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审计理论考试统一答案

审计理论考试统一答案

2018-07-02 19页 doc 493KB 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旋律

几年的财务工作经验,现认财务主管一职!精通各种财务管理软件

举报
审计理论考试统一答案《审计理论》复习要点1.为什么审计的需求理论解释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答:审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经济产物,是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早期“以经验为主”和“重视技术“的传统理论认为,审计只不过是一系列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的集合。对为什么产生审计需求,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等审计基本问题无人问津。这种研究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学科的正常发展,使审计所面临的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无法得到综合系统的解决,更无法取得逻辑上的一致。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审计需求理论,主要包...
审计理论考试统一答案
《审计理论》复习要点1.为什么审计的需求理论解释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答:审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经济产物,是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自己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早期“以经验为主”和“重视技术“的传统理论认为,审计只不过是一系列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的集合。对为什么产生审计需求,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等审计基本问题无人问津。这种研究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学科的正常发展,使审计所面临的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无法得到综合系统的解决,更无法取得逻辑上的一致。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审计需求理论,主要包括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产生审计需求,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等审计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审计学科的发展。所以说审计的需求理论解释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4.受托经济责任,企业剩余计量与审计需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答:受托经济责任就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受托给受托者(代理人)并赋予受托者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同时通过有关组织规则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和义务关系。但在受托经济责任中,资源的委托人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与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代理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能够接受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度量规则,以检验受托经济责任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会计和审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的通过缓解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状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社会装置。受托经济责任体现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分享安排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规范与界定的一种合约关系。这就需要剩余计量这个可观察的变量对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进行衡量。但由于代理人掌握着公司会计系统和政策的选择权,外面股东并不知道其是否具有可靠性。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双方都知道计量的过程,公认的会计提供了一系列的计量准则。而审计的作用正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程序增加其可信性而降低企业的契约摩擦,进而确定并解除受托经济责任,维系企业的受托代理关系。=1\*GB1⒈为什么审计职业服务质量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答:=1\*GB3①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经济利益密切联系的人们可以被称为社会公众,他们通过政治化过程而最终实现的经济利益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即公众利益。在社会公众及公众利益之间普遍存在的基本联系就是受托责任关系。=2\*GB3②无论是在营利性企业,还是在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中,有关当事人的行为最终都是一种关于受托责任的契约行为,而审计师作为财务报告供给链上的关键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可靠性的鉴证则是界定与解除受托责任的媒介物,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3\*GB3③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师的工作就是人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缓解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信息分布不对称的状态,降低代理成本的社会装置。审计师在受托责任关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职业服务质量将为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5\*GB1⒌“期望差距”与“信任差距”在审计职业道德变迁中体现了何种功能?答:=1\*GB3①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服务质量的不满意会使社会公众与审计师之间产生关于审计职业道德的“期望差距”,即社会公众认为可以从审计师那里获得的信息质量与他们实际获得的信息质量之间存在差别。=2\*GB3②审计职业道德的期望差距又会进一步引起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任差距”,信任差距的产生则会对审计职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直接的威胁。=3\*GB3③面对期望差距与信任差距,一方面作为职业服务需求者的社会公众会要求政府对审计职业施以更为严格的管制或法律惩戒,甚至采取或发明其他替代性的措施以减少对审计职业服务的需求,如以政府的直接监督取代某些审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始终处于“内省”状态的审计师,为保持和发展审计职业服务市场,会自觉地对其职业道德标准进行某种程度反省、提升与推进,从而促使审计职业界与社会公众之间就审计职业道德这一隐性合约达成新的一致,以弥补期望差距与信任差距。