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谢琳简介 (25页)

谢琳简介 (25页)

2020-06-29 5页 doc 40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万用文库

暂无简介

举报
谢琳简介 (25页)谢琳简介谢琳简介篇一:欧洲一体化史简介论文《欧洲一体化史简介》论文探索东西欧一体化发展一成一败之原因及其对各国的启示学院:医学院姓名:谢琳学号:2132001117提交时间:2014.7.24中文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避免重蹈战争覆辙,欧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由之带来了明显的思想变化:不再通过扩大军事力量实行相互制衡,而是选择东欧和西欧各自为营,均实行一体化政策。最终苏联和东欧的一体化进程由于内外部的原因最终以失败结果而告终;但西欧的一体化却持续深入发展,政治上的统一获得了经济上的腾飞,最终让西欧一体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
谢琳简介 (25页)
谢琳简介谢琳简介篇一:欧洲一体化史简介论文《欧洲一体化史简介》论文探索东西欧一体化发展一成一败之原因及其对各国的启示学院:医学院姓名:谢琳学号:2132001117提交时间:2014.7.24中文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避免重蹈战争覆辙,欧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由之带来了明显的思想变化:不再通过扩大军事力量实行相互制衡,而是选择东欧和西欧各自为营,均实行一体化政策。最终苏联和东欧的一体化进程由于内外部的原因最终以失败结果而告终;但西欧的一体化却持续深入发展,政治上的统一获得了经济上的腾飞,最终让西欧一体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为西欧各国都带来繁荣和利益。东西欧一体化政策一成一败的结果,也是对世界各国的重磅一击,使它们在本国的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了深刻而意义重大的启示。Englishsummary:AftertheWorldWarII,inordertoavoidrepeatingthemistakesofthewar,Europehadaprofoundreflection,andhadasignificantchangeinideology:insteadofkeepingbalancesbetweenothercountriesthroughtheexpansionofmilitarypower,EasternandWesternEuropechosetobeindependent,toimplementintegrationpolicy.Finally,theintegrationpoliciesoftheSovietUnionandEasternEuropefailedbecauseoftheinternalandexternalreasonsintheend.However,theintegrationpolicyofWesternEuropemadeithavealong-termdevelopment.Thepoliticalunionleadtoeconomicdevelopment,eventuallymadeWesternEuropehavearemarkablesuccesswhichhavebroughtprosperityandinterestsforeverycountriesinWesternEurope.ThedifferentresultsofWesternEuropeandEasternEuropeshockedmanycountriesovertheworld,makingthemtodrawlessonsfromtheminthecountry'sdevelopmentprocess.正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由于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整个大陆都呈现一种百废待兴的局面,十分微妙。也正在此时,欧洲自动的划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东欧国家为主要的东欧苏联集团,一个则是以西欧国家为主导的西欧集团,两个集团都试图通过一体化措施来达到振兴经济,恢复其原本发展状况的目的。可是,最后的最后,东西欧却一个失败,一个成功,明明选择的路是一样的,只因方法不同,便造就了如今的天壤之别。东欧国家选择了与苏联在同一阵营,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却遭遇了东欧剧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由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土崩瓦解,东欧一体化宣告失败,导致这一剧烈震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东欧国家自身发展和苏联干涉,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首先,外部原因可简单的分为四点,分别是历史、宗教、西方国家、和苏联方面。一是历史原因,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长久的民族积怨问题。在卡廷森林大屠杀案件中,苏联在卡廷森林残忍的杀害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近2.2万人。另外,苏联红军还曾经血腥的屠杀了许许多多的罗马尼亚平民。这样的民族积怨,使得波兰和罗马尼亚人民无法忘记和释怀,必然会导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民族关系长期的紧张,为东欧剧变提供了群众的基础。二是宗教原因,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而文化对人的影响永远是潜移默化的。东欧部分国家的天主教势力早已具有长期的历史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东欧大部分国家强制实施的僵化的宗教政策自然而然的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使得内部不再团结,加速了东欧剧变。三是西方国家的原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向西方靠拢和促使他们向资本主义进行“和平演变”,东欧国家内部有的动摇了,必然会带来不和谐氛围,使整个一体化难以继续进行。我想,这一点,应该也是导致东欧剧变的较为重要的外部原因。