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五峰游记阅读答案 (23页)

五峰游记阅读答案 (23页)

2020-06-29 3页 doc 44KB 658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万用文库

暂无简介

举报
五峰游记阅读答案 (23页)五峰游记阅读答案五峰游记阅读答案篇一:李大钊《五峰游记》赏析李大钊《五峰游记》赏析原文: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军,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
五峰游记阅读答案 (23页)
五峰游记阅读答案五峰游记阅读答案篇一:李大钊《五峰游记》赏析李大钊《五峰游记》赏析原文: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军,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梁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梁。谷黍豆类也有。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他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照旧开设。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赏析: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朴素清纯,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观的部分,作者把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细细读来,《五峰游记》中水墨画一般的天然山水,五峰山的各种景色特点,或秀美,或清妙,或深秀,或壮丽,或磅礁,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写生活景观中韩公祠山居生活“看守祠字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一百来字,一幅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山居生活图景跃然纸上,令人神往。除此之外,《五峰游记》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第一部分写滦县风光,第二部分写五峰胜境。作者采用我国山水游记散文传统的“移步换形”的结构方式:“我们”那晚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晨到达滦州。然后荡舟于滦河之上。黄昏时回到家乡。三天以后,来到五峰山中的韩公祠。“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这是点题。在这里,南可以眺望渤海之万顷碧波。祠内有一对很健康的老人。“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生活。祠内有两处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这样写来,让人领略到各处景物的不同精致,也了解到各处景物的整体风貌。同时,这样行文使文章层次明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知识链接】“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它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运用这种手法,一定要把立足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赏析二: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作坚决斗争。1920年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中国第二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4月2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大钊文集》。一、字1.识记:碣(jié)顷(qǐng)烹(pēng)祠(cí)湃(pài)2.运用:潺(chán)兽(shòu)览(lǎn)二、词语1.理解:清妙——清雅美妙年事——年纪、年龄。大杀风景——大大地损害美好的景色。“杀风景”也写作“煞风景”。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窗睡觉。形容环境安宁,风气良好。高枕而眠——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用警惕。2.运用:崎岖潺潺澎湃三、课文内容分析(一)全文内容分两个主要方面:五峰山自然景观和生活景观。首先,作者以清丽的文笔,描绘了五峰山特有的迷人风光:流水潺潺,松林丛丛,果园片片,这和那碧波万顷、一览无尽的渤海,构成了一幅既幽美又壮阔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那筑于山上的几间清妙的民居和山腹中下临深涧,在南可望渤海的韩公祠,则是这画面的绝妙的点缀,平添了几许动人的气息。接着作者又以生动的笔调描述了那别有情趣的山居生活:住祠宇,饮泉水,烧松枝,一对老夫妇为东道主,一狗一猫二鸡为伴;无野兽之骚扰,无盗贼之惊闹,俨然是个“世外桃源”,这正是作者避难、写作的理想之所。后来,作者还特别以关切的心情写到今年的果子收成不佳,天久旱,人们来山中求雨之事,那关心人民疾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另外,还把一些游人的不良表现捎带一笔,以示不满。文章的末尾,作者用浓浓的笔墨描写山中落雨的情景。那把全山包围的云气,澎湃的松涛声,飞流的瀑布,更是一幅振人心魄的景象。那雨后的秋意也使人感到身心清爽。(二)这篇游记,用极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五峰山自然景观和生活景观的特色;写自然景观,共四处。1.上山路上风光。