仅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构施工图除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编制和安装施工的要求。当提交审查的施工图为结构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合一时,可根据本要点对属于结构施工图的内容进行技术审查。21.0.8当采用经鉴定合格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分析时,可不对本要点中与计算公式有关的条文再进行审查。1.0.9除本要点内容外,审查尚应包括现行相关国家规范、标准或地方法规规定的内容。1.0.10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送审时注明单体建筑的预制率、装配率,并给出计算依据。审查完成后,审查单位应将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楼层数、结构形式、预制率、装配率等基本指标形成文件报送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0.11本要点发布后,如有新版相关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应以新版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为准。3二、基本规定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2.1建筑单体预制率应不小于20%建筑单体预制率:建筑±0.000以上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说明: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单体建筑含裙楼时,裙楼不在预制率计算范围以内。2.2建筑单体装配率应不小于50%建筑单体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说明:1.“建筑单体预制率”计算方法同《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2.装配式建筑应采用全装修;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2.3连接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和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或钢筋直径大于20mm,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链接。4三、建筑专业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3.1法规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工程的总建设规模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3.2材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A级的要求。3.3立面、外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5.3.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3.4接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10.3.7外挂墙板间接缝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接缝宽度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密封材料的变形能力、施工误差、温差引起变形等要求,且不应小于15mm。5四、结构专业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1基本规定4.1.1抗震等级基本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3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3确定。表6.1.3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高度(m)≤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24>24且≤60>60≤24>24且≤60>60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剪力墙三三三二二二一一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高度(m)≤70>70≤24>24且≤70>70≤24>24且≤70>7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度(m)≤70>70≤24>24且≤70>70≤24>24且≤70现浇框支框架二二二二一一一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三二三二一二一其他区域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6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1.2灌浆接头试验基本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11.1.4预制结构构件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应在构件生产前进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的连接接头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4.2法规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工程的预制率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4.3设计文件编制要求4.3.1结构设计说明除住建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设计总说明的要求外,尚应补充以下内容:4.3.1结构设计说明1、预制构件种类、制作和安装施工说明,包括对材料、质量检验、运输、堆放、存储和安装施工要求等;2、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的深化设计要求,包括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存储、吊装和安装定位、连接施工等阶段的复核计算要求和预设连接件、预埋件、临时固定支撑等的设计要求。4.3.2结构施工图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加如下设计内容:1、预制构件的平面布置图,包括预制构件编号、节点索引、明细表等内容;2、预制构件模板图;3、预制构件配筋图;4、预制构件连接构造大样图;5、建筑、机电设备、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等的设计综合图;6、预制构件制作、安装施工的质量验收要求;7、连接节点施工质量、验收要求。4.4材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4.1.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4.1.3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4.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4.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4.2.7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7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4材料1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2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编者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尚应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35-2015的规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2.2用于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镀锌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有关规定。镀锌金属波纹管的钢带厚度不宜小于0.3mm,波纹高度不应小于2.5mm。5.2.3用于钢筋机械连接的挤压套筒,其原材料及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5.2.4用于水平钢筋锚环灌浆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4.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4.5.1适用高度《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6.1.1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6.1.1中括号内的数值。表6.1.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2g)8度(0.3g)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60504030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13012010080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130(120)110(100)90(80)70(60)8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5.1适用高度续表6.1.1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2g)8度(0.3g)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10(100)90(80)70(60)40(30)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表6.1.2高层装配整体或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4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6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654.5.1适用高度6.1.2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1.2的数值。8.1.3抗震设计时,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釆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6.1.1规定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时宜分别降低20m。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4.5.2现浇混凝土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8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2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3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1.9带转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底部框支层不宜超过2层,且框支层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9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2部分框支剪力墙以外的结构中,转换梁、转换柱宜现浇。6.6.1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4.5.3计算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11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按表6.1.11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为1.0。表6.1.11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结构构件类别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柱偏心受拉构件剪力墙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轴压比小于0.15轴压比不小于0.15RE0.750.750.80.850.850.850.854.5.3计算规定6.5.