这就是审计职业道德这一隐性合约达成螺旋上升、发展与变迁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期望差距与信任差距是导致职业道德变迁的直接动因,极大的推动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发展。2.如何理解独立性在性质上是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的统一?【书上相关答案】倘若将行为约束视为他律,核心价值则是自律。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特定时期,缺乏自律能力成为注册会计师贯彻独立性的最大障碍,于是有关方面就会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损独立性的各种行为进行限制。这时,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一种行为约束。随着服务选择范围的拓宽、审计技术的现代化、经济信息的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公众对审计信息的依赖和期望度的提高,尤其是非鉴证业务比重的扩大,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恪守独立性的挑战。HYPERLINK"http://www.iaudit.cn/"\t"_blank"审计独立性不再是对外部限制的一种机械反应,而成为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职业素养。因此,独立性应是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的统一。【网上的答案】审计独立性既是行为约束又是核心价值。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行为约束观和核心价值观始终都是同时存在,相辅相成的。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这两种观点的地位不同。在该行业发展的初期,整个行业缺乏自律能力,加上相关市场和行业的自律能力也不健全,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管理者必须制订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有损独立性的各种行为进行限制。这时,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一种行为约束,很少有人意识到独立性也是一种核心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网络、电子商务等新情况层出不穷,再采用以往堵漏洞的方式制定条款保护独立性已经不太可能。首先,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独立审计准则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其次,由于新情况的多样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管理者无法制定出面面俱到的准则和条款规范审计行为。这时,行为约束观的作用在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下显得十分微弱。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市场主体行为走向成熟,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服务选择范围拓宽,审计技术现代化,经济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公众对审计信息的依赖和期望提高,使每个注册会计师都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尤其是非鉴证业务比重的扩大,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知识含量和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的独立性不再是对外在限制的一种机械反应,它已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在纷繁复杂的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能灵活地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把握独立性并自学保持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更多地表现为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置值,行为约束观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因此,这两种观点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并行存在,和谐统一。7.什么是独立性规则中的“四项基本原则”?【答案一】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当审计师出现下列情况时,将被认为是不独立的:1)与审计客户存在共同利益或存在利益冲突;利益关系是指审计师与审计客户除审计收费及相关服务收费外的财务联系。2)审计自己或同事的工作;3)履行审计客户管理层或雇员的职责;4)作为审计客户的“赞同者”或“支持者”。【答案二】2000年11月,SEC颁布了《委员会关于审计师独立性要求的修订》,提出了用于判断审计人员与审计客户的关系或提供某一服务是否会损害独立性的四项基本原则,即:(1)是否会在审计人员与审计客户之间形成共同利益或利益冲突;(2)使审计人员处于审查自己工作成果的地位;(3)使审计人员履行审计客户的管理职能或成为客户的雇员;(4)使审计人员处于客户支持者的地位。审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法律责任的三种形式:过失责任。过失是指专业人员在履行法定义务时未能恪尽职守,未能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与谨慎,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过失按其程度可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指没有严格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与谨慎,“重大过失”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最低限度的认真与谨慎。如果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过失责任一般仅处以罚款或予以行政处分;如果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舞弊责任,又称欺诈责任。欺诈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以不良动机为特征,明知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具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而出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欺诈责任的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民事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违约责任。指双方以口头或书面协议所界定的一种合同法下的责任,只有作为合同当事人的客户才可以起诉审计师的违约行为。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指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行政责任:警告、暂停执业、罚款刑事责任:触犯刑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罚金、有期徒刑、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5、审计师法律责任会影响独立审计的质量吗?