写路:“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傍松林密布。”写民居:“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写泉水:“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寥寥数语,一路秀美、清妙风光,尽入眼底。2.写山腹胜境。写五个山峰:“五个山峰环抱如椅。”“环抱如椅”四字就把五个山峰三面环抱的特殊排列写出来,非常形象。写韩公祠景色:“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仅二十来字,就写出了此处景色的深秀和壮丽。3.写山中树木:“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写松树最多,与前边写的“石径??两傍松林密布”和“用松枝作柴”相照应。仅仅列出众多的果树的名称,就说明了五峰山有丰富的果产。4.写雨景:“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有形,有声,气势磅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浓重的山间初秋风雨图,这里只用了短短四句话。总计起来,写自然景观的文字不过一百多个字,五峰山的各种景色特点,或秀美,或清妙,或深秀,或壮丽,或磅礴,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三)写生活景观,共四处。1.写韩公祠山居生活:“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不足百字,一幅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山居生活图景跃然纸上,令人神往。2.3.4三处写山中游人的恶习,山中风气的良好和群众求雨的热闹。文字虽极少,但情况说得明白具体,特点鲜明。总观全文,做到了言简而意丰,给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间。(四)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写自然景观或生活景观,作者处处都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从全文简洁朴素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他对五峰山优美而壮丽景色的热爱,对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的欣赏,对山民果收不佳的忧虑,对游人吃喝赌博的厌恶,对夜不闭户良好风气的赞叹,对群众求雨解旱情的关心。总之,全文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记游的手法;理解作者在记游中所寄寓的感情。2、能力:诵读能力;阅读分析能力。3、德育:了解李大钊的先进事迹,学习其精神;陶冶美的情操。4、重点目标:诵读课文。5、目标难点:作者抒情的方式。二、教学过程(一)前一课字词;背诵课文(二)研讨新课1、作者介绍和背景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1927年,被军阀张作霖霖逮捕后杀害。1919年秋与1924年春,他为了躲避反动派的缉拿,先后两次到五峰山隐居。本文记载的是他1919年初秋到那里避居的一段生活。在那里写革命的文章,累了就赏景。2、找一朗读好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3、齐读课文。4、阅读分析课文(投影阅读题)。A、第二段描写的山景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山景新鲜”B、如何新鲜?(讨论)石径崎岖;松林密布;民居清妙;果园片片;泉水潺潺;微雨濛濛。C、如何理解民居清妙中的“清妙”?清雅、美妙之意。在满山绿树中,偶见三两间民居,在碧海中浮现,成了富有特色的点缀,增添了生活情趣,令人产生清雅美妙之感。D、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五峰山哪些方面的景观?提示:有自然景观和生活景观自然景观:上山路上风光;山腹胜境;山中树木;山中风雨。生活景观:韩公祠山居生活;山中游人;山中风气;人们求雨。E、作者在描写景观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对情趣盎然的山居生活的欣赏对山民果收不佳的忧虑对游人吃喝赌博的厌恶对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的赞颂对群众求雨解旱情的关心F、抒情的特点是怎样的?作者对景物的赞美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G、本文描写景观的语言简洁,举例说明。“石径崎岖”“泉水潺潺”“松林密布”“碧波万顷”“环抱如椅”“煮饭烹茶”“夜不闭户”“高枕而眠”“波涛澎湃”5、结合板书小结课文(引导学生说)。三、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五峰游记李大钊山路风光;山腹胜境;山中树木;山中风雨——自然景观语言简洁韩文公祠;山中游人;山中风气;山民求雨——生活景观情感流露字里行间篇二:五峰游记〈李大钊〉五峰游记李大钊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浏览的地方。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他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原野,景色真是好看。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照旧开设。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黍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黍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为,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行李到山下。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半闭户,高枕而眠。