而最后一点,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方面的原因。②东欧是苏联红军解放的,“斯大林说”也作为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党看苏联的眼色行事,与苏联的关系也成为他们能否继续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可是苏共对东欧的严格控制还是会引起东欧各党的强烈不满。使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处于尴尬的境地,像两个相互怀疑的战友,必然不能再继续在一场战役中互帮互助。但是这一形式的逆转,发生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选择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并对东欧的改革表示支持,尤其是一些党提出的多党制主张。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东欧各党放手大干,毫无顾忌,这就导致了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各种矛盾如火山一样瞬间爆发。所以,我认为苏联对东欧的做法和后来放松的态度,是东欧迅速发生变化的重要外部原因。而在内部原因,也就是东欧国家自身方面,就可以从它的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在经济方面,东欧仍然盲目的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大多数国家发展十分缓慢,改革成效并不大,人民生活水平依旧很低。这导致了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历史都惊人的相似,我想大胆预言: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必然诱发民族矛盾和政治危机。于是在政治方面,我们就可想而知,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也仍然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另外,东欧各党,队伍庞大,党员人数增加,缺乏正确的选举和监督,使得贪污腐败、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党员素质直线下降。党和政府渐渐脱离了群众,也在群众心中丧失了地位,于是群众没有了领袖,民族矛盾激化,一体化也自然无法进行。这一问题,让我想到胡锦涛先生曾经在一次讲话中做出的回答:“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特别是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最后,在思想方面,东欧国家盲目放弃一党制而走向多党制,并且在获得苏共的支持后越走越远,导致各国党内部思想混乱,在文化这一层面也潜移默化地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加速了东欧剧变,注定了东欧一体化的失败。在东欧一体化失败的对比下,西欧一体化的成功似乎显得更加不易,而在这不易的背后,自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原因。首先,如果把一体化比作是一个团队的合作,那么这个团队的成功自然少不了团队中所以个体的共同努力。西欧的一体化是各个国家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永远也离不开西欧每个国家的努力。所以,我认为最不可忽略的一点原因就是各成员国在经济方面的努力。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对生产力的发展有较高目标,前前后后也都陆续实现了。正是因为每个国家都经济发展,地位强大,才为西欧一体化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的相互认可制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保障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也许有人都会反驳说这一计划明显对欧洲起到了控制作用,但我想说,就算是弊大于利,它对欧洲的援助就可以轻易否认了吗?它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对西欧各个国家的经济恢复都有着意义重大的作用。西欧各国在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方面都得到了美国确确实实的援助。西欧经济由此展开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不正是因为马歇尔计划吗?我们不得不承认,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之中,确实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对西欧一体化的成功有着说不出道不明的利处。另外,西欧所实行的货币一体化政策,在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加强经济聚合力,推动经济一体化。而在人民心理上,则有利有推动欧洲公众增强联盟信心。另外,在六国之间建立关税同盟,在成员国内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关税,在外部建立共同的关税率,使得各成员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增强了贸易的实力。两者共同促成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正是这样的联盟,才有效地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的成功。①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在政治方面,西欧各国之间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这一措施对于那些工业生产力弱,产品质量差,出口竞争力弱的国家,比如法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无疑推动了农业发展,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另外,他们建立了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对西欧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是西欧一体化的成功的无形阶梯。