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们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新

我们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新

2018-12-09 3页 doc 10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罗微

暂无简介

举报
我们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新《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一阶段实施计划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时代的我们越来越有紧迫感,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倾其所有教育学生,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遵循教育要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我们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新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一阶段实施计划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时代的我们越来越有紧迫感,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倾其所有教育学生,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确立了本课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遵循教育要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服务,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接班人和高科技后备人才打牢基础。究竟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是:(1)积极的求异性;(2)敏锐的观察力;(3)创造性想象;(4)独特的知识结构;(5)活跃的灵感。创造性思维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确立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生(7—12周岁)脑和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脑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进行复杂的分化,脑的沟回增多、加深,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为形成联想、概括、抽象思维奠定了物质基础。就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小学生具有简单的发散思维能力,但还有待发展,尤其是发散思维中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成熟,水平比较低。学生的辨证批判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还远远不够成熟。怎样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辨证批判思维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热点。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思维的有利因素,从中可以总结出供人们学习、借鉴、能够提高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原理和原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方面所显现的本质特征与目标体系,已充分揭示现代教育运用于学科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整合作用;2、构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导向,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以实施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为核心,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为目标,探究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紧密联系与整合的内在协互关系;3、研究和探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4、运用“发展的观点”、“主体的观点”、“结构的观点”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规律,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特别是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着力在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运用教育实验法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最佳方法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规律(探索型实验)。运用观察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效果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观察,获得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用以检验研究假设和结论,并及时调整教学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中,我们将本课题分解为六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分别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在自然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独创性、敏感性、流畅性等品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教育实验法及观察研究法;2、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便于结果的对比和归因分析;3、通过调查表、问卷、访谈,收集信息资料,修改、完善研究,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4、实验成果以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呈现,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价;5、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边推广的策略;6、加强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产出成果,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成果的实用和推广。因此我们要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加强过程指导以保证课题顺利实施。五、实施的具体步骤第一阶段(2011.4-2011.7):准备阶段拟定课题,确定研究对象,组织研究人员,制定实验方案,学习有关理论。第二阶段(2011.8-2012.7):实施阶段(1)拟定各年级课题实验计划,开展研究。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观摩实验课、研讨课、课外活动辅导、教学论文竞赛,开展课例分析,不断交流探索。第三阶段(2012.8-2012.12):总结阶段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综合性统计分析,完成实验总结报告并撰写论文,形成成果,总结不足,以备继续深入研究。六、课题研究保障措施1、硬件保障为了保证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落实了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物质保障。建立健全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网络设施,开辟了学生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等一些现代教育硬件设施。此外,学校要购置大量有关方面的书籍、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像资料等,满足课题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的需要。2、师资培训师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学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1)、请进来,与专家对话。课题组围绕研究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在教育教学中做出显著成绩、积累丰富经验的专家特别是对此课题研究有一定成果的领导专家来校作示范教学、专题讲座。并通过座谈交流等方式接受先进理念的辐射。(2)、派出去,引进“外智”。学校通过派出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研讨、课题培训等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改动态。(3)、定制度,学经验理论。课题组按“四定”要求开展活动:①定内容:每位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自选一本理论书籍;②定时间:每周自行安排2节课理论学习课;③定要求:每学期交读书笔记和研究小结;④定交流: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4)、作讲座,促教育反思。学校组织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课题组负责人到兄弟学校作讲座,介绍研究成果、教育案例,促进教育反思,进行理性思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一阶段总结报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课题组,从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就该课题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在此,就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特作如下总结。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实验准备(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融信息技术和人脑潜能开发于一体的新教学理论。它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探索与建构学习,强调“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的弹性认知,鼓励教师和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表征,从多角度审视知识,以便学生与教师通过交流互动形成对知识的比较完整的深刻的理解;重视教与学的可视化、情境化,强调学习必然受到情景的影响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自主地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2)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时期是培养、开发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时期。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即教育要更加关注人、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人的发展的观念,是人们面向21世纪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深层理念。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实质,决定了它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多元的教育价值取向。因为人本身就是多元的,人的天资、性格、志趣、思想、情感、品质,以及人的能力等等,都集中于一身,而且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又是有差异的。“多元”可谓是客观存在的。(4)多重智力理论美国的加德纳于l983年提出了多重智力因素理论,指出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即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对心理的洞察的智力(后他又增加了“自然观察的智力”)。而且这七种智力并非单独存在,很多时候以群体方式运作,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智力”,不过是这七种智力中的前两种,即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不久,斯腾伯格又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三重模式理论,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统一的成分、情境、经验三重模式构成。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搞好课题实验的关键1、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搞好此课题实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和理论素质。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为此,我们分两步进行。第一,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听课学习,推荐他们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尽快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来武装头脑。第二,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每周都有“教育理论学习日”。通过学习,使教师懂得“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化教育理论,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教学领域,对教育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唯有积极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现在,我校教师们撰写的实验体会、论文等已汇集成册,留下了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大量足迹,以便在校内为所有实验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强化教师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培训方式。(1)全员性:要求全校教师必须都参加。