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设计状况:ujd0≤VV(6.5.1-1)2地震设计状况:REuEjdE/≤VV(6.5.1-2)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EmuajuVV(6.5.1-3)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jdV——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jdEV——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uV——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uEV——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muaV——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j——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10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6.5.7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4.5.4接缝材料要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12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墙板水平接缝用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值应大于被连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4.5.5耐久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1.13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4.5.6位移限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3.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宜按表6.3.3采用。表6.3.3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hu/限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50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1/800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1000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1/120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3.5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规定:hu][≤pp(5.3.5)式中:pu——弹塑性层间位移;][p——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表5.3.5采用;h——层高。表5.3.5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类别][p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1/50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1/100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12011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5.7连接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4.4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有关规定。6.5.3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应满足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3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6.5.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6.5.5)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本规程第7.2.2条的规定计算确定。3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柱顶应设置粗糙面。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a)键槽贯通截面(b)键槽不贯通截面图6.5.5梁端键槽构造示意1—键槽;2—梁端面4.5.8楼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4.3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板面宜配置通长的12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纵向钢筋;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4.5.8楼梯6.5.8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6.5.8的规定;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表6.5.8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最小搁置长度(mm)75751004.5.9叠合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6.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的构造示意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4—附加钢筋;4—支座中心线2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b)。6.6.5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13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5.9叠合板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图6.6.5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后浇层内钢筋;4—附加钢筋6.6.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6.6.6),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al;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图6.6.6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拼缝构造示意1—通长构造钢筋;2—纵向受力钢筋;3—预制板;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6.6.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4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14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5.9叠合板6.6.10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中可靠锚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板底为构造配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6.6.4条第1款的规定;2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5.2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2屋面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5.5.4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图5.5.4),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5.4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1—通长钢筋;2—纵向受力筋;3—预制板;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15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5.9叠合板1)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型(图5.5.4a)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2)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端部为90︒或135︒弯钩(图5.5.4b、c)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90︒和135︒弯钩钢筋弯后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d为钢筋直径)。2)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端部为90︒或135︒弯钩(图5.5.4b、c)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90︒和135︒弯钩钢筋弯后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d为钢筋直径)。图5.5.4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说1—通长钢筋;2—纵向受力筋;3—预制板;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4.6框架结构设计4.6.1一般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7.1.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7.1.3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16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2接缝计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7.2.2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持久设计状况yffAAfAfVcsdkc1ccu1.6510.007.0(7.2.2-1)2地震设计状况yffAAfAfVcsdkc1ccuE1.6506.004.0(7.2.2-2)式中:1cA——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cf——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yf——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A——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图7.2.2)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sdA——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图7.2.2叠合梁端受剪承载力计算参数示意1—后浇节点区;2—后浇混凝土叠合层;3—预制梁;4—预制键槽根部截面;5—后浇键槽根部截面7.2.3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预制柱受压时:yffANVcsduE1.658.0(7.2.3-1)当预制柱受拉时:])(1[1.652sdcsduEyyfANffAV(7.2.3-2)式中:cf——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yf——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取绝对值进行计算;sdA——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uEV——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17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3叠合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7.3.2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图7.3.2a);2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图7.3.2b)时,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非抗震设计时,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图7.3.2叠合梁箍筋构造示意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7.3.3叠合梁可采用对接连接(图7.3.