当然,发展的前提是统一与和平,所以法德和解也是在政治方面能够推动西欧一体化成功的重要原因。法德两国为恢复发展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选择和解,不仅帮助了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成功的核心力量。最后,③“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根据舒曼的建议,1950年6月20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开始谈判。六国达成协议,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也陆续正式组建,再后来又进一步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终于,在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的正是建立,标志着西欧国家已经在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也标志着,他们离成功,早已不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的状况都十分艰难,并且东西欧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经济上的衰败,政治上的混乱,都让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统一。只是,在统一之后选择走的道路不同,最后的发展结果也不同。东欧国家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对苏联国家的一味的模仿注定了其必然走向失败,相反,西欧国家根据其真实的境地而选择性的接受美国的帮助,而非一股脑的向美国投怀送抱,拒绝成为美国的傀儡,最终一体化政策成功,发展成如今对国际有重大影响的欧盟组织。东西欧的发展对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启示。我想先从我们国家发展的状况出发,来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效仿前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马克思,但是绝对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搬其制度,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就如今的强大中国。这更加说明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真理:即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国家的实际出发。如果当初中国只是单纯的模仿苏联的制度,那后果可能与苏联一样,中国也可能与苏联一样,早已被自然选择,不复存在。所以,无论是东欧,还是西欧,他们的发展经验都告诉我们,选择一条最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才是制胜的关键。蒙着头的乱冲乱撞,只能头破血流。再比如新加坡,也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经济形势适时做出调整。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这些都是新加坡起飞的关键。④根据本国的条件和状况,发展适合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减少进口。并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因为它紧紧的抓住本国国情,顺应本国实际,所以才能在一众外界条件都比它强的国家中,矗立不倒,位于不败之地。另外,纵观欧洲发展历史,尤其是西欧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它能在美国这样的世界公认大国、日本这样的政治经济大国、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派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无疑是因为它团结的一体化。单拎任何一个欧盟里的国家出来,可能都无法与这些世界强国对抗,但是,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像欧盟会旗上那12颗星星一样围绕在一起的时候,力量却是永远无法小觑的。现在,像欧盟这样的合作组织也日益增加,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欧盟的成功,使世界各国都积极的加入到合作的大阵营中来,使世界各国领导人和人民都意识到合作,在当今社会,有多么重要。因为只有善于合作,才能更好的竞争。参考文献:①摘自百度百科东欧剧变②摘自朱冬雪的《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③摘自百度百科舒曼计划④摘自百度百科新加坡的发展篇二:声乐教师资料沈湘教授个人简介沈湘教授1921年生于天津,从小喜好歌唱,四十年代同时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和国立音专声乐系,多次开个人演唱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从五十年代开始直到1993年去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先后培养了郭淑珍(女高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铁林(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殷秀梅(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程志(男高音,国家一级演员)、关牧村(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梁宁(女中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一名)、迪里拜尔(花腔女高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二名)、刘跃(男低音,荷兰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范竞马(男高音,美国露莎庞塞莱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程达(男中音,德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黑海涛(男高音,意大利马里奥·莫纳柯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音乐人才。