答: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会影响到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是设计审计师法律责任安排的重要目标,但并非越严格的法律责任越能威慑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适度的审计师法律责任可以诱致能够促进社会最佳投资量的审计质量水平或审计师努力水平,但是如果对审计师因提供不当鉴证造成损害的计量的司法体制安排不适当的话,那么审计师的法律责任约束将会导致超过社会最佳需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因为如果审计师的法律责任过重,审计师的执业行为将会过于保守,所签发的审计报告虽然质量高,但将少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佳量,那么这将导致实际投资量少于最佳投资需要量。反之,如果审计师的法律责任过轻,审计师将会激进地签发审计质量没有可靠保障基础的审计报告,以至于超过社会所需要的最佳量,从而诱致社会整体上的过度投资行为。2.审计组织形式会影响审计质量吗?答:审计组织形式会影响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其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分析,在给定相对严格的执业环境和较高的法律风险的前提下,注册会计师会选择提高审计质量来降低审计失败需要承受的法律风险;同样,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见法律风险高,那么他的理性行为应当是提高审计质量以尽可能的降低法律风险。因此,高审计质量常常是由较高的法律风险来保证的,法律风险小则审计质量也相应的较低。而不同的审计组织形式下,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连带赔偿责任大小不同,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风险控制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相较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更大,其提供的审计质量也更高。国际上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以合伙制为主流。但就目前而言,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组织形式,业界认为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是我国审计质量普遍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向社会承担无限责任,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就丧失了最根本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因此,要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必须推行收益与责任相对应的合伙制组织形式。6.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审计组织形式?答: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是我国会计是事务所的主要组织形式。(1)从经营风险角度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制相对于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合伙制,由于其没有作为审计服务产品质量的额外担保机制——无限责任,导致其经营风险通常是最高的。但是,由于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有待进一步强化,市场上并未出现合伙人因为提供了有瑕疵的审计服务而真正承担无限责任的情况,因而也就导致了合伙制下的审计服务产品质量的额外担保机制并未起到有效的作用而逐渐弱化,而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也就未将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作为一个考虑变量。此时,在法律要求事务所只能在有限责任公司制和合伙制之间进行选择时,多数事务所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制也就不足为奇了。(2)从道德风险来看,由于合伙制下道德风险是最高的,而有限责任公司制下道德风险是最低的,当事务所从道德风险角度出发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制组织形式,同时也不用担心由于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而导致的经营风险提高时,有限责任公司制组织形式的选取也就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的最佳选择。(3)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有限责任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并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未来的审计组织形式也要与国际趋同,朝着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发展。7.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要素包含哪些内容,其具体观点是什么?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要素包含以下内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及职能:目标是提供增值服务;职能是认证及咨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概念: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具有广博的知识;化被动为主动;年度应关注现在和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弹性;表达意见必须做到公平性;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多元化专业技能,训练有素;与组织内部各单位及管理者建立良好的正式关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及实施标准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是整个实物标准框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10.内部审计领域的研究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答: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学科,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相关课题层出不穷:内部审计的历史发展: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制度,这些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是否存在影响呢?目前,世界范围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已逐步迈向趋同,而内部审计在发展中的“全球趋同”似乎早已在IIA成立后就成为一种常态,内部审计在全球化过程中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存在不太相同的因素作用?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内部审计与组织治理: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在不同的组织形式的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区别何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如何定位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又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具体作用?风险管理领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怎样的胜任能力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咨询职能的提出是否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如何通过确认及咨询服务增加组织价值?