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含有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含有教学反思

2019-02-11 20页 doc 1MB 3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含有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姓名:时间:数学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学校  姓名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含有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姓名:时间:数学教学(四年级数学)学校  姓名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一些简单的图案。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5、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6、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利用平均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几件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2、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型图形的特征,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人数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角。5、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6、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7、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8、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9、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0、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六、教学进度(见下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3.1—3.1 开学报名,写教案、计划 2 3.2—3.8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3 3.9—3.15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4 3.16—3.22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5 3.29—10.5 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6 3.23—3.29 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3.30—4.5 三、小数乘法 8 4.6—4.12 三、小数乘法 9 4.13—4.19 整理与复习 10 4.20—4.26 四、观察物体 11 4.27—5.3 四、观察物体 12 5.4—5.10 期中考试 13 5.11—5.17 五、认识方程 14 5.18—5.24 五、认识方程 15 5.25—5.31 数学好玩 16 6.1—6.7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7 6.8—6.14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8 6.15—6.21 总复习 19 6.22—6.28 复习,迎接期终考试 20 6.29—7.5 评阅试卷、写总结 2015.3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2、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三、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学习过程:㈠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㈡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3.1.11表示()元()角()分。㈢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㈣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㈤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六、板设计:小数的意义七、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小数的意义(一)(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2、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三、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四、学习过程:㈠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2角5分=()元9分米=()米7分=()元135克=()千克3元4角=()元3分米2厘米=()分米㈡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4.连线题:0.0080.80.08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5.判断(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2)4.32是三位小数。()(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7.0.0302用分数表示是()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9.26()0.926()0.296()0.269()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小数的意义(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三、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㈠激趣导入㈡黑板有多长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5、教师公布答案。㈢精讲例题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4、教师叫学生回答。㈣当堂训练。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小数的意义(二)(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㈠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5)0.05表示百分之五。()(6)3.21是三位小数。()(7)0.034写成分数是()㈡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__________(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_________(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读作()。(8分)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二、作业布置: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小数的意义(三)一、教学目标: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2、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检查预习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0.8=0.021=㈡展示交流。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3、教师精讲。㈢探究新知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4、精讲例题。㈣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㈤当堂训练。1.填空。4分米=()米52厘米=()米450克=()千克69克=()千克5元6角7分=()元1米5分米=()米2.(1)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2)0.3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0.4米里有()个0.1米。(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两年前的前一轮教学发现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太适合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第一课时上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意义(1)分数与小数。第二课时上认识小数与小数的读写。第三课时上小数的数位顺序。第四课时上小探究。第五课时上小数的组成。第六课时进行练习。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提前教学,然后再进行小数的组成这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顺畅。比大小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复习导入。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示。5.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㈡合作探究。1.谁跳的高。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9.87○9.902.谁跳的远?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3.我们来总结。(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㈢当堂训练。1.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大小。0.839○0.96.07○6.75.45○5.634.03○4.0097.217○7.227.19○71.9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5分米=()米37厘米=()米5元4角=()元150克=()千克4.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1)0.720,0.702,0.712()<()<()(2)8.09,8.91,9.08()<()<()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1)在0.6和1.0之间:(),(),()。(2)在0.25和0.5之间:(),(),()。(3)在0和0.1之间:(),(),()。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0.□7<0.61.□<□2□.□<1.□0.□1>0.1□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生掌握了整数大小比较之后进行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已思考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就能够把本课的内容轻松掌握,从作业出现的错误来看,个别同学还不能很细心地进行审题,排列的顺序还容易出错。还有的同学在多个数进行比较时,有丢数的现象。出现错误的这两方面在教学进程中,我有所提醒但并未加以强调,所以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还是要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对学困生容易出现的情况还要进行多种预设买菜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㈡自学导航1、完成课本估一估。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1.25+2.41=3.66-1.25=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㈢当堂训练1、0.2+5.5=1.2+9=5.03+3.24=4.5+1.05=2、判断对错,有错的题目在下面空白处订正。4.285.230.8+4+1.17+0.64.326.301.4()()()五、作业布置: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比身高一、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复习导入新课1.口算。0.3+0.4=  0.2+0.6=  1.4+1.5=  0.33+1.25= 0.9-0.7= 5.8-2.6=2.列竖式计算。4.89-2.64=         3.61+1.37=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㈡合作探究。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鹿妈妈高多少米?列式:○=()答: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2)小黑高多少米?列式:○=()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竖式计算:答:4、方法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㈢当堂训练1.计算。2.列竖式计算。0.93-0.47 =     8.17+6.94=8.25+1.55=10-2.45=0.56-0.307=2.34+1.067=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㈣学习体会。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七、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时时不忘提醒孩子牢记小数点先对齐,再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并指导学生将此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歌手大赛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主动探究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㈡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㈢当堂训练⑴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3、4.4时=4时40分。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㈣学习体会。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能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各种算法罗列出来,“胡子眉毛一把抓”,那么学生对于每种算法的理解也只是浮于形式上的不同。所以当有的老师说“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时,学生还是会回到认识的原点,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没有获得提升。  