同一位声乐教师的男女高低5个声部的学生在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大奖,这在国际声乐界也是罕见的。“沈湘现象”在国际声乐界被公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他们称赞道: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具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其它沈湘声乐教学方法--歌唱的基本要素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这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用也不存在。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歌唱所需要的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歌唱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考虑一个问题,如只想练呼吸,其他问题不想,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辅助,你很难断定你唱得是对还是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是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才是最合适的,要从最后的音响来判断。简单地说,绝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用的共鸣是好的,嗓子也对,就是呼吸不好。这是不可能的。要是对就全对,有一个部分不对,其他两个也好不了,这三个是统一体。歌唱乐器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所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自然界各种动物、昆虫都能发出声音各异的鸣叫,鸟儿能有动听的叫声。各种乐器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只有歌唱乐器能够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而其他任何乐器都不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因此,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歌唱时,四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语言跟前三者也是一体,由于语言的改变,其他三者也随之有所改变。美声来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Belcanto在西方音乐界的定义和我们的理解有所不同,西方对Belcanto的理解指的是由作者家罗西尼(Rossini)、多尼采(Donizetti)、贝利尼(Bellini)等人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它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式以及歌唱方法。美声唱法实际上不是只讲声音,在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各种不同的现象:有一个时期只讲声音,既不注重歌词也没有“味儿”;有一个时期以炫耀技巧为主,脱离内容;有一个时期也曾改变过要以内容为主。我们接受美声的传统是主张声情并茂地歌唱,不主张为声音而声音的歌唱,只要求“情”而没有适应歌剧音乐会所需要的声音。“中国之莺”周小燕(1917.8.17~)——优秀共产党员、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有近半个世纪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她奔腾不息的90年生命旅程中,她用一个又一个音符和音阶,在“母亲——祖国”这条旋律线上,完成了一个最精致、华彩的装饰音。廖昌永、张建一、李秀英、高曼华等。周小燕教课,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生动演绎。声乐教学是一对一的,每个学生、每个阶段面对的问题各不相同,周小燕的神奇之处在于,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每个人的症结所在,然后,用不同的方式耐心启发。金铁霖金铁霖,教授,满族,1940年出生于哈尔滨。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学生他的主要学生有: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戴玉强、李丹阳、吴碧霞、铁金、刘玉婉、孙丽英、程桂兰、吕继宏、刘斌、牟玄甫、祖海、汤灿、张燕、王丽达、陈莉莉、张迈、吕薇、黄华丽、阿拉泰、唐佩珠、郭瓦·加毛吉、刘辉、雷岩、金小凤、吴琼、韩延文、董华、高咏梅、周金星、于连华、王绍玫、王世魁、黎光、湘女、于丽红、方琼、王世惠、李海鸥、谢琳、王永春、柏林林、高韵、夏阳等。教学:一、母音练习。在一般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两组不同的母音。一组是“ou”、“u”,一组是“i”、一组是“ei”。用这两组母音作基本练习,去带别的母音。比如;1765︱4321︱1-‖ou——a——u——a——这是用“o”和“u”带“a”,慢慢地把“a”掺进去,然后再带出来。“ou”和“u”这两个母音的特点是掩盖色彩比较浓,容易通畅。u母音本身就“竖”,它是掩盖的母音,容易打开、通畅、垂直。这种母音训练对那些声音挤、压、紧的学生非常有益。通过训练把声音竖起来,位置就提高了,气息跟位置就会结合上。把“u、ou”母音比做垂直线,把“i、ei”母音比做水平线。我觉得“i、ei”比较明亮、集中,容易进入高位置,因而更适宜唱中国民歌。用“i、ei”带出来的声音必然有这个音的色彩。比如:ⅰ765︱4321-------‖mai----ma-----------mei----ma------------“mai”和“ma”带出来的“a”必然是明亮的。但是,假如你的喉咙紧、挤,则应该先用u的母音训练,待打开喉咙、声音通畅了最后再回到“i、a、i”上来,母音明亮的色彩就出来了。具有“u”色彩的“i、ei、i”最好,也可以说它是在垂直线保证下的水平线,这样的声音最好,这是说母音的作用。二、“哼鸣”唱法。首先要哼对,哼得不对,这个哼带出来的音也不对。怎样哼才算正确呢?哼的时候喉咙不能紧,气要深下去,要用高位置哼,也就是假声位置的哼。用哼来带出“a、ai、ao”。