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原载《新生活》1919年8月31日第2、3期)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政治经济,1913年赴日考入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十月革命后热情宣传社会主义,成为共产主义者。1918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参加编辑《新青年》杂志,积极宣传革命真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是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任北方区委书记。192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6年亲自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反军阀的大示威。1927年4月6日被捕,28日遭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38岁。他的一生是伟大革命家的一生,他的诗文是他革命业绩的一部分,1918年后写的新诗和杂文等主要发表在《新青年》和《少年中国》等刊物上。有《守常文集》、《李大钊文集》等行世。篇三:2015哈三中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哈三中2015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沈雅婷①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②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③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④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上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节选自《中华文本库》)1.下列关于原文第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C.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B.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D.清代统治者未对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大龙湫记【元】李孝光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①②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馀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臵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老先生谓南山公也。【注】①谽谺(hānxiā):山深貌。这里指山高险。②矼:桥。(选自《五峰集》)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始:起初.B.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改变.C.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鼓:击鼓.D.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壮:壮观.5.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B.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C.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D.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游记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记叙了两次游历,通过不同季节的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龙湫的风姿,二美合璧,美不胜收。B.文章在结构上通篇用对比手法:第一段写水大时大龙湫的雄奇喧腾;第二段是写水小时大龙湫“乍小乍大”的奇观以及周围的秀丽景色。C.第一段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对奇异的山石进行了精彩传神的描写。人俯、相倚、大楹、屏风、蟹鳌等,巧妙地表现出了山石的千姿百态。D.第二段,作者写猿猴“窥人而啼”这一场面,着力渲染的是山中的静谧。猿猴啾啾而啼,更打破了山中的岑寂。这是承袭前人以声写静的手法。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译文:(2)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登彭城楼南宋·吕定项王台上白云秋,亚父坟前草木稠。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空余月夜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注释】①项王台:即戏马台。②燕子楼: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旧第中的一栋楼台,为爱妾关盼盼所居,张愔死后,她念旧爱而不嫁,居此楼十余年。③夷犹:犹豫不决。8.诗歌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9.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作直接描述的诗句是:,。