这些都是值得后续研究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概念和要求是否适用于内部审计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何独特的考虑?另外,由于咨询服务的拓展,独立性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同时关于客观性的威胁与管理也成了亟待研究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如何衡量内部审计业绩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比如:①内部审计部门的最佳控制范围是什么?②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大小是否与审计质量相关?③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何种性格特征时,会带来较好的业绩和更少的工作压力?……2.以国家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剖析自我国成立以来政府审计职能的变迁?答: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国家理论模型:洛克基于社会契约的政府模型、奥尔森的匪帮模型、巴泽尔的暴力第三方履约模型。这三种理论模型各侧重于强调国家和政府职能的某方面特质,是对人类历史上所存在过的不同国家形态的理论抽象。这三种国家理论模型为深入地理解与透视政府审计在不同国家形态下的职能与特征差异提供了最为根本的法理渊源。(以下的红色文字可以不答,仅作为理解)1.洛克的国家理论模型:基于自愿平等的社会契约洛克国家理论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划分。②主张区分政治事务与经济事务。③主张公民社会拥有对国家的革命权。④政府指的是有限政府。⑤政府是立宪政府。2.奥尔森的国家理论模型:集体行动逻辑下的匪帮学说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奥尔森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奥尔森总结道,统治比部落更大的群体的政府的兴起,不是由于任何形式的社会契约和自愿交易,而是人们被迫将自然法下的个人权利移交给了长驻匪帮——政府。3.巴泽尔的国家理论从人们之间进行交易和贸易的角度展开分析。巴泽尔定义的国家包括两个含义:①指一群个体,这些个体臣服于一个使用暴力执行合约的单一的终极第三方;②指一个疆域,指实施者的权力所及的范围,即暴力维系的第三方所实施的协议价值与一国境内总产品的价值之比。国家理论下的审计职能主要有:1.洛克模型下的政府审计:一种权力监督机制洛克学说中的政府审计在本质上属于立宪规则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审计的对象是被让渡个人权利的整个政府。对于洛克式的国家,执行政府审计的主体应该是独立于行政系统而从属于议会的审计机关。对统治者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对征税权的约束来实现的。政府审计不仅应当监督检查政府是否按照宪政规则征税,而且还应当对税收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就突出了政府审计要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法理渊源。2.奥尔森模型下的政府审计:一种独裁统治工具奥尔森逻辑下的国家属于典型的专制国家,政府审计在本质上属于政府的内部审计,其审计委托人是独裁君主,审计对象是独裁者的下属官僚。奥尔森模型下的政府审计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1)政府审计的委托人为处于统治地位的君主,政府审计的职责在于检查下属官员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君主的受托责任。君主所拥有权力的合法性存在一定的瑕疵。审计机关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会取决于国王的喜怒哀乐。(2)在奥尔森所描述的国家中,征税的本质是流窜匪帮对处于霍布斯丛林中个人的抢劫,其征税权本来就不是通过多数同意的宪政原则取得的,所以在这类国家中政府审计无法通过监督财政收支达到控制统治者的目的。3.巴泽尔模型下的政府审计:一种经济监督机制巴泽尔从履行人们之间交易合约的角度,用交易成本的范式具体阐述了私人合约领域与主权国家领域的划分。在巴泽尔的国家模型中,对政府审计应对突出两个根本职能:①对保护者进行监督。②对政府的运行实施绩效审计。在巴泽尔的国家模型中,政府审计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政府审计的委托人是将合约的执行权委托给政府的个体的集合。(2)个体是通过限制性条件和集体行动机制来约束保护者的。(3)这种国家形态下的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处于中等水平。因此,自我国成立以来政府审计职能的变迁为:第一阶段,对权力的监督,不仅是经济监督,还包括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第二阶段,独裁者对下属官员受托责任的监督,是独裁者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工具;经济监督为主,防止保护者掠夺被保护者财富;第三阶段,监督维持保护者运作的支出是否超过履行保护者履约的交易给个体带来的收益,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5.综述近20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政府审计环境的研究,并对有关研究进行简要的评价?答: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而政府审计的良好运作,有赖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审计环境。杨肃昌、肖泽忠(2004)在分析宪法思想的基础上,讨论了西方宪法思想对西方审计制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审计制度应该具有的基本方面是: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审计监督什么以及审计工作如何维持等。其中最本质的是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即审计机关选择怎样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尽管西方各国的审计制度在这些主要方面的具体规定不尽一致,但都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反映或体现出西方宪法思想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和特征。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着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并随着我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至导致我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陈全民、杨秋林及李建新(2005)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从社会需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律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六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所面对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并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由于审计环境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国不能全面直接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经验,而必须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进行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长期以来,学者在研究政府审计环境时,都将政府审计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割开来进行考察,缺乏一种宏观的整合透视,这使得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政府审计环境变迁的内在规律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综上所述,有效政府的构建硬是一个综合过程,它包括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2.