否则一挤,气就贯不上去了。检验哼鸣是否是正确的办法,是在你哼的时候,看嘴巴是否可以随便动。如果在变换口型的时候声音不受影响,口型变换了,声音仍然在那儿“挂着”,这就说明你的哼鸣是正确的,否则唱歌咬字口型必然转换,声音挂不住到处乱跑那就错了。这一点不管唱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都一样,这是共性。哼鸣很有效果,可以作练习。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可以把哼鸣再细分为“大哼鸣”和“小哼鸣”。所谓小哼鸣是指它的焦点更集中,是个“芯”,小哼鸣练习更适用于戏曲民歌。大哼鸣在感觉上相对讲比较空一点,带有哭泣感,比较开,掩盖成分比较多,用这种感觉唱,往往会使字变型,使所有的字都带有掩盖色彩。这样去唱中国民歌,听起来会使人感到不够亲切,嘴里像含着个饺子,尽管听起来是打开的,里面是竖的。三、哈欠状态的使用。打哈欠本身就能使你声音掩盖,能进入高位置,能把声音竖起来,使喉咙打开,使气息跟位置结合起来。具体讲是指哪种哈欠呢?通常指不张大嘴的哈欠。比如在课堂上同学疲倦睡意上来,打哈欠的时候怕太明显,因而不好意思张大嘴,但哈欠还是止不住要打,就是这种感觉。虽然没张开大嘴,但口腔里面已经打开了。关键是里面打开,嘴巴张不张不太重要,蒋英老师翻译瑞典人写的《声音的音响学》,其中谈到有人问歌唱家的声音构成与一般人有何区别?回答是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歌唱家说话都像打哈欠。男高音还不太典型,中低声部说话都像打哈欠。如果哈欠打不好,还可以在唱歌的时候把小舌头往上抬一抬,不管什么字都抬着唱,或许马上能见效。四、微笑状态。唱歌微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民歌。不会微笑唱不好民歌。微笑状态掌握的好,声音的位置、音色、明亮度就很容易找到。大家可以试一下,比如有位同学听别人讲笑话,他笑了,但笑的时候不好意思张嘴,他这时口腔是打开的,小舌头抬起来了,和打哈欠差不多。贝吉在北京讲课的时候有人提问意大利唱法有什么绝招,贝吉想了想回答“外面的微笑,里面的哈欠”。每个人都会微笑,但唱歌的时候往往拉长脸。不会笑着唱歌的人肯定哪儿拽着劲,哪儿紧。笑着唱能使声音位置靠前,解决声音重、紧的问题。尤其是民族声乐,比西洋唱法还要多笑一点,多加一档。微笑也要灵活运用。男中音一笑声音就太亮了。五、假声位置问题。通过假声的位置把真声带出来,对唱的重的人特别有效。这里面也包含着母音变型和声音掩盖的问题,作为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六、与高位置相反方向的一种提法。我在训练中把它叫做反向提法。这样提是为了调节某些人发声时气息高而浅、喉咙卡、容易挤住的问题。这是因为想位置想的太多,失去了歌唱的平衡状态,用反向提法可以帮助其恢复平衡。第一个反向提法是支点提法,这个提法是一种比喻,只能在意念中形成。支点部位在中山装第二颗纽扣处,歌唱时,它比声带实际上所处的位置低三、四寸。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歌唱,原部位声带的压力相应会减少,从而比较容易取得喉咙打开、喉头下降、气息相对稳定的整体歌唱的平衡。贝吉讲课也提到了支点问题,开始他老提打哈欠、微笑,这样比较靠前,有些人就搞浅了,声音失去了支点。所以就提出一个问题“支点在哪儿?”贝吉的回答也很巧妙:“你唱对了就有支点了”。实际上不管民族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者是唱创作歌曲,凡是在第二颗纽扣找到支点的人声音都会结实有力,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有一种比较飘逸的男高音,支点没挂上,声音一高就假了,正是由于他缺乏支点达不到稳定平衡的要求,缺乏底气和整体共鸣的支持,致使声音微弱。因此说对歌曲不同风格的要求要加以变化不能离开掌握科学唱法这个基础。七、吸气唱法。概念是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儿在哪唱。在吸气的过程中唱,唱的过程永远保持吸气状态,所有的字都一样。演唱时保持吸气状态喉头必然稳定,吸到哪儿从哪儿唱,气息就深。八、喉下换字。有的人用吸气唱法容易唱重,可以试用喉下换字的方法,嘴巴紧的人通过这个方法会自然放松。九、叹气贴音。这也属于反向提法。这些都是气息跟声音同时解决的办法。放松的时候才能叹气,叹到哪儿声音就在哪儿贴着气唱出来了,这样做对解决声音挤、卡、压、扁、浅、白都比较有效。篇三:大队委例会记录时间:2007、12、20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通过自评、互评确定十一月份优秀办公室值勤员。2、少先队知识测试。3、布置下周五年级联合会《小卫士大行动》活动事宜时间:2008、1、17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刘老师总结本学期少先队活动开展情况2、各大队委提少先队活动建议及下学期活动打算3、民主测评本学期红领巾广播台优秀播音员、优秀大队委、优秀值勤员(本文已被浏览837次)时间:2008、1、10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各中队反馈情况2、总结上周四年级新年音乐会活动情况3、总结上周五年级联合会《小卫士大行动》活动情况时间:2007、10、18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升、夏悦会议内容;1、学习十七大有关精神,鼓励各大队委大班级用各种形式喜迎党的十七大的召开,牢记胡总书记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2、结合重阳节进行尊老爱老的教育。3、检查评比第二期黑板报时间:2007、10、11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谈当选大队委体会、感想2、大队委具体分工:大队长:夏悦副大队长:范秋彤旗手:、戴静怡、孔欣雨组织部:胡姝、毛嘉慧、钱淑雯活动部:张点点、戴静怡、夏悦卫生部:潘雯、徐君琴、范秋彤宣传部:刘慧敏、余心杰、严彤体育部:殷旭飞、蒋苏昇、杨箫文艺部:徐燕、陈天莹、孔欣雨3、学生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收集评选4、组织学校鼓号队训练5、做好12日校运动会的准备工作时间:2007、10、18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学习十七大有关精神,鼓励各大队委大班级用各种形式喜迎党的十七大的召开,牢记胡总书记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2、结合重阳节进行尊老爱老的教育。3、检查评比第二期黑板报时间:2007、10、25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评比童心向党手抄报优秀组织奖及优秀个人奖2、谈区运动会的各班准备工作3、学习队章,争取成为一名少先队知识专业讲解员。