③②①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年迈父母郁葱炽热的阳光肆虐着城市的路面,天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别墅区的树木也低着头苟延残喘。?我要回家!?爸爸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对他的儿子大声道。老人大概七十来岁,看上去神态威严。?你把我们扔到这里都一个月了,我简直受够了,我再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请不要这样爸爸,不要这样大喊大叫。?看上去40来岁的儿子温和地说。?我大喊大叫?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老人挥舞着拐棍以威胁的口吻大声叫道。?小声点!瞧,人家都在看我们!?一位六十多岁左右的老太太恳求丈夫道。?让他们都看看,让每个人都瞧瞧他忘恩负义的儿子是如何对待他的父母的!?老人看着四周大声道。?忘恩负义??儿子不知所措地说。?没错,忘恩负义!你就是忘恩负义!我们从小把你养大,当牛做马,可现在你却把我们扔进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旅馆。??旅馆?你说这是旅馆?爸爸,这是专为您买的安度晚年的豪华别墅!?儿子说。?好了,?老妇人安慰丈夫说,?我们就在这养老院生活吧!??妈妈!?儿子恼怒地说,?我和你说了多少遍了,这不是养老院,条件这么好的豪华别墅区,是专门供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我给你们买的这座小别墅是这里最好的一栋。?妈妈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丈夫,夹在他们中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他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于是她温柔地对丈夫说:?理解儿子的一片好心吧,我们会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的,瞧这里的环境多美,到处都是花草绿树。再瞧那里,还有那么美丽的花园。??我还是喜欢天津老家,我认识的所有人都在那。?老人说。?你在这里也可以交朋友呀。?她说。?朋友!和这些见面招呼都不愿打的老头??老人嘲弄地说。?好了,?儿子插话说,?你们二老在这里可以多溜溜弯,这里空气多新鲜呀!??听着,你这个小子!?老人对儿子大叫道,?不要跟我说这些。我在天津老家遛弯五十年了,那里才是我遛弯的地方。?老人说完转向妻子专横地说,?快把我们的东西收拾收拾,我们回老家去。我们不能在这凄凉的地方呆了!??我们慢慢就适应了,?妻子恳求道,?咱会喜欢这的。瞧这里的设施多全,有现代化的健身俱乐部和图书馆,又有麻将、象棋,什么都不缺!??健身俱乐部?我七十多了,你还想让我健身?图书馆?我有青光眼,什么都看不了,这你都不知道!要娱乐,我可以和我的老朋友一起散步,没必要到这里来娱乐。??爸爸,不要这么固执了,?儿子恳求道。?这里对你的健康有好处,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提供的都是可口的营养食品。??可口?有营养?这就是医院里的病号饭。我再也忍不下去了!我还是喜欢吃天津的煎饼果子和肉包子!??爸爸,你说的那些小吃都是街摊上的,又油腻,你这个年龄根本就不应吃。你的胆固醇和血糖高,再吃会要了你的命的。??我宁可在老家病死,也不愿在这里吃这些东西气死!?老人朝儿子喊道。然后,他看了看妻子,命令道,?听着,快收拾东西,一个月已经把我憋疯了,直接回我们天津老家去,过咱们的日子!??爸爸,请不要给我出难题了。我今晚飞机回美国,?儿子极力恳求,?我已经为你们尽了我最大的努力。知道吗,为了订购这豪华别墅,我已经预付了很大一笔定金???你回你的美国,我回我的家。就这么定了!?老人对他儿子断言道。老人看着他的妻子:?你愿意一起走吗?还是我一个人回去???妈妈,请把实话告诉他吧!?儿子看着妈妈说。老妇人爱怜地看着她的丈夫,温柔地说,?请理解孩子的安排吧,我们已经别无选择,我们在老家的房子已经卖给了一个开发商,人家要在那里建商场!??什么??老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妻子,?你怎么也这样!?老人麻木地抓着妻子的手,顺从地与妻子一起走向儿子为他们购买的小别墅,他们将在这里与其他高龄老人孤独地度过他们的有生之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篇的矛盾冲突就十分激烈,老人对儿子大喊大叫,挥舞拐杖,坚持要回到老家,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B.通过小说中三个人物对所在地的三种不同称呼,即旅馆、别墅区与养老院,可见老人的儿子为父母购买的所谓别墅条件较差,根本是名不符实。C.小说揭示的是新的社会问题,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被任意破坏,老人的孤独生活无人体会,表达的是关注老年群体生活现状的主题。D.老人的儿子没有顾及父母的心意,坚持把老人在老家的房子卖给了房产商去开发商场,还对父亲隐瞒,令父亲伤心不已。E.小说末尾老人突然间转变为沉默和温顺,并不是老人之前故作蛮横或者色厉内荏,而正是老人的内心无助的体现,而这样的反常也更令我们内心深深触动。(2)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篇四:2010学年年闵行区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创奇者①蜀犬吠日、巫峡猿啼、月圆之夜又有狼嗥,这些兽类都不是在呼吁什么,也许是对大自然的现象感到奇异,也许是呼朋引类与求偶,都是一分生的本能,就像一股隐隐潜流一样,以它们各自特定的躯体去显示,并且追求族类的繁衍,不使中断。②这当中可能是有着某种意义的,但是生物本身不知道,也不会去思考,只是受着一分莫名的驱策而已。③蒲公英的种子十分轻盈,在暖和干燥的天气中,便爆出了纤纤茸毛,乘风四散播种;地中海的黄瓜,种子成熟时,总是以五十度仰角将重重的种子从囊中弹出;高高的白桦,成熟了的花粉可以乘着气流升上五千多米的高空,也许飞越一个大陆或是太平洋,而达到传播的目的;而杉树在风中呼呼作响,黄山上的迎客松往崖外探身,向天穹翘首??它们□□连意识也没有,更别说会思想了,□□也是被一股生的潜流,借了它们的身体,各自以不同的形态显现出来。④地球在四十五亿年前脱离太阳,没有生物,只是一块火烫烫的石头罢了。