学校专门开展了两轮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并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全体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操作。在我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考核中,领导带头,全员参加、全员通过,成绩喜人,受到了全体教师的首肯。(2)全程性:在培训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把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在,教师们都能够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和Internet,能从中获取、分析、加工所需信息,能够在学生的电子教室中独立上课,并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满足自己教学需要。(3)校本性:在培训过程中,购买实用的教学资料,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4)发展性:学校规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达标,并对在现代信息技术考核及操作比赛中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进入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三、崭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每周开展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展示课活动,展示课体现了以下特点:1、所有教师都能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利用网络自主学习。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正是利用网络中形象生动的众多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教师从课堂中心退居为辅导者,为学生广泛地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生学习的后盾,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4、所有上课教师都能综合应用动画、影像、图像、图形、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素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角度地将大量教学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所有实验班的任课教师都已形成电子教案,各种教学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课堂教学。纵观第一阶段研讨课的始末,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教学效益,更看到新课程理念存在的顽强生命力,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它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都通过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完满地展现出来。四、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2)首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懂得怎样去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100%的教师都具备从网上快速查阅材料,获取各类知识的能力。(3)操作技能全面提高A、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掌握双向多媒体操作,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B、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掌握网上发邮件,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等基本操作。C、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使用。部分教师掌握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掌握适合于自己学科的应用性平台软件(如数学科的几何画板等),会用Flash等软件。2、开发智慧性资源的灵魂,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信息技术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和为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尝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媒体则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现在,学生们普遍感到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1)实验班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一节小学四年语文课上,课题是《马》,老师要求学生去教育资源网上查找有关马的种类、用途,了解马和人类的关系。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一个个学习问题,应用所掌握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2)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近一年的网络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思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信息量大增,眼界开阔,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3)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有所增强。实验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开展了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和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五、引发的的思考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支柱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师新的“机灌”工具,应该认识到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提供最佳环境,对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变革。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教学突破了简单的演示型模式,有机地结合了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网络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两种优势,并在教学思想上强调学习是被促进和支持而不是受到严格的控制和支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交往、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教学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中进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题研究”为我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舞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环境。一年多来,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1)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2)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进实验进程第纵深发展。(3)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实践的积极性。(4)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一阶段阶段论文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充满神奇与创新的信息技术课上,激发学生创新探索的潜能,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在兴趣中打开知识之门,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很关键,它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logo语言”时,先出示几个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球形、十级台阶……,让学生随便挑选,我用事先存好的程序让小海龟去画图,学生们看后很好奇,也想和老师一样自如命令小海龟,然后我告诉同学们,这个很简单,只要你们向老师一样把logo的命令记牢就可以了,想不想当指挥官,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整堂课学生精力非常集中,命令也是熟记于心。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充实完善演讲稿”时,录入文字、修改文字一般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完成成语接龙,我把完整的成语打乱顺序,每个词语之间用顿号隔开,让学生先排序,再把所有的顿号换成破折号,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掌握了录入文字的基本规则,而且学会了文字的选定、复制、查找、替换及字数统计,学得不亦乐乎。        3.讲解内容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修饰我的演讲稿》时,只是引导学生找到字号所在的工具栏,其它格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掌握其操作步骤,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心思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与适时的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用卡通拼图”这一课时,我先提供一个主题,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思考并动手操作。通过认真思考与动手实践,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同样是夏天的场景,有在广场乘凉的,有在池塘边玩的;同样是池塘边,有的放了青蛙,有的放了知了,再加上颜色、位置的不同,各有千秋。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能深刻地、迅速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在评价中延伸知识之路,促进创新意识        创新需要质疑,需要巧思,更需要适时地评价,它是创新的延伸,也是知识范围的扩大,它可以促使创新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因此,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中具有显著地位。        这一环节是展示学生作品。被展示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学生可采取交流互评的方式,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我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学生知道如何完善作品,为继续进行创新性学习铺平道路。学生点评时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所特有的优势与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我深知小学生正处在行为的养成阶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端正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确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创新意识是激发创新情感的源泉,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愿信息技术课堂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二阶段实施计划一、第一阶段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中进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二、第二阶段的内容本阶段的工作时间2011年8月——2012年7月,为具体实验操作阶段,主要研究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仅进行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在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课题教学评价的理论的基础上,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第二阶段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已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并正积极向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方向迈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编程而编程,而是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在美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使用音乐软件等等。由于学科本身性质的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科(特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为了使我镇小学的信息技术工作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并加快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步伐,特制定如下计划:一、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制作课件的任务,能够带动和协助其他教师进行学科整合工作。1、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能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FlashMX等。2、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持证上岗。3、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主动参与教研、教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向前发展。