时间:2007、9、27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潘雯、徐君琴、宗琦、张点点、王颖、陈皓、邓雅会议内容;、1、召开三元桥小学第三届少代会事谊,蒋丽萍负责做工作,其他原队委做好选票、代表证、提案收集等工作。2、布置国庆节学生手抄报刊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3、参加“运河名城”活动(威风锣鼓队)时间:2007、9、20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潘雯、徐君琴、宗琦、张点点、王颖、陈皓、邓雅会议内容;1、各班汇报班级少先队园地建设完成情况2、讨论课间安全活动,我们大队委应该做些什么?3、检查评比第一期黑板报时间:2007、9、13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潘雯、徐君琴、宗琦、张点点、王颖、陈皓、邓雅会议内容;1、庆祝教师节演讲比赛(六年级)有关事项的布置2、六年级学生自行车规范管理,请本年级大队委带好头,做好本项工作。3、谈各班班队干部改选时间:2007、12、6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升、夏悦会议内容;1、刘老师总结“捡回希望换回明天”活动开展情况2、各大队委根所据活动开展情况评选活动优胜班级、拟订活动积极分子评选表格,并且交各班填写。3、值勤员开会(下午第三节课后)时间:2008、1、17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昇、夏悦会议内容;1、刘老师总结本学期少先队活动开展情况2、各大队委提少先队活动建议及下学期活动打算3、民主测评本学期红领巾广播台优秀播音员、优秀大队委、优秀值勤员时间:2007、9、13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潘雯、徐君琴、宗琦、张点点、王颖、陈皓、邓雅会议内容;1、开发区庆祝教师节大会文艺节目和鼓号队有关事项的布置。2、收齐暑期各项作业能及班级暑期工作工结。时间:2007、11、15地点:大队部参加人员:辅导员:马娅、刘德香大队委:范秋彤、余心杰、戴静怡、严彤、孔欣雨、刘慧敏胡姝、毛嘉慧、殷旭飞、钱淑雯、徐君琴、杨箫、徐燕潘雯、陈天莹、张点点、蒋苏升、夏悦会议内容;1、通过自评、互评确定十月份优秀办公室值勤员。(五(5)班陈天莹)2、总结本次红领巾义卖、捐款及捐书活动。3、继续学习队章,准备迎接少先队知识测试。篇四:讲义:国际关系讲义:国际关系分析(2010年)一、问题1、学习国际关系学有什么意义?了解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质、做出符合国际趋势的国际战略、认识中国的特殊性=多数人物宗教信仰,难以理解宗教信仰对国家政策的影响。2、国际关系学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国际关系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学科,此后70多年里有了系统性的发展。·研究对象: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家社会现象。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在某些国际问题领域,通过某些方式(冲突、合作、放任、逃避等),在实现某些目的或利益(生存、权力、财富、荣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和。·学科属性:政治学范畴,政治学内部专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与之并列的学科有比较政治学、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政治学研究方法等。国际关系研究的分支: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地区与国别研究、国际安全研究、外交学。·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关系史和国际评论的区别:政治学与史学之别。国际关系学者引述史实的目的不在于说明历史事件本身,而在于归纳或演绎国际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史学研究成功为研究依据,但不考察史实本身的真实性。国际时事评论是个人或机构对国际事件表达的看法和立场,并不在意读者是否接受;国际关系研究要依照科学研究方法用事实论证一个学术观点,目的是让读者接受。3、国际关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知识体系的构成:以国别和地区为进行研究分工;以问题类别为标准的研究分工——军控与裁军、国际组织、反恐、国际能源与环保、国际政治经济。·从那些学科领域汲取了营养:早期来源于史学、政治学、哲学,后来出现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再后来又有数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养分。4、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类?不同类别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描述性问题=是什么、因果性问题=为什么、处方性问题=怎么办。发现性研究与发明性研究的区别。5、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为什么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影响较小?中、欧古代思想家在国际关系认识上存在的相似性说明了什么?古代社会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现象大量存在。《管子·霸言》:“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秦穆公不要助晋灭郑,“邻之厚,君之薄也。”欧洲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记录希腊城邦战争的史实《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至今是研究国家间冲突的参考书;霍布斯的《利维坦》提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观点;的《君主论》提出战争不可避免只能推迟的观点,认为“谁使另一人强大,谁便是在摧毁自己”。这些形成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萌芽。格劳修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是最早的国际法著作,与康德的《永久和平》构成早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烛之武与马基雅弗利相隔1800年。