岑寂了约莫十亿年,才出现了单细胞的菌藻,生命从此像野火一般,先从海洋与湖泊开始;经历十亿年的藻类繁荣,便诞生了三叶虫,再经历二十亿年,到奥陶纪便在水中演进了鹦鹉螺、笔石与早期脊椎动物,然后是志留纪的鱼类,泥盆纪的甲胄水族;及到早石炭世,那时距今是三亿五千万年,两栖类出现,生命便像一片火海,从水里烧上陆地,以爬行类与植物的形式,蔓延至平原与高山。⑤侏罗纪时兴起了庞大的恐龙族类,同样无思无想地统治了地球数百万年,此后便是被子植物、鸟类与哺乳类动物,以它们丰盛的生命形式,掩盖了地球。⑥地球从一块顽石,经历了三十几亿年,从此活泼多姿起来。然而,生物虽然丰盛,却是未见灵性。就是那么奇怪,在二百九十万年前的众多猿类之中,猝然兴起了一族南方古猿,以当今在埃塞俄比亚发掘出的南方古猿骨架化石,称作露西的为代表,便是现代人的远祖。⑦露西当然还不会思考,然而意识空濛的地球,以至茫茫天地之间,思想已经初露苗头。一百四十万年前,懂得使用火的时候起,露西的子孙也许便开始翅首向天,为雷鸣与暴雨而感惊惧,也为彩虹的出现,遍地洒了金色的阳光而露出微笑。⑧宇宙即使再大,类星体以超光速飞驰了二百亿年仍然没有尽头,然而没有人去翘首观察与思索,那是虚无而没有意义的;生命即使像洪水一般,淹没地球,或是扩展至太空中去,没有意识的宇宙,再丰富多彩,也像空无所有;如同瞎子之对于满屋金银宝贝,聋子之对于贝多芬与柴可夫斯基,都是没有意义。⑨辽阔无边的宇宙,膨胀是机械式的。当中星体的生灭,是物理性的,也不知道是谁主宰着这项伟大的工程,就如一个不停运动的细胞,即使有生命,既没意识,也无思想。只有当人类从生命的汪洋中冒了出来,宇宙从此才有了头脑。它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有人在思索;闪电、彩虹、流星与极光便有了颜色,如一个站在瞎子跟前的美女,本来是毫无色彩可言,一旦瞎子开了眼,才看得见她的红唇与美目,还有那头乌黑黑的秀发与那张艳色的裙子;雷鸣与鸟叫,山崩与风声,还有雨声、流水声与泥土中蚯蚓的嘶嘶叫声,都一下间给听见,就像聋子开了聪;冰雪的寒冷,烈日下的炎热都感觉到了,椒子的辛辣,苦瓜的苦味,果子的酸味,甘蔗的甜蜜都尝到了;恐惧与快乐,忧戚与和平,都感觉到了,就像顽石被凿了七窍,这苍茫天地,从此充满了灵性,也充满了爱欲与好奇。⑩我们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有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将要在宇宙之内诞生?假如宇宙是个无边的球体,当这球体充满了意识,是否会被带领,要到达宇宙的极地?这伟大的事业,隐含着什么意义没有??我于是极想知道:谁是那创奇者?1.第①、③段中的加点词“潜流”,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第③段空格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是(2分)A.尽管,但是B.其实,无非C.假如,或许D.因为,所以3.请用一个并列复句,概述第④、⑤、⑥三段的内容。(3分)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地球上的万物,均能以各自的方式显示其独特的生命特征。B.多样物种的出现使地球活泼多姿,从而改变了宇宙的虚无。C.宇宙星体的生灭、地球物种的演化,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D.惟有人类能感知、思考这个世界,赋予宇宙以存在的意义。5.简要分析第⑨、第⑩这两段之间的层次关系。(3分)6.整合信息,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创奇者”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五峰游记李大钊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③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④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⑤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河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他一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⑥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⑦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⑧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照旧开设。⑨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⑩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原载《新生活》1919年8月31日第2、3期)7.第②段中的“辛亥年”,确切地说,应该是公元年。(1分)8.第⑤段作者将“滦河”比作“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作用是。(3分)9.试析第⑦段“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一句的表达效果。(2分)10.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梳理这篇游记的行文脉络。(4分)??11.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从文中“昌黎”、“韩公祠”等词可以推断,作者游山主要是为了凭吊韩愈。B.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车站见闻,第二部分写五峰胜境。C.开头作者说自己“记不住时日”,言下之意,是说五峰山的游历难以忘怀。D.文中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赋予了文章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时代内涵。E.作者运用移步换景、正反对照的写法,借写大自然的雄奇反衬人世的污杂。F.本文用词平实、多用短句,行文简洁明快,却能做到言之有序、生动传神。12.