三种审计模式各自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联系?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Auditing)也被称为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Auditing),是审计模式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是以凭单审核为重心,以审查账目有无错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从会计科目人手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Auditingapproach)又称系统导向审计,是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之后一种新的财务审计模式。它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AuditingApproach)也称为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AuditingApproach)。由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上的差异(陈毓圭,2004),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其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通过对财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一种审计模式(AR=IR*CR*DR)。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和经营风险为导向的一种审计模式(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联系:审计范围不断拓展从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到内部控制再到以风险为基础,审计模式不断演进。审计模式的变迁历程是独立审计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独立审计理念的变化以及它是如何通过规划和设计工作流程以达到审计目标和实现审计职能的。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能带来的新的理论研究机会包括哪些?答:1.审计模式的演进:技术革新VS政治保险假说.已有的观点:100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的变化却是十分巨大的。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其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的每一次演进都属于审计技术的自然革新。新的解释:审计责任扩大的政治保险假说。审计需求的保险假说(insurancehypothesis)不仅强调审计的鉴证机制,而且强调审计的风险转移机制。 Wallace(1980,1987,2004)将审计需求的保险假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各市场主体对审计保险价值的自愿性需求;二是管制机构及政府部门对审计保险价值的强制性需求。2.风险导向审计会影响会计公司的文化及审计师的品性吗?会计公司文化会影响审计师的品性,即审计师的伦理定位与职业作风。会计公司内部隐性或显性的正确行为导向及审计师的道德品性对审计质量具有直接作用。第一种文化强调审计师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我们称之为“公众责任文化”。客户赞同文化与公众责任文化相比,前者更有可能置公众的利益于不顾。以上述两种极端文化为端点的连续区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相关文化,其中之一就是审计师是中立的,他们既不为资本供给者谋福利,又独立于资本需求者,而只专注于审计师自身的利益及其相关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我们将这种文化称为“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与公众责任文化有时难以区分,后者更关注审计师的道德义务,而前者只关注审计师因违反公众责任而产生的经济后果。3.风险导向审计要得到有效的应用是否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走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发展出的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型体现了行业关注的思想,这一模型建立在有关客户的行业和经营程序的知识基础之上(Bell等,1997)。由于审计师的行业专门化可以同时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差异化的能力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行业专门化可以被视为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种事务所竞争策略。行业专门化可以代表更好的审计证据收集能力和收集效率,可以带来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①对审计产出的影响,能提供差异化的审计产品;②对审计投入影响,降低单项审计业务的成本。4.我们可以预测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新审计准则会如何影响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行为吗?基本观点:审计准则的性质——隐性的公共合约。审计准则在性质上是一份注入审计职业服务市场中的关于职业服务质量的隐性合约,其内容是明确界定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与技术空间。从表面上看,审计准则合约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自身共同达成的,但其实质是作为服务供给者的注册会计师与其需求者(社会公众)所共同“签署”的。 按照审计准则的公共合约观,审计准则的重大变迁会影响审计的成本。3、审计职业判断的分析框架中包含哪些要素,其关系如何?答:审计职业判断的分析框架包含四要素:职业判断环境:①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公众期望与法律责任、审计行业状况以及执业准则的完善程度等;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③被审单位环境。职业判断主体:精神独立性、胜任能力与职业关注。判断决策过程:明确及评价命题、收集与评价证据资料、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证据和标准的对比、作出判断。判断属性特征:质量标准(已执行、稳定性、可辩护性、判断偏误),效率标准。关系:职业判断环境普遍影响着职业判断主体的行为基础,判断主体的精神独立性、胜任能力和职业关注是高质量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有效的职业判断必须遵循以行为决策理论为基础的决策过程,判断质量的评价具有一系列属性特征,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和效率标准。9、透镜模型在审计职业判断的应用有哪些优点?答:【帮助理解:透镜模型认为,对于那些无法直接观察的事项(如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人们是通过一系列由线索(如会计比率)所组成的“透镜”加以判断的。由于线索与事项之间的联系通常是不确定的,透镜模型的功能就是通过揭示线索、事项、判断结果之间的基本关系,以解决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功能。】优点:审计职业判断的透镜模型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发现各种线索在职业判断过程中的相对权重;2、分析不同审计师或相同审计师在不同时间的判断一致性;3、发现判断规则的功能形式(是线性关系还是二次关系);4、提高审计师对其判断过程的自我洞察力。