6、国际关系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目前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取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形成几大主要学派:首先兴起的是理想主义学派,代表文献是美国总统威尔逊1918年发表的“14点”讲话。理想主义为以后的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基础,但自身却没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二战后现实主义理论得到较大发展。1948年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行为主义推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1957年卡普兰的《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1960年谢琳的《冲突的策略》、1968年多伊卡的《国际关系分析》是代表作。2006年谢琳荣获诺贝尔奖。沃尔兹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将传统现实主义上升为新现实主义。米尔斯海默2001年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发展出进攻性现实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基欧汉和奈1977年的《权力与相互依赖》在传统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自由主义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温特1999年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是代表。进入21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英国学派、批判理论都有所发展,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现实主义:关注安全、冲突,核心变量是权力与国家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维持均势。自由主义:关注发展、合作,核心变量是制度与共同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改善制度。建构主义:关注和谐、进化,核心变量是观念与文化环境,解决对立冲突途径是改变观念。马克思主义:关注剥削、斗争,核心变量是依附与阶级利益,解决冲突途径是改变国际秩序。·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程:1981年陈乐民文章《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为建国后第一篇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文章;1987年张季良的《国际关系学概论》是中国学者写的第一本国际关系教材;2003年叶自成著《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是中国学者对先秦思想整理介绍以及以古代中国外交史为案例写成的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国际关系著作;1991年以来,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了创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设想。以问题为导向、以可行方法为工具、以中国古代思想为营养的研究有可能创造出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成果。·不同理论流派的影响力:在中国,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自由主义次之,但在国际经济领域,其影响力可能还要大于现实主义。原因是国际经济关系中双赢的机会较大,因此制度主义关于如何实现国际合作的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方面,多为零和游戏,自由主义流派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主要局限于大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中,影响力难以超越书斋。7、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依靠历史经验和人生体验来解释国际关系,或者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作简单的类比,或是根据若干前提进行理论演绎。科学方法的程序是文献回顾---寻找研究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假设(制定检验标准,采取个案分析、案例比较、统计分析、模拟试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得出结论二、问题1、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什么?何谓朝贡体系?·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研究的基本背景和出发点。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无政府性质,无强制性权威机构来管理国家间的交往。联合国是议事机构,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缺乏强迫成员来服从联合国的强制机器。超国家机构垄断暴力——国际体系实现有序的根本。《墨子·尚同上》: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国际体系的基本形态是中心—边缘体系,运转支配规律最主要的是实力向心规律。·西周时期的五服体系:王城-甸服(封内)-侯服(封外)宾服-要服(蛮、夷)-荒服(戎、狄)。这套规范依据国家实力大小规定社会等级,对国家行为的约束范围非常小,主要是礼节方面的规范,目的是在无政府状态下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中心-边缘体系,遵循实力向心规律,曾经是东亚地区两千多年的国际体系基础模式,其规范集中在进贡的形式与内容上,称为“朝贡体系”。国际体系的社会属性:等级性。