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后浇段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图7.3.3叠合梁连接节点示意1—预制梁;2—钢筋连接接头;3—后浇段18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3叠合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6.2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5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且不应大于400mm。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5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且不应大于400mm。4.6.4预制柱《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7.3.5预制柱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柱底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连接区域长度与500mm之和;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图7.3.5)。图7.3.5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柱底箍筋加密区域构造示意1—预制柱;2—套筒灌浆连接接头;3—箍筋加密区(阴影区域);4—加密区箍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6.4上、下层相邻预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图5.6.4),柱底后浇段的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1套筒上端第一道箍筋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20mm,柱底部第一道箍筋距柱底面不应大于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19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5接缝和节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7.3.6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柱底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图7.3.6),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2柱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3柱底接缝厚度宜为20mm,并应采用灌浆料填实。图7.3.6预制柱底接缝构造示意1—后浇节点区混凝土上表面粗糙面;2—接缝灌浆层;3—后浇区7.3.8采用预制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内锚固或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框架中间层中节点,节点两侧的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图7.3.8-1a),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直接连接(图7.3.8-1b);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后浇节点区。图7.3.8-1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预制梁;4—预制柱;5—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2对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7.3.8-2),也可采用90°弯折锚固。3对框架顶层中节点,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20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5接缝和节点定。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直线锚固;当梁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宜采用锚固板锚固(图7.3.8-3)。图7.3.8-2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预制梁;4—预制柱图7.3.8-3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中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连接;3—预制梁;4—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4对框架顶层端节点,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固在后浇节点区内,且宜采用锚固板的锚固方式;梁、柱其他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伸出屋面并将柱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在伸出段内(图7.3.8-4a),伸出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m,伸出段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d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大于100mm;柱纵向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0d;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2)柱外侧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节点区搭接(图7.3.8-4b),其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柱内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锚固板锚固。21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6.5接缝和节点图7.3.8-4预制柱及叠合梁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示意1—后浇区;2—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3—预制梁;4—柱延伸段;5—梁柱外侧钢筋搭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6.6采用装配式柱及叠合梁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节点,两侧叠合梁底部水平钢筋挤压套筒连接时,可在核心区外一侧梁端后浇段内连接(图5.6.6-1),也可在核心区外两侧梁端后浇带内连接(图5.6.6-2),连接接头距柱边不小于0.5hb(hb为叠合梁截面高度)且不小于300mm,叠合梁后浇层顶部的水平钢筋应贯穿后浇核心区。梁端后浇段的箍筋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直径不应小于10mm,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4.6.5接缝和节点1箍筋间距不宜大于75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箍筋直径直径不应小于10mm,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4.7剪力墙结构设计4.7.1一般规定5.2.3剪力墙结构中不宜采用转角窗。8.1.1抗震设计时,对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墙肢也有预制墙肢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4.7.2连接构造8.2.4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自套筒底部至套筒顶部并向上延伸300mm范围内,预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应加密(图8.2.4),加密区水平分布筋的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应符合表8.2.4的规定,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分布钢筋距离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22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7.2连接构造图8.2.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加密构造示意1—灌浆套筒;2—水平分布钢筋加密区域(阴影区域);3—竖向钢筋;4—水平分布钢筋表8.2.4加密区水平分布钢筋的要求8.2.6当预制外墙采用夹心墙板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外叶墙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外叶墙板应与内叶墙板可靠连接;2夹心外墙板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3作为承重墙时,内叶墙板应按剪力墙进行设计。8.3.1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约束边缘构件区域时,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图8.3.1-1)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并应在后浇段内设置封闭箍筋。2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构造边缘构件区域时,构造边缘构件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图8.3.1-2)。4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且不应小于8mm。8.3.2屋面以及立面收进的楼层,应在预制剪力墙顶部设置封闭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图8.3.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圈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剪力墙的厚度,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楼板厚度及250mm的较大值;圈梁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2圈梁内配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2,且按全截面计算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的较大值,纵向钢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8mm。抗震等级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二级1008三、四级150823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7.2连接构造图8.3.2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示意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后浇圈梁;4—预制剪力墙24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7.2连接构造8.3.3各层楼面位置,预制剪力墙顶部无后浇圈梁时,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后浇带(图8.3.3);水平后浇带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后浇带宽度应取剪力墙的厚度,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水平后浇带应与现浇或者叠合楼、屋盖浇筑成整体。