总之,通过透镜模型的策略捕获研究,能够建立起连接会计信息提供者、鉴证者和使用者共同理解的桥梁,能够为会计审计职业界提供许多职业判断的具体指南,从而能改善职业判断的绩效。P299刘宸桢2、舞弊审计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因有哪些?答:美国舞弊审计的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揭弊查错是主要审计目标,以舞弊审计为责任重心;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审计目标是验证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舞弊审计逐渐退出中心地位,被财务报告公允性的审计取而代之;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舞弊行为的审计和验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审计并重,揭弊查错和公允方面的鉴证共同成为审计的主要目标。20世纪30年代以前,审计的社会需求主要源于公司股东期望通过审计来了解公司管理当局履行其经营责任的情况,审计责任的重心在于确定管理人员的业务活动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公司的审计目标主要是揭露欺诈舞弊和差错。20世纪30年代以后,审计目标被正式界定为验证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审计师必须对其发表意见的正确性、可靠性负责,舞弊审计的主导地位因此被取代。(1)资本注意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扩大和公司的筹资逐渐由银行转向证券市场。这两个变化推动了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的变革。经济危机爆发导致了证券危机,同时引发了信用危机。1933年的《证券法》强制证券上市公司必须委托审计师进行审计。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表明审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对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责任,查错揭弊审计退居次席。(2)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关注及资本保全意识的增强,促使整个社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关心超过了对查错揭弊的关心。(3)审计界关于审计目标的大辩论。导致了原先占据主导地位的舞弊审计,由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审计取代。(4)40-60年间。公认审计准则及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从理论上创立了公允性内涵,并增强了审计作为公认机构的形象,削弱甚至否定其审计舞弊的责任。(5)审计师的直接内容为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6)1960-1980年间。以验证财务报告公允性为主的审计责任体系,不断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冲级,审计职业界在社会环境和自身压力下,开始重新考虑其在查错揭弊中担负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后,舞弊审计重新成为民间审计职业界的主要职责之一,并与验证财务报告公允的鉴证审计一起组成民间审计的重要内容。标志是1988年AICPA明确界定了民间审计对财务报告有中大影响的错弊的责任。6、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如何考虑舞弊事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答:审计企业舞弊的基本程序和发现有中大舞弊可能而进行的实质测试。审计人员在完成所有的外勤工作后,应该根据所获得的各种审计证据,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存在舞弊所导致的重大误报,或虽然存在舞弊但无法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应该根据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考虑误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审计结果如果发现确实存在重大舞弊,则应由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除非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否则审计人员用那个出具保留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审计人员无法通过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定舞弊的影响是否重大,则除了表示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之外的审计报告,应将发现的可能舞弊向客户的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人员应当保证在审计报告中对舞弊行为未使用指控行或者结论性的艳遇。即应该避免使用主观的、煽动性的、中伤的或其他带有偏见的言语。为了保证客观性、真实性、无偏性、公正性,报告应该使用“推定的”违法行为或类似表达。如果调查结果支持该假设,则应该使用如下语言:1,审计发现支持该推定的合理可信的证据……2,审计通过一个反例证明了该推定或怀疑的合理性……3,审计通过合理的证据支持了该推定……5、根据COSO的观点,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有什么区别?答:COSO在其1992年的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旨在为下列各类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使用的法律和法规。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在考虑管理层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将对内部控制的不同概念整合到一个框架中,从而达到对内部控制的共识,确定控制的构成要素”,试图“建立一个适用于各方面需求的通用的定义;提供一个标准,无论规模大小、公众的还是私人的、盈利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业务和企业,都可以参照该标准评估他们的控制系统并决定如何改进”,从而“帮助公司和企业管理层更好地控制组织的活动”。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COSO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明确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衔接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多重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本配置。COSO认为,在主体既定的使命或愿景范围内,管理当局应当制定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将目标在企业内自上而下进行分解、挂钩。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四类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及合规目标。其中战略目标是内部控制框架所没有的一类目标,它源于企业的使命或愿景,位于最高层次。与内部控制框架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报告目标也进行了拓展。内部控制框架中,报告主要指的是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报告目标主要关注的是公布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报告包括由企业编制、向内部和外部散发的所有报告。这些报告包括管理层内部使用的报告和那些用于监管备案和向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各方发布的报告。