二、对其它各学科教师的要求1、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2、主动参与、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使课堂教学向现代化发展。3、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三、建立多媒体信息库为了加快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各校应建立多媒体信息库,以解决制作多媒体课件素材不足的问题。1、信息库涵盖的内容要广泛,要求有各种背景图片,动物、鸟类、植物、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素材。2、信息库总量要大,每种素材的总量要广泛,使之能有更多更广的选择余地。3、各科教师要定期制作本科的课件,以丰富信息库的内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各校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和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二阶段阶段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却能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持,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于2006年3月在学习研究、实践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自2006年3月实施课题以来,得到了省、市、县电教馆的有力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第一阶段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成绩斐然。现将第一阶段的如下:     一、工作回顾     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落实人员分工,我们广泛查阅各种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低、中、高三个段及广大教师,设计了四份表,分别用于检测低、中、高三个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现状。然后对一、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现状”抽样调查,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120份,现对随机抽样的55份样表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呈下降趋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同时,又如何提高我们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呢?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发展,我们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理论学习制度     学校订阅了多种电教刊物,并在教科室安置了阅览书架,便于教师及时阅读。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应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除要求教师自主学习外,每周还组织一次课题组集体学习,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等。     (2)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     为加强对课题开展过程的管理力度,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一般是半月一次),通报情况,讨论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安排下一步的工作等。     (3)教学观摩制度     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至少上一堂(课题)研究课,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以便为课题研究提供个案。     (4)检查考核制度     教科室每期都对每位课题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参加课题活动次数、学习笔记内容、论文及赛课获奖情况等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的依据。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教育的发展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拥于一大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而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以级有关培训才能实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主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1)理论层面的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校各级的培训,学习教育理论,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点。     (2)技术层面的培训。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专门聘请资深微机教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个人网页制作培训等。     四、注重个休,积极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     从去年暑假开始,结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课题研究。有效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一阵地,利用节假日,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组建了机器人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并尝试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责任编辑:石实小) 五、研究的成果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观念的转变。通过学习,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观,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观,教师更多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由过去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主的课程观,转变为一种包括其它各种媒体类型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和反馈、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及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等方面在内的课程观。     (2)科研素质的发展。我们的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变了教育观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     (3)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全校兴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 ,他们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owerpoint和网页制作,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课题组的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约百件。自此课题实施以来,全校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的热潮。目前,我校教师计算机拥有率达100%,全部上网。课题组教师积极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帮助,推广经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并自觉掀起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风气。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习,鼓励研究人员继续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2、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这些先进的媒体能更好地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3、继续研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第二阶段阶段论文摘要: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又从建构主义、探究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和理论实践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 建构 素质教育 思维训练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取代了工业社会的能源,成为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在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稳步变更教学模式  要想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一桶水。人类的科学知识经过几百万年的积累和更新,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链式反应”引发了知识的爆炸。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知识爆炸,知识的总量大致每隔3~5年翻一番。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极力的学习新知识,诸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的制作、远程教育的实践等。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拓宽原有教学思路,恰当利用新设备、新媒体资料、新型教学资源来教学,稳步改变传统教学紧靠教师口头教授书本,利用传统教育媒体如: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教学的模式。  三、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景。对于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去粗存精,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要改变教师原有的“一言堂”的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更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必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与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如下尝试,希望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突破点。  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学生交流新知识的舞台。比如排除计算机维护过程中某种故障的途径,学生通过不断的在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些经验,定期的进行交流可以使他们获益匪浅。  在学完“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在编制这份小报时,学生需要运用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要会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要会设置插图、艺术字;要会绘制表格,设置边框、底纹等等。在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选择内容、插图,自己构思、排版。最后还可选出几份优秀作品,通过打印机输出后奖励给创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还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Windows部分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操作系统的种类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世界首富BillGates的成功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后,要让学生知道更改、复制、移动、删除别人的文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给别人或集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件被别人更改或删除后的感受;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要使学生知道,制造计算机病毒的人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或出于恶作剧,给人们造成损失和灾难,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教学Windows画图时,在学生掌握“铅笔”“橡皮”“颜料筒”等工具后,让学生绘制一幅“美丽的学校”。有些同学由于粗心,房顶不密封就用“颜料筒”,这下可好,好端端的一幅画搞得乱七八糟。清除图像吧,太可惜了,学生急忙问:“老师,这该怎么办?”此时,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例如讲解“如何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时,教师可问:“删除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经过操作后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再单击右键选择删除。  2.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快捷方式栏里的删除按钮。  3.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菜单栏里的删除菜单。  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文件操作选取,进而为以后讲解WORD2000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效果。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
/
本文档为【我们学校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