要让学生不仅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更要理解算法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对算法的认识就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提供的常用算法或自己喜欢的算法上,而是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获得思维上的发展。练习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2、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的意义。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㈡展示交流。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㈢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一(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㈠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25分)1、0.78里面有(  )个0.01,3.6里面有(  )个0.1。2、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4、58厘米=(  )米   540克=(  )千克      7元8角3分=(  )元    9吨40千克=(  )吨5、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10.1千克、1000克、1.1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7、在○里填上“<”、“>”、“=”。   7.9○8.2           0.09○0.12           5.7○5.8  3.61米○362厘米   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8、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10、□5.□5,使这个数最小是(   ),使这个数最大是(   )。㈡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3、4.4时=4时40分。                               (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㈢选择。 (10分)1、0.9比10少(   )A、0.1         B、9.1       C、92、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A、4.25      B、2.54      C、5.423、大于4.35小于5.35的小数有(  )个A、9         B、10        C、无数 4、8080.80这个数(   )位上的零可以去掉。A、百         B、十        C、百分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  )A、66.2       B、142.2     C、10.8㈣计算。(32分)1、口算:(10分)6.9-6=     0.9+0.6=    1-0.09=    0.9+0.1=    2.7+2.2=0.2+0.8=   0.7-0.7=   5.5+11=    1.3-0=      9.7-7=2、列竖式计算:(6分)  27.09-9.28         22.45-19.156       9.07+2.88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6分) 15.89-(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4、列式计算。(10分)(1)一个数比2.02与3.28的和多1.3,这个数是多少?(2)从100.86里减去10.54与20.86的和,差是多少?㈤解决问题:(18分)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30.6吨,二队运货35.08吨,三队比二队多运货2.02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分)2、妈妈买鞋用去125.4元,买袜子用去13.8元,给了售货员150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分)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钱数(元) 50.61 比第一小组少18.29 比第二小组多42.87(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分)(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分)(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㈥智力大比拼(5分)一桶油连桶重55.1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30.1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二、教学反思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分类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㈡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㈢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二)合作学习: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说一说。(1)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2)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3)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4)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  ㈣点拨升华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是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㈤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㈥当堂训练。1、填空。(1)三角形具有()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性。(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2、数一数。()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2、完成学案的练习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㈦拓展提高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利用各种学具、教具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区别的过程中,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既完成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生活建筑中的图形,让学生对今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加深印象,内化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三角形分类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2、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2、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 组内交流订正。  ㈡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㈢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2、从情境图入手。这是什么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三角形一样吗?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二)说一说、认一认1、认识笑笑的分法。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角的三角形是角三角形。㈣当堂训练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2、(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4、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5、完成检测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6、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㈤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㈥拓展提高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五、板书设计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六、教学反思: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学生分类的方法有许多,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这时并不急于评价,而是充分让学生交流,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了新的知识系统。如: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命名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的不同,明确什么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突出。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2、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㈡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㈢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1、活动一、比一比2、活动二、量一量(1)什么是内角?(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度。3、说一说,做一做。(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度。㈣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具有()性。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㈤点拨升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㈥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㈦拓展提高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六、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结论: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可以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得的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三、教法、学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㈡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认定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㈢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根据学过的这个结论完成以下两题。1、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黑板绘制示意图)清泉村邮局杏云村同学们再生活中都喜欢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经验中得知: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完成(附单):第一边长度cm第二边长度cm第三边长度cm能否围成三角形比较三边关系 第一边长度cm 第二边长度cm 第三边长度cm 能否围成 三角形 比较三边关系 3 5 6 3+4○54+5○33+5○4 3 4 6 3 3 6 3 2 6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㈣当堂训练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下面画“√”。(A档)(1)3㎝、4㎝、6㎝()(2)1㎝、2㎝、3㎝()(3)5㎝、7㎝、11㎝()重点让后进生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2、从5根小棒中任选3根,试试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3㎝、3㎝、3㎝、4㎝、6㎝对知识的一个提升,让学生脱离摆一摆的操作,能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3、摆一摆,填一填。书第31页。可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然后计算尝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㈤点拨升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㈥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㈦拓展提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几厘米?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七、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填一填:结论:八、教学反思:活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探索材料,激发学生参与“做数学”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突破教材的束缚,使用小棒开展探究实验,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出发,补充、调整优化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了充分的实验材料和感知材料,如利用多媒体、小棒等,让学生充分动手,即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四边形分类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
/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含有教学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