2水平后浇带内应配置不少于2根连续纵向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a)端部节点(b)中间节点图8.3.3水平后浇带构造示意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水平后浇带;4—预制墙板;5—纵向钢筋8.3.4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高度宜为20mm;2接缝宜采用灌浆料填实;3接缝处后浇混凝土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8.3.5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2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当仅部分连接时(图8.3.5),被连接的同侧钢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在剪力墙构件承载力设计和分布钢筋配筋率计算中不得计入不连接的分布钢筋;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图8.3.5预制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示意1—不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2—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3—连接接头25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7.2连接构造3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8.3.12当预制叠合连梁端部与预制剪力墙在平面内拼接时,接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墙端边缘构件采用后浇混凝土时,连梁纵向钢筋应在后浇段中可靠锚固(图8.3.12a)或连接(图8.3.12b);2当预制剪力墙端部上角预留局部后浇节点区时,连梁的纵向钢筋应在局部后浇节点区内可靠锚固(图8.3.12c)或连接(图8.3.12d)。4.7.2连接构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5.7.11当上下层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剪力墙底后浇段内的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和预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直径的较大值,间距不宜大于100mm;楼板顶面以上第一道水平钢筋距楼板顶面不宜大于50mm,套筒上端第一道水平钢筋距套筒顶部不宜大于20mm(图5.7.11-1)。4.7.3接缝计算8.3.7在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NAfVy8.06.0sduE(8.3.7)式中:yf——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sdA——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8.3.14应按本规程第7.2.2条的规定进行叠合连梁端部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26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7.2连接构造(d)预制连梁钢筋在预制剪力墙局部后浇节点区内与墙板预留钢筋连接构造示意图8.3.12同一平面内预制连梁与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示意1—预制剪力墙;2—预制连梁;3—边缘构件箍筋;4—连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或连接27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8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4.8.1一般规定9.1.1本章适用于6层及6层以下、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编者注:条文中的“本章”,即JGJ1-2014的第9章。9.1.3当房屋高度不大于10m且不超过3层时,预制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0mm;当房屋超过3层时,预制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宜小于140mm。9.1.4当预制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140mm时,应配置双排双向分布钢筋网。剪力墙中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4.8.2接缝计算9.2.2(多层剪力墙结构)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NAfVy6.06.0sduE(9.2.2)式中:yf——垂直穿过结合面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sdA——垂直穿过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4.8.3连接构造9.3.1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预制剪力墙转角、纵横墙交接部位应设置后浇混凝土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混凝土暗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且不应小于250mm,截面宽度可取墙厚(图9.3.1);2后浇混凝土暗柱内应配置竖向钢筋和箍筋,配筋应满足墙肢截面承载力的要求,并应满足表9.3.1的要求。28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4.8.3连接构造9.3.3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接缝厚度宜为20mm。2接缝处应设置连接节点,连接节点间距不宜大于1m;穿过接缝的连接钢筋数量应满足接缝受剪承载力的要求,且配筋率不应低于墙板竖向钢筋配筋率,连接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9.3.4当房屋层数大于3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板与预制剪力墙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6.6.4条的规定;2沿各层墙顶应设置水平后浇带,并应符合本规程第8.3.3条的规定;3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应在屋面设置封闭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应符合本规程第8.3.2条的规定。9.3.7预制剪力墙与基础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顶面应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圈梁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2预制剪力墙与圈梁顶面之间的接缝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9.3.3条的规定,连接钢筋应在基础中可靠锚固,且宜伸入到基础底部;3剪力墙后浇暗柱和竖向接缝内的纵向钢筋应在基础中可靠锚固,且宜伸入到基础底部。29五、机电专业审查要点5.1、一般规定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1.1设计原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应方便维修更换,且不应影响主体结构安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和管线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应满足结构专业相关要求,不得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的区域可采用现浇楼板。5.1.2各种管线及仪表设置部位公共管线、阀门、检修口、计量仪表、电表箱、配电箱、智能化配线箱等,应统一集中设置在公共区域。5.1.3防水、防火、隔声等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5.1.4抗震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5.2、给排水专业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2.1规范和标准采用装配式建筑时本专业须遵守的其它规范和标准。5.2.2基本要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1.1装配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应方便维修更换,且不影响结构主体安全。7.1.4装配混凝土建筑的设备与管线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应满足结构专业相关要求,不得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洞等。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的区域可采用现浇楼板。5.2.3建筑冲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2.1装配混凝土建筑冲厕宜采用非传统水源,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有关标标准。5.2.4给水系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2.2装配混凝土建筑的给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给水系统配水管道与部品的接口形式及位置应便于检修更换,并应采取措施避免结构或温度变形对给水管道接口产生影响;2给水分水器与用水器具的管道接口应一对一连接,在架空层和吊顶30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2.4给水系统内敷设时,中间不得有连接配件,分水器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并宜有排水措施;3宜采用装配式的管线及其配件连接;4敷设在吊顶或楼地面架空层的给水管道应采取防腐蚀、隔声减噪和防结露等措施。5.2.5排水系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2.3装配混凝土建筑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同层排水管道敷设在架空层时,宜设给水排水措施。5.2.6太阳能热水系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2.4装配混凝土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5.2.7管道、阀门、设备及其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2.5装配混凝土建筑应选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噪性能好、便于安装及维修的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可靠、密封性能好的管道阀门设备。5.3、暖通专业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3.1供暖设计供暖系统宜采用适宜于干式工法施工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产品。采用集成式卫生间或采用同层排水架空地板时,不宜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5.3.2供暖与空调设备安装当墙板或楼板上安装供暖与空调设备时,其连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5.4、电气和智能化专业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4.1设备与管线的设置及安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7.4.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电气和智能化设备与管线设置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竖向主干线应在公共区域的电气竖井内设置;2配电箱、智能化配线箱不宜安装在预制构件上;3当大型灯具、桥架、母线、配电设备等安装在预制构件上时,应采用预留预埋件固定;4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应做预留,出线口和接线盒应准确定位;5不应在预制构件受力部位和节点连接区域设置孔洞及接线盒,隔墙两侧的电气和智能化设备不应直接连通设置。31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5.4.2防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
/
本文档为【西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征求意见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