也有学者认为无政府社会的行为体所具有的功能是相同的,因此他们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区分的。但今天的联合国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等级体系,有常任理事国于非常任理事国和普通会员国之分,不过,与“五服体系”大为不同。2、国际体系与国内体系的差别?无政府社会的等级确立标准:实力,有政府社会的标准:权力。无政府社会内等级关系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如国际法。各国的等级划分规则不同,但核心一致,都是表现在权力上的区别。印度按肤色分四级:婆罗门(祭司、僧侣)、刹帝利(贵族、武士)、吠舍(农、工、商)、首陀罗(奴隶、无土地自由人);南非曾经按肤色分为白人、有色人、黑人的种族隔离制度;英国的官僚等级体制,按行政权力会分社会等级。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体制各异,但官僚制是其核心,只是具体名称和规定有所不同而已。3、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道德规范的区别?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国际社会上,所有国家都认为追求本国私利是道德行为。损人利己甚至被认为是被认为符合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情报机构的设置目的在于不择手段地获取他国机密信息,受本国法律保护的光荣职业。在国内社会在被视为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除道德规范外,等级依据、行为准则、法律效力、军事暴力、安全保证、认同感等方面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也性质有别。4、国际体系构成的三要素是什么?三要素的变化速度如何?国际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国际格局(国家之间的实力分配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同盟、敌对、非敌非友等)、国际规范(国家间在长期互动、交往中形成的、对国家行为具有不同约束力的习惯、规则、法律等的统称)。国际规范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规范的约束力并不相同(条约强、惯例弱),其制定与实施离不开现实的国际权力因素。一般来说大国制定规则,小国被动遵守。美国学者对国际规范性质的分类:三种文化结构——17世纪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之前的“人人为敌”的霍布斯文化;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人人为竞争对手”的洛克文化;初显于欧美国家安全共同体之内的“人人为友”观念的“康德文化”。5、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哪种现有理论的解释比较可取?·三个典型的国际体系: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首航中南美洲兵发现“新大陆”,此举被认为是近代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国、诸侯国或城邦国家等国家形态,成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此后,民族国家间的关系被翻译成“国际关系”。1648年被视为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此时的民族国家形态主要局限于欧洲地区,欧洲之外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19世纪后半期东亚地区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日本。·维也纳体系: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14.9维也纳会议举行。除了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1815.6通过“最后议定书”:欧洲旧王朝普遍复辟,奥地利得到加里西亚、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并入荷兰,奥地利得到意大利北部作为补偿、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神圣同盟”(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导了该同盟,1815.9.26俄、奥、普签署《神圣同盟条约》,此后,除英国、教皇和土耳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进去。“四国同盟”:1815.11.20由英国发起,英、俄、普、奥四国参加,商定定期举行外交大臣会议,互通信息,以达成欧洲协调。纯领土的重新划分并不是保持欧洲军事的最好办法,相反可能带来更加不平衡的状态。梅特涅与英国外长卡斯尔雷主张坚定维护“欧洲均势”。维也纳体系确定了“正统原则”(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的旧秩序和君主制度)、“补偿原则”(领土补偿、弥补旧日损失等方式巩固“正统”)、“干涉主义原则”(缔约国在各领域的相互援助),旨在维护封建制度、基督教教义等,反对国家革命和民族独立。以实现“欧洲协调”。·凡尔塞-华盛顿体系:1919.1巴黎和会召开,俄国苏维埃政权被排斥在外。6月签署《凡尔赛条约》。美英法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各异:美欲建理想的新秩序,英要维护传统优势并不支持法在欧陆某霸权,发要对德复仇,重建欧陆霸权。条约包括:《国际联盟盟约》和《对德和约》。1921.11-22.2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四国条约》,承认美英法日四国在太平洋占领岛屿的现状,暂时调和了在远东的矛盾,“日英同盟”自条约生效时自动终止。《五国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总吨位限额折算成比率为5:5:3:1.75:1.75,日本的实力得到认可。《九国公约》具体化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同时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
/
本文档为【谢琳简介 (25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