而且,范围也从财务报表的财务信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非财务信息。7、SOX法案对内部控制主要有哪些规定?这些规定对企业及其内部控制、CPA等带来了什么影响?答:SOX法案第302节“公司对财务报告的责任”提出了以下规定:第一,对制定规章的要求。主要执行官或官员和主要财务官或官员,或履行同样只能的人,在根据《证券交易法》任一条款申报或提交的每一年度或季度报告中保证如下内容:①签字官员已审阅过该报告;②据该官员了解,该报告没有包含重要事实错报;③据该官员了解,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该年度期末的财务状况及该报告期间的经营成果;④签字官员履行了自身职责;⑤谴责关于已向公司的审计师及审计委员会披露相关内容;⑥签字官员已在报告中指明在他们评价内部控制的日期之后,内部控制或其他能对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第二,公司迁址国外不影响本法案的效力。第三,最终期限,在本法案颁布后30日内生效。SOX法案404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提出了以下规定:第一,要求的规则。SEC应当制定规则,要求按《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节(a)或15节(d)编制的每一个年度报告中包括内部控制报告,内容包括:(1)说明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维持一个适当的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的责任;(2)包含一个证券发行人管理层对截至最近财务年度末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有效性的评估。第二,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为证券发行人编制或出具审计报告的每一个注册公共会计公司应当对证券发行人管理层所做的评估进行鉴证和报告。根据这个要求所进行的鉴证应当遵照委员会发布的或通过的鉴证业务准则,任何这种鉴证都不应当成为一项单独的业务。这些规定对企业和内部控制的影响:第一,SOX404条款的直接成本高昂。落实SOX404条款的要求,公司一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记录内部控制的过程、记录会计政策和程序、审核内部控制、弥补控制缺陷、鉴证内部控制。为了顺利展开上述工作,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获得外部咨询服务。随着SOX404条款生效的最后期限的临近,相关执行成本也凸显高昂,远远超过了原先的预计。第二,SOX404条款的间接(机会)成本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SOX404条款执行成本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同时,SOX404条款高昂的执行成本已经影响了公司的财务决策。其次,董事会结构的改变增加了相关成本支出。再次,运转效率下降,影响公司竞争力。SOX404条款的初衷是建立和评估内部控制,降低财务报告信息风险,但从目前情况看,信息风险降低的代价是经营活动效率的下降。为达到该条款的要求,众多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内部控制程序的详细记录和测试。记录内部控制的成本显著高于它对完善风险管理所产生的收益。此外,在对SOX404条款执行成本考核中,并未计入不同部门为此发生的交流成本、非直接员工成本、商业流程被干扰以及降低生产力、对资本市场损害等方面的成本。尤其是高级管理者过多的投身在SOX404法案执行过程中,无暇顾及企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增加了公司的商业经营风险。此外,SOX404条款要求CEO和CFO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连锁反应是高级管理人员要求下属员工基于各自职责范围保证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由此增加了诸多文件记录和说明工作,各种会议讨论控制问题。各级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忙于编制各种有关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说明文件和保证书,以备鉴证。这种连锁保证效应进一步加重了经营效率的下降趋势。这些规定对CPA的影响:由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与COSO委员会定义的五要素相关,审计人员必须执行以下程序以获取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充分证据:(1)了解和评估控制设计有效性;(2)测试和评估控制运行有效性;(3)根据控制标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审计人员可以参考管理当局、内部审计人员等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结论,但其不构成主要审计证据。由于内审人员在日常活动中对管理当局具有监督职能,其独立性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寻求内审人员的直接帮助时,外部审计师应持谨慎态度。建议在使用内审人员的测试结论时,外部审计师必须重新执行控制测试并对重大项目执行独立测试。审计人员必须执行相应的程序以获取足够的证据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发表审计意见。从审计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审计人员要根据“控制标准”评价管理当局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维持了对财务报告过程的及时、有效的内部控制。而根据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定义,“控制标准”包括五个有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和监控。《框架》同时包括提出三种类型的控制即运行有效性和效率性、合法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针对SOX404条款,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可靠性。在审计公众公司时,注册会计师一般要同时执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然而,基于财务报告审计而对内部控制所作的了解对于为内部控制本身发表审计意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不够广,且不能合理保证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这些对整个审计程序和方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5.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有何推动意义?2002年7月SOX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同时,也首次提出对“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该法案的404条款对财务呈报程序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该法案要求,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发中13a或15b款要求递交年报的公众公司管理当局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披露呈报,独立审计人员必须对管理当局的这份评估报告进行审计。在实践层面上,SEC通过制定规则来具体执行SOX法案404条款,这些规则为CEO何CFO对公司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的报告提供了指南;PCAOB通过独立审计人员制定审计准则,直接影响独立审计人员该类审计合约的计划和实施;COSO委员胡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作为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SOX法案404条款的规定引起了法律界和职业界的广泛关注,SEC和AICPA也非别提出了自己的最终规则和征求意见稿。