作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峰游记》一文坦露了作者怎样的内心生活和精神境界?结合文章内容作评价。(4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4—16题。(8分)采桑子宋欧阳修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①。飞盖②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③。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④。【注】①佳景无时:景色无时不佳。②飞盖:奔驰中的车辆。盖,车篷。③玉卮:玉制的酒器,此指酒。④沧洲:水边之地。14.高中阶段,教材中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是《》。(1分)15.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作者一问一答,自诩为“解赏西湖好”的幽人雅士。B.“闲凭阑干”,写出作者与贪欢逐乐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的形象。C.“芳草斜晖”句,抒发了作者生活中的感受,颇有英雄迟暮之感。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令人耳目一新。16.词最后两句“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其营造的意境耐人寻味,请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金溪县义渡记明宋濂抚州金溪县南若干里,旴水与清江合流入于汝,名曰东溪。其地为四达之衢,人之所负、物之所载,咸出焉。溪广不可梁,必籍舟乱流①以济。当气升水起,篙师舣棹以征金钱,逾时不能遽涉。或水落气缩,冰霜寒冱②,类揭跣③以进,若履刀戟然,人病之。溪滨质士曰何有华,恻然以为己忧,伐坚木造舟,置诸冲,往者聚数十人辄渡之,来者亦然。割田食舟子,自朝抵夕,不敢斯须远去,舟败,更新之。《周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④此有司济人常事尔。初,不责民也。有华以编氓⑤,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有华字祥瑞,周穷扶难,劈途架桥,其事盖不一而足云。【注】①乱流:横渡。②冱:冻结。③揭跣:赤脚。④《周语》四句:意思是寒露节后雨季停止,五日之后,秋水干涸。雨季过了修路,水干了架桥。⑤编氓:编入户籍的普通人。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其地为四达之衢()?置诸冲()?周穷扶难()?其事盖不一而足云()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旴水与清江合流入于汝B.人之所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类揭跣以进D.水涸而成梁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溪广不可梁,必藉舟乱流以济。?若履刀戟然,人病之。20.第二段说何有华“恻然以为己忧”,其“忧”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何有华的优秀品格:、。(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恶圆唐元结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22.“宁方为皂,不圆为卿”一句中的“皂”,指代的是。(1分)23.第二段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修辞效果是。(3分)24.对末句“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理解最恰当的是(2分)A.公植他一定会操起矛戟伤害我啊!B.公植其言如同拿起剑戟刺向我啊!C.公植或许要拿剑戟来惩罚我了吧!D.公植的矛和戟一定会伤害我了吧!25.从全文看,文题“恶圆”包含了两层含义:(3分)??26.作为一篇寓言,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何特点?请比较曾学过的寓言《种树郭橐驼传》(或《卖柑者言》),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二写作70分27.根据下面的材料,以“幸福”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幸福,对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出奇的简单,只是一顿热腾腾的午饭。当城市里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过剩的时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男女寄宿学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这份报告针对的是“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可是,在贵州省一些山区,很多还没有寄宿制,一些学生每天上学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中午只能吃从家中带来的土豆、苞谷饭。甚至有些学校,近60%的学生吃不上午饭,饿着肚子上课。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从去年开始,在贵州贫困山区实施小学生免费午餐项目。2010年9月13日,纳雍县场坝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吃到了免费午餐;2011年4月1日,黔西县红板小学的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4月2日,沙坝小学的学生也吃上了免费午餐??免费午餐的伙食是每人每顿2.3元。
/
本文档为【五峰游记阅读答案 (23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