针对上述最终规则和征求意见稿,各会计师事务所也积极行动,典型的有McGladery和Pullen和KPMG等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财务呈报内部控制评价的操作指引,对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7.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何联系?答: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以下方面:(1) 识别的重要账户及相关认定相同在计划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都需要确定重要账户( 列报) 及相关认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在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时应当评价的风险因素,与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的因素相同。因此,在这两种审计中识别的重要账户、列报及其相关认定应当相同。(2) 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旨在检查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本着这个目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而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旨在检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所谓重大缺陷是指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PCAOB, 2007)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同。(3)均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风险评估为工作起点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需要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应对。而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采用的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注册会计师需要首先识别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应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实质上,是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引起的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可以说,两者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方法和结果应当相同。(4) 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方法相同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两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的方法相同。在测试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时,两者都可能用到询问、检查、观察等程序,特别是穿行测试。在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两者都可能用到询问、检查、观察、重新执行等程序。简述审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答:审计信息化的产生是审计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等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54年,美国就首次将工资计算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实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和管理领域。此后,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在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很早就对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审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需求外,从审计工作自身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在原因:一方面,在电子数据处理(EDP)的初期,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无法或是很少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使审计,也多是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由于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查错防弊为主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同时,由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发展。如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信息化审计的基本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绕过计算机审计和透过计算机审计。(1)绕过计算机审计,又称简介审计或黑盒审计。这种方法是将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仅仅看做储存和处理数据的机器,它不涉及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评价,无法发现计算机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提出改进意见,也无法发现计算机舞弊行为。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被动方法。(2)透过计算机审计,又称直接审计或白盒审计,就是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全面审计。它包括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内控制度、应用程序、硬件可靠性审计等,直接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根据计算机专家与审计人员的合一程度,可以分为:分离式、平行式、单组式以及整合式。透过计算机审计通常使用以下方法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测试。首先,再次处理测试法。重新处理法的要点有二:第一是要确保重新处理使用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与原来用的完全一致时才有可比性;第二是在重新处理过程中,从整个处理过程均应与原处理过程完全一样,才能确保其可比性。其次,平行处理测试法,就是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或自己编制处理程序,重新处理被审单位的所有原始数据,然后比较结果与被审单位原先处理的结果。再次,模拟数据测试法,就是审计人员将模拟数据输入被审单位的计算机中并进行处理,然后比较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模拟数据测试法具有上述再次处理测试法和平行处理测试法所难以比拟的优点。模拟数据测试法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加入测试法和虚构单位法。加入测试法就是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加入模拟数据进行测试。
/
本文档为【审计理论考试统一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